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时间:2019-05-14 01:5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第一篇: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浠水县社会保险局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中,浠水县社会保险局工作组进驻竹瓦镇东宝山村以来,在镇党委和人社局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围绕建设秀美浠水、促进生态文明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密切群众关系,激发群众热情。县社会保险局把“三万”活动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建设秀美浠水的一个重要举措,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以这一活动为契机,积极参与村支部大会,做好动员工作,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建设美丽家园,还深入村村户户,走访老党员、老干部,重点对特困户给予慰问,拉近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秀美浠水建设的热情。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村环境整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民群众对改变村庄环境面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愿望十分迫切。社会保险局工作组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在全村修建了环村水泥道路的基础上,组织村民自筹资金,修平加宽8里长的水泥道路路肩,在道路的两旁还种上绿化树苗,并在主要路口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夜间出行。

整治村庄环境,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帮助农民群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村容村貌,组织参与对村内主要道路两旁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清扫、清理,带动群众自发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家家都有垃圾桶、塆塆都有垃圾池、村里建有填埋场。协助村委会发挥保洁员的作用,强化管理,建立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洁机制和垃圾清运体系,促进农民群众文明习惯的养成,务求取得实效、保持长效。现在,东宝山村修建有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池8个、垃圾箱20个,配备垃圾清运车1台、专职保洁员3人。

县社会保险局工作组进驻竹瓦镇东宝山村开展“洁万家”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这只是我县开展“三万”活动的一个缩影。

(通讯员 乐铁松)

第二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陕西华秦水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文章汇总

陕西华秦 2018/6/26

美丽乡村发展战略、中央政策、生活污染处理方案等

收录文章标题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两会观察丨携手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 3.全球首份国别美丽生态指数评价结果出炉

4.重磅!中央明确乡村振兴时间表,未来农村将发生这10件大事

5.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6.特色小镇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及盈利模式 7.案例: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实例借鉴两则

8.四部门发文整治垃圾围村:2020年基本遏制垃圾向农村转移 9.“垃圾包围农村” 农村垃圾处理前景广阔 10.11.12.13.水污染防治攻坚路线图密集出炉 黑臭水体、劣V类水,是什么水质级别? 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运作模式探讨

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存在问题、政策支持、技术路线、项目运作问题与模式探讨

第三篇: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载体促进农村文明建设

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载体 促进农村文明建设

××市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以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真抓实干,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动了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共同发展,全市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文明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实施“双百万十”工程,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载体,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氛围,开创了我市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一、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本做法和体会

(一)上下联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1.实施“双百万十”创建工程,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薄弱点。它不仅影响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生活方式和小农经济的思想观念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提高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结合我市农村实际和特点,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双百万十”创建工程,即创建100个文明单位、100个生态文明村、10000个文明户、10条文明示范街活动。在农村则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作为载体,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领导挂点,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市委的领导下,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制订创建百个生态文明村活动方案,确定在三县一市以及郊区力争在3年内创建100个生态平衡、环境良好、秩序良好的生态文明村,使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连片发展的新格局,使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为了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成立××市创造生态文明村领导小组,由市副书记×××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点,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制订和落实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具体措施,解决了具体问题,确保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市长×××多次到×县×××镇×××调研,与镇领导和村民一道研究建设方案,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副书记×××深入到×××市×××镇大和村,与村民一道研究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规划问题,并现场拍板解决一些困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与×××县文镇新村挂点,帮助村解决建设生态文明村急需的部分资金和水泥等问题。副市长×××则与×××村五组挂点,协调各部门大力扶持该村搞好生态文明村建设。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同时,市文明委多次组织召开县、镇文明办主任会议,了解情况,做好协调工作,并在×××市和×××县召开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交流会,交流情况,推广经验,使我市的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得到全面推开。

