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走进世博会

时间:2019-05-13 22:0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茶走进世博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茶走进世博会》。

第一篇:中国茶走进世博会

http:///bbs/viewthread.php?tid=18

725&page=1

【产业纵横】中国茶走进世博会

中国茶走进世博会

——茶人踊跃参与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采编/金茗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为期六个月。世博会每五年举办一次,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上海世博会是我国举办的又一大型国际盛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这样的主题下,茶与本届世博会显然有着天然的缘分:几千年来,作为“生活”的调味剂,茶叶一直在努力“让生活更美好”。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_)z* p-_$ l: z;r.g/ A-m本帖来源:岩茶论坛 http://!K# I0 @“ f+ W(Q6 b2 B& K.w

最新的信息也显示,茶界已经行动起来了,正在积极参与世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践行茶与本届世博会共同的使命——“让生活更美好”。

奥运难进,世博易入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t” |+ w% ~/ A0 G)I&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茶类的奥运会市场营销及供应权被可口可乐公司独享。唯一的例外是,云南龙润茶业集团获得可口可乐授权,生产了50000块奥运普洱饼。在运动员村,一家中国茶馆提供了少量收费茶饮服务。因此,在奥运会期间,中国茶叶企业的奥运营销深受掣肘,与奥运会开幕式上彰显“茶”字的意图相距深远。至今,中国茶企谈起此事,多引以为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类似情况是否会再次上演?中国茶业是否依然会近乎无立足之地?龙润茶业集团一级营销商、广东贡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旭崇认为,“可口可乐从1928年开始赞助奥运会,跟国际奥组委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去年奥运会时,茶饮这一块业务全部给可口可乐。世博会,不能跟奥运会同日而言,中国组委会有较大的话语权。”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5 m$ N/ [' G: t/ a/ N5 I' w5 }4 h

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黄汉庆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茶叶学会的主要工作,就

是利用本地优势,展开强势公关,推动茶叶进世博会。通过世博会,让世界各国领袖和普通

民众,增加对中国茶叶的了解。克服重重苦难,上海茶叶学会终于拿到了联合国馆的相关协

议,将中国茶叶带进了联合国馆。同时,也申请到了将茶作为世博会礼品,馈赠各国嘉宾。茶进世博有多种渠道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3 r4 y1 m-O!?.o% u5 w

著名茶叶专家于观亭介绍说,茶叶有三种渠道进入世博会展览。第一个渠道,是中华馆

里各个省的省馆。我国南方主要产茶省,肯定会将茶叶作为特色产品展出,比如浙江、云南、福建馆。

据记者调查,我国各个省馆的招展、招商工作正在开展之中,场馆建设方案和活动周方

案依然在讨论中。以湖南省为例,6月15日,湖南省参与上海2010年世博会筹委会第三次

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形成决议,提出建立引导资金,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f+ dt4 L# p本帖来源:岩茶论坛w.s.Y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h: c6 O% g# T1 b3 C& k;p

不少湖南籍茶叶企业表示,砖茶是湖南的特色产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理应成为湖

南馆的参展品。在湖南活动周期间,湖南茶文化和茶历史也应该有所展示。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Yq+ ~n!Z)_-K& A2 y$ U8 b

第二个渠道,是世博会供游人休息、游览的广场、休息中心、餐饮点等公共休闲空间,企业可以在这里提供茶点等饮食服务。这个渠道的进入门槛比较低,“门票”价格比较便宜,相对容易进入。据悉,日本的一家茶叶公司已经购买了200平米的销售柜台,而上海光明集

团下属的茶叶公司,也签署了协议,成为茶饮料、茶食品服务商。

第三个渠道,是联合国馆。联合国馆是联合国及其国际组织的展馆,其中的展品代表着

他们认可的世界最高水准。来参观世博会的各国元首、政府代表团和特邀嘉宾,肯定要参观

联合国馆。在众多展馆中,这是竞争最激烈、最难进入的馆。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6 ?“ h-o1 n& Z* t” |' h+ P本帖来源:岩茶论坛 http://* l3 F9 V5 `, v' G

