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22:4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药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药发展规划》。

第一篇:中医药发展规划

潍城区中医药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山东省中医条例》,巩固我区中医工作先进县(市)成果,争创全国中医社区工作先进目标,结合我区中医工作开展实际,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医条例》,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努力振兴中医药事业,继承和弘扬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人民医疗保健事业由所起的作用,加强医疗机构中中医药科室的内涵和质量建设,大力培养中医药专业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坚持科技进步,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农村发展、农民健康服务。

二、发展目标

1、机构建设

(1)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医管理的行政管理效能,切实加强中医工作的内涵建设,正确引导全街道中医工作键康快速发展。

(2)不断推动员各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的业务建设,拓展科室设置和诊疗范围,全面指导全区中医药业务工作。

(3)加强全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突出中医特色,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医学。

2、人员

加快培养和充实中医药专业人员,切实提高中医药人是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积极推进中医人才梯队的合理化配置,重点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加快中医专科特色建设进度。

3、中医治疗参与量

进一步拓展中医诊疗范围,加大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比重,快速有效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争取到2013年7月中医治疗量占全部诊疗人次的30%以上,中药处方量占总处方的35%以上,中医处方、病历合格率达90%以上,中医治愈好转率95%以上。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

(1)制订全区中医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分段进行细化,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充实和提高。

(2)切实加强各级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具体落实各项工作。

2、严格科学管理,加强培训督查。

(1)制订中医工作的各项制度,完善创建所需的各种软件资料,坚决做到制度完备,资料健全,工作扎实。

(2)加强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提高,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诊疗水平。

(3)协同有关部门对街道卫生院及辖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进行定期督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整改。

第二篇:2012中医药发展规划(模版)

永清府发[2012]12号

永清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永清镇2012年农村中医工作发

展规划》的通知

永清镇中心卫生院、各社区、各村卫生站:

为了促进我镇的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保障辖区群众合法健康权益,降低就医成本,推动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将《永清镇2012年农村中医工作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永清镇2012年农村中医工作发展规划

二0一二年一月十日

主题词: 印发村卫生站考核实施方案通知 抄送:安岳县人民政府永清镇中心卫生院各村村卫生站永清镇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月10日印

永清镇2012年农村中医工作

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四川省发展中医条例》及市、县有关部门关于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的文件精神,巩固我市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成果,结合我镇及辖区中医工作开展实际,特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基本现状

本辖区内有镇医疗机构一家(永清镇中心卫生院)、医院医药人员56人。2011年门诊103321人次,其中中医药服务人次达41803人次,占全部门诊人次的40.46%,医院内设中医科1个,针炙科1个,中药房1个,中医药人员19人(占全部医药人员的33%),中药饮片367种,中成药201种,辖区下属村卫生室有24家,共有工作人员24人,全部属中西结合专业。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发展中医条例》,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努力振兴中医药事业,继承和弘扬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人民医疗保健事业由所起的作用,加强医疗机构中中医药科室的内涵和质量建设,大力培养中医药专业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坚持科技进步,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农村发展、农民健康服务。

三、发展目标

1、机构建设

(1)进一步提高中心卫生院中医管理科的行政管理效能,切实加强中医工作的内涵建设,正确引导全镇的中医药工作键康快速发展。

(2)不断推动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的业务建设,拓展科室设置和诊疗范围,全面指导全辖区中医药业务工作。

(3)加强永清镇中心卫生院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突出中医榜色,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医学。

2、人员

加快培养和充实中医药专业人员,切实提高中医药人是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积极推进中医人才梯队的合理化配置,重点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加快中医专科特色建设进度。

3、中医治疗参与量

进一步拓展中医诊疗范围,加大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比重,快速有效提高中医诊疗水平。辖区卫生院争取到2012年12月中医治疗量占全部诊疗人次的45%以上,中药处方量占总处方的35%以上,中医处方、病历合格率达90%以上,中医治愈好转率95%以上。

4、村卫生室、个体诊所

镇中心卫生院全面负责对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中医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切实加大辖区内的中医防病治病的宣传力度。保持辖区内每个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都有1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乡村医生,80%以上的乡村医生达到中医中专以上学历,能熟练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中医药治疗量达30%以上,同时配备不少于50种中成药。同

时积极推动辖区各村卫生站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

(1)成立永清镇辖区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镇长为组长,中心卫生院全面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落实。

(2)制订永清镇辖区中医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分段进行细化,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充实和提高。

(3)切实加强各级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具体落实各项工作。

2、严格科学管理,加强培训督查。

(1)制订中医工作的各项制度,完善创建所需的各种软件资料,坚决做到制度完备,资料健全,工作扎实。

(2)加强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提高,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诊疗水平。

