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国未来十年的电影受众观影习惯和需求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中国未来十年的电影受众观影习惯和需求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键字 未来电影受众 零零后 需求
调研时间:2010年 3月27日
调研对象:10岁左右小朋友
调研方法;访问法 观察法 问卷法
调研地点: 松江青少年宫 松江地中海电玩城
问卷情况:见附录
对零零后问卷问题设置目的:
此次调研我们是以访问法为主,问卷法,观察法为辅。现状的零零后小朋友是未来的电影主流观众之一,我们通过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设置希望能够以引导方式获知小朋友现在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所接触到的一些和电影有关的信息,通过访问法和观察法我们希望能够基本获知现在的小朋友平时所感兴趣的娱乐层面,以及性格特征的展现。
(具体问题见附录一)
当前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电影的整个政策支持在《》《》下,可以预见的是主导的政治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们要认清电影市场的半开放化,未来中国的主流观众是20岁左右的年青一代,除此之外还有30岁左右的人群,他们可能是已经有固定的收入,还在还房贷或是已近没有负债,有自己的优质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群也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受众。因此除了本身主观对于电影的需求外我们还需要结果个体的外在影响观影的习惯,这包括文化程度,家庭和谐度,经济因素宗教信仰等。
现在的电影的主流人群是8090后人,未来的电影是趋于一种个性化的,10年后的电影的观看的主流人群是现在的00后,现在的00后人群是比较个性话地一代,性格中追求比较新潮的东西,现在的电影的强迫性很强,完全的没有给观影者流出足够的空间以思考自己的东西,把人们的思维都控制住了,但是00后这一代的思想比较的活跃也是比较的自我的一代,所以说以后的电影的需求可以说是朝着个性化,自我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电影的观影者数量上会大大的增加,观看电影也会成为一种潮流,甚至会成为人们饭茶余的一种必可不少的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未来的电影可能会更加的注重商业化,名人效应会更加的明显,00后一代是伴随着娱乐大世界的迅速的膨胀成长起来的,每天会有大量的娱乐信息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少了娱乐名人的八卦新闻就少了一个生活的乐趣了,所以说,未来的电影可能会更加的注重名人效应,但是未来的电影也会是有不少的人喜欢艺术电影,比较有思想的电影。(高子涵)
调研结果
未来电影受众观影需求
1.未来电影趋于个性化
预测未来的电影是趋于一种个性化的,现在的电影的主流人群是8090后人,10年后的电影的观看的主流人群是现在的00后,现在的00后人群是比较个性话地一代,性格中追求比较新潮的东西,现在的电影的强迫性很强,完全的没有给观影者流出足够的空间以思考自己的东西,把人们的思维都控制住了,但是00后这一代的思想比较的活跃也是比较的自我的一代,所以说以后的电影的需求可以说是朝着个性化,自我化的方向发展。(高子涵)
2.未来电影更加大的商业化更加的注重名人效应
未来的电影可能会更加的注重商业化,名人效应会更加的明显,00后一代是伴随着娱乐大世界的迅速的膨胀成长起来的,每天会有大量的娱乐信息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少了娱乐名人的八卦新闻就少了一个生活的乐趣了,所以说,未来的电影会更加的注重名人效应。(高子涵)
3.未来的电影可能会有一部分更加的注重内涵
00后虽然是比较个性的一代,思想上也会是追求比较觉醒有内涵地东西,所以说也不乏会友很多人喜欢艺术电影,比较有思想的电影比如像《朗读者》这个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有启迪人心灵,在深层次上剖析了人性方面的。他们可能会要求电影中有某一点是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的,能够让他们达到思考社会、国家,小到思考人生的启发性电影。(高子涵)
4.新媒体电影可能是未来流行电影的一种
从现在的电影的好评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有一部很火的短片《十一度青春——老男孩》,这是属于80后的记忆的电影,所以不免在80后人群中引起了比较大的轰动,这种小成本的电影已经出现了发展的趋势,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像这样的电影是新媒体电影,这种电影的发行放映的途径比那些大成本的电影广,成本也比较低,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事,比较受人们的欢迎,所以说我们预测这样的新媒体电影也是未来电影的发展的一种趋势。(高子涵)
1.“童年”情节是未来电影受众的一种内心需求。
我们对自身的电影需求进行反推,十年前的九零后对于电影的概念,从而获知目前所接触到电影媒体信息的零零后他们以后可能会有的一些心理需求。
七零后的人童年处在精神生活比较匮乏的年代,对于《变形金刚》这样少有的动画电影对于他们而言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这样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电影对于他们而言即便是现在的翻拍都有着群情激奋的情绪。
