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成立及发展
前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
一、中共成立(众所周知的内容简略带过即可)
1、成立基础
国内:
(1)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产生并壮大。(阶级基础)(略)
(2)十月革命的胜利带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思想,并得到广泛的普及与传播。(思想基础)(略)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思想、干部基础)(略)
(4)国内外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组织基础)(详)
最早的是1920年成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陈独秀任书记,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对中共成立与组建起到重要作用。此后,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巴黎、东京等各地纷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一次转折:1921年春,陈独秀等人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决裂后,重新在广州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A.(图片烦劳制作ppt时自行百度)
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八卷一号杂志图片)
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杂志图片)
新青年出版社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宣传册(著作、宣传册图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工人刊物。(刊物图片)
上海:《劳动界》
北京:《劳动音》《工人月刊》
济南:《济南劳动月刊》
广州:《劳动者》
B.各地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各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5)1921年,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基础)
国际: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协助。
2、正式成立
1921年7月23日-31日,上海-南湖。
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
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方向,新的面目。
总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绝非历史偶然,而是顺应趋势。在先进分子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后,中国革命形势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各个方面的因素自行发展,相互影响,最终奠定中共成立的全面基础。知识分子作为引导,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双向的互动达成马列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最终催化出一个全新的政党。
二、历次转折(加粗为重要会议,未加粗内容可舍弃,望自行斟酌)
1、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
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相比一大,纲领更为彻底,对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如果说一大是一种宏观方向的把握,那么二大就是具体道路的确立。
2、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广州。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不足: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武汉。
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5、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汉口。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八七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 ”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再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6、第一个根据地建立
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井冈山。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面临挽救中国革命的严峻考验,而借鉴俄国城市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均告失败。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中共决定转上井冈山,开始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转变,这是中共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开始。
在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共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根据地范围不断壮大,土地革命轰轰烈烈开展,鼓舞了全国各地农村根据地的建立。
7、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苏联莫斯科。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不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8、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重庆遵义。
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遵义会议是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杨家岭。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产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1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13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集中讨论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会议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分析当时中国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由革命转向建设。二中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的这次进城赶考取得不错的成绩。
建国后的一些重大转折可略微提及。
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势力弱小,毫不起眼,但其把握历史趋势,顺应时代潮流,从而不断发展壮大。而在中共成长的过程中,其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其刚柔并济的特性。刚为对最高纲领的坚定,柔为对顺应时势的转变。由初期的纯粹借鉴,经历逐步探索后,发展为后期的独立抉择,给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新方案。
感想:刘淳 20***
中共产生之前,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均做过挽救中国的尝试,然而均告失败。只有中共成立后的一系列努力取得了成功。原因与其说是中共顺应了历史,倒不如说是中共创造了历史。屡次的抗争失败后,中国陷入了困惑迷茫,正当此时,马克思主义思想悄然传入,昭示着中国未来新的可能。中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开启一段全新发展历程。
中共成立之时,人数不多、规模不大,甚至有点秘密集会的感觉。如果将其置身于那个时代,中共的成立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根本谈不上什么开天辟地。没有人能想到,正是那么几十个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只有从中共后期的发展壮大,到最终新中国成立的实现的结果来看,再追根溯源到那个不起眼的日子,我们才会警觉那个时刻,开天辟地的转变就已经悄然发生。
如果撇开结果,单就成立之初的情形出发,该如何评定中共的特殊。我想,中共的伟大正源自它精神的伟大,它的成员意志的坚定。他们在那个暧昧不明的历史时刻,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困惑和担心并非没有,但更多的是一种赤忱的信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程紧密联系,并为之坚信奋斗的信念。之后一次次的转变,一次次的进步,只为实现一代人最初定下的美好理想。
也许从南湖的一艘游船开始,就已经埋好了中共成功的伏笔。开天辟地的除了马克思主义、除了中共成立,还有一份坚定的集体信念,它们将伴随中共党人度过未来一次次的转折与考验,并最终创造一个全新的中国。
第二篇: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说课稿
《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说课稿
李洋
《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是新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首先我来说一下本课时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本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课时,上承近代化探索,其中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两课为本课的讲解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们明白中国近代史经过近代化的探索,当时的中国国民已经认识并了解民主与科学,已经发现了新世纪的曙光,并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上来,对理论联系实际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接下来的课程,在教材编排上以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为主线,展开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可以说本课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下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本课的重、难点设计,我按照教参的设计,并没有大的改动!教学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难点是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本课作为一节在近代史中分量颇重的课程,重点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必须了解的部分,作为一名教师,传承给学生这部分内容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难点的设计,在于让学生清楚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有一股新兴的力量在崛起,并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使学生产生高度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争当国家栋梁!