(3)永清镇人民政府将协同有关部门对中心卫生院及辖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进行定期督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整改。

3、增加中医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改善诊疗环境。

永清镇政府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工作,着重改造中医诊疗保健设施和就医环境,鼓励中医药人才开拓创新,培养中医药拔尖人才。辖区卫生院应按照上级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软硬件条件,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和扶持,积极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踏实具体开展各项

工作。

二0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三篇: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县2008-201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县中医药事业,全面开创我县中医工作新格局,加快我县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建设步伐,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2008-2010年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中医政策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发展中医条例》,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把中医工作列入县、乡(镇)政府工作目标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地位,积极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实现中医现代化,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优质中医服务,为发展**经济作一份贡献。

二、建设目标

建设周期内,通过强化建设中医药事业,由点到面逐步发展,力争2010年末使我县达到以下目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医疗与预防、保健与康复配套,基本满足农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并在现有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基础上,发挥一网多用功能,建立完善农村三级中医医疗保健网络。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县乡两级中医管理组织机构,分级统筹领导、组织、实施和协调县、乡中医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按全县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0.10元的标准投入;

(三)抓好县中医院的龙头建设,使其达到中医院分级管理的二级甲等标准;要求设立基层指导科,负责全县中医药人员培训和基层业务指导工作,中医院要突出中医特色,使中医药治疗门诊率达85%、住院率达70%,并建立2-3个重点中医专科(专病);

(四)为提高乡村中医药卫技人员的技术素质,乡(镇)卫生院要建立中医药管理科,负责全乡(镇)中医药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开设中医病床、中医门诊、中药房、中药加工炮制室,同时要设立专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医人员要能书写正规门诊、住院病历。中药加工炮制人员要能搞好饮片的加工炮制。卫生院中医门诊、急诊人次占乡(镇)卫生院门诊、急诊人次的35%以上,中药饮片要有300种以上,中成药要有60种以上;

(五)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一名能熟练运用中药理论诊治疾病的乡村医生或卫生员,能开出较规范的中医处方。中医药治疗量达到30%,配备常用饮片50种以上或30种中成药;

(六)县、乡、村要广泛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有针对性,季节性开展常见病,流行病的中医药预防,20%以上的乡村都应参加;

(七)县中医院要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每年须引进中医药诊疗新技术、新方法2项以上;

(八)在建设周期内,全县每个中医药人员及乡村医生均须参加培训学习至少一次,每年参加中医药学术活动2次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8年),规划与前期建设阶段。主要任务

是:

1、健全组织机构

⑴成立**县中医工作领导小组;

⑵各乡(镇)成立相应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

2、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刊物、宣传栏等平台,宣传党的中医工作方针、政策及中医中药防病治病的有关知识。

3、完善网络、一网多用

⑴在三级防保网的基础上,完善以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保健网络;

⑵乡(镇)卫生院要重点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及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开设中医病床,提高中药饮片加工质量和中医药收入比重;

⑶村卫生所主要做好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

⑴加强全县中医药科室的建设,并通过验收达标;

⑵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中医工作台帐,统一中药标签,规范各种牌匾;

⑶对全县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进修、自学、函授学习等; ⑷鼓励中医药人员发表论文,积极引时新技术新项目。

(二)第二阶段。(2009-2010年),全面建设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⑴进一步巩固放心药房达标成果;

⑵加大对中医药设备的投入,引进新的诊疗设示图,提高发展能力和诊疗水平。

2、加强三级网络建设和人才培养

⑴乡(镇)卫生院要建立1-2个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中药加工炮制室能根据临床需要加工炮制出高质量的中药饮片;

⑵按要求全部完成全乡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学习计划;

⑶确保每个村卫生所至少有一名懂得中医或能西会中的医务人员目标的实现。

(三)第三阶段。(2010年),加速发展,全面达标与验收阶段。主要任务是:

⑴对照标准进行自查评估,对未达标部分做好补课工作; ⑵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做到资料完整无误;

⑶迎接评审验收。

第四篇:医院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

*************医院中医药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3年-2018年)贯彻国家中医药工作及省、市、区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努力提高中医药系统的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和中医中药并重的政策,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动员社会参与,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我院中医医疗、防病治病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2、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3、坚持继承与创新。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中医药事业。

5、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013年-2018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发展完善与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完善中医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中医药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中医药科教和文化建设,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2.主要指标。

(1)中医药医疗资源。2018年,中医床位数达到100张。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

(2)中医药人力资源。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重超过10%。(3)中医药服务。服务量每年上升5~7%,到2018年,医院中医药年总 诊疗人次达30万人次,出院总人数达3000人次。

(4)中医药科教。到2018年,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

(5)中医药优势学科。到2018年,省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达到1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达到2个。

