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小恶人》

时间:2019-05-14 10:5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评《小恶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评《小恶人》》。

第一篇:影评《小恶人》

三只狗看窘迫世界冯铎

影评《小恶人》

这个世界总有太多是扭曲的,但是在扭曲的世界里总会有一些积极的人存在,这些人会影响到身边某些消极的人。我们不能否定这些消极与积极的人,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个体,不过在扭曲的世界里大多数都是在庸人自扰而已。

生活在同性恋家庭的男孩是本片的主角,因为曲棍球,导致了邻居家三只狗先后都死去了,而那三只狗就像三个段落一样,推动着整部电影剧情的发展。在剧情发展中男孩遇见了新邻居女孩。这个女孩会抽烟会开车,连名字都是自己取的,她与男孩之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男孩缺少一份活泼与主动,而女孩却有着开放活泼的性格,我们可以从男孩遇到困难会躲进柜子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男孩是个内向而且孤独的人。而男孩在去找女孩时,这个女孩却在修车,也是这个细节让这个女孩的性格进一步强化。所以他们的差异也让两人的相处显得更加的戏剧化。

在影片中,导演刻意加入了三只狗的故事,让整部影片连贯而且笑料不断,增添了很多幽默的气息,而且整部影片颜色对比非常强烈,黑与白的反差给人的视觉冲击很强,这一黑一白就正好反映了男孩女孩在性格上的反差,让人印象深刻。而且通过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性格对比,我们也能知道其实人的性格与家庭环境有关,男孩没有父亲,所以性格上偏向女性,而女孩的父母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她所有的习惯似乎都是与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一个缩影,她开车的那个镜头让人觉得这个女孩是个非常有故事的人,让我觉得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而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片头的镜头正好介绍了这个偏僻的地方,让人觉得这里的人们应该生活得非常简单,而在看完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而在结尾的镜头,男孩和女孩拥抱在了一起,这样完美团圆的结局其实是起到了一个积极向导作用的暗示,因为在这个窘迫的环境里,人们总是坚强的,它能给人以自信并一直坚忍不拔。

正像这篇影评的片名一样,剧中一位邻居的三只狗是本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引起了三段故事,第一段让大叔和养狗的老妇人与居委会大妈形成了统一战线,与拉拉家庭谈判,凝重的气势下显出一种黑色幽默,似乎在讽刺着这些形同意不同的人们,他们越是严肃就越显幽默,甚至夸张化的表现了邻居们自私自利的心理。第二只狗的死则推动加深了这些邻居的外在与内在夸张形象而且也为男孩与女孩进一步深交埋下伏笔,这是片中的重点,这个女孩为男孩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把男孩内心真正的释放了出来,也为他们之间最后的结局做出了伏笔。男孩的家人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同性恋,或许是害怕世俗的说词,或许是本身内心就感到自责,她们始终都刻意回避这件事情,但是直到最后男孩一语道破梦中人时,她们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庸人自扰罢了。内含的东西其实让我们看见了很多很多,故事里的人生活在一个基本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与外界联系很少,他们同样非常闭塞,非常模式化,在看似单调的生活下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复杂内心的人。就像养狗的老人,她把狗当作全部,一切快乐竟然从动物身上获取,这不免让人觉得悲哀。同性恋也是,要不是自己孩子的一番话,或许他们直到最后也会自己制造一些压力给自己承受。所以,这一切都是第三只狗死去后所要表现并解决的矛盾。纵观全片第一只狗的死是故事的开始,第二只狗的死是所有人物矛盾全部交待出来的时刻,而第三只狗的死却把所有的矛盾一一化解,同性恋不再受到内心的影响,男孩女孩走到一起互相补助不足,养狗的老妇人从单一的快乐中解脱出来。

这样的时间性叙事结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没有给人们留下太多的悬念与疑点,让人看完后了然于心。对片中的故事所引起的事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这样窘迫的世界中呢?我们每天都在担心将来,但当将来到来时却发现其实并不需要担心,就像同性恋患者的庸人自扰一样让人发笑。然后我们也在寻找快乐,当找到快乐的发泄点后一直执着于此,不愿前进。但当回头看看身后才发现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开心快乐的事情,这些表现不恰恰就是养狗老妇人的表现吗。所以我们在骄傲的抬头看向天空时也应该想起要谦虚的低头看看自己脚下的花花草草,或许那些东西才是启发我们的关键所在。

第二篇:善良的恶人故事

寺庙里来了一位中年男子。他找到老和尚,诚恳地说:“法师,我能否给寺庙捐100万元?”

