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形测量学大纲
《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
学 时 数:54 学时分数:3
执 笔 者:编写日期:2009年12月
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
《地形测量学》是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性课程。它的任务是讲授地形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地形测绘、城乡规划和机助制图等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各种要素(高差、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简单的平差计算);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此外,学生还应了解现代高新测量技术,并具有灵活运用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测绘、测设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了解本课程主要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以及该课程国内外的运用与发展情况,了解该学科的前沿内容,如:GPS、GIS和RS、全站仪的介绍。
理解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和测量工作的程序、特点和要求。
掌握测量学的定义及高程、大地水准面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的概念。
重点:高程、大地水准面及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二)水准测量(10学时,其中6个用于课内实习)
了解水准仪的构造、检验和校正方法及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理解高程概念、高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及水准测量的原理。
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重点: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建议: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安排课堂实习。
(三)角度测量(12学时,其中6个用于课内实习)
了解经纬仪的构造、使用、检验方法以及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理解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
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重点: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难点: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建议: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安排课堂实习。
(四)距离测量及直线定向(4学时)
了解距离测量的光电测距法、直线定向其他方法(真方位角、磁方位角法)。理解水平距离、方位角的概念。
掌握水平距离测量的精密钢尺量距法及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推算方法。
重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推算方法。
难点: 光电测距原理。
(五)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4学时)
了解误差传播定律、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以及误差理论的应用。理解误差、观测精度、观测条件、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中误差及相对误差等概念。
掌握确定最可靠值的方法及如何进行精度评定的方法。重点:确定最可靠值的方法及如何进行精度评定的方法。难点:误差传播定律、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
建议:误差的特性安排课堂讨论。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6学时)
了解前方交会、后方交会。
理解控制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的概念。
掌握导线测量内、外业工作的全部内容。
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重点:导线测量内、外业工作。
难点: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建议: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安排课堂练习。
(七)地形图的基本知识(2学时)
了解地形图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及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理解地形图、比例尺、比例尺精度的概念。
重点:比例尺精度。
难点:比例尺精度。
建议:地形图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及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安排自学。
(八)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12学时,其中6个用于课内实习)了解地形图测绘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视距测量方法。
掌握地形图测绘的经纬仪极坐标法的程序及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重点:地形图测绘的经纬仪极坐标法的程序及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难点: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建议:地形图测绘方法安排课堂实习。
(九)地形图的应用(2学时)
了解地形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解析法确定多边形的面积。
掌握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应用内容。
重点: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应用内容。
难点:解析法确定多边形的面积。
三、课程教学安排及要求
(一)课堂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基础课,故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灵活应付现场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讲课中要求充分结合现场情形讲解,并要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会使用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各种测量计算,并应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
重点内容详细讲解,多结合工程实际讲解课程内容。难点的内容尽量安排课堂练习,测量方法尽量安排课堂实习。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前自学,一些了解性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
本课程除课堂教学以外,还安排了课内实习使学生熟悉一些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在测量基本技术——测、算、绘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内实习内容: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结构,要求通过具体实践,做到对仪器的熟练操作。掌握水准测量的施测与计算、水平角及竖直角测量方法、地形图的测绘方法。要求学生在实习之前必需预习,实习过程中多动手,实习结束后做实习总结。
野外实习内容:通过布置具体的生产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量,使学生较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考核
考核的主要目标:检验学生的测、算、绘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以及灵活应用测量理论于实际工程。
考核方式:闭卷
平时成绩(作业、实习、测验、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10%左右。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测量学》,杨松林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2
[2]《测量学》,合肥工大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1995.6
