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工作声明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工作声明
本人在毕业论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了解并分析了高速铁路站场中机械绝缘节的存在原因,根据已测真实数据,分析了电弧灼伤钢轨的机理以及高速铁路胶结绝缘节烧损原因。利用Mayr电弧模型及simulink工具对高速铁路产生的电弧进行仿真分析,进一步研究灼伤钢轨机理及机械胶绝缘结烧损的问题。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阅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独立进行研究所得的结果。除了论文中注明引用文献内容以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任何人、期刊、文献、机构等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以上所述完全属实,若有隐瞒,一切责任和后果将由本人承担。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第二篇: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规定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现。搞好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当前教学和评估工作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特制定本《工作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
3.学生能够对工程和社会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解决方案;
4.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5.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文科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能力;
6.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外文阅读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
二、毕业实习的要求
1.毕业实习的单位与内容原则上应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相关联,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资料;
2.毕业实习任务应力争与学生就业单位的工作范围接近,以利于发挥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毕业实习应拟定毕业实习指导书或计划,毕业实习报告应规定基本内容,拟定框架要求;
4.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应每日填写实习日志,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地点、单位、内容、收获和体会,也可摘抄实习实测数据资料。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在实习完成后交指导教师,作为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5.教师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考核成绩、表现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成绩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制进行评分,也可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一部分进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标准如下:
优:全部完成实习计划要求,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有丰富的实际材料,并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能运用学过的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考核时能够圆满回答问题,无违纪现象者;
良:全部完成实习计划要求,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比较系统地总结和体现了实习内容,考核时能圆满回答问题,无违纪现象者;
及格: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有主要的实际材料,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考核中能基本回答主要问题,但有某些错误; 不及格:凡有下列情况者以不及格论:(1)未达到实习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2)实习报告混乱,分析有原则性错误,考核时不能回答主要问题,实习日志缺失或内容大部分未完成;
(3)实习缺席三分之一以上;(4)实习中严重违反纪律。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选题应以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选题应力求与社会、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
3.难度和广度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量饱满,经努力能独立完成任务;
4.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和专业知识覆盖面,有利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一人一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确定程序
1.指导教师根据选题要求、意义和所具备的条件初步确定题目,于第七学期第16教学周上报所在学院;
2.第七学期末,各学院教学负责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报教务处备案,同时向学生公示。题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3.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应在第八学期第一周下达给学生;
4.学生应于第八学期第六周前完成文献阅读、资料收集等工作,集中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
五、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确定与职责
1.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由学院审定后报教务处备案;
2.指导教师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换。如需要更换,必须经学院教学负责人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3.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可聘请有业务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担任副指导,同时学生所在学院仍须指定指导老师进行检查,掌握进度,负责答辩,协调有关问题;
4.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名(文科12名);
5.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
(1)选择题目,拟定任务书,制订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制订毕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的内容和要求,规定纪律;(2)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指定主要参考资料和社会调查内容;
(3)逐步推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要》;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要》不但是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督促检查,而且也是对教师指导质量的一项考核。具体办法如下:
