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码头设计总结及感想

时间:2019-05-13 22:3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力式码头设计总结及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力式码头设计总结及感想》。

第一篇:重力式码头设计总结及感想

重力式码头课程设计总结及感想

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终于在紧张的节奏中接近尾声,两周的时间,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它是繁忙的,但更是充实的。我学到了很多,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

重力式码头课程设计,是《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我们港航专业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较全面地运用三年来所学各方面水文学、水力学知识进行实践性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牵涉到了两年来所学的有关力学、结构类方面课程,如《工程水文学》、《土力学》、特别是《港口水工建筑物》的内容,还牵涉到了曾学习的《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等课程内容,可以说它是对两年来前面所学各课程的一个很好总结,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实践性挑战!

两周的时间,是漫长的。可以看出,一天天,同学们大都是一步步熬过来的,像对结构平面布置,施工图绘制及对结构安全的校核等部分内容我们虽学过,但都有些懵懵懂懂,这要花费我们一部分时间去一点一点儿的查找资料学习,在加上校核的反复性,说是熬过来的一点儿也不为过。但两周的时间,也是短暂的。超负荷的工作量,让我们从早上8点到晚上将近12点除了吃饭把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了专业设计中,但仍然感觉时间是那么的不够用。无论如何,没有人放弃,大家都坚强的挺了过来。

总结:两周的课程设计,要谈感受,没有人说自己认识不深刻的,它虽然花去了我们大量的劳力精力,但相应的,我们得到的也很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真正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各专业课程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的运用到实际设计之中,检验了我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相关结构验算方面的知识,对今后的社会实践及就业无疑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课程设计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师生间的指导与交流,都如这个夏日般温暖。两周的时间,大家是繁忙的,但更是充实的。

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我们一起奋斗的精神和这份宝贵的经历将会成为人生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我们赢得了挑战!

李胜辉

港航08-04200891250431

第二篇:重力式码头施工与设计规范

《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 290--98)3.1.3 抛石基床的厚度应遵守下列规定:(1)当基床顶面应力大于地基承载力时,由计算确定,并不小于lm;(2)当基床顶面应力不大于地基承载力时,不小于0.5m。3.1.7* 当码头前沿底流速较大,地基土有被冲刷危险时,应考虑加大基床外肩宽度、放缓边坡、增大埋置深度或采取护底措施。3.1.10* 抛石基床应预留沉降量。对于夯实的基床,应只按地基沉降量预留;对于不夯实的基床,还应考虑基床本身的沉降量。3.2.2* 重力式码头必须沿长度方向设置变形缝。在下列位置应设置变形缝:(1)新旧建筑物衔接处;(2)码头水深或结构形式改变处;(3)地基土质差别较大处;(4)基床厚度突变处;(5)沉箱接缝处。3.3.1* 重力式码头必须有防止回填材料流失的倒滤措施。3.4.3 重力式码头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考虑以下三种作用效应组合:(1)持久组合:对应于持久状况下的永久作用、主导可变作用和非主导可变作用的效应组合;持久组合采用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和极端低水位;(2)短暂组合:对应于短暂状况下的永久作用与可变作用的效应组合;短暂组合采用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或短暂状况下(如施工期)某一 不利水位; 注:当短暂组合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首先考虑从施工上采取措施。(3)偶然组合:组合中包括地震作用效应,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98)中的规定执行。3.4.4 重力式码头,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持久组合应进行下列计算或验算:(1)对墙底面和墙身各水平缝及齿缝计算面前趾的抗倾稳定性;(2)沿墙底面和墙身各水平缝的抗滑稳定性;(3)沿基床底面的抗滑稳定性;(4)基床和地基承载力;(5)墙底面合力作用位置;(6)整体稳定性;(7)卸荷板、沉箱、扶壁、空心块体和圆筒等构件的承载力。3.4.5 重力式码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应进行下列计算或验算:(1)卸荷板、沉箱、扶壁、空心块体和圆筒等构件的裂缝宽度;(2)地基沉降。3.4.6 重力式码头,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短暂效应组合,应对施工期进行以下稳定性验算:(1)有波浪作用,墙后尚未回填或部分回填时,已安装的下部结构在波浪作用下的稳定性;(2)有波浪作用,胸墙后尚未回填或部分回填时,墙身、胸墙在波浪作用下的稳定性;(3)墙后采用吹填时,已建成部分在水压力和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4)施工期构件的承载力。3.4.8* 当重力式码头墙前进行波高大于1m时,应考虑波浪作用。5.0.10* 计算扶壁各构件时应考虑下列作用:(1)立板及其与肋板连接处考虑地面使用荷载、土压力、剩余水压力和波谷作用的波浪力;(2)肋板考虑上述作用和由胸墙传来的外力;(3)底板及其与肋板的连接处考虑基床反力、底板自重力、底板上填料垂直压力和地面使用荷载;(4)吊孔按预制件重力加底板与预制场地的粘结力或吊装时的冲击力计算,两者中取大值计算配筋。6.2.4* 沉箱靠自身浮游稳定时,必须计算其以定倾高度表示的浮游稳定性。6,2.5* 沉箱的定倾高度m应符合下列规定:(1)近程浮运: m≥0.2m(2)远程浮运: 以块石和砂等固体物压载时: m≥0.4m 以液体压载时: m≥0.5m 6.2.6* 计算沉箱外壁时应考虑下列作用:(1)吊运下水时可能承受的外力;(2)沉箱溜放或漂浮时的水压力;(3)沉箱浮运时的水压力和波压力;(4)沉箱沉放时的水压力;(5)对箱格内有抽水要求时的水压力;(6)使用时期的箱内填料侧压力、波浪力和冰荷载。6.2.8* 计算沉箱底板时应考虑下列作用:(1)*基床反力、底板自重力和箱格内填料垂直压力;(2)浮托力。7.0.22* 计算座床式圆筒结构内力时,应考虑下列作用:(1)*在施工过程中,圆筒内填料已填满,筒后尚未回填,此时只考虑筒内填料侧压力的作用;(2)使用时期荷载包括筒内填料侧压力,墙后主动土压力及剩余水压力和墙前波谷作用的波压力;(3)当圆筒上设置护舷时,尚应考虑船舶撞击力。9.1.5* 基槽开挖采用干地施工时,必须做好基坑的防水、排水和基土保护。9.3.6* 采用爆夯法密实基床时,应考虑爆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控制爆夯点与需保护对象间的安全距离。10.1.8* 大型预制件吊运采用的吊具应经设计。10.3.6* 沉箱海上运输采用浮运拖带法时,拖带前应进行吃水、压载、浮游稳定的验算。