[3]《土木工程测量》, 过静珺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6[4]《地形测量学》,罗聚胜等主编,测绘出版社,2001.1
[5]《测绘学概论》,宁津生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0 [6]《测绘学基础》,王铁生等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1
第二篇:数字地形测量学
《****》课程简介(宋体四号)
课程代码:(宋体五号)开课学院:(宋体五号)开课学期:(宋体五号)授课对象:(宋体五号)学 分:(宋体五号)课程简介:(宋体五号)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开设时间: 课程考核:(宋体五号)考试。平时成绩占教 材:(宋体五号)[1] [2] 参考书目:(宋体五号)[1] [2]
;期末成绩占课程负责人:(宋体五号)。
% %
例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简介(宋体四号)
课程代码:0700488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 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专业 学 分: 4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 课程简介:
教学目的:《数字地形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作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测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测量方法,简单的数据处理,误差的分析和精度评定,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课间实习主要以熟悉常规仪器的基本操作为主,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后续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主要实验项目11个,主要有经纬仪了解及对中整平、全站仪了解及对中整平、测回法、方向观测法、水准仪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白纸测图、地图数字化、施工放样、地下管线测绘、测记模式全站仪测图、电子平板(PDA)数字测图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及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 第一、二学期 课程考核:
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教 材:
[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编著,2009年;
[2]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编著,2009年。参考书目:
[1] 测量学,第三版,测绘出版社,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1996年;
[2]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
[3]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徐庆荣等编,1992年; [4]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杨正尧编著,2004年。
第三篇:10《测量学》课程实习大纲
《测量学》课程实习大纲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测量学(也称工程测量)课程为土木、造价、房产、监理、建工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必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绘基本理论以及测量基本技能,熟练应用常规测量仪器测定小区域地面点位,掌握测量数据的计算方法,初步建立测量工作基本理念,具备实施小地区控制测量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实习目的要求:
测量教学实习是工程测量(含房地产测绘)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综合性的测量实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丰富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地形图测绘工作,增强测定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水准测量方法;掌握经纬仪的使用及角度观测方法;掌握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距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小区域控制测量及内业计算方法,经纬仪(或全站仪)地形图测绘方法。
三、实习方式与基本要求:以采取室外实验教学为主要方式,实习内容与基本要求如下:
(一)、实习方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习安排
1、实习地点:校区内部
2、实习时间:第16、17周3、班级安排及指导教师
每个小组设置正、负组长各一名,要求学习态度认真严谨,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主要负责本小组的实习过程的学习指导、组织协调、纪律管理、仪器管理以及及时配合老师进行成果的检验和考核。组织协调工作时,应使每项工作都有组员轮流担任,不要单纯追求进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仪器工具
每组配备仪器工具如下:经纬仪(全站仪)1台,水准仪1台,皮尺1把,水准尺2根,记录板1块,红漆1瓶,绘图纸1张,自备有关记录手簿,胶带纸,计算器,铅笔及橡皮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验规定
1、在实验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验步骤或实习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2、实验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的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遵守本指导书列出的“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验,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6、在实验过程中,还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坏者应予赔偿。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1、仪器工具的借领
⑴、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⑵、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⑶、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⑷、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⑸、实验结束,应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借领处检查验收,消除借领手续。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2、仪器的安置
⑴、在三脚架安置稳妥后,方可打开仪器箱。开箱前应将仪器箱放在平稳处,严禁托在手上或抱在怀里。
⑵、打开仪器箱后,要看清并记住仪器在箱中的安放位置,避免以后装箱困难。
⑶、提取仪器这前,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再用双手握住支架或基座轻轻取出仪器,放在三脚架上,保持一手握住仪器,一手去拧连接螺旋,最后旋紧连接螺旋使仪器与脚架连接牢固。
⑷、装好仪器后,注意随即关闭仪器箱盖,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箱内。严禁坐在仪器箱上。
3、仪器的使用
⑴、仪器安置后,不论是否操作,必须有人看护,防止无关人员搬弄或行人车辆碰撞。
⑵、在打开物镜盖时或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灰尘,可用镜头纸或软毛刷轻轻拂去,严禁用手指或手帕等物擦拭,以免损坏镜头上的镀膜。
⑶、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再平稳转动。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
⑷、制动螺旋应松紧适度,微动螺旋和脚螺旋不要旋到顶端,使用各种螺旋都应均匀用力,以免损伤螺纹。
⑸、在仪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仪器的搬运
⑴、在行走不便的地区迁站或远距离迁站时,必须将仪器装箱后再搬迁。
⑵、短距离迁站时,水准仪可将仪器连同脚架一起搬迁,其方法是:检查并旋紧仪器连接螺旋,再收拢三脚架,左手握住仪器基座或支架放在胸前,右手抱住脚架放在肋下,稳步行走。严禁斜扛仪器,以防碰摔。经纬仪不可将仪器连同脚架一起搬迁!