① 每个学生发一本《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要》。指导教师每周至少指导学生一次,每次由学生填写指导情况,并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以达到全程记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师指导情况的目的;
② 指导记要的封面列出学院、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生、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要》应由教师职责、学生守则、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以及记要内容等部分组成;
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ⅰ)指导日期(年、月、日)、时间(×点×分~×点×分);
(ⅱ)上次辅导至本次辅导期间,学生所做工作,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情况,需要解答的问题;
(ⅲ)答疑应采取面授形式;(ⅳ)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ⅴ)ⅰ、ⅱ两项应由学生答疑前填好,指导时交教师审阅;
④《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要》应在答辩时呈交答辩委员会,作为评分的参考资料;(4)做好学生外文翻译的评阅工作;
(5)指导学生按规范(见附件)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写出评语;
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学生在毕业实习、调研中应服从带队教师安排,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应明确任务与要求,带着问题主动、虚心向现场工作人员学习,认真作好笔记,按计划独立地完成实习、调研报告。毕业答辩时应将实习、调研报告交答辩评审组审查,并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评分的依据之一;
2.学生应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做到设计合理,叙述简练,文字工整,绘图整洁、正确、规范,并完成不少于1万外文字符的翻译,用外文写出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在答辩时用外语宣读;
3.土木、机械类专业设计型题目,一般每个学生至少应完成相当于两张0号的设计图,说明书不少于一万五千字;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答辩时应附上本人第六或第七学期课程设计图;
4.电、运输、管理、材料类专业设计型题目,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四千字,要有一定数量的设计图;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
5.文科类专业论文原则上不少于一万五千字,并附资料索引;外语类专业论文要求三千到五千单词。6.应用理科类专业论文中要有定性的分析、定量的计算,学生应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程序处理和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字;
7.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应做好整理、后续工作。学生应当重视文整工作,按要求装订成册,并与其它设计(论文)资料一起装入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中;
8.学生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取消答辩资格:(1)未按时完成指导教师规定的任务和要求;(2)说明书有严重错误或极其潦草;(3)图纸有严重错误或极其潦草;
(4)设计中有三分之一时间缺席,或旷课累计达七天以上者;(5)查明有抄袭或代作行为者。
七、教务处工作职责
1.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审核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经费支出;
3.汇总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和指导教师安排,检查执行情况,协调有关问题;
4.牵头进行中期检查、抽样答辩、答辩工作;
5.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优秀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和“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奖”评选;
6.对优秀论文进行汇编;
7.组织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修订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
八、学院职责
1.各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对本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和全过程监控。由学院教学负责人任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或资深指导教师任组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下述工作:
(1)毕业设计(论文)规定的制定和修改;
(2)分工审核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要求,因故改题的需上报审批;(3)分工审核毕业实习计划与毕业实习报告的组成内容;(4)审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资格,并分配任务;(5)检查并联系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条件;
(6)按毕业设计(论文)流程,进行全过程监控,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2.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监控工作包括:
(1)准备工作。审定指导教师报送的题目,审批指导教师资格;审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格,审核、分配、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组织师生见面会,对师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动员;审定毕业实习计划;检查毕业设计工作条件;
(2)核查教师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每周指导、检查、答疑和布置具体任务的师生面对面活动不少于一次;
(3)组织中期检查;(4)答辩准备。组织抽样答辩,指定答辩委员与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研究答辩有关规定与评分标准;
(5)答辩文档审查。指导教师在学生答辩前,应检查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审阅人评审意见和文档内容是否齐全、规范(要求见附件: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不齐全、不规范者应补全后报送答辩小组;答辩小组在学生答辩前发现毕业设计(论文)文档不规范或文件不全者,应通知指导教师和学生补全规范后,再进行答辩。
3.答 辩
(1)在学院主任领导下,按学院和专业分别成立学院和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学院答辩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秘书共5~9人组成,负责组织全学院的答辩和学生成绩及评语的审定等工作。专业答辩委员会原则上由5~7人组成(正副主任各一名,委员和秘书),负责组织本专业的答辩,学生成绩和评语的评定。上述名单应于毕业答辩开始两周以前报教务处备案;
(2)答辩在本专业范围内进行,学生多的专业可以分小组进行,但每个答辩小组不得少于3名学生。答辩小组成员一般不得少于3名教师,这些教师可以是本专业、本学院的教师,也可以是外专业、外学院的教师,也可就近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参加;
(3)毕业设计(论文)应由答辩组一名以上教师详细评阅,写出评阅意见,指导教师不能兼任被指导学生的论文评阅人;
(4)为严格要求、统一标准,在全面答辩开始前,全校要组织抽样答辩。由教务处组织成立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抽样答辩委员会。校答辩委员会由各学院专家组成,按专业大类组成校抽样答辩小组,对各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答辩;
