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时间:2019-05-12 15:4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第一篇: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

(2006年4月28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流动异乡务工经商人口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党员大多来去自由,既没有在原所在地党组织办理《流动党员证》,也没有在流入地登记党员

关系,更谈不上过组织生活。长期以来,流动党员就成了(流出流入地)“两不管”的“自由”党员了。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农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永葆党员先进性,在目前还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石泉县饶峰镇党委来自一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日常党建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谈谈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供党建组工部门和党务工作者参考。

一、党员队伍现状

饶峰镇地处石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辖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18个村民(居)民小组,3588户,13089人,现有党支部29个,其中农村支部19个,机关事企业单位党支部10个,全镇党员551名,其中正式党员523名,预备党员28名,女党员72人,35岁以下的党员121人,60岁以上的党员148人。全镇农村党员443人,农村流动党员90人,占全农村党员总数的20.3%。其中省外流动53人,省内流动37人,在37人中市内17人,县内13人。就业去向为:在非公有制企业78人,个体工商户9人,其他3人(投亲靠友、外出落户)。流动时间6个月内的16人,6—12个月的17人,1年以上的57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7人,35岁—45岁的42人,46—60岁的15人,60岁以上的6人。有87人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3人不参加组织生活。在组织关系管理上,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4人,未持证、未开据党员证明信或转出组织关系的86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96%。交纳党费情况:有34人能足额及时交纳党费,有36人不能及时足额交纳党费,有20人不交纳党费。发挥作用情况:有5人发挥作用好,12人发挥作用一般,不掌握情况的73人。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饶峰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研究探索出了一定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以支部为单位,对每个外出流动党员在外出之前到支部登记,外出工作稳定后及时将通讯地址及联系办法报告支部。二是党员外出前夕,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一次谈话嘱托,要求他们保持党员本色,在外务工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向支部汇报外出情况,交纳一次党费。四是支部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系,各支部落实外出党员联系责任,每个支委联系3—5名外出流动党员,掌握他们的外出情况,并及时向外出党员反馈支部活动情况。通过以上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外出党员流动性强,不便于管理。一些党员外出务工地址经常发生变化,党员个人不主动与支部保持联系,支部与党员关系脱离。大多数党员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或固定的厂家。

2、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党组织虽然要求流动党员外出必须办理组织关系流动手续,持证外出,但绝大多数外出党员不自觉办理流动手续,给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党组织了解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很被动。还有个别党员外出务工有了固定的职业,并在外地安家落户,但仍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流动党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党员外出没有履行任何手续,所到之地的党组织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党员,更谈不上发挥党员作用。

4、大多数流动党员不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组织要求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交纳一次党费,汇报一次外出情况,而大多数流动党员做不到。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必须参加一个党的组织,履行党员义务,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因此,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必须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2、党员流动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现象,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把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作为一项党内制度或纪律来执行。

3、对外出六个月以上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与原所在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按自行脱党处理,由党员所在原支部大会宣布除名。

4、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党员下落,使党员流动不流失。可采取“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联系亲朋好友、同乡同学同事战友等关系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明确通信地

址和联系方式,党组织确定联系人,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5、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对流入党员进行登记,并要求流动党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流动党员要积极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申报组织关系。经流出地登记组织关系后,流出地党组织应开据接收流动党员回执,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6、务工党员所在企业

建立流动党员临时支部。一些务工党员相对较多的厂矿企业,凡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的,可建立临时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建立自己的“家”。

7、劳务中介机构要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凡通过劳务中介机构组织外出的务工人员,是党员的首先要凭《流动党员证》进行登记,将党员关系介绍给务工所在单位,并建议所属单位优先聘用党员,促使党员自觉登记。

8、务工党员相对较多的县(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专门负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第二篇: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

(2006年4月28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流动异乡务工经商人口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党员大多来去自由,既没有在原所在地党组织办理《流动党员证》,也没有在流入地登记党员关系,更谈不上过组织生活。长期以来,流动党员就成了(流出流入地)“两不管”的“自由”党员了。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农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永葆党员先进性,在

目前还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石泉县饶峰镇党委来自一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日常党建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谈谈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供党建组工部门和党务工作者参考。

