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一
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一
从第一部专著《茶经》到中华茶文化,茶叶的故乡,是不是预示茶业历久不衰?茶叶从远古的蒸青饼茶发展到现今的形态各异茶制品,从药用、食用到“国饮”,从田间地头到走出国门,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将以“入世”为比照,从提升茶科技,促进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做好茶贸易等层面,把中国茶产业贯穿在技术、经济、文化、思维、观念上的碰撞展示给大家。
一只沾满茶叶的手在大锅里搅拌、烘烤,大锅里滚动着茶叶,茶叶在不温不火的炭火下散发着清香。历史悠久的中国茶,生产方式落后,开发能力不强,这是我的印象。可参展的茶商不同意这种看法。
“我的茶,科技含量高哟。”“我家产茶的机器是现代化的嘛。”茶公卖茶,自卖自夸。
可展板上标注着那么多厂家,字里行间、图片图画,几乎满篇的“科技”。再看展厅一溜排开的筐子篓子里的上百种茶叶,怎么也和“科技”连接不上,但我能联想烟熏火燎的作坊。科技?哈哈。
要不要把你的眼镜摘下来?我从来不戴眼镜!
那你有没有„„
哦,明白了。不戴眼镜的眼睛终于看到了主角,主角就是“茶科技”。它在5月16日的“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表演得很充分。像茶产业、茶制品、茶饮料,就连优质茶评比、“百万江淮青年振兴中华茶业经济世纪行”宣传签名这样的活动,也跟着主角唱。再看“茶科技”、“茶市长”、“茶企业”、“茶经贸”4个论坛,“茶科技”绝对唱头牌。
茶产业春天远吗
走马云南,路过普耳茶的故乡,在一农家歇脚,那家女人热情的不得了。可就是不给端茶。见我狐疑状,她笑道:“不请你们喝茶,我们也不喝。我们的茶园子打了农药的”。就这么赤裸裸地说了出来。我为先前的“海”喝后怕不已。
茶叶免不了打药,问题出在农药残留是否超标。为把农残减到最小,江西农业龙头企业德宇公司用生物技术处理茶叶农残和茶叶保鲜。这家企业的蒋老板对此不免愤愤:“茶叶中农残存在不假,但并不像一些报纸说得那么邪乎,什么喝茶就等于喝农药啦,这不明摆着帮外国人的忙?”这样的事确也发生过,商检公布农药残留,出口的茶叶遭到退货。老外说,不
检也罢,你们的报纸都说了。蒋老板感慨道,“订单农业,企业连着千万家啊。”
风险,这就是风险。风险怎么规避?农业部合作经济司的鞠副处长说得简单,“就用科技”。
农业应对入世,科技就是杀手锏。
芜湖一家企业从德国引进了大容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业咖啡因和脱农残设备;最时髦的是众多茶企业和高校、科技院所形成的合作风气。
《红楼梦》里提到的“六安瓜片”是专供才子佳人喝的贡品。安徽六安市方西平副市长对此得意得不行,“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提高六安瓜片的技术含量。”可前几年瓜片在市场上消失了,但六安并没有心灰,六安市联姻联到了安徽农大,一起联合开发有机茶。两年下来,该市金寨县、霍山县2500亩有机茶生产试验基地顺利通过欧盟有机质量颁证机构 I MO论证。2002年开春,又迎来德国、法国、美国等近百吨的有机茶订单,六安人,真是乐开怀。
长寿村秘密
离黄山不远的安徽省石台县大山村,原始古朴。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的吕选忠、王广仪教授调查发现,这个村近50年来没有发现一例癌症。80岁
以上的老人占12%。2001年,他俩在此取土样和茶样,检测发现,大山村是罕见的富硒地质带,大山村产的茶是天然富硒茶。
硒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硒能防癌、抗癌、抵抗多种疾病。吕教授为此专门写了论文下月要拿到国际学术会上发表。他说,“在富硒的大山村种茶,茶叶富含天然硒元素。大山村民常年喝自家茶是长寿的原因”。富硒的大山村会用科技,大山村也给厂家带来商机。安徽天方茶叶集团把5000亩富硒有机绿茶的基地建在此,很快名声远播。
茶叶飘香香一家没什么,茶叶飘香香万家了不得。怪不得茶博会主打“茶科技”,这不仅提升了“会展经济”的科技含量,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芜湖市副市长吴克明说:“做大做强茶产业,中国茶的春天不会远”。
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二
就是戴着记者胸卡,我依然被阻挡在芜湖会展中心的门外。只认门票不认人!会不会遇上个抠门的阿巴贡?真是错怪人家徽商了,门票不要钱,门票发的是 I C卡。划卡只为计数,欢迎四海五湖人,朋友多
了好处多嘛。
进了大厅,闹得不行。万人香茗大品尝。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俗的雅的,咸的淡的,“好茶好茶,白天客来茶当酒哇”,“又是绿风吹满堂,茶人茶事正当行啊”„„。
那一堆堆人边喝边聊,边品边笑。再一抬头,见双联横幅写道,“让芜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芜湖”,“有朋自远方来,芜湖人民不亦乐乎”。我也笑了,好一个不亦乐乎,精明的徽商咋恁会摸人心思呢。
号称全国最大的茶业博览交易会,展位2500个,不算观者,十多个国家的茶商足有百十来个,一个个高头大马,用大手把茶抓起,放在鼻子前闻了又闻。负责茶展宣传的邢毅先生专门给我拿了份资料,“500多家国内企业,中外客商4万多人参展交易。四天,芜湖、峨桥两个茶市的现金交易1.38亿元人民币,合作签约外资3500万美元,内资5亿元人民币”。