四、具体措施

(一)积极参与医改,着力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

积极参与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推行了“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中医药分级诊疗的新模式。开展中医单病种支付改革试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减轻患者负担。召开了“中医药参与医改,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新模式”座谈会,试点开展“治未病、治已病、康复一体化连续诊疗”服务模式工作。执行了中医医疗管理统计报表制度,将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

(二)建立中医药公共卫生补助资金项目绩效考核长效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对国家和省级中医药公共卫生补助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建立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绩效考核长效机制、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分配挂钩机制。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顺利通过全国的评审。完善医院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标准及创建程序。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督导工作。中医药服务每年持续提高。加强了基层中医药项目工作的管理,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加强中医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

按照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原则,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有序推进三甲医院的评审工作,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推动“治未病”科建设,并进行调查分析。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通过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建设、规范诊疗行为、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等,促进中医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应急能力以及中医药防治突发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

(五)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着力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医药管理与服务水平。制定我院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建立集中医资源管理、医疗服务监管、远程会诊、诊疗数据挖掘等功能一体化的中医综合管理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中医方式健康评估、健康监护、疾病管理、健康教育、随访服务等一体化的“治未病-治慢病-康复”平台。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开展系统的学习培训工作。

加强基层人员队伍培训。开展基地医院带教师资培训;组织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师资培训、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专科骨干培训班。落实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培训项目、成人中医大专学历教育项目、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项目、基层中医临床专科技术骨干培训等项目,提高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专业技能。开展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情况质量抽查,提升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质量。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学员的招生和管理工作,培养合格临床医师。

(七)注重与临床结合,着力提高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

围绕重点病种优势,积注重与临床结合,极整合资源,促进我院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积极打造基地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标,扶持重点中医药科研平台的业务建设,引导和鼓励多单位、多学科联合攻关,中西医协同创新,推动全省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创新,争取了国家、省级中医药科研项目。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八)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宣传,着力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公民中医健康素养的提升。

建立医药文化宣传平台和载体,完善中医药文化宣传长效机制,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月、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活动月、“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周活动,成为每年中医药文化宣传的常态工作。开展中医健康素养调查,了解公民中医保健基础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知情况。

**********医院 2013年2月10日

第五篇: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中医药健康服务,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中医为体,弘扬特色。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积极应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转化,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制机制。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能力大幅提升。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基本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基本适应全社会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丰富和发展服务技术。

——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品研发、制造与流通规模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和相关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企业和产品。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环境优化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基本健全,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更加有效,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

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类规范和标准,推进各类机构根据规范和标准提供服务,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指南(服务包)。建立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丰富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开展药膳食疗。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加强中医养生保健宣传引导,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更全面地认识健康,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加快制定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相关规范及标准。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通过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等方式,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健康体检机构规范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业务。

专栏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建设项目

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

在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

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合作试点

建立健康管理组织与中医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机制,在社区开展试点,形成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个人多种形式的协调互动。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建设

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人员、技术、服务、产品等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建立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范和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

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转变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多种方法综合干预,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支持中医医院输出管理、技术、标准和服务产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鼓励县级中医医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

专栏2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由国家、区域和基层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三个层次构成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优化诊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发挥技术辐射作用。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规范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中医类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针对部分基层常见病种,推广实施中药验方,规范中药饮片的使用和管理。

非营利性民营中医医院建设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肛肠、骨伤、妇科、儿科等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

民族医药特色健康服务发展

支持发展民族医特色专科。支持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上藏、蒙、维、傣、朝、壮、哈萨克等民族自治地方设置本民族医医院。规范发展民族医药健康服务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应用。

(三)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各地根据康复服务资源配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

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及规范。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在社区康复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技术,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就近享有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专栏3 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加强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中医医院康复科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伤康复中心、民政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康复服务。

(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

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

专栏4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试点项目

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

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探索形成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包括: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新机构,以改建转型和社会资本投入新建为主,设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创新老年人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研究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培育中医药健康养老型人才,依托院校、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家政护理人员中医药相关技能培训。

(五)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

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依据《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借助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中医孔子学院等平台,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支持举办代表性强、发展潜力大、符合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展览和会议。

专栏5 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发展项目

中医药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加强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与监管评估。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依托现有公园设施,引入中医药健康理念,推出一批融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养生保健体验、健康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园区。

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工程

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通过中医药科普宣传周、主题文化节、知识技能竞赛、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队伍,深入研究、挖掘、创作中医药文化艺术作品,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

发挥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内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等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六)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

支持相关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鼓励研制便于操作使用、适于家庭或个人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以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产品。通过对接研发与使用需求,加强产学研医深度协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扩大中药材种植和贸易。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筛选和无公害规范种植,健全中药材行业规范,加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保护,建设中药材追溯系统,打造精品中药材。开展中药资源出口贸易状况监测与调查,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开展第三方质量和安全检验、检测、认证、评估等服务,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认证、医疗管理服务认证等服务评价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和成果转化服务。发挥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作用,探索发展中医药电子商务。

