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都市旅游论文
举“世博旗帜”壮城市旅游业
摘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悄然离去,举国欢欣上海这座国际旅游大都市代表中国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一个美丽而有内涵的中国形象。在世博期间,上海旅游业不仅获得巨额经济效益,也因此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后世博期间,这些经验即将成为上海旅游业发展途中的强大动力之源,为壮大上海旅游业增加动力,为发展全国城市旅游业做出表率!引言:
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其前期投入300亿元筹备和运营世博会,预测举办期将吸引7000万参观者。世博会新建的国家馆和企业馆为上海市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了沿江旅游带,呈现出旅游属性,为上海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世博会既属于一般普通的会展业,又不同于一般会展活动,独具规模大、阶段性特征。会展业的参展者和观众与会展举办地之间存在景观、文化上的差异,同时会展参加者经济能力较强,易激发会展参加者的旅游动机,形成会展旅游行为,成为上海2010都市旅游最主要的旅游形式。
因此,世博会与旅游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和关联性。世博会的成功举办需要旅游业的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人才等的支撑,同时世博会释放出巨大的旅游效益,推动上海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概述
世博会概念
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世博会的类别
世界博览会是一个涉及时间、地域、门类、品种等各方面都有广泛内容的大型活动,一般情况下,它只分作两类。一类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类是专业型世博会。在过去所举办的50多次世博会中,以综合性世博会为多。综合性世博会展出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办国无偿提供场地,由参展国自己出钱,建立独立的展出馆,在场馆内展出反映本国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的综合成就。综合性博览会一般5年举办一届。专业性博览会展出的内容要单调些,它是以某类专业性产品为主要展示内容,下列主题可以视为认可类展览会:生态、陆路运输、狩猎、娱乐、原子能、山川、城区规划、畜牧业、气象学、海运、垂钓、养鱼、化工、森林、栖息地、医药、海洋、数据处理、粮食等。参展国在主办国指定的场馆内,自行装修、自行布展,不用建设专用展馆。99昆明世博会就属于专业性国际博览会。世博会与旅游业
世博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展览会,吸引着最多的眼球,由它带来的参展国就达150多个,参展商和参展机构更是众多,吸引全世界来参观的游人则不计其数。旅游者的增加必将拉动当
地和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一个国家举办世博会,受益最直接的就是旅游业,世博会将成为中国以上海主角的整个国家一个向世界展示的窗口,形成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从历届参观人数数据来看,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630万人到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6400万人次,近几年都是千万人次以上,预计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500万人次。世博会还将给举办国旅游业带来持续的无法计算的后续效益。参照历史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之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其后10年发展迅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辐射华东,甚至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价值将难以估算。
二、上海旅游业现状
都市旅游的概念
“都市旅游”早在60年代即在西方盛行。都市旅游同“山水旅游”“乡村旅游”从某方面讲是相同的,一个是以山水、乡村为旅游吸引物招揽游客,另一个则是指以都市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是以都市风貌、风光、风情为特色的一种旅游活动。由于都市是高度文明的标志,因此现代都市旅游业是人们对都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一般来讲,都市文明的程度越高,都市就越有吸引力,都市旅游也就越昌盛。按都市文明的特质分类,都市旅游可分为两大类:复合型与单一型。上海正是复合型都市,这类都市往往依靠都市的综合实力,如科技、教育、文化、金融、外贸、工商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来吸引八方来客。它们大多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历史较短,却集聚了现代文明的成果。例如新加坡是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城市,却能以现代科技文明、教育文明、工商文明的高度发达,使其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这类都市旅游的活动形式比较丰富,呈观光购物、娱乐休闲、商务考察、会议展览等复合状态。上海旅游,可以用“都市”两个字作为其旅游特色的缩写:“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即是以人民广场和浦江两岸为中心的城市观光、商务、购物旅游圈;以公共活动中心和社区为主的环城都市文化旅游圈;以佘山、淀山湖、深水港、崇明岛等为重点的远郊休闲度假旅游圈。第一论文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
上海旅游业规模
2007年上海旅游外汇收入4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名列全国第二位。2007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858.1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7.2%。接待入境旅游者约665.6万人次,同比增长9.9%,其中在沪过夜入境旅游者520.1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在全国各地区排序中列第二位,接待国内旅游者达1.02亿人次,同比增长5.4%。2008年上半年,上海市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325.83万人次,仅比2007年同期增长0.4%。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到261.65万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长6.5%。875家旅行社上半年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381.8万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长3.2%。其中接待境外旅游者44.3万人次,下降4.4%;境内旅游者337.5万人次,增长4.3%。经旅行社组织出境35.2万人次,增长19.6%。到2010年,上海旅游力争实现如下经济指标:旅游总收入达到3100亿元人民币,旅游外汇收入达到80亿美元,过夜入境旅游者人均花费1000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450亿元人民币;入境旅游过夜人数达到8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直接就业比例达到5.2%;旅游占全市GDP比重争取达到9%,使都市旅游业成为推进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
招徕大量的客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吸引和招徕大量的游客是会展业带动旅游发展的重要表现。会展活动中形成游客的主体来源就是会展代表及因会展活动而流动的外围观众,前者是会展旅游的核心,后者则转化为观光游客。世界博览会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据估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在这7000万人次中,将有30%-35%的人继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继续游览观光,也就是说可以为长三角其它地区提供2000万人次的旅游者。这一巨大的客源将为上海旅行社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其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强化上海旅游功能地位,推动旅游产业的空前发展。
