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论文 海上皇宫

时间:2019-05-14 01:5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法论文 海上皇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法论文 海上皇宫》。

第一篇:行政法论文 海上皇宫

海上皇宫案例的法律分析

“海上皇宫”是座坐落于深圳市南澳东山湾海域、漂浮在海面上的别墅,耗资接近亿元,整个建筑约有7000平方米,这个地方不对外开放,只在节假日进行一些私人聚会,外界俗称“海上皇宫”。海上皇宫”存在已达五六年之久,却一直没有取得海域使用权,事实上是一栋“海上违建”。2003年兴建,2005年被政府相关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但一直屹立不倒,照常运转。经过5年的拉锯,2010年1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成立调查组对案件进行了全面调查,认定“海上皇宫”构筑物非法占用海域事实清楚,证据确凿。2010年5月13日开始拆除。但是“海上皇宫”获得龙岗区农林渔业局颁发的养殖登记证和休闲垂钓证,以“垂钓”之名再次亮相,第一次强拆半途而废。2011年4月8日,深圳市有关部门对“海上皇宫”进行了第二次拆除。

这是深圳首例国家作为海域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主体请求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的新类型的海上物权纠纷执行案件。龙岗法院解释,由于此类海上执行并无前例可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爆破拆毁、整体拖离拆迁等方案均有可能造成次生灾害,形成安全隐患。为实现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的执行目的,在专案组结合现场分析的基础上,3月初以来,龙岗法院先后征求各方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对“海上皇宫”采取拆解方式,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不会造成新的污染;执法成本低,执行安全性高。

广东省有关部门和深圳市政府对“海上皇宫”高度重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立即成立调查组对案件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调查组查实,深圳市海上精英娱乐有限公司在东山湾海域建设“海上皇宫”构筑物占用海域,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不符合用海审批条件,一直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省、市、区三级海洋主管部门也没有对其用海作出过任何批文。该公司非法占用海域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作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条的规定,深圳市海上精英娱乐有限公司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建设海上皇宫,该行为属于违法占用海域行为。

(二)深圳市海洋局和龙岗区海洋局在查处“海上皇宫”违法案件中,坚持依法行政,调查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3,处罚得当,我局表示坚决支持。

(三)鉴于龙岗区海洋局已向龙岗区人民法院对该案申请强制执行,请深圳市海洋局、龙岗区海洋局积极与龙岗区人民法院沟通,并配合龙岗区人民法院依法执行,争取尽快结案。

(四)把“海上皇宫”违法案件列为省局督办案件,成立案件督导组,跟踪督办。

(五)省局纪检监察部门将跟踪调查,如发现海监执法人员有涉嫌违法违纪行为的,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海上皇宫”的违法用海,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管理局表示:位于龙岗区南澳东山浅海养殖区内的海上构筑物未办理海域使用权证,属于违法用海。且同时显示,深圳市龙岗区海洋局已经于2008年1月批准立案调查,查实“海上皇宫”非法占用海域面积达1.58公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深圳市龙岗区海洋局对“海上皇宫”的主管单位处以71.1万元行政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恢复海域原状。”关于“海上皇宫”,以前广东省确实有过指示,允许该项目作为现代化休闲渔业来发展。但是后来,“海上皇宫”无论是从建设还是定位,都与“现代化休闲渔业”的目标背道而驰,脱离了政府部门的监管,“所以我们依法做出了处罚,提起了诉讼。”

首次拆除经过5年拉锯, “海上皇宫”终于在2010年5月13日开始拆除。一幢数千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能够存在五年之久,不得不让人慨叹资本意志的强横和执法部门的“软弱”。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老板修建的私人会所,不仅动工以来始终没有取得海域使用权证,甚至在当地海监部门多次责令拆除、立案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不断扩建。直到2010年1月份业主才勉强表态“同意拆”。“海上皇宫”的建设在法律上没有完整的审批手续,那

1么必然是违法建设,无论是否有口头合同或政府官员的庇护,即使有口头答复也并没有法律依据,无据可依。“海上皇宫”的拆除属于财产强制措施,行政主体龙岗市海洋局对负有义务而不履行的相对方,采取了迫使其履行义务的行为,达到了使相对方履行义务的相同状态,对其进行了强制性拆除。