看到这组数字,我心里嘀咕,芜湖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米市因米得名,偏偏是片茶不产的米市却成了茶市,还因茶业赚了大钱,成了茶博会的东道主。这心中疑窦不仅我有,外地茶商也不少。光滑扁平的西湖龙井,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摊位摆放的透明茶杯里,倒映着色翠莹黄的“身影”,有袅袅香气袭来。卷曲成螺的江苏碧螺春,白毫中透着银绿,茶碗里汪着甘醇的绿汁,看一眼也让人口中生津。
“不错不错,色绿、香郁、味醇、形美”。我越是夸奖龙井和碧螺,那杭州和宜兴的茶商心里就越发添堵。“啥么子安徽茶。记者,侬看看,阿拉龙井、碧螺春,作啥毋能同安徽茶比哪?退一步讲,安徽有黄山,有产茶大县歙县、休宁;还有山东济南茶市、福建安溪茶城,年头老早了,办茶市,作啥也摊不到芜湖哪”。
可芜湖愣是把茶市玩的个遛转,成了全国最大的茶叶销售中心,拿到茶博会的举办权。
“米市演变到茶市”,是芜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米业不再是发展的主业,代之而起的是商贸和经济作物。减少了米业,但米市兴盛期的“品牌”效应依然发扬光大,100多年来芜湖商埠集市的“先锋”作用依然前卫。这叫“调控中的扬长避短”。
吴副市长把“芜湖不产茶却成茶市”的原因说成是“芜湖的地理位置”。他说:“产茶地一般在山区,很难形成茶市气候和规模,芜湖是华东水陆交通枢纽,南茶北运、西茶东运方便得很。再说,芜湖作为
茶叶集散地,消费水平不高,在这里做贸易,茶商和消费者都能接受。要是把茶市移到上海,花费可就大了”。
茶叶集散地不等于茶叶原产地,在规范化的大市场买东西,可信、放心,这是常识。一位新闻同道说得好:“除非是我亲眼所见,从龙井村那棵老茶树上摘的茶叶,并且是当场炒制直接放进包里,否则我根本不相信它是西湖龙井”。由此可见,城里人不会直接到农村买面粉,直接到草原买羊肉成了肯定,也就不用担心茶交易市场来了。
长江边的繁昌市就是一例,这里也有一个全国性的茶叶批发市场----峨桥茶市。此为交通要冲,更是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大军过江,繁昌首当其冲。峨桥茶市发展到现在,也就是一个不到0.6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但茶的流通却直逼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芜湖市供销社杜主任怕我说他瞎吹,把俩眼珠子瞪得多大,出语也是一本正经:“范老兄,你别小瞧峨桥。每天,到这里来做生意的平均有万把人,茶叶年交易量1600万公斤,成交额基本上都过亿元。你信不信吧,周边近3万茶叶经销商一下子给它带起来了”。
“我相信,我怎么不相信呢”。我对杜主任笑道,“前几天我就听人讲,逢到谷雨前后,新茶一上市,峨桥就人满为患的。人说,峨桥的茶价就是全国茶价的晴雨表嘛。”
话是这么说,可我还是搞不清,已然是不产茶的峨桥,茶市为什么发育得那么好。“这要追溯到明清时期”。一个与当地官员混得烂熟,又自许通晓古今茶道的市电台的女主播,一把将话茬接了过去:“峨桥早先有钟、唐、崔、吴‘四大家族’,贩茶捞了不少银子,于是就推而广之,于是,自然就越做越大。后来,在这个地方,茶生意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可像今天这么火,他们也不会想到。”
随着她的画外音,我的眼前似乎也氤氲出胡雪岩的红顶子。
我想,历史渊源是一方面,徽商的传统也别小看了。精明的徽商也是高明的现代儒商。以峨桥小茶市带动芜湖大茶市,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眼光,也是当地政府提升城市品位的战略:以茶带“市”,以“市”促旅游,以旅游推动商品流通,以商品流通再带经济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就是一个科学的商业文化圈。
中国茶产业现状调查之三
英国红茶的背后我爱喝茶。妹子戏称我“茶篓子”。适逢我“调查”回来,妹子也回国休假,她依然没有忘记我的嗜好,所赠礼物是一盒精美的英国立顿红茶。我是喝惯黄山毛峰的,一喝红的,倒觉得立顿的味道也不错。妹子说,“你搞茶叶调查,我送你一个信息,立顿红茶的原料大部分来自印度、斯里兰卡。在新西兰,我们看不到中国的红茶,更谈不上老家的‘祁红’了”。我忽然想起,在“茶科技论坛”上,有几个忧患意识特强的中国茶专家,说话带着哭腔,“中国茶叶出口,红绿茶数量比例变化大得惊人。过去,两者出口数量大致相当。现在,红茶大幅度下降”。
印度的茶业只有220年的历史,比中国晚得多,可它却成了世界第一大产茶国,2000年,印度产茶87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0%。可它的茶园只有世界的18%。相比之下,中国茶占有44%的面积,产量只有23%。茶叶出口仅占世界总出口的11.85%。这些数据印证了妹子所言不虚!印度茶得宠,缘于很早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我们是一家一户的茶农,分散生产加工,科技含量低,初制与精制分离。而印