第三篇:治理水运工程质量通病经验交流材料(沉箱重力式码头工程质量通病)

沉箱重力式码头工程质量通病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一、基本思路

全面分析水运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深入剖析施工质量问题。针对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工作要点、质量标准以及相应对策和措施,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沉箱预制、现浇胸墙等分项工程中选定几个试验观测段实施验证,并根据各分项工程实施后的实效情况和验证工程情况,及时修正完善治理对策,最终使之成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二、治理方案的目标要求

1、对于正在实施建设的单位工程,按本实施方案的措施要求,进一步完善设计和采取施工措施,使主要质量通病得到基本克服。

2、对于新开工的单位工程,严格按本实施方案落实质量措施,工程投入运营后,使主要质量通病得到有效克服。

三、质量通病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结合我项目部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总结了重点预防和消除的质量通病,涉及到工程实体质量通病、施工工艺质量通病和施工管理质量通病三个方面。

第一、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1、码头胸墙面层砼裂缝等表面缺陷 主要表现

①横向裂缝,常发生在胸墙段1/2至1/3部位,一般在胸墙顶面和迎水面同时存在。裂缝最大宽度约为0.2~0.4mm。

②斜向裂缝,经常出现在胸墙顶部系船柱块体、管沟和矩形预留孔四周,呈放射状,裂缝宽度约为0.05~0.2mm。

③表面干裂和龟裂,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2个月内,在胸墙顶面出现的形状不规则、宽度不大、深度较浅的网状裂缝或龟纹状裂缝。

主要危害

①胸墙上出现裂缝会影响码头墙身结构的整体性,并导致码头系泊能力降低; ②胸墙上出现裂缝会影响码头墙身结构的耐久性,码头胸墙处于水位变动区,干湿交替,裂缝会降低砼的抗冻融和抗磨能力,裂缝成为氯离子侵袭的通道,加快钢筋的锈蚀,影响码头 的使用寿命;

③码头胸墙表面裂缝的数量以及开展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码头整体观感质量。裂缝成因