关于教学方法,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前提下,以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整个过程以一问一答、环节探究、学生诵读、全员讨论为主,完成对本课的设计。
关于学生学法,以学生课前预习自主读书,课内交流互动共同讨论探究,课后生成发展自主提升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读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讨论、共同提升!理念也就是来源于“三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了教学过程: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首先由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填空题,不会的相互讨论,最终由学生或教师辅助解决。
第二步是本课设计的五个讨论题,由简入繁、层层递进,以激起学生参与学生的热情。
第三步是升华发展阶段,让学生讨论“五四精神”,并引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教育学生,不忘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同仁加以指导、点评!
第三篇: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民进楚雄东兴中学支委:周发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人民的称颂、历史的结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之时,我作为在共产党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普通公民,心中有很多感慨和感激。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历史充分证明了在我们心中打上烙印的那句话是多么的贴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人民的称颂、历史的结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都展示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顽强、波澜壮阔的奋斗足迹。
从1921年到2011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90年来的发展关键是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怎样领导30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怎样领导32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飞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屈辱和困惑,进行了艰苦的求索与抗争。中国必须有一个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来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的解放和复兴,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得出的结论。而中国共产党就是人民和历史选择的唯一正确的政党。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近80年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比较大的斗争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以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懂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懂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决不允许中国独
1立富强的发展资本主义,并且缺乏革命斗争的坚定性。他们或者是对帝国主义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是摆脱不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影响,所以他们既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又不能在斗争中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和采取统一行动,以争取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进行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一步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奋斗目标和远大的革命理想。这表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才能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矛盾,反映中国人民的要求,明确指出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28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党不失时机地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虽然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党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的基础上,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那种认为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成功者,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却是失败者的论调,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无论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建设的成就也不容磨灭。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经过32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飞跃,就在于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
32年来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使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当前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这些伟大成就就有力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
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这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特别是党和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在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医疗事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而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经济转型理论为指导,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新进程,确保如期实现党的十七大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关于经济转型理论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解:一是指经济制度变迁,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向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二是指经济体制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三是指经济模式转型,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从单纯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对于第三层含义,2010年2月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作过回答,即中国经济转型已势所必然、中国经济转型关键在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出路在改革等。这是对中国经济转型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对此,“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予以充分体现,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
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拿什么感谢党?我认为: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胸怀感激之情,要更加热爱党、信赖党,坚定不移跟党走,就要更加热爱我们自己的国家,坚定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强国富民愿望一定能实现的信念,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为国家的强盛、为家庭的幸福,扎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第四篇:7月份—中共成立90周年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
90年后的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发展观引导我们争取一个又一个改革的胜利。
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要发展中国就必须跟党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实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制。
要发展中国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为一名普通的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我备感感激,因为没有党的教导就没有现在的我。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因为和我具有同样称号的同志中有太多优秀的个体,他们激励着我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这将是我一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此外,我不仅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好工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作风,更要以党员的身份帮助身边的同事,多关心多帮助他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我一生不变的使命!
汇报人:何诗琴
2011年7月30日
第五篇:中共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革命派虽然建立了革命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两个中国农民斗争史上绝无仅有的革命纲领,但是受小生产者狭隘思维方式和实践中落后生产方式的限制,不可能建立起与封建制度相对立的新社会制度,因此它同旧式农民战争一样,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康有为、梁启超推行变法维新,企图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即通过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使中国步入现代化国家之列。事实上,改良的道路在各种矛盾异常尖锐的近代中国走不通,改良派只能发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最终结果却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并没有在中国扎根,中国依然是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其后革命派发动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均遭败绩。除了以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的方式改造中国的尝试外,还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外交救国”等等,但其结果正如毛泽东所说:“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实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1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历史证明,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可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与此同时,国家的境况愈来愈坏,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瓜分愈演愈烈,国内复辟狂潮、官僚政争、军阀混战接踵而至,致使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事实表明,中国革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中国不想继续沉沦下去,如果革命要走出彷徨绝望、屡战屡败、一筹莫展的阴影,必须要有一个面貌全新、朝气蓬勃的政党充当历史的火车头,而这个政党只能是无产阶级政党。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国,已经到了不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就难以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再度推向前进的地步了。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成熟的基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具备了其诞生的客观条件。即是说,这些条件一旦具备,一个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是势在必然的。
