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职工共富行动”帮扶情况的汇报
关于“职工共富行动”帮扶情况的汇报
机关党委:
年初启动“职工共同富裕行动”以来,根据任务分解,与十九居民组的困难职工吴龙、肖会两家结为“帮扶对子”。我们力争在3年内帮助这两户困难家庭实现脱贫、脱低,共享发展成果。现将一年来的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定专人负责包扶。按照 “职工共同富裕行动”实施方案和机关党委关于帮扶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确定了副局长负责包扶困难职工吴龙一家,副局长负责包扶肖会一家。
二、先后三次上门“结对子”、“走亲戚”,尽所能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3月24日、6月30日、11月9日,局长、副局长等领导先后三次,专程到帮扶对象吴龙、肖会两家,深入了解两家的家庭情况、生活困难的原因,协助解决生产和生活遇到的问题,帮助谋划今后脱贫致富的道路。吴和肖两家家境相仿,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承包土地相对不多,农闲时期打点短工补贴家用,一年收入相对固定偏少。两家的孩子均在管局局直上高中,每年学费、书费、食宿生活费花销较大。吴家因为还要赡养身体不好的岳母,经济条件更差一些。在得知吴的岳母年没有生活来源,年迈多病且一直没有医保的情况后,局长当即安排**负责人,协助解决了其岳母参加居民医保的问题。第一次“走亲戚”,正值春季种地用钱的时候,局长还代表局全体干部职工给两家各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此后,每次去看望都带去一些米、挂面、豆油,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通过一年的帮扶,并在两家人的勤劳努力下,他们两家每晌土地收成比上年都增加了1吨多,再加上水稻价格行情好于去年,农闲时间还能打份短工,预计到年底人均收入会超过4000元。
明年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帮扶计划,提前与农场沟通,协助解决他们种地贷款资金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选种育秧、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争取帮助吴、肖两家多承包一些土地,力争到年底人均年收入要超过5000元。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职工共富行动论文
为有甘泉活水来
关于农场开展“职工共同富裕行动”几点问题的思考
摘要: 从2011年开始,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开始启动实施“职工共同富裕行动”,力争到年底,使垦区3600户有劳动能力、可扶持的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实现脱困、脱低。到2013年底,累计使7008户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实现脱困、脱低。
八五三农场已经有165户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脱困、脱低率达66%,力争2013年全部低困,可扶持家庭全部走上富裕道路。
关键词:共同富裕 民生 脱困 脱低 正文:
共同富裕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之一。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公正,而共同富裕是公平与公正的最核心内容。垦区开展“职工共同富裕行动”(以下简称“共富行动”)紧紧围绕“民生”工程,是构建文明和谐的生态农场的要求。实现全体职工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农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进程的基础。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垦区共投入滚动资金2.2亿元,使13万户贫困职工脱贫。家庭农场职工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6179元提高到13267元,增长了一倍多,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4.5%。[1] 从2011年开始,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开始启动实施“职工共同富裕行动”,力争到年底,使垦区3600户有劳动能力、可扶持的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实现脱困、脱低。到2013年底,累计使7008户困难和低收入职工家庭实现脱困、脱低。经过一年的努力,八五三农场已经有165户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脱困、脱低率达66%。尽快的让所有职工家庭富裕起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谋改革发展之策,形成跨越发展的新局面,是农场能否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的要点。
本着“全覆盖、不遗漏”的原则,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调查,采取自愿申请、收入核查、公开公示的方法确定帮扶对象坚定不移的履行隋凤富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要求(即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充分认识开展职工共同富裕行动的特殊意义,务必正视开展职工共同富裕行动的复杂性,再实施职工共同富裕行动中务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履行“五清”(困难职工底数清、家庭情况清、致困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帮扶需求清)。贯彻精神、搞好对接、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是共富之路能否走通的关键。
首先,要正确认识共富行动的现实意义,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坚定不移的把共富道路走下去。
“共富行动”工作不是简单的、单一的某一级组织、某一个部门的单打一。它是由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实施的工作任务。所以要求各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统筹兼顾,建立健全共富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中包括的各部门主要领导自然成为第一知情人、第一走访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和第一责任人。八五三农场自2010年底,经过充分的调查摸底,掌握、并且最终确定了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的困难职工家庭50户,年收入在3601至5000元的低收入职工家庭200户,共计250户,全部百分之百的纳入到农场“十二五”期间“职工共同富裕行动”中,预计2011年完成脱困、脱低55%以上,2012年35%以上,2013年10%,力争五年战役三年告捷。