⑶、搬迁时,小组其他人员应协助观测员带走仪器箱和有关工具。
5、仪器的装箱
⑴、每次使用仪器后,应及时清除仪器上的灰尘及脚架上的泥土。
⑵、仪器拆卸时,应先将仪器脚螺旋调至大致同高的位置,再一手扶住仪器,一手松开连接螺旋,双手取下仪器。
⑶、仪器装箱时,应先松开各制动螺旋,使仪器就位正确,试关箱盖确认妥后,关箱上锁。若合不上箱口,切不可强压箱盖,以防压坏仪器。
⑷、清点所有部件和工具,防止遗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习基本任务
① 熟悉各类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② 实习结束时每人交实习报告一份,通过综合考查评定成绩;
(二)、基本要求
(1)实习应交作业
小组应交作业:
① 距离测量及角度测量观测记录及计算表;
② 水准测量纪录及计算表;
个人应交作业: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习报告
(2)实习报告的撰写
每人写实习报告一份,要求在实习期间编写,实习结束后上交。报告应反映学生在实习中所学的一切知识、创新思想、实际问题处理、实习心得、意见建议等;编写时要认真,力求完善,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土本专业不少于4000字。
参考格式如下:
① 封面:写实习名称、地点、起止日期、班级、组别、姓名及学号;
② 目录:
③ 前言:说明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
④ 内容:实习的项目、程序、办法、精度、计算成果及示意图,按实习顺序逐项编写; ⑤ 结束语:写实习的心得体会、意见和建议;
(3)实习注意事项
① 仪器的使用与爱护
除参照测量实习须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Ⅰ 每次出发前及收工前均应清点仪器和工具;
Ⅱ 实习中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不准自行拆卸;
Ⅲ 按时领用、交还仪器,并遵守仪器领借制度;
② 实习前要做好准备、随着实习进度阅读实习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章节;
③ 每一项测量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计算、整理成果、原始数据、资料,成果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④ 遵守作息制度,有事须向辅导老师请假;实习期间晚自修应整理当天测量的资料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
四、实习内容:
(1)平面控制测量
1)踏勘选点
在测区内实地踏勘,选择10个左右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用油漆或木桩在地面做标记,并编号。
2)水平角观测
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不大于4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大于60”n,n为导线观测角的个数。
3)边长测量
用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长,其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3000,困难地区尽量用全站仪测量边长,其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10000。
4)连测
有条件地区尽量采用统一坐标系统,即与本地区已知高级平面控制点连测。对于独立测区,也可用罗盘测定一条导线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点的坐标为起算数据。
5)平面坐标计算
在外业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在表格中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计算方法查阅教材有关章节,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毫米。
(2)高程控制测量
一般情况下,导线点兼做高程控制点,组合闭合水准路线,用等外水准测量方法测出高差,高差闭合差不大于12n毫米或40L毫米。然后从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点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引测高程,引测高程路线一般是支水准路线,要往返观测,高差闭合差不大于6n毫米或20L毫米。具体等外水准测量方法与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查阅教材有关章节。
五、考核与报告:
本实习结合 “实习指导书”进行,实习内容和步骤的预习与讲解均参照该书进行。要求实习前预习实习内容及步骤并熟练掌握,实习完毕,根据预习、实习的过程和实习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录、处理等,将实习成果整理好并上交以备考核。
第四篇:计算机在测量学中的应用-大纲
《计算机在测量中的应用》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负责人(签字):
专业代码:081601、081602、081603、081620专业名称: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
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矿山空间信息学与沉陷工程
考试科目代码:823考试科目名称:计算机在测量中的应用
(一)考试内容
试题以谭浩强编著《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三、四版都行)为参考蓝本,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算法概述、结构设计(顺序、选择、循环)、数组、函数(模块化设计)、文件的输入输出及其在测绘计算和绘图等方面的应用。但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算法设计为主(约占75%),测绘计算和绘图应用为辅(约占25%),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
1、计算机基础(包括C语言的发展及其特点;二、十、十六进制的转换);
2、算法(包括算法的特性、流程图、伪代码);
3、顺序程序设计(包括数据的表现形式及其运算、运算符和表达式、基本语句、数据的输
入输出);
4、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包括选择语句和条件判断、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
和逻辑表达式、条件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
5、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包括循环语句、循环的嵌套、执行和终止、循环程序设计);
6、数组(包括数组定义、字符数组、数组设计);
7、函数(包括函数定义、调用函数、函数的嵌套、递归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方式和生存期、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8、文件(包括打开与关闭文件、顺序、随即读写数据文件);
9、综合应用(包括测量误差与精度分析、图形量算、等值线绘制程序编制等应用设计)。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1、概念及结构: 对语言的基本概念、程序基本结构及通用的语法规则要清晰。
2、程序设计能力及应用:熟悉一般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切忌死记硬
背。为兼顾其他专业的考生(如计算机专业、数学专业等),涉及测绘和绘图专业的公式都会在试题中给出。
3、编程语言:尽管大纲是以《C程序设计》为蓝本,但对具体编程语言没有要求,在答题
时可以选用FORTRAN语言、BASIC语言等其他语言,但程序要符合所选语言的语法规范。
(三)、考试基本题型
基本题型可能有:转换体、设计题、简答题、计算题和分析题等。
第五篇:测量学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2、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与水准面想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用数学式表示的几何形体(即地球椭球)来代替地球的形状作为测量计算工作的基准面。选择【陕西泾阳县永乐镇某点】为大地原点
3、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称海拔。我国采用“1985高程基准”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m。地面点到某一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假定高程,即相对高程