对接近八年的“海上皇宫”案件的处理上不难得出政府权力也要加以监督、限制和细化,监督政府的监督检查制度和官员行使其自身岗位时是否履行职责,不得滥用私权;限制公权力的扩大,要达到层层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管理的目的;在权力的分配上要细化,各尽其责,避免出现权力垄断等现象。本案中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对待“海上皇宫”违建一事中,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龙岗大队最早介入“海上皇宫”调查,2005年两次向其下发《责令停止海洋违法行为通知书》,遭到对方拒绝后,以“执法力量有限”为由鸣金收兵,将案件移交深圳市海洋局,此后两年一直没有下文。违章建筑,还有一个管理主体是街道办事处。“海上皇宫”所在的街道办称,曾经配合有关部门前去调查,但“街道办没有执法权”。“海上皇宫”的合法性一直摇摆不定,监管一样摇摆不定。2003年开建,2005年才被认定违建,用了2年;2005年认定违建,2010年才决定“拆”,用了5年;2010年5月决定拆,到2011年2月又合法了„„相关部门的监管检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拆除一座违章建筑如此之难,湛中乐教授认为,背后隐藏着权利的激烈角逐,违建单位在寻找权力保护,寻找领导说情,力图使处理半途而废,使违法认定变成一纸空文,这其中当然也不排除权钱交易、腐败等现象,这使得对这些建筑的处理大打折扣、进展缓慢。事实上,当我们知道“海上皇宫”主人是一位房地产老板时,就不难理解这种摇摆了。为了避免社会浪费让违建合法化,还是为了法律尊严坚决拆除。现实中,避免浪费是违建合法的常见理由。“海上皇宫”之前之所以能合法化,理由也是避免浪费避免次生灾害。正是把握了这种心理,一些开发商存心违建,然后造成木已成舟的效果。行政监督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法对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利于国家机关及相关机关的清正廉洁;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树立政府权威;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秩序的作用,但是监管部门并未如实做到及时监管,及时治理,及时阻止“海上皇宫”的建设,建立行政监督检查机制,是对相对方有种外在的约束作用,具有威胁力,可以预防其实施违法行为,监督相对方执行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而在建设“海上皇宫”这样的事实中,我们不能只看到行政相对人的违法建设,也应该看到行政监督检查机关没有预防和纠正相对方的违法行为,导致“海上皇宫”现在成为引发争议的海上违法建筑。

“海上皇宫”东山湾从2010年5月13日法院强制执行拆解,到2010年8月已经接近3个月。其中,位于中间的是“海上皇宫”的主屋部分,经过拆解后几乎保存完好。位于西边的一块是游泳池与侧屋,侧屋的部分屋顶和墙体有被拆卸的痕迹。还有一块位于东边,则是原来的前门花园,上面的雕塑、凉亭和植物也依然完好。经过区海洋局最终的勘察和确认,被非法占用的海域已实现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的执行目的。认定“海上皇宫”一案的法院执行工作顺利执结。深圳有关部门解释说,“由于此类海上执行并无先例可循,综合考虑防止海域污染、相邻养殖户的财产人身安全和海域浅限制了大型拖船进入等综合因素,爆破拆毁、整体拖离拆迁等方案均有可能造成次生灾害,形成安全隐患。”因此,“最终说服由被执行人自行组织力量拆解,龙岗法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安全保障工作。”由于“海上皇宫”地处的南澳东山湾海域属于养殖用海,该项目既不是养殖渔排、也不是休闲渔业,不符合当地海域使用功能,当事人必须通过功能改造后才能依照程序申请海域使用权,并纳入规范管理范围。耗资近亿元的深圳“海上皇宫”,虽因在未取得养殖资格的渔排上构建违章建筑而被拆解成三部分,但目前已取得证件,获准经营休闲渔业,并正式对外开放。广东省渔政总队龙岗渔政大队相关负责人证实,经深圳市海洋局、龙岗区海洋局批准,“海上皇宫”进行相关改造符合经营标准后,相关部门已经对“海上皇宫”发放了两个证件,允

许其经营休闲渔业,但规定其场所不能用于私人集会,必须对外开放。“海上皇宫”获得龙岗区农林渔业局颁发的养殖登记证和休闲垂钓证,以“垂钓”之名再次亮相。无论“海上皇宫”的控股企业,还是执行拆除的监管一方,却始终各执一词。对于“海上皇宫”的性质,郭奎章认为“海上皇宫”是高端旅游业的一个新探索,相对于传统的养殖业,这种商业模式收益显然要高很多,甚至其他一些城市的领导都到“海上皇宫”考察过,希望将这种休闲模式复制过去,有的还把图纸拷贝走了。而且“海上皇宫”还带动了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在该公司看来,这座建筑物更像是一个有重大科研价值的“高科技产品”,因为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浮岛建筑”,是“人类海洋工程的一个作品”,是人类“在海洋的综合开发利用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对此,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龙岗大队大队长戴玉茹断然否定。她认为“海上皇宫”就是郭老板搞的私人会所,平时举行各种聚会,主要招待一些私人老板。但绝不是什么高端旅游业,他们又不搞经营活动,上面工作的就是10多个管理人员,还都不是本地人,谈不上什么旅游产业,更说不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了。对于“海上皇宫”是否属于违法建筑。虽然2010年1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曾认定“海上皇宫”构筑物非法占用海域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郭奎章依旧认为“海上皇宫不是违法建筑,只是手续不全而已”。他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海上皇宫”是一个新事物,其性质究竟是“船”还是“房屋”,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定论。虽然深圳市海上精英娱乐有限公司一直想为“海上皇宫”办理相关手续,并在过去几年中多次向海监部门申请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但海监部门对“海上皇宫”的定性表示为难,该为“海上皇宫”办什么样的证,使用多少年,怎么收费,找不到相关法律依据,难以办理海域使用权证。因此,“海上皇宫”并非违法建筑,只是手续还没有办下来。“海监、渔政部门在附近码头都设有执勤点,如果是彻底的违章建筑,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是不可能建起来的,建起来也早就被拆除了,”郭奎章说。戴玉茹对此的回应则是,任何人要使用海域,都必须先取得海域使用权证。郭奎章建立“海上皇宫”时海域管理法已开始实施,应该先取得海域使用权证再开工建设,明知道自己没有证,还继续开工建设,就是公然违法。郭奎章对政府强拆表示不理解,就是国家现在对海上浮岛的法规并不完善,国内的海上渔排和浮岛都没有海域使用证。他们多次向政府呼吁,包括跟媒体呼吁,他们愿意把这个项目作为社会资源的一个平台,捐赠给相关海洋研究部门或者相关旅游部门,作为公众的旅游资源把它利用起来,但是都没有获得答复。并且他们已经按照相关海洋部门的要求整改,对公众开放,但是突然间又把他们的海域使用证,就是那个休闲渔排执照给收回去了,又对他们进行第二次处罚强制拆除。

