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金融学院2014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意见
河北金融学院
2014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河北省职改办《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职称工作意见>的通知》(冀职改办字
[2014]122号)、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职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依据省职改办2003年和2007年印发的《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以下简称《申报评审条件》)和省职改办2007年印发的《河北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以下简称《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结合高校岗位设置及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的有关要求,按照“严格申报,择优推荐,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进行推荐,现将我院2014年职称推荐、评审工作安排如下:
一、推荐办法
(一)参评对象
凡符合河北省职改办规定的各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以及学校相关规定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
(二)申报条件
高等学校教师严格按照河北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冀职改办字[2007]69号文件)《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高级资格申报评审条件》执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严格按照(冀职改办字【2011】45号文件)《河北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执行,社会科学研究专业严格按照(冀职改办字【2011】26号文件)《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专业高、中级资格申报评审条件》执行。其他系列申报评审条件均按照省职改办2003年印发的各系列(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执行。凡不符合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评审条件者,一律不得申报。
(三)申报及推荐程序
1.个人申报。符合《申报评审条件》规定要求的人员,按学校要求填写有关表格,提供相关材料,申报教学系列人员的资料交所任课院(系)部;申报思政及其他系列人员的资料交所在部门。
2.材料审核。各部门对个人申报材料与原件进行审核,然后由专门工作人员将教学情况摘录表和原件交于教务处(如承担继续教育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到相关部门审核;其中学科竞赛部分的原件和一份教学情况摘录表交于团委)进行复核并签字盖章;将科研情况摘录表和原件交于产学研进行复核并签字盖章,将基本情况摘录表和原件交于人事处进行复核并签字盖章。
3.量化打分。各部门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对本部门申报人员进行量化打分,结果在本部门公示后,由系职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字盖章。各部门将量化打分汇总表、各摘录表交人事处。由校审核工作小组对各部门上报的量化结果进行审核,并对参评人员分数进行排名,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内对申报者提供的申报材料或打分结果 1
有异议,可向学院职称工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由办公室组织审核工作小组相关成员进行复审;对复审结果仍有异议的,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认定。
4.评议推荐及上报。学校推荐评审委员会根据省教育厅职改办批准的申报指标,对符合评审条件的人员进行评议,经投票表决三分之二以上评委通过者为推荐人选,报送省职改办、省教育厅职改办进行资格审查后,参加评审。
二、政策要求
申报各级各类职称,均按河北省职改办、河北省教育厅职改办有关文件和政策(见人事处网页)执行,学院不再另行制定其他政策。
三、时间安排
9月5日下午,召开各单位负责职称工作人员培训会
9月9日,申报人员将材料原件及摘录表上交各单位审核
9月11日-12日,各单位将审核后的材料上交学校各相关审核工作小组进行核实 9月13日-17日,各单位量化打分并在单位内公示
9月18日至20日,各单位将汇总结果上报人事处,由校审核工作小组进行审核 9月21日至23日,校园网公示量化测评结果、学校推荐评审委员会评议推荐评审 9月24日至25日,职称材料整理、装订及系统录入
9月26日,职称材料上报
四、申报材料要求(见人事处网页“职称评审”栏)
五、纪律要求
(一)申报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弄虚作假、伪造、剽窃他人成果者一经发现取消其参评资格,3—5年内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对如实举报问题的人员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同时,对诬告行为也要进行严肃处理,严重违纪或构成犯罪的,移交纪检或司法部门处理。
(三)在申报评审期间,申报人员不得找评委、拉关系,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参评资格。
(四)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密部署,认真组织,统一标准,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量化打分;校审核工作小组要对各单位上报结果进行认真审核;校推荐委员会成员要客观公正评议。对于以上不能履行其工作职责的人员,将进行严肃处理。
六、组织领导
(一)成立2014年我校职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尊厚
成员:汤生玲陈志强刘文艳姚维刚李占平杨兆廷朱连才韩景旺
王春满王宪明周文平
职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
主任:刘丽
成员:秦菊香杨伟坤周文平梅丽 郭向伟郭欣康绍大金纪玲张慧玲
(二)成立2014年我校职称审核工作小组,各组组长、成员及主要职责如下:
1.教学组
组长:秦菊香 梅丽
成员: 教务处 教育教学监控中心2—4人。
职责: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申报人员教学情况的量化结果进行审核。包括申报人员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等。
2.科研组
组长:杨伟坤
成员:产学研合作处2—4人。
职责: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申报人员科研情况的量化结果进行审核。包括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等。
3.综合组
组长:刘丽
成员:人事处、学生处、团委、工会、纪检等部门4-6人。
职责:负责对各部门上报的申报人员基本情况的量化结果进行审核。包括任职年限、学历学位、年度考核结果、社会荣誉等。
4.纪检组
组长:周文平
成员:纪检委、组织部等部门2—4人。
职责:负责依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指示精神,对职称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受理参评人员申诉等事宜。
