第一篇:党旗引领企业转型发展之路2
党旗引领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山西昌达伟业建材集团公司党总支
山西昌达伟业建材集团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从一个小型单一混凝土生产企业发展成了现在建材、商贸、房地产、生物肥等综合产业的集团公司。企业总资产达9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上缴利税达到3700万元。现拥有员工760多名,其中清华博士生2名,硕士24名,本科以上的员工200多名,并长期聘请中科院院士陈文新先生及知名微生物专家6名,建材专家3名,先后成立了舜天微生物研究院和科翔建筑材料研究院,将来逐步实现由生产产品向生产技术转变,由昌达制造转型为昌达创造。
山西昌达伟业建材集团公司党支部于2007年正式成立,2010年升格为党总支。现辖5个支部,共有党员73名,预备党员4名,占到职工总数的9.6%。设总支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1名,占总数的57%;35岁以下党员45名,占总数的62 %。
近年来,该公司党总支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 1 发展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公司党总支高奏创新主旋律,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支撑点”、“提升点”,探索出一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将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紧紧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该公司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先后两次到该企业调研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
一、高度重视,立足长远,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企业的灵魂
就非公企业而言,要不要党的组织,如何发挥党组织作用,一直是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一个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理想。昌达伟业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冬至对此感悟很深,他说:“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成长起来的。正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们才抓住了创业和探索的机遇;正是得益于党的好方针,我们才拥有了成长、壮大的根基;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民营企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昌达伟业。我们昌达伟业不仅要建立党组织,而且要在党建工作上创出特色,使我们昌达伟业真正有企业的理想、企业的灵魂。”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山西昌达伟业建材集团党支部于2007年正式成立。先后聘请了原阳泉市自来水公司党支部书 2 记马良源、阳泉市知名企业家白锁福担任支部书记。党支部从成立之初的11人发展到了现在的73人。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企业老总深深认识到要想把企业管理好,必须在党建工作上与时俱进,必须坚持“支部建在连队”,把党的基层组织深深扎根在企业中。为此,企业支部积极向上请示,在区委组织部和义井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正式批准昌达支部升格为党总支,真正让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中生根开花。
二、严格把关,注重质量,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每名党员身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企业党建的核心所在。为此,企业党支部立足实际,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首先是把好入口关。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注意在考察、政审、转正等关口上严格遵照规范的组织程序,坚持不少一个过程,不漏一个环节,做到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规范,过程严密。集团公司党总支不仅召开有企业管理层人员,部分职工代表和企业党、工、团等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众公认程度,同时,指派专职党务干部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提前摸清和掌握他们的入党动机、政治表现等情况,做到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三年来,企业共发展党员11 3 名,其中,研究生学历1名。专科以上学历9名。
其次是严把培养关。党总支坚持实行雷打不动的周六“定时培训”制度。要求每位管理人员每年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得低于100小时,普通员工不低于40小时。学习人员不仅有公司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而且有公司老总和董事会成员;学习内容不仅有当前党的方针政策,还有各类优秀专家对政策的分析把握;学习情况不仅要实行每月考核评比,而且纳入了公司管理之中,奖优罚劣,从而使企业自上而下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党总支推行了“六必谈、六必访”。即:职工家中有困难必访必谈,患病住院必访必谈,有思想情绪必访必谈,工作处于后进必访必谈,权益受到侵害必访必谈。选先树优、奖优罚劣,每年“七一”都要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一批优秀党员骨干。同时,对被评为后进的党员指出后进的事实,分析后进的原因,树立工作的信心。集团工程部员工晁学斌2008年度被评为后进,进驻了支部主办的员工学习班,通过与其谈话沟通,该员工认识提高了,工作有劲了,观念也转变了。他在2009年的工作中业绩显著,多次得到领导和员工的好评,被评为公司的先进工作者,现在已经成为工程部的部长。