八零后与九零后同处在改革开放后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于《机器猫》《蓝精灵》这样的国外动画与《舒克与贝塔》国产动画也是同样存在记忆的。但是我们会发现零零后所处的时代有着更加复杂的因素。
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出零零后偏好美国和日本的动画或是电影更多,所以我们可以从现在零零后所接触的动画或是电影(相对较少)来预测未来我们可以在电影剧本上选择属于他们“童年”情节所在之处的动画片。这是一个从现在零零后身上发现的可预测的方向。(张可薇)
2.未来电影需要在剧本上下功夫
未来电影需要在剧本上有更多创意元素,从我们的调研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有9岁小朋友看过《剪刀手爱德华》,也有10岁小朋友看过《日本沉没》,另外也有小朋友反映说《喜洋洋与灰太狼》很幼稚,这说明零零后事一个思想更加独立和张扬的群体,他们目前所接受到的教育以及对于社会的涉入是更加提前的,他们处在一个信息
繁荣的时代所接触到的各种新媒体都是无师自通的,所以未来的电影可能会更加注重剧本的优质,因为未来电影受众他们可能更希望看到高质量的剧本。(张可薇)
3..从两会的政治导向看未来电影可发展趋势方向
“幸福感”成为今年两会热词,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之后,从上到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发展经济,到底是为了什么?温家宝说,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如果说“幸福感”是一种大势所趋的势态,那么对于我们预测未来电影受众的观影需求和习惯也是一个可以把握的大方向。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电影怪圈:题材撞车,续集成风,翻拍成瘾。速食电影,恶俗搞笑电影或是以刺激感官的电影在电影市场上泛滥成灾,这与现代人的社会压力形成平衡的互补。
如果在未来十年,社会大环境以“幸福感”为指向,那么电影可能会“慢”下来。未来的受众在电影的需求上面可能会愿意选择观看一些以人文关怀的电影,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认同感,这也许会为中国的独立电影人腾出些许电影市场,但是小众电影被受众接受仍然是步履维艰。(张可薇)
未来电影受众观影习惯
.未来观影者的观影习惯
未来的电影的观影者数量上会大大的增加,观看电影也会成为一种潮流,甚至会成为人们饭茶余的一种必可不少的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未来电影的观影者不仅会在数量上增加还会在质量上增加,随着00后受教育程度的不断的增加和课外兴趣爱好的不断的培养,他们本身的艺术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超越我们8090后,所以在我们这一代不可能使得观影者更加专业化的问题再他们这代人会更加容易的实现。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的发展,可能在他们的不少人中出现许多专业的电影人和许多电影的铁杆粉丝,所以说未来观影者的素质会比我们提高许多。(高子涵)
4.使电影消费从消遣精神产品转为积极文化产品
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是新兴的市场,特别是2010年,全国票房首次超过100多亿元。而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是繁荣竞争的市场,在对于电影功能的定位上,我们必须看到必须有一个观念的转变才可能使中国电影良性的竞争,中国没有观看电影的传统习惯,对于零零后的家长而言,电影不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电影还是如同游戏一类的消遣,在松江我们观察到更多的父母会花钱带孩子去电玩城但是却没有选择电影。如果未来的电影不再以恶俗和肤浅为卖点,不以情色和花边新闻为噱头,那么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类型片的出现。中国电影需要自身良性竞争,不以票房为目标,不以投资为噱头,从而培养出拥有良好电影素养的中国观众,这种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电影文化氛围,相信是可以驱动各电影产业与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张可薇)
5.中国未来电影不在科技上,应该是还原电影本身。
21世纪的中国电影在制作上将完成一个由拍电影到书写电影的转换过程,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可以设计出与演员一样的数字演员,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完善,数字演员的表情和姿态将会和真人一模一样,日本已经有人写文章,说应当考虑被拍摄对象从摄影机前面消失的问题了。到那个时候,电影美术师和摄影师的概念,电影剧作和电影导演的概念就难以确定了,那样的电影很难说是拍出来的,因为它不是拍电影的概念。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也不管你愿
意不愿意,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状态的电影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我们电影导演应该有这方面的准备。
但如果是这样的电影时代的到来,那种电影很难定义为电影,那是另一种东西,肯定不是电影。电影作为一种现代艺术被众感受,就是为了体味艺术所营造的心理空间,电影在它本体的空间概论上加上时间的维度,这就不仅是画面所呈现的感官刺激,更多的是能与受众在心灵或是思想与经历上形成一种共鸣,所以即便是数字化的电影也是同样要回归到电影本体。
