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开展治理商业
关于印发《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开展治理商业
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测研院字[2006]53号
院属各单位: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7月19日院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二OO六年七月十九日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开展治理商业
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9号)和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领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测办字[2006]13号)精神,规范测绘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促进测绘事业健康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纠正在测绘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市场规则和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贿受贿案件,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使我院测绘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相关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和廉洁自律能力显著增强,促进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对测绘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自查自纠
自查自纠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学习动员部署、对照检查、整顿落实、巩固成果。
(一)学习动员布署阶段(6月至7月15日)
1、召开院中层干部会。传达学习中办国办《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9号)和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领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测办字[2006]13号。
2、召开中层干部座谈会。结合我院科研工作的实际,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3、制定我院落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二)对照检查阶段(7月15日至8月)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测绘经营活动中不正当交易的易发环节,进行对照检查并提出三项具体要求。
1、测绘科研开发工作要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框架下承揽和争取科研项目和课题。
2、在业务交往中的迎来送往要本着健康文明接待,杜绝奢侈浪费,接待费用要在领导班子中透明。
3、坚决纠正和杜绝本院内部用公款自己招待自己的行为。
(三)整改落实阶段(9月至10月)
针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全面进行整改。凡是能够马上整改的,要尽快改。整改需要有个过程,但要有时限要求。针对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四)巩固成果(11月)
继续搞好整改。对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出说明,要抓好建章立制,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确保自查自纠不走过场。
三、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针对在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产生的原因,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建立防治测绘科研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靠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质量、售后服务、诚实守信去承揽和争取项目。自觉抵御商业贿赂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完善规章制度
针对在自查自纠中存在的问题,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配套措施,从制度上遏制商业贿赂的行为。
(三)强化内部管理
在科研开发、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等工作中,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公平竞争规则和测绘职业道德,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强化内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加强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落实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领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测办字[2006]13号)的要求,我院成立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双占任组长,副院长、纪委书记赵继成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工会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顾忠良、崔海铭、马宗新、王权、费旭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纪检办公室(联系电话 88217723)。
第二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人才工作交流材料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人才工作交流材料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时间: 2011-07-18 08:50
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支撑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我院实力的支撑和核心。建院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人才强测、人才强院战略,加快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我院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我院成立于1959年,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唯一的综合性科研机构。2004年作为第二批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单位通过了科技部等部门组织的第一批改革评估验收。近几年来,我院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以刘先林院士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人才继续发挥引领科技进步的作用。刘先林是在我院成功成长起来的院士。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支持下,我院积极为刘先林院士的自主创新之路提供和创造宽松的政策和必要的条件,取得了成功研制JX-4和SWDC-4数字航空摄影仪等重大测绘科技成就。进行了四拼小相机SWDC135和SSW扫描车等项目的研究。通过“十一五”期间重点宣传,刘先林的事迹更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也为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人才发展树立了模范。
二是形成了一批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近几年,我院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5人,入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2人。有2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现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院学术和技术骨干31人。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300多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专利3项、全国科技大会和科技攻关项目奖9项,解放军科技奖2项,省部级和行业科技进步奖10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0项,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定10项。
三是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我院承担科研任务的主体。支持青年科技人员争取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设立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为青年科技人员创造承担科研项目条件。从承担项目课题负责人来看,据近三年来不完全统计,共有81人承担过或正在承担各类项目课题的负责人,其中,60后35人,占43.2%,70后29人,占35.8%,80后5人,占6.2%。其中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53人,占65.4%。
四是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近年来,我院按照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完善了聘用管理,完成了岗位设置,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我院现有高级职务人员11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4.4%;中级职务人员10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9%;初级职务以及未来源: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共4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6.6%;高、中、初(含未聘)级专业技术人员之比为2.7: 2.3:1。
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有效利用,特别是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长足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也为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面对国际国内环境新的变化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新的发展,我们必须站在走向灿烂辉煌的历史新起点,以李克强副总理到中国测绘创新基地视察调研,亲切看望我院一线科技人员、视察测绘创新成果为契机,进一步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朝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前进!
