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迅速发展,从纯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以常住地是否改变为唯一标志,将流动人口定义为暂时离开户籍地而非迁移的各种流动人口。然而,在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流动人口,即是在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作用下,采取直接或间接转移形式,按照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贫困地区向发达
地区、农村向城市不断流动的人口。当代中国的流动人口与世界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人口有其共同之处,都是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向心式”流动为其最显著的特征的。从流动人口滞留的时间和原因看,可以把其划分为长期性流动人口和短期性流动人口。从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看,可以把其分为公务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和中转型流动人口。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因其自身特点对中国的经济、社会起着不同的影响。但对中国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和发展市场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长期性的经济型流动人口。这类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其流动的显著特点是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对中国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短期型的盲流型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研究当代流动人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我市的流动人口与全国流动人口的类型基本一致,本文就我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采取的对策作一粗浅的思考。
一、我市流动人口情况及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
(一)流动人口数量呈高速发展态势
从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农村承包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对外开放的实行,我市流动人口开始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几年,我市经济高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也迅速增加。根据市公安局调查统计,2000年底,全市外来人口70万,2001年达84万,2002年119万,到今年六月底止,全市已有外来人口142.32万,年递增率为31%。从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看,年轻型人口占绝大多数,从市公安局统计报表显示,我市142.32万外来人口中,其中18-49周岁为117.51万,给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给我市的计划生育工作、治安管理、劳动就业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
从我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报表显示,全市2002外来育龄妇女45.24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6.2万人,户籍为本市的2.8万人,占6.19;省内外市的89997人,占19.89,外省的285209人,占63.04。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分析,其在生育、生殖保健方面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计划生育率低,计划外生育和非婚怀孕、生育的比重大;二是生殖保健意识不强,意外妊娠占相当大的比重,孕产妇死亡的比重相当大,据市卫生局统计,在**市孕产妇的死亡中,外来人口占70。三是外来育龄妇女以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门的查孕、查环、查病的“三查”服务,作为其生殖保健服务的主要方式。
(三)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现状
1、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有了明显的转变。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即由单纯地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主人翁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因此,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也从单纯的管理转变为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与服务之中。去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其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行公民计划生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十分强调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去年9月3日颁布的《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也十分强调对育龄妇女合法权益的的保护。如规定了女方离开户籍地,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时间半年以上的,经女方户籍地向现居住地履行委托手续后,可由现居住地进行生育管理,这为育龄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还规定“保障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对传统的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实行“一刀切”的做法进行了改革。
2、坚持以人为本,为外来育龄妇女提供多种服务。
一是把流动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和服务。《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全市计划生育部门在工作实
际中也体现了现居住地管理的要求。在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后,及时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和服务。把一部分具有常住趋势的外来育龄人员纳入常住地管理和服务。比如为外省市符合生育政策的对象经户籍地办理委托手续后,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证明》,享受与本地的已婚育龄妇女同等的计划生育权利;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查孕查环服
务;各地通过设立免费药具发放点、计划生育服务站、社区服务室,为外来人口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极大地方便了外来已婚育龄妇女。
二是建立外来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手术经费投入机制。为促进我市流动人口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和服务机制的建立,2001年根据省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全省流动人口节育手术费结算补助试行办法的通知》精神,我市建立了流动人口节育手术费用补助办法,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解决。对外省市来**的外来人口,实行节育手术的费用,由当地政府结算后,省市计生委给予一定的补助。我市财政局专门安排经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
三是取消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用。根据国家、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从1993年开始,省财政、物价、计生三家联合发文,出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对流动人口的已婚育龄妇女每月收费管理费2元,其余流动人口每月收费1元。为进一步减轻流动人口的经济负担,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市计生委于2001年年底取消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并把这项收费作为检查督促和评价各地工作的重要内容,据测算,全市每年减少流动人口收费1000万左右。