第三是严把成长关。昌达伟业牢固树立党管干部的原则,重视在党员中选拔任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有效提高党员在 4 企业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了企业党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形成了员工积极争取入党的良好氛围。目前,集团公司共有60多名员工提出了入党申请。四年多来集团公司共有17名党员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助理级别以上管理人员中有党员57名,占78%。
三、把握政策,建言献策,把企业党建与企业转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党的任何一个基层组织都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历史使命。就非公企业党组织而言,不仅要向企业贯彻好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帮助企业在政策中寻找机遇,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在工作中,企业党支部积极向企业高层建言献策,时刻提醒企业要在科学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帮助他们在政策中寻找发展机遇。例如:针对阳五高速、太中银高速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结合昌达伟业以建材混凝土为主,如能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上有突破,就能在这些重点工程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党支部积极向公司建议,加大科研力度,设立了新产品开发研究部,设立了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室、材料耐久性能试验室、化学分析试验室。几年来,企业的部分科研成果已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其中火成岩超细粉掺合料,被列入“2005年度国家级星火计划”;混凝土高效防裂剂,建立了《混凝土高 5 效防裂剂企业标准》,通过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检验,填补了国内空白;昌达伟业生产的C10至C50系列商品混凝土,被山西省经贸委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液体速凝剂已在太中银高速铁路中使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等几项国内最新科技成果也已问世。
特别是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当前发展高效农业和“无公害”产品市场日益看好的实际。公司党支部积极建议公司要抓住政策机遇,在农业项目上做文章。经过多方论证,公司最终把目标确定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物制肥技术。投资1.77亿元,聘请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教授为首的6名专业教授和10余名技术专家,建成了年产40万吨复合肥生产项目,几乎接近国际上最先进的以色列国家菌肥的研究技术。该项目不仅符合了当前农产品“无公害”要求,而且比使用传统化肥产量有很大提高。在公司东北实验基地进行的测试中,运用生物肥的土地,亩产增产30%,出米率增加15%。目前工程一期主体已全部完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3年内产值将达到40亿元。同时,昌达伟业注册成立了科翔建材研究院和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共2所研究院。未来的昌达伟业将逐步实现从昌达制造向昌达伟研发创造转变。目前,企业下设的昌鑫农业园正在筹备上市,前景看好。
可以说,企业党支部的良言妙策让昌达伟业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找到了真正的科学发展之路。
山西昌达伟业建材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政策;得益于公司领导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在今后的征程中,昌达伟业将乘着改革的东风,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全面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管理效益型、生态环保型、和谐发展型”的现代化一流的集团公司。为建设和谐阳泉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第二篇:浅谈维修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浅谈汽车维修企业转型发展之路--“加油站”式汽车快速保养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维修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 2012 年底,全国共有汽车维修业户超过40万户,其中4S店3万多户,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将近10万户,三类汽车维修业户30万多户。据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25亿辆,其中汽车1.06亿辆。据中汽协会统计,2011年,国内汽车生产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汽车保有量增长特别是私人轿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对机动车维修产生了深远影响。汽车进入家庭步伐加快,维修服务成为社会焦点。但,公众对维修企业的普遍印象是“脏、乱、差”,在面临政府调控、标准体系建设、人员流缺、核心技术、配件采购、消费环境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维修行业面临新的转型发展挑战。