3.三级联动,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市、县和镇三级联动机制。爱卫、卫生、水电、土地、建设、规划、教育、环保、能源、林业、农业等部门做到明确分工,挂点定村,明确目标和任务,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同时,各部门领导带队进村入户,抓规划、抓项目落实等,有力调动各方参与共建生态文明村的积极性。各部门按照各自的特点,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及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如×××县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耕地占用税等税费,金融部门实施贷款建房优惠政策等。在资金方面,市、县镇三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也给予支持,×××县政府拨款5万元,县建设局拨款2万元,县各单位支持资金15万元,镇政府支持3万元,市建设局支持水泥130吨,扶持挂村建设生态文明村。规划、环保、农业、卫生、水电等部门单位也通力合作,帮助创建村做好规划、生活环境卫生治理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等工作。据统计,目前,市、县、镇三级各部门支持资金 万元,水泥 吨等物资支持我市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

(二)建设生态文明村,农村精神文明带来新变化

从去年4月开始,我市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全面启动至今,全市已初步建成 个生态文明村,新铺水泥路 米,新建沼气池 座,新建卫生厕所 座。基本上达到了创建标准。在生态文明村中基本实现道路水泥化,饮水洁净化,能源沼气化,村内环境绿化美化,村风民风文明化,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1.以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化作为突破口,加大创建力度。在创建活动中,开始时,村民对建成生态文明村信心不足,往往看不到好处,因此创建热情不高。我们抓住了这一情况,以实施村道硬化和能源沼气化作为突破口,先抓示范村,以带动其他村的创建活动。在各级领导的挂点定村和各级部门支持下,×××县挂村、×××县×镇良村,×××市台村、×××县连村、郊区新村5组等10多个村作为创建示范村。由各县(市)、区、镇领导组织人员到示范村,深入了解,观农家厕,闻猪栏“味”,踏泥泞路,体农家难。面对面倾听农~见。帮助农民做好规划,筹建创建项目,落实具体任务,解决资金、用地、技术以及政策优惠等问题。×××县挂村修建了一条主干村道宽8米,巷道4米宽,长880米的水泥路。×××县江镇良村修建了一条长2.3公里的主干水泥道路,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建成沼气池45座。郊区新村修建了一条长近3公里,宽10多米的水泥路,家家户户出门就能踏上水泥路,其中5组村民家家用上沼气。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各村也纷纷加快了创建力度,×××县江镇在良村的带动下,也掀起了修建水泥村道和沼气池的热潮,权村、大山村、大水村修建了水泥路,大洲村修建了一条环洲水泥路,建成了11个水泥码头,同时,修建沼气池,煮饭、冲凉用上了沼气。据镇政府统计,全镇各村共修建水泥路32公里,建沼气池2780多座。目前,在我市各县(市)区的家村正掀起了创建生态文明村新一轮热潮,从原来确定创建100个生态文明村增加到105个目标。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村道和巷道基本上修建或铺设了水泥路面,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和打水井,饮上洁净的井水或山泉水,实现了水、电、路三通。配合改厕,新建住房在村内修建了排水系统,改变了过去卫生赃、乱、臭的现象。许多村建成了文化活动室、球场、村头花园。电视电话进村入户。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同时,各村根据各自的特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有的村以发展水果种植为主,有的以发展养殖为主,充分利用沼渣沼液发展生态农业致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使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可喜的变化,村民的文明程度有较大的提高。

