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理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
治理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
近年来,我省大力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推动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全省举办庆典和研讨会、论坛活动分别比2008年减少68%和97%,各级财政用于此类活动的经费支出从2008年的7.6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3.1亿元。
一、加强领导,确保清理规范工作顺利开展
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过多过滥,耗费大量财政资金,助长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部署,要求由财政出资或党政机关举办的此类活动在2009年实现减半的目标。省委成立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担任组长,省纪委监察厅、纠风办牵头负责全省清理规范工作,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地各部门也相应成立工作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精心组织,确保清理规范工作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边清理边规范的思路和层层推进的办法,扎实开展清理规范工作。
首先,摸清底数。采取“双向”摸查的办法:一是自下而上的自查。各级各部门对照自查登记表,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对财政出资或以党政机关名义主办的活动逐项清理登记,并报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自上而下的核查。省纪委监察厅、纠风办对照各级各部门报来的情况,对活动的规模、期限、筹资等情况进行抽查;省财政厅通过查阅账目、动态监管等办法,对用于活动的资金流向进行全程跟踪。
第二,分类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中央和省文件规定的,坚决停办;活动经费、参与人员、出席领导明显过多的,坚决纠正;违反有关经济工作纪律和财经制度的,坚决取缔;向基层和企业转嫁费用或借机乱收费、滥发钱物的,坚决查处。经对有固定周期的985个项目进行甄别,核准举办97项,其中调整经费或参与范围的68项。
第三,严格审批。明确规定市、县两级的直属单位一律不得主办或参与举办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单位确需举办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省直单位举办的项目,须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市、县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名义举办的项目,报上一级纠风办审批。审批坚持“两项”标准:一是“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推动工作,有利于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二是“三个不准”,即不准要求基层、企业出资,不准有偿邀请演艺明星助兴,不准借活动之机滥发钱物和纪念品。据统计,2009年审批不同意项目比例达92%,2010年没有审批同意新增项目。
第四,逐步规范。在严格审批备案的基础上,我们加强对经费开支与领导出席的管理,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开展“行政经费节约年”活动,把财政经费节约与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实行重大节日经费支出检查制度,加强对社团组织、中介机构、企业等举办相关活动的监管,要求财政不出资,领导干部不出席、不题词、不发贺信贺电。
三、严格督查,确保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我省把加强对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举办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规定内容。2009和2010年,由省级领导带队,对21个地级以上市和省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落
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
二是加强明察暗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纠风办联合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明察暗访,对典型问题公开曝光。去年,我们将某市辖区在活动中违规使用财政资金举办晚会问题拍成暗访片,公开曝光,该市高度重视,及时整改,有效杜绝了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三是严查违规行为。省纪委监察厅、纠风办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每年组织专项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9年以来,全省共查处28个单位的违规问题,对50名责任人实行问责,其中3名厅级领导干部被立案查处。
第二篇:在党政机关中副职过多过滥
党政机关中副职过多过滥
1115401031
张豪
在党政机关中副职过多过滥,已成为“地球人都知道”的共识。有的部门,有的单位,副职多达几人甚至十几人,有的单位的党组成员,竟有七八人之多。因有一大伙人,以至于群众笑称:这那里是党组,完全是党伙嘛。副职过多过滥,不仅影响机关效率,增加行政成本,浪费纳税人和社会的财富,而且在领导班子内造成以下负面影响(或曰制造“五项之争”):
一是权力之争。在领导班子内部,副职一多,意味着领导分管的事儿就少,权力相对更小,导致争权就更厉害。科级单位的副职多,就相当于当了个股长,就抢了股长的权;县处级副职多,就抢了、揽了科级单位、乡镇长的权。个别干部官瘾很大,权迷心窃,心术不正的副职,更会在正副职间,当面对人极尽吹捧之能事,背后指责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千方百计贬低他人,想方设法哄抬自己,大有摆擂台,论高低、抢排名之势。这样的领导班子内部怎能安宁?