(5)每名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30分钟,其中学生本人简要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约为20分钟,教师提问和学生答辩时间约为10分钟。答辩要有记录,答辩结束后,该组负责人在记录上签字。记录存系(教研室)备查。
4.存档和成绩报送。学生答辩完毕,文档资料完整后,对学生的电子文档和书面文档必须进行学院级存档,由教研室或学院资料室保存,教师可随时借用。存档之后方可由教务员向教务处报送成绩。教务员在报送成绩时如果发现文档内容不全者,应通知指导教师补全后方可报送成绩;
5.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每学年暑假前,各专业可推荐1~2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报教务处,应填写教务处制定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报表,并附上两至三千字的论文摘要,然后由学校评选后刊登在“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编”中,进行交流;
6.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报送完毕后,各学院应组织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总结,分析研讨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举措,提出修订毕业设计(论文)规定的意见,报送教务处。
九、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优秀(相当于85~100分): 应按标准严格要求,比例不超过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人数的20%。
1.能全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任务。能灵活、正确、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或创新点。能顺利地阅读外文资料;
2.设计图纸质量高,说明书(论文)中结论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文理通顺; 3.实验技能好,方案正确,数据可靠,动手能力强; 4.答辩时能熟练、正确地回答问题;
5.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勇于承担任务,认真努力,态度端正,遵守纪律,表现好。良好(相当于70~84分):
1.能较全面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能阅读外文资料;
2.设计图纸质量较好,说明书中结论正确、论据较充分、条理较清楚、文理较通顺; 3.实验技能较好,方案正确,数据可靠,动手能力较强; 4.答辩时能正确回答问题;
5.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积极努力,态度端正。遵守纪律,表现较好。及格(相当于60~69)分:
1.能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阅读外文资料较困难;
2.设计图纸质量合格,说明书(论文)结论基本正确,文理尚通顺; 3.有一定的实验技能,方案基本正确,数据基本接近,动手能力一般; 4.答辩回答问题基本正确,有些问题需经启发后方能回答;
5.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工作态度一般,能完成规定的最低工作量,表现一般。不及格(60分以下): 对确未达到基本要求者,不可降低要求,应按不及格计分; 1.未达到毕业设计(论文)所规定的任务和要求,或设计(论文)中存在原则性的错误;
2.设计图纸说明书(论文)等有严重错误,或实验技能差;
3.答辩时基本概念错误,主要问题回答错误,经启发后仍不能正确地回答,达不到最低要求;
4.在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努力、不认真、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不好。
十、评价和奖励
1.学校将每年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优秀学院”评选和“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奖”评选;
2.“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奖”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优秀学院”将作为学院年终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十一、附 则
1.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以前公布的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规定与本条例不相符的,以本条例为准;
2.本细则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毕业设计(论文、声明、致谢)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陈凡 学 号:113050107 指导教师:杨兵 专 业:建筑工程技术 年 级:11建筑1班
建 筑 与 设 计 艺 术 学
院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
毕业设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工作所完成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的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设计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签名:
年 月 日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目
录
引言……………………………………………………………………………………5 1.箱梁混凝土出现了不同性质的裂缝…………………………………………5 1.1某公路大桥为三跨预应力连续梁结构……………………………………………………5 1.2某公路大桥为连续刚构一连续梁桥构………………………………………………………
51.3某大桥连续梁结构部分采用单箱多室横断面,该桥箱梁集中在中间两道竖直腹板靠根部处出现100多条外向裂缝。………………………………………………………………………5
2.裂缝形成原因分析……………………………………………6 2.1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而言,裂缝形成的原因………………………6
2.2根据结构裂缝的位置、方向、缝宽、裂缝长度与深区、裂缝间距等现象作为依据,进行分析……………………………………………………………6
2.3混凝土主拉应力斜裂缝问题…………………………………………………6 2.4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敏感性分析……………………………………7 2.2.1 钢筋绑扎不牢固…………………………………………………7 2.2.2 施工管理不善…………………………………………………7
2.3 混凝土问题…………………………………………………………7 3.设计对策探讨………………………………………………8 3.1桥梁跨径布置和箱梁截面尺寸拟定…………………………………………9 3.2纵向预应力布束方案与预应力储备…………………………………………10 3.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要重视温度应力…………………………10 3.4重视箱梁结构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置………………………………………11
4.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过早破损的原因分析
4.1桥面铺装层施工厚度不足…………………………………………………11 4.2桥面铺装层与主梁表面混凝土结合差,不能形成一体……………………………………………………………………………………11 4.3桥面铺装层钢筋网变形、定位不准确………………………………………11 4.4梁板设计断面过小,梁板中部预拱度过大…………………………………12 4.5防水混凝土强度过低………………………………………………………12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4.6养生措施不到位,混凝土干缩影响…………………………………………12 4.7施工缝处理不当……………………………………………………………13
