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协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

时间:2019-05-14 10:3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案: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协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案: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协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

第一篇:提案: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协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

构建大数据时代的电子政务平台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社会管理步入大市场、大数据的时代,政府的市场执法与社会服务职能,需尽快实现面向全国、面向全行业的电子政务管理,打破行政区域区格,连通政府部门职能。

一、统一电子政务,是纵深两化融合的新标准

统一电子政务将为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带来新机遇,全国电子政务平台的推行,将使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在工商、物价、税收、质检、海关等方面实现跨地域的互联互通、信息互动,减少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消除信息孤岛效应,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享受电子政务带来的便捷服务。

二、统一电子政务,是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准绳

基于互联网构筑面向全社会的电子政务管理,政府的监管职能与服务职能合二为一。有助于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规范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企业注册信息、电子票据认证、技术监督核准、专利商标授权等一系列的互联网政务管理,是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行业准绳。

三、统一电子政务,是开创互联网社会服务的新模式

随着3G、4G网络建设的全面展开,数字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医疗、交通、治安、教育、气候、环境、饮水、用电、燃气等社会公共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传播越来越迫切,构筑统一的社会信息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平台,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要由国家组织,系统规划,阶段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导向、立法保障。以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推手,建立大数据时代智能智慧的政府管理机制。

第二篇:建设高标准共用平台 推动节约型电子政务

建设高标准共用平台 推动节约型电子政务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目前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展电子政务也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型政府和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成为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和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源动力。但是,电子政务相对庞大的建设成本一直是各级政府决策者头疼的大问题。电子政务建设成本大,是由行政管理体系复杂和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庞大所决定的。

一般而言,电子政务建设包括管理设施和技术设施两个方面,其中管理设施包括组织体系、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内容,技术设施包括网络与环境基础设施、基础硬件、基础软件以及信息数据资源、信息应用系统等内容,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才有可能完成,因此,推动节约型电子政务,一直是所有政府信息化决策者和建设者的理想目标。

青岛市采用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关键,以创新为动力,以制度为保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首创建设的高标准共用平台,满足了全市大部分党政机关单位的电子政务需求,节省了电子政务系统50%~80%的建设投资,在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模式上实现了新跨越。

青岛市自2002年开始就规划和确立了建设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青岛市以集约化模式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信息服务,形成了独特的“861”技术体系,即8个平台(网络平台、安全平台、基础办公平台、公共门户平台、流程管理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多媒体协作平台和知识管理平台)、6个中心(应用服务中心、应用服务注册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政务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中心、认证授权中心)和1套目录体系,奠定了持续发展的政务信息化基础。

在青岛市多年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调研和研究发现,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50%~80%的底层软硬件基础平台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在基础平台之上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因此电子政务基础技术设施共享是可行的。

所以,为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集约化水平,减少不同部门间信息化设施重复投资,大幅度降低电子政务建设成本,青岛市于2008年决定在原有“861”技术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扩充完善,建设全市机关电子政务共用平台,全面推行集约化模式。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青岛市目前已经高标准完成了全市电子政务共用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成全市机关共享机房

按照“集中统一、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充分共享”的原则完成了电子政务共享机房建设,能够满足未来20年发展建设的需要,该机房包括屏蔽机房、核心机房和扩展机房三大部分,总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提供了机柜、专用精密空调、UPS不间断电源、KVM远程管理、综合布线、视频与环境监控、专用气体消防等完善的配套设施。机房建设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建设规模和应用技术水平在全国所有大中型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市人事局、市外办、市统计局、市计生委、市质监局、市水利局、市药监局、市外经贸局、市水文局等单位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已迁入共享机房。

(二)升级改造政务网络平台和安全支撑平台

为满足电子政务应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对网络性能的需求,全面升级改造政务网络平台和安全支撑平台。实现了政务网络系统骨干万兆、楼层千兆、桌面百兆的建设目标,并部署了PKI用户认证体系、链路负载均衡、UTM防火墙、IPS入侵防御系统、行为审计、安全管理平台、带宽管理系统、风险管理与审计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和终端准入等较完善的网络管理和安全设施,为全市政务应用提供一个宽带高速可靠安全的网络传输支撑平台。

(三)升级应用支撑软件平台

根据PSSP(Platform-Sharing Services Provider)平台共享服务要求,完成了刀片服务器和集中存储系统建设,形成了80多台刀片服务器和60TB集中存储能力,采用统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运行环境和统一管控系统,构建了完整的基础软件平台,并对基础办公、流程管理、表单管理、通用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多媒体协作等通用应用平台进行了全面优化,为更广泛地推行集约化模式奠定了基础。