电影就应当是人拍出来的,而不是科技出来的,任何科技都应当是电影的辅助手段而不应当成为目的,数字人毕竟是科学而不是真的人,它的情感体验是数字化了的,模拟得再逼真它也是虚拟的世界,就像电脑游戏机。如果作为电影的一个品种出现是可以的,如果完全替代电影则是不可以的。叙事电影是人的情感体验,情感这东西科技怎么能替代?就像人不可以克隆一样。为此,不论电影变化多少媒介方式和艺术形式,我相信用真人扮演的电影是不会消失的,会长久地活跃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
虽然以《阿凡达》为代表的3DI MAX技术开始形成一种新的电影放映模式,但是纵观3D电影,可以看出其所能体现的最好的画面更多的是场面宏大的灾难片或是科幻片,所以这不会成为未来电影的主导发展方向,因为电影还是要回归到它的本质上,从剧本,情节上去去创新,而对于电影的核心价值的把握和寻求才是关键。
(张可薇)
6.关于零零后性格特征对未来电影的启发
我们所了解到的零零后是个性化的一代,他们大部分保持一部分思维的独立,这并不与他们尚未形成的价值观相矛盾,因为他们身处一个科技发展,信息繁多的时代,他们虽然心智尚未成熟但是对于一些事件仍然会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意见,他们的个性的建立与发展正是我们对于电影发展观望的一个隐射,未来电影要抓住他们这样的个性化趋势,使之电影在宣传渠道,包装,等方面要更加具有创意和新的元素。(张可薇)
7.未来中国电影将有受众分流发展势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由此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电影市场不仅仅是主流受众为主的市场,同时也是各年龄层以及社会结构分流的市场。未来中国的主流观影人群还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中高收入为主,但是我们也可以为老年群体,儿童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电影情感体验,比如说儿童以及青少年他们的市场主要是抓紧对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从而又动漫到动漫电影的产业链,而且我们可以根据未来城镇院线和影院的建立从他们的需求方向出发,提供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审美标准的电影。这一块我相信由网络短片为主导,包括学生群体都可能成为这样的潜在受众。所以这里也存在一种除了去电影院和网络视频媒体之外的新的提供短片电影的新的媒体介质。
(张可薇)
附录一:
00后观影需求,观影习惯问卷调查
姓名:性别:年级:年龄:
问题:(请在选项上打√)
1,平时多久看一次电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时不看电影时参加什么样的活动?(看书、看电视、上网、和伙伴聚会玩耍、学习培训班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常看的电影类型是?(动作片、动画片、传记片、喜剧片、纪录片、剧情片、恐怖片、科幻片、励志片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时和谁一起去看电影?(父母家人、同学伙伴、朋友、兄弟姐妹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看电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组织、爸爸妈妈带着、要求爸爸妈妈带着去看、想要爸爸妈妈陪同看,但是爸爸妈妈不带着去看、和小朋友一起去看等)
6,你从哪里获得电影信息?(电视、网络、海报、杂志、电影院、同学、父母谈论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看电影受谁影响最大?(爸爸妈妈、同学、伙伴、老师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的零用钱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购买玩具零食、看电影、同学聚会、去网吧、补贴家用、捐赠、买书、买文具、存起来、没零用钱等)
9,看完电影后喜欢?(和伙伴、同学谈论、写感想、看过就算了,不想做什么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一个词或一段话形容概况你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中国未来十年汽车消费需求分析(定稿)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
中国未来十年汽车消费需求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 未来十年,中国汽车消费金融的市场余额将超过l万亿元。
我国的汽车金融业起步较晚,发展历史仅有三十余年,目前贷款销售不到汽车销售的15%,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的90%,这意味着,现代汽车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汽车金融的深入也将会进一步提升市场业务的利润占比,加速中国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篇:观影调研报告
专属Suer观影《007幽灵党》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庞大的校会集体缺少集体活动的机会,本次集体观影是校会各部室之间一次相互交流 的新形式。本次调研以观影suer对电影喜好程度以及集体观影活动的看法为调研点展开调研,为以后的集体活动提出意见与建议。
二、调研方案
1.调研形式:纸质问卷
2.调研时间:2015年11月21日 3.调研对象:观影suer 4.调研人数:20人
其中男生9人,女生11人。
三、调研分析
1.你喜欢007系列的电影吗?