度生产、加工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交易流通规范,行业管理健全。工农一体,初制精制一条龙。浙江省国际茶叶商会的阮浩耕说,“去年,我在印度考察才知道,为什么英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那么认印度的茶叶。”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的 M odder先生谈起斯里兰卡的生态茶园,种质资源库,有机茶开发和茶叶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眉飞色舞。那意思是说,我们比印度也不差嘛。祁门县离黄山不到两个时辰,那儿有老字号名牌功夫茶“祁红”。这些年一直滞销,赔本的买卖不能做,当地只能缩小“祁红”的种植面积。“祁红”的摊位在热闹的茶市上冷清了,茶商对此也不隐晦。但要说“祁红”不行,茶商一准较劲。那天,我就遇到一位。“你晓得吧,英国伦敦有一家出名的茶叶拍卖行,每年新茶上市拍卖,祁红不到,拍卖行准不开拍。”此话不假,60年代,我在当地亲眼所见,“祁红”与“屯绿”比翼双飞,红透全国。祁红的下场只是个案,大多中国红茶都由于自然条件、品种限制,卖价低、成本高,难于制成,加上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农残问题,此是出口下降的主因。当然,对于红“瘦”也不能一概而论。同是红茶的安溪乌龙,却走势坚挺。安溪的一位副县长谈到这一点就像捡了金元
宝一样高兴,说是乌龙茶、铁观音对了南方一族的口味,加上制作工艺上的创新,一路飙升自在意料之中。
相比之下,绿茶比红茶幸运得多。从它占有市场62.47%份额看,一方面是应了天时、地利、品质。另方面是绿色保健在消费群中的位置。但你不能光对着绿茶的数字傻乐。中国绿茶出口是世界绿茶总量的80%,但世界茶叶生产总量的绿茶也不过22%,这么一算,中国绿茶出口不到9%,你怎么也骄傲不起来。要不要死抱“正宗”编辑部里有饮水机。多少编辑、记者沏茶没有统计,但字纸篓里的茶汤、茶渣不少。饮水机不热,不热怎么泡茶?同事说,“我们这一圈人从不沏茶。”不喝热的与快节奏生活有关。吴君在外企工作,吴君喝茶喝得满口牙锈,吴君每天要掐点上班,可沏茶是个慢功慢活,心急不行。可等到茶开,吴君的老板就要炒他的鱿鱼。为此,吴君把喝茶称为“老人文化”。都什么年代了,还喝盖碗茶!小女嘲笑我。冰淇淋里泡大的第八代,吃惯了冷食。可有一天,我家小女也喜欢上喝茶了,但那是冰红茶、冰绿茶。
小女说,我们学校有一多半人都喝茶饮料。清凉甘甜、富有营养、饮用方便、价格适中。受日本等国消费影响,今天各类茶饮料登台热销。罐装、软包装、特色包装,茶可乐、茶汽水、果茶、还有低糖、无糖型乌龙茶,不惟以茶为主的饮料,还有以水果、植物等入茶的石榴茶、药草茶、八宝参花茶、桑叶茶、灵芝茶……生活节奏的加快,茶饮从慢冲细品向快餐化演变。工作节奏的加快,瓶装饮料钻了市场的空档。这样的事实,或许引人注意:越是经济发达、购买力强的地区,茶及茶制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小。这就是说,传统的中国茶市场来自各种品牌的饮料市场的竞争。一位从洛杉矶回来的华裔茶商说,西方人没有热饮的习惯。外国人也并不看中你是什么名牌茶,看中的是标准、方便、爱好和习惯。中国的茶叶是“有什么销什么”,生产销售仍是靠近产茶地。与茶叶竞争的咖啡、软饮料等产业,是“要什么有什么”,是为了引导顾客需求,是为顾客设想需求。中国茶应该深思。
第二篇:中国茶产业市场研究报告[推荐]
中国茶产业市场研究报告
2007年07月27日 08:08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当前,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自去年以来,福建乌龙茶、云南马帮普洱茶先后千里进京献茶,均引起了较大的影响。这表明,中国茶业正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从传统走向现代
中国茶业要加大名茶转化为名牌的工作力度,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去年,浙江省农业厅在北京宣武区的马连道茶城向首都消费者推介浙江名优绿茶。在这次集体推介中,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松阳银猴等浙江省十大名茶全都在内,羊岩勾青、长兴紫笋茶等浙江众多名优绿茶也都一起前往。为了顺利落实此事,3月中旬,浙江省农业厅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市宣武区区长到杭州,商谈浙江茶叶进京事宜。自去年以来,福建乌龙茶、云南马帮普洱茶先后千里进京献茶,均引起了较大的影响。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茶业正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单一”走向“多元”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调查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
以北方地区为例,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茶市,以往一提起茶,大伙首先想到的就是花茶。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花茶的消费一直占据着北方茶叶消费份额的90%以上。而现在,这个比重已下降到不足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迅速成为北方地区的消费新宠,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绿茶,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20%。