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存量跨越了千年时空,其文化的沉淀极其丰厚。但由于三个原因其潜力尚未能充分发挥:一是存量资源开发程度不力,尤其是系统开发更是乏力,缺乏总体规划、部署和投入;二是长三角地区旅游平台尚未完全构建,旅游资源共享程度不够;三是上海的知名度虽在不断提高,但尚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在世博会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旅游大格局正在逐步构建,一个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产品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共同繁荣的局面正在形成。
丰富上海的旅游资源
举办世博会将有力地促进举办地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为迎接1900年法国世博会而修建的艾菲尔铁塔已经成为法国永久的标志,每年登塔的游客达600万人,堪列法国旅游景观之首。另外随着艾菲尔铁塔的建造,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很大的开发。2010年世博会会址选在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5.28km2,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以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世博会将做足“绿”文章,将在黄浦江边上建大型滨江绿洲,形成两条绿带,中间还有楔型绿带延伸到世博会园区内。而中国馆、主题馆、会议中心等建筑群将成为上海未来标志性建筑,并和原先沿江的旅游资源连成一片,形成沿江旅游带,由此带动浦东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的整体建设关系到城市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而世博会所选择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锁定了都市作为主题的规划建设方案,协调城市各专项的规划、分区规划。城市建设的发展将对城市休憩体系、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发生深刻的影响。为上海的都市旅游科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旅游资源基础。
④世博会对上海城市旅游文化、环境的影响
旅游环境质量问题通常与旅游资源、旅游事业发展速度相联系。大量的人流通常会带给环境一定的压力,在之前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就出现了比赛结束,人流散去,片地垃圾的惨状。另有,奥运会结束,场馆限制,基础设施破坏无人关心的问题。大多数的中国人在环境保洁保护方面还是很有欠缺的,并没有外国人素质那么高。对文化的保护也很是担忧,许多历史建筑的毁坏、文化的遗失造成了上海本地民俗文化的缺口。因此,在世博会带动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对市民的文化素养、文明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也严正以待。上海要发展好都市旅游,离不开本地民俗文化的熏陶,离不开城市市民素养的烘托,离不开整洁优美的环境的氛围。都市旅游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要做到环境、文化效益的抬升。
四、上海都市旅游业面对世博应采取的对策
1、树立世博意识,关注世博动态。旅行社应该及早树立世博意识,并积极关注世博动态,以提前做好准备。旅行社要研究会展旅游的特点,着手世博会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以此来调整旅行社的经营战略,进行旅游产品和路线的设计和更新,提供满足会展旅游需求的服务。旅行社应该有专门的人员,甚至成立专门的部门跟踪负责世博旅游,也可以将工作分解,安排给各职能部门,如计调部门负责与饭店、交通部门、会展公司的业务预订和营业往来;市场部负责世博期间的客源市场的调查、市场细分和定位,进行市场营销,招徕客源,并根据市场调查对旅游线路进行重新设计和包装,编制新的行程计划。
2、积极进行市场调查,做好客源预测工作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客源要求对各旅行社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论对大型社还是小型社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而预测世博会前后的客源状况是旅游业应该重视的工作。在对旅游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游人的大幅增加,也会给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环境问题,以及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专业人员的素质,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等等方面都面临挑战。针对世博会,旅游业的客源预测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世博会前后和世博会期间客源数量以及不同阶段的客源数量变化;二是世博会所带来的客源的市场结构分析,主要是境内游客和境外游客分析。
3、整合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形成长三角共同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代表的都市旅游和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水乡旅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据权威部门预测,在上海世博会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中,将会由30%—35%的人群在世博会结束后继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参观旅游。目前,长三角旅游领域的资源整合已全面启动,长三角“世博之旅”正在酝酿之中,届时将实现长三角主要旅游景点与世博会的票务共享。
4、进行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更新设计。产品创新就是以旅游市场需求新趋势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正确运用市场细分化原则,对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或设计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和经营线路。在世博会前、世博会期间以及世博会以后这三个不同阶段,在旅游业的产品和线路的设计上应该有不同的举措。首先在世博会的筹办期间,尤其是随着世博会的一步步临近,旅游业的产品和线路应该与世博筹办的过程紧密结合。因为自从世博申办成功,世博会就已经成为游客关注上海的一个最大亮点。世博期间,旅游业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产品设计。第一,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客源市场的构成是复杂的,根据国别可以分为境外游客和境内游客;根据区域,可以分为长三角地区游客和其他省市游客;根据参观世博会的目的可以分为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不同类型的观众,旅游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旅行社应该根据自身优势,选定目标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第二,应该将世博会的各项活动与传统旅游项目巧妙结合。首先应该明确世博期间人们最关注世博会本身的活动,所以旅游业在产品设计上应该以世博会的活动为主导,在行程安排上要以世博会的进程为参考,最好和世博会有关组织部门积极配合,开发具备世博会特色的旅游产品。世博会以后,主要是将原有旅游资源与世博会留下的旅游资源巧妙整合搭配。将被永久保留下来的世博会设施和世博景观等将成为新一轮上海游的重要景点。
结语
2010年世博会对于上海都市旅游业是一个极为珍贵的机遇,一个成功的世博会可以扩大举办国的影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举办城市的开发再建,对上海都市旅游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定位,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等一系列利益。当然,在提供机遇的同时它也给上海都市旅游业、上海会展业、甚至上海这座都市提出了挑战。我们一定要正确面对上海都市旅游业现状与问题,重服务,贯穿“以人为本”;重管理,进行科学管理;改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发有中国、上海特色的世博会都市旅游品牌,抓住世博会的机遇,大力发展上海都市旅游业。
参考文献
[1]魏淮.“世博效应”EXPO2010在哪里[J].浦东开发,2003,(1).
[2]金钟范.韩国大田世博会举办效益评价与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5.