对于这部经典耐看的老电影系列,依然还是抓住了suer的心,参与调研者中80%的人都表示喜欢这个系列的电影。仅有个别表示不喜欢。本次观影选择的电影还是非常成功的。
2.什么时候开始了解007?
因为是受大众喜欢的电影,所以有35%的suer是本身就是电影的粉丝,更多的人则是路转粉,suer也是在学习与掌握时代的潮流,但也有20%的人表示是近期才了解和关注这部电影。
3.你选择观看此电影的原因?
有55%的学生表示是因为校会组织的集体观影有优惠所以选择了参与,另40%的人则是出于喜欢007系列的电影而参与进来。这一数据也反映出不仅是电影本身,还是suer看007观影活动都深受我们的喜爱。4.你更喜欢片中哪个情节?
本剧中的四大亮点:炫酷的超长片头曲、刺激的打斗场面、精彩的人物刻画以及与邦女郎的感情戏都成功的吸引到了观众。但打斗场面还是最大的亮点,35%的人表示被这一点所吸引。5.你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虽然有007詹姆斯邦德这个大人物在,但55%的suer觉得在意料之中,并没有惊喜。只有25%的suer觉得出乎意料,很精彩,与对电影很失望的suer持平,20%的参与者表示了对这部电影的失望和遗憾。电影方也需要多多创新,让更多的人感到惊喜。
6.你是否会继续支持007系列的电影?
本题中60%的人选择了会继续支持,但有35%的人仍然保持观望态度。Suer也期待着更好的“007”可以呈现出来。
7.假如还有这样的观影机会,小suer你是否会愿意在此参加观影团?
令人高兴的是,70%的suer都表示如果以后有这样的活动会非常愿意一起参与进来,而剩下30%的人则是看心情,说明本次组织的集体观影活动还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当然也希望外联的小伙伴继续加油,不要让小suer失望哦。8.如果观影环境满分是10分的话,你会打几分呢?
本次外联部的小伙伴们选择的观影环境也是让大家非常满意的,除两人外,其余所有人都对本次观影环境给到了8分以上高分,其中甚至30%的人给出了10分的满分。
9.本次活动,让suer们一起来看电影,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Suer们还是比较喜欢这种集体活动的,55%的人表示跟大家一起来看电影是非常高兴和不一样的事,另40%的人则是觉得虽然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但更在乎的是折扣活动。仅一人表达了消极的态度。
10.对于校会组织的这次集体观影,你觉得怎么样?
100%的参与调研者都选择了喜欢这样的活动,所以说这样的集体活动是极受广大suer们喜欢的。还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四、调研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到,suer看《007》观影活动是非常成功的,深受大家的喜爱。活动的成功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1.电影的选择大众化,是无论什么样的人群都会喜欢去看的类型。2.观影地点的选择便捷且环境非常的棒。
3.校会缺少集体活动的机会,本次的集体观影是大家彼此交流的一种新形式。4.优惠活动非常好,吸引了小suer前去观影
第四篇:电影的观影心理分析
电影的观影心理分析
作为审美客体的电影和作为审美主体的观影者之间,二者是相互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观影者对于电影的喜爱和观看程度决定了电影的发展态势。有些人热衷于爱情题材的电影,感受爱情带来的或悲或喜的身心体验;有些人对战争题材的影片情有独钟,喜爱那种英雄般的激烈的感觉;有些人沉迷于灾难题材的电影,时刻在内心安插一个拯救世界的心理。根据电影题材的不同,人们选择的心理倾向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但无论是哪一种题材的电影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观影者的心理倾向和选择动机。
一 电影心理学
电影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利用心理学原理研究电影影像特性、电影创作原理和受众观影经验的理论。早在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提出“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中”的立论,强调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做了电影心理学研究的初次尝试。在其后的近一个世纪里,专家们不断探索电影中的心理学应用,发展出了包括感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三大学派,为电影人在影片创作、观众心理分析方面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约翰巴克斯特认为:“人们在影院售票处摆脱心中的压抑就像甩掉了一件雨衣一样。有意营造的气氛,微弱的光线,影院里全是一个样子的氛围,剥去了心境中枢的层层包藏,使人感受银幕上闪光造成的生理镇静效果。”而受众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就好比是“跟着揭开一切屋顶、暴露出一切秘密的魔鬼阿斯莫提在空中飞行。”也就是说,电影可以提供给受众富有多种变化以及色彩绚丽的生活享受。研究电影心理学,最主要目的在于两点。首先,通过对于观众心理的研究,指导导演在影片创作中应用恰当的影像元素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影片主题,使观众保持与影片叙事者相一致的影像理解。其次,通过研究观众心理,了解观众观看某一类型影片的观影动机,从而更好地反馈给电影创作和营销发行人员,使得电影人有的放矢地进行影片生产和宣发,保证影片上座率和票房收益。
