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2006-2010)

时间:2019-05-14 01:3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晋城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2006-20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晋城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2006-2010)》。

第一篇:晋城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发文单位: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晋市政办〔2007〕67号

发布日期:2007-6-20

执行日期:2007-6-20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市各有关单位:

《晋城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2006-2010)》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二十日

晋城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基础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先行性工作,是为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宏观调控,科学决策,行政管理,规划建设,为经济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进一步加强我市基础测绘工作既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根据《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确定“十一五”时期基础测绘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对我市测绘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山西省测绘管理条例》规定,以及《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基础测绘“十一五”专项规划的通知》中关于省、市、县级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的法定要求,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基础测绘需求的实际情况,依法编制本规划。

一、编制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的依据

1、《测绘法》第十一条规定:“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本法所称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础测绘规划和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计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并分别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五条规定:“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基础测绘成果的更新周期根据不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

2、《山西省测绘管理条例》第八条按照分级管理的制度,明确规定了省、市、县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负责基础测绘的具体内容。第九条规定:“基础测绘成果实行定期更新制度。省级基础测绘成果10年更新一次,市(地)、县级基础测绘成果5年更新一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基础测绘规划、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并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省级财政对于贫困县的基础测绘应当予以支持”。第十一条规定:“省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会同的有关部门编制全省卫星遥感资料购置与航空摄影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测绘工作的重要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加大测绘统一监管力度,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全面提升我国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温家宝总理明确指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测绘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测绘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发展开放型测绘,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为国际测绘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曾培炎副总理指出:“要高度重视测绘工作,搞好统筹协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大力推进测绘信息化,不断提高测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按照测绘法的要求,把测绘工作规划好”。

(三)有关政策规定

1、山西省计划委员会、山西省测绘局《关于加强基础测绘计划管理的通知》;

2、山西省计委、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测绘局《关于全省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和建立更新机制的若干规定》;

3、《山西省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办法》;

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基础工作的意见>》;

5、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基础工作的意见》。

二、“十五”期间的主要进展

基础测绘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十五”期间,晋城市国土资源局按照我国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确定了“十五”期间对基础测绘的管理职能及工作任务,理顺了相应的经费投入渠道,建立基础测绘投入机制,彻底改变了基础测绘滞后于经济建设需要的被动局面,圆满完成了基础测绘各项任务,实现了测绘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投入资金902万元,完成了全市166.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2667幅、9490平方公里1:10000比例尺地形图415幅。

(一)市级基础测绘

2003年,市级投资245万元,完成了市区160平方公里航摄,78.5平方公里1:500基础测绘图1259幅和1:1000基础测绘图315幅。

2005年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全市9490平方公里1:10000正射影像图和数字线划图各415幅。

(二)县级基础测绘

县(市、区)2005年共投资337.2万元,完成了88平方公里1:500基础测绘图1408幅。其中泽州县投资55万元完成18平方公里1:500基础测绘图288幅;阳城县投资70万元完成县城20平方公里1:500基础测绘图320幅;沁水县投资45万元完成县城10平方公里1:500基础测绘图160幅;陵川县投资97.2万元完成县城20平方公里1:500基础测绘图320幅;高平市投资70万元完成20平方公里1:500基础测绘图320幅。

(三)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

按照“需求牵引,共建共享”原则。我们积极推进基础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为农业、环保、旅游等行业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保障。

1、1:500基础测绘成果不仅为数字国土工程、地籍管理、旧城改造、城市规划、施工放样、地名管理、电力、通讯、移动的信息化管理、车辆实时导航等方面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技术支撑,同时在环保部门的蓝天碧水工程以及创造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以及我局的地籍管理、土地登记发证、黄华街西区城中村改造工程签订拆迁协议前期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1:10000基础测绘成果为政府宏观决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农业、林业、水利建设、发展旅游、交通选址、灾害监测与预测预警等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在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项目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四)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基础测绘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一是1:1万基础测绘立项周期长,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二是市县政府对基础测绘工作依法纳入政府规划和预算认识不高、经费投入不足,没有建立定期更新机制,部分地区基础测绘图现势性较差,难以满足当地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三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社会化应用还不够广泛,公共产品不够丰富,标准化程度较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四是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重复建设和信息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基础测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需求分析