四是积极向流动人口开展宣传,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全市计划生育系统通过向流动人口免费发放宣传资料、来杭务工时利用外来劳动力市场、外来人口服务中心、社区人口学校等场所,对外来人口实行计划生育方面的教育,发放计划生育的宣传品,同时,利用社区内的政务公开栏、劳动触摸屏等宣传媒体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有关法律、法规、办事程序等,提高外来人员的政策水平、维权意识、生殖保健常识。萧山区还专门向外来人员发放《服务证》,提出各项免费服务的承诺,公开服务咨询电话。
二、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以来,我市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空前增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也成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部门综合治理的力度不够。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形成的合力不够,部门之间流动人口存在着重复管理、重复劳动的情况。加之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人员、经费与肩负的工作职责不相适应。我市各级计划生育机构、人员是按户籍地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要求配备的,绝大部分的计生部门没有专门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来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公安部门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也严重不足,借助部门管理的力度也在下降。所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二)现行的管理制度尚不够规范。一是管理重点不够突出。根据国家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规定,18至49周岁的育龄人员属计划生育管理对象,管理对象庞大,管理成本较高,管理效率低下。二是户籍地与现居住地的管理职责不明确,尽管确立了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职责很难分清,相互推委的情况十分严重。在计划生育的统计报表、违法生育的考核责任方面仍以户籍地为主,一些计划生育的超生户往往逃生。现居住地和户籍地都很难发现。三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互相打架,国家及省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规定的部门职责与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冲突。比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在外来人口办理《暂住证》时,必须查验《婚育证明》。但公安部门最近规定在办理《暂住证》时,不得以查验《婚育证明》为前置条件等。致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四是计生技术服务薄弱与流动育龄妇女的需求的矛盾。流动育龄妇女离开户籍地后,计划生育及生殖健康保健需完全依赖现居住地的技术服务,目前,现居住地的技术服务机构还满足不了流动育龄妇女的需求,特别是免费服务的困难,形成了服务现状与实际需求的矛盾。五是计划生育的一些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给有意违反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钻了空子。比如:新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出台后,规定违法生育的对象在现居住地或户籍地均可征收社会抚养费,一些比较富裕地方的流动人口逃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生育,要求按当地的经济情况征收社会抚养费,大大降低了法律的严肃性。
(三)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手段缺乏新意。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现有的宣传形式仅限于发放一些计划生育的宣传品,在一些大型广场、广播电视中进行粗放型的宣传,而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比较少;在宣传内容上,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领取、验证的程序、对违反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的处罚措施以及生育政策等刚性的政策宣传较多,但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比如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修改、实施,一些地方取消《暂住证》等新情况、新问题的的出现,外来人员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等人性化的内容宣传比较少;在宣传手段方面,计划生育单打一以及说教式的宣传比较多,而适应各类人群的、部门联合的、渗透性的宣传形式比较少等,原有的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探索流动人口的教育、服务、维权、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作方法,形成“政府领导,公安牵头、部门参与、综合管理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的新机制,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政府机关机构改革的前提下,既方便了外来人口,也减缓了政府流动人口管理的机构、人员、经费不足的矛盾。
一是成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构。将目前的**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小组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调小组取消,成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综合管理小组下设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维权服务等若干个办公室,定期专题研究解决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问题,对流动人口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县以下各级人民政府也成立相关组织,统一行使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和指导的职能。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建立协管组织,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外来人口的登记、统计、计划生育、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是实行“三证合一”。目前,外来人口到现居住地后要分别到三个部门办理《暂住证》、查验《婚育证明》、办理《劳动就业证》等。既给外来人员带来了不便,也给管理部门增加了人员、场所、经费的负担。我市将《暂住证》、《婚育证明》、《劳动就业证》三本证合为一本证,可更名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证》(也可由IC卡暂住证取代《暂住证》,IC卡暂住证中设立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等部门的内容),由公安部门为主签发。同时,设立综合管理办公场所,将有关部门必须的管理人员集中办公,体现了管理部门、管理职能、管理场所的“三合一”。
三是实行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和执法。综合管理办公室行使三个部门的流动人口管理职能,执法检查时统一稽查,分别处罚(也可由综合执法大队统一处罚);提供一个统一对外综合服务的窗口,如办证、政策咨询、受理投诉、解决争议等等。另外,计生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可开展每年两次的查孕、查环、查病服务。