老和尚合掌道:“施主,你心中有什么事吗?”男子脸上微微掠过一丝不快,道:“这个您就不用管了吧?”老和尚说:“施主不要介意,我只是不希望你浪费金钱———请告诉我,你的钱是准备捐献给谁呢?”男子听了很意外:“这不是明摆着吗?”老和尚笑了:“具体地说,是捐给我本人,还是捐给整个寺院,还是……献给神?”男子眉头微皱:“法师你在开玩笑吧?”老和尚说:“常人做事必有目的,你的目的何在呢?”男子终于生气了:“看来你不愿接受,算了。寺院多着呢!”说完,转身就走。老和尚没有挽留他,继续拂拭烛台。

大约一刻钟后,那男子又回来了,态度恢复了和善。老和尚合掌道:“施主还有事吗?”男子有点惭愧地说道:“请法师原谅我刚才的冒失。我确实真心想捐助寺院100万元。你要问目的,就算是建设寺院吧。”老和尚说:“寺院的建筑目前状况良好,如果想让这100万元尽快发挥作用的话,不如捐献给失学儿童。”男子一听,很高兴:“不瞒法师,我捐助过88个失学儿童,现在,我只想献给寺院。”老和尚说:“如果我们接受了捐款,你会有什么感受呢?”男子说:“我会觉得宽慰。”老和尚说:“好了,我能不能认为你是在用钱买宽慰呢?”男子犹豫了片刻,点点头。老和尚合掌道:“施主,请别介意我直言———通常来这里捐钱的人,都是直接把很少的钱塞进功德箱里,因为钱很少。而你,是用100万来买宽慰,是不是因为心中的罪恶感很强呢?”

男子有些恼怒,但无言以对。老和尚诚恳地说:“施主,按理说,你是在做善事,可是,善事不等于善心,如果想以一两件善事抵消罪恶,那么,这个善就不是真善,而是恶的帮凶。所以,你捐献100万以后,罪恶不但难以减轻,甚至可能加重。”

第三篇:小时代影评

最近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小时代》,只要点开一个页面,就会出现四娘与他心爱的小时代的种种相关新闻以及他的众多初中NC粉们那不遗余力的赞扬吹捧,你刷个微博出现四娘,打开个空间跳出四娘,甚至于走个路都能听见一些小女生在讨论四娘,然后一身草莽气质欲在未来称霸绿林的我就开始莫名其妙的忧伤了——卧槽!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这样一个只知道写一些伪青春伪文艺矫情到死各种逻辑错误意味不明句子的霍比特人会这么受小女生们的欢迎!这不科学!┴─┴︵╰(‵□′╰)

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四娘的作品是在初中(具体初几早不记得了)。当时,班级中的文青们几乎都看四娘的书,于是,欲在文青界大展宏图的我就十分手贱的买了两本四娘的书(一本《幻城》,一本《悲伤逆流成河》)回来仔细研读,打算在深入探讨研究一番后借以确立我在文青路上的发展方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为书中那不知来自何处的小忧伤、那莫名其妙毫无逻辑可言的剧情、那酷帅炫霸拽冷艳美富仙的男主角们的情感纠葛以及那最后一定会死人惨烈程度堪比扫射丧尸立倒一片的结局所深深折服了,当天就原价转售给了我们班的文青小P同学<( ̄︶ ̄)>

故事讲到这里,就已经完了,但事实上还有一个不靠谱的番外,就是美丽善良温柔端庄高贵冷艳的小P同学在买了书后的第二天怒气冲冲的跑来质问我,为何书的腰封是破损的,我当时虎躯一震,菊

花一紧,在心中默默的给她跪了——尼玛!什么叫文青精神!这就是文青精神啊!为了一个腰封举着菜刀狂追你五十条街还不解恨最后一定要放狗咬你这条狗还是有病的狗的文青精神啊!什么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那通通都是颈椎有问题啊!卧槽!老娘以后就得朝这个方向发展才会大有前途啊(>﹏<。)!虽然现在的我已经在伪文青的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了,但在当时,小P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与无私高尚的情操还是深深的影响了我,使我深刻了解了文青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并在之后成功远离。

(BTW,番外是以我忍痛割了杀殿的一个挂坠给小P作为赔偿结束的。)

再后来,经历了中考的残酷洗礼的我顺利升入高中。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自然不会再看四娘这些小忧伤的书啦,而是不时的拿出一本玛格丽特·杜拉斯或是米兰·昆德拉的书摆在桌面上装装小13,哪怕看不懂。但是,拥有一双明亮敏锐堪比探照灯的大眼睛的我总能发现一些名为男文青的生物在我周围坚持不懈的看着四娘那打着“青春”旗号的小忧伤,甚至于在升入大学后我依然会发现不少女生仍在看这一类的小忧伤并深深为之着迷。于是,我就像开篇所说那样莫名其妙的忧伤了——为什么总有人在看这一类所谓的反映”青春“的书呢?

