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作风须力戒“三浮”
转变作风须力戒“三浮”
孙守刚
2013-5-6 7:27:04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5月06日 08 版)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各级结合实际纷纷制定相应措施,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党风政风蔚为改观。转变作风,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个“实”字,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落实,与之相对立的则是一个“浮”字,表现为浮躁、浮夸、浮华。“三浮”是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不良风气,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直接反映,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坚决摒弃。
一、力戒浮躁之气
浮躁即心浮气躁,是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浮躁之气,表现在心态上,就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总想一鸣惊人、一举成功;表现在学习上,就是静不下心、安不下神、学不进去,急学现用,不求甚解;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作决策主观臆断、凭想当然,定措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抓工作浮光掠影、深不下去,甚至于投机取巧、热衷钻营。浮躁之气表面上看是一种情绪、一种心理状态,但深层次上是干事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心浮气躁,就会少了耐心,多了冲动;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实干,多了蛮干。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习近平同志也曾专门以“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并把“自豪不自满、昂扬不张扬、务实不浮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浮躁是事业的大忌,静心是从政的良药。浮躁之气滋生的原因很多,社会喧嚣的熏染,变化节奏的加快,市场法则的影响等等,但根子在于宗旨观念的淡漠、功利思想的驱使,思想定力不够,是事业观上出了问题。力戒浮躁,最重要的是端正事业观,强化宗旨观。只有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一心为了群众,以百姓心为心,心才能静下来,身子才能沉下去,作风才能硬起来,境界才能提上来。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踏实沉稳的平常心、奋发有为的事业心,思想有定力、心有主心骨,不为各种潮流诱惑所困扰,按事物本来的面貌、按客观发展规律、按群众的意愿,不耍“花架子”,不搞“假名堂”,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
二、力戒浮夸之风
浮夸即虚假夸大,是形式主义的一种典型表现。浮夸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数字上的虚假不实,有手段上的移花接木,有语言上的夸大其辞,有行为上的追名逐利,其特点不外有三个:一是好大喜功,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二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假数字、假典型、假政绩;三是不务实际,哗众取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时期,我们国家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浮夸风”,教训至深,殷鉴不远。现在,浮夸之风并没有真正杜绝,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依然存在。比如:什么事情都贪大求洋,违背群众利益搞大呼隆、造大影响、铺大场面;不切实际搞所谓“大工程”、“大项目”、“大行动”;统计加估计,以GDP论英雄;数字掺水,典型拔高,动辄世界第一、全球领先,吹牛不上税;谈工作云里雾里,不着边际,把想法当成果讲,把计划当经验谈,工作刚刚部署,成绩一二三四,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浮夸风”的表现。有一些是主观上“想浮夸”,脸上贴金充政绩,沽名钓誉捞好处;有一些是因为官僚主义,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辨真假“被浮夸”,假话听来真话说。浮夸之风,造成的是对上影响决策、对下失信于民,损害事业发展和群众利益,是与我们党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相悖的。产生浮夸的思想根源,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政绩观是对职责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问题,说到底是“为了谁”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真正的政绩,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而是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背离了这一点,就容易造成浮夸之风的盛行。抵制浮夸之风,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人民利益至上。只要我们坚持从群众利益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浮夸之风就没有存在的土壤。
三、力戒浮华之累
浮华就是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图奢华,是官僚主义和“官本位”思想的表现。一是热衷于参加应景活动,忙于应酬,像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一样;二是铺张浪费,贪图虚荣,追求盛大场面、轰动效果和感官享受;三是热衷于大手笔、大动作,盲目跟风、攀比心理、面子第一,等等。浮华是一种虚浮的“繁华”,看似热闹光鲜,实际上劳民伤财、害人害己,老百姓非常反感。应该说,许多党员干部都深受浮华之累、浮华之苦,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却不充实、没底气、难有真正的作为。产生浮华的原因,既有虚荣心和炫耀心态作怪,把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小团体利益看得过重,也有自卑心理和不自信的原因,根源是艰苦奋斗的意识淡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很重要的就是要向浮华、奢华之风开刀。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处处呈现繁荣景象,但繁荣背后存在的问题、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去解决,必须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丢掉了这一优良传统,一味地追求表面的东西、外在的浮华,就必然会失去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就会与老百姓越走越远。越是经济发展,越应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摒弃浮华之累,少一点喧嚣多一份沉静,少一点肤浅多一份厚重,少一点排场多一份实干,少一点享受多一份付出。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蹲下身子和群众交心,塌下心来为百姓办事,功成不必在我,利归天下百姓。
浮躁、浮夸、浮华问题,本质上是群众观念、群众感情和群众立场的问题。抓住了贯彻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就抓住了解决“三浮”问题的牛鼻子和突破口。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必将极大推动党的作风建设。
(作者为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第二篇:转变作风须汲取
转变作风须汲取“基层营养” 2013年06月13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思想上松、精神上散、工作中懒,责任心不足、担当意识差、团队意识不强,这些问题在一些人身上或多或少存在,就是因为他们身上缺少“基层营养”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一次重大政治考验和能力检验。总体来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精神,林业系统干部工作作风发生了积极变化,良好风气越来越浓厚。但是仍有少数干部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履行职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集中表现为思想上松、精神上散、工作中懒,责任心不足、担当意识差,以及整体观念缺失、团队意识不强。
这些问题是怎么引起的?为什么会长期在一些人的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不能够自我净化、自我纠正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身上缺少“基层营养”。作为国家机关的干部,往往知识、眼界等营养比较丰富,而基层经历、基层情怀、基层意识、基层方法等基层营养相对不足。