(四)建设统一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技术平台

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和集中进行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技术平台建设,完成了大厅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优化以及大厅收费系统、视频监控系统、LED显示系统、相关电子设施、办公设备等项目的建设实施,为入驻大厅的50多个行政部门单位,提供了全流程网上审批、全过程电子监察和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了政务审批服务“一站式”。

(五)完善平急结合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全面完成平急结合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部署工作,完成12区市分中心建设,并协助各区(市)启用系统,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各项工作部署;将音视频服务扩展到社区,协助区市开展“民情在线”、“社区服务”等各具特色的音视频应用服务。

青岛市电子政务集中投资、集约发展,综合效益显著,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利用共用平台集中建设了全市50多个部门的网上审批系统,如果采用分散建设模式,按每个部门投资100万元计算,已节省投资5000万元。

另外,据统计,利用共用平台支持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又减少了全市各类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投资2000多万元。按照IT系统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如果各部门共享市级平台,就可以节省80%的财政投资,未来5年节省投资可达4亿元左右。

(2)管理效益突出。通过建设共用平台,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集中由电子政务办公室管理和运行,所有部门不仅能获得24小时×365天的可靠运行保障,避免了部门因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带来的系统管理运行安全风险,而且每年还能节省上千万元的管理运行成本。

(3)社会效益明显。由于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运行于统一共用平台,实现技术系统高度集中统一,消除了信息共享和流程互通障碍,从根本上消除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孤岛”和“业务割据”风险,能顺利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服务,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目标创造了条件,真正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极大地优化了全市政务环境。

目前,青岛市已经规定,除特殊需要外,各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都要以电子政务共用平台为基础进行开发建设,各部门一般也不再建设机房,如有特殊需要确需单独配备服务器等设备,可在统一的共享机房集中托管。

事实表明,建设电子政务共用平台后,青岛市大规模的IT资源共享已经变为现实,为探索实现节约型电子政务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三篇:惠普推动电子政务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

惠普推动电子政务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

2003年4月3日,“数字福建”在福州启动了鼓楼、武夷山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此次“鼓楼、武夷山电子政务示范项目”是由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福建实达集团联合发起,并共同捐赠价值人民币500万元设备和资金而建成的。同时“鼓楼、武夷山电子政务示范项目”也是惠普全球“世界e家”战略在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惠普认为,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政务信息化成为当今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推进电子政务,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家信息化,创造性地推进了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各地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并且从中央到地方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推广力度也在不断加在。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政务信息化内涵的认识,了解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实现程度及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实现政务信息化与否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巨大影响。

全球最大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惠普公司,全面坚持与中国共同进步,以全球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方案,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加快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的建设事业的技术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设事业电子商务是建设事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对建设事业的信息化重点工作、电子商务建设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建设事业 信息化 电子商务平台

一、引言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建设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4.28万亿元,其中,住宅与房地产投资约为7500亿元,建筑装饰业投资约为7800亿元,城市建设业的投资约为4000亿元,再加上水利、铁路、公路等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在全社会固定投资中占据很大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建设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样,建设事业信息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建设部“十五”期间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大力推进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加快建设事业信息化进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用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建设领域传统产业,培育建设领域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二、建设事业信息化重点工作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接近40%,已进入了城市发展的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预示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百姓生活对信息需求也在急剧增长。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方式急需变革,运用科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来营造现代化城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信息化将成为21世纪新型城市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在改造并提升传统产业中作用重大。建设部“十五”期间将根据国家信息化有关方针政策,围绕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建设行业信息化、以及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开展工作,全面提高政府政务信息化水平,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以及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改造传统的建设行业,推动数字城市的建设。

(一)建设事业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建设将在今后一个时期作为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相结合,改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2002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主要措施。建设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建设部电子政务总体规划,明确了工作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工作。结合建设领域的特点和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积极开展建设部电子政务内网、外网与公众信息网的建设,建立健全建设政务信息化标准指标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全行业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以及为公众服务能力。建设部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1、建设部电子政务内网的建设。按照中办17号文件要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由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公众服务网构成,政务内网一期主要连接中央政务部门和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行政部门的网络平台。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之间要物理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支持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业务和其他涉密业务,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传输的信息根据不同密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按照密

级和权限规定运行和利用。

2、建设部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外网的建设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OA)和建设部业务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在部业务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首先重点建设好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等四个业务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国住宅与房地产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3、建设部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的建设。根据中办17号文件精神,将整合部内现有网站资源,集中建设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互联网站”和“中国建设信息网”,建成建设部统一的、权威的对外公众信息发布网站。

4、建设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及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为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在建设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整合建设事业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和数据库。

建设事业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全国建设领域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建设事业电子政务的建设,其社会效应将远远超过其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它的建设将推动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观念变革、管理方式变革以及业务流程的变革,从而带动整个建设事业的信息化革命。