在总局、管理局落实共富推进方案会议后,农场就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农场场长挂帅的领导小组,组织分工,层层签订责任状,任务细化到各个部门,涉及农场职工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在上级下达工作任务的第一时间里,农场就形成了上下一盘棋,合力开展共同富裕行动的局面。可以说,务实求是、抢前抓早是八五三农场此项工作的特色,也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共同富裕行动区别于以往的扶低支富行动,正确认识行动的复杂性。
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扶贫,不是一个时期,一部分人达到富裕标准就完成任务,此次行动是先富-后富-共富路线的最终目标,最根本的任务是富裕,使广大可扶持的有劳动能力的职工在实现富裕生活目标的同时,找到富裕的手段,形成富裕的意识,培养富裕的能力,从物质和精神上达到双重富裕,这样的富裕才是长久的。
全场股级以上领导干部与250户职工家庭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深入走访,入户调查,全部掌握困难职工家庭情况,致困原因,根据职工愿望,切合实际,分别确立了帮扶项目,制订帮扶措施。这其中包括特色养殖,种植,自营经济,工商手工业等涵盖农场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这些职工达到真正的富裕,也是各个行业发展的一个有力的提升,为农场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再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发掘和发扬共同富裕行动中好的方式方法,用于今后长期的工作中。当然,发展项目离不开资金的支持。2012年,全场实现人均收入实现2.5万元,同比增长20%[2]的目标是需要全场职工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去年,在上级拨付加上农场配套的资金到位保证了人均1万元的同时,各级帮扶领导干部又从生产资料、技术培训、资金帮扶等多个方面投入了约合100万元资金的扶持。拿一户家庭种植70亩经济作物来算,土地租金、生产资料、经营管理成本大约不到3万元,这样提供了1万元,帮扶人在提供一方面资金支持,职工自己再拿出一部分,可以说没有什么压力就可以把地种上。通过技术上的支持,加上自身的勤劳努力,能够达到3万元以上的纯收益,一年就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今年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以来,各级工会干部送技术,送文化,送资金。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引导。让职工掌握科技致富增收的本领。落实被帮扶人85名,帮扶资金229.5万元,致富项目47个。被援助就业人员3000多人。使更多的职工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
政策的倾斜,也是共富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相对于普通职工家庭,困难、低收入职工家庭显然是弱势的群体,针对这样的特殊群体,自然不能一刀切,政策的优惠显然是必要和有效的。在资金帮扶、项目帮扶的前提下,政策的帮扶是立竿见影的。农场针对种植户的优先选择权利,即承包土地会议时,经民管会通过,困难职工家庭一人可给50亩土地租种,低收入职工家庭一户可给74亩土地租种,如果实在缺乏资金种地,采取帮扶人垫付,或者大户担保扶持等措施,确保职工种地。养殖业方面,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每头牛分给相应的饲料地租种,这样免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养殖的积极性。农场畜牧防疫部门还成立了专门的“共富行动防疫小组”,定期深入被帮扶人家里现场指导,并做好防疫工作,保证不会有大的疫情发生。这样,使养殖户免除了后顾之忧。对于个体工商业主,工商、质检部门也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适当的减免税务和提供商品质量监督的服务,由执法者向着服务者转变。
另外,加大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支持是从能力和思想上帮扶的根本手段。农场现在已经组织,农业、农机、畜牧养殖、个体经营等大小培训会40余次,培训2000余人次,贫困和低收入职工都已经拥有致富能力,形成了强烈的致富愿景。这样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加快了共同富裕的步伐,农场就能实现三年乃至于更短时间的共富目标。
八五三农场是垦区的几个大型国营农场之一,寻求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对于更好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实现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长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隋凤富代表:黑龙江垦区投入亿元资金实施共同富裕计划(人民网2012.2.28)【2】实施强工新突破 推进文化大发展 为实现现代化大农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在八五三农场第十二届二次职代会、八五三分公司四届二次员工代表大会上的场长工作报告
八五三农场 张 元
二〇一二年五月
第三篇:共富行动汇报稿0
采取“四帮”方式
促进低收入家庭尽快走上富裕之路
我们第二管理区下设三个居民组,共有377户700余人,拥有耕地4.8万亩。管理区党支部下设三个党小组,共有37名党员。前些年,管理区党支部曾多次为贫困家庭捐款,累计多达10万余元,但是这种简单的输血方式,没能使那些困难家庭彻底摆脱贫困。为进一步抓好扶低共富工作,今年管理区领导班子创新帮扶模式,采取 “四帮”方式,即为困难群体帮助寻找致富项目,帮助筹集启动资金,帮助掌握科学技术,帮助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促使他们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而且能够干成事,甚至能够干成大事业,从根本上走向富裕道路。今年我区共有5户困难家庭被纳入“扶低共富”范围。通过管理区的积极帮扶和困难户自身的不懈努力,脱低脱贫率达到100%,困难职工家庭人均收入平均超过1万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开动脑筋 帮助找项目