二 战争题材电影观众心理学分析
1.战争题材电影常规观影动机分析
电影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表面来看,是一个丰富的动作表象,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笔者认为,电影观众决定观看电影通常受到两个阶段的心理动机所影响,即常规观影动机和特定类型片心理动机。
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所能参与的娱乐活动也丰富了起来。1979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才达到293亿,而2010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只有2.8亿,还不到之前的百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导致电影的替代性产品增多,分流了电影观众。因此在消费者做出行为决策之前,“消费者暗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就更加复杂。不过归根究底,其选择的根本依据就是在于观影的常规动机。之所以称之为常规观影动机是因为无论电影观众决定最终决定观看何种类型电影,这些心理动机都或多或少地直接影响着观众,从决定选择观影的第一时间开始便作用于观众,直至观影行为发生作为结束,它们主要是:娱乐动机、宣泄动机、受教动机、品牌崇拜动机、从众动机、追忆认同。
娱乐动机
娱乐常常是电影观众选择观看电影的最主要动机,观众选择通过看电影,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此种动机下,观众把电影单纯认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
宣泄动机
电影还可以帮助观众进行情感的宣泄。借用弗洛伊德心理学术语,看电影与做梦一样,是本我冲破“自我”和“超我”牢笼的房价。电影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将“自我”转化成电影角色,因而以角色命运悲而悲,以角色命运喜而喜。这种内化的过程在潜移默化地激发着观众的观影欲望,因为在一切影像世界里的情感表达和宣泄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且不计后果的。
受教动机
电影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集合了视听语言的艺术形式,因此,相较于传统书本知识,通过声画结合的影像表达所传达的知识更容易使得观众在无意识中获得信息。尽管电影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达,但一部堪称优秀的作品或多或少地会在影片题材、立意宗旨、时代背景、文学剧本等方面传播娱乐之外更深层次的观念。从战争片的角度来看,凡是经典战争题材电影中无不包含了对人类战争的反思以及反战精神的呼吁,这种上升到人性层面上的意识获取比书本知识更具价值。
品牌崇拜
斯皮尔伯格拍摄《拯救大兵瑞恩》,于是他的粉丝争先恐后地去影院观看,该片大卖;冯小刚拍摄《集结号》一改往日贺岁喜剧路线,国内观众仍然一如既往地前去捧场。若说这些影迷也都是战争电影迷,我看绝非尽然。这只能说明,足够强势的品牌效应从根本上会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繁荣,在以后的日子里,导演品牌、明星品牌、电影公司品牌将在常规观影心理动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电影观众选择电影的重要考量依据。
从众动机
口碑营销是电影上映后效果最为显著的营销方式,因为熟人之间的口口相传相比于其他营销方式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一部口碑很好的电影往往生命周期也会相对较长。分析口碑营销背后的观众心理,消费从众心理就是其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许多观众选择战争片,并非本身就是战争迷,而是因为影片上乘的质量而已。
追忆认同
追忆认同因素也是观众选择影片的重要原因,这与每位观众的生活阅历有关。战争题材电影在追忆认同因素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诸如凭借“南京大屠杀”这一著名战争背景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正是利用了热点事件引发观众的追忆心理,从而在全国斩获一亿五千万票房,使得导演陆川成为首个晋身“亿元俱乐部”的第六代导演。
2.战争题材电影主要观影心理依据分析
视听愉悦 —— 身心的满足
电影观众作为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在无意识深处存在一定强度的感情欲望,这种感情欲望作为一种动态结构,总是要求得到满足和释放。而人的欲望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情绪就能得以释放,身体就会进入和谐状态,从而人的感官也会随之进入全面愉悦阶段。这就是人的精神心理的“愉悦原则”。现实生活的社会形态或多或少地对观众欲望加以限制,这种限制服从了历史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应合了发展的必然,任何人都无法挣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现实原则”。不过,电影的出现让两种矛盾得到中和。电影可以让观众在影片中尽情地释放被压抑被约束的感性,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