①砼内外温度梯度差导致结构产生自生应力裂缝,砼硬化期间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砼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

②砼收缩产生的裂缝 ③应力集中处产生的裂缝 ④砼沉缩产生的裂缝 ⑤砼干缩产生的裂缝

2、沉箱预制砼施工缝处理缺陷 主要表现

①施工缝线条不平直,有的两端高差较大。②施工缝衔接处砼错牙过大。③施工缝存在漏浆、流坠现象。主要危害

①影响沉箱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接缝如果处理不好,发生漏浆将形成沉箱的最薄弱环节,造成新老砼的结合不良。沉箱出运中接缝处渗水,导致出运存在安全隐患;安装后海水渗透将加速钢筋锈蚀,影响沉箱使用寿命。

②沉箱施工缝线条不平直、接茬存在错台,将直接影响到沉箱的观感质量。

3、沉箱表面存在蜂窝、气泡,沉箱顶部松顶缺陷 主要表现

①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状的松散缺陷或局部空洞,混凝土骨料(石子)未被砂浆充分包裹,石子间存在蜂窝状空隙。

②砼表面存在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针眼状孔洞,直径在2~3mm,多发生在构件斜坡面。

主要危害

严重的蜂窝、松顶等缺陷属于严重缺陷,对工程的结构性能及耐久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其他缺陷属于轻微缺陷,虽不影响结构性能,但对构件观感质量有很大影响。

4、沉箱安装偏差过大缺陷 主要表现

①轴线或前沿线偏差过大。

②相邻沉箱临水面错牙过大。③安装缝宽控制不严,有大有小。④变形缝宽窄不一,上下不垂直、不贯通。主要危害

①沉箱临水面偏差过大,将影响胸墙砼的施工。

②变形缝缝宽过窄、不垂直、不贯通,将影响码头结构的正常沉降和位移。

5、码头墙身沉降位移、不均匀沉降缺陷 主要表现

①施工期间码头沉降位移量超过设计预留的沉降位移量。

②码头胸墙位移沉降不均匀,相邻段胸墙顶面出现高差,前沿线出现错牙。主要危害

①码头产生过大位移和不均匀沉降将会影响码头前沿线位置偏差过大。

②胸墙砼错牙或局部开裂,码头顶面高层偏差过大,影响码头整体使用功能和观感质量。

6、码头胸墙变形缝缺陷 主要表现

①变形缝不顺直,缝宽不一致,与设计要求偏差过大。②变形缝挤靠过严或缝内含夹杂物。

③缝两侧砼存在明显高差或错牙,有的出现漏浆和流坠现象。主要危害

①变形缝不顺直,缝宽不一致,将会影响码头整体外观质量。

②变形缝挤靠过严或缝内含夹杂物,将会使变形缝失去缓冲变形能力,导致码头局部损坏。

7、钢筋砼保护层偏差过大缺陷 主要表现

①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过大,沉箱部分位置的保护层厚度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要求。

②砼表面发生锈斑现象,有的砼表面出现涨裂现象。主要危害

①钢筋保护层偏小将严重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②绑扎钢筋的铅丝头伸入保护层或外露,极易造成构件表面返锈,影响构件的外观质量。

第二、施工工艺质量通病

主要归纳了以下几条:

1、沉箱砼施工缝处理不规范。

2、混凝土养护存在不规范现象,混凝土易产生干缩裂缝。

第三、施工管理质量通病

1、施工日志记录不连续、技术性和涉及工程质量的内容少的问题。

2、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存在后补现象。

3、原材料混堆,场地未硬化。

四、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 第一、工程实体质量通病治理

1、码头胸墙面层砼裂缝等表面缺陷治理

①控制胸墙上下层砼浇筑的时间间隔。由于胸墙浇筑采用分层施工的方法,上下层砼浇筑的时间间隔对砼约束应力有很大影响,间隔时间越短,先浇砼对后浇砼约束应力越小。间隔时间控制在10天以上。

②控制砼温度。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我们采用三菱P.O42.5R,掺入引气剂、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在保证各阶段砼配合比正常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以尽量减少砼水化热。严格控制砼的入模温度,夏季施工砼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

③提高砼振捣、压面质量,采取分层减水,二次振捣,二次压面,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养护采用覆盖、囤水等措施,保证潮湿养护时间,合理确定拆模时间。

