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法规论文
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浅谈
————《法律法规选读》学习论文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也逐步发展起来,这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现在,电子商务正以迅猛发展的态势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且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其影响面涉及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0世纪以来,以电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得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行为方式不断发生着深刻、广泛的变化,而人们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则向我们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即互连网时代。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基于互连网、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便应运而生。
电子商务是新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可定义为: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从狭义上讲,电子商务可定义为: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的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上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优势在于消除了横亘于商务伙伴之间的时空差距,将各个企业独立存在的信息孤岛以最便捷的方式连结在一起,从而真正建立起一种贯穿于企业之间的协作,以此获取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最大化。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使商务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孕育了无限的商机、它借助全新的手段,获得全球性竞争的优势、采用新型的商务模式,使企业经营效率和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电子商务正以它巨大的优势,成为21世纪全球商务的主导模式。
电子商务的法律同中国的电子商务一样,在99年之前基本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而在99年开始涌现的电子商务热潮的带动与要求下,相关立法呼声越来越高,并产生了2000年春天人大会上的电子商务立法一号提案。此后,《电信服务标准》、《电信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连同《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新
闻登载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在内,基本形成了我国一整套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这些法规与规章涉及互联网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广告,经营许可,新闻发布等诸多领域,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并基本做到了与国际的接轨。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更新的电子商务形态已经使传统的法律理念产生了产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如交易主体的非唯一性、非确定性、客体对象可变换性,这些均向传统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规范提出了新的课题。我认为,仅靠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或者进行扩张性解释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在新的立法中对新的贸易方式予以明确充分的反映。
对于现在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的现状,以及高校学习电子商务法律的现状来看电子商务法律在中国还不是很健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漏洞没有专业的电子商务法律社区,法客网虽然几经挂在网上,但是真正有用的内容,少的可怜,很多人甚至听说电子商务还需要法律而感到震惊。
网络利用交易网上信息犯罪行为安全电子商务计算机作为世纪之交最具商机和发展前景的领域——电子商务,近年来以倍增的崛起速。
就目前已统计的情况来看,对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攻击手段包括:针对通信线路的窃听、搭线侦听等;接听计算机系统辐射信号;利用程序软件或其他解码技术分析加密信息等。
以电子商务运行模式为作案工具的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非法交易。
(2)网上走私。
(3)网上色情服务。
(4)利用电子交易方式网上洗钱。
(5)扰乱网上正常交易秩序。
(6)电子商务逃税。
电子商务犯罪的特点是:
1.犯罪黑数大,隐蔽性强。
2.犯罪人多数具有很高的网络专业技术知识和网上操作技能。
3.犯罪手法的多样性。
4.犯罪心理的非凡性。
5.犯罪后果的严重性。
6.社会防范意识差。
7.电子商务犯罪有极强的增生、繁衍的趋势。
8.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监管。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商务活动过程,电子商务将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而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商务的本身,它将会对社会的生产和管理、人们的生活和就业、政府职能、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文化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电子商务将人类真正带入信息社会。于此相对的电子商务法律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不断规范电子商务交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开创一片新天地。
第二篇:法律法规论文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分析及对策
摘要:从近年来人民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入手,阐述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从完善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参照国际食品法典等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行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消除绿色技术壁垒;建立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依据;更加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赋予食品监管部门更充分的权力;整合执法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和措施,促使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以往对食品短缺的担忧逐渐变化为如今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正面因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有能力满足社会对食品及原料的需求,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关注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严了;负面的因素相对更为复杂,有环境导致的食品原料污染问题,有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由于环境、设备、操作、包装、添加剂等环节导致的不安全因素。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远未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迫切地需要与国际接轨,逐步加以完善,以保护我国人民地身体健康和促进对外贸易地发展。2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问题分析
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地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
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总体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这些法律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要求低,覆盖面窄,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另外,有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就是如此,该法在总体上偏重于工业产品标准和强制性标准,而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而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制定强制性标准。
2.2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
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如《刑法》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 法律法规 ; 体系 ;绿色技术壁垒,并没有充分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当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就显得很不适应。食品安全
品金额5万元以上有相对明确的处罚措施,而对于销售金额5万元以下算不算犯罪就没有明确界定;有些法律条款只定性不定量,或者法律概念有歧义;有的条款多年不修订;有些条款已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甚至完全过时,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2.3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