(三)各单位成立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职称评审工作,成立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申报人员不能进入领导小组及工作组)。遵守评议程序和纪律,坚持标准、确保评议结果公平、公正。各单位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受理本单位申报人的投诉、异议的答复和处理,并接受学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执行过程中,对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及时向人事处反映,以便进一步改进我校的职称推荐评审工作。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河北省相关政策执行或由学校2014年职称推荐、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人事处
2014年8月30日
第二篇: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工作的修订意见
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工作的修订意见
经学校研究决定,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申报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量化计分办法》(院人字〔2009〕10号)做如下四个方面的补充修订:
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分开评审(推荐)
(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界定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就我校目前设臵的学科门类而言,具体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
人文社会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和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我校目前设臵的学科门类而言,具体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参评人员从事交叉学科的,以聘任岗位和主要研究领域为划分依据,与学科门类无关的材料原则上不予认定。
(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指标划分
1、教学系列、非教学系列推荐评审指标首先以各自岗位设臵数在专业技术总数中所占比例为基准(非教学系列岗位占专业技术岗位的15.79%)计算,再以符合申报条件人员所占比例计算,取两个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予以分配。
2、教学系列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评审(推荐)的正高、副高指标根据符合条件申报人数(权重为60%)、-1-
省级重点学科和已招生的硕士点(含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点专业领域不同的专业硕士学位点)情况(权重为10%)、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情况(权重为30%)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按整数指标分配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个领域人员。具体操作方法为:学校在进行资格审查后,将拟申报指标数按分配办法进行指标测算,依据测算结果确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各自评审(推荐)指标,小数部分四舍五入。
高级指标计算公式:
SXcNi0.6i0.1a0.3MiN S
其中:
Ni---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指标数
N---高级指标总数
Si---各学科领域符合条件申报人数
S---符合条件申报总人数
Xa---各学科领域省级重点学科数
X---学校省级重点学科总数
---学校已招生硕士点总数
15%、副高Zc---各学科领域已招生硕士点数 Z0.2,结构比例高于规定比例规定比例(正高Mi例0.8,结构比例不高于规定比
30%),即超结构比例的权重为0.2,不超结构比例的权重为0.8。
0.5(正高Mi---结构比例均不高于规定比例0.515%、副高
30%)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
-2-
(一)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推荐)的指标划分问题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指标的划分以符合条件申报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各等级符合条件人员中所占比例为基础,按比例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总指标中进行划分。即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指标划定后,再从人文社会科学指标中单独计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推荐)指标。
(二)关于评审(推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问题
执行省职改印发的《河北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冀职改办字
[2011]45号)。
三、关于引进人才问题
引进人才是指学校近两年来引进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或学校同意培养且签订协议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毕业研究生,引进人才在引进前后须具有一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经考核能胜任现岗位工作。在此基础上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校内培养人才至少有一次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距所晋升职称的任职资历要求相差以不超过1年为限;量化排名在本层次晋升总指标的前50%。方可按引进人才予以推荐。
四、关于任职年限、学历(位)等计分问题
(一)任职年限(本项得分上限10分)
满任职年限加5分,每超一年加0.5分,超任职年限得分上限5分;不满任职年限破格晋升加3分。
-3-
(二)学历(位)(本项得分上限8分)
本科以下0.5分;本科学士:本科学历1分,学士学位1分;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分,硕士学位2分;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4分,博士学位4分。(取最高学历学位加分,最高限8分)
(三)国家认证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本项得分上限3分)
获得国家认证(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职业认证机构)的与所从事专业相关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有等级划分的初级加1分,中级加2分,中级以上加3分(取最高等级证书加分,不重复加分);无等级划分的加2分,如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等。
(四)关于EI/ ISTP/ISSHP索引收录的会议论文的认定与计分
职称评审认定方面:同一论文集只认定一篇;同一人在任职期间最多认定三篇。
职称评审量化计分方面:EI收录的会议论文按量化计分文件中的二类论文计分;ISTP/ISSHP收录的会议论文按量化计分文件中的三类论文(核心)计分。
院人字〔2009〕10号文件相关规定与本修订意见不一致的,按本修订意见执行。如遇上级文件有新的调整时,则按上级文件执行。
本修订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4-
第三篇:关于福建省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意见
闽经贸培训[2003]299号 关于福建省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意见
点击: 22012 次时间:2011-3-28 17:24:00
