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揭晓
201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三句话看青春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随着上午首战语文考试的顺利结束,今年的语文作文题目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今年我省高考语文作文给出了三句话,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如下: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
历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02年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浙江卷: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5年浙江卷:一叶一枝一世界
2006年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2007年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读后感
2010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
2011年浙江卷:我的时间
2012年浙江卷: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第二篇:201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揭晓
浙江高考作文题揭晓,三句话看青春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
第三篇:2013浙江高考作文题
浙江高考作文题揭晓 三句话看青春 高考语文作文给出了三句话,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如下: 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说,世界将失去海底王国,一般失去伟大的王国就是成人。根据材料作文。
历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02年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浙江卷: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5年浙江卷:一叶一枝一世界
2006年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2007年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读后感
2010年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
2011年浙江卷:我的时间
2012年浙江卷: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第四篇:浙江高考10年作文题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文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网络搜索应该是英国作家):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201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街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帆布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古时,书法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0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0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巿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巿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巿”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0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
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200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第五篇: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文以载道 胡慧怡
“文以载道”出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通书》,这是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观点。当时的社会把文章作为儒学文化的传播载体。但是,我认为现代社会的言论自由以及文章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更应该是作者珍视的,而不能把创作文学作品仅仅当作教化工具。而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道理,实际便是作者所感所悟。因此,“文以载道”也可以理解为“言为心声”。
例如,当代作家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都有极为相似的特点。作品中那些从乡村走向城市的青年,也许是作者路遥生活的真实写照。艰难的求学经历,繁重的务农生涯,路遥辗转于城乡之间,他正是接受了生活的种种磨难,锻炼出坚强的意志。而这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孙少平、高加林也都是在城乡之间徘徊,在生活难题中做出艰难选择的坚强的新青年一代。路遥所赋予的主人公的精神,也是他自己一直追求的。而路遥在这两部作品中传达的观念,更是他对城乡关系的深刻思考。
文如其人,相比路遥的苦难,畅销书作家冯唐的文风则迥然不同。这两位作家的文章没有可比性,但同样反映出他们的内心。在读过柴静《火炭上的一滴糖》后,我拜读了冯唐的《万物生长》。其文字的粗鄙世俗,令我不忍再读。正如柴静对冯唐的评价,他是个泡在世俗里的人,尽管他拥有对于文学的敏感,但他仍然受到非议,因为他本人也如同他的作品,只为博人眼球,找不到更深层次的思想。
所以,一个作家倾尽毕生心血而铸就的作品,一定凝聚了他的思想、观念、信仰与追求。文学作品里自然会有作家的影子。我们读者沉浸在一部文学作品中,自然能感受到作家塑造的形象。歌德有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优秀作家笔下的人物总是真实饱满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很好的例子。傅雷在其家书中提到傅聪一直以约翰?克里斯朵夫为榜样。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自然被作家所倾注的情感所打动,更会为作家笔下的人物和作家的人格魅力折服。