一是执法力度不够,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忽视了制假售假行为本身的危害,对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二是由于配套法律法规未出台,一部分法律法规难以执行。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技术法规的制定,如无公害农产品的出台等,但其立法层次较低,大多数属于推荐性标准,作用有限。三是技术支撑体系还未建立起来,有些法律法规难以实现。如检验检测方面的法规就是如此。3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策与措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管理和监督食品安全的基础和依据,良好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将在食品安全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应当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应当按照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的辨证统一来设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范的精神,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如下建议:3.1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最高效力的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对现有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等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监管的内容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律的同一性;同时,食品安全立法还应当覆盖3.2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世界各国都被当作一件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我国加入WTO后,贸易伙伴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国内国际形势迫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必须尽快地和国际接轨,努力缩短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标准的差距,[1]韩运镇.徐晓新 中国食品安全题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5]杨福省.“从农田到餐桌4 结束语
:问题/成因.200
2.人民代表报,2004年6/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1月, ppC39-44 秦平.建构食品安全的法律和制定基础.中国防伪“从源头抓质量,第三版.10月,ppC45-48 谢敏,于永达..2005年7月, ppC59-62.”、重在防 参考文献.对中国食品安问.2004年月 ”的食品链的所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的完整性。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必将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食品安全体系的法律思考月年年法制日报 中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
第三篇:建设法律法规论文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
院
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认知
姓名:洪日明学号:23021001016班级:10工管一班指导老师:林伯青
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认知
摘要:1998 年《建筑法》的实施,保证了国家从法律上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的管理。实施10 多年来,有效地规范了建筑市场的交易行为,维护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了建筑 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顺利发展。主要涉及到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建设监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建设监理;
一、招标投标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第一部分,目前我国招标投标制度存在的漏洞
首先介绍下何为招标投标,招标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有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在这种交易方式下,通常是由项目采购,包括货物的购买,工程的发包和服务的采购的采购方作为招标方,通过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向一定数量的特定供应商,承包商发出招标邀请等方式发出招标采购的信息,提出所需采购的项目的性质及其数量、质 量、技术要求,交货期、竣工期或提供服务的时间,以及其他供应商和承包商的资格要求等招标采购条件,表明将选择最能够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承包商与之签订采购合同的意向,由各有意提供采购所需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报价及其他 响应招标要求的条件,参加投标竞争。经招标方对各投标者的报价及其他的条件 进行审查比较后,从中择优选定中标者,并与其签订采购合同,当然,招标投标应该是买方占主导地位的,我的理解就是买方从卖方中挑选,但是也得满足一定的条件: 一是要有能够开展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二是必须存在招标采购项目的买方市场,对采购项目能够形成卖方多家竞争的局面。有市场就有市场规范,这个规范就是《招标投标法》。我国《招标投标法》 被称为投资,建设领域的阳光法案。《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一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项目招投标违法违规现象未得到有效遏制。
第二部分,招标投标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然,说到底就是为了金钱和利益,但是这种现象的泛滥也应该有法律制度 和监理方面职责的缺失等等。下面我简要分析一下原因: 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一,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招标投标业务的快速发展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的突出矛盾,是招标投标活动出现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刚刚建 立阶段,建筑工程招投标依据的法律法规内容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律法规内容缺乏,需要补充;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原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修改和完善。二,政府职能改革滞后。政府职能改革滞后。政府在招投标中集立法,监督管理,投资人三种角色为一体,三种角色之间 界限不清,致使正常的招投标市场秩序无法建立。在政府投资项目施工招标投标 中,政府承担着立法,监督管理和投资人三种角色,而三种角色之间往往界定不清。我国现有适用于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标过程中一些 因政府承担多重职能而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法律法规条文和执行细则,导致政府 投资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过程中“有法难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整个招标投标体系的效率。招投标政府行政监管机构条块分割并且部门职能交叉,无法形成统一监管体 系,致使政出多门,监管多门,加剧了市场分割,垄断。三,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不足。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不足。一些法律条规定对某些违法行为处罚较轻,导致违法违规成本相对偏低。招《 标投标法》对招标人和投标人的违法行为的惩处主要以罚款为主,且最高不能超 过合同金额的千分之十。这些处罚措施和力度与投标人违法行为得逞后所得利益 相比,违法成本太低了,不足以阻止投标人为获得非法利益铤而走险。现行法律 对于串标的惩处与串标成功获得的超额利润相比明显偏轻,难以有效遏制不法企 业与个人的投机心理。信用体系不完善。
第三部分,招标投标问题解决的对策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招投标运作。要建立对建设单位行为的监督制度,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招投标运作。有依法必须招标而未招标,将工程肢解发包,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明示或暗示设计,降低建设工程质量或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等行为的业主,严肃查处。发改委,建设,财政,审计,水利,交通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与监察机关加强协调配合,健全和完善招标投标监管协调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加大企业或人员违法违规的成本,利用经 济手段强化市场准入管理。第二,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主管部门要不断提高执法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立有 效的监督机制。同时,要对招投标 工作涉及最多的建设工程实施“两场联动”监督,对建设项目的全程动态管理和跟 踪监督,通过审查,评价,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努力从源头上杜 绝违法犯罪,推进建筑市场法制化管理。第三,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监督和随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公开办事程序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提 高监督的效率和权威。二是要实行工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扩大参加投标企业的 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消除由于信息发布的局限性要进一步规 范招标行为,在招标信息发布,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办法制定,评标委员会组成定标。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获取与保护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因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