对此湛中乐认为,国家在海洋资源使用方面并不是无法可循,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对此作出了规定,只是一些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可以通过一些手段绕过法律。但绕过法律获得的利益最终还是不能得到法律保护。“海上皇宫”到底是不是违法建筑,取决于该建筑有没有取得相关部门的有效批准。因为海洋资源和土地一样,都需要获得使用权,才能被私人开发使用。如果“海上皇宫”在一开始就未取得相关批准,那它就是违法建筑。至于拆掉是否浪费的问题,湛中乐指出,拆掉固然浪费,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座违法建筑的存在所引发的后果。如果这座建筑阻碍了航道,造成了污染或者引发了其他不良后果,那么从海洋安全的角度来讲,拆掉则是必须的,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违反了相关规划,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曾江辉则表示,将该建筑作为公共资源予以没收也有其合理性,毕竟上亿投资的建筑就这样拆掉有点可惜,当然前提必须是依法处理。湛中乐和曾江辉都认为,政府在一开始没有及时阻止“海上皇宫”的建成,确实应该承担一定责任。有关部门在行政决定上的一些反复也确实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湛中乐还强调,政府部门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和它之前的不作为应该分开来看。如果放任违法建筑继续存在,等于是用另一个错误维护之前的错误,这同样不可取。两位学者认为,在真正的法治社会,政府部门和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主体。政府部门有权根据相关规定作出行政决定,但如果当事人对裁定结果不服,自然有权

提出异议。从这一点来说,郭奎章状告龙岗区农林渔业局行政违法,只是在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无可厚非。拥有管辖权的司法机构应该秉公处理,依法办事。虽然“海上皇宫”投资过亿,陈设豪华,拆掉确实可惜,但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不应受到这些经济因素的影响。充公也好,拆掉也罢,经济利益的考量必须以法律准绳为前提。当财富碰撞法律法规的红线时,如果问“财大”还是“法大”,那答案十分明确:“财富”必须受制于“法律”。如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那这样的合理利用也应该成为有关部门的可选方案。两位学者还提醒,“海上皇宫”事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媒体报道也在广大网民中引发了热烈讨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司法部门一方面应该打开门来欢迎舆论监督,促进工作改善,但另一方面,法院在判决此案时,同样也不应受到舆论的影响,而必须保持审判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维护法律的尊严。此外,司法审判在普通公民与行政权力部门之间也必须做到公平公正,依法审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一句空话,它既包括不同公民个体之间的平等,也包括公民与权力部门间的平等。资产被暴力执法,一座价值上亿的现成建筑,倘若它真因无现成具体法律可循导致报批手续未能走完程序,它应是违法建筑,但也不至于非得再花上百万拆除费进行拆毁,白白浪费掉这些已存在的价值。“海上漂浮生态城市”早几十年前就被世界多个发达国家列为面向未来的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虽然我国现在还没有对海上建筑有具体的立法,但也应当承担起一些有利于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虽然目前可措辞为国力有限而不具体投入未来项目的探讨和研发,但也不至于对未来有价值的新兴民间项目给出这样的‘执法’后果。退一步说,就算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成立调查组已认定此为非法占用海域,实为违章之建筑物,也理当考虑其建筑的价值本身,对于有研究价值或可利用价值的未能合法的东西,首当列入国家财产来考虑其处理方式,而不应当把所有的不合法的东西统统毁掉,这种处理方式本身就是对社会价值的直接损害,本身就是一种在原来已发生的事实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破坏。违法违章物自己不会犯法,不会违章,不应直接对这些资源价值本身作出毁灭性的举措。“海上皇宫”的强制拆除实属我国立法和执法的缺陷。立法是执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在还没有对海上建筑有具体的立法,所以也就无法可执。执法则是立法实现的途径和保障,没有执法,立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等于废纸一堆,立法调控社会关系的目的无从实现。所以应该完善立法,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是执法的重要任务,离开了保障和维护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社会需要和存在的理由。“海上皇宫”无疑可以成为物质文明的一部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执法追求的理想目标,执法本身亦应是文明执法。