纵观整个汽车维修市场竞争环境及发展趋势,其发展方向必定是两个“专”。一是汽车生产厂家的专,就是以快修连锁方式,借助品牌4S店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利用区域客户辐射,实行品牌快修的专一化(如奥迪厂家的“奥迪专修连锁”,宝马厂家的“宝马专修连锁”等等)。二是综合维修企业的专,就是以快修连锁方式,实行维修项目的专一化(如汽车轮胎店,汽车改装店等等)。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至今,汽车维修项目的专一化如汽车玻璃、汽车轮胎、汽车改装及汽车美容这几个项目都已经非常成功的从最初的汽车维修厂中被剥离开来,也都已经被公众所认可接受。汽车喷漆项目虽受环保政策及事故保险所约束,但其也在全力的发展中,特别是小拇指,“汽车喷漆找小拇指,专业汽车喷漆”也已经得到很多车主的认可。
汽车的保养,是车主接触最频繁的项目之一,是最优质的汽车维修
项目,是运营成本最低的项目,是技术含量不高而利润空间相对较高的项目,是最容易实现标准化操作的项目,也是最容易实现连锁模式复制的项目。如能将汽车保养项目从传统的汽车维修厂中成功剥离开来,将是全球汽车维修行业共同的聚焦点。一旦成功,必将完全颠覆公众对传统汽车维修的概念及印象,也必将改变汽车维修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但,其必须实实在在具备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及消费心理:“快速便捷,价廉物美,尊享服务”。企业也必须要有“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在外观上首先要具备领先、差异化,从结构上要具备便捷、效益化,从项目上要具备专
一、专注化。专一化战略的前提思想是:经营项目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范围内的竞争对手。
陆客成立于2007年初,作为“萨塔”品牌的拥有及使用者,陆客致力于汽车快修连锁的发展与创新,在经过7年的经营摸索,推出了全球首创的“加油站”式汽车快速保养站(专利版权号:2014Z11S001290,2014Z11S000861)。不管从外观,结构,项目及经营模式来说,都具备了
“快速便捷,价廉物美,尊享服务”的客户需求及消费心理。
一、从外观来说,她以所有公众熟知的加油站为设计原型及理念,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维修厂,具有很大的差异化,在宣传上具有先天优势;
二、保养站的格局结构采用欧美布局,工位以地沟式,机油加注采用全自动定量加注机,完全实现快速及机油的成本节约;
三、保养站的项目专一化必定实现它的专注,高标准,实现作业流程的标准化,确保保养质量;
四、项目的专一使技术人员更容易培训及招聘,使薪酬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五、项目的专一使保养的油品、三滤等采购完全可以实现统一采购,可以大大降低材料成本,让利于消费者;
六、所有申请加盟的保养站都以“肯德基”式的加盟管理模式,投资者完全可以做幕后老板,轻松赚钱;综合解析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经营困境,汽车维修行业的创新亮点及发展趋势必定是连锁化、品牌化及专一化。汽车维修是阳光行业,是可持续行业,但大部分4S店走的很辛苦是因为运营成本高,维修费用高昂导致客户流失严重等;综合维修企业走的困难是因为技术人员流失频繁,缺失诚信,汽配采购难,受控于保险公司,质量不可靠等;而绝大部分快修连锁企业走的困难是因为经营定位不准确,缺少连锁体系,没有竞争优势等所致。一旦有了新模式,定位准确,减少运营成本,有套行之有效的连锁体系,就完全可以改变现状,提升企业竞争力,得到社会的认可,汽车维修行业的浙江模式必定是中国模式也必将是世界模式!(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副会长、温州陆客汽车快修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化雨)
第三篇:创新引领发展,转型成就未来——东莞移动公司的转型发展之路
创新引领发展,转型成就未来——东莞移动公司的转
型发展之路
一、形势不断变化、发展面临挑战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东莞移动伴随着移动替代固话、东莞经济腾飞等浪潮,在08年以前实现高速发展,成为全国首个超越千万的地级市;也正是这种高速增长,掩盖了一系列问题和隐患,使得企业的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东莞移动已经意识到主动谋变、创新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经济环境之变。东莞的经济腾飞主要是凭借区域位置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发展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而成为著名的“世界工厂”,产业“两头在外”、经济结构不牢,很容易受到市场变动的剧烈冲击。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法》颁布实施,紧接着东莞又在广东“双转移”(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的部署下开始紧锣密鼓地谋划“腾笼换鸟”工作,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进入4季度以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开始冲击东莞:海外订单减少、大量企业关停并转、大量的外来工流出东莞,东莞的整体通信客户规模出现了连续多个月的负增长,流失客户规模接近
200万。东莞移动认识到,不改变增长模式,企业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
行业形势之变。东莞在08年的移动通信卡号普及率已达145%,是一个较早进入高普及率、高渗透率、高竞争度、高离网率的饱和市场。随着3G牌照发放、行业重组定格,三足鼎立的全业务竞争时代拉开序幕,东莞移动面临的市场竞争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激烈,电信和联通利用TD尚未成熟的时间窗口,不断加大资源投放力度,希望尽快提升客户规模。公司必须尽快的在新领域、新业务、新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
企业管理之变。由于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客户规模、业务规模等方面的快速增长,市场运营和组织管理还比较粗放,人力资源增长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东莞移动必须尽快的理顺和完善基础支撑、业务流程,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二、持续深入创新、锻造核心能力