[3]《世博会与上海经济》,王方华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4]《“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纪实》,朱敏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一版
[5]《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和对策》,诸大建, 姜富明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第二篇:上海都市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上海都市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创意农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价值,对创意农业旅游的研究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郊部分创意农业园区内的管理者、经营者和游客进行访谈调研,得到一系列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数据信息,并从中分析得出目前上海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产业规模仍小、游客市场分布不均衡、旅游产品与活动缺乏、产品定位不清、农业创意人才不足等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为上海创意农业发展提出文化创意为先、产业集群发展、成熟市场构建的三项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对于亲近自然的需求不断强烈,而有限的市区公园和城市景区已无法进一步满足人们休闲旅游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休闲旅游空间和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发展需要,许多城市纷纷利用城市郊区的农业用地规划建设城郊型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用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二者相互结合,催生了都市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
本文开展对上海周边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基于上海市广大郊区和农村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试图为上海的农业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近年来,国家众多重要文件中,都提到了农业创新和农业休闲旅游,因此,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上海的创意农业,使创意农业成为上海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这对于强化上海的农业基础建设,快速推进上海的现代农业进程,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都市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一)创意农业概念
所谓创意农业,就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过程中进行创意生产,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深入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创意产业的理念也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并迅速全球化扩展。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即现在所谓的创意农业。
(二)都市创意农业旅游研究现状
“都市农业”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已出现于日本的有关文献中,都市农业是一个广义的地域经济的概念,它包括镶嵌在都市内的插花状小块农田和庭院绿化与城市美化的绿地,也包括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还包括远郊甚至大都市经济圈内适应大都市市场需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多功能农业,集生产、生态、休闲、观光、娱乐、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集中反映了发达形态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其后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国家的学者相继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首先所涉研究领域广泛,主要集中于农业旅游的兴起、农业旅游的概念、农业旅游的类型、农业旅游的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条件、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农业旅游中的性别问题等方面;其次,研究角度较为全面。既有从宏观角度对农业旅游发展条件、农业旅游发展策略等的研究,也有从微观角度的研究,如农业旅游中的性别问题,农业旅游的宣传营销方式等;再者,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者大量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行为学、地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如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图表法和比较法等,对农业旅游的相关问题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研究队伍专业性强。国外从事农业旅游的研究者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相关高等院校的学者;二是农业类研究项目负责人、顾
问等。
都市创意农业旅游是“都市农业”和“创意农业”的结合,这一概念的核心包含了三个基本的要素,“都市”、“创意农业”和“旅游”。因此,都市创意农业旅游既可以说是附属于都市旅游范畴下的结合了创意农业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都市农业中以创意实现价值的一部分。它是以都市为依托,受都市辐射的直接影响,以创意农业为手段,创造出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新型旅游产品,并最终以发展旅游为目的。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等人认为创意旅游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而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起到增收和富农的作用。
国内从总体上看创意农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稳定、高水平的核心著者群和真正的核心期刊群,不过在近几年,尤其是2007年以后,已经受到多学科人员、多方机构的重视,并不再像以前的农业研究一样,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员的研究。但国内目前的有关农业旅游的研究还普遍存在着对农业旅游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较为混乱、对农业旅游类型划分相关研究较少、对发展农业旅游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等问题和不足。再者,我国创意农业旅游的深层发展方面也难有较为持久的竞争力,这是由于国内对促进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创新开发的政策、人才、市场都较为缺乏,相关条件和配套仍不够成熟、完善,各都市、地域间发展的差距导致人才的聚集程度分化加大、旅游市场的成熟状况分层严重。这样的情况下,对以上海为基点的关于都市创意农业旅游的研究并为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就显得更有价值和意
义了。
二、上海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一)发展模式
“创意农业”与“农业旅游”这两个领域可谓相互依存、互为载体。作为中国目前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创意产业及农业发展都处于全国的前列,成熟旅游市场细分、庞大的创意人才储备、先进的生产技术运用都是上海都市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强大支撑。目前看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干经天、姚佩华等人认为在现代农业建设和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过程中,沪郊通过在现代农业建设和观光旅游农业中注入智能化、个性化、艺术化元素,推动了信息开发型创意农业产业、形态开发型创意农业产业、文化开发型创意农业产业、艺术开发型创意农业产业的快速起步。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类已经较为全面,但仍不免互有重叠交错部分,因此稍作改进,以创意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分为文化创意类、艺术创意类以及体验创意类三大类:
(1)文化创意类: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文化影响深远。历史沉淀下来的各种农业成果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也应运而生。目前上海城郊的文化创意是通过诸如对奉贤油菜花、南汇水蜜桃、嘉定葡萄等具有强烈地域识别特色的农产品的不断强调来表现地域油菜文化、水蜜桃文化以及葡萄文化的,这些农产品一经创意强化,其认知度会大大加强。
(2)艺术创意类:任何通过对农业产品及其附属品的外观(色彩、形态等)进行改变而提升艺术价值的都属于艺术创意类,包括对农产品的组合、拆解,绘图、排列。作为改变单样农产品最为直接的方式,艺术创意不仅具有极大的个性化特色,而且具有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的双重特征,是快速提升普通农产品价值并使之可以高层次化的重要方法。发展前景广阔,可供发挥的空间巨大。如奉贤区庄行镇创意园的南瓜、葫芦,被当作艺术“画布”,在南瓜、葫芦上绘上了中国山水和人物等图案,使之成了艺术品。
(3)体验创意类:但凡能调动人的各项感官,使之能切身感知、体验农业产品或农业基地的,并且是以亲身参与为方式的都属于体验创意类。如前些年异常火热的都市农场、牧场,都是这类的典型代表。再如上海蔬菜公园就在普及蔬菜知识的同时让市民充分体验种植、采摘、品尝蔬菜的新乐趣,在切身体验中获得良好的感知。体验创意类农业旅游是在都市紧张繁忙生活的大背景下给人以回归乡村、纵情田园的特别体验,因此将会愈加受到欢迎。
(二)发展格局及特色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沪郊创意农业逐渐呈现出多点多中心、各区联动的基本发展格局。各个区内都基本有自己的特色农业产品:如金山的皇母蟠桃、奉贤区的油菜果蔬、浦东南汇水蜜桃、孙桥蔬菜、松江仓桥水晶梨、青浦练塘茭白、赵屯桥草莓、嘉定马陆葡萄、崇明金瓜、长兴柑橘等,这些区域都以各自各具特色的农业产品为依托已经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创意农业产业基地或园区,而各区域内部除了最具特色的农业产品外,也同时注重农业产品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如崇明岛上现已形成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崇明园区和上实园区等三大创意园区,各自发展如有机米、芦笋、老毛蟹等特色农业产品,大大丰富了崇明岛上创意农业产业的布局
层次。
三、实地调研分析
我们于2012年10月26日-27日在上海崇明柑桔节期间、2013年4月13日-14日在奉贤庄行油菜花节期间以及2013年8月25日-26日在南汇园区分别对各园区内部分管理者、经营者及大量的游客进行了抽样访谈调研,得到了一批关于目前上海创意农业发展的基础数据信息,从中可以部分的窥测上海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访谈结果整合及分析如下:
(1)以上各园区内参与人群以18-40岁为主力,占比最多。其中职业以学生、白领居多,各行各业均有涉及。说明创意农业旅游对年轻人群更加具有吸引力。
(2)其中近40%的游客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创意农业是什么,而有一大半受访者表示曾参与过休闲农业旅游,并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说明创意农业旅游概念仍然较为模糊,非专业内受众很难分辨哪些是创意农业旅游活动。近30%的游客受访者表示之前未曾参与过休闲农业旅游活动,说明创意农业旅游市场仍然处于新兴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应加大宣传引导,深度挖掘市场潜力。
(3)近一半的游客受访者表示他们是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创意休闲旅游的信息,而传统媒介如电视、报刊也有相当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近40%受访者的信息来源于朋友推荐,说明朋友的口耳相传及交谈时的体验描述对受访者有很大的直接影响。而当受访者做好旅游准备之后,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双休日和法定长假进行旅游活动,其中又以双休日居多;另外像带薪假期和寒暑假期则相对较少。说明目前的假期制度对创意农业旅游活动具有较大影响,但同时由于都市创意农业旅游区往往在城市近郊区而使得创意农业旅游在一日内往返普遍可行,因而双休日内即可完成旅游活动。这点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也能反映出来:游客受访者以选择公共交通方式的占绝大多数,也有大量的选择私家车自驾游,说明易达性是选择创意农业旅游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之一。
(4)游客受访者以中等收入水平为主,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为低收入或无收入人群,主要以学生居多。普遍表示可接受的一次创意农业旅游人均消费最好在300元以内,少量表示可以接受300元以上,这与收入水平分布也较为符合,说明目前的上海创意农业旅游仍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同时也要兼顾高端市场的发展。
(5)有80%以上的游客受访者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动机包含休闲度假,其次,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近一半的游客受访者表示比较看重创意农业旅游中的新鲜感与体验感,其次便是服务质量和农味特色。从中可以看出创意农业旅游与普通农业旅游的紧密联系,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此,其中“新鲜感”就体现了创意农业中“创意”的部分,也是创意农业旅游的价值所在。
(6)对游客受访者有较大吸引力的农业旅游活动主要有民俗民风、农家饭、游乐项目、特色农产品以及生态环境体验等,具体旅游活动主要有观光、农产品采摘、露营烧烤、农家餐宿以及垂钓等类型。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农业旅游的发展类型已经较为丰富,但涉及创意农业旅游部分仍然是缺乏,大多农业旅游仍然滞留在较为原始活动项目中,未能最大化开发农产品的价值,未能充分激发出农业旅游的活力。
(7)从游客受访者对于上海创意农业旅游中所涉及的各项要素的评分中可以看出目前与创意农业相关的各项因素都做的不够完善,特别是住宿、价格与交通方面,仍有待较大的提高。说明城郊道路交通问题与农业园区内部餐宿问题都较为严重,从另一个角度又反映出目前创意农业旅游目的地可选择性仍不够,不能有效的分散客流,减缓热门园区压力。
(8)游客受访者对上海创意农业旅游所涉及的各类因素期待情况表明服务与管理、当地居民的态度与素质、文化与民俗风情以及旅游资源等是最受看重的几个因素,说明相对交通、住宿等物质影响因素外,人们更为看重的是精神与感官体验,这与前面关于创意农业旅游看重点中“新鲜感与体验感”也相符合。
四、上海创意农业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上海创意农业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也正好赶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建设新型农业产业的趋势下,因此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起步较晚,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仍旧较低,加上仍有很多制约因素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现在创意农业发展仍旧问题重重。
创意农业应该以创意为先导,同时又要以农业为基石。上海周边已经形成众多比较知名的新型农业产业园区,但大多数仍旧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农业旅游发展中,即以观光、采摘、品尝及体验为主,甚至有完全沦为城市市民进入农村体验农业的近似于农家乐的形式,所以急切需要找准定位,理清问题症结所在,发展中需要注意以下主要问题:
首先,创意农业应该是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的产业活动。而高附加值则应该产生于创意对于普通农业的改造升级过程中。因此,如何将创意支撑、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运用到现代农业中去并激发出农业的多重价值则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目前上海乃至全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就是为了解决普通农工产品高端化、个性化以及高附加值化的问题,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也是受此制约。在此背景下,人才的培养、吸引,创造环境的宽松,政策的优待等都是创意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意直接影响着农业旅游的产品与服务的多样性,也是避免产品抄袭重复导致市场盲目竞争的根本手段。
其次,创意农业的发展应该是整个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创意产业、新型农业、新型制造加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等,涵盖生产、加工、销售等整个农业产业链。创意农业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旅游的问题,更是农业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会是创意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这就需要人才、技术、政策的全面协调,不能厚此薄彼。