二是利益之争。表现在对待车子、票子、房子及其他福利待遇利等问题上,有的副职是寸利必争,锱铢必较,办公室要一般大,车子要一样的排汽量,电脑要配一样价钱的,否则,就会摆不平。若按排名座次(像染山泊英雄排座次那样是没有争吵的),只便宜了“二把手”,弄不好会伤及更多“无辜”。一些副职甚至毫无顾忌地向组织伸手,于是常常就出现带正职括号的副职(文件规定享受正职待遇)。这种见利必沾的坏作风,既影响班子团结,又损坏领导形象,班子的合力无从谈起,面对众“正职待遇”的副职,“一把手”也不好开展工作。
三是名誉之争。副职一多,就讲究排名。因为排名就是意味着权力的大小。因此,副职们通常都在意排名,而上级文件也非得注名位列某某副职之前、之后。有的副职虚荣心极强,常常为此争执不休。副职一多,分管的工作就换得频繁。于是,明明是别人分管的工作做出成绩来了,也可以吹嘘自己如何从中出了大力,骗取名誉。但一旦出了问题,又能推三推四,文过饰非。副职一多,会议坐主席台的就多,会议发言就多,会议时间就长,记者的镜头就忙。有些位置排前的副职,甚至计算出自己的镜头比其他副职少了九秒而对电视台不依不饶。
四是用人之争。副职一多,在领导班子内部,有的就拉帮结派、立山头,划圈圈,论亲疏,结私党。一些副职甚至在选人用人标准上,在投票中,以我划线,对俯首贴耳,惟命是从的人,对自己有“好处”的人,不问德才如何,一律同意、一律推荐。否则,一律反对,一律弃权,一律上告。搞得你即使是公示了也不能任用。
五是用钱之争。如今,一些副职张口闭口都说是市场经济条,于是,“礼方兄”特别受他们青睐。于是,自然而然在班子内部造成用钱之争,导致不团结。于是,都争相管有钱有权的单位和部门而不愿管“清水衙门”,都争相管业务而不愿管政工。明明规定有财务审批制度,但一些副职硬是要插手,几千元,几万元也不商量,不请示。有些地方落实了“一把手”不分管财务,一些副职更是大笔一挥,以显权威。搞得财会人员无所适从,都是项头上司,不敢得罪。一旦财务出现赤字,谁也不去问津,无人承担责任。
副职多,只有一个好处:能灵活自如地应付上面的会。因为会议都很重要,都要领导参加,会议又很多。副职一多,会议就不怕多。思考题
1、根据行政管理学理论试分析材料中的现象。
2、如何解决党政机关副职过多过滥的问题。
1、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
第一,主体部分失灵,政府机构与人员设置的体制出现问题,现在更多的是根据上级的好恶来设置官位的多寡。管组织人事干部任免编制部门没有决策权,不管编制的手里握着使用权。编制都是行政一把手担任机构编制委员会主任;可是提拔使用干部的决定权却在党委部门的一把手;这样自然会造成管事者说了不算,不管事者说了绝对管用。有时再加上文件规定有弹性,诸如可配副职若干和可适当增配副职,无形告之副职配置可随意性,久而久之,副职便失去了限制;像副秘书长任用程序简单,又无需人大部门通过,更为副职泛滥开了绿灯。
第二,作为监管人事任免和具有选举权的人大和人大代表,有时为了一团和气和怕得罪党委政府,放弃监督权和主张权,亵渎了人民赋予的职责和权力。副职的多而滥增加了国家的运行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要转嫁到纳税人的头上,加重他们的负担。社会上现在都质疑大量超员的副市长、副县长、副乡长是怎么能通过人大被任命的。附件器官失效也应承担责任,不能一推了之。监督者不主张自已的权力,就必然导致有权力的人滥用权力。
第三,官本位是我国旧体制带来的老病,只要没有“新药”对症下药,很容易旧病复发。比如特权思想和官官相护等,一旦发作就像流行瘟疫一样迅速蔓延。身体多病最容易被细菌乘虚而入,是贪官腐败的绝佳时机,收了人家的钱不提拨人家怕被“撕票”,违规提拔又怕出问题,只好给人搞个容易的“肥缺”(副职),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最起码不会踩红线犯错误。
2、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制度管人,法律治事,真正让法律使想犯错误的人不敢犯错,让制度使有机会犯错的人犯不了错,让正义使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让道德使犯了错的人自已认错,让良心使犯了错的人感到忏悔和自责。用法律和制度去约束手中的权力,改变权大于法,人管制度的本末倒置的现象,科学设置机构编制数额,精兵简政,不因事设庙,因事设人,建立高效的干部队伍。
第二,寻求良方,深化人事干部制度改革,标本兼治。对非法设置的机构和副职一律砍掉,新提拨副职采取竞争上岗,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开用人条件,公开缺位职数,公开选拨程序,公开公平竞争,公开竞争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彰显竞争魅力。对违规提拨副职者实行追究制,负连带责任,轻者丢官,重者法办。历史不会重复它的事实,历史会重复它的规律,对待副职过多的最佳方法是对症下药,最好的状态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
第三,有了法规,还要加强对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组织和人事部门对下属单位报批的干部提升报告应当严格把关,违反规定的坚决不预批准。人大和人大代表要加强对机构编制和副职设置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职能部门要自觉接受监督,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有监督职能的尽到监督责任,有实施设置职能的要尽到科学合理的责任,有权力提拔副职的要尽到不违规的责任。管好一个职位,选好一个人,避免劳民伤财,提高办事效能。克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成本加大,人力资源浪费。
第三篇:优惠政策“过多过滥” 国务院发文全面清理
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行政能力的政府工作人员,而申论作为行政文化的一种,其基本特质是行文的严谨、客观与规范性。然而在申论的实际写作中,许多的考生总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了行文的口语化与主观化,如此,想要赢得申论的高分,可以概括为: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那么,在申论的具体写作中,怎样的行文属于口语化与主观化呢?下面,公考专家将结合考生的答卷做出分析。
案例一:有考生在分析弘扬主流文化的必要性时,义愤填膺、不能自已,遂大呼“以此反过来看现在的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几乎出现井喷的现像,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些人为何报考警察和公务员?是实现抱负保一方平安?还是找一份高福利高待遇的好工作?还是其它?报考者的动机决定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的未来!!”