5.裂缝的成因…………………………………………………………………14 6.温度应力的分析…………………………………………………………15 7.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16 8.混凝土的早期养护……………………………………………………16
结论………………………………………………………………………………16 注释…………………………………………………………………………………17 参考文献……………………………………………………………………………17
引 言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展开,同时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预应力桥梁中的一种,它具有整体性能好、结构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特别是主梁变形挠曲线平缓,桥面伸缩缝少,行车舒适等优点。上述种种因素使得这种桥型在公路、城市和铁路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采用·······
1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特别是大跨径连续梁桥的施工或使用过程中,部分桥梁有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是箱梁混凝土出现了不同性质的裂
缝。
1.1 箱梁混凝土出现了不同性质的裂缝
在已建成的连续梁桥中,某些桥梁上部结构曾出现了部分裂缝,主要有箱梁顶板和底板的纵向裂缝;箱梁腹板的斜向裂缝。特别是靠近边路现浇箱梁端部范围的两侧腹板,出现近450的斜向裂缝。…………………
1.1.1某公路大桥为三跨预应力连续梁结构
在中跨跨中近
60m范围内,箱梁底板下缘合龙段上缘出现纵向裂缝,最多的一个截面有 10多条,连续贯通,裂缝宽度 0.1~0.4mm。在两只中墩左右的 1号节段底板,各有 1条长 2m对称的纵向裂缝,裂缝宽度 0 2~0 3mm。在边跨近桥台的4~5个箱梁节段底板。出现不连续、较短的纵向裂缝,裂缝宽度0.1~0.2mm。1.1.2某公路大桥为连续刚构一连续梁桥结构。
该桥在每孔1/4梁跨处的上、下游箱梁内侧腹板处,发现与顶板呈25°~45°的斜向裂缝,成桥早年后共发现百余条裂缝,最长约4m,最大裂缝宽度达1.8mm。1.1 3某大桥连续梁结构部分采用单箱多室横断面,该桥箱梁集中在中间两道竖直腹板靠根部处出现100多条外向裂缝。
这些裂缝中,沿腹板厚度方向有一部分是贯穿的。其中缝宽 0.2~0.58mm的有 20多条。
2.裂缝形成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大多是按照全预应力结构设计的,即在理论上要求结构不出现拉应力。
2.1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而言,裂缝形成的原因
a.在主桥总体设计中,跨径比例、箱梁截面尺寸的拟定不合理; b.结构设计抗弯剪能力不足;
c.对由预应力钢束引起的附加力估计不足; d.对温度应力重视不够;
e.施工质量不好、其中包括混凝土浇筑与养生;施工顺序与施工精度;预应力钢来的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支架与模板变形过大;预应力张拉力不足;灌浆不及时或其他质量问题等。
2.2根据结构裂缝的位置、方向、缝宽、裂缝长度与深区、裂缝间距等现象作为依据,进行分析。
a.对可能产生结构裂缝原因的应力进行复核,诸如混凝土的拉应力、压应力、剪应力、主拉应力及局部应力等。
b.应力复核结果是否超过设计规范规定的使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法向应力、主拉应力值。
c.裂缝的部位和方向是否与所计算的应力方向一致。
d.对控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设计的一些主要内容进行敏感性分析,如对纵向预应力布京设计方案、竖向预应力、箱梁高度、腹板高度、温度应力等。2.3混凝土主拉应力斜裂缝问题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在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有足够保证的情况下,仍有可能沿斜截面破坏。在斜截面破坏前,总会先出现由弯短和剪力引起的主拉应力斜裂缝。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的存在,特别在纵向和竖向预应力的共同作用下,箱梁内的主拉应力大大降低,从而使得斜截面的抗裂性比普通钢筋混凝土好。在合理进行纵向预应力钢来布置和竖向预应力钢筋设计的情况下,可以把使用荷载作用下的主拉应力控制在小于规范规定的混凝土抗拉强度(主拉应力)范围内。然而设计人员必须注意 到:一旦结构出现斜裂缝,其承载能力将会降低,甚至会突然破坏。所以当主拉应力σZL>0.5(荷载组合I)或σZL>0.5(荷载组合Ⅱ及组合Ⅲ)时,必须按规范规定设置由计算所需的抗剪钢筋。
2.4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敏感性分析
a.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通过纵向预应力钢柬提供构件各载面的预压应力,以保证
各个截面的正截面强度。设计时通过对纵向预应力钢束的合理布置,以提供和提高箱梁的斜截面强度。纵向预应力设计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核心问题。在敏感性分析中,通过对增加一对底板钢束或减少一对底板钢束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结构截面正应力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对腹板加胶处主拉应力的影响不显著。可以这样讲,纵向预应力直线钢束的多少主要关系到箱梁正截面强度的大小。敏感性分析同时表明,由于纵向预应力对各截面应力状态的影响程度及其规律并不完全一致,设计时应给予充分重视。除了对各控制截面进行应力验算外,还应做好对纵向预应力钢束布束方案的优化和比较。b.竖向预应力
通过对某大桥箱梁截面的竖向预应力敏感性分析表明:当设计的竖向预应力为100%时,在使用荷载组合Ⅲ作用下,该截面中和轴处的主拉应力σZL=-0.75MPa。竖向预应力损失 50%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σZL =-1.90MPa,其值大于 0.55 = 0.55 X 3.0=1.65MPa(注:50号混凝土)。此时应按σZL =-1.90MPa来配置箍筋,而不能按构造布置箍筋。若竖向预应力不起作用,即为零时,σZL =-3.00MPa,不能满足JTJ023一85规范中σZL值小于0.9 =2.79MPa的要求。按该规定,应加厚腹板尺寸,重新设计。这就是说,在不考虑按构造配置箍筋的作用时,竖向预应力对主拉应力值的影响很大。c.箱梁高度
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一般支点截面梁高取H支=(1/16~1/20)L,跨中截面梁高取H中=(1/30~1/50)L。通过变化梁高,使截面刚度随着变化,箱梁结构的整体刚度也相应变化。梁高增加后,截面内的剪应力和主拉应力均有一定下降。d.腹板厚度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腹板受力状况很复杂,其中有影响主拉应力的正截面法向应力和剪应力;由剪力滞和畸变产生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由竖向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混凝土竖向预压应力;由箱梁扭转产生的剪力流等作用。由于箱梁腹板厚度尺寸一般较小,设计时取用腹板厚度应慎重。
通过对腹板厚度的敏感性分析计算,得知它对箱梁截面应力状态的变化十分敏感。当腹板厚度稍有增加时,截面的正应力、剪应力和主拉应力均可得到较大改善。
e.温度应力
根据气温变化对桥梁结构的作用,可划分为体系温差和温度梯度(日照温度差)两种。体系温差对静定结构只引起结构的变位而不引起结构的温度次内力或温度应力;但对超静定结构,将引起温度次内力。
温度梯度对混凝土梁桥的影响较大,除了与结构截面形状和尺寸、桥面铺装层材料和厚度有关外,还与太阳辐射强度、桥址位置和方向、大气层透明度、风速、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有关。JTJ203-85规范中仅规定 T形混凝土连续梁由于日照引起桥面与其他部分的温度差而引起的内力。在缺乏实测资料时,可假定温度差+5°C(桥面板上升 5℃),并在桥面板内均匀分布。但规范对箱形截面连续梁桥的温度应力及温度梯度的取值未作明确规定和说明。该规定主要参照了日本桥规,我国规范偏于简单化,未对温度梯度进行系统的实测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温度梯度曲线,计算结果往往偏于不安全。然而分析温度应力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设计十分重要,例如,对同一座桥梁采用不同的温度梯度模式计算得到的架内温度应力相差很大,甚至会出现异号应力。如果温度梯度模式选用不当,即使增大温度差设计修,也不能保证结构的抗裂性。
温度应力在桥梁设计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例如,上海一座40m+65m+4Om的三跨连续箱梁桥,在活载十恒载十支座沉降工况下,跨中下缘混凝土最终应力为10MPa的压应力;而在活载十恒载十支座沉降十顶板均匀升温5℃的工况下,跨中下缘混凝土最终应力为-0.8 MPa的拉应力。计算表明由温度梯度产生的应力比活载产生的应力还要大。又如 70年代后期建成的加拿大格朗梅尔大桥,为三跨连续刚构,中跨 181.4m,在该桥加固阶段设计中计算得出:10℃的线性温差在桥梁跨中产生的正弯矩值相当于中跨两条车道布载所产生的正弯矩。
