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讲话(最终版)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讲话
同志们: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有关机制,着力解决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不断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央组织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县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流动方式呈现多样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的进一步加快,流动党员群体状况将变得更加复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显得更加突出。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工
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的地方还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措施,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也应清醒看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我们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我县各地各单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还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作不平衡,重视程度不一;二是调查摸底工作不实,数据不真。有的没有认真摸清,凑数据;有的是老数据,变动变动就上报;有的是估计加统计,没有全面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真实情况。三是流动党员发证不到位。对一些已经掌握了去向的外出流动党员没有及时发放流动党员证;四是各地各单位督促检查不到位,有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到村级以后就无人过问;五是接收外来流动党员工作不到位,没有组织进行排查,大多数乡镇和单位到目前为此还没有接收一个外来流动党员。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流动党员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证发放工作还没有引起重视;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流动党员证发放工作不细致,不深入;三是工作有难度,热情不高,有畏难情绪;四是有的地方工作力量薄弱一些。党委书记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过问支持偏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今年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四个长效机机文件之一就是专门讲如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中组部、省组部多次下发通知,工作要求很高,抓得很紧,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
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这几年,中央和省委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可以说目标具体,任务明确。现在关键是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一要明确领导责任。各级党委要切实把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步骤,作为党委抓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强化意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给予指导,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配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队伍的力量,妥善解决好这项工作所需的经费和活动场所。同时,要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抓一班人的责任机制,推动各级和各有关部门不仅要形成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总体思路,而且要拿出操作性强的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结合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县、创建党建工作先进
单位和农村三级联创等活动,切实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打好基础,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纪检、组织、宣传、党校等各部门,也涉及城市、农村、企业等各个地方。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和各有关部门都责无旁贷。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结合各自的实际,齐抓共管,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分工负责,协调行动。组织部门要负起做好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有办事机构和足够的力量来抓这项工作;纪委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党风党纪教育和监督工作;宣传部门和各级党校要结合流动党员的特点,抓好流动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和培训工作。各有关部门之间要经常交流情况,互相支持,多方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要加强督查落实。这次会议,既对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又对我县的这方面工作做了系统的研究和部署。大家会后回去,要及时向党委汇报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和要求,提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的意见。明年,县委将在适当时候,组织检查会议的落实情况,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在贯彻会议精神中,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各镇要认认真真地对党员队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尤其是对流动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要准确掌握,区别对待,着力研究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为今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作准备。一定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落实。要立足当前形势,联系当地实际,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观念、务实的作
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要鼓励、指导基层党组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总结、宣传和推介基层,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用典型来推动工作,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志们,在全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形势逼人,任务压人,责任惊人,时间不等人,在座的各位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我相信,有全县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配合,有各级党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们一定能够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一定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二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沪皖联动、探索创新,东明社区(街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新理念,利用社区阳光驿站载体与安徽旌德县孙村乡“喜结联姻”,成为两地基础党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凝聚流动党员,构筑辐射营盘。2007年年底,安徽省旌德县党委、孙村乡党委领导班子一行千里迢迢来到东明社区阳光驿站宣布:依托社区阳光驿站,实现两地共建,成立上海流动党支部。而岁末年初,社区阳光驿站与驻沪党支部联手开展的“敬老谱新曲”活动则拉开了两地联动、合作共建的帷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和农村党员纷纷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进入城市发展建设之中。可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许多离土、离乡的农民兄弟中有许多曾经在当地入党的党员同志,又没有进行正常的组织接转关系,形成实际上的长时间离开党组织的现象。近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孙村乡外出来沪务工者达2200多人,其中有党员22人,他们中大多数几年甚至长达25年没有参加过组织生活。进城后他们挣了钱,可在政治上缺少正常的组织生活,但内心上还是向往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地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酝酿在上海成立流动党支部的决定。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用创新思维改进和加强流动党员工作的作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尝试,是加强党组织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之一,构建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这一做法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肯定。