四娘书中的青春,不是鲜血淋漓的相杀相爱,就是不切实际的奢华迷离,他总是用那空洞无物的辞藻堆砌起一场又一场所谓的”青春“。在他的书里,你手中拎的是Prada,身上穿的是Chanel,嘴里叼的是Davidoff,脚上着的是Manolo Blahnik,甚至连内衣都要是CK的。这样你,或是在人前温和可亲而转身却捅闺蜜一刀,或是和一个完美优秀的高富帅谈一场不似在人间的恋爱,亦或是高贵冷艳如同女王一般的接受众人的匍匐跪拜。在他的书中,你怀孕、流产、堕胎、劈腿、援交、跳楼、煤气自杀等等等等都是可以去做的,你不必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必产生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自觉意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去做,无论你做错什么,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这就是你的青春,也就是四娘书中所谓的青春,更是为广大小女生所着迷的青春。

但现实真的是像他书中所描述的这样么。在我的记忆中,上面所说的一切都与我曾经的青春没有丝毫的联系。我想,更多的时候,大家是像我一样平凡的长大,和身边的同龄人一起经历着那些该经历的平凡小事:

上课将漫画夹在教科书中偷偷的看;下课拼了命一般的冲出教室挤进餐厅买饭;每天要做大量的习题与卷子,累得像狗一样;课间的时候总是和几个好友聚在一起讨论八卦,或是打听年级第一名的女生辣椒油喝到第几瓶了;联合班级的同学一起反抗那个讨人厌的英语老头,上他的课前把所有的书摆到桌面上,然后趴在后面睡觉;在考

试的时候,将一份卷子的答案从小组最后传到最前,资源共享;晚上躲在被窝里看小言或恐怖片,听到老妈的声音立即关灯装死;冬天打雪仗,一簸箕一簸箕的往同学领子里倒;利用课间那不多的十分钟和男友说亲密话;冬夏之时顶着大雪或暴雨赶去上早自习……这些,才是我真正的青春,而不是四娘书中那虚伪造作的幻想。

我扯了这么多无关的东西,只是因为实在忍受不了那大批大批的NC粉的自杀式轰炸赞扬,只是因为已经厌烦了小女生们受其书影响后所产生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只是因为看不惯四娘那副抄袭后仍洋洋得意的嘴脸,但说到底,其实只是为了吐槽:

我想说的是,现实根本没有四娘书中那么美好,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像四娘书中描写的那么光鲜靓丽,不是所有的叛逆都可以得到宽容与原谅,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轰轰烈烈惨烈之至,你不会有奢侈名牌,不会有美男环绕,你有的只是《天水围的日与夜》中那一盘普通的香菇,你吃掉它,你一如以往的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成长,恋爱,结婚,生子。所谓的青春不过是一场偶尔可以拿出来悼念一下也曾屌丝过的回忆,回忆过就好,不必念念不忘,因为生活还在平静的继续。

所以,四娘,放过”青春“这个词吧,不要再打着所谓的”青春“旗号招摇撞骗了。比起青春,我认为你更应该写的是屌丝之时饱受身高之苦一怒之下愤穿内增高的的自贡岁月,而不是那不实的十里洋场纸

醉金迷

第四篇:小时代影评

在中国,有个神奇的现象,只要犯同一个错误的人足够多,那这个错误就不再是错误,而变成了中国特色。

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被老师问到“你们觉得电影是什么?”,我们一帮导演专业的同学递交的答案里无非能提取出来几个关键词:艺术、创意、概念、情怀、故事、技术——技术!在我们这一帮学导演的理想主义学生看来,技术在电影中的地位,相比于前面几项已经很低了。“导演的定位是艺术家而非技工,导演的工作是创作而非堆砌器材”这句话就常被我拿来警醒自己和身边的人。在我们看来,导演对技术的追求应该是属于一个基础的,地基般的需求,或者说,在和电影相关的元素里,技术大概就是离艺术最远的词了。