在这个案例中,龙岗区海洋局陷入被动执法,违反《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是一种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属于事前监督的管理方式。“海上皇宫”的主人提出,从建设开始就不断向龙岗区海洋局多次提出海域使用的申请,而龙岗海洋局都没有给与予面回复,原因是国家对相关海域使用没有明确规定,怎么使用,怎么收费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因此,造成现在无证的状态。公民向行政机关申请海域使用证,属于行政机关行政许可范围,应当受到2004年7月1日生效的《行政许可法》的制约。《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但主人向媒体透漏出的事实显示,龙岗区海洋局并没有在每次接到申请后,发现其申请的材料不齐、方式不对,“当场或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应当予以补正,也没有做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另外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对审批期限的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即如龙岗区海洋局

不批准其海域使用申请,最迟应当在30日内作出决定告知申请人,但龙岗区海洋局只是内部开会研究,最终连一个起码的书面文件都没有做出,其不作为严重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本程序要求。龙岗区海洋局表示,五年来曾对其前后执法二三十次未果,直到2009年2月13日才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2009年11月5日向龙岗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既然是行政处罚,就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虽规定了对“连续违法行为”可以从行为终了之日计算,但如果认为对早已发现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一直怠于处罚,而等到若干年后仍可以对其进行处罚的话,明显违背了《行政处罚法》要求行政机关及时作为的立法宗旨。因此,龙岗区海洋局应该从发现“海上皇宫”违法之日起计算两年的处罚时效,五年后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明显违背了《行政处罚法》对违法行为两年处罚的实效要求。所以,在处理“海上皇宫”事件过程中,龙岗区海洋局的执法行为明显违背法律程序。

“海上皇宫”对政府可能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但是正如一个普通的自然人在面对复杂和难以取舍的局面时候常常以原则和价值取向来做出最终决定一样,我们的“有关部门”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应当符合我国行政法的基本行政原则,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前后矛盾。但是违法违章物自己不会犯法,不会违章,不应直接对这些资源价值本身作出毁灭性的举措。“海上皇宫”本身价值上亿,我们姑且不论其本身对未来“海上漂浮生态城市”的技术价值有多高,可以为国家未来“海上漂浮生态城市”作出多大的试验价值,就其功能而言至少也可以作为一海上旅游景点,还可以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必要进行毁灭性的拆除,违章建筑也可列入国有资产。被执法对象应该偏重于人,而不是偏重于物。当地监管部门为何让这样一个“海上皇宫”一天天建成,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不完善。一个违法建筑被曝光以后民众常常关注的是违建者,而对于监管部门的失职或甚至是充当保护伞没有过多的追问。如果具有有效的问责制度,“海上皇宫”也不会这么容易建成。“海上皇宫”一案中,媒体舆论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使建设者和政府同时迫于压力,对其执行相应的行为。舆论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但是有时候舆论也是可怕的。官员对于舆论的迎合可能常常处于政绩或稳定考虑。但是法制的建设需要民众真正的参与进来,对公共事物表达观点和争论可以让事情越来越清楚。对于同样的事情,普通大众和知识阶层会有认识上的差距,加强社会讨论和辩论可以让减少这种差距。处理“海上皇宫”也可参考行政法领域较为通行的比例原则来处理。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进行。其核心在于通过目的与手段间的衡量,兼顾国家、社会及公共利益,同时又不妨害第三人的权利。根据媒体公布的资料看,海上皇宫的建成投入上亿人民,而拆除行为对于环境本身也会存在二次污染并且费用巨大。我们的执法者或立法者应该采用更有智慧的办法将“海上皇宫”较为妥善的处理合理开发利用,让这个建筑服务社会和公益而避免更多的社会成本浪费。

第二篇:行政法论文

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补偿问题的几点思考

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这条关于房屋征收过程中补偿范围的规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对此也提出了几点质疑,其中关于对为什么只补房价不补地价的分析十分全面。姜明安教授认为目前土地使用权四种形式:一是向政府买地的,有70年使用权,如果只用了10年就要被征收,那么政府是不是应当补那60年的地钱;二是购买的开发商的房子,买房时价格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地价;三是继承的祖宅,这个土地使用权一般都是私人的,那么政府征收房子时就应当对地价部分给予补偿;四是有些房子是在政府划拨的地上盖起来的,可能被当没有地价,如果购房时没有地价成本,那么不补偿 地价也还算合理。

笔者认为姜明安教授对该规定的分析虽然比较全面,但亦有不妥之处。从本条规定看,对房屋的补偿确实仅限于房屋成本价值,但是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从该条表述看,对被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等同于同类型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而在实践中这一价格就包括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姜教授的分析仅仅从第十七条规定出发似乎与立法本意不符。

另从法理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属于行政法,调整的是政府与被拆迁人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的法律关系。从这个角度分析,首先,该条例规定重点是对政府行驶行政权力实施征收行为的规范和限制。就政府征收行为本身来说应该是“无偿的”,只要为了“公共利益”,政府征收行为本身就具有强制性,并应产生影响行政相对人民事权利的法律效果。因此在征收行为启动的上,关键点在于对政府为“公共利益”征收的监督。其次,关于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的规定也带有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有性质。姜教授对补偿范围的质疑主要是从保 护被征收人个人利益的角度提出的。如果单从保护被征收人利益角度分析,姜教授的质疑是正确的,并且从条例规定看,这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和不足之处。但是从这个角度分析,往往又会让我们陷入过分强调保护被征收人民事权益的陷阱,而忽视了“个人利益”小于“公共利益”这一基本论断。最后,从利益这一法律基本要素看,该条例全文本质上就在处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过程中如何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一基本问题。笔者认为,条例无论是对公共利益的限定还是强调对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立法者始终还是坚持了让政府行政行为始终在法律框架下运行这一基本立场,只不过通过让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充分监督的制度设计实现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大多数人能够承受的政治意义。