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是摆在东莞移动管理者面前的严峻课题。公司温乃粘总经理认为,“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核心,不是一时的业绩,更关键的是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开始持续深入的推进公司在几个重要核心能力上的创新与变革。
营销服务创新。温乃粘总经理认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的生态环境。基于这样的认识,东莞移动将营销服务要与当地政府的热点、难点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提出“文化营销”的理念。公司从08年开始相继推出“感动广东,和谐东莞”、“我爱广
东,为东莞加油”和“创新广东,成就新东莞”十大新起点工程等文化营销主题,形成企业发展、政府认同、社会赞扬、客户满意、行业和谐的良性的企业生态环境。其中,“关爱100”新莞人服务品牌受到政府和外来工的欢迎,成为巩固和发展外来工客户群体的重要手段,在克服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运营创新。运营好千万级的客户群,必须要精细化的运营支撑手段。东莞移动从08年开始全面推动CRM(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业务精益营销体系等精细化运营支撑建设,结合系统化的IT支撑规划和建设,搭建起市场运营的强大数据支撑,实现了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户需求细分和满足,促进整体营销效率提升一倍。
服务管理创新。东莞移动在08年初提出的卓越服务链构建工程(DESS)成为抵御危机、顺势而上的坚实基础。他们认为,客户所接触到的服务只是整个服务链最末端的环节,要想提升对客户的服务,必须从服务链的上游着手,从根本上实现提升。在这一项目的推动下,东莞移动开始了持久而深入的管理优化,通过在全公司树立“内部服务”的理念、全面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全面建立内部服务承诺和考核体系,公司的运行效率提升40%以上,受到管理学界和社会的肯定,先后荣获“中国管理学院奖十佳管理创新奖”、入选《哈佛商业评论》和《北大商业评论》的优秀案例库,帮助企业荣获“亚太最佳客户服务奖”和“中国最佳客户服务管理奖”的殊荣。DESS工程与安全运营体系、质量安全盾体系共同形成了东莞移动的卓越的管理优势。
员工关怀创新。东莞移动始终坚持“人才优势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温乃粘总经理认为,“传统的员工关怀更多的注重人文关怀,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除了做好人文关怀,提升员工素质能力、提升员工价值更加重要。”从08年开始,东莞移动从人文关怀、组织支持、发展激励、学习交流四个方面,着力建设“关爱100”员工关怀体系,以打造高价值人才队伍。其中,员工互助基金、内部服务热线、沟通下午茶、阳光心态训练营、班组精神家园等举措,进一步扩展了企业人文关怀的范畴;员工学习发展体系实现了基于岗位素质能力模型和员工个人能力特征的员工价值提升,改变了“学习就是培训”的传统观点;三维人才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员工业绩、能力、兢业综合全面的考核,改变了单一的员工评价方式;抓住金融危机契机,组织“全员动起来”行动,有效提升员工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提升组织的凝聚力。
东莞移动近年来完成3个国家级创新成果,获得2个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6项科技项目转化的国家级专利,先后有16个QC小组获得“国优“称号,在近年的东莞市质量管理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优秀领导者等共15个奖项,占表彰数量的1/3。今年,东莞移动将打造“创新能力提升体系”作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工作,将通过系统化的建设,打造敢于挑战、结合实际、贴近客户、贴近一线的创新环境,充分释放员工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活力,把公司的全面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坚定转型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近年来,东莞移动相继提出了“保份额、促增长、求突破”和“保格局、促发展、强优势”的发展目标。在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时期,凭借扎实的管理和服务,东莞移动反而更加巩固和提升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环境的变化和冲击中,找准了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经过推进提升核心能力的各项创新,并经历金融危机、全业务竞争等深刻环境变化的考验和锤炼,东莞移动已经稳健的迈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正如温乃粘总经理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说的,“东莞通信市场已经进入动态饱和与传统通信市场萎缩并存的阶段,寻找新增长点将是各运营商未来布局的重点。如果说前十年是话音移动化,移动话音加速替代固定话音,那么今后的十年将是数据移动化、宽带移动化的时代。去年我们在无线城市、医疗信息化等方面的成功探索与实践,为我们加快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坚定了信心,我们要看到在语音市场饱和的同时,信息消费的边界几乎是无限的。我们正进入向移动信息专家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领域、新业务、新市场,需要高度关注,要着力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
东莞移动早在金融危机等环境变化中,就已经结合城市发展、行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在不断夯实传统通信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公司迅速投入资源在无线城市、物联网等信息化领域大胆创新实践。
09年,东莞移动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无线城市平台,如今已融合各类信息业120多项,合作的政府机构、行业、企业近百家,使用客