④系船柱块体、管沟和矩形预留孔四周铺设钢丝网片,钢丝网片顶保护层约为40~50mm。⑤对面层砼及时进行玻璃条切缝,根据观察,每段切两道,在三分点处。⑥砼内部的温度不宜大于60度,现场用测温仪器进行测控。⑦在砼中掺入适量大块石。

2、沉箱预制混凝土施工缝处理缺陷治理

①调整模板刚度,保证模板上口尺寸及直线度要求,同时又能保证模板下口通过加固紧贴下层砼表面,从根本上杜绝错台的产生。

②采用效果好的止浆材料,保证模板下口与下层沉箱接触的严密性,从而避免漏浆、流坠现象的发生。

③对局部出现缺陷的部位使用掺有胶的砂浆进行修补。

3、沉箱表面存在蜂窝、气泡,沉箱顶部松顶缺陷治理

①蜂窝:坚持分层下灰,分层厚度控制在400mm左右,坚持“梅花形振捣、快插慢拔”的振捣方法,振捣间距要适当,保证每一层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在振捣上层砼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0~100mm,以保证其整体性;对钢筋密集部位除选用适当骨料外,还要采取相应的分灰和加强振捣措施。

②松顶:对预制沉箱采取分层减水的措施;坚持“二次振捣”、“二次压面”的工艺,防止构件顶层松散;当浮浆较多时采取适当补强措施。

③气泡:充分振捣,但不得过振;采用振捣棒时,注意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一般控制在100~150mm;对于斜坡面采用“吊棒法”振捣;坚持分层下灰、分层振捣,每层厚度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间距要适当,保证每一层砼的振捣时间,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0~100mm,以保证其整体性,要求砼振捣密实,不漏振,也不得过振。

4、沉箱安装偏差过大缺陷治理

①做好技术交底,加强过程控制。施工前应对相关工序操作人员进行交底,明确质量要求和奖惩办法,施工过程管理人员及时指导检查,切实加强过程控制。

②抓好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为安装创造条件。在控制基槽挖泥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检查控制基槽回淤;保证基床抛石及夯实质量,防止出现抛石厚度过大和夯实不均匀的情况;认真做好基床整平,平整度偏差小于30mm。

5、码头墙身沉降位移、不均匀沉降缺陷治理 ①严格控制基槽开挖质量。②严格控制基床抛石及夯实质量。

③仔细进行基床整平,防止出现“马鞍形”偏差。④合理确定预留沉降量。

⑤合理安排墙后回填,避免施工期间码头产生局部过大变形。

⑥合理安排码头后方地基强夯的时间和距离,以尽量减少强夯冲击波对码头位移的影响。⑦墙身沉降位移基本稳定后再进行胸墙砼施工,尤其是码头面层的浇筑留待最后进行,以便保证码头顶面高程和前沿线位置。

⑧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沉降位移观测,及时指导施工。

6、码头胸墙变形缝缺陷治理

①改进胸墙堵头模板支立工艺,确保垂直,准确定位,有效加固,防止模板变形或位移。②严格控制变形缝分缝板和嵌缝材料的质量。下部采用木质缝板,缝板用压缩量较大的软木制材料,并认真防腐;上部5cm采用橡胶皮封堵,以保证其外露线条的平直与美观。

7、钢筋砼保护层偏差过大缺陷治理

①认真学习掌握水运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对钢筋保护层的有关规定。

②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设计文件及施工图会审制度,结合构件形式、特点和施工工艺,合理制定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保证措施。

③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理解保护层厚度的重要性,掌握并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④保证钢筋骨架的绑扎质量,改进钢筋绑扎操作方法。⑤保证垫块的制作质量、布设位置和数量,绑扎要牢固。

⑥严格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钢筋保护层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整改,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第二、施工工艺质量通病治理

1、合理分层,浇注上一层砼前,将面层上的杂物清理干净,表面用淡水将老砼接插面充分湿润。

2、不断加强和规范砼养护,优化和改良砼养护措施,充分保证养护次数和浇水量,对于胸墙面层采用覆盖养护,减少水量散失。

第三、施工管理质量通病治理 提高对工程资料收集和整理的重视程度,对工程资料进行不定期检查,保证资料整理与质量验收同步。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通病治理的力度,加大工程技术负责人和主办技术人员的奖惩力度,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结语:以实现质量目标为目的,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强化质量措施为重点,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以强化责任制为关键,各道工序责任到人,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认真解决当前工程质量的通病问题。我项目部在继续开展创优质工程和创精品工程活动的基础上,开展预防和消除施工质量通病的活动。把解决产品质量、施工工艺和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质量通病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结合本工程实际,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工程质量通病,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指导施工,切实做好质量通病的治理工作,使工程各个单位工程及节点工期质量得到切实提高,促进工程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九年级 物理陈艳秋