一、党员队伍现状

饶峰镇地处石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辖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18个村民(居)民小组,3588户,13089人,现有党支部29个,其中农村支部19个,机关事企业单位党支部10个,全镇党员551名,其中正式党员523名,预备党员28名,女党员72人,35岁以下的党员121人,60岁以上的党员148人。全镇农村党员443人,农村流动党员90人,占全农村党员总数的%。其中省外流动53人,省内流动37人,在37人中市内17人,县内13人。就业去向为:在非公有制企业78人,个体工商户9人,其他3人(投亲靠友、外出落户)。流动时间6个月内的16人,6—12个月的17人,1年以上的57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7人,35岁—45岁的42人,46—60岁的15人,60岁以上的6人。有87人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3人不参加组织生活。在组织关系管理上,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4人,未持证、未开据党员证明信或转出组织关系的86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96%。交纳党费情况:有34人能足额及时交纳党费,有36人不能及时足额交纳党费,有20人不交纳党费。发挥作用情况:有5人发挥作用好,12人发挥作用一般,不掌握情况的73人。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饶峰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研究探索出了一定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以支部为单位,对每个外出流动党员在

外出之前到支部登记,外出工作稳定后及时将通讯地址及联系办法报告支部。二是党员外出前夕,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一次谈话嘱托,要求他们保持党员本色,在外务工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向支部汇报外出情况,交纳一次党费。四是支部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系,各支部落实外出党员联系责任,每个支委联系3—5名外出流动党员,掌握他们的外出情况,并及时向外出党员反馈支部活动情况。通过以上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外出党员流动性强,不便于管理。一些党员外出务工地址经常发生变化,党员个人不主动与支部保持联系,支部与党员关系脱离。大多数党员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或固定的厂家。

2、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党组织虽然要求流动党员外出

必须办理组织关系流动手续,持证外出,但绝大多数外出党员不自觉办理流动手续,给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党组织了解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很被动。还有个别党员外出务工有了固定的职业,并在外地安家落户,但仍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流动党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党员外出没有履行任何手续,所到之地的党组织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党员,更谈不上发挥党员作用。

4、大多数流动党员不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组织要求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交纳一次党费,汇报一次外出情况,而大多数流动党员做不到。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必须参加一个党的组织,履行党员义务,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因此,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必须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2、党员流动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现象,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把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作为一项党内制度或纪律来执行。

3、对外出六个月以上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与原所在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按自行脱党处理,由党员所在原支部大会宣布除名。

4、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党员下落,使党员流动不流失。可采取“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联系亲朋好友、同乡同学同事战友等关系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明确通信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第三篇:如何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模版]

如何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

针对农村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采取定期排查、定期报告、定期联系、定期培训、定期开会、定期慰问六项措施,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定期排查。村党组织抓住春节和秋收农忙外出党员返乡较为集中的两重要时间点,提前介入,对农村外出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排查,详细登记流动党员的外出时间、从业地址、从事职业、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实行一人一表,并及时将登记情况汇总上报镇党委,及时更新党员信息, 确保流动党员“不遗漏”。

定期报告。村党组织在加强党员管理的过程中,教育引导党员在外出前主动向村党组织报告离村时间、务工或现居住地点、就业岗位、联系方式等,及时给他们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返乡后及时找村党组织报到,注销本人的流动信息,汇报本人外出期间的思想动态。对有用工单位的流动党员,要求其递交用工单位或单位党组织出具的本人外出期间的综合表现证明材料;对举家外迁定居的流动党员,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主动联系本人,由镇党委负责开具组织关接转手续,转入居住地党组织,确保流动党员“不离党”。

定期联系。流动党员外出时,农村党组织确定一名党支部成员或外出党员在家的亲属作流动党员为联络员,实行专人定向联系制度,及时发放流动党员联系卡,定期通过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信件、一声问候、一次走访与流动党员进行交流沟通,详细了解其思想、工作及在外参加组织生活、学习等情况,并作好记录存入档案,确保流动党员“不断线”。

定期培训。针对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时间较长的实际,农村党组织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党员培训。对村干部集中带出的流动党员,要求村干部利用休息日、节假日或空闲时间开展教育培训;对流入地党组织纳入管理的流动党员督促其主动参加当地党组织教育培训;对单独或未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