二、近年来我院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做法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更是这一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在各类人才中处于优先位置,发挥着引领作用。近几年来,我院紧紧围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确立的“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着眼于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具有突出特色的高水平科研机构,不断改进和完善有利于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了包括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内的一整套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人才工作机制。自2010年起人才工作规划纳入院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制订工作计划。每年底进行一次规划实施总结,根据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规划内容,逐步使人才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通过“人才、基地、项目”结合,统筹全院资源,实施大项目出大成果、大人才。我院建院初期就确立了“出成果、出人才”的人才工作思路。2004年科技体制改革后,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出大成果、出大人才”的人才发展目标。近几年来,我院依托西部测图工程、数字城市建设、海岛(礁)测绘工程等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和科研项目,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梯次鲜明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造就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科技领军人才。
三是针对院重点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海外智力。近几年,我院加大了海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国家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各种人才引进渠道与政策,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先后从瑞士、美国等国家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另外,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编制外专家聘用暂行办法》,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特聘专家14人。
四是着眼于未来发展,加大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储备力度。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招聘毕业生暂行办法》,招聘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的毕业生,2006年至2010年,我院招聘毕业生36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35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并加大资助力度。十几年来,资助在职科技人员攻读博士取得学位的有44人,现在仍在读的有17人。我院还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和院校间合作,培养和补充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培养国内高层次人才,累计进站博士后有18人。
五是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近几年来,我院在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建立了以绩效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了岗位聘用管理和考核工作,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层机构聘用人员聘期考核暂行办法》,组织进行中层机构领导岗位、科研岗位和一般管理岗位的聘期考核工作,在考核的基础上,完成岗位调整、补充和续聘,同时,完善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岗位设置方案》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申报条件》,首次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逐步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问题;通过制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青年学术和技术骨干管理办法》,选拔学术技术带头人;通过完善工资性收入分配、职工带薪休年假等政策,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六是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选题立项、科研条件配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资金支持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我院在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基础上,依托工程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载体,实行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倾斜的政策,重点培养、重点推荐,给予重奖,使我院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学者数量不断增多。2007年,我院给予刘先林科研团队重奖,资助科研经费500万元。同时,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现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能够潜心研究和创新。
三、对“十二五”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院将继续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大局和院科技发展目标,把服务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拔尖创新人才和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为抓手,着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高人才质量,不断推动我院人才工作取得新成就。
一是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建立健全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在党委的领导下,完善人才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议事规则,完善工作制度。下一步,我们将抓好“十二五”人才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支持人才、保护人才的重大政策。设计一批人才工程项目,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重点从海外引进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对重大科技专项,可研究采用特殊办法,网罗顶尖人才,创建人才高地。
三是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着力解决学科之间、课题项目之间、公益与公司之间人员流动的问题,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把品德、知识、能力,尤其是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进一步克服科学研究中论资排辈和急功近利倾向,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与此相适应,充分挖掘我院现有的编制资源,统筹考虑公益编制和原有事业编制,打破身份限制,使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四是要加强高水平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完善公开选拔、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制度。落实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建立完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为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重视年轻优秀干部的实践锻炼。
第三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现有职工3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名、博士生导师70余名、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700多人。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孙祖训、樊明武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长,现任院长为赵志祥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下设有5个研究所: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所下设研究室或中心;7个工程技术和研究部:串