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本身是每一位准公务员的必备素养,但关注社会时事不代表牢骚满腹,更不代表器宇轩昂“颐指气使”。先天下之忧而忧没有错,但重在行动,而不是“仰天大呼”,如此,只能给阅卷老师带来一个感受: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上考生完全可以转变一下思维,换一种更为自然贴切的叙述方式:作为以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考者来说,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八荣八耻”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三俗现象,为弘扬主流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案例二:“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周梦蝶,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黄老思想中亘古不变的无为而治,老死不相往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所决定的。”
这个案例所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首先,考生对于“庄周梦蝶”的典故了解不够深入,只是贸贸然的总结为“是希望可以像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万里”,与典故的实际含义相去甚远,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其次,考生将道家中的“无为”概述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黄老思想诞生于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学术界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没有主流才是真正的“主流”。
案例三:“本人认为,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十分有必要”,“笔者以为,完善社会监管体制是必须的,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增强反对手机涉黄的能力”等。
以上考生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站在政府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会直接进入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以行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每一位准公务员应该具有的意识与能力,而不是从主观个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申论的写作不是单纯的考察写作能力,但是一个不具有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对于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都不能熟知的考生,又怎能胜任往后的工作,如何做到规范化行政呢?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备考中,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行政的思维看待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简单来讲就是要将自己当成公务员),同时,不断了解行政公文的写作要求,增强行文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使自己申论的作答符合行政文化的基本特质。
第四篇:浙江省公务员面试问题-证明过多过滥当止
jinhua.huatu.com
居民着急办事,但需要社区开证明的太多,这里面很多都没有依据,社区也没有相应证明和承担责任的能力。社区公章被迫变为证明责任的“万能章”,背后的根源是什么?社区治理改革中面临的这一难题,有何解?
滥要证明
要求社区盖章的内容,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法规依据
黑龙江佳木斯市纪委监察局的一项关于群众办事难的调研报告显示,佳木斯市城区社区目前出具的证明内容涵盖50多项,其中不该由社区出具证明的事项约占总数的2/3。
就相关问题,民政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自治活动。从反映情况来看,要求社区盖章的内容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涉及诸如居民身份、违法犯罪记录、房屋权属、人口伤亡情况、居民亲子关系、居民收入、婚姻状况等,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个人隐私或政务数据,多是由于相关部门向社区转嫁职能,明显超出了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够掌握的信息范围和所承担的职责,也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的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没有调查权、执法权等,没有协助水电有关部门、企业进行调查、协助并盖章的义务。对超出规定职责以外的要求,若有能力协助的,应通过协商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否则,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明确拒绝。
但现实是,居民急着要办事,办事要证明、盖章。有时社区哪怕不了解情况也很可能出个证明。“不盖章,居民说是社区推卸责任,盖出去一个章,就不知道哪天真要吃官司。”江西南昌市殷家巷社区主任殷中民说,“能证明事实的肯定会盖,无法证明的,只能让他们再去找相关部门。”
问题根源
办事单位和企业转嫁责任、办事流程不规范等为主因