与此同时,名优茶的发展也呈跳跃式发展。据统计,在20年前,国内名优茶的市场总容量不过万吨,而现在,名优茶的市场销量已超过20万吨。业内人士指出,包括龙井、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在内,在2002年前后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的名优茶,因每年产量有限,在未来几年内,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有机茶热成为近几年茶消费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有机茶成为大众茶消费中的新宠。最先打出“有机”概念的“更香茶叶”成为该领域的一道风景。据悉,“更香茶叶”目前销售收入额已超亿元,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拥有近50家连锁店。在日前揭晓的2006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中,更香有机茶与卡夫食品、蒙牛、茅台酒、EMS等九大国内外知名品牌一起当选。
另外,功能性保健茶也成为茶消费的新趋势。在北京的几家超市和茶叶连锁店,各种花样的保健茶都占据显赫的位置。销售人员介绍,青睐这些保健茶的大多为时尚女性和中老年顾客,主要目的很明确,要么美容润颜,要么强身健体,销售势头很不错。专家指出,新兴的保健茶在保持传统茶香的基础上,还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加入了诸如玫瑰、金银花、决明子等保健中药材,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的要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从“名茶”走向“名牌”
我国有众多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
据悉,在浙江省内较有影响的龙井茶确实为数不少,比如狮峰龙井、大佛龙井、龙冠龙井、卢正浩龙井等等,而其他各类牌号的龙井也有数十种之多。为了维护自身品牌,各家在营销上都颇下功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下属的杭州龙冠实业公司是“龙冠”西湖龙井的拥有方,公司总经理姜爱芹副研究员坦言:为了让消费者明白、放心地消费,“龙冠”的做法是在继续强化“龙冠”这一大品牌的基础上,同时推出注明原产地的系列品牌产品,如龙冠西湖龙井、龙冠钱塘龙井等,以满足消费者。
从“小国”走向“大国”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但现在还不是“饮茶大国”,还有很多国人不经常饮茶。尽管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增加了近3倍,但现在,我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仅为0.4千克,还不到世界人均0.5千克的消费水平。这也说明,我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茶产业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原因之一.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3杯,那么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千克。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的话,茶叶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抛开国际市场不算,光国内的茶叶消费也将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从“饮料”走向“文化”
近些年,包括旭日升、娃哈哈、康师傅、统一、三得利等在内的知名品牌纷纷涉足茶饮料市场,可口可乐、雀巢等一批外资饮料巨头也先后进入茶饮行业。据悉,茶饮料市场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以简捷、方便的特点吸引了一批消费者,同时也为我国中、低档茶叶找到了一条出路。不过,专家指出,茶饮料业还需要不断加以创新,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
如今的茶叶早已走出了单纯农作物的范畴,已经形成一个横贯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链。茶叶景区旅游、茶文化交流以及各种以茶为主题的博览会、文化节等,都将成为未来茶业发展的新亮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中国的茶文化和茶礼仪必将得到广泛传播。
第三篇:镇平县观赏鱼产业现状调查
镇平县观赏鱼产业现状调查
李泳 1张金东 2
(1.南阳农业学校2.镇平县水产站)
镇平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平均日照时数12小时,平均气温20℃,年均降雨量达850毫米,且年际变化小,天霜期达300天,适宜以金鱼为主的观赏鱼类生存;该县金鱼主养区的侯集镇辖区内无化工企业,地下水资源丰富,无污染,且该镇电力充沛,交通通讯发达,为观赏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侯集镇金鱼饲养为代表的镇平县观赏鱼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南阳市规模较大、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且该县也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金鱼之乡”,我国成功加入WTO,给特色渔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把观赏鱼产业做大做强,全面打响“中国金鱼之乡”的金字招牌,使其成为我市特色渔业的支柱产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镇平县观赏鱼业发展历史