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技术部、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部、中国实验快堆工程部、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部、放化后处理实验设施工程部、计量测试部、保健物理部;另有北京原子高科核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原丰科技开发公司、实验工厂、电子仪器厂等20个产业实体。中国核数据中心、中国快堆研究中心、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核工业核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放射性计量一级站、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设在这里。
五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和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我国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放射性计量、核保障技术、辐射防护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的技术和专门人才,先后获得国家和部
级奖励1100多项,并形成了以同位素辐射技术为主导的一批新技术和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面对未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将继续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以“基础性、综合性、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和”创造一流业绩,造就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核科研基地”为目标,以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实验快堆、北京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和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四大工程为科技创新平台,以国防科技、核电基础和先进核能、核基础科技与交叉学科、核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为主要方向,继续发扬“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不断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为我国核工业和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再立新功。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高校代码:99999
所在省市:北京
学校地址:通讯地址:北京275信箱 联系电话: 学校传真:
学校址:发表99
第四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及研究课题
1.基础设施检测中心:李 颖
进站日期:2009年4月27日
研究课题:《对最高试验速度400km∕h高速检测列车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博士后合作导师:王卫东、康 熊
2.铁道建筑研究所: 魏少伟
进站日期:2010年8月9日
研究课题:《云南省公路边坡风险评价与监控预警技术研究》子课题——《地震诱发公路边坡病害及对策》
博士后合作导师:叶阳升、张玉芳
3.基础设施检测中心: 戴 鹏
进站日期:2010年8月25日
研究课题:《铁路基础设施视觉检测系统的机器视觉和模式识别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博士后合作导师:王卫东、康熊
4.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马小宁
进站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研究课题:《智能铁路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博士后合作导师:史天运
5.基础设施检测中心: 曲建军
进站日期:2011年2月17日
研究课题:《轨道检测数据分析与预测技术的研究》
博士后合作导师:王卫东、康熊
6.机车车辆研究所: 聂晓波
进站日期:2011年8月4日
研究课题:《CRH3动车组列车通信网关的关键技术研究》
博士后合作导师:康熊、赵红卫
7.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王文斌
进站日期:2011年8月4日
研究课题:《地铁近场建筑物综合减振降噪措施研究》
博士后合作导师:孙宁
第五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博采众长,广泛吸纳国内外科技人才的智慧,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有效提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水科院”)科研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水利水电科技创新,中国水科院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开放基金”)。
第二条 开放基金本着“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原则,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中国水科院的开放研究环境开展研究工作。
第三条 为切实加强开放基金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管理行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项目申请、评审与立项
第四条 开放基金每年申请一次。在申报的1月份公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资助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等予以明确规定。
第五条 申请人应为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中国水科院院外科研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鼓励40岁以下青年申报,鼓励与院内科研人员联合申报。申请者填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申请书》(见附件1)后,国内申请者需经专家推荐,所 在单位同意,签署意见并盖章后,报送中国水科院。国外申请者经专家推荐后可直接申报。
第六条 开放基金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5~10万元,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二年。对于确需持续较长时间方可完成的重大课题,可分阶段申请、立项。
第七条 中国水科院科研管理与规划计划处(以下简称“科研计划处”)负责开放基金申请书的立项评审组织工作。
第三章
经费使用和管理
第八条 开放基金经费主要用于资助与课题直接有关的研究费用,主要包括试验费、材料费、人工费及仪器设备的使用费,研究人员的学术活动费及差旅费,以及各种资料费等。
第九条 开放基金实行预算管理,项目经费使用应严格按批准预算执行。开放基金资助金额一次核定,分划拨。项目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负责。
第十条 开放基金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对将经费挪作他用者,一经发现,中止资助,并通报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
第四章
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一条 开放基金项目的实施由中国水科院科研计划处负责管理。
第十二条 一般情况下,项目负责人不得代理或变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涉及到预定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等的变更,项目 负责人必须提前提出变更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报中国水科院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应按合同要求,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
第十三条 中国水科院每年对基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于每末提交进展报告。对于不按期报送进展报告、研究进展迟缓、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将缓拨下期经费,并要求限期改正,否则将中止资助。
第十五条 开放基金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结题申请书(见附件2),于3个月内向中国水科院科研计划处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及有关的软硬件原始资料。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对开放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议、审查和验收工作。
第五章
项目成果的管理及评价
第十七条 开放基金资助课题发表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等,均应标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放研究基金资助”。所取得的论文、成果和专利,归中国水科院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
第十八条 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获得优秀研究成果的将颁发“优秀成果证书”,其成果可申请参加中国水科院科学技术奖的评选。
第十八条 对于使用中国水科院公共实验平台的项目,应将所有试验过程的原始资料上交中国水科院存档。
第十九条 鼓励已获得中国水科院开放基金资助开展的研究项目继续申请更高级别的基金、攻关和其它重大项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科研管理与规划计划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8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