令人欣慰的是,6月1日,上海世博会授权中国行业协会,全面负责联合国馆茶叶产品的招商和管理工作,为中国茶叶打开方便之门。

除了展览,茶叶还可以作为礼品,茶文化还可以作为文化元素,嵌入世博会的相关活动

中。据悉,在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努力下,茶叶又以世博礼品的方式,进入了世博会。在开幕

式和闭幕式的文艺活动中,相信也会出现很多茶文化元素。

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舒曼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机遇,将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s5 M7 z7 S2 B;B8 }(p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o3 ]4 @, U” @: w

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茶文艺汇演、茶器品鉴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据悉,上海将开展百家世博茶馆评选、百名世博茶艺师培训等活动,促进茶文化与世博会的对接。

世博广告效应显著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V+ f9 A“ g-T0 j1 q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i)* G$ }' i” I/ H

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6月4日,已有23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周汉民表示,世博会观众有望达到7000万人次。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i“ B/ Z0 F2 z3 t9 a+ ^$ p

高端的定位、长达半年的展期和数量庞大的国内外观众,必将对企业的品牌广告起到良好的推动,受到企业界和广告界的广泛重视。

马旭崇认为,世博会与奥运会定位不同,企业品牌推广的受众群体也会有差别。世博会的高度,要比奥运会高。因为世博会是全球社会流行趋势的展示,而奥运会只是运动成就的展示。比如,2005年日本的爱知世界博览会,就是以展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为主,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主要表现人类城市发展。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http://& S& @;x1 N# i本帖来源:岩茶论坛 http://0 R” gB0 i)Y6 B

马旭崇认为,目前,中国茶企还没有实力去做独占性的合作伙伴或高级赞助商。中国茶企没有强大的宣传渗透力和推广能力,不能将宣传效力延伸到每一个网点,这是与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差距。也正是因为这种差距,中国茶企也不需要花高价钱购买独占性。

中国茶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赞助商和展销商之间实现成功切换。这一问题,多数企业还没有找到成功的解决方法,成为大家观望的诱因。作为企业,最关心的是付出与收入的平衡,以及广告产生的后续竞争力。参与世博会,肯定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高端品位,只要找到合适的表现方法,一定会产生广阔的市场效益

本帖来源:岩茶论坛 http://.Q% l0 Z^5 ?0 s0

第二篇:米兰世博会举办中国茶文化周活动

米兰世博会举办中国茶文化周活动

2015-8-4 1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0

摘要:中国茶文化周活动3日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拉开帷幕,由国内数十家茶品牌企业组成的中国茶叶军团,将借助米兰世博会平台,向世界展示并分享中国的茶科技、茶品质和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周活动3日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拉开帷幕,由国内数十家茶品牌企业组成的中国茶叶军团,将借助米兰世博会平台,向世界展示并分享中国的茶科技、茶品质和茶文化。

茶是中外交流历史中重要的中国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本次活动以“中国故事中国茶”为主题,6天时间里,中国的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和绿茶等六大类茶将轮流进行主题推广。从中国多所高等院校选拔出来的10位才艺俱佳的女大学生将以“中国大学生茶艺术团”成员身份,向世博观众展演各类茶艺,讲述中国茶的中国故事。

中国茶文化周活动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国际茶叶委员会、欧盟茶叶委员会、意大利茶叶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等组织协办,旨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国家级茶行业组织、全国重点产茶县市、茶业龙头企业及涉茶高校,以纪念中国茶参展世博百年历史为契机,中国茶文化茶品牌的一次大型跨境宣传推广活动。

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吴志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特别是在茶叶出口方面,更多的是原料茶出口,包括茶叶的一些提取物和深加工品也都是原料性、基础性的茶产品。所以,无论是对茶产业的延伸、产业附加值的提升,还是茶农和茶企的效益提升,都需要借助各类平台,帮助茶企同国际接轨,把产业做强做大。