3.设计对策探讨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裂缝问题涉及到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面,本文仅从设计方面作对策探讨。
3.1桥梁跨径布置和箱梁截面尺寸拟定
a.桥梁跨径布置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边跨与主跨比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的合理性。若边跨太大,则边跨支架现浇梁段长度偏长,施工时要防止支架不均匀沉降。边路一长其整体刚度偏小,在恒载与活载作用下,现浇段会出现较大的
主拉应力,容易发生混凝土开裂;当在边跨加载时对中跨箱梁的受力不利。若边跨与中跨之比过小,则边跨支点可能会出现负反力,使得边墩与边跨受力不合理。
在连续梁桥设计中,一般可以通过调整各跨的刚度.即合理取用相邻跨长的不同比值来调整各截面的内力,以满足设计的要求。对中小跨径的连续梁桥而言,边跨与主跨比一般取用0.5~0.8,这样可以使中跨跨中不致产生异号弯矩,边墩支点也不会出现负反力。对采用满堂支架施工的连续梁桥,这跨取中跨长度的70%~80%是经济合理的。但对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而言,边跨总有一段需采用支架现浇。为使连续梁结构的内力变化较合理和减少支架长度,设计时边跨长度一般选用中跨长度的65%左右为宜。结合国内外部分大跨径连续梁桥的工程实践,作者建议边跨与中跨的长度比一般控制在0.55~0.65o b.箱梁断面尺寸拟定
自大吨位锚具、1860MPa钢绞线和高强度混凝土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采用以来,箱梁的自重大大减轻,使得上部结构有条件向轻型化方向发展。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是采用极限状态设计的,结构均应通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除此,对构造上及施工工艺方面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从作者了解到的一些出现裂缝的桥梁来看,有一些是与箱梁所选用的断面尺寸安全储备偏小有关。通过主拉应力的敏感性分析得知,若不设置竖向预应力钢束或者竖向预应力失效,则必须加大腹板厚度尺寸,重新设计。若竖向预应力只考虑50%的效果时,计算所得的主拉应力仍会出现大于规范规定值的情况。这说明与腹板厚度尺寸的选定有一定的关系。另外现行设计规范中与此有关部分的公式一般“仅适用于等高度的简支梁”,若用于连续梁时,应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这样按公式计算得到的斜截面抗剪强度Qhk+QW值应适当折减。反过来折减后的Qhk+QW值对腹板厚度又有所要求。作者建议选定箱梁断面尺寸时,除了注意梁高(H支和H中)的因素外,还应该重视腹板尺寸的优化。
3.2纵向预应力布束方案与预应力储备
a.纵向预应力布束方案
在本文
三、1中列出的几座出现剪切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中,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时往往偏重施工方便的要求,而忽视了对腹板下弯束和边跨现浇箱梁端部一定范围内腹板弯起束的有效利用问题。由
于采用了在箱梁顶板和底板布置直线束,仅靠设置竖向预应力钢筋来克服结构剪应力的布束方案,这必须建立在充分保证竖向预应力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实际上箱梁腹板由竖向预应力钢筋长度一般较短,钢筋的张拉伸长量较小,施工时若发生少量的压缩变形,将会产生较大的预应力损失;加上锚固系统和施工操作上的问题,一般很难保证设计所要求的预应力度。从对竖向预应力的敏感性分析来看,若箱梁断面尺寸偏小一点,一旦竖向预应力不到位,则结构的主拉应力将超过规范的许可值,从而使结构应力处于不利状态。
工程实践证明:在采用直线束布置方案的同时,有必要在靠近箱梁支点附近的节段内,在腹板内布置部分下弯束,但吨位不宜太大,如用φj15.2-7~φj15.2-2,并同时在边跨现浇段端部腹板内布置部分弯起束。由于这类预应力钢束通过腹板,使得预压应力容易均匀分布到全断面上,是克服剪应力最有效的合理的布束形式,并可达到免费提供预剪力的效果。设计工程师可以通过合理布置纵向预应力钢束,来改善箱梁版权的受力状态;同时建议在边跨箱梁端部将腹板的箍筋适当加密,直径适当放大一些,这些措施对克服腹板的斜向裂缝是十分有效的。
b.预应力储备
由于理论计算模式和计算结果往往与工程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加上一些在设计时难以计入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有必要考虑结构各个截面的应力要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即对使用荷载作用下截面的正应力和混凝土主拉应力,提供一定的应力储备,以便在设计上带来可靠保证。
3.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要重视温度应力
计算表明桥面局部升温或降温将会在结构中引起较大的内力变化,虽然这部分内力不是永久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若考虑不当,温度应力会造成支点附近和跨中断面的裂缝。即使这些细微裂缝不至于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但设计时必须给予重视。除了对这些截面进行必要的应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外,有必要采取一些构造措施,如在验算截面附近布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使得温度应力分布均匀,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或发展。另外还得考虑在支点和梁端处的硬板和底板内布置足够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因为对于箱梁横截面,腹板和底板在温度作用下混凝土容易开裂。
3.4重视箱梁结构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置
纵向公布钢筋或受力钢筋,特别是箍筋对构件的抗剪、斜截面强度和主拉应力的贡献很大。尤其在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情况下,箍筋的套箍作用十分显著。目前,桥面铺装层是车轮直接作用的部分,其作用是防止车轮直接磨耗行车道板,保护主梁免受雨水侵蚀,并对车辆轮重的集中荷载起分布作用;桥面铺装层应有一定的强度,并能满足抗裂、抗冲击、耐磨性能等要求。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虽然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直接参与受力的要求,但却对荷载分布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其质量不能忽视。下面主要从施工设计的角度对出现混凝土裂纹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造成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过早开裂的主要原因,并对桥面铺装早期损坏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
4.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过早破损的原因分析
4.1桥面铺装层施工厚度不足
在梁板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验收各环节把关不严,造成成型的梁板尺寸过高;以及支座的高程控制不严,高于设计高程;或者梁板的倾斜度过大,或者由于调整桥面纵横坡等因素均可能造成梁板顶面高程高出设计值,因此造成了桥面铺装层厚度局部过薄,设计一般为8 ~12 cm,且规范要求不宜小于8 cm。
但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桥面铺装局部厚度不足,其刚度、耐磨耗的功能大大降低,进而引起桥面铺装的早期损坏。
4.2桥面铺装层与主梁表面混凝土结合差,不能形成一体
在桥面铺装施工前,对梁板顶部的清理不彻底,梁板凿、刷毛效果差,表层的浮浆、泥、油污、松散混凝土清理不净,主梁表面未凿毛或凿毛的密度和深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影响桥面铺装层与梁顶面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破坏了水泥混凝土的整体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桥面铺装层就容易出现开裂、松散等情况。
4.3桥面铺装层钢筋网变形、定位不准确