民政部相关工作人员说,社区承担了超出职能的盖章等事务,其自治功能必然会削弱。对此,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把社区减负增效作为突破口,推动社区组织职能归位。很多地方通过推行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等措施,有效减负。
社区盖章都成了重负,可见群众身上的“章”有多少。比如,外地务工人员申请公租房,需要办理暂住证,房管部门也要求到社区盖章,社区人员表示:“每个社区都有片警,流动人口本来是由派出所来管理。”那么为什么很多这样的事项办理都需要群众再去开证明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邓虹表示,很多事项原本应由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核实,但同级职能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再加上没有明确社区印章管理规定,“皮球”最后都踢到了社区。
jinhua.huatu.com
辽宁本溪市一名社区主任认为,将属于自己负责调查、核实的工作变为让居民自己提供证明,并将责任转嫁给基层社区承担,显示出一些部门单位办事流程没有明确规范、比较随意。
而银行、保险等一些让群众开具证明的行为,还有设置门槛之嫌。“保险公司也是经常让社区开具证明的单位。”社区工作者杨晓兰介绍,“比如有的老人过世后,子女到保险公司领取保险,明明有户口本等相应文件,公司还是让子女到社区开具‘是不是其子女,是不是受益人’证明。”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教授认为,大量单位解体之后,有一些原本需要单位来证明的事情,现在转移到了社区,也是社区承担过多证明事项的客观原因之一。
解决建议
减少审批,基本信息联网管理,规范并公开办事流程
证明之滥,有何解?专家认为,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同时科学论证进而规范并公布窗口服务单位的办事流程,应该能起到作用。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认为,各个部门要求社区盖章,一个重要的源头是审批制的泛滥,很多生活上的事情也需要审批,造成行政复杂。如果审批少了,社区盖章自然也就少了。如今大力进行简政放权改革,缩减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也应当是今后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
邓虹说,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本身职责,同时,政府应出台统一的印章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哪些证明由社区盖章确认,哪些证明由涉事职能部门明确。此外,应建立一套居民基本情况大数据库,各职能部门联网管理,除了遏制社区公章乱用的现象,还能方便群众办事,不用为盖章四处跑腿。
【联系我们】
金华华图:金华市八一北街118号汇金国际商务中心15楼 义乌华图:义乌市丹溪北路18号雪峰银座14楼1406-1409室 浙师大分店:浙江师范大学杏园商贸街218-219(中国银行楼上)
jinhua.huatu.com
编辑:金华华图)
第五篇:规范化管理止住了公文请示件的过多过滥
规范化管理止住了公文请示件的过多过滥
(一)••••••••
••••“请示”是各级机关使用较多的文种之一。处理和答复下属单位的请示事宜,是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九八六年以前,由于我们在办理下级的请示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管理程序,所以从客观上形成了请示失控的状况,突出的问题是请示过多过滥。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
••••一是矛盾上交。明明是本单位职权范围内的事,却伸手向政府要办法,要答案;明明是政府已经授权解决的事,却不动脑筋,怕担风险,用“请示”逼上级表态。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表现。据统计,市政府办公室一九八五年受理的492件请示中,这类请示占了17.6%。
••••二是一文多事。有的请示,一文夹杂多项内容,且没有主次之分,不知所云。某局在一份请示中,过分强调局部特殊性,编织了许多理由,集中请编制、经费、物资于一文,以求获准,使领导无法批示。这类例子为数不少。
••••三是多头报送。拟文机关不遵循正常的报送程序,同时呈报几个领导机关或多位领导同志。其结果,要么无人批示,要么重复批示,常常出现意见不一,造成工作被动。••••四是越级请示。此类请示多为一些基层企业或单位,为强调某项工作的重要,越过隶属的机关直接向市政府请示,请示中的事多数也是由其上一级机关应该而且能够解决的。受理这样的请示,无异于越俎代庖,而且也往往导致公文旅行。
••••五是请示的问题涉及几个部门,事前不与有关部门协商会签,单独向政府请示,增加了政府协调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六是请示与报告不分。由于拟文机关不能准确地分辨报告与请示的异同,二者混用的情况在我市比较普遍。据粗略调查,一九八五年所属单位向市政府报送的公文中,应该使用“请示”而用“报告”的,占全部报告二分之一强;应该使用“报告”而用“请示”的,也占相当的比重,有的干脆冠以“请示报告”。••
(二)••••••••
••••办理请示件的程序是否完善,处理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九八六年以来,在对请示件加强规范化管理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一、完善工作机制。市政府于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七连续两年突出抓了请示件的规范化管理。市政府常务会曾两次研究改进请示件办理的具体办法,并以市政府名义专门下发了文件,建立和完善了办文制度和程序。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请示件登记,并在每份请示件上附加一份办理卡片,用以记录该件办理的全过程,对收文、拟办、批办、运转、催查、反馈、归档等各个环节实行链条式程序管理,避免了过去的混乱现象。市政府还明确规定,凡不符合下列要求的请示件,除特殊情况外,一律退回:①报市政府的请示须一式三份,加盖公章,并经主要负责人签字;②只送组织,不送个人;③一文一事;④非属重大问题,一般应向有关主管部门请示;⑤坚持党政行文分开,请示、报告分开;⑥基层单位不得越级直接向市政府行文请示问题。
••••