谈到中国茶的海外推广,作为行业观察者的吴志斌认为,文化固然很重要,但对于任何一种商品,产业始终是第一位的,产业是文化的基础。只有产业做强了,茶文化才能够推陈出新,才能将中国的茶文化真正弘扬下去。他表示,中国茶海外推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此次茶文化周活动就是旨在帮助中国茶企把品牌做强做大,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据活动组委会介绍,至2014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已达4112万亩,茶企业20多万个,茶农3000多万人,茶业产值超过3500亿元。在茶文化周结束时,将评选出中国茶的20个公共品牌和50个企业品牌。(记者宋建)

第三篇: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

走进世博会

□ 吴建中

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

“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博览会起源于欧洲早期的集市。从15世纪起,欧洲诸国举办过多次有影响的大型

博览会。18世纪中后期,伴随新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

似但只展不卖的博览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法国都举办了多届有影响的工业

博览会,以此推动本国工业生产技术,宣传新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博览会的规模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

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是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世博

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

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世博会的组织机构是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简称BIE,总

部设在巴黎。国际展览局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作用包括组织考察申办国的申办工作,协调博览会的日期,保证博览会的质量,规范博览会的活动等。国际展览局目前有1

54个成员国(统计截至2008年7月1日)。

一、人类文明的盛会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1851年创立的世博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它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

他博览会的特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构、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

识。

1.进步——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

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以后,随着人类理性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

后来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刻影响,“进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观念。“进步”意味着

人类社会和生活与时俱进。早在1851年,水晶宫的创始人就高高地举起“进步”这面旗

帜,为世博会以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150多年来,世博会始终如一地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性格。从首届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可以看出“进步”这一核心

价值理念贯穿于世博会的全部历史之中。正如美国前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

所说,“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进步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

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的聪明才智的发展。”(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世

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

“进步”这一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在当时欧洲,世博会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方式。看一个

国家发达与否,主要看制造业和艺术的卓越程度,两者相辅相成,一方卓越必然会影响

另一方。因此,世博会在创立之初,特别强调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如1851年世博会的分

类法中,艺术就已经成为展示体系的四大部分之一。1862年,伦敦世博会官方标题就是

“伦敦国际工业与艺术博览会”。1867年巴黎世博会也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1800年的人

类进化史,并把艺术放在分类体系中的第一大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艺术馆一直

是世博会园区中比较醒目的展馆。

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博会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1904年圣路

易斯世博会以人为中心,分别按“地球的人”、“生产的人”、“经济的人”进行分

类。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与世界”,把主题进而划分成若干副主题,即“人类——探索者”、“人类——生产者”、“人类——创造者”、“人类——社

区”、“人类——自身健康”、“人类——供给者”等。在世博会发展的进程中,“以

人为本”始终处于突出的位置。

世界和平。经历了战争以后,人类更加珍视和平。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首次举办的博览会,该博览会以科学、文明和人性为主题。对过去互为敌

对的国家而言,这是一次彼此交流和沟通的极好机会。各参展国家展示了各自对世界科

学、技术、政治和文化的贡献。实践证明,世博会是推动世界和平、促进文化融和的盛

会。

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举办的几届世博会形成了对“进步”再思考的一

条主线。人们针对工业化、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滥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进行反

思,因此期望现代发展不再服务于经济和政治竞争,而应该提供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可

能性,并夯实世界和平的基石。这些世博会更加突出对进步的反思和“以人为本”的理

念,如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科学、文明和人性”、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人

类与世界”与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等。同时,这一时期人们开始

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1974年在斯波坎举办名为“国际环境博览会”的世博会,第一次明确以环境为主题。从1992年联合国颁布《21世纪议程》以来,1998年里斯本世博

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以及2010年上海

世博会都延续了“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

综上所述,“进步”在每一个时期或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进步”

作为世博会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世博会的历史之中并始终与时俱进。可以肯定,“进步”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仍将主导并影响未来的世博会。

