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着学校“德育为首”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依据,以“五爱”为基本要求,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发社区德育资源,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立体开放的社区道德建设的教育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达到“社会育人”和“育社会人”目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成为文明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健康的主人,劳动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二、社区服务活动的意义:
社区服务旨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其课程内容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区乃至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着重构建一个更为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
三、社区服务活动的管理:
社区服务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益性是社区服务活动的最大特色,服务者的志愿与义务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社区服务活动的标准。社区服务活动应该在课余时间由学校、班级安排或自行组织,以服务小组或个人为活动单位。
社区服务活动遵循“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学分认定。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四、社区服务活动的内容:
社区服务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反思社会现象,发展批判思考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其内容包括:
1、学校传统活动及社团活动
我校每年组织的趣味运动会、体育运动会等各种活动,是同学们参加社区活动的极好舞台;学校社团(校学生会、校团委、心理工作中心等)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健康的兴趣爱好,健康快乐地生活;回收废品、领养校园绿地的活动等,对陶冶同学们的性情,增长技艺,活路身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2、外出参观、考察、访问或生存锻炼等
组织学生参观祭奠烈士陵园、敬老院慰问、参观部队军营、组织参观污水处理厂,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爱国之情,形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参加军训,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与精神,高度的纪律性,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到购物广场做假日工,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做快乐义工,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劳动观念与习惯。
3、爱心活动:
组织学生为希望工程募捐,为贫困地区学生捐衣捐物;到主要交通要道宣传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清理街道的乱张贴,做
城市美容师;到福利中心开展活动,照看小孩、陪伴老人,鼓励学生自觉地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在服务中发展爱心和同情心、增强自我奉献精神。
4、社区民俗活动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如清洁社区卫生、参与社区文娱活动、大型集会等,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从而获得文化传统的熏陶,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
5、环保绿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
亲身体验环卫工人为清洁城市、美化家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德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了解目前人们存在的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法。发动学生进行社区环保和绿化服务。
6、慰问小区孤寡老人研究性学习
以敬老院为服务对象,深入小区为民服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进行法制义务宣传,进行文艺演出活动,慰问小区孤寡老人,对垃圾进行可否回收的研究,对绿化功能进行研究。
五、组织方式:
社区服务以服务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的社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每个活动小组至少3人组成。
活动管理以班为单位进行管理。根据活动性质、学生个性、特长、经验、由教师引导学生民主推荐活动负责人,再由负责人组织相关责
任人。
学生自行组织、参加的校外社区服务,应该有服务对象(单位)的证明材料。
六、时间安排:
社区服务的开展在时间安排上采用弹性时间,社区服务以课余时间分散进行,每学期不少于2个工作日,每学期结束前,将社区服务资料交政教处保管,三年内的服务总时数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七、活动保障:
1、健全社区服务的管理制度,包括社区联系制度、活动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保证社区服务的健康发展,防止仅有活动形式而没有活动规范和活动内容,流于空泛。
2、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开展各项活动,要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沟通,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总之,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孩子带进社会大课堂中,对于发展教育,促进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的参与也为社区提供了鲜活的力量,为学生的多角度教育创造条件。
第二篇:2011—2012学年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一、活动宗旨:
适应新课改,提高学生素质。
二、活动时间:
2011年9月——2012年6月
三、活动地点:
社区、敬老院、企业等
四、参加对象:
各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来发挥自己、展示自己。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学生有权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搜集、整理、分析活动的材料;二是体现在学生参与实践的情况。包括学生参与的广度、参与的深度。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听客、看客,这样的活动是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的,应该给每一个同学机会,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未来的世界,要求冲破旧的、僵化的思想,不断产生发展新思维、新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培植新的思想,要善于反思,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努力发现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
六、活动内容:
1、用“爱心”服务老人。
2、了解家乡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
3、宣传改革开放30年成就,宣传法律知识。
4、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
七、活动方式:
1、组织志愿者定期到服务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福利院开展活动,照看小孩、陪伴老人,鼓励学生自觉地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在服务中发展爱心和同情心、增强自我奉献精神。
2、发动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企业等,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遗迹等,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形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与精神,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到一些企业参观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劳动观念与习惯。
3、组织学生开展“为国家卫生城市添光彩”活动,清理街道的乱张贴,做城市美容师等。
4、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到主要交通要道宣传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区民俗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如清洁社区卫生、参与社区文娱活动、大型集会等,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从而获得文化传统的熏陶,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
八、组织安排
社区服务以服务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的社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每个活动小组至少 3 人组成。
活动管理以班为单位进行管理。根据活动性质、学生个性、特长、经验、由教师引导学生民主推荐活动负责人,再由负责人组织相关责任人。
学生自行组织、参加的校外社区服务,应该有服务对象(单位)的证明材料。