拥有一个好项目,找到一条好渠道,是一个困难户或低收入家庭摆脱困境,走向富裕的前提和基础。今年,我们管理区党政领导班子,在开展扶低共富工作中,首先深入调查研究,仔细分析每户贫困的原因,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帮助他们量身订做找项目。实践证明,有了符合他们自身特 1
点的好项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只要困难群体有了好顶目,再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就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二、多种渠道 帮助筹资金
困难家庭主要都是经济上的贫困。除了根据自身特点帮助他们找到好的项目,还必须要多种渠道帮助他们筹集资金,避免他们由于缺少资金,中途把好项目给毁坏了。在资金帮扶上,管理区党政一班人多次研究探讨,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首先是领导干部带头帮,主动帮。能帮钱的帮钱,能帮物的帮物,能出力的出力。其次是群团组织出头,发动广大群众,众人拾柴火焰高。第三是动员有经济实力的种地大户,对困难家庭解囊相助。
三、多种方式 帮助学技术
针对一些困难职工想致富没技术,想干事没经验的实际情况,我们管理区本着扶困先扶技的原则,对实施先进科学技术的农户,进行跟踪指导服务。管理区成立了科技110小分队,由管理区主任书记亲自抓,各居民组组长具体抓,技术人员实行包人包户责任制,组织一切力量,采用多种方法,送技术到田间,到地头。尤其是让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手把手现场传授经验,让困难农户依靠科学技术扭转贫困局面,收到显著成效。
四、满腔热情 帮助改思想
要彻底改变困难群体的贫困状态,除了有项目、有资金、有技术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彻底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一
些弱势人员,在心理上有一种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就是认为自己天生落后无能,命运不好,没有勇气,没有志气。对这些人来说,只有首先彻底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状态。
我们第二管理区今年在扶低共同富活动中,创新工作思路,运用“四帮”方式,帮助困难群体脱贫致富,取得较好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对职工共同富裕行动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今天的汇报交流,我们更加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区今后的共同富裕之花,一定会绽放的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第四篇:赤水市妇联开展“万千才富行动”帮扶活动
赤水市妇联开展“万千才富行动”帮扶活动
为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落实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人口计生“三结合”和“万千才富行动”工作的总体部署,9月27日,市妇联到城郊村盐井组开展“万千才富行动”帮扶活动。
黄艳龄主席一行在城郊村计生专干刘琴先的带领下,来到代建国家中。与其家人进行亲切交谈,了解了家庭生活状况和经济收入来源。代建国一家共5口人,上有八九十岁的父母,自己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家里的土地全部被征用,一家的生活开支全靠妻子一个人打零工维持。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自动放弃生育二孩,现女儿正步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学费都成问题。
黄主席对代建国一家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他们在生产、生育、生活方面要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表率,联系实际,寻找致富之路,脱贫致富。二是希望在发展生产生活的同时,认真做好好子女的培养教育,以此来改变命运和家庭的面貌。并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市妇联和代建国签订了“万千才富行动”帮扶协议,并拿出800元现金作为小女孩的学习费用,希望小女孩能认真学习,不要辜负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期望,在学习上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五篇:职工帮扶工作总结
区总工会职工帮扶工作总结
近年来,*总工会认真贯彻区委和市总工会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工作精神,坚持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努力实现项目化帮扶,积极开展“双联”工作,现将*总工会2011年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以责任落实促进工作开展。区委、政府十分重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完善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机构,成立了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区总工会发文,成立了以副主席任主任,办公室主任任副主任的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工作班子,并配备了两名专干、一名财务工作人员、一名律师,职工服务(帮扶)中心与这些部门建立起信息沟通与工作联系制度,畅通帮扶工作渠道,强化工作手段,做到既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协调,从而在组织领导上有了坚强的保证,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参与、工会运作、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协调机制,以调度督查促进工作落实。区“双联”帮扶办认真履行信息交流、联络沟通、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方面的职能,努力推动工作开展。各参联单位联络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及参谋助手的作用,及时上报工作动态,帮助“双联”帮扶办了解各单位工作进展,明确阶段任务,确保企业和职工反映的困难问题及时办理。