2.创新——反映世博会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世博会是展示发现和创新的舞台,并以诸多“世界第一”而闻名。“创新”这一追

求卓越的价值观是体现“进步”这一主线的理想方式。“创新”是一种姿态,它激励人

们去探索历史、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未解之谜;“创新”是一种方法,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在世博会早期主要体现在竞争上,后来重心逐渐地

转移到对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上。

世博会一开始激励竞争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评奖。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世

纪中期,每届世博会都有奖项,一般都有几千个,1900年巴黎世博会获奖数达到4590

5个。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后一个多世纪里,评奖成为体现成就的最重要的标志。后来人

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加剧国与国之间产品竞争的方式逐渐背离了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并与世博会重心由展示产品和技术向展示理念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因此,1966

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展区总代表团决定放弃评奖比赛。以后直到2005年爱知世博会为

止,世博会对展品的评奖中止了近半个世纪。

1851年伦敦世博会第一座由金属与玻璃预制板建成的大型建筑,1876年费城世博

会的贝尔电话、留声机和爱迪生电报以及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的柯达彩色胶卷等成就,在当时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世博会是展示发现、激励创新的舞台,人们都希望利用世博

会这一平台来发布最新的技术产品或研究成果。很多创意都在世博会后广泛地应用于社

会,造福于人类。从今天常见于图书馆的等级体系分类表,到国际化大都市不可缺少的主题公园以及国际会议中心等,都曾首创于世博会。“创新”反映了世博会的追求,也

是推动世博会向前发展的不竭源泉。威廉·麦金莱说得好:“每一届世博会无论规模大

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种思想的相互碰撞总是能给人以启迪,使人类的大脑更充实、双手更灵活。接踵而来的是友好的竞争,它是产业进步的动力,是发明

创造及人类活动各领域所作努力的灵感源泉。”(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

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

3.交流——体现世博会作为场所存在的价值

世博会是世界的缩影,人们通过世博会认识和了解世界。150多年前,世博会的主

办者希望将整个世界全面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采用百科全书式的展示体系,让参

观者可以在园区内体验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后来,随着世博展示的重心向理念和

文化转移,传统的展示方式让位于能深刻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的主题展示体系。进

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发达的大众传媒技术为人们了解世界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于是,有

人开始怀疑世博会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重新思考和挖

掘世博会作为场所的价值。

世博会走过了150多个春秋,它之所以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就是因为人们在发掘世博会生存价值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世博会提供了文化交流的舞台。文化没有强弱之分、贫富之分、新旧之分,大小之

分,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博会提供了一种平台,以展示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特有的文化传统、科学发现和创新精神。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

要性。正如1970年大阪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者阿瑟·埃里克松(Arthur Erickson)所说的,世博会满足了人类本性深处隐藏着的一种“欢庆节日”的愿望。在当今这个机械的世界,社会的内在冲动已经丧失了价值,不为人所看重;但仍有那么一些事情,特别是

这样一种颂扬人类成就与愿望的庆典,仍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阿尔弗雷德·海勒著

《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世博会正是

满足人们这种节庆愿望的最佳场所。为了丰富世博会的活动,世博会将娱乐活动纳入了

自己的活动范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娱乐活动将有2万场之多。

世博会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论坛。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在努力促使博览会从技术

竞争的平台转向思想交流的平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全球未来的共同探讨上。世博会本

身就是一个论坛,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独

一无二的方式。这就是世博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从1873年世博会开始,论坛逐渐成为

世博会不可缺少的主体活动之一。上海世博会的论坛活动将分为三个层次:公众论坛、主题论坛和高峰论坛。

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世博会之所以保持了始终如一的办会理念,就是因为世

博会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文化的而不是商业的博览会,从一开始就确立起有别于其

他任何博览会的文化性格。更为重要的是,世博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

心价值体系。正是这种崇尚进步、激励创新、促进交流的价值观,推动着世博会不断地

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二、中国与世博

1.结缘——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当早期世博会在欧美举办时,当时的中国人把世博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是大