这种身心的满足最为直接的呈现方式就是电影的视听效果。“窥视欲”是观众获得心理满足的根本原因。观看欲使被看的对象在好奇的目光之下,把被看所产生的快感转移到窥视者的身上,窥视者不但满足了自我的窥视欲望,同时也感受到了被看者享有的快感,形成一种叠加,并造成一种着魔似的窥淫者。而电影内的黑暗与银幕上耀眼的影响两种极端的对比,更有助于促进受众忽视周边他人的存在,窥视活动个体化这一幻觉的形成。因此,“视觉快感”心理学认为电影的魅力在于一种视觉的愉悦或观看的愉悦,因而“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正如相反的形态,被看也是一种快感。”
紧张刺激 —— 精神的满足
电影提供给观众的精神满足源于影片内容的紧张和刺激。人的满足心理不仅仅是由心理非平衡状态趋于平衡后才能获得。通过打破稳定、打破平衡的方式依然能够使观众获得心理满足,因为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人的生命在于运动。
影院观影时,如果整部影片都处于较为平淡的状态,那么观众往往会因为平淡感觉死气沉沉,百无聊奈。尤其对于战争片而言,与观众的期待视界所背离。选择观看战争电影的观众,通常不满足于平凡、单调、日复一日的常规生活,希望借影像而经历惊险、紧张、悬疑等种种情绪,希望人为地造成心理上暂时的惶恐和失衡,失衡的心理又会再生出深层的欲望和需要。随着影像的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解决,这种深层心理又被逐渐满足,建立于表层心理的困惑也随之得到调整,暂时的心理失衡重新获得平衡。正如精神分析学派所言,“电影实质上是一种迎合了观影主体的内在欲望和需求的想象性构建。”
英雄情结 —— 自恋欲的满足
“自恋欲”语出希腊神话。相传,一位名叫纳齐苏斯的英俊少年,当他第一次看到水面上映出自己的容貌后,就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映像”。当他想贴近水面欣赏自己的映像时,不慎跌入水中,溺水身亡。现代心理学把那些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称之为自恋欲者。
受众在电影观赏过程中,就像人在梦中一样,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所谓的“我”在电影中,既是指受众自身,又指被受众认同的对象,即银幕上的主人公或者某个形象,也即自恋着的“我”。电影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经过“二次同化”,便对影片产生某种精神依恋。这种精神上的依恋同时也是一种自我确认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受众时长会借助于电影语言这一渠道假想自己成为电影中主人公替代者,这个心理位移过程就是电影受众与银幕形象的认同。在摄影机镜头的引领之下,观众进入到了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主人公视角,通过移情,不断地将自己投射到主人公身上,在一种梦幻的状态中获得心理情感的宣泄。
对于弘扬英雄主义的战争电影而言,观众更会在观看之中便下意识地将自我与“英雄任务”对位,在影像的世界里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完成现实中未完成之夙愿。这也正是符号学派美学家苏珊朗格将电影称之为“梦工厂”的原因所在。
审美升华 —— 人性的满足
电影欣赏中还存在着纯粹的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愉悦是观众潜意识里较高层次的追求,是一种无功利性的、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它不是对审美对象的占有,而是一种摆脱了占有欲的心灵状态。因为电影画面提供的仅仅是光影,而不是真的物质实体,电影美的真谛在于生动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不是具体的人与事。当这种形式与我们生命的形式、生命的节奏、生命构造相对应时,我们灵魂深处就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情绪,情绪中蕴含着人生意味、高尚情操,我们在情绪中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体会世界,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高远境界。
这种较高精神层面的满足要求电影创作过程中对影片内涵深度的把握。对于战争片而言,导演不能仅仅将影片的主题定位在“生死”、“输赢”、“胜负”之上,而应该更多地通过电影折射出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呼吁,只有这种普世价值观、人文关怀强的主旨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高层次审美追求,获得人性的满足。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观影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观影报告
班级:141514班
电视剧《亮剑》观影报告
“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叫做亮剑”。
——《亮剑》主人公李云龙
看过很多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可是从没有哪一部像《亮剑》这样让我百看不厌,热血沸腾;
见到很多塑造或是真实的抗日英雄,可是从来没有像李云龙这样既令人高山仰止,有让人肃然起敬的英雄气概,同时又像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活脱脱的泥腿子形象。