理的流动党员村党支部采取定期寄发文件、学习资料,利用信函、电话等方式实行自学。镇党委公开流动党员联系电话,接受流动党员的咨询答疑、情况反映、工作建议和困难帮扶等,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滑坡”。

定期开会。农村党组织充分利用乡村传统集会和节日,抓住流动党员重大节假日等返乡探亲走友的时机,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座谈会等方式,通报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情况,商议党组织重大事宜,宣传上级党组织政策精神,听取流动党员个人意见、建议,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强化他们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教育,让他们正确行使党员的权利,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党员“荣誉感”和“归属感”,保持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确保流动党员“不离心”。

定期慰问。农村党组织将每年的春节、国庆、七一作为党员慰问日,派专人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慰问或邮寄慰问信、发放慰问品等,积极为他们搭建排忧解难服务平台,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为流动党员办理计生、综治和户口迁移等手续,让流动党员及其家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确保流动党员“不掉队”。

第四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沪皖联动、探索创新,东明社区(街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新理念,利用社区阳光驿站载体与安徽旌德县孙村乡“喜结联姻”,成为两地基础党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凝聚流动党员,构筑辐射营盘。2007年年底,安徽省旌德县党委、孙村乡党委领导班子一行千里迢迢来到东明社区阳光驿站宣布:依托社区阳光驿站,实现两地共建,成立上海流动党支部。而岁末年初,社区阳光驿站与驻沪党支部联手开展的“敬老谱新曲”活动则拉开了两地联动、合作共建的帷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和农村党员纷纷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进入城市发展建设之中。可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许多离土、离乡的农民兄弟中有许多曾经在当地入党的党员同志,又没有进行正常的组织接转关系,形成实际上的长时间离开党组织的现象。近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孙村乡外出来沪务工者达2200多人,其中有党员22人,他们中大多数几年甚至长达25年没有参加过组织生活。进城后他们挣了钱,可在政治上缺少正常的组织生活,但内心上还是向往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地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酝酿在上海成立流动党支部的决定。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用创新思维改进和加强流动党员工作的作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尝试,是加强党组织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之一,构建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这一做法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肯定。

东明社区党工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外来务工党员,在工作上、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给予关心我们为你们提供学习、活动的大舞台,让党员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6月1日,设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的安徽旌德县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召开“家乡经济发展座谈会”,并举行“离乡离士不离党、募捐赈灾献爱心”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支部改选和交纳“特殊党费”。社区阳光驿站提供服务与支持,两地党组织一致认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我们面对新情况,对党建新事物要倍加爱护。搞好两地共建流动党支部的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流动党支部,增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性。目前,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流动党员活动证》,就是让流动党员在流出地党组织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再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当地党组织生活。孙村乡共有22名党员在上海打工,分布在上海的各个区县,真正居住或工作在东明社区的不多。是让这22名党员各自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到各区县基层党支部报到,凭证参加组织生活,还是打破区域界限,成立流动党支部?东明路街道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进行了研讨。座谈中,有党员反映,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后,往往没有下文,组织生活还是不知道在哪里过。还有党员反映,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居民区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因为关心的事情不同,组织生活没有吸引力,既不利于党组织加强管理,也不利于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如果由流出地党组织、孙村乡党委出面,成立驻沪流动党支部,凭借地缘关系、乡情观念、共同利益,就更能够凝聚党员,便于形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管理机制。东明路街道及时向新区组织部汇报了这些想法,经组织处同意在东明路街道试点,以党建联建的方式,成立了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该支部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挂牌,对流动党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二是创新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发挥流动党支部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需要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居住特点,区别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流动党支部22名党员,从年龄上看,既有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大学生,也有五十来岁的曾在老家当过村支书的老党员;从职业上看,大部分在上海打工、做生意,有搞设计的、有舞龙的、有做保姆的;从生活目标上看,二三十岁的以谋生为主,三四十岁的争取有新发展,四五十岁的趋向生活安定。支部成立前,很多党员到了上海,逐渐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党员老吴,过去是村党支部书记,在南汇打工,住在当地一个村党支部家里好几年,他说:“从来没有人问他,组织生活在哪里过!” 党员们内心迫切希望能够就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根据党员的这些特点,党支部确定了职责定位和组织活动方式。党支部的职责,突出“巩固组织、凝聚党员、联系群众、提升素质、建设家园”20个字。巩固组织,突出一个“联”字,在党委层面实行“联建”,即流动党支部在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和乡党委联建管理下开展工作;支部层面实行“联动”,即流动党支部与阳光驿站(两新总支)联动,日常事务寻求阳光驿站的支持。凝聚党员,突出一个“需”字,即针对不同年龄段党员、不同发展阶段党员的需求,整合各方面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管理和服务,如3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谋生,就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4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发展,就为他们提供项目信息;5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交流,就与他们经常性沟通,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联系群众,突出一个“情”字,即在支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教育他们诚信做人、守法务工,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流动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务工人员之家。提升素质,突出一个“能”字,即依托党组织提供的资源,对流动党员进行个人谋生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上海的社交技能培训和联系群众的服务技能培训,并整合党员中的能人资源,进行互帮互学。建设家园,突出一个“促”字,即通过个人的辛勤劳动,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家乡的新家园的建设多做贡献;同时,党支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家乡发展出主意、引项目、招资金、找渠道,促进家乡发展。