清帝国对世博会的一种理解,这是由于当时的人们还未能从把技术看做是“奇技淫巧”的认识中摆脱出来,更不用说深入思索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人的价值观

-31-的冲击等问题,以至于最终忽略了能密切接触首届世博会的机会。1866年,清政府总理

衙门首度应邀参加法国巴黎博览会,但对于博览会免除参展出口税的惯例产生疑虑,担心免税将发生走私偷漏,因而仍然未能以官方名义答应参加1867年巴黎世博会。直到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才有了以官方名义正式参与世博会的记录,但那一时期世博

会的具体组织基本上是由外国人代办的。

(1)世博中国第一人

1850年,英国向全世界宣布,将于次年举办首届伦敦世博会,维多利亚女王盛情

邀请各国政府届时参加。当时在华的英国官方机构和洋行竭力向中国官员和商人们游

说,希望他们参加在伦敦举办的世博会,但由于当时的中国人并无此意识,因此首届世

博会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然而极具商业机敏和智慧的商人徐荣村获悉后深知这是

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很快命人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船运到伦敦。

最初,由于包装上的粗糙,“荣记湖丝”遭到了冷遇。但好在世博会长达数月,经过反

复比较,“荣记湖丝”的各种优点逐渐显现出来,受到了众人的青睐。最终,“荣记

湖丝”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获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和奖状。这一珍贵的历史记载使徐荣村成为“世博中国第一人”。徐荣村,名瑞珩,字德琼,广东香山人,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在英商“宝顺洋行”(Dent & Co.)担任买办。

当时的上海,群商云集,良莠杂糅,而徐荣村则以“货则上品,售之则上价”为经商之

道,在沪经营丝绸、茶叶、蜚声商界。

另据一幅由英国画家塞鲁斯画的油画显示,当时中国船“耆英”号上的一位广东人

(人称“希生广东老爷”)也参加了首届伦敦世博会。“耆英”号上有不少中国的工艺

品,因此在纽约和伦敦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士上船参观。英国女王以及狄更斯等名人都曾

参观过“耆英”号。由于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有中国展品参展,所以希生作为嘉宾被邀

请出席了伦敦世博会的开幕式。1851年5月22日《匹茨菲尔德太阳报》对油画上的这一

情节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希生与其他外国使节站在一起。当唱诗班唱起亨德尔的《弥赛

亚》哈利路亚合唱曲时,希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突然从外国使节、达官贵人中走到

女王前,优雅地向女王行了礼。当时一些英国媒体报道说伦敦世博会吸引了中国等2

5个国家的参与。油画之所以把中国人排列在突出的位置,完全是为了突出中国的参与。

(2)官方首次受邀,民间代表参博

1866年,清政府首次被邀请参加法国巴黎世博会,由于“轻商”观念严重,当时的清政府并无意参加世博会,因此也没有派出官方人员参加,而是一些民间商人以私人身

份参加了此届世博会并获得了一些奖项。当时身在海外的中国文人王韬,以游客身份参

观了1867年巴黎世博会并以文字形式记述了这次盛会。

王韬是晚清著名改良主义思想家。1849年进入英国人在上海办的墨海书馆翻译中国

典籍,深得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赏识。1867年,理雅各返国,邀王韬同行,由

此开始他在欧洲两年多的生活。王韬在自己的著作《漫游随录》中记述了1867年他在法

国参观巴黎世博会的见闻,其中除了介绍世博会的情况之外,还专门记载了一个广东戏

班在世博会上演出的情景,这是首次见诸中国人笔墨的世博会印象。

寄旅伦敦的王韬还有幸见识了已搬至伦敦郊区的首届世博会的“水晶宫”。王韬笔

下的“水晶宫”是这样的:“……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旃,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

丈。砖瓦榱桷,窗牖栏槛,悉玻璃也;目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

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毕备。”

1869—1872年,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通航,缩短了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航程;1871年上海与伦敦之间又接通了海底电缆,沟通的便利为中国参与世博会打开了