2.农村面貌新变化。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给农村带来了可喜的新变化。一是村容村貌发生新变化。在创建前,在村内看到的是赃、乱,牛粪猪粪鸡屎遍地,污水随处流,闻到的是猪栏和厕所的臭味。创建后,道路宽阔洁净,村内绿树成荫,果树飘香,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三层五层错落有致。村中公园有凉亭小息,并建有单杠、秋千等健身场所,有些村建成了水泥篮球。在村民家中,家家户户用上沼气炉和沼气热水器,既节约能源又干净卫生。如×××市容镇和村,呈现在人们面前是一座漂亮的山庄,内有游泳池、篮球场、冲浪池、花园和鱼池等。×××县良村,村头建起了一座标准的篮球场,村中周围荔枝树花蕊飘香,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座座沼气池整齐建在村边,同时建成了完整的排水系统。村中建起2-5层不等的新房,外墙装饰漂亮的墙砖,家中打制水井和抽水管道,屋内建有卫生系统,沼气炉和沼气热水器。村容村貌发生根本的变化。二是村风民风出现可喜变化。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前,由于缺乏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赌博现象时有出现,封建迷信思想较为严重,建庙搞迷信活动大有市场。创建生态文明村后,制订村规民约,经常进行法制教育,法制观念和意识有较大的提高,村民的整体文明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良村以前民风骠旱,赌博、偷窃、迷信活动常有出现。创建后,赌博、偷窃现象没有了,甚至喝酒时行拳的现象也少了。村民办白事时,也没有大操大办,更不会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关心集体,相互帮助在村中已蔚然成风。良村郑组长,以人工1000多元把几个困难村民请来种植蘑菇,使他们既学到种植技术又增加了收入。许多村成立篮球队,与邻村举行比赛,在节日期间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三是思想观念发生可喜变化。在创建活动中,村民得到实惠,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已悄悄地发生变化,尤其是改变了过去的小农经济的意识,逐步树立起开放的意识和市场经济的意识,村民文明意识也得到提高,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观念和凝聚力。如在修建村道时,需占用到的屋地或房屋,村民能以集体利益为重,自动拆除,也不需要补偿。修建集体项目全部由村民义务投工,在资金方面,大家踊跃集资,有些困难村民,较富裕的村民主动借款。在修建沼气池中,能互相帮助,共同修建。村民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认识,着重发展绿色食品,利用沼液沼渣作为肥料种植蔬菜、瓜果,建立生态农业。×××县良村发展蘑菇种植和荔枝种植,同时发挥靠近圩镇优势,大力栽种绿色蔬菜,目前已发挥效益,一些单位、酒店已专程到村内定购蔬菜,而且价格比其他蔬菜高出2-3角钱,去年17户种植的蘑菇每户收入达4000-5000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江镇大山头村和郊区新村等则发展种桑养蚕业。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增加了收入,农民对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热情更加高涨,村与村之间出现了你追我赶的争创热潮。如×××镇二叉、三叉两村,提出了各自的创建招数,大摆创建“擂台”。四是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干部自觉深入农村基层,察民情、体~,解民忧,真真正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农民也自觉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三提五统”自觉上交,过去“天下第一难事”的计生工作好做了,村民自觉执行计生政策,结扎率达100%,超生现象也没有了,个别村民自愿只生一个小孩。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城乡互动,促进全市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

一是大力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动发展的局面。在开展“双百万十”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通过×××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情况进行大力的广泛的宣传报道,各县(市)、镇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宣传创建活动的典型。同时召开创建活动经验座谈会,组织人员到农村参观学习,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城镇单位和居民在感受到农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热情,深受鼓舞,也加大了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的活动,投入资金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如×××花园小区,经常组织住户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文艺比赛等,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二是城市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也出钱出物或从技术上为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出力。有些单位送书送技术,为农民送上精神食粮,有些单位送去水泥,厕所瓷盘等物资。在全市文明单位中开展“工农手拉手,文明单位助农友”活动,文明单位积极从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有些单位与农村结成对子开展共建活动,出现了军民共建、村镇共建、城村共建等创建形式。

(三)一点体会

1.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突破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事半功倍。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首先确立了真真正正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的创建新思路。因此,从修路、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作为创建突破口,使农民能得到实惠,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深得农民欢迎,农民对创建活动热情高涨。因此,以为农民办实事好事的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适应了当前梧州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适应了农民渴望文明,追求新生活水平需要;适应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极具生命力。农民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甚至能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自筹资金,积极义务投工,毫无怨言。