最后,任何一种产业都需要有一个稳定而成熟的市场。都市创意农业旅游的一项天然优势就是地处城乡结合部,既有广阔的农业资源又有大量的客源市场。但这个市场并不一定是稳定的,这是农业自身因素制约的结果。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有其天然的季节性特征,任何一种农产品,都不可能一年四季长生不谢,这就给农业旅游带来了最致命的问题:不可持续性,这也是农业旅游要走上创意农业大道的原因之一。那么,除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比如说大棚种植)来延长农作物的生产时间外,如何保证农业旅游发展的连续性就是保证稳定市场的前提,这就又要寄希望于创意对于农产品附属物的影响,这是创意对除了农产品本身的改变外的第二层
含义。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第三篇:都市农业论文
都市农业理念
200920432202李芳芳
摘要:
都市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在整个市区域范围内及环城市经济圈形成的并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功能多样丰富,产业融合的农业综合体系。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在城市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都市农业 哲学思考 人文理念 艺术想象 科学见地 技术支撑都市农业的是以社会都市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城乡和谐发展的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体系目标。以起初完善,科技领先,产业高端,服务完善,装备现代,人才一流为主要标准的现代化农业系统。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都市农业
(一)都市农业需要人文的理解
都市农业不是填饱人们是肚子的农业,而是丰富人们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农业(1)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压抑的大都市里有着这样一个地方,让你享受自己自由支配的生活方式,自己种植,自己采摘,既锻练身体又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暂时远离浮躁的社会。(2)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都市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改善了城市空间结构、降低了城市污染,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城市递上第一张绿色名片。(3)提供让居民安心的食品。在改革开放时期,国家粮食短缺,人们为增大规模生产,高效率生产,解决人们饿肚子的问题奋斗着。这时候无人监管食品安全问题。而今天,随着国家的日益兴盛,物质需求不断增长,不法分子利用违背道德的商业手段竞争,以牟取非法利益致人民的健康于不顾。然而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增加了供给量。同时通过生产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有机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优质的、有营养的农业食物,让市民吃的放心,为市民身体健康建立起了食物保护屏障,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4)良好的传播途径,在农村的孩子都知道土地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不仅仅是收获后的钱财,还有的是他们无限的乐趣和坚强的意志。在城市里孩子没有机会认识庄家,果树,更没有机会体会其中的快乐。然而都市农业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去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向他们传输了农业知识、农艺、农耕精神,直接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提高市人们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二)都市农业需要艺术的想象
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真实性,思想性,和形象性的统一,不同的艺术形式决定着欣赏活动的知觉感知和欣赏形式1。从字面上讲,农业与艺术似乎相差很远,因为传统的农业只是让人们填饱肚子,今天我们需要让农业有艺术,带给你美的感受,这正是农业发展的心思维。(1)丰富人们的心灵。艺术魅力来源于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同时与鉴赏者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鉴赏者深入、细腻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都市农业中我们可以看见长在杯子中的黎,方2
形的西瓜,镂空的南瓜等等经过变身后得到,人们纷纷来看,感觉都很新奇,也非常漂亮,做成的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2)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平常的南瓜一个买不了几块钱,然而一个10公斤的南瓜竟然卖到300快,南瓜的价值倍增。发展艺术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艺术农业的取材于优质种子,具有产量高、抗病虫害、种植管理方便等特点,可以提高农民的亩产收入。艺术是提升农业经济最高值的必要通道,农业产品时施展艺术的另一舞台。(三)都市农业需要哲学的思考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农业技术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活动中创造的,它在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
3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产业中占据了的地位。当前农业技术哲学的研究
应侧重于思考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与均衡,农业技术哲学的研究要把握两个问题。(1)农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动力。树立系统的、生态的科学技术观,识到农业的系统性、整体性。既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合理性,又要看到科学技术的相对性:既不能陷入技术悲观主义的迷宫,也不能陶醉于技术乐观主义之中。(2)农业技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但人类生存不仅是人类自身的事情,而且是社会、经济、境协调、均衡的结果。可持续的农业技术既不能走人类中心主义的道路。又不能走生态中心主义的道路。可持续农业的原则和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农业大系统中的各个支持系统不断相互协调、磨合的过程中发展变化的。农业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都市农业需要科学的见地
(1)广泛利用科技资源,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科技资源是不可穷尽的新生资源。农业的发展最终要靠科技。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如何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资源,走出一条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迫。这些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观。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开荒扩地、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模式,大力推广各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要下功夫推进农科教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变。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大宗优势农产品,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引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多抗性新品种,努力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2)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广泛利用科技资源,发展生态农业、“阳光农业”、高效农业,实质上是在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发展“知识农业”。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部分农业资源的日益衰竭,依靠知识来实现农业的增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农民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主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各种农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只有被广大农民所掌握和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原则,积极开展符合农民特点的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农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扩大农村适用技术的覆盖面,真正把农民培养成由科学