方便之门。

从19世纪60年代,中国就与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866年总理衙门首度受邀参

加法国巴黎博览会起,至1911年清朝覆亡为止,在短短的46年期间,中国共计收到超过

80次以上的邀请。但是,清朝总理衙门均因对世博会不甚了解,而以拖延敷衍推辞。

(3)洋人代办中国参展活动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政府第一次由官方派代表出席。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

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人们安于现状,甚少与外界交流,有

能力办理外交,参与国际性活动的人才寥寥无几。同时财政短缺,缺乏参展所需的大笔

经费。由于海关主要是负责进出口贸易和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等事务,所以总理衙门便

授权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被称为“中国通”的赫德负责选送展品和参展等事项。以赫

德为代表的海关人员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首先是展品方面,包括筹备海关展览品以及在各口岸向民间征集展品,并对展品的收集、编排和运送等环节作了详尽的指示。其次,为了展示中国的港口和国际贸易状况,赫德决定将中国部分口岸的对外贸易情况展示于

世界各国面前,包括中国各个口岸进出口商业贸易的样品、航运情况图表和货物的进出

口数据等。此外,上海税务司还根据各司的材料编写了海关第一本十年贸易统计报告。

海关总署对各海关税务司采取了激励机制以鼓励他们更好地完成收集展品、统计数据等

工作,这也最终保证了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顺利完成,显示了当时海关的实力。由于维也

纳世博会展览的成功,中国政府陆续参加了之后的世博会,但是,也由此形成了清王朝

委托懂得外交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承办世博会这项国际性事务的惯例。

1876年,美国为庆祝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名为“美国独立百年展览”的世

博会。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均是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操办的,代表中国参加的也

多是在海关任职的外国人。但这一次在海关随员中有一位是当时的浙江文书李圭,因此

1876年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人代表中国参加的世博会。李圭是由中国东海关

税务司德璀琳推荐给赫德被派去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的,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将会内

情形并举行所闻所见者详细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在世博会上,李圭亲眼目睹

了外国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并由此产生了诸多感触,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

一书,记录了这次世博会。李圭详细记述了在世博会上所见的各国展品情况。他意识到

参与世博会展览比赛的“皆为有用之品,可以增识见,得实益,非若玩好仅图悦目者

也”。对于像费城那样大型的展览会,不少人认为那只是在白白浪费钱财,而李圭却明

确指出:“其志在联交谊,奖人才,广物产,并借以通有无,是有益于国而不徒费。”

这样的闻识在当时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胸怀。

(4)清政府正式组团参展

由洋人操办中国参展世博会的现象,直到20世纪初始有所改变。1904年,清政府

派出由溥伦贝子和黄开甲分任正副团长的正式代表团,中国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作为代表

参与世博会。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中国代表团的主席虽然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担

任,但实际负责在列日参展事务的是中国驻比利时大臣杨兆,他被清政府任命为“黎

业斯赛会大臣”(列日世博会大臣)。1906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负责中国参展事务的是商务部头等顾问官张謇,由他提出建议,首次依照清政府刚刚颁行的《出洋赛会通行

简章》20条,由官方和民间联合自行参加国际赛会。自此,中国终于初步摆脱了由海关

洋员把持世博会事务的旧格局。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清政府派出了由溥伦贝子领衔的中国代表团参会,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的世博会。慈禧太后亲自召见了传达邀

请的世博会委员,并向他询问了有关世博会事宜。在由溥伦贝子领衔的委员会宣告成立后,副监督黄开甲及其随从随即被派往美国,他也成为到达圣路易斯的第一位外国

专员。黄开甲,广东镇平人,晚清中国首批留美幼童之一,曾在耶鲁大学留学。他精通

英语,熟悉美国办事方式。一到美国,他就开始行使他的职责。立即着手建造展馆,用

6000多块精美手工木雕镶拼成了京城王府模样的中国馆。中国由此成为继英国之后在这

届世博会上第二个举行展馆奠基仪式的国家。

(5)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参展

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中国代表团的主席虽然是英国人赫德,但实际负责参展

事务的是中国驻比利时大臣杨兆。

1906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负责中国参展事务的是商务部头等顾问官张謇,由他

提议,首次依照清政府刚刚颁布的《出洋赛会通行简章》二十条,由官方和民间联合自

行参加世博会。中国终于初步摆脱了由海关洋员把持世博会的旧格局,使筹办世博会朝

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在1911年意大利都灵世博会上,清政府决意由外务部、农工商部等联合负责,下令