1.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在华企业、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发展而成长壮大的。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诞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企业当中,而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企业和70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当中又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阶级人数约10万人,辛亥革命前增加到60万人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发展到约100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从而使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全国产业工人达到200余万人,此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和店员1000万人。这就说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长壮大,形成一支崭新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即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新的生产力代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具有大公无私、组织性和纪律性外,还有其特殊优点:(1)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资本主义三重压迫,所受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国工人中罕见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极强的反抗性和革命性。(2)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很集中,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和煤矿、纺织等一些工矿企业部门,因而使中国工人便于组织,便于团结战斗,容易在斗争中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3)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优点, 必然使他们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旧制度的掘墓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中国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罢工的次数显著增加,罢工的规模也愈来愈扩大,充分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运动继续得到发展,各主要工业城市相继发生经济的、政治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工人斗争的内容也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工人们揭露资本家和包工头的罪恶,要求保障工人人格和从事社会活动的权利。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表明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的条件趋于成熟。可见,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榜样效应,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拓宽了先进的中国人的视野;苏俄政府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声援也使中国人民倍感亲切。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文明的缺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战争结束后日渐暴露,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怀疑和对帝国主义的不满日渐加深。他们开始从向西方寻找出路,转向研究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得出“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1918年,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三篇文章,热情讴歌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并满怀信心地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的这几篇文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对十月革1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81页。
命的正确认识和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五四运动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革命知识分子纷纷走上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们创办刊物,组织团体,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逐渐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李大钊的宣传带动下,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一批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也都先后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分析中国问题,并在扩大马克思主义阵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方面,起到了先锋和桥梁作用。后来又经过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思想界的主导地位,使一部分知识分子迅速摆脱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影响,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总之,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之成为引领中国思想界前进的先进思潮,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产生作了干部上和思想上的准备。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必须具备阶级条件和思想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互相结合。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只能是书本上的理论,不会变成伟大的物质力量。而工人运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只能是自发零散的、限于经济的斗争,不会有任何政治意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这种结合的产物。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工人阶级已开始觉醒并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工人阶级的身上看到了改造社会的中坚力量,也看到了自己的归宿。因而五四运动以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京,邓中夏主持的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到农村、工厂去讲演,其中尤其是在长辛店铁路工人中的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上海,向工人进行宣传的成绩也是显著的。此外,其它一些地方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也都在1920年上半年,开始在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由于工人觉悟提高,参加了1920年庆祝“五一”活动的,已经不仅仅是知识分子,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工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相结合的最初尝试。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渐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便提到了历史的日程。1920年8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小组。此后到1921年上半年,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以及在日本、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也分别陆续建立了相同性质的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群众,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一是办通俗刊物,撰写通俗小册子。在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出版了《劳动界》、《劳动音》等刊物,向工人群众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二是办工人夜校。在工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例如北京在长辛店、上海在沪西小沙渡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传授文化知识,讲授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2)指导工人的罢工斗争。为了指导工人斗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千方百计去接触工人,搞调查研究,了解工人运动的状况和工人的要求。他们也曾以参加工人罢工的形式在具体环节上加以指导。(3)协助工人组织起来。共产主义小组在工人阶级觉悟迅速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工人摆脱旧式帮会和资产阶级操纵的“工会”的羁绊,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并通过工会进一步把工人组织起来。1920年11月,上海小组组织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工会——上海机器工会。1921年5月,北京小组组织了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济南、武汉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工会。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更加深入。不仅在知识分子中成长起一批能够率领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而且工人中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分子。这些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汇合起来,形成了建党的骨干队伍,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作好了干部准备。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得正式成立全国性的集中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臻成熟。
4.共产国际的帮助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外部条件。1920年4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代表魏金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中国革命情况,并同中国革命组织建立联系。他们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具体了解了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情况,介绍了俄国革命和共产国际的情况,交换了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意见,并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筹备工作给予了具体的帮助。一年后,共产国际又派马林来华,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证明资本主义路线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是有4万万人民的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已经在中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中国以农民为主,也是自己自足小农经济,所以只有掌握了农民阶级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而资本主义根本没有这个条件,而多次的农民起义的失败,也证明光靠农民阶级也无法赢得人民政权,所以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势在必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到1921年,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大量涌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课程开始登上高等学校讲坛;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陆续翻译出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逐渐形成。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批判了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不断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阵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威力,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五四运动以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条件日趋成熟。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起,他们开始着手建党活动。在中国最早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4)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厂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而这两项任务是互相关联着的。只有首先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开辟道路。在中国,只有能够把这两项历史任务自觉地担当起来,带领人民为此而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政治力量,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合格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