各设区市人事局、经贸委(经委、经发局)、省直各单位职称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根据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国家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有关规定以及原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省人事局闽职改字(1993)
18、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正常化评审以来的工作实践,对今后我省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范围和对象
(一)凡在企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生产建设、勘察设计、科学研究、安全生产和管理、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均可考核确认或申报评审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定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三)大中专毕业生考核确认相应档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接闽职改字(1993)18号和闽人发(2000)84号文有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设置与要求
工程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要按照因事设岗、择优聘任的原则,运用职位分类原理,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复杂程度及任职条件,科学合理设置,确定合理的结构比例,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岗位的设置一般从低岗设起,避免高岗低职责。
三、评审条件
(一)基本条件
1、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专业技术人员每个必须进行专业技术工作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要求其任现职以来近5个考核合格。
3、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信息,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应按有关规定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4、除符合闽人发(2002)152、154号文件所规定的免试条件外,凡申报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均需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厦门市不做要求)
(二)申报评审各级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技术员
(1)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在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指导下能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或一般现场技术工作;
(3)非全日制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以上。
2、助理工程师
(1)能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2)具有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和独立完成指定范围内的科技管理工作能力,或能完成一般技术研究、设计或现场技术、技术管理工作;
(3)中专毕业,从事技术员职务工作4年以上;
(4)非全日制大专毕业,从事技术员职务工作3年以上。
3、工程师
(1)较系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2)能独立承担本专业较复杂的研究、设计工作或现场技术、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或技术管理问题的能力;任现职期间,参加过两项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或技术管理、技术服务工作,并持有单位的有效证明;
(3)任现职期间,能结合本专业技术工作实践,独立撰写1篇学术论文或技术工作总结;
(4)能指导助理工程师工作和学习;
(5)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职务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职务工作5年以上。
4、高级工程师
(1)有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2)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现场技术或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经验,能独立或为主承担重要研究课题、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或主持、组织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能解决本专业技术疑难问题,并取得较好成果与社会、经济效益;任现职期间,担任过两项以上本专业技术负责人;(3)任现职期间,能结合本专业技术工作实践,撰写有价值的本专业学术论文或技术总结。省属单位和设区市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有1篇独本撰写的论文在正式出版发行的省级以上本行业刊物或大学本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均需有CN或1SSN刊号,不含增刊,下同)上发表,县属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交1篇独立撰写但具有相当水平、未发表的论文或专业技术,总结;(4)能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
(5)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工程师职务工作2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和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工程师职务工作5年以上。
(三)破格晋升中高级工程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条件及具体要求
为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对在工程技术岗位上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可破格申报评审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破格晋升,一般遵循逐级晋升的原则。
申报破格评审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除符合上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一(4)条评审条件外,任现职期间还应符合下列具体条件中的任意一条:
1、破格评审工程师的申报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发行的省级以上本行业刊物、大学本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或大专学报独立发表3篇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
(2)在设区市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个人本专业专著(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不含编辑出版);
(3)获国家或省政府表彰的自学成才标兵。
不具备规定资历人员应达到规定学历要求,并从事助理工程师职务工作满3年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承担并完成设区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大型项目、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主要专业技术负责人、关键技术攻关者(限前两名);