四是实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实行“三证合一”、一个窗口服务,较为重要的是公安、劳动、计生必须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具体可由公安部门开发信息共享软件,在公安部门现有的软件中增加劳动、计生等相关内容,公安必须保密的内容可由隔离墙隔开;确定一名专人将外来人员信息输入微机;公安、计生、劳动三家实行计算机联网,按需各取信息。由于基础信息相同,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后,可节省信息重复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五是保障综合管理办公室所必须的经费。针对计生、公安等部门有关流动人口管理费取消的实际问题,由各级财政保障必须的经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可采取两种办法解决。即由财政补足取消的流动人口管理费,也可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按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经费的纳入预算。
(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一是明确重点管理对象。将18周岁以上的育龄女性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重点。可取消男性《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男性的计划生育的基础管理档案,减少管理成本和不必要的劳动。二是明确管理责任。真正确立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机制。改革流动人口出生统计上报制度。由流入地负责统计流动人口的出生,对违反政策的出生主要考核流入地政府。由计划生育管理地(现居住地)负责征收社会抚养费,避免了违法生育的对象钻法律的空子。三是加强流入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外来人口提供与户籍地人员一样的服务,特别是生育、节育的服务,减少外来人员的意外妊娠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四是强化法定代表人负责制。根据国家、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采取“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用工单位的职责。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用工单位,由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履行处罚职能。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外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生殖保健知识。一是要在宣传教育的内容方面予以扩展,除了加强流动人口政策方面的教育以外,特别要加强外来人口的生殖保健知识的教育,要针对外来人员意外怀孕率高、孕产妇死亡率高的特点,对外来人员开展生育、节育的知识教育。及时给他们提供避孕节育的工具,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意外妊娠率。同时,要针对一些法律、法规的修改,比如新的《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实施,在婚姻登记时取消婚姻状况证明,青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志愿宣誓结婚,减少了过去由于政府干预而导致的非婚生育等。二是在宣传形式上要根据流动人口的年龄特点、行业分布及知识层面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比如针对外来人口中青年人比重大的特点,利用美国与我市合办的国际青春性健康项目加强外来人口的青春期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在宣传手段上要灵活多样,比如,部门联手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与劳动、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进行联手,将婚姻法、收养法、计划生育法、劳动法、外来人员管理条例等法律一起联手宣传,将以上各法律的主要内容编制成碟片进行宣传,效果将大大超过单一的计划生育宣传。
第二篇: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_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迅速发展,从纯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以常住地是否改变为唯一标志,将流动人口定义为暂时离开户籍地而非迁移的各种流动人口。然而,在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流动人口,即是在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作用下,采取直接或间接转移形式,按照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不断流动的人口。当代中国的流动人口与世界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人口有其共同之处,都是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向心式”流动为其最显著的特征的。从流动人口滞留的时间和原因看,可以把其划分为长期性流动人口和短期性流动人口。从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看,可以把其分为公务型流动人口、社会型流动人口、经济型流动人口、盲流型流动人口和中转型流动人口。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因其自身特点对中国的经济、社会起着不同的影响。但对中国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和发展市场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长期性的经济型流动人口。这类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其流动的显著特点是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对中国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短期型的盲流型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研究当代流动人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我市的流动人口与全国流动人口的类型基本一致,本文就我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采取的对策作一粗浅的思考。
一、我市流动人口情况及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一)流动人口数量呈高速发展态势从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农村承包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对外开放的实行,我市流动人口开始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几年,我市经济高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也迅速增加。根据市公安局调查统计,2000年底,全市外来人口7xxxx,2001年达8xxxx,2002年11xxxx,到今年六月底止,全市已有外来人口142.3xxxx,年递增率为3xxxx。从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看,年轻型人口占绝大多数,从市公安局统计报表显示,我市142.3xxxx外来人口中,其中18-49周岁为117.5xxxx,给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给我市的计划生育工作、治安管理、劳动就业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二)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从我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报表显示,全市2002外来育龄妇女45.2xxxx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6.xxxx人,户籍为本市的2.xxxx人,占6.19;省内外市的8999xxxx,占19.89,外省的28520xxxx,占63.04。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分析,其在生育、生殖保健方面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计划生育率低,计划外生育和非婚怀孕、生育的比重大;二是生殖保健意识不强,意外妊娠占相当大的比重,孕产妇死亡的比重相当大,据市卫生局统计,在**市孕产妇的死亡中,外来人口占70。三是外来育龄妇女以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门的查孕、查环、查病的“三查”服务,作为其生殖保健服务的主要方式。(三)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现状