【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倡的“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注重体现新课改提倡的动手实践的新理念。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在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反馈与检测”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的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与检测”练习难度比较小,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要求,使学生有种成功感!也进一步了提高了学生今后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和学习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课件开始的画面提问:你猜想“树下的这个人在想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看图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2、模拟引力实验,通过分析,引入万有引力的概念。再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介绍宇宙间的万有引力的事实。从而引入重力的定义。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说明:1.让学生通过实验先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插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从前面的录象资料分析重力的定义和重力的施力物体以及重力的符号“G”。介绍重力的大小叫重量。并设疑“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与重力有关的?”“假如没有重力,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讨论回答),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教学理念。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a)重力的大小: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提出问题:列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重力是有大小的,那么,“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觉得问题的提出很自然。

猜想: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要求学生既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猜,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来猜。这样既让学生有敢干猜想的勇气,也不至于使学生出现无根据的乱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各个物理量可以怎么测量?”“实验得出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怎么用数学图象进行分析处理?”。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来。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数据用描点法在坐标图上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用多媒体反射投影出参考实验方案以帮助部分差生解决无法设计实验方案的问题)。教师这期间,走到学生中去,一是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二是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临时问题,三是对部分实验困难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让他们不落队,也能顺利完成本实验。

分析与论证:引导各实验小组分别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多媒体反射投影展示出一个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和图象的特点,使学生自己“发

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介绍关系式G=mg中各量的单位,G--牛(N);m--千克(kg);g--牛/千克,(N/kg)在地球表面附近,g=9.8牛/千克,在粗略的计算中,g=10牛/千克。同时说明在利用关系式G=mg进行计算式,各物理量必须统一单位。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教材专门设计了探究。这个探究活动的层次要求比八年级高,它需要用图像处理数据。这是在课本第13页密度之后又一次用图像处理数据,希望学生能初步学会这种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个教学内容。新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的简单的定性的探究,到九年级复杂、定量层次的探究,充分体现了教材编者所关注的不仅是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进行探究。从全套教材对“探究”的编排可以看出,学习科学探究跟学习物理知识一样也是需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从教材将43页“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结论放到44页就可以看出编者的良苦用心。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不要匆忙地给出结论,一定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做,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并让他们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探究结束后师生再共同得出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探究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竖直?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难,先要求学生观察图12.2-6,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

想想议议:看图12.2-7思考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说明: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观察录像资料,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知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和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展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多媒体演示)。再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Flash动画展示它的真正原理:重心低,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答案的可信度。

问:“喝水的杯子怎么放才更稳定?”,引导学生用刚才的知识分析其原因,争议之余,再Flash动画介绍其原因。

用高空走钢丝的图片,问:你知识高空走钢丝时,演员掌握了什么技巧?杂技演员为什么能用一点举起体积很大、很重的物体?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三)、动脑动口、总结规律:

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通过多媒体有条理的展示文字。

1.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3.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

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四)、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4题

2、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举一动都受到重力的影响,要是一旦失去了重力,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请你就这个问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

第五篇:重力-教学设计

第一节 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2.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公式G=mg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不倒翁、天平、铁钉、弹簧测力计、重锤线、三角板、粗细均匀的木棒、皮球、铁架台。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万有引力的故事我们在小学就听过,这节课我们自学重力。课下我给大家留了自学任务看哪个小组完成较好(发学案)

二、新课教学

1.重力

【活动一】(第一小组带领大家学习,任务是学习万有引力)一组: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铅笔做圆周运动,说说你的感受。

生:铅笔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飞掉。

一组:是不是宇宙之间也存在这种圆周运动呢? 生:月亮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一组:地球和月亮 ,太阳和地球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大到天体小到尘埃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生自由提问相关问题)如:是不是我们之间也有引力呢?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

(一组或互答):有,只是太小了,我们感觉不到。【活动二】(第二组 重力)

二组:同学们,你们跳起来,看看自己能不能落回地面。再拿起手中的笔,书等然后松手看它落下的方向。(同学们活动后自由讨论)

二组: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二组:生活中还有类似现象吗?