九、活动保障、健全管理制度,包括社区联系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师资配备制度、活动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保证社区服务的健康发展,防止仅有活动形式而没有活动规范和活动内容,流于空泛。、增强安全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年级组、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开展活动时,要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沟通,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
十、活动考核:
1、记载“志愿者行动卡”。
2、上交调查报告。
3、征求反馈意见。
第三篇:小学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社区是养成教育的一个基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是学生体验社会主要阵地。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孩子带进社会大课堂中,对于发展教育,促进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的参与也为社区提供了鲜活的力量。为此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依据,以“五爱”为基本要求,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发社区德育资源,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立体开放的社区道德建设的教育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达到“社会育人”和“育社会人”目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成为文明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健康的小主人,劳动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
二、具体措施
1、开展美化社区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小队,行走穿梭于街头巷尾,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擦窗、绿化、清洁、除白色垃圾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我们的社区,这是我们的家庭,这是我们应该爱护的地方,增强环保意识。
2、开展社区互动弘美德活动,让孩子们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定期组织学校到敬老院、社区慰问孤寡老人,要求每个班级都能与孤老结对,学生们定期上门慰问,帮着打扫,陪着聊天。
3、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开设活动场所,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在寒暑假、节假日开放电脑房、图书阅览室、体育场,配备专职辅导教师进行管理和辅导。
4、学校与社区委员会结对子,同时要求各班制定详细的社区活动计划,并定期与街道负责人联系,组织志愿者到结对社区报到,参加为民服务小队,一起进入社区走上街道,配合社区干部开展各类文艺宣传活动、劳动服务活动。
5、聘请法院、交警队、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同志,来校做专题讲座。
6、为创设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要与学校所在社区委员有关负责人交涉,并得到全体家长委员会成员的支持,保障学生安全上学、放学。
7、发挥社区优势,建立多种类型的小阵地。社区中拥有各种教育活动资源,都可作为社区少先队活动的小阵地。根据活动的类型建立不同的活动阵地。如:
1、娱乐型活动阵地:(1)建立家庭学艺阵地,如学做家务活、厨艺大比赛、棋艺比高低等都可在家里进行。(2)建立娱乐活动场所,如打羽毛球、踢足球、跳绳等体育活动。
2、服务型活动阵地:在活动前,预先考查社区有需要进行服务的老人与地点。比如帮助孤老做家务,清扫老年活动室,美化一条路等都是服务的内容。
3、实践型活动阵地:利用社区中的一部分家庭承包的蔬菜基地,队员可以参与实践活动,学习种一种蔬菜,培养他们的技能。
总之,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孩子带进社会大课堂中,对于发展教育,促进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的参与也为社区提供了鲜活的力量。
第四篇: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小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促进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学生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我班开展了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拓展学校素质教育领域。
通过社区服务活动,整合了社会各方力量,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交流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
二、活动主题: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主体:
全班同学。
四、活动形式和要求:
1、分成若干活动小组,选出组长,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各活动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密切合作,自主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主动联系活动单位,简要制定了活动计划,在活动中同学们有意识地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2、以学生社团为单位,由学生干部自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五、活动时间:
双休日、“五一”长假、“十一”长假、寒暑假。
六、活动内容:
1、参与社区管理,参加义工等活动。协助村、居委会出墙报,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开展植绿护绿、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
2、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
3、发扬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等地开展敬老爱幼活动,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重晚情”活动。
4、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主要是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
5、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6、普法宣传。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劳动法》,宣传与工人农民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等。
7、参加学校学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
8、参加爱心义卖活动。
七、活动要求
1、各班同学人人参与。
2、组组有活动记录、活动成果(调查报告、论文小结、心得体会等)。
第五篇: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初三、三班
2009.9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促进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
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学生社会交
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我班开展
了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拓展学校素质教育领域。
通过社区服务活动,整合了社会各方力量,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交
流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
二、活动主题: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主体:
全班同学。
四、活动形式和要求:
1、分成若干活动小组,选出组长,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活
动。
各活动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密切合作,自主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主动联系活动单位,简要制定了活动计划,在活动中同学们有意识地
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2、以学生社团为单位,由学生干部自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进
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五、活动时间:
双休日、“五一”长假、“十一”长假、寒暑假。
六、活动内容:
1、参与社区管理,参加义工等活动。协助村、居委会出墙报,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开展植绿
护绿、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
2、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
3、发扬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开展敬老爱幼活动,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重晚情”活动。
4、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主要是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
5、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6、普法宣传。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劳动法》,宣传与工人农民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等。
7、参加学校学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
8、参加爱心义卖活动。
七、活动要求
1、各班同学人人参与。
2、组组有活动记录、活动成果(调查报告、论文小结、心得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