1、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有了明显的转变。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即由单纯地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主人翁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因此,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也从单纯的管理转变为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与服务之中。去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其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行公民计划生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十分强调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去年9月3日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也十分强调对育龄妇女合法权益的的保护。如规定了女方离开户籍地,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时间半年以上的,经女方户籍地向现居住地履行委托手续后,可由现居住地进行生育管理,这为育龄流动人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还规定“保障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对传统的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实行“一刀切”的做法进行了改革。
2、坚持以人为本,为外来育龄妇女提供多种服务。一是把流动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第三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与对策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1-07-11 14:47:08
侯海英
摘 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居高不下,而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已成为当今社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福建晋江市为例,探讨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对策
流动人口作为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城市的建设、繁荣等方面显示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如何抓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摆在各级政府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福建晋江市是闽南地区外向型经济起步较早、外来人口流入众多的一个县级市。外来人员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晋江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其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却成为一大难点。为此,晋江市计生委就这一专题,围绕本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思考,以求对上述工作难点有所突破,为提高晋江市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作出新的努力。
一、晋江市外来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主要问题
1.外来流动人口的“三多”态势
(1)总量逐年增多。(2)分布领域多。(3)频繁流动多。
2.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三低”状况
(1)持证率低。(2)计划生育率低。(3)计划外生育处结率低
二、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
流动人口是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人口组成复杂、年龄轻、学历低、正值生育旺盛期,并广泛渗入社会各行业的特征人群,就计划生育管理者来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多层次的齐抓共管,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促进与城市居民的沟通,转变流动人口生育观念
流动人口群体处于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冲突之中,既不认同城市生活,又背弃了原来的农村生活。加之一些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歧视,使流动人口对城市抱有一种即渴望被接受又与其敌对的矛盾心理,排斥城市现代生育文化的影响,拒绝接受流入城市的计划生育管理。社区服务通过发挥沟通功能,围绕“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和宣传教育,丰富了流动人口的业余生活。组织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参加活动,促进了人际间的交流互动,在活动中增强相互了解认同,潜移默化地转变流动人口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问题
通常的情况是,绝大多数流动人口一旦流入,其首先接触的不是当地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而是其工作单位、住房出租户、工商、公安等部门,计划生育部门所需要的人口、户籍、工作、居住等信息,特别是其流入的信息,这些部门人员往往首先掌握。如果计划生育部门为了该部分人群的流动信息而专门设立机构、人员去采集,往往会造成人力、财力的大量耗费,效果也不尽理想,所以当地政府牵头,与公安、工商、民政、劳动等部门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相互之间实现权益共存、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局面,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列入相关部门的职能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形成工作制度就有着显著的重要性。应当建立完善以居住地为主,户籍地和居住地协调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要加强流动人口的区域协作和信息共享,实现两地及多地区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区域协作长效工作机制,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实现流动人口“一盘棋”的管理。
3、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现行体制中,流动人口与当地政府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依附关系,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相互沟通还有一定的体制上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健全现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尤其是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网络体系。一方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主动反映情况,沟通信息,提出建议,争取支持,切实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共同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实、做到位、做好。另一方面,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组织管理体系过程中,加强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吸纳有能力、热心计划生育事业的流动人口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开展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并将其纳入社区计划生育协会中开展工作。
4、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