(2)获国家四等奖、省部三等奖或设区市(厅)级一等奖以上科技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国家级限前5名,省级限前3名,设区市级限前2名,下同):
(3)取得1项授权发明专利或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或取得授权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合计5项)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均限前2名,下同)。
2、破格评审高级工程师的申报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正式出版发行的省级以上本行业刊物或大学本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独立发表过4篇以上(含正常晋升的1篇在正式出版发行刊物独立发表的专业论文)本专业学术论文;(2)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过个人本专业专著(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不含编辑出版);
(3)国家表彰的全国自学成才标兵。
不具备规定资历人员应达到规定学历要求,并从事工程师职务工作满3年以上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省优秀专家;
(2)承担并完成省以上重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大型项目、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经国家或省部业务主管部门鉴定,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专业技术负责人、关键技术攻关者(限前两名);
(3)在科学技术研究、设计等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获国家三等奖、省部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4)取得2项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
3、上述规定的省(市)以上的重大科研课题、重点项目、大型项目、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均指列入省(市)计委、经贸委、科技厅(局)等综合部门立项并编入目录的项目,以有关文件为依据,并以担任该项目的主体工程为准。
4、上述规定的各奖项指的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及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主持评定的有关专业技术奖项: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优秀新产品奖;主要贡献者应持有个人得奖原件且有名次排列。对上述规定的同层次(指国家级、省部级或设区市级)奖励等级低一级的奖励有两项者,也可作为破格申报相应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5、1966年以前入学的高等学校专科毕业生或1970一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从事工程师工作满5年,并符合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不具备规定资历、人员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条件的任意一条,可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
6、学历、资历双破格者,应同时符合上述学历、资历破格条件。
四、申报评审程序
(一)申报对象的评审材料应经过公示,具体办法按闽人发(2002)154号文规定执行。
(二)已实施评聘分开的单位,可不受所在单位岗位职数或结构比例的限制,推荐、申报评审,但应根据岗位职数或结构比例进行聘任;未实施评聘分开的单位,应在上级核定的岗位职数或结构比例限额内推荐、申报评审。
(三)申报评审程序参照闽职改字(1993)19号文有关规定执行,工程系列各专业高级职务评审材料由省系列主管部门和省人事厅共同预审,评审结果报省人事厅批准确认,同时报省系列主管部门备案。
五、评审组织和评审工作
(一)评审组织
1、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
根据省人事厅闽人发(2002)115号文规定要求,从2003年起,工程系列各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均须组建评审委员库。评委库的组建由组建部门和省工程系列主管部门联合上报省人事厅审批。评审时,从评委库中随机抽选规定数量的委员组成专业组和评委会。
2、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
各设区市职改领导小组批准组建的中级职务评委会,报省系列主管部门备案;省直单位组建中级职务评委会,报省系列主管部门批准,报省人事厅备案;具备条件的设区市和省直单位,在组建中级职务评委会时应组建评委库;评审结果报省工程系列主管部门备案。
(二)关于申报对象代表作的规定
1、申报工程师的代表作要求
对于符合学历破格条件第(1)条的申报对象,应提供1篇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其他申报对象可提供1篇独立撰写但未正式发表的技术工作总结或论文作为代表作。
2、申报高级工程师的代表作要求
对于符合学历破格条件第(1)条的申报对象,应提供2篇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其他申报对象应提供1篇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其中,县属企事业单位的申报对象可提供1篇独立撰写但具有相当水平、未正式发表的技术工作总结或论文)。
3、代表作的鉴定
(1)评委会办事机构应将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每篇代表作,隐去作者姓名和单位名称后送2名同行专家鉴定。
(2)专家由专家库产生。
(3)专家鉴定意见包含综合评价和定性评分两项内容,定性评分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档次。
(4)评委会办事机构,应将鉴定意见表隐去鉴定专家名字和单位名称后,与申报对象的申报材料一并提交专业组和评委会评审。
(三)破格人员以及“选优”评审对象必须在评审会召开之前,由同行专家进行相应的理论考核和论文答辩,着重考核其是否确有真才实学,并将考核答辩成绩及评语提交评委会。所学专业与所申报专业不一致的人员是否参加理论考核和论文答辩,由各专业评委会组建部门决定。
六、其他
(一)申报对象的送审材料,各申报、推荐单位,要严格审查,如实反映情况。对弄虚作假,谎报成果、业绩,伪造学历、资历,代写、抄袭论文等,一经查出,除通报批评外,取消评审资格,已评上的取消其任职资格。
(二)本评审被否决的,在下一评审时,如有补充新的评审材料,可予申报。
(三)本意见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省工程技术经济专业职改领导小组、省职改办《关于福建省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专业技术职务经常化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闽经职改[1993]025号)同时废止,过去所发文件凡与上述意见不一致的条款,以本意见为准。本文未载明的,接原有关规定执行。
(四)本意见由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培训与职称处负责解释。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福建省人事厅
二ОО三年四月十八日
第四篇:关于2013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关于2013教师系列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单位: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2013年12月组织本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为做好此次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条件
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参照《烟台南山学院教师职务评审条件暂行规定(试行)》(见附件1)规定执行。