专栏6 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重点项目

协同创新能力建设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研发创新平台,促进产品的研发及转化。

中医药健康产品开发

加强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研发,重点研发中医健康识别系统、智能中医体检系统、经络健康辨识仪等中医健康辨识、干预设备;探索发展用于中医诊疗的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第三方平台建设

扶持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评估及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开展质量检测、服务认证、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支持中医药技术转移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化建设

提供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

(七)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

吸引境外来华消费。鼓励有条件的非公立中医医院成立国际医疗部或外宾服务部,鼓励社会资本提供多样化服务模式,为境外消费者提供高端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全面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合作,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临床实习。整合中医药科研优势资源,为境外机构提供科研外包服务。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扶持优秀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中医药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境外营销网络。培育一批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中医药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中医药院校赴境外办学。鼓励援外项目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相结合。

专栏7 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

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

扶持一批市场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机构),创建若干个综合实力强、国际影响力突出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等服务贸易,开发国际市场。

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遴选可持续发展项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

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区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东盟(10+1)、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为平台,在边境地区建设民族医药产业区,提升民族医医疗、保健、健康旅游、服务贸易等服务能力,提高民族医药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能力。

三、完善政策

(一)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对于社会资本举办仅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门诊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只提供经核准的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传统中医诊所。

(二)加强用地保障。各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统筹考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需要,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用地。在城镇化建设中,优先安排土地满足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的发展需求。按相关规定配置中医药健康服务场所和设施。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对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可根据规定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三)加大投融资引导力度。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统筹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新增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中医药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加大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外汇管理支持力度,促进海关通关便利化。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

(四)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可以按规定获得财政补助,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可由同级政府给予支持。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引导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捐赠,按照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在税前扣除。完善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医药局要发挥牵头作用,制定本规划实施方案,会同各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发展改革、财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文化、卫生计生、旅游等部门要各司其职,扎实推动落实本规划。各地区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细化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行业组织,通过行政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适宜行业组织行使的职责委托或转移给行业组织,强化服务监管。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咨询、标准制定、行业自律、人才培养和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标准和监管。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规范和标准制修订工作。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领域,制定并落实服务承诺、公约、规范。建立标准网上公告制度,发挥标准在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推行属地化管理,重点监管服务质量,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将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引导行业自律。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引入认证制度,通过发展规范化、专业化的第三方认证,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应用,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

专栏8 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化项目

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制定

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人员、服务、技术产品标准,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国际化进程。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公告制度,加强监测信息定期报告、评价和发布。

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应用推广

依托中医药机构,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应用推广。发挥中医药学术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药标准应用推广培训,推动中医药标准的有效实施。

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建设

制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统计方式和统计体系,完善统计信息报送和发布机制。

(四)加快人才培养。推动高校设立健康管理等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专业,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设置,逐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相关职业(工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着力培养中医临床紧缺人才和中医养生保健等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规范并加快培养具有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探索培养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科普宣传、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复合型人才,促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与落实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紧密衔接。

改革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方式,推动行业协会、学会有序承接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认定具体工作,建立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

专栏9 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力资源建设项目

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

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培养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领域领军(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师资。

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体系建设

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能型人才岗位设置,制定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培训职业技能标准,加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培训,推动行业协会、学会有序承接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认定具体工作。

(五)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办专门的节目栏目和版面,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应当聘请中医药专业人员,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坚持科学精神,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对中医药作虚假、夸大宣传,不得以中医药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中药、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

下载中医药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药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津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天津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2007-2015年)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提升中医药综合实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年—2014年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中管局和省、市、县卫生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为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今后五年,仍将继续坚持以病人为......

    沙河站镇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5篇

    沙河站镇卫生院 十二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总体目标: 到2015年,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科学合理,中医医疗服务和应急体系更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广元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文5篇]

    广元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全面提升我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作用,拓展中医药服务新领域、新业态,加快推进川陕甘结合部中......

    中医药工作计划

    2011年中医药工作计划为进一步促进我院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发挥中医药优势,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工作计划

    中医药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促进我乡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发挥中医药优势,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

    浅谈中医药传统文化

    想当年风流年少 ——浅谈中医药传统文化 【摘要】以古代文献为依据,研究中医的形成发展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间的密切联系。认为易文化孕育了中医,并与之相伴相通。儒家的中庸......

    中医药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2011年中医药创建工作总结 按照县卫生局2011年年初下达的中医药工作目标和2011年中医药工作计划安排,经过我院全体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圆满完成了2011年度中医工作任务,现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