2.政府重视,积极引导,把创建活动变为群众性活动。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市领导挂点定村,带队深入农村调研,解决困难。并把创建任务具体分解、量化和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同时,做好分类指导,积极引导农民身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如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和制订创建方案和规划,通过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使创建活动变成群众性的活动,发挥村民自身的积极性,把政府的要求,变为农民的愿望和自觉行动。目前,需要更积极的引导,在农村中全面铺开,扩大创建范围,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3.依靠农民,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农民是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主体,因此,只有依靠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自身积极性和作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推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有: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农村散放式养殖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农村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农村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

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障碍。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农民肆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损害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浪费了很多农村生态资源,也增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农村散放式养殖加快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治理难度;农村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其对农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转移,使得工业污染更加深入到农村,特别是一些具有高污染性的企业在农村扎根驻营,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对农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一些很少进入农村的消费品也开始大量进入,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健全,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特别是大量无机垃圾在农村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出现新的特点,即由以前的单纯由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向多种污染形式并存转变,如农村由于自身消费导致的“白色污染”;农村一些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如农业生产过度依靠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硬化,大量使用农药对农村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农村很多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一些不良的农村风俗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非物质危害,特别是对农民农村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树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农村的赌博风气、丧葬风俗、迷信观念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现状,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因此,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成为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困难的重要课题。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模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针对的是农村生态文明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注重对现有农村生态特别是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设施的改造与新建,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是指对农村已有的良好生态文明形式进行保护和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与维持,其同样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

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切实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必须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这样的实践模式必须是科学的、实效的、因地制宜的。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不能一刀切,因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实践模式。城市郊区与城市远郊、远郊与边远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应有所不同,发达地区的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更不能走相同的道路。各个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与模式可以不同,但无论走哪种模式与道路,在实践效果上都应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可在标准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情况来探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性实践模式。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模式,它包括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模式、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模式、新农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探索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农业的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农村新的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就是通过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生态理论的教育来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现代农民意识。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既包括对现有农民知识结构的升级,也包括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和科学化。要转变农民知识结构,必须要更新农村的教育方式,加大对农民科技知识和生态文明知识的培训力度,如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到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培训,把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成一个既可以对农村小孩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场所,又可以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好地方,从而让农民在不影响农业生产、不用离开家门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与方法,也就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变。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即探索怎样对农村现有存在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已对农村环境构成的危害进行治理,并制定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它包括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与危害的处理、对农民生活与健康有危害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业生产对农村造成的环境危害的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环境治理主要是指对农村环境已构成危害的问题进行治理,而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来说,则主要指的是对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上存在的硬件与软件方面的不足加大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和对已有的农村生态文明成果进行保护,如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对农村村舍建设的合理规划,农村能源的综合利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农村精神面貌的塑造模式,就是要探索怎样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怎样培养农民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怎样树立农民的崇高人生理想以及农村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模式,另外,还有怎样消除农村落后的生活习俗、封建迷信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模式,指的就是怎样能够利用政府现有的资源来更好地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的实践模式。它包括政府怎样利用自身的资源对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进行有效的技术帮助与指导、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投入机制、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篇:如何促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如何促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更新时间:2014-10-29 22:10 来源: 作者: 阅读:1945 网友评论0条

摘要: 另外,加快环境立法进程,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绿色企业支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污染防治技术的科研和应用,保护绿色生产的知识产权,修订《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境资源法。明确生产企业对生产的产品的回收义务,如借鉴日本3R做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在北京召开,会议将研究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议题。怎样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法制建设,环保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必将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环境保护部政法司会同政研中心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就“依法治国与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议题进行探讨。

环境保护部政法司司长李庆瑞表示,如何在环保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如何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绿色转型,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这些重大议题,环保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做好筹划,及早准备,为迎接四中全会召开和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奠定思想基础。

参会的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围绕如何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意见。

正确认识环境法治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

“法”的对立面是按潜规则办事、按长官意识办事

“依法治国的法是统称。其对立面不是政策,政策是明规则,也属于法的一部分。依法治国中的‘法’的对立面应是按潜规则办事、按长官意识办事。”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说。依法治国中强调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是下一步推进环境法治建设的方向。