鉴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投入就变得十分必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以“流入地”为主。同时,流动人口在流入地从事经济、劳务活动,为流入地的经济繁荣和市场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并在经济活动中缴纳了相应的税款,有权利享受应有的计划生育服务。因此,流动人口的计生经费由流入地
财政划拨有着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各级人民政府应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各级财政在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应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列入年初预算,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需的经费。同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捐助。
5、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动态管理和服务综合体系晋江现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属地化为主要特征的常态管理工作机制,现住地和户籍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静态管理与人口动态流动之间矛盾十分突出,解决静态管理和动态流动矛盾问题,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动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综合体系是关键。以信息平台为载体,注重强化计划生育采集、变更、传递、反馈、落实等环节,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已婚育龄妇女的经常化、动态化跟踪管理和服务,每个月核查生育节育的动态变化,每个季度进行验证、落实节育措施的回访。加强经常性的工作指导与督促。根据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强调以服务为核心,建立一套完整的由信息化带动的高效的动态管理体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矛盾日益凸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降低性别比和新生儿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改革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万春。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创新[J]决策探索,2008(1)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4期
第四篇: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动人口与日俱增,人口的流动,对于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
一、我县流动人口的现状和特征
(一)数量规模特征
从改革开放初期劳务输出800人(俗称八百娘子军进城)到现在的劳务输出总量达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每年以成倍的速度递增,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质量构成特征
1、流动人口的文化水平偏低,外出务工人员多数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大,初步统计,小学占35%,初中占45%,高中以上20%左右。
2、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25至35岁之间的比例大,处于生育高峰期的育龄人员较多。
3、流动人口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强,特别是男性职业很不稳定,女性略稳定些。
4、流动人口择业范围较为狭窄,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限制,外出务工人员经商较少,从事建筑行业的较多,基本靠汗水和生命的风险获得微薄的收入,尤其男性较为突出。
5、流动人口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太少,在遇到工伤或劳动仲裁纠纷时,无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两重性
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双重作用。从根本上看,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流动人口的发展对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有利的;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又在某些方面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难。
(一)流动人口对实行计划生育的有利方面
1、流动人口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民生育观的转变。流动人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流动人口不仅改变了其职业和社会环境,而且流动人口本身增加和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先进的社会环境和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其价值观和生育观发生相应变化。
2、流动人口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从而有利于生育率的降低。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化,直接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流动人口告别农业,从事工业、商业、运输等产业,或在农业领域中告别种植业转向林、牧、副、渔业。这一变化对于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不同职业的人员的生育水平差别最大,农业劳动者与其他职业劳动者生育水平差别最大。
3、流动人口的发展直接促进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流动人口在从事农业以外的各种产业劳动时,商品经济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子女多并不是致富之道,反而会影响他们致富。在商品经济实践活动中,使流动人口懂得,必须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且注意到下一代人的培养教育。
事实上,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妇女生育亦有决定性影响。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平均生育子女越少;文化程度越低,平均生育子女越多。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利于这一代农民及下一代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就有利于降低农村妇女生育,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4、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农村妇女,改变其政治经济地位,从而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女性人口质量。流动人口的主体是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女性人口,包括一大批农村妇女。流动人口和商品经济的大潮,把她们从“锅台转”的地位和封闭落后的环境里解放出来,从养儿育女、侍候男人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大学校里经风雨、见世面,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和生产技能。这样,不仅有助于改变流动人口中妇女本身的生育观,而且也有益于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的强大社会舆论,这对于克服人们“重男轻女”的习惯势力,提高计划生育自觉性,有重大作用。
5、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人口再生产的差别,推动农村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城乡人口再生育存在着的差别和矛盾,实质上是城乡经济、文化、科技、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差别和矛盾在人口再生产上的反映。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逐步扩散和城市经济的辐射作用,必须在农村经济的内联外引上不断扩大商品生产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这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推动农村人口从过渡型人口再生产、向集约型人口再生产的转变。