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概念 体系中,没有使用地上权这一概念。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以下的特征:特征1,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存在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之上的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标的仅以土地为限;而且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郊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 体所有。所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只能存在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上,不包括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特征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 获取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如果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角度来考察,就是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一种不动产物权,则不动产物权的一般取得原因(如继承),自然也适用于建设用 地使用权。在此只叙述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的几项特殊原因。根据承载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法律属 性,可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分为两大类: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在集体所 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1、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它的产生方式包括:(1)划拨方式。土地划拨,是土地使用人只需按照一定程序提出申请,经主管机关批准即可取得 土地使用权,而不必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租金及其他费用。以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 法批准。(2)出让方式。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是国家以土地所有人身份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者通过这种出让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即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有三种形式: 协议,招标和拍卖。协议是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作为出让方),与土地使用人按照平等,自愿,有偿 的原则协商一致后,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2、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 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办理。
三、对建设监理制度的意义
第一部分,对建筑监理的理解。
首先,何谓监理?按照我自己对它的理解就是监督和管理。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其中监理的主体是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企业; 客体,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 前提,业主的委托和授权,其中主要是以合同的形式。
第二,现阶段我国监理制度的特点(1)具有强制推行的特点,《建筑法》第30条第1款规定:“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2)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建设工程监理可以适用于工程建设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但目前主要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3)服务对象具有单一性。项目管理服务对象可分为为建设单位服务和为承建单位服务,而我国的监理制度规定,工程监理企业只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即只为建设单位服务。强制监理的范围《建筑法》第30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可以规定实行强制监理的建筑工程范围”。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12条规定了必须实行监理的建设工程范围。建设部86号令《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则对必须实行监理的建设工程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具体内容略)
第三,工程监理的依据、内容和权限。《建筑法》第32条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工程监理人员认为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有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改正。工程监理人员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改正。”
第二部分,我国建筑监理制度的现状和我的思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推行和实施建设监理制度,使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开始向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在项目法人与承包商之间引入了建设监理单位作为中介服务的第三方,在项目法人与承包商、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之间形成了以合同为纽带,以提高工程质量和建设水平为目的的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一种新的建设项目管理运行体制。同时众多监理单位的建立,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节约投资、缩短工期创造了条件,建设监理制度正在逐步向完善和成熟阶段。但是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起步晚,旧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还在运行并对束缚着监理制度的发展,对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与质量监督的关系模糊,关于工程建设监理的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督引导机制不健全,对工程监理的作用、意义和监理人员的条件理解片面等原因,使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业主、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实行工程监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对监理的地位及与各方的关系认识模糊。
第二,一些建筑监理工作人员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不够达标,导致监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完成。建设工程监理是一项技术服务性的工作,对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监理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还要求监理人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足够的管理知识,要掌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规知识,要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要具有一定的方面的知识。建立监理人员持证上岗与注册制度是维护监理秩序、保证监理人员质量和监理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第三,监理人员的公正客观性问题。
监理人员要始终维持自己独立或第三方的位置,既不为经济利益、也不能为了多揽工程而偏袒业主,也不能收受承包商的任何礼品与贿赂,而做睁只眼、闭只眼、忽视工程质量的事,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对业主和承包商做到“不吃、不收、不要、不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质量,维护自己的声誉,赢得双方的尊重,赢得客户。
监理单位要建立监理人员学习与培训制度,对监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监理法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使监理人员有与监理工作相应的知识水平,有较强的责任感,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有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魄,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教育监理人员热爱监理工作,维护监理单位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孙英.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研究[D].辽宁大学 2012[2] 韩强.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 2012[3] 李青.票据权利的司法救济[D].吉林大学 2012[4] 庞铁力.劳动权及其救济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 2012[5] 罗艳芬.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 2012[6]邱汉周.淮南潘集煤矿区植被恢复模式及其土壤修复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第四篇:煤矿安全法律法规论文
论煤矿安全法律法规
采矿工程系一班
王展