“十一五”是我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对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宏观调控、规划与管理,推进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电子政务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及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智能交通,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构筑公共应急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基础测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条件。只有加快我市基础测绘建设步伐,实施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手段获取航空航天遥感资料,及时更新基础测绘成果,才能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对基础测绘的需求

基础测绘提供的客观、现势的地理信息,能全面反映我市土地、矿产、水利、旅游、文化、教育、人口等资源状况以及基础设施情况,各级政府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地实现科学的开发和合理配置资源,准确地把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土地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科学决策。各级政府在实施城镇化和中部崛起战略,推进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区域经济进程都需要基础测绘为之提供准确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

(二)社会信息化对基础测绘的需求

实现经济社会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是我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我市各部门为满足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需要,都在酝酿或实施专业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因此,建设统一标准的、可以共享的信息平台——市级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的。这个平台将为我市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监测、金土工程、城市规划与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将有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市级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建立航空航天遥感资料的周期性获取机制,加快不同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步伐。

(三)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测绘的需求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交通运输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进行科学的规划为实现集约、系统、协调、高效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十一五”期间将按照我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有针对性的安排好基础测绘计划。

(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对基础测绘的需求

城市是国民经济发展、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心城市、重点城市在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具有带动和辐射的作用,城市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城镇要发展,测绘须先行,城镇规划的水平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四、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市基础测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础测绘工作,以建设和谐晋城、实施“中部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新型工业和特色城镇化进程等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为出发点,坚持统一监管,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构建信息化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晋城服务。

(二)工作目标

——初步建立全市基础控制网体系;

——加快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采集与更新,建成覆盖全市的多数据源、多尺度、多种类、多分辨率的空间数据基础框架体系;

——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力度,加快市级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发服务体系;

——依法完成市、县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任务,建立定期更新和经费投入机制。

五、主要任务

(一)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是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和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保障。开展9490平方公里基础控制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空间大地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立与维护覆盖全市的高精度、三维、动态、多功能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

(二)平丘地、交通干线、矿产资源分布区、旅游规划区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测绘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

(三)市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面积78.5平方公里。

(四)编制全市行政区域地图册、挂图制作。

(五)测量标志管理与维护。

(六)数据库维护。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依法加强统一监管

市、县(市、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测绘法》和《山西省测绘管理条例》规定,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的统一监管力度。各县(市、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基础测绘工作的意见》规定,结合我市基础测绘“十一个五年”规划以及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强化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加强需求调查和重大问题研究,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依法编制本行政区域“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报本级政府批准并报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列入同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并按年度计划组织实施。

(二)加大财政投入和经费管理力度

基础测绘是公益事业,属于政府行为,依法纳入本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各县(市、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测绘法》基础测绘分级管理规定和省发改委《关于加强基础测绘计划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建立健全本级基础测绘定期更新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实现本级政府公共财政的稳定投入和持续增长。对于需求迫切的重大基础测绘工程,要积极争取本级公共财政的专项支持。各县(市、区)要按照省财政厅《山西省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坚持依法理财,进一步完善测绘经费管理体制,强化基础测绘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以及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健全基础测绘经费的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确保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三)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市、县(市、区)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基础测绘工作的领导和统一监管,加强统筹规划,促进省、市、县三级基础测绘工作的协调发展。按照“需求牵引,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与公共安全、城建、规划、民政、水利、地震、交通、林业、电信、能源等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分工合作、互利互惠、顺畅高效的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基础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四)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各县(市、区)政府应当依法建立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年度计划、预算以及项目实施的有机衔接,科学确定评估指标和内容,形成规划与年度计划执行的监督、绩效评估工作体系,使年度计划内容和经费使用更加合理,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篇: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6/10/17

------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于8月23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这是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批准实施的第一个测绘方面的国家级专项规划。《纲要》由国家测绘局会同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水利部、总参测绘局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共同组织编制。规划范围为我国陆地国土区域,规划期为2006年至2020年。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关系国家主权、国防安全和国家秘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纲要》的批准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础测绘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测绘工作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真做好《纲要》的组织实施,提高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纲要》包括基础测绘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描绘了未来15年我国基础测绘的发展蓝图。《纲要》深入分析了当前全国基础测绘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国基础测绘发展较快,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立了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基础测绘服务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为今后基础测绘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国际上测绘的技术手段、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核心内容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对基础测绘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纲要》还指出,我国基础测绘在取得一系列成就和面临新的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由于法规政策尚不完善、总体投入不足、统筹协调能力较弱等原因,其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面尚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能力不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还十分短缺,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加快基础测绘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基础地理信息日益迫切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纲要》指出,我国基础测绘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管理的政策法规,大力加强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不断完善测绘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基础测绘保障。