见过很多战争中的英雄团体,可从来没有想李云龙的独立团那样悍不畏死,直至战至最后一个人,就算是骑兵连面对日军一整个联队(相当于中国的团级作战单位),历经数次主动的冲锋,战至独臂的骑兵连长孤身一人,他口中仍旧喊着“骑兵连!冲锋!”。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拖住了日军的机动部队。
就是这样一部抗日电视剧,这样一位中国军人,这样一个英雄团体,唤起了无数人对抗战的记忆,对那时的中国军人的崇敬。李云龙虽然出身平凡,虽然举止粗鲁,但丝毫无损于中国军人铁血铮铮的英雄形象。尤其是他那一句句粗俗无比,但又隐藏着大智慧,句句在理的台词,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的大智慧。
《亮剑》是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是根据都梁的同名的小说改编,由张前,陈健导演,李幼斌、童蕾、何政军、张光北等演员主演。它主要描写了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八路军129师386旅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带兵打仗的故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有血有肉的军人的故事。
这次老师让我们观看近现代的影片,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部经典,首先还是从主角李云龙说起吧。
首先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乎没有文化,性格粗暴,爱说脏话,直到遇到了燕京大学毕业的政委赵刚他才学会写字,几乎他的每句台词都会带上粗话,比如他教训赵刚刚来独立团,太怕事的时候: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咱独立团捞不着肉吃,就是他娘的政委太熊。” 还有他偷袭日军骑兵营,鼓舞战士们士气的时候: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老子就要吃肉,就要吃鬼子的肉,要把骨头也碾碎了,咱狼啥时候改善生活?就是遇到鬼子的时候!”
包围日军精锐军官团,准备冲锋拼刺刀的时候:
“都说鬼子拼刺刀有两下子,老子就不信这个邪,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鬼子他是人养的,肉长的,大刀进入也要穿过窟窿,就算是见了阎王爷,老子也能撸它几根胡子下来。”
这粗俗的口气,活脱脱像个土匪,可是在那个非常年代,就只有这样的将领才能带起一群见了敌人嗷嗷叫着往上冲的士兵。他这样的指挥风格,直接造就了八路军386旅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一个团能召集10000人攻打日军特种部队守卫的县城,而当时晋绥军楚云飞麾下的1358团一个加强团才5000多人。
其次他打仗不拘一格,各种稀奇古怪的点子,让日军和后来的国军都吃尽了苦头。比如对于有重火力和制高点,加上空军支援的日军联队,他采用土工掘进的方式强行把战线拉到了敌军眼皮底下,然而日军却碍于我军的火力优势不敢走出工事,于是几轮手榴弹的攻击,日军就死伤惨重,直接被全歼。后来又潜入县城日军首长举办的宴席中,和楚团长一起,孤身闯敌营,直接干掉了日军的指挥系统,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在国共淮海战役的时候,他让部下穿上抢来的国军服装混进逃亡的国军之中,像一支奇军插入敌人的心脏,直接扫荡到了楚云飞的86师师部,占尽了便宜。这样能打仗的泥腿子指挥官,让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楚云飞肃然起敬。
还有她的感情生活和大局观。为了救自己新婚之夜被掳走的妻子秀芹,他怒不可遏, 毫不掩饰地说:“老婆被鬼子抓走了, 咱连个屁都不放, 还叫爷们吗?”他执意要攻打平安县城,既要救秀芹,要为赵政委及赵家峪死去的老百姓报仇。
当副团长在战士们面前为他开脱时, 李云龙竟直抒胸臆:“什么解放县城, 净来虚的, 我打开窗子说亮话,你嫂子被鬼子抓走了怎么办?”为了自己的新婚妻子,不惜召集上万的部队攻打平安县城,把整个晋西北都打乱了套,这就是他敢作敢当,敢爱敢恨的人生观。但是当山本准备吧秀芹当人质逼她撤军时,他毅然选择放弃妻子,挽救手下无数士兵的生命。这就是他的大局观,爱人和士兵,他也分得清楚到底怎么抉择。然而这样还不够,真正的李云龙还可以更英雄。在电视剧版的《亮剑》中,说到李云龙被授予少将军衔向军旗敬礼之后就戛然而止了。然而在原版小说中,文化大革命时的李云龙备受迫害,但是他没有委曲求全,而是选择了最壮烈的死法,用楚云飞送给他的勃朗宁手枪宣告与黑暗年代的决裂,真正的英雄,即使没有死在战场上,也必定不会像平凡人一样静静地死去
文革期间,李云龙命令使用武力制止两个“红卫兵”的非法武装占领军队师部,后因为这个事情遭到迫害。当看到李云龙得知赵刚死后精神崩溃那一段时,令人心生悲痛,面对老战友的死,他无能为力,只能颓然的发出受伤野兽一般的哀号,那一刻,天地也为之动容。赵刚和冯楠的死如同灾难降临前的序曲,他心底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已经明白,此时他要做的就是维护祖国的利益、军人的荣誉!因此,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何谓勇气?不仅要敢于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起责任,更要对欲加之罪顽强抵抗,这才是真正的勇气!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毅然选择了抗争,既然活着已经没有意义,不如选择死亡!看到他轻轻擦拭着那把当年楚云飞送的“勃郎宁”我就猜到了他的选择,对于他来说,这是他所能选择的最有尊严的死法。临死前一刻,仍毫不畏惧,如同当年在晋西北时一样桀骜。这才是那个千军万马当前仍面不改色的李云龙!