生:成熟的苹果会自动落到地上。生:把足球踢起来,足球会落到地上。生:跳高运动员最终会落回地面。

……

2.重力的大小(三组)

三组:不同的物体重力相同吗?举一举你身边的东西,感觉一样吗?重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活动三】

(鼓励同学们举一举身边的东西大胆猜想.)

生:我认为是和密度有关,一盒纸比一盒铁钉轻。

生:桌子比凳子重,所以我认为重力和体积有关.

生: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大时质量就大,所以我认为是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

......三组: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 生: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 【活动四】 三组: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课本铅笔盒等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生: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生: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

生: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三组 :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并说明单位是什么. G=mg

g=9.8 N/kg.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 N/kg. 同学们,请你们算一算自己的体重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最后教师讲评)师补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3.重力的方向(四组)

四组:刚才大家说出了生活中重力存在的现象,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感觉一下重力的方向? 【活动五】(各小组学生自由活动,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人人体验,全面表述,讨论这些落地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各小组发言

一组:用手拿铅笔然后松手,发现它落到桌上。扔橡皮 书发现它们也落到了桌上。

二组:扔矿泉水瓶,用手接,它有一种向下的趋势。

三组:铁架台,横杆上用细线挂着一个橡皮。剪断细线,我们发现 它下垂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五组:、用手提书包,感到很重,有一种向下拉的感觉。

四组:让我们讨论一下,当这些物体脱离手后,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落到了地面上。

生:我们小组发现物体下落的方向是向下的。(板书:↓)四组:研究到这里,谁能概括一下我们的发现? 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演示:

用一根线把钩码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四组:钩码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活动六】

四组: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学生自由测量讨论)发言:

生: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生:如果重垂线和桌面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四组: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重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想想议议:

四组: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可以参照课本内容。

四组: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4.重心(五组)

五组:(出示一本书)问:这本书受不受重力的作用?作用点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出示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和皮球)如这两种物体的重心在哪儿? 生: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皮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五组: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五组:请同学们确定三角板的重心,并交流自己的做法.(学生操作,然后交流)生:先用细绳系住木板的一点悬挂起来,沿着细绳的方向在三角板上画出一条线;再用细绳系住三角板的另一个点悬挂起来.按刚才的方法在三角板上画出另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这个木板的重心.

师:关于重力你还想问什么?

(学生自由想象)如: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握一根长杆? 走钢丝的演员手握一根长杆是为了借助加长了的手臂调整重心,保持平衡.

生:如果地球上没有重力,会怎么样?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让我们围绕失重问题自由猜想。(学生自由猜想,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由发言:

人一走路会飘浮起来。吃饭会很困难,不过可以像挤牙膏一样往嘴里挤食物。

水很难喝进口中,只能用吸管吸,汽车一开就飘走了,一定会发生许多交通事故。师: 失重会使人类生活处于混乱状态。

同学们,月球上有没有引力呢?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有关航天的知识,阅读书后的“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

三、小结

1.什么是重力? 2.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公式是什么?用G=mg来计算大小,(g=9.8 N/kg)4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自己制作不倒翁,比比哪个组做的最好。

四、板书设计

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 三要素:

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的直接认识均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科学学习应是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自主建构,教学中各小组课下设计许多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围绕重力提出多种有趣的问题。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失重后人类生活情况,这样既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训练了学生想象能力。

下载重力式码头设计总结及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力式码头设计总结及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力》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重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 1、引入课题:让学生回忆初中知识讨论并说出有关力、重力的知识及生活实例。 2、“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和形状改变”,比较抽象,多举生活实例,让学生在鲜活的......

    《重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 重力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 重力(两课时)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 2.2.3通过......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一所山区学校的老师,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重力》。 一、教材分析。 (一)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教......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河南省虞县大候乡营盘初中刘桂芝 一:教学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重力》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节,是我们逐步认识我们地球上重力环境的初步,也是了解牛顿定理......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课题:重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程与方法......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伯士初中 刘菊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了解重心。 ②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

    重力式挡土墙安全问题的研究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重力式挡土墙安全问题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学 号 类 型 网络教育 专 业 土木工程 层 次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录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