(二)流动人口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困难
1、流动人口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由于流动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处于生育年龄,因此出现计划外生育的情况较多。我县流动人口政策外出生占流动人口出生的60%以上,占全县政策外出生的9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因素。
(1)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的作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的经济状况初见富裕后,是有多生育的愿望和要求的。这一规律和趋势表现在流动人口方面,超生的经济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子女的家庭经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提高。现阶段,城乡流动人口中特别是农村进城人口的经营活动基本上还是以手工操作的体力劳动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少直接与家庭劳力数量的多少相关,这必然刺激一部分流动人口产生多生多育及生育男孩的愿望。二是流动人口中有很多是从事第三产业的富裕户,这从客观上为想多生孩子的提供了经济条件。
(2)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思想因素。流动人口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思想仍然顽固地束缚着许多人的生育行为。再加上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机制比较薄弱,他们一般缺少经常接受思想教育的危机和途径,较多地表现出组织纪律观念和法律政策观念薄弱的弱点,表现在生育问题上就是较多地出现计划外生育行为。
(3)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年龄文化因素。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轻,生育力旺盛期的人数比重大,这使得流动人口中的婚育行为较为普遍。这种因素在上述经济、思想及社会管理状况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则成为超生行为比重大的自然基础。另外,流动人口特别是从农村流入城市及农村内部异地流动的人口,其文化素质一般都较低,他们难以从传统的生育观念中摆脱出来,加上经济、思想方面的因素,他们现阶段倾向于多生孩子。
(4)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社会管理因素。由于流动人口具有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分散、人户分离和流动性极强等弱点,这在客观上给其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更重要的是,由于如此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又是改革开放后较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事物,适合其规律与特别的社会综合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容易出现漏洞。
三、近年来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以宣传开路,促进婚育观念转变
婚育观念的转变是计划生育工作治本的根本途径。一是在交通要道的村、组书写永久性计划生育标语,办宣传栏,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印制流动人口宣传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并组织群众认真学习,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三是以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召开流动人口亲属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培训,详细分析计划生育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用朴实的语言,用具体的典型事例分析政策、法律法规、优先优惠政策、奖励扶助制度对子女的成长,对自己养老的有关问题,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逐渐把群众婚育观念从“养儿防老”、“无儿难养老”的落后婚育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
(二)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村(居)民自治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若干规定》做到流动人口权责利的统一,切实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二是按《村(居)自治章程》、《村(居)民公约》有关规定与已婚育龄妇女签订合同协议,推行合同制管理,达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是建立“一干三长”[村(居)、干部、村(居)民小组长、育龄妇女小组长、中心联系户长]联系制度,用最贴近流动人口的人员去联系、通报和反馈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解决和处理问题。
(三)强化部门责任,推进综合治理
一是坚持部门“一票否决”的原则。公安、工商、卫生、计生、建设、劳动、教育、民政等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要把本职能管理范围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和考核;二是坚持“一证通行,无证否办”的原则。相关部门在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有关证件时,必须查验经计生部门审核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对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不予办理,并及时通报给当地计生部门;三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用工单位和私营企业主要对雇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负管理责任,要同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或协议书,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四是“以静制动”,加强房屋租赁户管理。房屋租赁户要及时将流动人口有关情况报村(居)或计生部门,协助村(居)共同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三个服务
1、流出前的服务:一是向流动人口发放一本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劳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手册,让流动人口学法、懂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在流出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时,为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查环、查病和治病服务,确保流出人员有健康的身体在外勤奋工作,为家庭多创收;三是对流动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服务,包括电工、家政服务、文明用语等。
2、外出期综合服务。一是帮助外出人员解决好生产、生活、子女入学入托等困难,让外出人员在外安心工作;二是加强与流入地联系合作,为流出人员在生育、避孕节育等各项服务中提供便利。三是与流入地配合动员有条件的外出人员在流入地经商、定居的综合服务,实现农村向城镇化转移。
3、返乡后的综合服务。一是积极与乡镇企业联系,把流出人员在外所获的技术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充实到
第五篇:浅谈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浅谈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贵州省德江县xx乡(镇)xx(单位)xxx(姓名)邮编:xxxxxx 内容摘要:提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四点建议:全面落实属地管理体制,依法明确社会各方职资,实现无缝隙服务;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新机制,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落实;建立和完善优质服务新机制,优化流动人口享受居民化服务;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上水平。