(二)建设事业行业信息化工作

建设事业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80年代末期,主要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地形图数字化、生产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开始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到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设领域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远程控制、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IC卡等方面。同时,建设事业各个行业也引进了许多新的信息化模式和概念,例如电子商务等。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矛盾越来越突出,缺乏总体规划,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信息无法共享,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信息化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发展,而且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建设事业信息化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整个行业的总体规划,集中实施对关键技术的攻关。第二、推动建设行业信息化标准的建设。第三、建设事业各领域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第四、依托行业创新体系,为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五、抓好示范基地的建设。(三)建设事业企业信息化工作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现代管理思想,优化企业生产流程、优化企业管理、优化企业的市场营销,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营销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企业事业信息化工作内容包括:

1、组织制定推进企业信息化规划、政策、技术标准等;

2、组织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企业信息化技术;

3、组织各类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

4、组织产业化基地建设;

5、建立企事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6、开展人才培训工作。

建设领域涉及的行业多,大多属于传统企业,包括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房地产企业、自来水、煤气、公共交通、市政公用企业以及其他各类相关咨询服务企业。建设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关系国计民生的服务业,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改造能够大大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拓展其市场的过程中引入了电子商务的概念,利用其高效、快捷的特性帮助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用发展的眼光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建设事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建设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商业交易的技术手段,最近几年,其发展速度非常快。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已达到3770亿美元,未来十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国际贸易将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来完成。我国的电子商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势头极为强劲,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已达1500家,电子商务交易

额达到771.6亿元人民币。通过应用电子商务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有关各方的工作效率,而且使商业交易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还可以使商业交易的过程透明化从而便于监督,从而最终提高投资效益。在建设行业引入电子商务,可以增加工程招标的透明度;提高承建商的工程开发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帮助房地产商更直接地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减少房地产投资和开发的盲目性;为顾客提供更好的购房或租房服务,使之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或租到自己称心的房屋。

在建设领域中,日本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建设产业信息化推进中心”,并制定了建设电子商务规范CI-NET,目前该中心的会员单位已经达102家,包括了主要的总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最近两年,基于CI-NET的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系统更是发展非常快,仅富士通商务系统公司的WebCON一家预计今年底包括承包商、材料供应商、大业主在内的相关单位用户数达到5000家。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建设事业电子商务体系的系统研究。虽然已经有一些这方面的电子商务网站,但基本上是以材料供应商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的封闭体系,这些体系之间几乎没有实现任何信息共享,而且实际上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广告,根本没有实现电子支付的电子商务的实质性内容。另外,各家网站并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因此,对采购方而言,往往需要去访问许多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去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还需要进行专门的信息加工,才能对各家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电子商务具有其明显的个性,既体现在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也体现在采购对象相对复杂、技术性比较强等方面。目前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阶段,有必要加强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专业研究。研究分析国际国内建筑和房地产业电子商务的现状,形成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框架。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为前提,解决目前我国建设事业中商业交易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建立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综合基础平台,建立建设事业电子商务安全机制。同时在建设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标准体系研究,加快研制建设事业电子商务标准,包括对现有标准的利用和新标准的开发,建立完善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标准体系,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推动我国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结语建设事业电子商务建设是建设事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高速发展的态势将有力推动建设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推动我国数字城市的建设,为建设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其发展将引导我国建设领域经济结构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清除或减少“三角债”,并有利于改善我国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参与国际性城市的建设,对保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建设事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坚信,只要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一定会将建设事业信息化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2002年7月

2.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2002年8月

3. 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要点 2001年2月

4. 建设事业信息化“十五”计划 2001年

5. 信息革命与信息化 周宏仁 人民出版社 2002年11月

6. 建设行业信息化标准的发展对策与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 建设事业电子政务与信息化 2003年3月

8. 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3年5月

第五篇:浅谈中国推动发展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力

浅谈中国推动发展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力

摘要:构建自由贸易区目前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手段,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迅速将建立自由贸易区调整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推动发展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力。

关键字:自由贸易区、经济、政治、文化、动力

一、自由贸易区概述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简称FTA)又称为对外贸易区、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等,它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自由贸易区是WTO的一种例外,WTO允许自贸区成员相互给予更优惠的待遇,而不必给予其他成员。它既是超越WTO的深入开放,又是对WTO自由贸易体制的补充;它既遵循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又在协定伙伴国家之间提供更加自由的经贸空间,实现互利。目前,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如此艰难之际,WTO各成员国在多边、区域、双边的“多轨”策略选择中将更倾向于借助后者来推动前者,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启动并推进区域或双边FTA谈判的行为表现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二、中国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力