户超过10万,访问量近200万,通过推动成立无线产业促进会和无线产业联盟,正成为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平台。
东莞移动在医疗、教育等行业信息化领域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09年开发推广的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在全省首次将医疗卫生资源与移动信息化平台实现整合,有效缓解“三长一短”的社会难题,提供各类服务超过500万人次,受到了卫生部及省、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推广,荣获了“第四届全国信息化应用、通信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全国银奖。
此外,校讯通、政府移动OA、无线视频监控等一大批信息化应用已经广泛服务城市的方方面面。
在此基础上,公司大胆提出要在机器市场、家庭市场等七个重大新领域、新市场取得突破的发展目标,经过近年来的耕耘,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的发展,这些领域的规模发展,已经成为了东莞移动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曲线。
纵观东莞移动的转型发展历程,就是一次主动创新、创意进取的企业变革历程,企业发展过程中前所未有的危机,反而更加坚定了东莞移动转型发展的方向和信心,成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在当前持续快速变化发展着的通信行业,东莞移动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研究、思考和借鉴。
第四篇: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引领企业转型发展-党员信息系统
科技创业领域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
—记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王炜
在2012年5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代表大会上,有一位新经济组织7000多名流动党员的代表,他就是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上海市新经济组织党委委员、214党支部书记王炜。
1992年,在“春天的故事”指引下,王炜来到上海自主创业,创办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于1997年作为人才被引进上海。在上海创业和发展的十几年,王炜从一个年轻的工学博士成长为科技创业领域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也可发现他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成长为上海新经济组织党委7000多名流动党员中的杰出先进代表人物的轨迹。
一、成功的水处理领域的民营企业家
创建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王炜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目光敏锐地瞄准国家发展战略,以水资源污染治理为公司主业,创新研发了处于水处理前沿的技术,把公司创建成国家级火炬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名牌产品企业”,公司品牌
荣获上海市著名商标。
作为一个成功的水处理领域的民营企业家,王炜具有以下几个令人佩服的特点。
1、他是多项水处理专利的发明人,领先创新和可持续增长的盈利模式和强大稳定的核心技术团队。由此使得洗霸公司成为众多著名企业的生产性高技术服务商,公司客户超过2000家,世界五百强(中石化、宝钢、中石油、武钢、神华、金光、华为、GE、埃克森美孚、宜家家居)及中国五百强企业中的多家企业均为上海洗霸的持续客户。在水处理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市场占有率持续为中国第一。
2、他本着“铸就世界级水处理品牌”的雄心壮志,先后研发了35项水处理技术并申请专利,其中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9项已被国家专利局受理。他将其水处理技术发明成果转化成企业的产品,其中“ECH工业循环冷却水复合水处理剂”和“ECH-328中央空调冷却水复合水处理剂”被审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一轴四馆及浦西能源中心均采用洗霸公司的水处理技术,为世博会在节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做出了贡献。
3、他脚踏实地地践行“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的理想目标,在2000年成为上海市水处理龙头企业,2006年成为中国本土企业龙头,以及2010年成为在中国境内最有竞争力水处理企业后,于2011年参与了上海市《空调水系统化学处理设计规程》行业标准的起草和编辑,成为参与上海市《空调水系统化学处理设计规程》行业标准的制定的第一执笔人。二、一位学者型科技创业者
王炜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型科技创业者。他将其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打下的扎实的科学素养和研究功底成功地应用于职业生涯,把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高度结合,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节水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的企业产品,不仅符合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思维,也适应当今世界上把科技创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成本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的全球化趋势。