《纲要》提出,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职能,加强管理;需求牵引,科技推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高效利用,保障安全。

《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础测绘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完善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形成信息化测绘体系,全面提升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基础测绘的需求。

《纲要》确定了2006年至2020年,全国基础测绘的七项主要任务:一是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维护;二是航空航天遥感资料获取;三是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

绘与更新;四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五是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基础测绘成果开发与应用服务;七是测绘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为了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纲要》还提出加强基础测绘管理和法制建设、加大基础测绘财政投入和经费管理力度、加强基础测绘队伍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国家测绘局供稿

第三篇:张掖市民乐县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范文模版)

张掖市民乐县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2011-2015)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性、先行性事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基础测绘获得的基础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政府公共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工具。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基础测绘工作,是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需求的基础上,依法编制本规划。

一、基础测绘规划编制背景

基础测绘作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也对基础测绘分级管理、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基础测绘计划、基础测绘实施经费等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政府的前瞻性规划决策和宏观调控等对测绘成果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对基础测绘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城乡规划、国土资源、房产、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及供水、供热、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信息化建设,需要准确的、图形化的、数字化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来支持。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科学编制基础测绘规划并积极实施,是新的发展机遇期的客观需要。

二、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甘肃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国家测绘局《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甘肃省计划委员会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测绘局关于加强市县基础测绘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甘肃省市县基础测绘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民乐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民乐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三、基础测绘的现状和问题

(一)“十一五”基础测绘进展情况。“十一五”期间,以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需求为目标,全面完成了基础测绘规划任务和测绘计划,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建立了县级测绘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规定和国土资源体制改革的要求,成立了归口由县国土资源局管理的民乐县测绘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开展基础测绘计划编报、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县测绘管理办公室成立以来,认真履行测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加强测绘统一监管,积极组织开展基础测绘建设工作,测绘市场日渐规范,基础测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

2.基础测绘规划全面完成。按照基础测绘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计划,针对重点需求适当调整、保证急需,并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衔接。基础测绘实行项目管理,计划和规划任务实施顺利、按期完成。

3.基础测绘工作不断加强。组织编制了全县基础测绘规划,建立了基础测绘计划管理制度,加大了计划管理力度,促进了基础测绘规划及计划实施。基础测绘队伍得以加强,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测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进了测绘工作更好地开展。

4.基础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不断拓展。整合各种测绘资源,为农业、水利、林业、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保、地震、电力、通讯、建设、交通、民政等部门提供了测绘保障。特别是基础测绘成果广泛应用于政府科学决策、宏观调控、重大工程、人民生活等方面。基础测绘成果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5.测绘法制建设和规划体系日益完善。随着《测绘法》、《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的实施,公益性基础测绘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的《基础测绘计划管理办法》,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分别下发的《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基础测绘定期更新和经费投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依据,使得政府分级管理、财政分级投入的机制逐步建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尽管基础测绘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还存在体制不顺、监管薄弱、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和成果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同时,相对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保障需求的快速增长,测绘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亟需提高。

一是基础测绘投入严重不足,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相对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保障和需求的高速增长,基础测绘发展滞后,基础测绘保障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基础测绘管理体制、投入机制,也尚未规范地纳入正常的计划和财政预算。

二是基础测绘覆盖范围小,测绘保障能力较差。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基础测绘存在按需施测的问题,测绘覆盖范围小且测绘公共产品不够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各方不断增长的实际需求。

三是测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装备不足,同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不能适应信息测绘体系建设和信息社会的需求。

四、基础测绘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县基础测绘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测绘法》、《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甘肃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以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为出发点,全面加强基础测绘管理工作,增强测绘工作的保障能力,为推进全县信息化及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提供基础保障,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可靠服务。

(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基础测绘发展的目标是:

1.完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创建基础测绘政府投入、组织实施机制,形成基础测绘定期更新和成果共享制度;