4、六度带计算L0=6N-3,三度带L=3n5、测量应遵循的两条原则:
一、从整体到局部,它可以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图精度,而且可以分幅测绘,加快测图速度。
二、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测量工作,它可以防止错漏发生,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6、【高程、测角和测距】测量的基本工作,【观测、计算、绘图】是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
7、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准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水准测量仪器【水准仪】,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
8、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或视线。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粗平和读书】。气泡的移动方向和【左手大拇指的运动方向】一致。
9、表2-1表2-3表3-1表3-4表6-610、在观察过程中,点1、2、.......4仅起传递高程的作用,这些点称为转点。
11、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一、仪器误差,二、观测误差
1、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2、读数误差
3、视察影响
4、水准尺倾斜影响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
12、经纬仪的使用
一、对中,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和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二、整平,是指利用基座上的三个角螺旋是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从而导致竖轴竖直和水平盘水平。
三、瞄准(先盘左后盘右)
四、读数
13、视距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直线定位:把多跟标杆标定在已知直线上的工作。
14、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角值0-360。
15、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 变化的误差。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处理方法:
1、用计算的方法加以改正。
2、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3、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偶然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若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的误差。特性: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 出现的概率相同。
四、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零
16、衡量精度的指标:
1、方差和中误差
2、相对误差
3、极限误差
17、控制网建立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网。
18、图跟点: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
19、导线: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20、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起屹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
2、附和导线:布设的两已知点的导线。
3、支导线:由已知点和已知边的方向出发,既不附和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分为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图根导线等几个等级。
21、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坐标、两边、测角和连测】实地选点注意事项:
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大于350m,也不易小于50m。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盘左盘右误差不超过【40秒 】
22、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和已知坐标方位角计算待定点坐标的方法。坐标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反算其坐标方位角和边长。
23、地图:按一定法则,有选择的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图。
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
24、分幅方式: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度分幅法】,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25、地物符号:【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线性符号)、地物注记】
26、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等高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登高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则坡度【越小】;坡度形同,平距相等。
27、典型地貌的等高线:山丘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悬崖。
28、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5、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成正交。
29、视距测量原理:
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P134,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P135。30、碎部点的选择: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31、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
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薄。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度00分00秒,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的标尺
5、读数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薄。
6、计算,依据视距Kl,竖盘读数L或竖直角a,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32、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1、求图上某点的坐标和高程。
2、确定图上直线的长度、坐标方位角及坡度。
3、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
4、在地形图上按限制的坡度选定最短路线。
5、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
6、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进行挖土方量的概算)
33、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水平角度和高程】测设平面位置的方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P173】、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34、建筑基线:布置一条或几条基线,作为施工测量的平面控制。建筑长度=(l+0.240m)
35、当安置一次仪器校正几根柱子时,仪器偏离轴线的角度最好不超过【15度】。高层建筑物轴线的投测,一般分为【经纬仪引桩投测发和激光铅垂仪投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