学号:120411009 关键字:安全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摘要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处于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态势,但是状况依然严峻。我国安全生产体系并不完善,特别是煤矿生产更是矿难频发,形势严峻,煤矿安全问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大障碍,是政府在新的行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经济维度之利益驱动,法律维度之法律空白及法律冲突,思想政治维度之安全责任意识的缺乏,文化维度之保障不力,共同构成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合力因素。从我国煤矿生产现状出发,针对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基于此,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思想、制度、监察、技术和全过程等出发,对我国煤矿安全问题做出一定的应对方案,预防再次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制约工作人员安照正规操作进行施工。
二、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现状:我国煤矿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装备水平不高、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监管不力,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难题,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矿生产正走着一条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回报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安全问题特别突出,经常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
三、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具体要求
1、完善的系统性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强制化轨道的迫切需要。国家先后颁布了《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确定了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人安全负责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事故应急和处理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追究。
2、强制的执法力度
①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一切煤矿事故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重大隐患,有关部门多次督促整改,却未得到执行,致使事故诱发,最终酿成大祸。对那些无视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无视职工生命安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从重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加大日常监管和处罚力度。强化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煤矿安全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发现制度形成虚设、落实环节有缺陷,要采取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相结合形式给予严惩。煤矿作为事故发生的主体,是安全生产的内因;各种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是外因。事实上,是外因促内因,使责任主体真正负起安全责任。
③强制责任追究制度。对事故发生者要严格按照事故调查及分析制度进行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能姑息迁就、朝三暮四,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将事故教训形成经验材料,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坚决不能发生类似事故。
四、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要求,加强对煤矿自身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全面清理排查矿井各类安全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制订停产整顿工作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和安全技术规定。要进一步强调煤矿安全生产的“两个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煤矿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下井跟带班制度,了解井下真实安全情况,有针对性治理隐患,同时言传身带,密切与职工关系。煤矿企业党、政、工、团等组织都要同抓共管,把安全责任落实到车间、井下、班组。工会要在井下设立专兼职监督员,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职工在安全方面的合法权益。要加强生产技术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煤矿都要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责任体系,严格各项审批程序,确保安全生产。煤矿企业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优化劳动组织,认真落实各项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定岗定员,控制入井人员数量,杜绝多工种交叉作业。
4.2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煤矿企业要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建立煤矿安全培训责任制,制定员工培训的长远计划,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工安全培训,普及煤矿安全基本知识,严禁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经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下井作业。要严格煤矿法定代表人特别是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真正做到持证上岗。对生产经营和煤矿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同时,煤矿生产经营者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身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努力培训和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是重中之重,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知识考核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大多数的煤矿从业人员没有专门的生产知识,没有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因而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技能,那么对这部分人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同样是必需的,使所有的从业人员只有基本上具备了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险情发生后逃生自救的能力,具备常规事故的处理能力和临危不乱、遇变不惊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拥有从业资格,准予上岗,这对于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和提高煤矿抵御事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4.3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
煤矿企业要按照规定标准足额提取安全基金、煤矿维简费和瓦斯治理费等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解决历史欠账,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快安全技术改造。要建立企业、地方、国家多渠道的安全投资机制,对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要加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定期监督检查煤矿企业安全专项资金落实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责令其停产整顿。要加大对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生产工艺,提高煤矿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通过关键技术引进、合作、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改造,努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4.4 提高安全监管能力
事实上,当前发生的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表明,只要管理者措施得力,监督得法,大多数的煤矿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或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的。因此,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适当提高煤矿行业的门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不让进入,对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个别企业胡干乱干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条令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政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不定时地组织进行抽样调查,对企业的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并监督和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各级政府要增大对煤矿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增加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不仅要支持国有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地方和企业也要增加安全生产投入。还要及早建立煤矿事故预警和预防机制,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及早预防,认真整改,有备才能无患,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安全生产投入和预防预警机制建设投入多得多。同时好要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规,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督促煤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加大安全投入,重视安全问题。并且要加大事故惩罚力度,严肃惩治事故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制。严格对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要求,对各煤矿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对煤矿企业存在《特别规定》所列安全隐患的,应立即责令其限期排除隐患;若煤矿未排除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应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并对煤矿及企业负责人从重处罚。同时,对已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要制订停产整顿工作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和安全技术规定,并限期整顿。对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擅自从事生产和整改结束后验收不合格的矿井,依法予以关闭。