但真正让我记住的却是随后老师对我们答案的评价。

“我希望你们从业了以后还能坚持你们刚才说的答案”她说,“因为从现在来看,中国的电影有且只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不是你们说到的任何一点,而是钱。电影不是为艺术拍的,而是为钱拍的,衡量一部电影的不是口碑,而是票房。始于钱而终于钱,这就是中国电影。”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但我们并不是惊讶中国电影的核心是金钱,而是惊讶这项我们一直认为是潜规则的东西已经被堂而皇之地被放在了台面上。

何谓《小时代》?

《小时代》这部片票房会大卖,这点我从第一次听说郭敬明的这部小说要改编电影就毫不怀疑,甚至连片子会用帅哥、美女、奢侈品这些元素来吸引观众也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这部片子的出现并没有使我惊讶,而只是引发了我深深的惶恐。片子本身的质量,在我一个大学主修导演专业的人看来,是彻头彻尾的垃圾。这部导演一栏赫然挂着郭敬明的电影实际究竟是不是郭敬明导的,我在无法求证之余只能表示深深的怀疑,因为片中的构图剪辑分镜,甚至两个长镜头的调度,显然不是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导演培训的人能够驾驭得了的。当然,并没有明文去规定导演在片场具体要从事什么工作,所以镜头设计可能全部都堆给了摄影,调度设计可能全部由副导搞定,导演中心论这种没用的思想,在中国特色电影产业下,也被自然选择般淘汰。但除了这些,这部电影真正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

在这里又带出另外一个故事,我以前有幸跟随一位在上影厂有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录音师学习影视声音创作,她常抱怨的就是国内年轻导演在拍片时已经越来越不注意声音上的细节,也越来越不把录音师老前辈的建议当回事。这点我认为在《小时代》里体现得近乎完美:片中声音上的问题简直让人分不清这是一部主流院线的商业片还是一部学生作品,同期录音和后期配音交替之混乱,人物声场错乱的毛病屡有发生,动效的拟音做得也只是差强人意,更可怕的是这部电影基本没有环境音,在人物无对白、调度无动效的时候整部影片就和静音了一样尴尬,配乐没有一次是符合情节逻辑或情绪诉求的,大段的歌曲配上平行剪辑也没能让观众对片中人物关系信服。同样的声音错误和问题在《西游降魔篇》中也层出不穷。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当代导演对自己电影声音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不严谨?我研究了这个问题许久,直到有一天向别人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到了如下的答复:

“哪有普通观众会去注意这个呀。”

茅塞顿开,原来都是观众给惯的。你花不花心思在声音上都有票房拿,傻子才去费工夫。

除此之外,意淫和浮夸的故事,缺乏逻辑的情节构建,平面而脸谱化的人物塑造,观众认同感的缺失,矫揉造作的对白绝望地企图缝补支离破碎的叙事,以及——一如既往的——根本不会演戏的俊男靓女。

仔细一想,上面的这些元素可以套用于国内大部分叫座不叫好的电影当中: 《西游降魔篇》、《致青春》、《富春山居图》用的又何尝不是相应的套路。国产片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被类比为“食客品味决定餐馆水平”,制片人导演们绝对知道什么是好的电影,但他们仍然可以毫不犹豫地为了那数量众多、审美拙劣的观众去扼杀那些好的电影。毕竟,有品位的人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实在占少数,得罪他们的代价小。

何乐不为?

何谓能火起来?

我经常听到不理解的声音:为什么像《致青春》、《富春山居图》之类的电影在时光、豆瓣之类的电影网站评分都非常低却依然能狂卷内地电影票房呢?电影观众真的不知道好赖么?