环境的公益性决定了必须要通过立法去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决定了需要严格的法制去改善;环保的基础性决定了只有通过严明的政策法规,才能约束其他领域。

“环境法被视为部门管理法,得不到必要的尊重和敬畏,执行中缺乏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的配合,这种状况必须纠正。只有通过环境法调整资源开发等行为,强化对地方政府和产业主管部门的制约,才能提高环境法治意识,改善环境执法处境。” 清华大学教授王明远说。他提出,法治要从工具和手段,上升为价值和目的。

夏光指出,从成效角度讲,环保部门非常重视相关法律,法治思维比较强。但我国环境法治还远未达到“价值和目的”的地位,甚至作为“工具和手段”都仍存在一些问题。

对我国环境法治的现状,夏光概括为:缺、短、小。

“缺”是指法治领域的立法相当缺乏,尤其按照党中央改革要求,很多没有变成法律法规。

“乱”是指执法乱象多,包括执法不作为、乱作为、背黑锅等,总体评价环保系统的公信力不是很强。

“小”是指司法系统在环保中的作用小,司法资源有限,导致法院不愿受理案子,参与环保积极性低。

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副处长刘传义则认为,在目前的法治环境下,主要困难是环境执法难、不到位。一是环境执法说的多做的少,很多环境执法机构还是参公单位,执法制约多。二是自身问题多,人员素质不够。

在环保领域践行依法治国方略,要理顺法与政策的关系,软法硬法都要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珂建议,借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环境基本国策立法具有特殊地位,主要管政府,各州法律法规都要服从它。

环境立法要既“硬”且“良”

专业化、综合化的环境法需要大量授权立法及配套立法

环境法呈现高度专业化、综合化特点,包括行政管理、民事侵权、国际合作等方面内容,需要大量授权立法及配套立法。

要在依法治国的战略中推进法治建设,夏光认为,首先要明确未来环境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用法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要一方面坚持环境优先、保护优先,一方面坚持经济和环境协调,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认为,依法治国,要完全依法办事,解决以权压法、以人代法。在环境法方面,要改变环境法是软法的现象。在过去几年中,环境刑事犯罪责任追究获得了很大进步,未来要使环境法更加硬起来。

他建议,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将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方针政策制度都纳入其中,之后制定其他法律时,都要考虑此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由环保部门协同其他部门参与立法。在这个法律下,应包括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三大法律。具体的立法需围绕完善这些体系,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综合性的立法,另一条是具体法律的制定。如自然保护区法、湿地保护法,化学品管理法、电磁辐射管理法、生态损害补偿修复法、民事环境损害赔偿法(包括健康损害)、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法等。

周珂则认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首先必须落实“保护优先”原则。我国生态保护主要借鉴俄罗斯,生态法与自然资源法是一体两面,自然资源法注重开发利用,生态法强调保护优先,用生态保护对冲资源利用的负面效应。保护优先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在生态保护领域,尤其是资源开发利用都应当适用这一原则。

二是要明确地方政府环境责任,要从管理法向责任法转变。过去的《环保法》是管理法,主体是管理者与相对人,修订后的《环保法》向责任法转变,突出规定政府责任,这需要逐步落实。

刘传义结合基层执法经验强调,环境立法要注重配套细则规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罗丽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和单项法的衔接修改。

判断环境合法的标准,离不开时间空间背景。同一行为,在北京属于违法,在甘肃可能属于合法。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胡静和刘传义都提醒,要给予地方环境立法充足的空间。

除了制定新法,对于不合时宜的旧法也应当及时进行排查和清理。北京市环保局法规处调研员相华林提出,清理、修订和《环保法》不相符的政策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他建议可以借鉴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做法,从国家层面发通知,要求国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对本部门本级政府的政策、法规进行清理,定期提交清理报告。

环境执法要“按章不按长”