发展思想、科技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合格劳动者。
(五)都市农业需要技术的支撑
杂交水稻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年种植面积约有2.3亿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57%。每年全国因此增产的粮食超过200亿公斤,相当于一个中等省全年的粮食总产量。杂交水稻的例子告诉我们,农业需要科技的支撑。(1)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先行研究,推广适宜新品种、新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高标准农业观光园。根据市场需求特性和生产环境条件,随着市场变化,逐年调整更新生产品种,保证园区基地生命力。根据生产环境条件和作物生长特性,我所将引进有机、无公害食品等生产新技术进行生产,摸索出种养殖的合理安排模式,建立低消耗、高产出、无污染的立体生产结构以质量保品牌,保证产品4质量及安全性,保证农民利益,与农户建立信任感;以品牌形式构建固定客户群体市场,建立诚信农业品牌。都市目标应是游客满意最大化,应当制定员工流程考核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客服管理制度理制度,设施及服务标准等。(2)开展多元农业信息服务,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不少农民对信息又爱又怕,一条有用的信息可以让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一条过时、失真的信息,也会害得人赔钱搭工,甚至血本无归。各地,抓住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契机,为“农业、农村、农民”办实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提供多元化农业信息服务。
1集宁师专报 艺术的想象与审美 吴于民 2006 28(2)
2《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 邢维凯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4中国经济时报 2007年09月20日 中国杂交水稻携手美国先锋“温饱全人类”
第四篇:2010鄞州区都市旅游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2010鄞州区都市旅游工作总结
2010年是“中国世博旅游年”,是鄞州区建设十大功能区块、八大产业基地会战攻坚年,也是鄞州旅游转型升级之年和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鄞州区重点围绕加快都市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都市旅游精品,完善都市旅游功能,全面实施都市旅游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打造鄞州都市旅游新城,营造新的旅游亮点和热点。2010年12月鄞州被宁波市评为首批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商务会议基地。现将我区2010年推进都市旅游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2010年基地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国内外旅游者
786.67万人次,旅游收入83.19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宁波南部商务区、新城区高星级商务酒店群、商务配套设施和服务为核心,集文化体验、都市游憩、生态旅游、运动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花园,2010年的鄞州都市旅游扬帆起航。
一、加强领导,构建都市旅游大框架
一是加强领导,构建组织保障。成立鄞州都市旅游发展工作小组。由洪光茂局长担任组长,由唐明江、俞峰两位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沈戈锋、钟祖霞、叶立荣、钱国强四位科长担任组员,由周天斌、贾嫣娜、沈丹、应冬乐、郑超颖、何宁君等同志专门负责相关工作。
二是加强保障,经费政策两翼齐飞。区政府每年安排800万资金用于招徕游客奖励,其中,还安排420万元作为旅游企
业品质提升奖励。区旅游局安排500万专项资金作为鄞州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宣传推广专项资金,安排100万元用于更新完善鄞州旅游交通标识牌,并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城市社会资源访问点;区政府专门制定了发展服务业奖励政策、推进商务经济的奖励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政策、招徕游客奖励办法以及民间兴建博物馆的奖励办法等。
三是加强把控,宏观计划定方向。区旅游局专门制定了《鄞州区旅游局推进都市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每年还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每年工作目标、任务和进度等。鄞州都市旅游发展工作小组每半年开展一次都市旅游发展工作研讨会,细化工作方案和商讨解决措施。
四是加强宣传,提高都市旅游影响力。为营造都市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区在宁波日报、鄞州日报、鄞州旅游网等媒体上积极宣传都市旅游发展的意义、成就、特色、亮点等,并落实专人及时上报我区都市旅游工作信息。
二、抓住重点,打造都市旅游项目支撑力
重点项目的支撑是实现产业专业升级的关键,也是支撑都市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我区在全省率先建立重点旅游项目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制度,鄞州新城区已经成为宁波最具活力的都市旅游发展的热土。
一是创新机制,加强项目监督。建设重大旅游项目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制度,每个重点旅游项目在行政分管领导分
工职责不变基础上,再确定一名区四套班子领导担任联系领导,督促检查、跟踪反馈和服务协调旅游开发工作。如环球城项目联系领导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兴河湿地公园联系领导为区政协主席,它山文化休闲旅游项目联系领导为区委副书记,梁祝文化产业园项目联系领导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桃源湾休闲度假区项目联系领导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天童-阿育王项目联系领导为区政协副主席等。同时,还出台了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考核办法,对每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从规划布局、拆迁情况、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区委、区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推进情况交流会,年底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二是突出重点,全面有效推进。投资8亿元的南苑环球酒店2010年3月开业,酒店定位超白金五星标准,大大提升了鄞州都市旅游的品位和档次;2010年11月,投资5亿元的元南部商务区核心水街首期开业;12月25日联盛广场和搜秀城相继开业,联盛商业广场一期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20亿元,是一座全新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是鄞州新城新的商业地标。目前,已成功引进11家国内外著名大型主力店,包括北京世纪星国际标准真冰滑冰场、宁波巴黎春天百货、动感地带大型游艺城、搜秀城时尚流行百货、IMAX巨幕影院、美国万豪酒店集团万怡酒店、超五星级空中会所、美食天地、剧场式娱乐中心等。联盛商业广场的开业,3
进一步完善了鄞州区的商业配套,对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将起到巨大作用;投资2亿元的利时百货在2010年4月对外营业;投资1.8亿元的宁波网球中心和游泳中心于2010年6月开馆,投资2000万美元的康城阳光会所正在试营业,投资1.5亿元的“舟宿夜江”已经在2010年12月进行试营业;总投资1.8亿元的龙溪隧道公路的隧道打通,2010年5月全部竣工通车。