镇平县以金鱼为主的观赏鱼养殖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分布在侯集镇的向寨、姜老庄、宋小庄、姜营、东门、刘营等16个村,郭庄乡的白杨葩、孙楼、张庄、郭庄,彭营乡的司营、宋营、梁洼,黑龙集的大余营、太平观等村近年来也有不同规模的发展,其中以侯集镇向寨村规模最大,全村6个自然村600多户有480户从事观赏鱼养殖,村村有鱼,户户有池,到处碧波荡漾,鱼游人乐。目前,该县养殖总水面约6200亩,开发有鲫种、龙种、文种、蛋种4个品系和寿星、龙睛、水泡眼、鹤顶红等80多个名贵品种,年产成品鱼6000万 1
余尾,产值7000万元左右,亩效益在4000—9000元之间,养殖农户年人均增收1600元,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就规模而言,已成为仅次于天津、北京等地的全国著名金鱼养殖基地。
镇平县观赏鱼业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出现过两次发展高潮。一是1990年至1992年的起步阶段。侯集镇向寨村李金广兄弟养殖金鱼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二是1993年至常1998年的成长阶段。向寨村一些农户开始效仿李氏兄弟养殖金鱼,学习育养技术,探索育养经验。特别是随着南阳市 《农业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县、镇两级因势利导,以发展观赏鱼为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商品意识强、头脑灵活的农民,及时把握市场销售动向,不断引进新品种,开拓新市场,使侯集镇的观赏鱼养殖达30个品系,养殖水面达1000多亩,掀起了观赏鱼养殖的第一次发展高潮。三是1999年以来的规模扩张阶段。该县成立了观赏鱼领导小组,侯集镇成立了金鱼生产办公室,加大扶持、投入、服务力度,推介“神游”品牌,养殖区域由向寨村辐射到包括彭营、郭庄、黑龙集、安子营等乡镇的20多个村,养殖户达1200余户,养殖水面达6000余亩,以侯集镇为主的一些养殖大户联合成立了金鱼养殖协会,养殖技术逐渐成熟,由单一金鱼养殖向以金鱼为主的多品种观赏鱼养殖发展,养殖户开始注重品种的培育和提纯,开发出了4个品系80多个名贵品种,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四川、新疆等27个省、市,并转口到日本、香港、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观赏鱼养殖业发展中的第二次高潮。
二、镇平县观赏鱼业发展的经验
该县的观赏鱼业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特色主导产业,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能人带动。由于观赏鱼养殖业是一门新兴产业,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技术借鉴,如
喂养、繁育、疫病防治、运输等众多技术难题都是一些较为精明的养殖“能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勤于学习,善于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土办法”,使观赏鱼产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政府推动。县、乡两级对观赏鱼产业积极加以引导、服务、支持,特别是主产区的侯集镇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尚无土地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对发展金鱼养殖的农户实行”三不限、三优先“政策,即不限制发展形式、速度和规模,优先调整土地、审批和资金扶持,允许土地可依法转让、转包、入股等,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对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协调银信部门为资金短缺的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帮助;邀请水产专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发布招商信息,大力宣传推介,打响“神游”品牌;成立金鱼养殖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推动了产业的蓬勃发展。三是市场牵动。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享受追求的不断提高,该县观赏鱼产业发展的市场窨逐步扩大,侯集人以 其特有的精明紧跟时代潮流,气氛市场导向,积极培育开发新品种,顺应市场需求,使产业得以迅速膨胀发展。