各省会具体筹备参展,以上海为世博会品物总理处,订出“参赛办法”,出版“赛会须

知”,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并严令“神主魂幡”、“小脚绣鞋”之类反映“近世颓

俗”的物品一律禁赛,使筹办世博会朝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了一大步,在行政管理方面,为以后中国参加世博会奠定了基础。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此届世博会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正式

通航。1914年美国正式向中国政府发出邀请,希望中国组团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

此时的中国刚经历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国内振兴中国实业的呼声很高,参与世

博会这样的活动则格外引起人们的重视。刚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也希望通过参加此次世

博会重塑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形象,故格外重视,做好了充分准备前往美国参展。

为纪念美利坚合众国对英宣布独立150周年,192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博会。此

届世博会上,除了东道主美国外,中国和日本是当时的参展大家。恽震作为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世博会并写了一本《费城赛会观感录》。书中除了详细记载了此届盛会的特

色、不足和中国参展的情形外,由于他还是此届世博会五人高级评审团的成员之一,故

恽震对此特别留意,还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评奖规则,特地附录了中国在此届世博会上的全部获奖名单。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的世博会,并向各国广发邀

请。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接受美国政府的邀请,决定参加这次博览会。“行政院”通过

预算,成立了一个“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全面负责参展事务。参

展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并将征集的展品都运往上海。当时上海市

政府为此召开了数次会议,要求各机构拿出最好的展品参加世博会。就在筹办活动进行

得如火如荼之时,“行政院”以国难日深、经费困难为由突然下令停止参加芝加哥世博

会,但实际原因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分明,矛盾重重。此时离世博会开幕仅两个多月的时

间了,各省运来的展品也已集中在上海装箱待运。就在这紧急关头,有关人士召开紧急

会议,决定由出品人自行组织协会参加世博会,不以国家名义参展,由此组成了一个中

国参展代表团赴美。因此,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一次没有政府官员参与,完全由民间

自己组织力量参与的一届世博会,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中国馆也如期在芝加哥世博会开

馆。

(6)新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融入世界。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到2008年西班牙萨拉

戈萨世博会,中国共参加了12届世博会,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对于世博会是相当重视的。

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新中国建国后首次参加的世博会,当时的美国人很少了

解中国,因此

[1][2][3]下一页

第四篇:初中作文走进世博会作文600字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

说到“绿化”这个词,想必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绿化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可是,有些人却不爱护绿化,不保护生态平衡。真是太可恶了。

“新年来了,新年来了!”人们穿上了新衣服,脸上洋溢着笑容,个个穿街走巷,互相祝福.我们家也不例外。可是,又有谁知道,在这欢庆的日子里,小草却结束了它那年轻而短暂的生命。傍晚,鞭炮声响成一片,烟火也不甘落后,瞬间在天空洒成一片。过后,范文网[]一阵阵浓烟在天空回荡,片片碎纸坠落在了花坛里,窗台上,草坪上„„

碎片撒了各处,却没有人关心过。我和妈妈出来倒垃圾时,看见了这一幕,“哎,这些人也真是的,鞭炮要放的,可留下的垃圾却没有人来打扫!真不知道,他们是为世博争光,还是为我们上海丢脸!”

“妈妈!我们把垃圾处理了吧!”