在节水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的科研方面,他已分别在《工业水处理》、《工业用水与废水》、《广州化工》、《科学信息》、《厦门大学学报》、“第四届亚洲化学大会”、“第七届国际催化科学讨论会”等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其中《反渗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2009),《新型无磷绿色高效缓蚀阻垢剂的配置及性能评价》(2010),《再生炼油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缓蚀阻垢研究》(2009),《炼油废水再生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技术研究》(2009)和《ECH系列水处理剂在炼油循环水中的应用》(2010)等论文均把理论研究成果和企业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
在产业经济学、循环经济学方面,王炜举办了“中国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研究”等专题讲座;在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较深的理论研究,他在“中国水资源及投融资研究”、“水资源公允理论研究”中做了专门论述。
在节能节水减排方面,王炜充分发挥其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
王炜不仅通过他的技术实践和创业成就获得了行业领域的高度认可,从中体现出来的他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也得到科教与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他现在是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高新技术人才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常委。2010年、2011年连续被嘉定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制造业的杰出经营者”称号,是中国水处理技术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更为难得的是,王炜还是中国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三、一位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众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中,王炜还有一个很大的闪光点,那就是他在创建事业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有着一份特殊的追求:积极靠近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在自己的企业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到上海创业后,在新经济组织党委、第二总支、214党支部的关心下,王炜积极靠拢党组织,提出入党要求。2001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4年3月,他担任了214支部的书记。2007年12月,他又被推选担任了新经济组织党委委员。他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14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支部。2009年,214支部荣获上海市委组织部和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两新”组织五好党支部光荣称号,王炜个人荣获上海市“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王炜担任书记的214支部,有党员56名。在党建工作中,他带领党支部做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第一,王炜提出党支部要成为企业需要、群众拥护、促进发展的政治核心。
他从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出发,全力支持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公司设立党建办公室,配备一名专职党务干部,每年拨专款6万元作为党建活动经费。
为了构建和谐的党企关系,他积极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积极稳妥地处理党企关系,安排专职党务干部参加公司高层例会、办公会、联席会;邀请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党支部的有关会议,听取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党建工作和党员在公司、在岗位上发挥作用的意见,使党支部与公司高层形成了良性互动、相互支持的格局。
为了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党支部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确立党群一体化的工作理念,明确要求党工团:“不同岗位,目标一致;不同任务,步调一致”。通过党群联动,了解员工的诉求,依法维护员工利益。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促进了劳资互利双赢。同时,还从经济、精神上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员工排忧解难,如为多名突发重病的员工提供巨额医疗费。员工们反映:“公司有了党组织,使我们对公司有了归属感,增强了我们对共产党组织的信任。”
第二,王炜带领支部和党员开展“企业是我家,我为企业作贡献”的创先争优活动,扩大党支部在企业、员工群众中的影响力。
他积极寻找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紧紧围绕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在哪里,支部工作重心就转移到哪里。他积极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人才优势,要求党员思想政治觉悟要高于群众,业务能力要好于群众,工作业绩要大于群众,努力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突出贡献者。