三是加快推进,确保项目进度。首期投资2亿元的天童景区千佛塔主体工程竣工,弘法馆结顶,计划2011年“十一”开业;总投资10亿元的阿育王景区部分项目已启动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梁祝文化产业园已经开始动工兴建,预计一期将于2011年竣工;总投资15亿元的它山文化休闲旅游区的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整体结构已经成型,计划在2011年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开馆;总投资10亿元的桃源湾休闲度假区新规划方案成形,深圳华侨城集团正式参与项目开发;投资2.7亿元的四明山烈士陵园房屋拆迁已经完毕,纪念碑动工建设;投资3.5亿元的国际会议交流中心正在内装修,投资2.5亿元的四季云顶商务酒店已经动工建设;投资30亿元的环球城项目部分配套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投资3.6亿元的中兴河湿地公园计划在2011年6月竣工;首期投资2.14亿元的奥特莱斯商业广场将在2011年6月开业;投资5亿元的城市娱乐摩尔、投资3亿元的中华老字号一条街等项目动工建设;投资17亿元的BEST广场完成大部分地下
室施工,投资4亿的四明广场正在进行桩基工程,投资3.8亿元的钱湖天地正在进行桩基工程。
三、完善各项要素,优化都市旅游产品
一是包装提升都市旅游景区。2010年宁波(鄞州)博物馆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区。
二是推出都市旅游演艺剧场。在鄞州区文化艺术中心设立鄞州旅游剧场,可容纳一千余人,定期邀请浙江曲艺杂技总团、上海京剧团、上海越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11个专业演艺团体和业余团队为甬城市民和外地游客奉献各类精彩文艺节目,同时鄞州“天天演”工程也入驻鄞州区文化艺术中心;投资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飞越美渡”文化演艺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鄞州都市旅游演艺剧场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来鄞州旅游了解鄞州、宁波文化的主要窗口。
三是推出都市夜游项目。作为宁波市首家开发三江水上观光旅游项目的企业的天马三江旅游公司注册在我区境内,并开通了从我区天马游轮码头到三江口的游线。同时,依托万达广场、利时百货、舟宿夜江等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一体化场所,进一步丰富游客夜游项目。
四是举办地方特色都市旅游节庆。一是成功举办宁波—台湾梁祝爱情旅游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爱情节因此获得2009中国“十大品牌节庆”,鄞州被评为“首批中国节
庆名区”。二是继续举办2010“和谐鄞州”欢乐城乡游系列活动。本系列活动为期9个月,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为主题,主要包括都市文化游、民俗体验游、田园采摘游、山水美景游四大板块,期间举行了宁波市第四届乡村美食节、第六届天宫庄园桑果节和第六届洞桥八戒西瓜节等21个子节庆活动,是我省综合性最强的县级城乡游系列活动,被评为第二届“节庆中华奖”的“优秀节庆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城乡游系列活动吸引游客35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7000万元。
五是推进社会资源访问点建设。截止2010年,我区的湾底村、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宁波万达广场、紫林坊艺术馆、诺丁汉大学、宁波博物馆、宁波服装博物馆入选宁波市社会资源访问点。为提高各访问点的积极性,我区率先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对正式入选为宁波市社会资源访问点的单位给予一次性一万元的资金奖励。同时,根据《宁波社会资源访问点管理办法》对这些单位进行考核,规范管理,形成成熟的社会资源旅游访问体系。2010年,鄞州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各类博物馆有25座,民办为主的达到17座,这些博物馆建成后,将为鄞州社会资源访问点的推进将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
六是开通都市旅游四条专线。依托我区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天宫庄园、万达广场、宁波博物馆、宁波高教园区、紫林
坊艺术馆、华茂堂美术馆等),我区自2月7日正式开通了都市风情游、文博休闲游等四条鄞州都市一日游专线。由宁波海外旅游公司和鄞州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联合操作,定期运营,累计发送游客5000多人次。
七是成立鄞州旅游商品购物中心。2010年12月宁波名特优购物中心正式开业。购物中心总投资380万元,共四层,分设购物区、休息区、展示区。其中第一、二层为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总经营面积1600平方米,一层为本地名特优品牌产品展示,二层为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购物商场。为了方便游客在店内参观购物,购物中心还配套建设了350平方米的旅游饭店、60间标准客房的旅游宾馆、大型停车场和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是目前宁波市区唯一也是规模最大的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满足了都市旅游游客购物的需求
八是培育都市特色前卫产业。我区积极培育包括酒吧、健身、美容、动漫等都市特色前卫产业,区政府出台了发展服务业奖励政策,培育和扶持这些都市产业。特别对动漫产业,区政府出台了《鄞州区动漫产业奖励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以扶持,目前我区动漫产业基地总产量已跃居全省第二位。我区建有约20000平方米的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可容纳200人的动漫人才培训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先后引进水木动画等全国知名的动漫企业。同时,还引进了全球娱乐业巨头华特迪斯尼(上海)有限公司在鄞州建立华特
迪斯尼(上海)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宁波亦成为迪斯尼在美国以外的首个网络动漫制作基地。
九是完善公共服务。机场、车站、码头等俱全,有5条高速公路出入鄞州,基地内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线、次干线、支路等路网等级明确,交通标识标牌明显,2010年还我局还专门针对标示标牌进行了更新和升级。目前,全区共有公交线路156条,公交运行车辆901辆,日发送乘客24万人次,专设叫车热线“96520”。宁波(鄞州)博物馆专用步行道、天宫庄园电瓶观光车、鄞州公园游船等交通工具特色鲜明,万达商业广场等主要都市旅游场所停车场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主要街道公共厕所9座,主要都市休闲旅游场所三星级以上厕所达70%以上。城区服务功能完善。
十是打造商业特色街。2010年鄞州万达广场被浙江省评为浙江省旅游特色街,与江北老外滩一起成为唯一两个宁波入选的特色街项目。特色街的打造凸显了鄞州都市旅游的亮点。
四、完善优化都市旅游功能,打造都市旅游大品牌 一是完善都市旅游信息服务。旅游质量、安全、统计等工作多次被评为市级及以上先进,各类应急预案完善,安全标识系统规范、齐全,三年内没有发生重大治安事故。编印《阿拉鄞州旅游》杂志、《鄞州旅游交通地图》、《鄞州自驾游手册》等旅游宣传资料,精心包装基地旅游线路,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率先在全省推出旅游培训“十百千”工程,即每年免费举办十大培训、安排100万元资金、促进1000人次受训,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积极开展“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年”、导游大赛、技能大比武等活动,从业人员服务技能不断提高。
二是优化都市旅游标识系统。自2007年到2010年,我区共投入120余万元,在鄞县大道、鄞州大道、钱湖大道、天童南路等城区主要道路以及通往各主要景区的小路上,都安装了五龙潭、梁祝文化公园、天宫庄园等10多个主要景区(点)的交通标识牌。对我区现有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制定了改造计划,已将部分标识进行拆除、新建,逐步完善我区的道路交通指引系统。
三是完善都市旅游公共交通功能。机场、车站、码头等俱全,有5条高速公路出入鄞州,基地内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线、次干线、支路等路网等级明确,交通标识标牌明显。共有公交线路156条,公交运行车辆901辆,日发送乘客24万人次,专设叫车热线“96520”。宁波(鄞州)博物馆专用步行道、天宫庄园电瓶观光车、鄞州公园游船等交通工具特色鲜明,万达商业广场等主要都市休闲场所停车场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主要街道公共厕所9座,主要都市休闲旅游场所三星级以上厕所达70%以上。
四是提高都市旅游接待档次。2010年宁波(鄞州)博物馆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目前,我区有国家4A级旅游区4 9
家;全区有星级饭店24家;全区旅行社1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家,有11家总部设立在鄞州新城内,2010年宁波海外等旅行社推出鄞州都市一日游,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鄞州都市旅游已经成为宁波旅行社推行都市旅游的首块招牌。
五是增强都市旅游影响力。宁波—台湾梁祝爱情节、开元名都国际烧烤美食节、天宫庄园桑果节等旅游节庆特色明显,其中中国梁祝爱情节已成功走向国际舞台;成功举办五出台我省首个最优惠的游客招徕政策,后世博时代都市休闲旅游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第五篇:杭州都市旅游资源优势与开发对策论文(推荐)