桥面铺装钢筋网一般设计要求在3 ∶7,即处在中上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钢筋定位不准确,采用的支垫措施不到位,或贴于梁顶面、或位于下部;以及在浇注水泥混凝土过程中,由于不能经受施工人员人为踩踏、运输机具碾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钢筋网严重变形,严重削弱了钢筋网承受荷载的能力,尤其是负弯矩区的桥面铺装层,更容易因之而出现桥面裂缝等早期损坏现象。
4.4梁板设计断面过小,梁板中部预拱度过大
在梁板设计过程中,为满足经济的要求,尤其是T梁,断面越来越小,这样刚度比度
受影响,预拱度很大,在运营过程中挠度也很大。这样如果按照规范要求安放梁板,在保证了支座处的铺装厚度的情况下,梁跨中的厚度就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离散性较大,对预应力的施加不均匀等原因的影响, 这样同批生产的梁板, 跨中拱度不同。
4.5防水混凝土强度过低
由于设计普遍存在的梁板强度与铺装防水混凝土的强度不同的情况,比如很多桥面铺装的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C30,而梁板的混凝土强度为C40、C50,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桥面铺装混凝土受力状态很复杂,由于强度低,也易造成破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桥面铺装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重视不足,采用的原材料质量低劣、砂率过大、水灰比控制不严、砂石料的级配控制差、抗渗强度不足、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差以及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够等因素造成混凝土出现蜂窝、气孔过多等缺陷,造成其强度降低,耐久性不足,均破坏了铺装层的整体性,降低了其抗裂、抗冲击、抗弯曲及耐磨的能力。
4.6养生措施不到位,混凝土干缩影响
桥面铺装若赶在大风天气施工,或施工完成后不及时进行全覆盖、全湿润养生,或刚施工完成后,认为踩踏外露钢筋等因素,都易出现早期裂缝,裂缝深度多在5 ~20 mm 之间,施工质量将大受影响。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混凝土养生现象,这更加促使温度收缩和干缩裂缝的发育,造成桥面的过早损坏。
目前大桥桥面铺装多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为满足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的要求,一般该值为12~16 cm,除掺入外加剂外,还加大了水泥用量和水灰比,这样混凝土干缩将大大增加。同时水泥用量大时水化热增大,引起行车道板和桥面铺装的温差而产生变形约束。由于混凝土硬化初期的抗拉强度小,若干缩和冷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则将导致混凝土内部及表面产生裂缝。
4.7施工缝处理不当
桥面铺装应力求少设施工缝,需设置施工缝的也应设在墩台顶的位置。桥面不宽时以全幅一次性浇注为好,桥面宽度大的可以分隔带为分界面。但不少施工单位在进行桥面铺装时随意设置施工缝,且对施工缝的处理也不当(如不按规范凿毛等)。此外,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出现的间歇时间太长(一般不宜超过1 h),又没有按规定设置施工缝。这些都严重地影响混凝土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4.7.1抓好前期设计工作,保证最小设计厚度,且设置厚度均匀,达到较为理想的受力状态;防水混凝土的强度宜与梁体同强度或低一个强度。
4.7.2抓好施工质量的控制,桥面铺装工程应作为独立的单元工程实行专项管理,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安排专业队伍组织施工。
4.7.2.1桥面铺装施工前,应认真检查梁板顶面的高程,特别应注意齿板混凝土的高度,不能影响钢筋的正确位置。
4.7.2.2梁板上凡是刷毛不到位,未达到混凝土结合露出小石子且密实处必须进行凿毛处理。
4.7.2.3认真做好桥面清理工作,把梁板顶面的松散混凝土、油污、张拉槽内的杂物浮浆等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4.7.2.4严格按照图纸及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绑扎,位置要准确,间距要均匀,钢筋要顺直,绑扎要牢固,钢筋网的整体尺寸及网眼的尺寸、对角线长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4.7.2.5桥面铺装浇筑混凝土时单幅宜全幅或应分两幅浇筑,纵缝的位置要错开纵向横接缝不少于20 cm,宜留在梁的中心线上,并且要避开车轮碾压最大受力处。4.7.2.6为严格控制桥面铺装的高程与平整度,两侧滑道宜采用5 cm 的槽钢, 槽钢沿桥纵向每间隔60 cm左右用一颗膨胀螺栓将槽钢与桥面牢固地固定,并利用膨胀螺栓来调整槽钢的高度及平整度。
4.7.2.7混凝土开始浇注前要对桥面再次清理和洒水湿润,使梁板顶混凝土充分湿润保证能与新浇筑的混凝土充分粘接,上料应使用泵车或吊车,不能使用吨斗车、罐车等直接在钢筋上行走,防止破坏桥面铺装的钢筋网。
4.7.2.8混凝土的振捣,大桥宜使用三辊轴提浆机组、振捣棒、平板振捣器,并尽量配合使用真空吸水,抹面机抹平;中小桥可使用振捣梁振捣,使用滚杠配合整平,振捣时发现低洼处,及时用混凝土找平,严禁事后用水泥砂浆找补。
4.7.2.9抹面时应用脚手板搭于两侧滑道上,木板数量、刚度要足够,工人站在木板上进行抹面,边抹边用3 m直尺,纵向、横向校核平整度,保证桥面铺具有良好的大面平整度,严禁出现坑洼集水现象。
4.7.2.10施工完成后拆除高程滑道,把用于堵漏的砂浆和漏出的混凝土及时凿除、清扫干净。当
4.7.4控制好施工时间,采用覆盖透水土工织物的方法养生效果较好。在施工时间上要错开大风、雨天的天气,在夏季施工时要错开中午炎热时间。
5.裂缝的成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和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 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6.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28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7.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在混凝土中掺矿粉、粉煤灰等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冬季应加温水或将骨料保温,而夏季宜冷却骨料,以保障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至于过低扁高;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提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8.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结论
9.1 结论
通过这段时间的毕业设计,总的体会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往的课程设计都是单独的构件或建筑物的某一部分的设计,而毕业设计则不一样,它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工程因素,诸如布局的合理,安全,经济,美观,还要兼顾施工的方便。这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因而要求我们分别从建筑,结构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不断的。前期的建筑方案由于考虑不周是,此后在樊长林老师及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参考建筑图集,建筑规范以及各种设计资料,使我的设计渐渐趋于合理。
在计算机制图的过程中,我更熟练AutoCAD、天正建筑等建筑设计软件。在此过程
中,我对制图规范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对平、立、剖面图的内容、线形、尺寸标注等问题上有了更为清楚地认识。
……………
致谢
感谢杨兵的老师指导,使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曾经为我授过课的老师,感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建艺学院的全体老师,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使我日有所长,学有所成;感谢我的朋友,没有的他的帮助,不可想象我将会怎么样……。
参考文献
注释
①………………………… 参考文献
[1] 叶宛如,陈捷.钢筋混凝土中混凝土密度对钢筋腐蚀的影响[J].国外建材科技学报,1999(05):20-2.
