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1:3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某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员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形成一个新的群体——流动党员。近几年来,流动党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范围在不断增大、频率在不断加快。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我们于近期深入乡镇、村(社区)、改制企业、非公企业等地,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电话连线流出党员、与流入党员面对面交谈等方式,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广泛调研并结合流动党员台帐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和趋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基本形成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新格局。

(一)我县流动党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流动数量及流向分布。流动党员一般是从农村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党员主要以流出党员为主。从各乡镇上报的流动党员台帐汇总结果看,我县目前有流出党员**余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而流入党员仅**名,且流出党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问卷调查结果和台帐分析,流动党员多以亲戚、朋友、邻居相互介绍、相互带领的方式外出,同村同乡党员的流向往往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我县的流出党员大多集中在广东、江浙、成渝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在具体工作单位、从业性质、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等方面呈分散流动态势。他们大多数分布在建筑、制造、饮食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2.主要构成及思想状态。在我县的流出党员中,农村党员近九成,占主体地位,另有部分下岗职工党员、复退军人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在他们中间,初中及以下的低学历者居多数,中青年党员居多数(50岁以下的占90%)。从调研及我们平时掌握的情况看,流动党员思想主流是好的,大多数有较强的组织观念,理想信念比较坚定,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在流动人员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我县**镇流出党员**在浙江**务工期间,勇闯火海,从大火中救出一名80岁老人,在当地传为佳话。流出党员多数能自觉缴纳党费,他们要么请在家亲属代缴,要么邮寄党费。许多流出党员对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愿望,如今年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很多流出党员纷纷向家乡党组织打电话,了解换届工作情况,表达自己的意见。尽管多数流动党员党性意识较强,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教育管理的松懈和滞后,流动党员的思想防线正经受严峻的冲击,部分流动党员消极落后的思想意识不断蔓延,特别是许多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党员表现尤其突出,他们对党的政策不理解,抵触情绪比较大,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各级党组织的重视。

(二)我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基本形成管理网络。我县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致力于整合力量,完善制度,构建网络,初步形成了县、乡、村(社区)三级联动格局。今年年初,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优质高效的完成了全县**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的建设工作,其中在**镇设立了*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在除**镇以外的其余**个乡镇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在全县**个村和**个社区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点。为各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职责、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以服务中心为主导、服务站点为支撑的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网络。每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都开通了流动党员服务专用电话,安排了工作人员,并通过**党建网、**电视台等媒体,公布了服务电话。

2.初步建立管理台帐。我县各级党组织把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去向作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任务。各级党组织抽调多名干部先后采取查阅党员名册、深入一线排查、上门访、电话问、党员帮、亲友联等形式,集中精力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多次地毯式“搜索”,准确掌握了大多数流动党员的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并把他们登记造册,建立了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同时坚持每月对台帐进行更新,随时跟踪掌握最新情况,使流动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视野中。为方便流出党员在外亮出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各级党组织为每一名流出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对已经外出而又未领证的流动党员,采取亲友带、特快专递、挂号邮寄等方式进行发证,确保掌握去向的每一名流出党员人手一证。

3.灵活设置党的组织。按照“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的原则,我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灵活设置党组织,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方面,依托县乡驻外办事处、招商引资机构和商会,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和党支部,凝聚流动党员,定期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在“两新”组

第二篇: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

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组织联动。发挥驻京机构党委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全面统筹、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统一安排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工作任务、组织建设、党员教育、服务和发展党员等工作,指导区(县)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工作,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的落实。

坚持条块结合,加强党员流出地、流入地组织联动,建立党员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线上对接平台,探索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与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定期联系机制,统筹组织联络协调工作,发挥好各方党组织管理职责。

坚持分类施策,抓好党建活动。坚持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机制,建立“*+N+*”联系制度(即一名正式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联系N名流动党员、每月联系一次制度),在非公有制领域推广依托企业建立流动党员之家。根据党员思想、工作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组织生活,广泛开展“流动党员先锋岗”“流动党员服务区”“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流动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

分类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适时组织开展评优评先表彰活动。同时,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健全自身建设、议事决策、服务群众、监督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驻京机构党委与输出地各区县党委组织部门的经常性联系机制。

加强组织建设,严格执行纪律。全面提升流动党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明确党支部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党员管理等各方面标准,建立组织保障、活动阵地、服务载体、运行机制等制度体系。配优配强流动党员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务干部培训,按照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灵活选用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等方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严格执行组织生活纪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加大基层党支部经费支持。