关键词: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 属地管理
流动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城乡流动人员数量庞大且流动性强,居无定所,变更频繁,这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流动人员政策外生育的管理难度很大,往往出现管不住和无法管的困难。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庞大,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为此,必须积极应对新形势,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攻坚破难,加快建立完善新机制,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兹建议如下:
一、全面落实属地管理体制,依法明确社会各方职资,实现无缝隙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流入地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这就要突出四个依托。
1、是依托社区,夯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根基。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人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重心下移到社区(村、居)。整合社区资源,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与暂住人口登记、警务责任制、出租房管理、住宅物业管理、工商注册登记、劳动用工管理等项工作相结合,构建流动人口合署办公平台,共同搞好管理服务。
2是依托单位,落实法定代表人管理责任。街道与辖区内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责任书,与民营、股份制企业签订协议书,落实管理责任,配合社区做好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接受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检查、监督考核。
3、是依托房主,加强出租房管理。对工作单位不固定、在社区租赁房屋的流动人口,实行“全貌划片、户况显示、联合服务”和“逐户建卡、依房管人、同住同管、优质服务”的做法,并在社区划分责任区域建立“房主管房客’,制度。
4、是依托协会,开展村(居)民自治。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市场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二、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在流动人口服务中,存在“谁服务多、谁赔钱多”的问题,因此,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议中央加大对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力度,克服平均主义,设立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专项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流入地解决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卫生保健、计划生育等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实施对农民工特困人群救济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体制,确保资金到位;省市、区县级政府从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角度出发,改革现有城市公共产品和政府服务的配置和保障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的财政投入体制,将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各地的财政预算,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工家庭的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和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落实。
2、是及时解决好街道社区计生工作所需的机构编制、队伍人员及其工作报酬问题。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建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配备得力干部和精干工作人员,确定工作任务,建立管理机制,形成管理网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镇乡、街道计生办要建立一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队伍,设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办公室,实行定任务,定措施,定奖罚,分片承包,分工到人,联系到户,落实责任,兑现奖罚。
三、建立和完善优质服务新机制,优化流动人口享受居民化服务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关键是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要以服务促管理,以情感人、依法治理,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让流动人口也能享有人口
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各项合法权益,从而使流动人口自觉地接受管理。居民化服务内容应包括: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设立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服务网点,配备服务设施,开展查孕、查环、查病等生殖保健优质服务,要融避孕节育健康咨询、发放药具、法规宣传和情感交流于一体。
2、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积极向育龄夫妇宣传计划生育的法规政策,宣传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性科学知识,根据群众的需求举办男性生殖健康、儿童心理健康等各类知识讲座,把婚、孕、产、育、教全程服务全面开展起来。
3、日常生活服务。如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积极安排流动人群子女服糖丸和解决他们的入学入托问题,帮助流动人群协调与户籍地的关系,疏通领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生育指标等问题。
四、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上水平
1、是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双向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促进以现居住地为主,两地共同管理职责的落实。对现居住地重点考核计划生育率、综合治理、免费服务、信息联系制度、市民化服务和经费投入等内容,加大对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考核权重;对户籍地重点考核婚育证明办理和及时回函率,依法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和流出前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等内容。
2、是加大平时抽查、薄弱环节专项调查和通过网络交换流动人口信息准确度的考核力度,积极探索将流动人口管理考核办法、考核重点逐步过渡到平时抽查和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准确率上。
3、是实行常年有奖举报制度,把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中。四是加大对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人口目标考核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监督作用,促进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模式((中国青年报)。
2、关于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人口计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