[2] 韩素芳.混凝土工程病害与修补加固[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00-150. [3] 陈长熊,杜拱辰.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C].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集,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2000:133-142.
[4] 如何处理工程质量问题[EB/OL],http://blog.zhulong.com/u/123537/detail4144573.htm,2007-11-28.
第四篇: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试行)
一、总则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得到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初步训练。为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管理,明确各方职责,特制定本规定。
二、题目来源
1、毕业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自拟题目,但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
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在学校主管校长领导下,由网络教育学院全面组织管理。相关院系应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成立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组。指导组按照网络教育学院的培养要求,拟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各院系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组组长、指导教师名单、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交到网络教育学院。
四、院系职责
总校教学院系在接到网络教育学院下达的有关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应成立相应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组。并指定专业指导组组长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组组长一般应是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应负责:
1、根据网络教育学院提供的学生成绩,确定学生能否做毕业设计(论文);
2、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难易程度进行检查;
3、对不符合指导教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责成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否则不予答辩。
4、组织毕业答辩。
五、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一般应由讲师职称及以上的教师担任。
2、指导教师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向所指导的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与毕业论文的撰写
1、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题目。论文题目一定要简短、明确、有概括性。(2)目录。反映毕业设计的梗概。(3)摘要。论文摘要概述本设计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摘要不少于400字。关键词3—5个。必须将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摘要。
(4)正文。正文是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正文字数1万字以上,(5)参考文献及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6)毕业设计撰写必须选用A4纸张,字体选用宋体;其标题采用三号黑体
字,小标题采用四号宋体字,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
2、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标题。标题应简短、明确。标题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字。(2)目录。反映毕业论文的梗概。
(3)摘要。概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摘要不少于400字。关键词3—5个。必须将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摘要。
(4)正文。正文字数在1万—1.5万字。
(5)参考文献及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6)毕业论文撰写必须选用A4纸张,字体选用宋体;其标题采用三号黑体字,小标题采用四号宋体字,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
七、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按照指导教师的安排和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2、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后应做好整理、善后工作。一般应按毕业论文封面—指导教师评语—任务书—目录—中英问摘要—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封底的顺序打印后装订成册;
3、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取消答辩资格:
①、查明有抄袭或代作者。
②、未完成指导教师规定的任务和要求者。③、论文有严重错误。
④、对同一论文题目,若出现两份毕业设计(论文)有50%以上的内容相同,则视为相互抄袭。
八、答辩
1、请各院系按专业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主任请院系指定。
2、如果毕业学生人数较多,可以成立多个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的人数不得少于3人。答辩小组组长由答辩委员会主任指定。上述名单应于答辩开始两周前报网络教育学院教学部。
3、毕业设计(论文)除指导教师详细评阅,写出评阅意见外,还应由答辩组另一名教师评阅,写出评阅意见。
4、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是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的,答辩前,学生必须进行诚信宣誓,宣誓内容有:
①本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 ②本论文没有任何抄袭行为; ③若有不实,请答辩委员会取消本人毕业答辩资格。
5、每名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30分钟,其中学生简要汇报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为15分钟,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15分钟。答辩要有记录,答辩结束后,请答辩组长在记录本上签字,并将记录本交到网络学院教学部。
6、各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情况给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学生成绩采用四级记分制:优、良、及格、不及格。答辩小组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报院系答辩委员会批准后,请相关院系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和装订成册的毕业设计(论文)送交网络教育学院教学部。
九、本规定由网络教育学院负责解释。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
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
毕业设计(论文)是整个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深化、补充和检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运行管理工作是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校教【2006】17号)”,结合电气工程学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1.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全面负责;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学院的领导下,由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组织指导教师拟定选题及进行其它各项组织管理工作。
2.指导教师根据有关规定负责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指导工作。
(二)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论文)监督系统,采取自查、互查和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严把选题审查关、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关、中期检查关、答辩关和成绩评定关。
1.前期检查。各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后,检查工作的落实与动员情况,并对选题审题表、任务书、开题报告等前期工作进行抽查,保证要严格执行选题、审题等程序。
2.中期检查。各专业重点检查学生的工作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检查各项材料是否完备、规范,确保课题工作进度与任务书相符。
3.后期检查。学院领导小组检查各专业毕业答辩前的准备情况、答辩资格审查情况以及答辩日程安排,随机听取毕业答辩。
二、选题
(一)选题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利于检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倡选题来自于研究项目,真题真做,切忌脱离实际。
2.题目类型要多样化,原则上一人一题,同一设计类题目应不多于4名学生选做,但每一学生必须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或侧重点;各专业近三年选题重复率要小于25%。
(二)选题申报与审核
1.由教师填写“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以及“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统计表”,并将材料(电子稿)交给各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由各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汇总并组织审核后,交到教学办公室。