三是完善考评机制,以绩效考核促进工作开展。我们坚持党政主导,把“双联”帮扶工作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参联单位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纳入对各街镇、园区工会联合会的年终目标考核,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做到奖罚分明,对工作完成较好、事迹突出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工作激励;对工作推进不力,任务完成不好的,从严考核扣分,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硬件完备
*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大厅按要求面积设在*政务中心二楼,成立了以副主席任主任,办公室主任任副主任的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工作班子,全区17个工会联合会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总工会办公室主任陈军同志任主任,同时组建评审委员会,聘请在工会系统内和各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和声望的人士担任评委。各工会联合会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主管领导亲自抓,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周密安排,抓好落实。*职工服务(帮扶)中心配备了两名专干、一名财务工作人员、一名律师,办公室配备办公桌一张、电脑一台、宣传栏2个、宣传手册若干。同时*职工服务(帮扶)中心联合职工法律援助部门积极的为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就业帮助等问题。
三、制度健全
1、进一步强化平台建设,健全困难职工帮扶网络。一是积极推进职工服务(帮扶)体系建设,增强职工服务、帮扶工作活动。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再深化、再拓展,探索了工会组织与会员群众点上的“帮扶”与面上的“服务”有效结合,致力于工会组织与工会会员凝聚力、影响力的再加强。在内部管理上将全区职业工会工作者纳入到区委、区政府社会人才队伍管理序列,通过竞聘机制选配到各街、镇职工服务(帮扶)工作站工作。
二是打造服务联动平台。对困难职工的来信来访,我们帮扶中心热情接待,坚持“不推诿每一个来访者,对来访求助的案件件件有回音”的工作原则,竭尽全力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特别是涉及改制、用工、劳动纠纷等问题,我们帮助困难职工与有关部门积极进行协调,推动和帮助问题的解决,使来访的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了维护。认真贯彻我们的职责和任务:
1、认真接待和及时处理职工来信来访;
2、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职工及时提供生活救助;
3、为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帮助;
4、为民主权力、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特困职工、工会干部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
2、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为切实解决“双联”帮扶资源条块分割、整合不到位等问题,我区“双联”和困难职工帮
扶工作充分整合政策资源,发挥各成员单位的部门优势,建立了由区“双联”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制度和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共同研究解决“双联”和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所长、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
3、在致力于服务企业发展下功夫。2011年,全区的“双联”帮扶工作,坚持在党政大局中把握和谋划,坚持与“两帮两促”目标同向、推进同步,坚持把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对企业用工需求和有关困难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协调沟通,及时化解矛盾,为企业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各参联帮扶单位每季度走访企业一次,认真了解和排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企业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扶。
四、保障有力
区总工会积极争取区政府财政、区属各街镇的经费保障,形成了困难职工“项目化”帮扶与会员职工“普惠”的长效机制。广泛筹措帮扶资金,按规定使用和严格管理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同级政府配套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
五、成效明显
一、金秋助学。金秋助学活动是帮助经济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是工会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工会组织切实履行维护职能,替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的具体体现。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区总工会共筹措救助资金 元,资助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 人。整个助学活动公开、公正,使每一名达到资助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都得到了资助,为他们安心上学创造了条件,帮助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切实完善三级帮扶网络建设。构建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为企业和困难职工开展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多元化帮扶服务。
“双联“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务实的工作,*总工会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广开筹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扩大与企业及困难职工的结对帮扶面,丰富“双联”工作内涵,致力机制创新,构建*“大双联”和“大帮扶”工作体系,同心协力推进“双联”工作出成效,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安全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