二、助教确认有关要求
符合助教确认条件的,需填写《正规全日制院校毕业生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确认表》,同时需上交个人任职以来业务工作总结1份。
三、讲师评审有关要求
1、凡2013年12月30日前达到申报条件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
2、职称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须持原件申报。如原件丢失,须出具人事考试中心补发的证书或开具的证明,其他单位出具的证明无效。
3、符合免于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符合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须提供职称外语考试成绩通知书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
4、符合免考计算机应用能力部分科目(模块)规定的人员,须上报《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暂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免考部分科目(模块)审核表》。
5、符合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须上报《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同时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对转换系列的人员,按照山东省人事厅文件执行。达到晋升条件的人员先转换系列再晋升职务;未达到晋升条件但岗位发生变化的人员,均需转换到已聘岗位,以保证岗位与系列的一致性。
7、个人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应实事求是填写申报材料,按要求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和能够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平、能力、业绩的代表性成果或受奖项目。继续实行个人诚信承诺制度。不填写个人承诺语的材料一律不予受理。
8、科研成果由科技处负责认定与审核;教学工作量及学生评教结果由教务处负责审核;辅导员工作由学生处负责审核。
9、相关表格在人事处ftp://192.168.111.248《栗伟东》->《高校职称表格》->《助教》/《讲师》下载,用户名为rsc310,无密码。
四、评审时间安排
1.11月7日前:各单位将推荐小组成员名单(3—5人)上报至人事处,各单位推荐小组成员要求由副高级(含)以上职称和科级(含)以上领导干部组成。
2.11月12日前:各单位对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员进行评议推荐,将推荐名单排出顺序上报至人事处。
3.11月18日前:各单位将推荐人员的材料按以下要求排列好后统一报至人事处。
(1)《山东省高等学校党校教师职称评审表》1份;
(2)《山东省高校教师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情况一览表》4份;(3)任现职以来及任期考核情况登记表1份;(4)个人任职以来业务工作总结 1份;
(5)职称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6)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7)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合格证原件;
(8)著作、论文、获奖证书、成果鉴定证书等与表上填写一致的业绩材料原件,各不超过3件;
(9)按附件2内容汇总申报人员信息一并上报至人事处;(10)每位申报人的申报材料须按照烟台市职称评审报名手册要求装订成册,并装入档案袋内,每袋再粘贴打印封面,内容为:所在单位、姓名、申报资格、申报学科、表格材料相对应的目录。以上材料上报与领取以部门为单位,由具体负责人集体上报,不受理教师个人上报、领取材料。
4.11月25日前: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材料审查小组审核申报人各种材料。
5.学术委员会完成评审(具体日期待定)。6.公示五天(具体日期待定)。7.发布聘任文件(具体日期待定)。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单位要及时通知到本单位参评人员,并严格按照申报条件进行推荐。
附件:1.烟台南山学院教师职务评审条件暂行规定(试行)
2.申报人员信息一览表 3.烟台市职称评审报名手册 4.职称评审材料装订封皮
人事处 2013年11月5日
第五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工作实施办法
黔南学院
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工作实施办法
根据省、州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有关文件精神,为规范我院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工作,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与岗位最佳配置,进一步推动学院发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政策导向,严格思想政治、业务条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遵循“坚持标准、全面考核、平等竞争、择优推荐”的原则。
2、推荐评审专业技术职务只限于在编在岗人员,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再推荐评审专业技术职务。
3、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在上级批准的职务限额内进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控制。非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数控制在全院专业人员总数的15%以内。
二、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基本要求
1、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任期内考核为合格以上;
3、能坚持正常工作,完成规定的工作量;
4、具备申报相应职务任职年限和硬件条件(7月30日为限)。其学术业绩应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代表论文(论著)等成果;
5、学历专业一般应与申报的专业一致或相近;
三、推荐评审程序
1、政策宣传:人事处对各年职称政策进行宣传,核定岗位,对职称申报作部署;
2、个人申请:个人向所在系(部)申请并提交业绩材料;
3、部门推荐:申请人所在系(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申请人业绩陈述,进行民主测评。在广泛收集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意见,连同申报者详细材料报院人事部门;
4、综合评议:学院根据当年职称评审文件精神,择优推荐、公示推荐、组织送评。
四、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组设立及要求
1、各系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组:负责本系专业技术职务推荐工作,成员由5-11名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组成。
2、院机关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组:院机关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评审组由人事处牵头,成员由5-11名各系(部门)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组成。负责院机关非教师岗位类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推荐工作。
推荐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若涉及推荐成员本人或亲属时,该成员应主动回避或被告知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