2.教学办公室将各专业的材料进行整理,之后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课题方能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若题目数量小于学生数量,可进行第二次选题申报与审核,程序同上。
3.由各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组织召开学生动员大会,介绍课题总体情况,组织学生报志愿,确定课题分配名单,经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后向学生和教师公布。
4.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和指导教师一旦确定,原则上不能任意变动。如确实需要更换题目或指导教师时,必须向学院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改动。
5.非本校(院)教师的选题要填写外来选题申请表(见附件3),报学生所在专业负责人处,同意后报院学术委员会审批。一经批准,也应明确一名院内指导教师,该指导教师负责该学生的联络、设计质量把关和材料整理等工作。
三、教师指导
1.指导教师,应由中级以上职称的相应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助教不能单独承担指导任务。专职教师每人一般指导3~6名学生为宜,最多不超过8名;兼职教师指导人数还应酌减。
2.指导教师要认真做好选题准备,完成任务书等材料。
3.指导教师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见面,一般每周不少于2~3次,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拟定设计方案、编制技术文件,检查督促设计进度,及时辅导和答疑。
4.指导教师应认真审核全部设计(论文)资料,写出评价性意见,给出初评成绩,审核学生答辩资格。
四、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一)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不得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成果。毕业设计期间要严格执行“河南工业大学本专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请假,3天内(含3天)需经指导教师批准,1周内(含1周)由各专业负责人批准,1周以上必须经学院领导批准,无故离岗者按旷课处理。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训练环节,包括:
1.做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
2.接受中期检查,撰写中期汇报材料或做口头汇报; 3.完成课题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 4.撰写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并参加答辩。
(二)对成果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成果主要包括:开题报告(也可以根据专业要求撰写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论文等。开题报告应按表格的内容要求填写,论文一般不能少于1万字,并应附有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文献稿一篇,译文字数在3000汉字以上。
2.毕业设计成果主要包括:调研(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图纸或实验报告、设计实物等。开题报告与外文翻译的要求同毕业论文成果的要求,设计说明书不能少于5000字(不含计算公式和图表),图纸或实验报告要求可参照如下分类执行:
计算机控制类题目:
硬件电路图、软件流程图、元器件明细表、PCB图、系统软件。工程设计类题目:
系统结构图、单元电路图、元器件明细表、元器件分布图及接线图。软件设计类题目:
设计方案论证,程序流程图,软件使用说明,软件包(刻光盘)等。仿真类题目:
仿真模型建立与实现、仿真参数设置、仿真程序设计、仿真数据或曲线、数据分析及结论等。实验类题目:
实验方案设计或论证,实验数据表、图或实验曲线,数据分析及结论等。
五、答辩
(一)答辩的组织
1.答辩工作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答辩委员会由五人以上组成,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三人。答辩委员会的职责是:审查学生答辩资格;制定答辩工作计划,根据评分标准研究制定评分细则;组织和领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议、答辩和评分工作。
2.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组成若干答辩小组。每一答辩小组至少由三至五人组成,并指定其中一名有经验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实施答辩工作。答辩小组的职责是:安排答辩程序,主持答辩过程,评定答辩成绩,写出评语;并结合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初步评定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最终成绩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定。
3.从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选出优秀选题参加公开答辩,为即将开始的小组答辩做示范,参加公开答辩的选题应具有专业代表性,由指导教师推荐(评阅教师评分在90分以上),经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审核确定;公开答辩人员的答辩成绩由院学术委员会直接评定,不再参加小组答辩。
(二)答辩的程序
1.每一位学生在答辩前须将论文等材料交评阅教师进行评阅,由评阅教师给出书面评阅意见和评分。
2.答辩过程由自述和回答问题组成,首先由学生本人简述有关设计(论文)主要思想、依据和结论,分析设计(论文)的优缺点,时间约为10分钟;然后由答辩委员就毕业设计内容及有关的问题进行提问,时间约为10分钟;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但不得少于20分钟。凡无故不按时到场答辩者,以旷考论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以不及格论。
3.答辩小组要对答辩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回答的情况做简要记录,并将初步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报答辩委员会核准。
4.对答辩未获通过的学生需要进行第二次答辩。学生按答辩小组整改意见整改后向院答辩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学院审核后安排第二次答辩。
六、成绩评定
1.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要依据学生工作表现和选题任务完成情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定,杜绝“人情分”现象。
2.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三方进行综合评定,其中指导教师评分占50%,评阅教师评分占20%和答辩小组评分占30%,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不及格的应按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不及格处理。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评定,其中优秀比例控制在20%以内,不及格控制在10%以内。
4.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必须在答辩工作全部结束报学院审定后,统一向学生公布,事先任何人都不得向学生透露。
5.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在成绩评定过程中,要将排序在后5%的学生进行末位抽查,并将末位抽查学生名单及抽查结果上报学院。
6.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办法(校教【2006】20号)”的规定,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在成绩评定完成后,推选本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数量不超过本专业学生人数的3%,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后,上报学院。
七、材料归档与总结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后,各专业要组织教师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工作,在学期结束前将书面总结交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秘书整理,材料齐全并履行手续后提交院档案室统一保存。毕业设计(论文)归档材料有:
1.调研(开题)报告1份; 2.外文翻译(3000汉字)一份;
3.论文或设计说明书1份(含图纸或实验报告、设计实物、软件光盘等); 4.选题、审题表1份; 5.任务书1份; 6.成绩评定表1份; 7.中期检查表1份。
八、抄袭及处理
1.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严禁学生抄袭或由他人代做。学生设计(论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为抄袭:论文有30%篇幅内容与他人论文内容雷同;大段引用他人论文内容而未标明引用出处或参考文献;主要论点、论据雷同等。
2.以上抄袭或他人代做行为答辩前查出,由指导教师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并重做;在答辩时发现,即按作弊论处(按学校有关考试作弊规定给予相应纪律处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记零分,取消答辩资格,毕业设计(论文)经过修改于一年后可申请参加第二次答辩。
九、其他
本实施细则于2012届毕业生开始试行,解释权归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2011年10月10日
附件:
附件1.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流程表 附件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 附件3.外来课题申请表
附件4.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统计表 附件5.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附件6.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附件7.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附件8.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附件9.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附件10.毕业设计(论文)末位审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