“好啊!”说着,我们就从楼上拿来了扫把,簸箕和垃圾桶。把留在各处的垃圾,一一扫进了垃圾桶。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已经半夜两点了,可我们为了世博,为了上海,我们一点也不累,拼命打扫卫生„„

还有一次,妈妈带我去玩,走到一条马路边。我们看见一对母子并没有走斑马线,而是在车辆纵横交错的马路上横冲直撞。

小男孩的妈妈一意孤行拉着他的儿子往前冲.我和妈妈看不下去了:做为东道主,为什么不能为世博会争光添彩,而是为其抹黑呢?我们一气之下,叫住了那个为了赶时间,而不顾一切的妈妈。他们很是惊讶。我走到马路上,将他们拉了回来。没想到那人竟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只见她破口大骂:你干吗啊?烦死了,把我们拉到这里来干吗!”

妈妈和蔼地说:”你们刚才在乱穿马路知道吗课件下载[]?这样你图一时之快,可是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啊!”

阿姨的脸渐渐泛红,可她还在狡辩:“关你什么事啊!又不止我一个人乱穿马路,何况现在又没什么车!”

“阿姨啊!就算你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得重视你儿子的生命啊。马路上一直出现这样的标语:绿灯可以重来,生命却只有一次啊!”

阿姨羞愧地底下了头。妈妈安慰道:”好了,好了!知道错就行了,现在是绿灯了,你们可以过马路了!”

小男孩的妈妈说了声”谢谢”,就带着小男孩走了,他们很匆忙。难道他们又明知故犯了吗?......哦,他们看见了一个老奶奶,看不清楚,无法过马路,连忙过去搀扶呢!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理课件下载[]念;绿色,是文明的象征; 绿色,它显示了大自然的灵感和魅力。请大家不要乱丢果皮纸屑;不要随地乱扔乱吐;不要践踏绿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绿化,保护环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手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向世人充分展现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崭新风貌吧!

第五篇:中国茶精神

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知识,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中国茶道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四大中国茶道精神: “清”

“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道”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茶道文化: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茶道文化 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茶道文化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辞曲歌赋等。茶道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诸多文化领域。“茶道文化是一种交际文化,是构建和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手段。”(千玄室《茶之心》)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茶道发源于中国,并在邻国日本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茶道文化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茶道精神:中国茶道的“四谛”: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大佛大道大儒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

“静”是中国茶道灵魂能以奠立和实现的凭藉,“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是一份残缺的心灵。

“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搏,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品茶人的心灵宗教,是白开水中的人生况味,是无字书里的千言万语,是情侣眼眸的默默对视。“真”是“和”的真,“静”的真,“怡”的真。“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是八封……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禅宗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儒家以茶励志,借茶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

下载中国茶走进世博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茶走进世博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茶酒文化

    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 一 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酒和茶都是有灵魂的,但两者性情截然相反,一个像豪爽讲义气的汉子,一个如文静温和的书生......

    国旗下讲话稿:《走进艺术节 畅想世博会》

    国旗下讲话稿:《走进艺术节 畅想世博会》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上实附小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已于上星期一拉开了序幕,同时,我们走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脚步也越走越快了。今天我讲......

    中国茶教学反思

    茶艺教学反思中国是茶的祖国。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升华到茶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微妙地融入了道家、儒家和释家的哲学色彩,和多民族人民的礼俗,成为......

    中国茶作文500字[大全5篇]

    中国茶作文范文500字(精选6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

    中国茶礼仪知识必读[精选合集]

    中国茶礼仪知识必读中国的喝茶礼仪1、茶三酒四秃桃二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

    中国茶产业市场研究报告[推荐]

    中国茶产业市场研究报告 2007年07月27日 08:08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当前,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

    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一

    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一从第一部专著《茶经》到中华茶文化,茶叶的故乡,是不是预示茶业历久不衰?茶叶从远古的蒸青饼茶发展到现今的形态各异茶制品,从药用、食用到“国饮”,从田间......

    世博会作文

    游玩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了,令我非常激动,总盼望哪一天能去看看世博了解世博。终于在7月15日我的梦想成真了……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坐上了大巴,踏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