执法者以法律为依据,而不是按领导意志办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推动环境法治建设,不只是立法的问题。环境执法要有独立性,才能保证公平正义,才能保证法治而不是人治。

法治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法律正当,立法是良法;二是法律至上,即法律说了算。环境独立执法,即执法者以法律为依据,而不是按领导意志办,“按章不按长”。张居正说:“车之不前也,马不力也,不策马而策车,何益?” 执法者有积极性,才可以激活法律。

胡静认为,调动环境执法人员的积极性,需要职业保障,即严格执法不需要付出个人代价。

王灿发则建议,建立独立的执法监督机制,如制定环境督查条例、设立独立执法机构,监督各个环保部门。“应强调独立环境监管和执法,环保部门可以不是独立的上下体制,但是执法和监管可以垂直管理。”王灿发说。

胡静同时提出,环境行政要合法合理。环境保护的行动方案,要有上位法依据,设立的目标要现实,标准要基于现有经济技术条件,让企业跳一跳摸得着,否则实施不力会牺牲法的尊严。

另外,环境执法应当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艳芳提醒,随着公民权利意识增强,行政决定没有法律依据、不依照法律程序,可能被认为不公平甚至寻租,环保部门可能因此成为被告。

对于环境执法的方式创新与改革,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夏光建议,增强执法力量,形成强势环保状态,增加社会公众的力量,让人民群众成为耳目。

胡静也建议,公众参与执法要放开。环境保护有三方主体,政府(环保部门)、企业和个人。政府与个人联手,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让个人充当环保部门的耳目,允许个人提出环境公益诉讼,对执法有好处。

罗丽建议,对于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政府责任等制度的落实,要增强法律强制性,避免流于形式。

李艳芳建议,环境执法部门要与检察院、法院相配合。如意大利最高行政法院首要职责是为政府提供行政咨询,协助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环境司法要发挥制约监督作用

环境执法要与司法相衔接,强化对政府的约束

司法支持、加强、补充行政执法,并在某些方面发挥制约监督作用。“环境执法要与司法相衔接,应强化环境审判、推进公益诉讼,包括行政诉讼,强化对政府的约束。”王明远说。

日本司法制度在环境法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针对民事赔偿建立了迅速救济机制,当地居民通过行政诉讼对道路、火电等建设行为进行合法性监督,值得借鉴。

这种司法能动性的发挥对于监督、制约环境执法很有效果。胡静说,法院实行能动司法,不是法官主动找案子,而是加强司法审查,不仅审查行政决定的合法性,而且审查其合理性。能动司法还影响了立法和行政,如日本法院通过公害审判推动了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我国环境法庭通过发布禁止令介入了环境执法。环境法庭专业能力加强后,甚至可能开展对环评、排污许可决定的合理性审查。

除此之外,环境案件的受理也应该受到重视。王灿发和相华林都强调,要明确法院对案件的受理范围,大力推动司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用法治方式推进绿色转型

经济增长模式也要符合环境基础法的要求

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盲目投资、产能过剩、盲目开发、填海挖山等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发展方式,某些地方政府领导的决策行为仍需对其进行约束。

相华林提出,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严格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严格进行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逐步推进政策环评,彻底扭转GDP至上意识,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另外,加快环境立法进程,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绿色企业支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污染防治技术的科研和应用,保护绿色生产的知识产权,修订《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境资源法。明确生产企业对生产的产品的回收义务,如借鉴日本3R做法。

下载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第一章 绪论 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我省战略定位之一,要求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来源:省发改委研究室 发布日期:2011年5月31日 今年以来,我市在前几年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部署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编制了《丽......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各级党组织和......

    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议案[大全]

    议案参考范文: 党的xx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我市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虽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总体上要好些,但随......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漾月街道是2013年12月师宗县行政区域划分调整后新成立的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绿色漾月、和谐漾月、法治漾月”......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文华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5篇)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 【摘 要】在生态文明法制体系中,生态保护司法审判机制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生态保护司法审判机制方面,贵阳市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