这里就可以类比一下前些日子传得很火的那个“幸存者偏见”来解释:

二战时候,英国的轰炸机每次执行任务回来,都损失惨重,许多飞机被击落。然后军方坐不住了,打算给飞机加防护钢板。可如果全身加钢板的话,飞机就没法正常执行任务了,于是请来了一个数学家。数学家来到机场,对每一架飞机身上的弹孔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机翼和尾部的弹孔最多,而驾驶舱和油箱最少。当数学家汇报给军方时,军方立刻就打算给机翼和尾部加固。可数学家却说应该给驾驶舱和油箱加钢板,因为那些机翼和尾部中弹的都飞回来了,而驾驶舱和油箱中弹的,都被击落了。后来军方听了数学家的,果然损失的飞机大大减少。

同理,在豆瓣、时光之类网站记录电影并打星的观众群体的平均影商,一定比其余观众群体的平均影商高。换句话说,真正想去看这些不尊重观众的电影的人,一定不是关注或者在乎豆瓣时光评分的群体。能在豆瓣时光网上给烂片差评的人就好比那中弹之后飞回来的飞机,每发现这么一个人,要意识到他身后有至少十个喜欢看烂片或者根本不介意看烂片的亲戚朋友。这是非常恐怖的。不要从网络媒体评论来审视中国人的影商,因为数量最多,影商最低的永远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小时代》能火起来的原因除去成功调动这沉默的大多数以外,和院线排片也有紧密联系:在上映的当天,几乎所有电影院都将此片安排为优先放映——这种待遇基本是每部大片都有的——但个别院线甚至让这部片子占据了100%的排片,这可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就已经等于剥夺观众的自由选择权,“爱看看不看滚”一般的流氓行径了。豆瓣上有人自曝是电影院工作人员来给豆友答疑解惑,有人问到这个院线的排片是否是被制片方暗箱操作过了?此人给的答案是据他所知没有。

即使这个答案为真,我觉得如此排片肯定也是经过暗箱操作的,只不过不是来自制片方,而是来自于影院管排片的经理的自主意识。如此一来上到制片人下到影院经理全都可以不惜为了赚到多数人的钱去得罪少数人,真可谓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种情况是现状,是事实,但不是健康的或持久的。

何谓傻逼?

在文章开头就给全中国大部分观众扣了这么一个帽子,当然需要详细解释解释。

之前陈谌的一篇“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已经基本把这个现象描述的特别清楚了,但我特别不满意的就是那篇文章最后戛然而止于这么一个结论:

“不同的商品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从票房上看,确实有不少人就是爱看这样的片子,觉得这片子不烂,这是个人喜恶,我无权干涉。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市场的确还不够成熟,不能为一些真正好的东西提供保障,反而成为一些残次品甚至„畸形儿‟温床,试想一下,当一个好的东西不能给他的生产者带来甜头时,自然没有人会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将它做得„好‟,究其原因,我不再过多阐述。”

假如这个话题继续阐述下去会获得什么呢?我推测,就是我标题中的结论,可能我也是作者文中说的“高姿态”、“不冷静”者。但作为一个不甚安于现状的电影人,只想问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1、现在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以国际标准来看是健康的么?

2、如果不是,那怪谁?

陈谌的看法就是观众和消费者永远是上帝,面对他们我们要谦卑,要冷静,要去迎合。我觉得他能想到这一步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典型闷声发大财的节奏,他赚得盆满钵满的几率比我大到不知哪里去了。

但引用一下《暗夜骑士》里的台词:He‟s the hero we deserve, but not the one we need right now.市场需要这样作品,但进步不需要。阻碍电影产业进步的元素可能有很多种,所以我们有时就要稍微大胆一点,稍微无畏一点,去指责那看起来无辜、庞大而愚蠢的观众群体。在无意识中仰仗自己拙劣的审美去贡献票房、助纣为虐的观众,真的只配得上傻逼二字。

自从谢飞写了一封呼吁电影分级的公开信之后,许多真假电影人都觉得分级才是影响产业发展进步的最大瓶颈,总有人把中国电影质量发展不起来赖到审查制度上,对此我只有一句话相送:没有审不过的皮克斯,只有看不腻的喜羊羊。国民审美才是电影质量发展的根本瓶颈,而非审查制度。那无辜、庞大而愚蠢的观众群体,才是整个产业的死敌。

第五篇:《兵临城下》小影评

《兵临城下》影评

《兵临城下》这部影片,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是作为一个军事迷的喜好所驱使,重点关注的是狙击手的成长和其狙杀的过程,看完后觉得其是部很好的影片。第二遍则是带着疑问去观看,因为从网上搜索的结果是大部分人都很赞赏这部影片。结果,在看完第二遍之后,明显少了第一遍那种对该片的推崇,甚至有点觉得这部片子挺烂。分析其差异,也正好反映了该片的亮点与不足。