第三,王炜不忘报答社会。在科技创业的过程中及在获得成功后,他深知自己的成就源于党和国家的关心、培养、指导和帮助,也源自赖以生存立足的社会。所以,他不忘党中央关于与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号召,用自己的创业成果积极报答社会。他以创业促进就业,共录用近500名员工,为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他积极纳税,上缴国家税收1亿多元,连续多年被嘉定区评为纳税金奖企业。他组织党群部门向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捐款,向云贵等旱涝灾区以及贫困地区捐款助孤、助学献爱心,为母校厦门大学设立的卢嘉锡奖学金等四个奖学金基金捐款总计约100万元。
王炜曾深有体会地说:没有党组织的关心、帮助、培养和指引,就不可能有今天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我要加倍回报党的恩情,不断创新水处理技术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努力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添砖加瓦,成为“引领全球水处理技术”的中国新兴力量。
(本文根据党委、二总支、214支部提供的材料,由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室改编)
第五篇:党旗引领
党旗在我心中
打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听红军战士的故事,喜欢听爷爷奶奶讲的秋收起义,喜欢听“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的歌,喜欢指着那绣着镰刀和斧头的旗帜,傻傻地问:那是什么?
当我慢慢长大了,从历史课本上,知道了工农红军跋山涉水、转战南北的故事,知道了那面鲜红的镰刀斧头旗就是伟大而神圣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那上面,留下了多少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征战的销烟和战火,又有多少共产党员为了她明天的娇艳而舍身取义。刘胡兰、江姐,在面对敌人的屠刀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她们临危不惧、英勇就义,以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换来了今天党旗的鲜艳;雷锋、焦裕禄,在新中国建设的困难时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坚强不屈,任劳任怨,以自己的行动为人民谋福利,为党旗再添一笔光彩;高健宏、叶欣,在和平、稳定的新时期,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抵抗洪水、阻击病魔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又一次捍卫了党旗,捍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一面党旗就是一部历史,一面党旗就是一首战歌。注视着党旗,我们会被她庄严而神圣的形象所感动,注视着党旗,我们会听到八十多年来,这个伟大的政党奋斗的足音。
80多年风风雨雨,我们的党由初建探索到成熟壮大;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风风雨雨80多年我们的人民由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到翻身当家做了主人,我们的生活由衣不
遮体、食不果腹到衣食无忧,奔向小康。抚案追思,往事历历在目,扪心自问,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只有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求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不仅仅是一种光荣称号,更意味着一种神圣的责任和崇高的精神力量。“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这是对党员的期望、要求,更是考验。回想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冲锋陷阵,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党旗;在和平建设时期,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一代又一代的党员,以赤诚的心谱写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危机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从“共产党员,跟我上!”的呐喊声中,让人们又一次认识了共产党员。正是他们的英雄壮举,把鲜红的党旗映得如此光辉夺目!
我自豪,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预备党员,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有对党的坚定信念;虽然没有丰功伟绩,但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回想我刚到中恒工作的时候,当时曾经想过,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能有什么作为呢?能够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吗?但是,当我看到身边的各位老师和老党员数十年如一日,信念坚定,工作勤奋,任劳任怨,恪尽职守,用他们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服务着每一位业户和顾客时,我的心为之感动!正是这些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岗位,造就了一代代无私奉献的中恒人,实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尽管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他们坚信,真正的伟大正寓于这平凡之中,在平凡中他们一样能够奉献!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从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遵从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今天面对鲜红的党旗,我献上一声深深的祝福:愿我们火红的党旗永远飘扬,让共产党员的形象永远闪亮!
党旗,您永远在我心中!
学号:0910800606
班级:09电子商务姓名:向华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