论杭州都市旅游的资源优势与开发对策
前言: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湖海,构成杭州的便捷交通,促进经济发展,杭州的旅游活动也开始兴起。唐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和五代钱镠《罗城记》文中有“隋置杭州,咽喉吴越,势雄江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东眄浸,辏闽粤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等句,说明隋唐时杭州已有相当繁荣的商贸旅游活动。五代的吴越(907~960年),以杭州为首府,修筑海塘,凿平阻碍航运的石滩(罗刹石),促进杭州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日本、朝鲜等国建立通商贸易关系。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大批香客成为杭州最多的旅游者。灵隐、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这时的游览胜地。
一、杭州都市旅游的资源优势
1、杭州西湖,是一处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交融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她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为5.68平方公里。沿湖地带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9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风景点中,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以及近年来相继建成开放的十多处各具特色的新景点,将西湖连缀成了色彩斑斓的大花环,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色,晴雨风雪各有情致。
西湖被誉为“人间天堂”。不仅山水秀美,林壑幽深,更有大量的文物古迹,以及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苏堤两边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天色空蒙,青山滴翠,杂树升烟。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心醉神驰。
2、杭州坐落很多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如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胡庆余堂中
药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极大的丰富了杭州的人文旅游资源。
3、京航大运河、钱塘潮、千岛湖、西湖等水域资源使杭州的城市内涵更为丰富,同时
对其进行的旅游开发促进了经济发展,水域周边的酒吧、菜馆、商店、茶馆、小吃店等也得到了发展,游人到这里可以放松心情,体会休闲生活。这又是杭州提供的旅游服务的另一面。
4、杭州的餐饮行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一样成熟,楼外楼、知味观、玉麒麟、西湖春天、西湖天地、江南红楼、隐楼、山外山、玉玲珑等都是杭州菜的名菜馆,除此外,川菜馆、湘菜馆、上海菜观在杭州都不难发现。可以说,杭州的餐饮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同时,餐饮业的成熟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认知度偏低
杭州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对远程的欧美游客而言,旅游认知度偏低。
从游客量来看,2001年杭州全年接待美国游客47,724人次,仅占当年全国接待美国游客总人数949,161人次的5%。如果把这个数值和2000年美国人前往海外(前往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除外)旅行的总人数26,853,000人次相比,则所占份额不及2‰;也不及美国人1999年到达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游客人数5,620,444人次的9‰。即使是对杭州最大的客源国日本而言,其接待日本游客人数(2001年)为99,750人次,也仅相当于当年抵达中国的日本游客总人数2,385,700人次的4.2%,占全年日本人海外旅行总人数的6.1‰。
2、无法满足需求变化
目前杭州旅游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导,虽然休闲度假和会展等产品也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不能充分满足这些市场不断增长的旺盛需求。面向未来,这一增长势头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是杭
州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3、服务质量提升问题
杭州旅游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出租汽车、酒店、会议等行业的硬件或软件服务质量亟待提升。不仅如此,服务质量的提升还面临城市服务人员的观念和认识的转变问题
4、杭州湾大桥建设的双重影响
2008年前后,杭州湾上将建设数座跨河口大桥,其中包括宁波杭州湾大桥、绍兴杭州湾大桥和萧山杭州湾大桥。这些跨湾大桥的建成,一方面促进了宁波、绍兴、萧山等城市(区)与上海的直接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杭州作为中心地的地位。
三、开发都市旅游的对策
1、服务国际化:“软旅游”战略
服务国际化,即“软旅游”战略强调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顾客对杭州的满意度,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实现把杭州建设成为上述宏伟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实现服务国际化的目标,杭州应将“软旅游”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加以实施。
2、区域旅游中心地战略
区域旅游中心地战略主要是指建设杭州作为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地和浙江省旅游中心城市,与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在资源共享、景区组合、客源互动、联合营销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旅游中心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与示范影响意义。
杭州实施“区域旅游中心地战略”,首先是以杭州为一级中心地,在浙江省内的区域旅游协作方面推出实质性举措;然后在更大范围的“长三角”城市群(类似15+1)之间,尤其是沪杭甬宁苏(上海、杭州、宁波、南京、苏州)五城市之间,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使杭州真正发挥“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和浙江省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带
动与先进示范作用。区域旅游中心地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以杭州为区域中心地的“长三角”范围内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杭州及其伙伴城市旅游的稳步快速发展。
3、旅游西进战略
“旅游西进”战略,通过整合以“三江两湖两址一山一河”为重点的大杭州旅游资源,形成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杭州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旅游西进”战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倾斜保护和改善郊区旅游环境、大力发展郊区旅游业,最终将城区和郊区共同建设成为资源、环境和市场共享、优势互补、结构稳定、良性循环的旅游系统。
4、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战略
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战略是指建设城市整体作为目的地和综合吸引物的战略。
杭州旅游与城市密不可分,具有天然的历史联系。其西湖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叠合,城市与旅游的紧密联系更为突出。很大程度上,杭州旅游是在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的城市周边展开。同时,杭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城市的文化内涵十分深厚,对旅游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对城市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实施城市、文化和旅游的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实施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战略,既是拓展文化产业和省会城市经济的需要,也是充实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