第三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沪皖联动、探索创新,东明社区(街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新理念,利用社区阳光驿站载体与安徽旌德县孙村乡“喜结联姻”,成为两地基础党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凝聚流动党员,构筑辐射营盘。2007年年底,安徽省旌德县党委、孙村乡党委领导班子一行千里迢迢来到东明社区阳光驿站宣布:依托社区阳光驿站,实现两地共建,成立上海流动党支部。而岁末年初,社区阳光驿站与驻沪党支部联手开展的“敬老谱新曲”活动则拉开了两地联动、合作共建的帷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和农村党员纷纷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进入城市发展建设之中。可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许多离土、离乡的农民兄弟中有许多曾经在当地入党的党员同志,又没有进行正常的组织接转关系,形成实际上的长时间离开党组织的现象。近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孙村乡外出来沪务工者达2200多人,其中有党员22人,他们中大多数几年甚至长达25年没有参加过组织生活。进城后他们挣了钱,可在政治上缺少正常的组织生活,但内心上还是向往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地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酝酿在上海成立流动党支部的决定。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用创新思维改进和加强流动党员工作的作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尝试,是加强党组织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之一,构建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这一做法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肯定。

东明社区党工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外来务工党员,在工作上、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给予关心我们为你们提供学习、活动的大舞台,让党员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6月1日,设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的安徽旌德县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召开“家乡经济发展座谈会”,并举行“离乡离士不离党、募捐赈灾献爱心”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支部改选和交纳“特殊党费”。社区阳光驿站提供服务与支持,两地党组织一致认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我们面对新情况,对党建新事物要倍加爱护。搞好两地共建流动党支部的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流动党支部,增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性。目前,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流动党员活动证》,就是让流动党员在流出地党组织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再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当地党组织生活。孙村乡共有22名党员在上海打工,分布在上海的各个区县,真正居住或工作在东明社区的不多。是让这22名党员各自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到各区县基层党支部报到,凭证参加组织生活,还是打破区域界限,成立流动党支部?东明路街道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进行了研讨。座谈中,有党员反映,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后,往往没有下文,组织生活还是不知道在哪里过。还有党员反映,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居民区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因为关心的事情不同,组织生活没有吸引力,既不利于党组织加强管理,也不利于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如果由流出地党组织、孙村乡党委出面,成立驻沪流动党支部,凭借地缘关系、乡情观念、共同利益,就更能够凝聚党员,便于形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管理机制。东明路街道及时向新区组织部汇报了这些想法,经组织处同意在东明路街道试点,以党建联建的方式,成立了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该支部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挂牌,对流动党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二是创新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发挥流动党支部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需要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居住特点,区别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流动党支部22名党员,从年龄上看,既有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大学生,也有五十来岁的曾在老家当过村支书的老党员;从职业上看,大部分在上海打工、做生意,有搞设计的、有舞龙的、有做保姆的;从生活目标上看,二三十岁的以谋生为主,三四十岁的争取有新发展,四五十岁的趋向生活安定。支部成立前,很多党员到了上海,逐渐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党员老吴,过去是村党支部书记,在南汇打工,住在当地一个村党支部家里好几年,他说:“从来没有人问他,组织生活在哪里过!” 党员们内心迫切希望能够就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根据党员的这些特点,党支部确定了职责定位和组织活动方式。党支部的职责,突出“巩固组织、凝聚党员、联系群众、提升素质、建设家园”20个字。巩固组织,突出一个“联”字,在党委层面实行“联建”,即流动党支部在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和乡党委联建管理下开展工作;支部层面实行“联动”,即流动党支部与阳光驿站(两新总支)联动,日常事务寻求阳光驿站的支持。凝聚党员,突出一个“需”字,即针对不同年龄段党员、不同发展阶段党员的需求,整合各方面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管理和服务,如3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谋生,就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4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发展,就为他们提供项目信息;5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交流,就与他们经常性沟通,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联系群众,突出一个“情”字,即在支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教育他们诚信做人、守法务工,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流动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务工人员之家。提升素质,突出一个“能”字,即依托党组织提供的资源,对流动党员进行个人谋生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上海的社交技能培训和联系群众的服务技能培训,并整合党员中的能人资源,进行互帮互学。建设家园,突出一个“促”字,即通过个人的辛勤劳动,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家乡的新家园的建设多做贡献;同时,党支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家乡发展出主意、引项目、招资金、找渠道,促进家乡发展。