2.测绘、改造建立县城及重点建制镇的城镇坐标系统(GPS网)及四等水准网,测制、更新1∶1000基本比例尺地图,基础测绘产品实现数字化,建立县城基础测绘数据库;

3.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长期稳定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

至2015年,我县基础测绘事业的发展目标是:

1.在2010年目标的基础上,完善我县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2.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覆盖整个县城及各个建制镇,并按更新周期予以更新;

3.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建成应用系统。

五、“十二五”基础测绘需求分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确定的战略布局和发展重点,都对“十二五”期间基础测绘保障提出了更加紧迫、更加全面的要求。

(一)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以基础地理信息结合专业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把规划布局与资源开发、土地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地方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特别在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区域经济中,都需要提供准确的基础地理信息。

(二)社会信息化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建设统一标准、共建共享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构建“数字中国”,实现经济社会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实施专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三)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测绘的需求。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十二五”时期我县将建设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这批基础实施建设项目将涉及的大片区域,特别是一些目前基础测绘资料尚未覆盖或现势性差的区域,需有针对性地安排好测绘计划,提前

进行更新和完善,以满足基础设施项目立项、选址(选线)、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对测绘的需求。

(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基础地理信息是规划城镇空间和功能布局十分重要的基础和依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投资引导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都提出了紧迫的测绘需求。

(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基础测绘的需求。我县地处祁连山北麓,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需要覆盖全面的基础测绘成果和动态更新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保障。

(六)国土监测和土地资源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我县耕地数量较多,但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提高现有耕地质量是我县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不同时限的基础测绘数据建立国土动态监测、实现土地资源管理和宏观调控与统筹规划,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基础测绘是不可缺少的底层支撑数据。

(七)应急保障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在应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高效地提供各种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是实现空间定位、优化救援路线、科学救灾的重要应急信息资源。为应急保障做好成果资料准备,建设应急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完善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十分必要。

(八)改善民生对基础测绘的需求。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基于准确位置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物流运输以及教育、交通、旅游、就业、就医等服务业方面,越来越离不开各种比例尺地图的指引,而地图绘制的来源是现势性强的基础测绘资料。

六、“十二五”基础测绘的总体目标和重点项目

(一)总体目标

——加大基础测绘投入,建立稳定的基础测绘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实现法定周期更新。——加快基础测绘覆盖更新,完成城市规划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数字化成果覆盖与更新,建立全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完善升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测绘生产能力,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

(二)基础测绘重点项目

争取国家基础测绘支持,抓好基础测绘覆盖更新,推进基础测绘。

1.1:500—1:2000比例尺测图与建设;

2.数字县城建设;

3.县域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七、基础测绘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础测绘。加快县城规划区和重点乡镇1:500——1:2000比例尺地图的更新和缩编,实现“至少4年更新一次”的目标。依据国家数字城市建设要求,结合全县发展实际需求及经济状况,加快完成县域地理信息平台建设,逐步推广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建立现代测绘基准。现代测绘基准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系统工程,是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是为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测绘保障的基础。实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国土测绘,减灾救灾应急保障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精确、可靠和动态的空间位置服务。

(三)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整合数据资源,优化数据库工艺,形成以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更新与同步、测绘资料档案管理、测绘业务运行管理为一体的完整的服务体系。完成各类纸质测绘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扫描、元数据采集入库,通过数据脱密处理,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库,为公共地理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四)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政府决策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对地理信息在线服务的迫切需求。按照“分建共享、统一部署、分级投入的原则”,建立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统一、标准、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基于电子政务内、外网的网络化运行环境,纵向实现与国家、省、市多级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横向连通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为各级用户提供准确、科学、直观地理信息和影像信息服务。

(五)大力提升测绘技术装备水平。测绘技术装备是实现信息化测绘、应急测绘保障的物质基础。加强测绘高新技术装备,形成应急测绘装备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地理信息自动化处理能力,显著改善测绘成果档案存储条件基础,大力提升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处理和网络服务的设备保障水平能力。

(六)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迫切需求,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举措。开发生产各种基于位置服务的测绘公共产品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持企业开发新的地理信息增值服务产品,全面提升地理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应用水平。

八、保障措施

(一)抓好计划衔接平衡。按照国家《基础测绘计划管理办法》和《民乐县“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规定,由发改委会同国土资源局编制分基础测绘计划,审核具体项目,均衡安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抓好计划衔接平衡,坚持“急用先测”的原则,针对重点工程项目和急需区域适时调整、优先安排。加强基础测绘计划管理,统筹省级和市县基础测绘协调发展。