第三篇:行政法论文

浅谈中国现代行政法的发展概况

摘要:纵观中国行政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当时已具有雏形,经过封建社会时期的发展和完善,已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称之为中国古代行政法。现代意义的行政法在我国产生却比较晚,在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行政法,应该说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历了创新、停滞和破坏、重建和发展、繁荣振兴四个阶段。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已基本形成,并且日益发展、日趋完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着巨大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真正体现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的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关键词:行政法;现代行政法;发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是调整行政机关及行政机关在职权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它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①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国家越来越多地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整社会生活,要求国家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按照法律法规的既定内容活动,尤其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严格依法行政,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中国现代意义的行政法溯源于人民政权创建之始,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法治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和逐步形成的。它随着革命政权的建立、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行政法,贯彻了党的领导和党的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实行了精简等基本原则。

一、中国现代行政法的初始阶段

1949年到1956年为我国现代行政法的初建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种管理制度。首先,根据新中国成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组织法,规定了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政权、工作方式和责任,制定了保护人民的法律、政令。例如在《共同纲领》中第1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人民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个规定在当今仍然是适用的。

随着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国家又制定了许多重要的组织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这些组织法对于建立各机关各部门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提高公务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建国初期,除了制定行政组织法以外,还根据当时国家的工作重点,制定了两方面的行政法律和法规:(1)是为继续完成民主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任务而制定的一些行政性法律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私营企业条例》;(2)建立了新中国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法规。据统计,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国家共颁布行政管理法规829个,这些法规都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当时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对行政法的客观要求。

总的说来,国家在这一时期是比较重视行政法制建设的,只是限于当时对行政法制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因而这一时期的行政法并不是很完善的,并没有完全解决民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的问题,而且缺乏强有力的权力制衡机制,造成权力过度集中,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人民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二、中国现代行政法的停滞和破坏阶段 ① 胡锦光:《行政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1957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行政工作人员奖励暂行规定》与1958年发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等,对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1957年发动的对“法律至上”的批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对民主与行政法制的否定。并且,从1957年以后,国家的行政立法工作大大削弱,几乎形成停滞的状态。不仅立法数目大大减少,而且许多正式的法律规范性文件被众多的临时性通知、书法、指示等所代替。其次,在行政法的实施方面,由于当时的法律虚无主义盛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日益严重,因而造成有法可依逐渐向有法不依、无法可依甚至完全不依法而只依政策、依指示办事转化,行政法制逐步被取消。

对中国现代行政法造成最严重破坏的当属是十年“文革”时期。十年**中,林彪、“四人帮”任意践踏社会主义法制,无政府主义思想空前泛滥,宪法被实际废除,“四人帮”说的话就是法。当时许多行政法学者被送往农村劳动,广大人民的权利自由毫无保障,各项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全国一片混乱,如刑法无“法”可言,罪名可以随意设定,刑罚可以任意科加;民法变得毫无作用,企业财产可以无偿调拨,个人的财产可以任意查抄罚没;至于行政法,由于国务院的职权被“革命委员会”攫取,因而也失去了它应用的作用。从而整个国家的法制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5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刚刚生长起来的行政法,经过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那场狂风暴雨,已经完全凋谢了。从1957年到1976年的20年间,整个说来,是中国行政法被忽视、被破坏的时期。

三、中国现代行政法的重建和发展阶段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思想上拨乱反正,中国出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春天,行政法又开始受到应有的重视,展示出行政法在中国大地上重新生长和发展的希望。这一时期,我国对行政法制的建设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行政组织法的制定和修改工作。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之后,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又通过了《国务院组织法》,将国务院的组织和行动重新纳入法制的轨道。另外,还加强了行政法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工作,确立了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第二,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创造新的行政法律规范。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发生伟大转折的标志,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并且它也是行政法发展新时期的到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法制基础上的人民主权原则,确认和发展了“宪法至上”、“依法行政”的行政法治原则,规定了工作责任制和效率原则。正是宪法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使得行政法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保障依法行政。这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行政法的基本准则。在宪法原则指导下,国家一方面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并且监察部、审计署等执法机构相继成立,行政执法权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国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纷纷配备行政执法人员。

第四,建立行政司法制度,完善行政程序规范。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了建立行政司法制度的尝试,尤其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后,有关行政司法制定的法律法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行政司法制定的建立,对于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连续高效,维护人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建立行政诉讼制度。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行政诉讼的程序法,标志着中国现代行政法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行政诉讼法的实施,一方面表明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官贵民贱” 2 观念的结束;另一方面表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得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

综合上述,从80年代到90年代这一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法已基本形成。

四、中国现代行政法的繁荣振兴阶段

从1990年发展至今,是现代行政法的繁荣振兴时期。已经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局面,并且相关方面的法律体系都已建立,新时期所颁布的主要行政法如下:

第一,1996年,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次规定了听证程序,它是引进国外先进法律制度和经验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我国民主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规范行政权力,在制度设置上,为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所以在行政强制程序中应建立听证制度。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杜绝执行主体混乱、程序混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还可以有效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第二,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从居民的申领和发放到使用和查验,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对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对其进行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这有利于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第四,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务员法是中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公务员管理历史上一个划时代阶段的到来。

第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于2007年8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把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普通群众不知道自己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时间是否已经超过了维权“时效”,对此,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复议申请期限的计算方式。

第六,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时间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于2007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90年代以后至今,全国相继颁布了十多项关于行政法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如《行政复议条例》、《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于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一句话,有理由相信中国行政法的未来发展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 张晋藩、李铁著:《中国行政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2] 陈安明、沙奇志著:《中国行政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2. [3] 陈立民、王连昌主编:《中国行政法通论》,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 [4] 胡锦光编:《行政法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行政法学精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 关保英主编:《行政法史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第四篇:行政法论文

论行政权力的监督与管理

摘要:

行政权力是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公共管理的权力,是现代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中之重,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十八大报告再一次明确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并明确提出了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任务。同时,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都与依法行政密切相关,需要依法行政来落实和保障,而有效的行政监督制度,对于我国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以及政府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再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阐述如何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强和改进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法治、廉洁、服务、责任和效能政府。

关键词:

监督制度 体制改革 民主意识 法律制度 权力规制 正文:

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出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具体要求。报告再次将建设服务型政府设定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构建行政监督体系,完善行政监督制度,以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违法行政。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形成多元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监督制度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就,行政监督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但是在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还难以完全扼制转型期腐败事件高发的态势,因此有必要对行政监督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以找出健全行政监督制度的途径。承接十八大关于行政权力监督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具体化的规定,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于行政权力监督的

重视不断增强,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行政权力在监督和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将从行政权力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入手,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行政权力监督的含义和特征:

(一)行政权力监督的含义

行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进行的一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机关和专业部门的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包括行政机关在内的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包括政党)或者是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多进行的约束、检查、督促,其目的是为了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务活动合法、合理,增强行政领导的“公仆”意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从而保证行政机关正常地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简言之,行政监督就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促活动。(二)行政权力监督的特征

我国的行政权力监督制度是由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组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组织的外部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自体监督两部分,其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督主体的多元化。行政监督的主体除了有自身的监督,还有政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和舆论的监督等。

二是监督的范围较广。随着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督机构的日益完善,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权力的行使都受到广泛监督。

三是监督目的明确性、统一性。共产党作为各种监督主体的领导核心,统一组织各种监督力量共同对行政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

四是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互统一,有机结合。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靠国家法律制度的内在联系和相关制度的规定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行政权力监督制度的整体。

(三)行政监督的作用

行政监督能够更好地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促进政府勤政廉政建设;行政 2

监督还能够提高行政主体的行政效率,促进行政体制和机制完善和进步,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和增强其执行政策能力;行政监督能够保证国家政策的正确执行,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使政府能够更好的承担起其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行政监督能够更好地保证民主政治建设,密切人民群众与政府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行政监督能够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的个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二、当前行政权力的行使所出现的问题

目前,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来说,我国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为止我国的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在某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行政权力制约还存在着一些非常明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威力和效能的充分发挥。

(一)行政监督缺乏健全的法制保障

目前我国行政权力监督程序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规定,即使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实施监督的具体程序也没有这方面详细具体的规定。这样就直接导致了这些机关根本无法真正实施其权力。其他监督主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不仅监督权限空泛,而且缺乏应有的程序规定,其监督权更是无法实施。[1]行政权力监督作为制止行政机关滥用和超越职权的一种重要措施,它本身也应有严格的程序。可是,目前我国制约行政权力所需要的法律规范还很不完备,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明确的相关监督标准,因此难以准确地判断和及时纠正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二是没有具体的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监督部门对行政的监督在立法上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操作程序,尚未能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精确化的监督模式,而且因为公开的程度不够,往往会出现暗箱操作的现象。

(二)各监督系统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和协调

我国现行的行政权力制约体系主体广泛,可是由于相互之间职责权限不清,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导致我国的行政监督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1)行政监督制度的权力配置方面从整体上说安排不合理,相互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从而影响了行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2)各个监督主体在监督力量上对比不合理,未能真正形成监督合力,在监督体制设计上有所欠缺。无论 3

是政党监督还是审计监督等,由于彼此是分散的监督,因此主体在隶属关系上受到多重领导的制约。权力机关监督很多都是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可以真正发挥作用的配套监督机制,也难以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人大作为权力机关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只是借助于人大会议期间的审议和质询,对日常的政府行为的监督缺乏全面性和可控性。司法机关主要进行着事后监督,在监督内容上也较为狭窄,属于滞后性监督,在行政诉讼中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未作受理。同时,内部监督虽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像专业监督,即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仍然没有建立高效而相对独立的监督。专业监督部门在行政系统内部属于地位相对较低的部门,往往会出现监督无力的现象。社会监督中除了中央纪委查办大案要案的力度加强之外,其它如新闻监督、人民监督并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2]