三、镇平县观赏鱼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侯集观赏鱼养殖业已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区域特色产业亮点之一,但从建设服务特色产业名区的高度,放眼国内外市场,用一种创新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该县观赏鱼产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是科技含量低,产业品种单一。观赏鱼顾名思义,以观赏为主,必须有观赏价值,要有特点和特色。目前,该县从品种繁育、养殖管理到疾病防治等环节都是当地养殖户自己摸索出来的“土”办法,尚无一家专门的科研机构,观赏鱼的繁育技术多是自然杂交,自然繁育,引进品种单一,品种选育滞后,现有的80多个金鱼品种中没有世界畅销的狮子头、绒球、珍珠、琉金、熊猫、好蝶尾等名品,且色彩单一,无独具特色、极富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各养殖户之间品种同品种、同类型,千篇一律,除了价格差外,缺乏其它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由于产品档次不高,尽管目前产业规模已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养殖基地,但规模大,效益低,该县金鱼每尾均价仅0.8元左右,而福建、天津等地的金鱼每尾少则几元,多则几百元,甚至上万元。在养殖方式上,该县采用的是多品种大池混养,亩均效益仅4000多元,而福建等地采用的一池一品的标准化养殖手段,亩均效益可达10多万元。究其原因是科技含量太低。因此,没有科学的育种、先进的饲料配方、有效的药物防病和水质管理技术等先进科技的支撑,观赏鱼产业就很难跨上新的台阶。
二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要求,包装水平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标准化硬件设施建设、质量监管、标准化生产等措施,该县观赏鱼质量良莠不齐,养殖标准化意识差,只看数量,不看质量。在销售上,品牌意识不强,包装技术不够,镇平县多以统货方式进入市场,仅做简单的运输包装,而南方和国外的经营商讲究精包细装,该县的金鱼在外地经过包装、贴上标签,再进入市场价格就翻了几十倍。
三是产业的规模不够大,配套服务不完善。该县尽管已被定为“中国金鱼之乡”,但现有养殖水面6000多亩,年产金鱼8000万尾,不及北京通州、朝阳两区的三分之一。每平方放养量不及福建、徐州等地的五分之一。同时,饲料加工、技术服务、观赏鱼养殖器皿等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设施未能及时到位,加之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观赏鱼产业的规模膨胀。
四是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致使该县观赏鱼产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非常有限,核心竞争力不强。信息来源渠道单
一、滞后,养殖户自搜登信息,自产自销,处于自我保护、各自为战的状态,内部竞相杀价,没有形成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图发展的产业化格局。成立的“金鱼养殖协会”,作用发挥有限,为大户服务较多,为普通农户服务较少,大户封锁、截留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不能共享,成为制约该县观赏鱼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从观赏鱼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该县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仍处在原始的自然放养状态,带着浓厚的小商品色彩,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特色产业名区的要求差距很大,产业虽初具规模,但标准低、效益差、科技含量低、精品少、档次不高,社会化组织手段不够,缺乏特色产业应有的发展后劲。亟需先进的管理措施、完善的销售网络、现代化的养殖手段和科研技术支撑。
第四篇: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县农业水利局
**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严重阻滞了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人口少,土地多,资源丰富,气候独特,环境无污染,空气清新,在生产无公害农畜产品和反季蔬菜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因此,对**区
农村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制约“瓶颈”,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对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状况:
##位于大渡河上游,阿坝州西南部。全县辖23个乡镇108个行政村,310个村民小组,其中:**村涉及全县23个乡镇,共71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5.7%;村民小组193个,占62.3%。全县乡村总户数13890户,人口6.1万人,农业劳动力3.4万人。其中:**7546户,占全县总户数的54.3%%;农业人口3.4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4.8%;劳动力2万人,占59.2%。**区是藏族聚居村寨,以藏族为主,少数汉族和回族,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二)经济状况:
1、总收入:2007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578万元,其中:**7456.7万元,占总收入的64.4%,种植业收入1938.6万元,占总收入的26%,;畜牧业收入2922万元,占总收入的39.2%,劳务收入1639万元,占全县总收入的22%。
2、纯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823元。**人均收入2047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12%,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沙耳乡2239元,超全县平均水平22.8%;最高的村为2179元,超全县平均水平19.5%。平均水平最低的俄热乡1635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89.7%;收入最低的村1231元,仅为全县平均水平的67.5%。
3、全县有5个空壳村,村集体积累平均只有305元。
4、粮食直补总金额35.2万元,综合直补128.7万元。
(三)全县农耕地58223亩,**4080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1%。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万亩,**4.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1.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3.7%;蔬菜2691亩,占2691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4%。
(四)种植业:
##具有良好的光、热、水条件,出产丰富。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油菜、果树等。以粮食作物、水果和蔬菜为主,其它经济作物稀少。
1、粮食作物:200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8亩。其中:粮食作物7.2万亩,总产量1.9万吨,蔬菜0.5万亩,总产0.8万吨,经济作物0.1万亩(以油菜为主,产量640吨)。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胡豆、洋芋为主,小杂粮为辅,共30余个品种。2006年玉米播种面积3.7万亩,占总播面的47%;总产8958吨,单产242公斤;小麦1.9万亩,占总播面的24%;总产5700吨,单产300公斤。**粮食作物4.6万亩,单产217公斤,总产9940吨,占全县总产的56.7%。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播种面积22900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62%,单产238公斤,总产5456吨,占玉米总产的60.9%;洋芋4845亩,占洋芋总播种面积的单产235公斤,总产1139吨。
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少有油菜、中药材和麻类,主要分布于中下寨及**地带,常年播种面积不足千亩。蔬菜以叶菜类为主,茄果类为辅。全县**种植面积1925亩,占全县蔬菜总播种面积的38.5%;常年产量2314吨左右,占总产的35.7%。
3、水果:**水果以梨、苹为主,其它杏、桃等小果为辅。
##是全省五大雪梨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梨乡”之美称。雪梨品种繁多,有鸡腿梨、金花梨、中梨1号、丰水梨、水晶梨、香酥梨等20余个品种。其中鸡腿梨和金花梨是传统老品种。其余品种是90年代中后期引进的新品种。由于##气候独特,尤其是原城关、安宁两区是高寒山区中一个特殊的小气候区。日照长,气温高,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因此,水果不仅产量高,而且含糖量高、品质好。##雪梨果形美观,质地细脆,味甜汁丰,色泽鲜丽。尤以金花梨品质最优。曾数获部、省级优质农产品金奖。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90年代中期以前,曾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98年以后,由于各地水果纷纷上市,水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雪梨因其采取自然的原始管理方法和掠夺式经营方式,树龄老化,病虫危害、品种退化严重,品质日渐下降,“卖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收入急剧下降。面对严峻形势,为重塑##雪梨品牌,2001年