基层是林业的根,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是林业工作的着力点。基层营养不良成为改进工作作风的一大障碍,影响干部成长进步的一大短板。实践证明,一个干部摄入足够的基层营养,才会对基层情况十分了解,对群众疾苦牵挂在心,对基层工作的运转特点较为熟悉。这样也才能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认识更准,对现状和职位看得更正,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
中央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所以,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我们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央战略大局,更好地契合群众期待。基层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效应终端,也是我们工作落实的基础。我们正在开展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两转变、两服务”活动,林业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向基层学习经验,向群众汲取力量,多学会如何与基层打交道,多琢磨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多借鉴基层好的做法和举措。要在吸收基层营养中切实推进“两转变、两服务”,要让基层和群众来检验和评判“两转变、两服务”的成果。
——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树丛日前在国家林业局“两转变、两服务”活动动员部署会上说
本报记者 顾仲阳整理
第三篇:转变作风 力戒形式主义
转变作风 力戒形式主义
10月6日,《焦点访谈》那一期《编不完的“台账”》无疑只是众多基层干部工作的一个缩影。的确,基层单位年中、年终,甚至季度都要接受上级各口各线的考核检查,工作好坏的考核标准很大一部分以台账为准,这样的考核标准难免歪曲考核的初衷,基层干部忙于编台账,疲于编台账,甚至在思想上认为“干得好不如台账编得好”,这样的不实作风、形式主义是制约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思想障碍。为实现我市科学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作风,力戒形式主义。
一、转变考核方式。转变以台账论好坏,以走马观花式的查看论好坏的考核方式。考核领导小组要身子沉下去,以走访群众为主,查看现场为辅,减轻台账的占分比重,从重视台账的多少向重视台账的真实性转变。
二、整合检查项目。上级各口各线应当整合检查项目,避免基层干部整天忙于迎检,检查内容重复,一菜七八吃的现象,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去。
三、成立台账清理小组。提前准备的经包装的台账,严重影响了真实性、有效性,以台账论好坏势必打击做实事干部的积极性,这种做法应该得到遏制。台账清理小组应该配合检查小组,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挑出台账中的编造成分,并对于这种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在考核中相应减分加以惩罚,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的浓厚氛围。
四、干部要沉下身子。增加基层干部为老百姓服务的时间、能力和水平,还要由群众对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满意度进行考核。
第四篇:转变作风,服务三农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转变作风,服务三农”。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发展农村经济,切实搞好“三农”工作,是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重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农业部门干部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作风的好坏,形象的优劣,事关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作为一名局机关干部,我决心立足本职岗位,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为“三农”工作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为农业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践行者,离不开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新的形势,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工作中,“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相送,一个满意答复”,做到能办的立即办,不能办的解释好,不讲官话套话,不吃拿卡 要。做好当前的农业工作,还需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广接地气,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办农民所需,做到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开展好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做起,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农民兄弟对我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身为农业局干部我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三农”。连日来持续晴雨天气相间,全县蔬菜大面积受灾,我与其他农技人员深入蔬菜基地,指导菜农蔬菜田间管理,以及灾后补救措施,把菜农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为了搞好荔枝产品质量,提高果农经济效益,我与其他农技人员积极探讨荔枝裂果的发生期,结合我县生产实践,总结防止荔枝裂果的栽培技术,受到果农们的广泛好评。
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我深知它的重要性,并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当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品种单一,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需要从外地大量调入,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许多隐患;乡、镇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等问题,很多监管职责和任务难以全面落实到位;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滥用、错用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些困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研究和尽快解决,将会严重制约我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应该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专项监测为抓手,充分运用检测结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水平。通过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市场、进基地”活动,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传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结合抽样检测,开展面对面宣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群众讲解,增强他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能力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不小差距,只有不断强化理论学习,才能适应岗位职责要求;只有在工作中多听、多看、多想、多问,主动向优秀同志看齐,向身边的先进事迹学习,见贤思齐,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任重而道远,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新的任务需要我们去真抓实干。回顾过去,一次次成功的喜悦更加坚定了我服务“三农”的决心和信心。只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搞浮夸虚报的假政绩,不搞徒有虚名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领域上,用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努力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那么我们的“三农”事业一定能够兴旺起来。
第五篇:转变作风
转变作风,服务居民,各位
领导,同志们你们好!很感谢大家给我这次交流的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转变作风,服务居民。首先,作为一名社区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提高的自己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实战中不断加深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把十八大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更是社区工作者,建设和谐社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