(二)加大基础测绘经费投入。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基础测绘经费依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建立与政府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测绘投入机制。国土资源、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和监督,做好财政预算、审核和监督,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基础测绘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

(三)推进基础测绘技术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测绘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握测绘科技创新重点,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发展测绘高新技术,大力开展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着力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测绘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开拓,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基础测绘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测”战略,建立有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测绘人才培养,强化岗位技术与技能培训,鼓励继续教育深造。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建设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基础测绘队伍。

(五)强化基础测绘质量监督。基础测绘为政府管理、经济建设等领域服务,基础测绘成果质量直接影响其服务成效。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础测绘队伍资质审查,严把基础测绘准入关,保证基础测绘队伍的素质。要积极推行项目监理制度和质量检验监督制度,确保基础测绘产品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六)健全测绘法规政策体系。紧紧围绕基础测绘、建立健全基础测绘法规政策体系。加大测绘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测绘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监督体系。

第四篇: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百科名片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目录[隐藏]

[编辑本段]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目 录第一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面貌

第七章 培养新型农民

第八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 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 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四章 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第十八章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九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二十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九章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深化体制改革

第三十章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十二章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十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第十篇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第十一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十二篇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十三篇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十五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第四十七章 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

第四十八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编辑本段]

规划相关

“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它为我国2006年-2010年这五年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虽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但严格来说,从“规划”的意义方面,它应该是“第一个”。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

[编辑本段]

发展与演变

1953年开始,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到2005年,共编制了十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这是我国由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第五篇:“十一五”规划

第二讲 辉煌的“十一五”规划

今天我们这个讲座的题目是:辉煌的“十一五”规划。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我们要讲的是“十一五”,所以,这一讲的关键词就是——回顾。(PPT)我们要回顾过去五年当中,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回顾过去的五年当中,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回顾过去五年当中,我们的计划完成情况。

翻开教材,P8第一段: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这里的“不平凡”涵义是很丰富的。大家可以好好地品味一下。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惊涛骇浪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淬不及防地重大)自然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泥石流)、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最突出表现在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的行动力,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指挥,还有媒体的透明度等等)大幅度提升,(换句话说,中国应对这一系列地事件当中,是沉着从容,同时中国前进的脚步并未受到阻挡。)

同时,在这五年当中,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奥会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回想一下,仿佛就在昨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当时是在天津读研究生,所以地理上的优势,我是凑了北京奥运会的热闹,当时亲自去鸟巢里看了比赛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当时的阅兵典礼,别说男孩子们群情激昂,就连女生们都看得是心潮澎湃。)、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惠民工程系列)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

“十一五”规划成绩斐然。“十一五”规划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再开始讲之前,大家能告诉我“什么是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我们开始第一个“回顾”,回顾从1953年开始的前十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

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

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主要问题: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

“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

主要问题: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

“六五”成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

主要问题: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七五”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八五”成就: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九五”目标: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十五”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以上简单地回顾了一下前十个“五年计划”(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和讯新闻网” 专栏:国家脚印)。接下来,我们认真地回顾“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

我们在前面已经明确了,“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所以,我们重点看经济增长和提高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上,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实现得较好,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会保障水平也是明显提高。最突出的表现是:

一、人均GDP增幅高于预期。(PPT)

下载晋城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2006-2010)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晋城市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2006-201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一五规划

    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 图书馆是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全院师生提供教学、训练、科研和竞赛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资源的任务。本馆紧密配合学院的建设与发......

    十一五规划(范文大全)

    “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原则 《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规划

    温家宝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全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胡锦涛同志主......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宏观环境第一节“十五”计划预计完成情况第二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三节“十一五”经济社会......

    《汕头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推荐阅读)

    附件汕头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征求意见稿) 汕头市自然资源局二〇二 一 年 二 月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 一、规划......

    2021年关于“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合集]

    2021年关于“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范文按照《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XX〕xx号)要求,为做好我县基础测绘......

    黑龙江省十一五规划

    黑龙江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 事业发展规划 人口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是我国......

    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0-02-05 字体:【大】 【中】 【小】 (2006年7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五年,也是体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