第五篇:中国茶产业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中国茶产业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2016-2-27 10:37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谢付亮
摘要:“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据新华网报道,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中国茶产业要消化过剩产能,成功升级转型,度过卖茶难关,同样是必须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提高茶叶品质、优化各类存量,塑造茶叶品牌。那么,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具体应该如何做呢?在谈改革策略之前,谢付亮认为我们必须真正明白茶叶的根本在于品饮,一心一意从五个方面做起,帮助消费者拥有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
第一,茶叶产品必须改革,让茶叶回归茶叶,快速合理地降低茶叶之外的成本。虚荣心最终会降低人的幸福指数,依靠虚荣心、面子获得的满足只能是短暂的、肤浅的,只能算作是饮鸩止渴。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都必须看到这一点,让茶叶回归到茶叶,让真正健康的茶叶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口腹之欲”之后,再去谈更多形而上的东西。所以必须提醒,谢付亮绝不是否认茶叶的“面子功能”或其它功能,但必须拿捏分寸,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改变了茶叶的本质。
尤其是,现在是地球村时代,但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时代,一切都要靠口碑,而口碑的基础是道德,是慎独,是对自己的真正约束,而不是装逼,也不是卖弄。装逼的时候,把消费者当傻逼,最终苦逼的还是整个茶产业。例如,农药残留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真正解决,否则茶产业苦逼的日子还在后面。一定是这样,因为信息越来越透明,你不把消费者当回事,消费者就会抛弃你!缺德等于缺钙,整个茶产业都要引以为戒,缺钙的必须补,从茶农到茶商,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根本,永远不能忘!
第二,茶叶价格和茶文化都必须改革,让价格和文化走向百姓,做立足老百姓的著名“民牌”,而不是高处不胜寒的著名“泯牌”。可口可乐谁都买得起,但可口可乐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14财年净营收为459.98亿美元。这个销售额与中国茶产业的销售额相比,差距一目了然。我们要普及茶叶,让老百姓喝茶,多喝茶,价格回归是一个永远绕不去的“山峰”。主流价格回归了,就能逐步普及;回归不了,普及就是天方夜谭!
对于茶文化而言,我们要清楚文化是自然的流露,不是装腔作势的结果。茶文化要的改革就是要“回归”,要促进茶叶消费,不仅要走近消费者,更要走进消费者,深度进入消费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装神弄鬼。谢付亮反对任何形式的神话茶文化,茶文化不可能代替信仰!过去不能,现在不能,未来也不能!若要把茶当做神,那是天大的笑话。如果有些人现在想不通,那么,总有一天会明白过来的,不要着急,慢慢喝茶就会明白。
第三,茶叶销售渠道必须改革,以保障消费者的购买便利。线上线下、电商、O2O等等都是概念,概念本身价值不大,代替不了商业的本质,利用好了才有价值。换言之,销售渠道要彻底“回归”到消费者,而茶商则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不要盲目追求新概念、新模式,否则必然会邯郸学步,连自己擅长的也丢掉了。例如,无论怎样改变,实体茶叶店永远不会消失,就像电子书不可能完全代替纸质书一样,只是让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
但是,一切的实体茶叶店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审时度势,做适度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正因为此,远卓品牌策划公司在卖茶万里行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对一帮扶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茶企或茶叶店,先帮助其整合免费资源,梳理并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优势,让消费者立即明白“我们的茶叶品质很好”,同时根据茶叶店的自身状况,帮助其快速提高客户数量,快速提高团队销售能力,然后再帮助其快速提高成交率和客单价,从而促进其销售业绩快速增长、稳步增长!
总之,整个世界正在加速返回“村落时代”,这是大势所趋,中国茶产业同样不能漠视,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企业乃至任何一个茶叶公共品牌,只要想在这个产业立足下去,大家都必须及时把握并及早从上述三个角度进行“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