三是建立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现两地党组织无缝对接。孙村乡党委作为流出地党组织负责支部班子配备、支部制度建设、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的收缴等,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作为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指导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党员的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提供支部活动场地、学习资料和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支部党员提高素质、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等。同时,逐步探索把流动党支部纳入东明社区党组织的考核、评比和表彰。流动党支部负责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协助将条件适合的流动党员编入当地党组织。通过党委层面“联建”,实现了流出地与流入地有效衔接,使流动党员党支部既有“娘家”,也有“婆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流动党员党支部近期通过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在就业、居住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等,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有效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第五篇: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在农村流动党员中深入开展以“情系家乡做贡献,真情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流动党员智力回流活动,通过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出一条以服务促回流的新路子,收到初步成效。

打牢基础,全面掌控流动党员智力资源。县乡两级按“知识型”、“财力+能力型”、“体力+见识型”三类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定期更新信息。同时,将致富能力强、社会工作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列为智力资源的重点,建立个人档案,安排专人联系。全县重点跟踪管理的流动党员对象共126名。为使流动党员人流心不流,始终纳入组织管理中,该县开通了26部热线电话,建立了5个流动党员qq群,通过这些平台,基层党支部做到 “三个通报”,流动党员实行“三个汇报”,即党支部定期通报重大工作、重要活动、重大决策;流动党员定期汇报行踪、汇报思想、汇报工作。

立足实际,服务促进流动党员智力回流。通过教育服务,吸引智力回流。抓住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依托县乡两级党校加强政治教育,依托“阳光工程”、“再就业工程”等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提高致富本领。仅网今年就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培训班53期次,累计培训800多人次。通过创业服务,推动智力回流。在资金、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流动党员回乡发展。东山峰管理区南山村流动党员王茂庭在区党委支持下,回乡创办有机茶厂,吸纳40多名村民就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通过帮扶服务,促进智力回流。开展机关党员与流动党员“连心帮扶”活动,实行“一帮一”或“多帮一”,全县共结成帮扶对子687个,为流动党员解决各类问题1027个。

激发热情,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注重把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近年来,共有87名流动党员进入了支村两委班子。注重挖掘流动党员中的优秀典型,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流动党员,进行大力宣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在选任干部时优先考虑,在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重点推荐。注重考核激励。在流动党员中开展 “我为家乡提一条有价值信息、办一件实事、引一个项目、帮带一个贫困户”的 “四个一”主题活动,年底考核评比,激励流动党员发挥作用。

下载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 陈岩龙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化,广大基层党员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党员队伍的合理流动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社区严格按街党工委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一、学生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并按规定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一)受地域限制等条件限制,无法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正式党员至少每......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一、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农村党员。二、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基础建设,全面......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亟需制度化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亟需制度化 流动党员作为这个时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分子,在广大农村已成为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掌握技术、通晓管理、传带信息、致富领富的重要力量。......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农 村 组 织 处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日趋频繁广泛,农村流动党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

    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