东明社区党工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外来务工党员,在工作上、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给予关心我们为你们提供学习、活动的大舞台,让党员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6月1日,设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的安徽旌德县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召开“家乡经济发展座谈会”,并举行“离乡离士不离党、募捐赈灾献爱心”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支部改选和交纳“特殊党费”。社区阳光驿站提供服务与支持,两地党组织一致认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我们面对新情况,对党建新事物要倍加爱护。搞好两地共建流动党支部的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流动党支部,增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性。目前,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流动党员活动证》,就是让流动党员在流出地党组织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再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当地党组织生活。孙村乡共有22名党员在上海打工,分布在上海的各个区县,真正居住或工作在东明社区的不多。是让这22名党员各自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到各区县基层党支部报到,凭证参加组织生活,还是打破区域界限,成立流动党支部?东明路街道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进行了研讨。座谈中,有党员反映,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后,往往没有下文,组织生活还是不知道在哪里过。还有党员反映,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居民区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因为关心的事情不同,组织生活没有吸引力,既不利于党组织加强管理,也不利于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如果由流出地党组织、孙村乡党委出面,成立驻沪流动党支部,凭借地缘关系、乡情观念、共同利益,就更能够凝聚党员,便于形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管理机制。东明路街道及时向新区组织部汇报了这些想法,经组织处同意在东明路街道试点,以党建联建的方式,成立了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该支部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挂牌,对流动党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二是创新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发挥流动党支部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需要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居住特点,区别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流动党支部22名党员,从年龄上看,既有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大学生,也有五十来岁的曾在老家当过村支书的老党员;从职业上看,大部分在上海打工、做生意,有搞设计的、有舞龙的、有做保姆的;从生活目标上看,二三十岁的以谋生为主,三四十岁的争取有新发展,四五十岁的趋向生活安定。支部成立前,很多党员到了上海,逐渐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党员老吴,过去是村党支部书记,在南汇打工,住在当地一个村党支部家里好几年,他说:“从来没有人问他,组织生活在哪里过!” 党员们内心迫切希望能够就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根据党员的这些特点,党支部确定了职责定位和组织活动方式。党支部的职责,突出“巩固组织、凝聚党员、联系群众、提升素质、建设家园”20个字。巩固组织,突出一个“联”字,在党委层面实行“联建”,即流动党支部在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和乡党委联建管理下开展工作;支部层面实行“联动”,即流动党支部与阳光驿站(两新总支)联动,日常事务寻求阳光驿站的支持。凝聚党员,突出一个“需”字,即针对不同年龄段党员、不同发展阶段党员的需求,整合各方面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管理和服务,如3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谋生,就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4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发展,就为他们提供项目信息;5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交流,就与他们经常性沟通,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联系群众,突出一个“情”字,即在支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教育他们诚信做人、守法务工,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流动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务工人员之家。提升素质,突出一个“能”字,即依托党组织提供的资源,对流动党员进行个人谋生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上海的社交技能培训和联系群众的服务技能培训,并整合党员中的能人资源,进行互帮互学。建设家园,突出一个“促”字,即通过个人的辛勤劳动,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家乡的新家园的建设多做贡献;同时,党支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家乡发展出主意、引项目、招资金、找渠道,促进家乡发展。
三是建立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现两地党组织无缝对接。孙村乡党委作为流出地党组织负责支部班子配备、支部制度建设、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的收缴等,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作为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指导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党员的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提供支部活动场地、学习资料和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支部党员提高素质、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等。同时,逐步探索把流动党支部纳入东明社区党组织的考核、评比和表彰。流动党支部负责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协助将条件适合的流动党员编入当地党组织。通过党委层面“联建”,实现了流出地与流入地有效衔接,使流动党员党支部既有“娘家”,也有“婆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流动党员党支部近期通过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在就业、居住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等,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有效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第三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社区严格按街党工委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做到流动党员情况“底子清”。我社区根据流动党员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按照“街道社区区域化全覆盖”的要求,每月对辖区范围内的流党员进行登记,对一些商务楼宇、居民楼栋、产业链条等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努力把每名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和服务之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将外地流入的党员编入党的基层组织,安排其参加组织生活。
二、注重教育,提高流动党员自身素质。
今年年初社区党支部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党员,在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清明”“国庆”、“春节”等流动党员返乡时节,采取集中补课、上门辅导、分组学习、结对互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他们学党章、学法律、听取他们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的汇报。全面开展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工作,组织社区党员进行远程教育站点平台对党员进行“双育”教育,每周定期播放三次电教片;为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在培训党员、发放党员学习材料等工作中,把流动党员考虑在内,进行党内表彰时,为流动党员分配适当的名额,同时积极为流动党员维护合法权益、参加就业培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帮助。社区服务QQ群,微博,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信息,及时向他们传递党的声音,通报党建动态,加强经常性教育,流动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反映实际困难及意见建议,实现党组织与党员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管理,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社区党支部在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一是实行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制定下发了统一的外出党员登记表,规定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支部提交书面申请,经支部同意后方能外出,支部负责将其外出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造成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外出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党员,除外出前要说明外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外,返回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对外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党员,以电话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支部指定专人与外出党员联系,定期把支部活动情况、要求和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他们,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社区,人却长期在外流动,难以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村党总支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狠抓《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三是制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对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设置、组织关系接转、教育管理的实施和监督,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第四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