(三)监督客体缺乏真正的独立性

各个监督制约机构必须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其地位应当高于监督制约的客体或者至少与监督制约客体平等,这是实施有效制约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但想阶段我国的行政监察、审计和行政复议的机构都是在行政机关内部。第一,在领导体制上,这些机构一般受上级业务部门或者同级机构的双重领导。第二,在干部人员的配备上,相关专门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主要由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或者是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任命。第三,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配备、的经费开支等也都掌握在同级行政机关的手里。[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监督制约主体因为缺乏监督上基本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所以难以正常发挥其自己的职能,在权力监督上显得软弱无力。

(四)民主监督缺乏保障性有效性

在政务公开方面透明度不高,导致监督主体的信息不灵,严重影响监督制约活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很多应当让人民知道的情况没有公开,在政务的公开性上把关太严,再加上一些单位和个人以所谓的保密原则为借口限制政务公开,以此来拒绝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些政务的不透明性和信息公开的滞后性给人民参与政治监督、制约行政权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人民监督的威力和效能的更好发挥。同时在行政监督意识这一块,普遍存在监督意识淡薄,行政权力制约缺乏基本的思想条件。中国的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封建主义的落后思想残余比较严重,再加上人民监督在“文革”期间一度 4

被错误利用而导致的恶劣后果,导致不少人对政治冷漠,缺乏基本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在民主监督上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4]这些方面的主要表现有:相当多的公民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大多人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才投诉,更是有些人至今还“屈死不告状”;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弄清权力的真正来源,缺乏基本的监督意识,在工作中只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不愿意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些政府官员对于群众所讲的问题相互推诿,让很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更有甚者会出现打击和报复监督者的事情。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监督没有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出现了很多投诉无门,上访无道的怪现象。行政机关政务公开的选择性和封闭性,使得各个监督主体掌握的信息有限,也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行政监督的难度。

(五)行政监督的被动性滞后性

科学的行政权力监督制度必须是全过程、多功能的,应当贯穿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行为的全过程。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监督:对权力获得上的监督;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具体监督和对权力运行后果的有效监督。当前我国的情况是行政监督的程序化建设严重滞后,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监督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事后追惩,忽略了在违法行政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工作、行政行为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工作以及行政监督后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学习工作。

三、行政权力监督的完善

最近几年来,随着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在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是,毕竟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新问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行政权力进行腐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如果想要实现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则必须从思想、制度、机制和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努力使其加以完善,努力提高行政监督和制约效率。

(一)、健全法制,监督法制化

当前我国实行的正是依法治国,在行政监督这方面更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只有尽快建立健全各种行政监督法规,才能为积极有效的行政监督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因此可以说要想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么一个健全可靠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健全行政监督制度的重要法律基础。

(二)、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第一,依法规范现有行政权力。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对本部门或单位现有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的清理。凡是没有合法依据的,坚决予以废止;凡是职责不清的,依法予以明确;凡是符合规定要求的,依法予以确认。

第二,进一步增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行政措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同时政府应当定期发布重要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发布并回答群众的提问,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加快推进政府网站建设。利用互联网建立政府的信息查询中心,扩大政府信息的宣传效应和群众的了解渠道。通过政府网站建设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网上服务,及时听取群众和网民的意见,征询广大网民和群众对行政机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网上对话,从而更好地提高行政机关为民服务的水平。

(三)、监督体系分工明确化体系化

监督主体要想真正有效地行政监督,必须是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力范围的监督,那么使得监督主体实现权,责,财等关系命脉的自主,是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健全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物质基础。[5]将政府内部的监督与政党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有机地统一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行政监督体系,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和制约,从而最大限度地弥补政府内部监督的缺陷,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四)、监督的预防化和规范化

行政监督主体要加强事前的监督,以尽量减少行政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失。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合理的结合起来,建立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互之间密切配合的监督体制,从而达到监督的良好效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如果想真正的发挥效用,必须要有可靠的执行者,否者这套监督制度再完美也将形同虚设。因此,必须要加强行政监督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行政监督人员素质。同时,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行政监督主体面对复杂、多变的行政管理事务,要求承担具体行政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深 6

厚的法律素养、熟练的专业知识及对案件审查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他们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行政监督者的工作。

综上所述,作为政府的职能之一的行政权力的使用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构建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行政权力的行使正如一把双刃剑一样,在发挥你正当作用的同时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规范,那么当政府的行政权力一旦超越了法定的界限,就会对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构成巨大的危害。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行政权力的行使和利益格局会发生很多变化和调整,人民的法制观念和权力监督意识也需要一步步的培养和加强,所以,当前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就是明确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规范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把政府职能限定在适度和必须的范围之内,建立一个职责明晰的政府,公开化的政府,同时不断地增强行政监督主体的监督能力和监督意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行政权力的监督,在不断的完善中去实现行政监督的有效实现,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 王彩玲•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4 [2] 曾维涛•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05)[3]靳瑞敏•我国行政监督现状及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01)[4]丁 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版.[5] 闫建•关于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及其完善途径的探讨[D]•武汉大学,2005