很多人喜欢《兵临城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片的取材很新颖。虽然说涉及战争特别是二战类题材的电影很多,尤以美国为代表,《拯救大兵瑞恩》就是典型的例子。回顾所有的战争题材类电影,无外乎以残酷的大场面战斗的画面来吸引观众。而《兵临城下》却选择很少有导演涉及到的狙击场面,把一直颇为神秘的狙击手展现给大家,这一下就新引了观众。更重要的是对狙击手的专业和细节描写:空旷的场景,平静无声,没人有知道其中蕴含无限杀机,只要一发子弹 一声枪响,就让敌人停止呼吸。非常到位,引人入胜,可以说是描写狙击手的典范之作。“狙击手是战争中不折不扣的艺术家,他们必须远离刺刀见红、子弹呼啸的第一线,他们静静地潜伏在阴暗角落。但他们同样是战争中残酷的一部分,身心都被手中的那支狙击枪所吞噬。”这是对狙击手的精彩描述,单是现实的狙击手就足够吸引人,更何况加上电影的艺术加工。

另一个可以吸引人的地方也许就是故事的取材。《兵临城下》是一部基于历史事实的战争体裁,影片是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来自乌拉尔的默默无名的红军战士瓦西里如何以惊人的枪法,冷静的头脑和诚实的勇气成为国家的英雄。正因此,在人们看到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神乎其神的枪法时,更多了几分真实与信任感。

然而,纵观全片感觉影片很杂,战争+爱情+友情。除了狙击场面描写很到位,其他的元素都很平淡。战争的大场面自然很难与美国大片相比;让人感觉有些牵强的爱情也没让我感动起来;友情则被嫉妒所玷污,甚至有丑化苏联的意图,把普通的苏联人民和士兵表现的像一群乌合之众,而那些军官则只会疯狂的杀逃兵。因此将几种感情凑在一起就显得很混乱。另外,由于在狙击的过程中穿插了这些感情,让影片显得不够紧凑,很难表现战争的残酷和人内心的恐惧。个人认为导演之所以会加入很多元素,也许就是想因此来表现影片中人物思想的复杂性。电影的情节简单,但是人物所展现的内心世界又是值得人思考的,就必须通过一些手段来增加电影的悲情色彩,从这一点看,又是导演所不得不让影片杂的原因。

总的来说,《兵临城下》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片,因为它将狙击手的成长与成功描写的很到位,尽管在其他方面处理的不是很到位,但算得上“突出主题”。

下载影评《小恶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评《小恶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时代影评

    这期的看天下封面是郭敬明——七年前他身陷抄袭官司 被质疑“丧失为文资格” 七年后他却是作家首富 统领80人写作大军 占领青春文学半壁江山 憎他的人说他浅薄拜物 连他的外......

    小时代影评

    小时代,优点与缺点并存 中国电影小时代到来?人生第一次的点映奉献给了《小时代》,高一看过原著当时很喜欢(所以在此不黑各种人),演员选的很养眼,观影前保利工作人员拍了和朋友合照......

    小尼古拉 影评(推荐)

    电影《小尼古拉》的影评 传播学院 09 广告 郑敏 法国电影很多时候就像是这个国家给人的感觉一样,浪漫,风趣,幽默感十足。有人讲没有法国电影,就没有世界的电影艺术,法国的喜剧是......

    小时代””影评

    ““小时代””影评 看完了“小时代”,终于看完了“小时代”!近段时间“小时代”可谓褒贬不一,风生水起,诸多的争议,诸多激烈相对的观点交织,让我这个并不爱看电影的人也不自禁心......

    小时代影评(范文大全)

    对话特点 毒舌 白描这部小说的对话特点毒舌,讽刺意味极强。很多对话作者写上一句,他自己接的滴水不漏,并让读者大为过瘾,还有叙述也和以前不同,作者抛弃了大量华丽辞藻,而是用一种......

    《小武》影评

    我是我自己的英雄 ——贾樟柯《小武》对于贾樟柯这个导演我是特别喜欢的,虽然他的影片没有唯美的画面,经典的台词,没有激烈的画面,真是这种朴实纪实的影片风格深深吸引了我,因为......

    冰河小影评

    After the events of "Ice Age: The Meltdown", life begins to change for Manny and his friends: Scrat is still on the hunt to hold onto his beloved acorn, while f......

    小时代影评.doc

    小时代影评前几个月,还记得有一个叫《小时代》的电影风靡了整个影视界,这是一个由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改编的电影,整个电影完全是他一个人导编的,与柴智屏监制,安晓芬与崔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