一、学生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并按规定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
(一)受地域限制等条件限制,无法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正式党员至少每半年要向党支部递交一份书面思想、工作汇报,或通过其他形式与党组织保持联系,预备党员至少每季度要向党支部递交一份书面思想、工作汇报。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这,均被视为自行脱党,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提供流动期间个人在工作单位现实表现的证明材料,所在党支部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其转正问题。
(三)自报实际收入,按照党费缴纳的规定标准向所在党支部交纳党费。一般应有党员个人按月缴纳,特殊情况可托人代交、邮寄,预交或补交,但预交或补交但预交或补交的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4)临时就业单位或通讯地址变动后,应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报告。
二、在学院网站上设置学院党建天地,设“党员教育” 专栏、党总支邮箱,定期把党的组织生活内容及学习材料公布在“党员教育”专栏,流动党员应在每月底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想汇报材料发到党总支邮箱(jgxydzb@163.com)
三、是严肃党的纪律,坚决处置不合格党员。若流动党员无特殊原因不按期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不及时递交转正申请、不发挥党员作用、无视党的组织纪律,党组织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者,所在党组织要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篇: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
(2006年4月28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流动异乡务工经商人口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党员大多来去自由,既没有在原所在地党组织办理《流动党员证》,也没有在流入地登记党员
关系,更谈不上过组织生活。长期以来,流动党员就成了(流出流入地)“两不管”的“自由”党员了。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农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永葆党员先进性,在目前还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石泉县饶峰镇党委来自一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日常党建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谈谈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供党建组工部门和党务工作者参考。
一、党员队伍现状
饶峰镇地处石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辖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18个村民(居)民小组,3588户,13089人,现有党支部29个,其中农村支部19个,机关事企业单位党支部10个,全镇党员551名,其中正式党员523名,预备党员28名,女党员72人,35岁以下的党员121人,60岁以上的党员148人。全镇农村党员443人,农村流动党员90人,占全农村党员总数的20.3%。其中省外流动53人,省内流动37人,在37人中市内17人,县内13人。就业去向为:在非公有制企业78人,个体工商户9人,其他3人(投亲靠友、外出落户)。流动时间6个月内的16人,6—12个月的17人,1年以上的57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7人,35岁—45岁的42人,46—60岁的15人,60岁以上的6人。有87人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3人不参加组织生活。在组织关系管理上,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4人,未持证、未开据党员证明信或转出组织关系的86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96%。交纳党费情况:有34人能足额及时交纳党费,有36人不能及时足额交纳党费,有20人不交纳党费。发挥作用情况:有5人发挥作用好,12人发挥作用一般,不掌握情况的73人。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饶峰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研究探索出了一定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以支部为单位,对每个外出流动党员在外出之前到支部登记,外出工作稳定后及时将通讯地址及联系办法报告支部。二是党员外出前夕,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一次谈话嘱托,要求他们保持党员本色,在外务工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向支部汇报外出情况,交纳一次党费。四是支部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系,各支部落实外出党员联系责任,每个支委联系3—5名外出流动党员,掌握他们的外出情况,并及时向外出党员反馈支部活动情况。通过以上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外出党员流动性强,不便于管理。一些党员外出务工地址经常发生变化,党员个人不主动与支部保持联系,支部与党员关系脱离。大多数党员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或固定的厂家。
2、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党组织虽然要求流动党员外出必须办理组织关系流动手续,持证外出,但绝大多数外出党员不自觉办理流动手续,给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党组织了解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很被动。还有个别党员外出务工有了固定的职业,并在外地安家落户,但仍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流动党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党员外出没有履行任何手续,所到之地的党组织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党员,更谈不上发挥党员作用。
4、大多数流动党员不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组织要求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交纳一次党费,汇报一次外出情况,而大多数流动党员做不到。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必须参加一个党的组织,履行党员义务,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因此,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必须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2、党员流动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现象,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把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作为一项党内制度或纪律来执行。
3、对外出六个月以上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与原所在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按自行脱党处理,由党员所在原支部大会宣布除名。
4、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党员下落,使党员流动不流失。可采取“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联系亲朋好友、同乡同学同事战友等关系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明确通信地
址和联系方式,党组织确定联系人,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5、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对流入党员进行登记,并要求流动党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流动党员要积极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申报组织关系。经流出地登记组织关系后,流出地党组织应开据接收流动党员回执,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6、务工党员所在企业
建立流动党员临时支部。一些务工党员相对较多的厂矿企业,凡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的,可建立临时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建立自己的“家”。
7、劳务中介机构要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凡通过劳务中介机构组织外出的务工人员,是党员的首先要凭《流动党员证》进行登记,将党员关系介绍给务工所在单位,并建议所属单位优先聘用党员,促使党员自觉登记。
8、务工党员相对较多的县(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专门负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