推动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机制,因此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一部分,而这一对外政策的核心部分是对外经济政策,或者称经济外交。建构自由贸易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经济外交的过程,在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双边的或多边的谈判、协调以促进和稳定国家间、地区间的和平与安全,同时,建构自由贸易区也是价值观等政治文化相互碰撞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它也有自己的文化目标。具体地说,中国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核心动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是经济动力 发展本国经济、获取经济利益是世界国际关系中永恒的主题,任何国家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都必然把经济收益放在首要地位,任何纷繁复杂的政治行为都以各种经济因素做支撑。推动建立 FTA 的发展更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获取经济利益则是促进 FTA 不断发展的主要目的。全球化时代,经济因素已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最重要基础。可以断言,随着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之间共同利益会越来越广泛,合作的潜力会越来越大,存在的是“双赢”和“共赢”的利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提高。

中国和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相互之间市场开放和贸易成本降低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会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增长。i 其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双边、区域多边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国内市场与地区市场之间的融合程度逐步提高,要素和资源在更广的范围内自由流动,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调整经济结构,从而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其次是政治动力 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结,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已经不只是为了单纯的经济目的,在具体运作中,新一轮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越来越多地被作为各国拓展外交的一种工具。当今时代,许多已经签订的FTA,不能完全用经济因素来解释,许多问题已经超越了纯粹的贸易领域和经济领域,很多国家都把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ii各国政府热衷于自由贸易谈判也反映出了这种希望通过建立经济纽带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联系的目的,而FTA组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为缔约国提供经济政治安全的性质,与其他国家建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可获得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保障,主要表现为防止贸易伙伴实行贸易保护或报复、防止在世界的贸易战中受损以及个别国家出现经济动荡甚至国家政治安全等方面,国家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减少贸易伙伴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措施倾向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减少本国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强贸易交往和经济合作,奠定合作各方的相互信任和共同的政治意愿基础。

中国的自由贸易谈判关系到中国的安全战略iii,近年来,“中国威胁论”愈演愈烈。“中国威胁论”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及其国际关系具有广泛的负面影响,不仅美、日把中国作为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许多中小国家也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威胁,东盟一些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原因,至今还对中国存在着种种疑虑和担忧。在这样的形势下,消除“中国威胁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更加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扩大彼此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共同利益,增加相互信任和理解,中国可以更加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还可以参与制定更加合理的游戏规则,缔结的双边或者自由贸易协定越多,中国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就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中国应借机争取更为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规则,积累经验,树立起中国国际主义的大国形象,为日后的贸易合作奠定更深的基础。

(三)最后是文化动力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的文化)是一

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iv从当前的形势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的看到,中国有自己的制度优势,比如说处于高度监管制度下的国有银行体系与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制度比完全放任的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明显的优越性。在这种情况下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的制度优势就明显的表现出来。在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上,一定会发生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碰撞,比如说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可能就在自贸区建立过程中发生激烈的摩擦,但是在任何文化中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成分,如平等互利,维护和平,而中华文化还有一个更显著的特点就是包容性,这种文化特性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与其他国家的冲突,从而与其他国家更加和谐的发展自由贸易区。中国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国际公认的外交理念,把经济外交建立在尊重他国合理的经济利益基础上,通过协调与合作,获得本国经济利益,使中国经济外交步入双赢的良性循环之过程。、三、结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建立自由贸易区等措施,标志着中国外交思维和实践发生革命性的转变,从“置身事外”转向“作用其中”,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步蔓延、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振的情况下,自贸伙伴有望成为我国新的出口市场和新的进口来源地,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应该继续推动建立自由贸易区,跟更多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危机。因此,中国要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国际经贸合作。

i赵晋平.中国加快FTA进程[J].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50期,第55页

宾建成.新一代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比较与借鉴—以日新FTA、欧墨FTA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5,iii Michael C.Chambers.Rising China: The Search for Power and Plenty in Strategic Asia Trade Interdependence and Security[J].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2006.iv毛泽东选集第2卷[J].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ii

参考文献

[1]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第345一351页

[2]Baldwin,Richard.A Domino Theory of Regionalism, 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M].(London)Working paperNo.857,September1993

[3]宾建成.新一代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比较与借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5期

[4]陈岩.国际一体化经济学[M].商务出版社,2001年版

[5]赵晋平.中国FTA战略日渐清晰[J].瞭望,2005年第9期

[6]彼得•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7]科依勒•贝格威尔等.世界贸易体系经济学[M].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2年版

[8] Riezman, Raymond.Can 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Help to Induce Free Trade? [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es,May1999

[9]李向阳.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J].世界经济评论,2003年第7期

[10]Crawford,Joann an, Laird Sam.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nd the WTO

[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es and Finance, 2001

[11]张蕴岭.世界区域化的发展与模式[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2]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下载提案: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协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案:推动中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协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