二、实行归口办文。过去有的单位由于职责不明,事无巨细都向政府请示。我们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改变上对下包办过多,下对上事事请示的倾向,放手让各部门大胆负责地处理问题。市政府在专门下发的文件中作出规定:各部门需要请示的问题,可以由计委、经委、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人事局等综合部门协调解决的,不要向市政府请示,实行归口办文。不按归口请示渠道的,政府不予受理。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请示,要会商会签,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报市政府审定。过去,我们常常遇到一些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申请经费的请示,实行归口办文以后,这些具体问题均由主管部门办理。对一些事关重大、影响全局的问题,市政府要求主管部门在充分听取其他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筛选出两个以上不同方案,由主管市长或政府常务会集体研究审定,实行科学决策。
••••
三、提出拟办意见。下级上报的请示件经主管同志初审把关后,送主管秘书长,审核每件请示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秘书长对请示的内容,依据现行政策界限和法律规定,提出拟办意见。然后视不同情况,有的呈市政府领导审批,决定取舍;有的由办公室直接答复请示单位或转交有关部门办理。一九八六年到今年八月底,市政府在受理的1032件请示中,主管秘书长提出拟办意见的687件,占66.5%,其中被市政府或主管市长采纳(包括部分采纳)的占91.7%。
••••
四、加强催查督办。为了解决过去请示件只批不办,落不到实处的问题,我们建立了请示件承办责任制。领导的签批件由办公室有关科室或主管秘书建卡登记,负责催办、检查,实行跟踪服务,从头至尾掌握办理动态。需要交有关部门办理的,确定合理的办理时限。请示件批办下去以后,基层单位有什么反映,还存在什么问题,交办人员及时收集,并定时将办理情况汇总反馈给政府领导,以便随时改进工作。所有办结件年终立卷归档。
••••
五、从治本入手,注重提高基层办文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针对请示件多而滥的问题,一方面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并具体指出退文原因;另一方面,从治本入手,搞好培训,提高基层办文人员素质。市政府办公室及各区、县、部门通过办培训班、以会代培等,有计划地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辅导。秘书长和办公室骨干多次在市级培训班和各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上讲解办文知识,和大家一起研讨请示及其他公文的处理工作。近两年来,我们已为基层培训文秘人员近千人次。通过培训,文秘人员增强了理论修养,提高了办文水平。这也是推进请示件办理规范化,提高办理质量的重要原因。••
(三)••••••••
••••三年多来,我们在加强请示件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理顺了政府系统的工作关系,增强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主动性。如市卫生局上报政府的《关于公费医疗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涉及面宽,情况复杂,周转环节多,在正式行文上报政府之前,就分别征求了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市直各大部门的意见,并按归口办理的原则,征求了财政局、计委的意见,实行会签,加强多方面的联系,统一了各方面的思想,为市政府领导审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个请示很快就办结了。
••••——减少了领导阅文量。一九八六年以前,市政府办公室平均每月收到请示41件,通过规范化管理,大大减少了收件。今年一至八月,平均每月不到20件,减少了一半多。从一个方面减少了“文山”对市政府领导的困扰,为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到现场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加速了公文运转,提高了办文质量。由于领导重视,层层建立了办文责任制,领导带头按时、按程序批阅请示,工作人员专门送达,改变了过去的拖拉现象,办文周期大大缩短。过去有的请示一两个月或更长时间得不到答复,有的甚至石沉大海,现在一般的请示件15天内就办结了,有的急件当天就能得到答复。
••••——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过去办公室对请示件来多少接办多少,实际上只起收发作用。现在,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严格把关。收文环节,哪些需要请示,哪些不需要请示,怎样请示,向谁请示,就已经使拟文单位得到明确答复:拟办环节,主管秘书长主动提出一些供市政府领导决策时参考的意见、建议,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使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加强。
••••——加快了办公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请示件的办理率先实现了规范化,办公室其他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经验。一九八六年以来,我们已先后制订了包括工作人员守则、目标管理、公文运转、信息、查办等29项工作制度。整个办公室工作基本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促进了办公室人员工作作风的改进。规范化管理使工作人员增强了服务观念,积极主动地为基层排忧解难,搞好服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过去机关工作中穷于应付的现象比较普遍,现在工作人员通过建立责任制、登记卡,明确了工作职责、目标、要求,形成了约束机制,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减少了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从制度上保证了工作作风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