三是建立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现两地党组织无缝对接。孙村乡党委作为流出地党组织负责支部班子配备、支部制度建设、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的收缴等,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作为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指导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党员的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提供支部活动场地、学习资料和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支部党员提高素质、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等。同时,逐步探索把流动党支部纳入东明社区党组织的考核、评比和表彰。流动党支部负责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协助将条件适合的流动党员编入当地党组织。通过党委层面“联建”,实现了流出地与流入地有效衔接,使流动党员党支部既有“娘家”,也有“婆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流动党员党支部近期通过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在就业、居住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等,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有效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第四篇: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组织联动。发挥驻京机构党委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全面统筹、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统一安排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工作任务、组织建设、党员教育、服务和发展党员等工作,指导区(县)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工作,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的落实。坚持条块结合,加强党员流出地、流入地组织联动,建立党员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线上对接平台,探索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与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定期联系机制,统筹组织联络协调工作,发挥好各方党组织管理职责。

加强组织建设,严格执行纪律。全面提升流动党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明确党支部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党员管理等各方面标准,建立组织保障、活动阵地、服务载体、运行机制等制度体系。配优配强流动党员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务干部培训,按照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灵活选用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等方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严格执行组织生活纪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加大基层党支部经费支持。

坚持分类施策,抓好党建活动。坚持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机制,建立“*+N+*”联系制度(即一名正式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联系N名流动党员、每月联系一次制度),在非公有制领域推广依托企业建立流动党员之家。根据党员思想、工作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组织生活,广泛开展“流动党员先锋岗”“流动党员服务区”“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发流动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分类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适时组织开展评优评先表彰活动。同时,创新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健全自身建设、议事决策、服务群众、监督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驻京机构党委与输出地各区县党委组织部门的经常性联系机制。

强化服务功能,增强组织归属感。寓教育管理于服务当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班、法律维权讲座,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权益保障、子女教育等各类帮助,把驻京党组织真正建成“流动党员之家”。充分利用驻京机构党委的平台作用,加强京渝两地沟通交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时宣传家乡的好政策,促进人才回引、资金回流,同时推荐作出突出贡献、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流动党员作为家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村党组织负责人的后备人选。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方式,进一步完善“党建+微信”平台建设,改变传统信息传递模式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

第五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社区严格按街党工委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做到流动党员情况“底子清”。我社区根据流动党员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按照“街道社区区域化全覆盖”的要求,每月对辖区范围内的流党员进行登记,对一些商务楼宇、居民楼栋、产业链条等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努力把每名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和服务之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将外地流入的党员编入党的基层组织,安排其参加组织生活。

二、注重教育,提高流动党员自身素质。

今年年初社区党支部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党员,在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清明”“国庆”、“春节”等流动党员返乡时节,采取集中补课、上门辅导、分组学习、结对互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他们学党章、学法律、听取他们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的汇报。全面开展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工作,组织社区党员进行远程教育站点平台对党员进行“双育”教育,每周定期播放三次电教片;为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在培训党员、发放党员学习材料等工作中,把流动党员考虑在内,进行党内表彰时,为流动党员分配适当的名额,同时积极为流动党员维护合法权益、参加就业培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帮助。社区服务QQ群,微博,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信息,及时向他们传递党的声音,通报党建动态,加强经常性教育,流动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反映实际困难及意见建议,实现党组织与党员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管理,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社区党支部在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一是实行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制定下发了统一的外出党员登记表,规定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支部提交书面申请,经支部同意后方能外出,支部负责将其外出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造成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外出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党员,除外出前要说明外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外,返回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对外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党员,以电话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支部指定专人与外出党员联系,定期把支部活动情况、要求和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他们,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社区,人却长期在外流动,难以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村党总支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狠抓《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三是制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对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设置、组织关系接转、教育管理的实施和监督,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下载某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一、学生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并按规定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一)受地域限制等条件限制,无法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正式党员至少每......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2006年4月28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流动异乡务工经商人口中......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一、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农村党员。二、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2006年4月28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

    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

    流动党员管理

    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为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对我......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在学生毕业期间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流动党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根据要求,现将我村流动党......

    流动党员管理

    党政办公室第17期2011年3月20日灌口镇抓规范求实效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规律,改进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