再来说说李云龙的儒将政委赵刚吧,这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军人形象。赵刚出场是在他延安抗大毕业到陈赓旅部报到,陈赓派他到独立团担任政委,并告诫他“搭档李云龙是个刺头,到那后工作恐怕不好开展”。正如陈赓所料,李云龙对赵刚的态度一开始并不友好:自顾自坐在炕上喝酒,对赵刚主动示好伸出的手置之不理,还话中带刺地说道“又来了个白面秀才”,一见面就给赵刚一个下马威。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开始以为上级又给咱独立团派来个白面秀才,打仗帮不上忙还净添乱,不行,要想办法把这小秀才挤走。”可以说,赵刚一开
始并没有摆脱传统意义上政委由于脱离军事主业而被排斥、被边缘化的宿命。但是很快,赵刚证明自己不是只会动嘴皮子的“酸秀才”:如果说半路救下魏和尚和对日本特种部队的分析还没有让李云龙肯定,那么在李家坡之战中,赵刚在距离敌人150米情况下连发三枪放倒三个敌人,弹无虚发,必定使他赢得了原本瞧不起知识分子的李云龙的认可和尊重;到后来,当楚云飞提出“自古文死谏、武死战,打仗是职业军人的事,文人自有文人报效国家的方式”时李云龙立马出面维护并充分肯定赵刚;再到后来赵刚受伤李云龙痛哭流涕,攻打平安县城后去医院看他,并表示“交朋友就像找老婆,一眼看准了就甭管其它„„这辈子就是你了!”。两人由开始的互相排斥到最后的肝胆相照,曲折的历程不仅没有给两人的关系带来不和谐,反而让他们成了以命相交的知己。
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知识分子,赵刚的儒将风采还不仅仅是这样。在原著中,面对文革造反派的倒行逆施,赵刚困惑过,沉默过,逃避过。然而,“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赵刚最终选择了爆发和毁灭。当造反派要求他和罗瑞卿总长划清界限,做检讨时,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赵刚站了起来,默默地解开军装上衣的钮扣脱下军装,然后摘下军帽连同军装一起扔在桌子上,只是淡淡地说了句: “既然这个党这个军队如此忠奸不分,这党籍和职务不要也罢了。”面对造反派的批斗,“他倔强地直挺挺地站着,连腰也不肯弯”,“一顿拳打脚踢后,赵刚又晃晃悠悠站了起来”。最后,在总参部一幢破旧的小楼里,他和妻子满身伤痕,相拥而坐,牵着手相伴着一起走上了绝路。这才是当年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真理,为了理想,他们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反抗的。
最后我想谈谈对于本剧的思想内核,亮剑精神的理解,本文开头引用的一段话是李云龙自己的解释。
在他和他的部队身上最为闪光的、最具感染力的也就是那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但是,往往有人把它理解为一味蛮干,明知不敌还冲上去不是找死么?然而我却不这么看,所谓军人,所谓剑客,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面对劲敌,如果一味逃避,最后附上亮剑的主题歌——中国军魂
词曲作者:李海鹰
当我们的祖国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
滚滚黄河,滔滔长江 给我生命给我力量
就让鲜血染成最美的花,撒在我的胸膛上 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
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红旗飘飘,军号响。剑已出鞘,雷鸣电闪
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中国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