五、总结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是关系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是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项长期性、任务相当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长期不懈的努力,进一步加强对矿井地质灾害的防治,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装备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居安思危,确保煤炭行业的长治久安,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
第五篇:法律法规论文
法律法规之招标投标
黄翠娥
厦门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361024)
E-mail:
摘要:本文给出了
关键词:招标投标、违规、经评审的合理低价中标法、中图分类号:
1.引言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规范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计价行为和投标报价合理性评审的通知
厦建建〔2005〕55号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经审核合理低价随机抽取办法(试行)》的通知(厦建建〔2007〕116号)
关于改进和完善我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的补充规定
厦建建〔2008〕8号
关于印发《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采用
经评审最低投标价中标法规定》的通知
厦建建〔2009〕36号2009-07-22
2.系统介绍
招标投标是订立合同的一种法律程序。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是指由建设单位作为招标人,就特定建设项目诱引多个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等投标,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等作为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的要求和自身情况拟定标书参与投标,然后由招标人以法定方式开标决标,选定中标人并与之签订有关合同。2.1招标的规则
(1)公开原则
(2)公平原则
(3)公正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2.2《招标投标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以及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
(2)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3)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2.3招标方式的限制
《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公开招标,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实行公开招标。不适宜或不可行的,方可采用邀请招标,但事先须经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3.建设工程招标投标
3.1投标行为的要求
(1)保密要求
(2)合理报价
(3)城市信用
3.2招投标中的违法行为
所谓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利益的行为。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泄露保密资料、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歧视(排斥、限制、非法干涉)投标、规避招标、假招标、转让中标项目、骗取中标、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等。
4.经评审的合理低价中标法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经审核合理低价随机抽取办法(试行)》的通知
(厦建建〔2007〕116号)
第二条 经审核合理低价随机抽取办法(以下简称合理低价随机抽取法)是指招标人将以经审核合理低价为主要内容的招标文件发售给投标人,投标人响应并按要求参加投标,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评审合格后,招标人采用公开随机抽取方式确定中标候选人的排名顺序的定标方法。
前款所称的经审核合理低价(以下简称合理低价)是指招标人以其编制的工程预算价为基础,按照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公布的最近期的最低控制线标准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一定的下降幅度进行编制,报相关部门审核、备案后确定的工程合理最低价。
关于改进和完善我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的补充规定(厦建建〔2008〕8号)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根据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决定对我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提出以下补充规定,请遵照执行。
一、进一步完善经审核合理低价随机抽取办法
“政府投融资的工程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必须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公开招投标,评标、定标办法适用本条规定。”
二、加强建筑业企业的管理,确保人员到位
5.工程合同的签订
5.1 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2)公平原则
(3)诚实信用原则
(4)合法原则
5.2 合同签订前应注意的问题
1)符合项目的整体目标和双方当事人的基本目标
2)积极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
3)重视合同的法律性质
4)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中既要讲究诚实信用,又 要在合作中有所戒备,防止被欺诈5)重视合同的审查和风险分析
6)加强沟通和了解
6合同纠纷疑难解答之 招标投标买卖纠纷
【问 题】:在招投标活动中,中标人中标后拒绝签订买卖合同书的,招标人是否可以取消其交纳的保证金?
【解答要点】:招投标买卖属于竞争缔约的买卖,在招标人经过评标确认中标人后,合同成立。中标人拒绝签订买卖合同书的行为属于违约,招标人可以取消其交纳的保证金。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8月3日)
第四十五条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
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
第六十条第一款
中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的,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保证金数额的,还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没有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应当对招标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
第二十五条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第二十六条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时生效。
采取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本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7.总结
厦门市的招投标现状
(1)对业主单位貌似没什么特殊要求。只要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就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就可以.
(2)对代理机构的要求是:具备承接招标工程项目规模的相应资质条件(在其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前)且未被停止执业资格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非本市注册的招标代理机构还须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
(3)对投标企业的要求:
1、具备法人资格
2、财务、信誉、履约能力:
(1)至投标截止之日投标人未处于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
(2)投标人近一年内无除不可抗力外,因中标人原因放弃中标或不能按规定与招标人签订合同;至投标截止之日未处于被有关主管部门取消投标资格的期限内。
3、市场准入资格:
(1)具备有效的资质证书,同时没有处于被停业、停标(停接任务)状态。
(2)非本市注册的投标人还应在投标前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资质备案,且应保证在投标截止之日其资质备案处于有效期内
仅限于采用合理低价随机抽取法招标的市场准入资格: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并采用合理低价随机抽取法招标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投标人2010的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必须为BB+及以上级别。
对非本市注册的投标建筑企业和招标代理机构都要在建设局备案才可以开展招投标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