第五篇:行政法论文

写一篇与行政法密切相关的论文,题目自定,最好能结合实践.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自身的特殊性,它应能反应出行政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法律的本质特性。主要表现在:(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规范制定的依据(2)当行政法具体规范不明确或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也可以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作出法律解释。

行政法原则在实践中运用行政法原则在实践中运用行政法原则在实践中运用行政法原则在实践中运用 行政法的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所谓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体应对其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违反实体法和违反程序法都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破坏。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的行政法律规范。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为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执行这一原则的制度是回避制度。

(二)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

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

(三)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行政合法性原则通常要求行政权依法律的规定存在,行政机关依法设立并应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具体讲,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

(二)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二者不能偏废。

(三)任何行政职权的授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这里所讲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不仅仅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宪法、法律,还有国务院指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室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乡法规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室以上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等。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法理。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实际行政活动的需要而存在的。任何法律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规范行政活动的法律。

总之,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行事符合常理。自由裁量权赋予行政机关更多的权力,因此应受到更多的限制。既要防止对自由裁量限制过严,使自由裁量变成羁束决定;又要防止对自由裁量的放任,使之变成专横行为,破坏行政法治。一般来说,具有不政党动机、不考虑相关因素或内容不合理的相关因素内容要合理是相互联系的,共同形成对行政自由裁量的实质控制,使行政法治得以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合法性原则贯彻得非常不好。如有的行政机关没有职权的情况下,却要行使所谓行政权力。如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案件:一城管大队执法人员拦截大货车,要求罚款。罚款的理由为,该车拉散装建筑废弃铁丝,没有罩蓬布。违法嫌疑人进行申辩,执法人员不但不听申辩,并强行扣了大货车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不交罚款,就不发还机动车驾驶证。很显然城管大队无权扣机动车驾驶证,但就是这听起来象个笑话事情在现实中的确发生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嫖娼最高被处罚5000元。然而在现实中,被处罚多少数额的都有,大多数被处罚10000元,7000元、6000元情况不等。往往这种处罚是以公安派出所名义进行作出的,并且罚款不出具任何收据占了不小的比例。事后当事人想起诉到法院,却连个收条也拿不出来。嫖娼,不但违法,而且影响家庭,影响工作,影响一个人的仕途升迁。所以某些公安干警抓住违法嫌疑人的这一心理弱点,不仅仅是罚款,简直是有“敲诈”嫌疑,使用精神逼迫的手段迫使违法嫌疑人主动交纳高额罚款。象这样执法,不但执法主体不正确,即公安派出所无权行使象这样的大额罚款,而且罚款数额过高,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另外行政行为程序不合法。最基本应给违法嫌疑人出具一张收据,告知违法嫌疑人违反了什么法律,有哪些行政救济手段。所以行政合法性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不够顺利。行政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也非常不利。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双方发生欧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之规定可以实施拘留。当事人常反映“为什么只拘留我,不拘留对方?”我们或许常做这样的解释,法律只是说“可以”拘留,而没有说应当拘留。所以 说只要拘留合法即可,被拘留的人不能强行要求公安机关拘留对方。这种解释只是对行政合法性进行的,没有解释行政行为为什么经常合法但不合理。拘留斗殴一方,不拘留对方,显然不合理,不公平,不能说服人。行政机关应一视同仁,同等情况,应给予相同的行政处罚。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是非常好,但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非常不利。实现依法行政的梦想,还有待时日,有待于努力。

下载行政法论文 海上皇宫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法论文 海上皇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法论文

    行政法 姓名:陈雯玲 学号:3090102208 院系:金融0902 电话:***(515655) “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再问公务员录取制度 内容摘要:公务员这个职务向来就是大学生手中的香饽饽。......

    行政法小论文

    关于随手拍的法理思考 1. 随手拍能否作为证据的材料? 答:一般而言,只有同时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才能被认定为是证据。首先,随手拍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具有客观性。其次,随......

    行政法论文(5篇模版)

    摘要:行政法的适用规则是诸如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等其他相关制度不能包容的 ,而应当与其他行政法制度相并列。在理论上构设行政法适用标准时 ,应贯穿以下规则 ,即现......

    行政法相关论文(五篇范文)

    一是注重强化宣传,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用地氛围。要大力加强土地基本国策的宣传,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重大节日进行宣传,突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海上交通工程论文

    海上交通工程心得体会题序——交通,是人们历来就比较重视的一个领域。原因为何?相信每个人都很清楚,交通安全重于山。交通事故,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闻之惊颤的话题,人们唯恐避......

    海上货物运输概论论文

    海上货物运输基础 郑海俊计科111 文理学院 提纲: 本文主要是关于海上货物运输中对船舶、对货物、对集装箱运输所需要的要求及注意事项。首先船舶是海上货物运输的载体,海上......

    行政法论文(5篇范例)

    我国高校公共安全事故案例总揽 【摘 要】 高校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部分之一,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社会生活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伴随着高等教育扩......

    经济行政法论文[5篇材料]

    经 济 行 政 法 论 文学院:工商管理 班级:工商三班 姓名:聂攀科 学号:20104030337浅谈经济行政法与经济法的区别 摘要:经济法规范的是国家主权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干预,而经济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