不过,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有时,有些作品体现的特点却不能完全代表作者的人品。这与“言为心声”是迥然不同的观念。支持这一观念的作家余华则认为,不要相信“文如其人”这句老话,越是优秀的作家越是文和人不一样。满怀希望的作家往往会写出绝望之书,满怀绝望的作家往往会写出希望之书。他笔下的人物诡异乖戾,他却是一个实在之人。但是,品读余华的《活着》,我却更加相信了“言为心声”的观点。的确,他笔下的福贵是骄奢荒诞的败家子,然而在经历人生几番大起大落,一次又一次亲手埋葬身边的亲人而孑然一身后,福贵也老去了。小说通过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更加彰显了福贵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当然,余华绝对不会是福贵那样的人,但他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确实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因此,从“文以载道”中,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灵魂是与作者的灵魂紧密相连的,字里行间是文人墨客心中承载的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思考与领悟。所以,文品即人品。
教师点评
首先,胡慧怡开篇提出用“言为心声”的角度可以理解“文以载道”。接着,她分析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生》的人物孙少平、高加林,结合作家的坎坷生活,得出“路遥所赋予的主人公的精神,也是他自己一直追求的”的结论,以揭示其人品和文品的联系。然后,笔势一转,论及冯唐《万物生长》的粗俗,与上文路遥对城乡关系的深刻思考,形成鲜明对比,指出冯唐作品缺少思想。之后,她列举《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家书》以印证她的结论:“一个作家倾尽毕生心血而铸就的作品,一定凝聚了他的思想、观念、信仰与追求。”另一方面,作者由元好问的名句指出作品特点不一定代表作家人品,并引用余华的观点。但是,她却巧妙地用《活着》,证明余华表现的思想观念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结尾,水到渠成地提出观点:“文品即人品。”因此,本文论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周仁爱)
文章与人品 吴艺哲
《礼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大意是说,一切音乐都出自人的内心。同样,我也认为文之根源也是人的内心。
文品与人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由心生,一词一句的背后都有作者的影子。很多时候,作者会把对善恶、高尚和低俗的看法,有意或无意地寄托到文字中去。由此,作者的人生阅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从字里行间传递给读者。这样,一个读者阅读其作品时,可以表示欣赏,也可以不赞同,无形之中,仿佛在与作者交谈。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作者甚至会从书后跳到你的面前,迫不及待地与你分享他的想法。这正如歌德所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是的,对于一个读者来说,读书是他与作者沟通的方式;而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文即是他们抒发人生感悟、分享人生经历的好平台。
一个拥有好人品的作者,很大程度上能写出好文章。此处的“好”,不是指辞藻华丽、语言优美,主要在于思想意识层面的“美”。正因为他有好的人品,他看待世界的眼光大抵是端正的、正向的、积极乐观的。他会看到世界的险恶,但他也能追求生命中的美好。这就是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吧。同样,具备好人品的人,他可以并且愿意用一种善意而不是恶意的目光去对待、评价生活中的细小之事。这样,他可以把遇到的挫折看作生命的馈赠,他会把这种乐观的态度带进他的文学世界,融入他的文字。当面对一些社会的不公正,他甚至愿意用语言或行动表态。因此,他传递给世人的是正能量,他的文字也许成为启发别人的智慧火花。即使其作品没有华丽的词句,也会让人的心底亮堂。
相反,一个人品不好的作家,在我看来,即使能巧妙运用文字,他华丽的辞藻背后也是空虚的。他可以为人一套,为文一套,但这样虚伪做作的“技巧”不能让他写出任何真正有良知、有价值、有情感的文字。当他把写作当成一种目的,当他需要编造一种他没有的情感,他就已经失败了。为什么有人很难写出积极向上的作品?因为他看世界的眼光很多时候是病态的。比如,网络上的一些人,他们不相信世界上会有无偿帮助他人的事,于是在文字中恶意评价那些“最美××”。他可以毫不脸红地说出大话、套话来溜须拍马,因为这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若是要他真心赞美、真心欣赏,就不是他擅长的了。由此看来,人品对于文品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文品和人品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比如,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秦桧,文采就不错;被万人唾弃的汉奸汪精卫,文采也不错。但是,人如其文吗?非也非也。反而他们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单凭文章来评价人。社会太复杂,人人心底都有一片藏不住的欲望之海。为了名利欲望,一个作者的良知可能会泯灭。当外界的环境改变了,当一些诱惑近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便会动摇。先是一点点,到最后完全堕落,人品完全改变,甚至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也毫无愧疚。
反观当下,社会充满喧嚣与骚动,一切似乎都快起来了。于是,我们很多时候不能静下心来仔细品读一篇文章,很多作家也没有心情反复锤炼自己的文字。大家甘愿随波逐流,渐渐地,真实真诚的文章少了,虚情假意反倒流行起来。于是,文字垃圾堆积成山,一些人竟读得津津有味。我们是否该反思?无论读者作者,我们是否应该真心诚意?当人们都在互相提防,当文章为名利拼凑而成,我们的思想是否钝化?当这样的人品、文品成为主流,我们的社会还会进步吗?所以,这类行为理应受到谴责。
这么说来,文如其人,不一定成立;文不如其人,也太过绝对。只能说,文未必如其人,但是好人品、好文品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这个社会最需要的还是真善美。
教师点评
吴艺哲同学的这篇文章写得纵横捭阖,极大气。她由《礼记?乐记》关于音乐和人心关系的名言说起,引出对文品与人品的关系的思考。她先从正面论证,提出有好人品的作者能写出好作品的看法,指出这类作家能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点。接着又从反面分析,指出人品不好的作家和一些网友不能写出有良知、有价值的文字。由此实现了鲜明的对比论证。不仅如此,作者的长处还在于辩证地分析。她也看到了人品和文品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所以列举秦桧、汪精卫的例子,引导我们严肃地思考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最后提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需要真实真诚的文章,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文未必如其人,但是好人品、好文品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初三毕业生能如此巧妙地运用论证方法,又能辩证分析,做到思路清晰,分析深刻,确实难得。
(周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