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澳洲永动机[推荐]
作者: nocry 于 2010-08-13 13:33:4
5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发表
Lutec 1000电能放大器是John Christie 和 Lou Brits 两位工程师发明的。2001年他们在The Cairns Post(Cairns是澳大利亚东北角一城市)发布他们的这一发明时,招惹了很多人的愤怒和歇斯底里的抨击,声称他们的这台机器是无法申请到专利的,并且不时受到死亡威胁,还散布谣言,说他们都已经死于非命。在他们回避任何采访,默默地艰难的忍受了6年激烈批评压力之后,今天他们终于又出现在公众面前,并且在世界60多个国家成功申请了专利,其中包括美国、中国和印度。
Lutec 1000可将输入电能放大10倍输出。它的驱动力来源于永久磁铁的磁力和输入的电脉冲。该机器具有的电能放大性能于今年初进行了测试之后,得到了国际SGS权威认证。他们现在正忙于造可用于生产的样机,将首先在澳大利亚国内生产。
帖子附图:
第二篇:永动机主题公园
永动机主题公园
李树森
永动机是指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对外做功的机器,它是违反能量守恒的永不停止运动的发动机。它不使用任何自然能源,无中生有地得到无限多的动力。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的基本规律时,这种想法曾经引诱许多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智慧和劳动,追求这种梦想的实现。但是,历经800多年,到现在永动机还未能发明,没有任何一部永动机被实际地制造出来,也没有任何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能承受住科学的审查。
永动机没有被实际地制造出来,但是,却留下了大量的设计方案,李树森认为,这些方案是一笔财富,方案可以复制成实体的不永动的或永动的机械,他萌生了在国内某一个地区创建“永动机主题公园”的创意,要通过永动机主题公园的运作方式,将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永动机的样品展示出来,让人们看到永动机的发展雏形,看到永动机跨越的时光,看到人们对永动机的痴迷,看到人们的愚昧,看到人们的智慧,看到人们的创新能力,供游客参观回味,供游客了解永动机的发展史。
下面,结合创意人对永动机主题公园的认识程度,对该园的发展作初步描述。
一.定位
1.高起点。永动机主题公园的规模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2.高吸引力。永动机主题公园对游客的吸引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3.可持续。永动机主题公园的服务年限超过200年,祖先留下了长城、故宫和颐和园,使北京市民常年享受福利,拥有稳定的财源收入,我们为后代留下一座主题公园,也是在增加一条长远的财源通道。
4.少辩论。在园区的企业文化中,对永动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作平判。
二.目标
1.永动机主题公园的规模能够游客参观一天。
2.使永动机主题公园的营业收入能够保持公园的良好运营,具有盈利能力,再扩建能力。
三.目的1.为建园地区增添一处具有独到和创新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人到永动机主题公园来观光,提高旅游产业的创汇能力。
2.利用人们对永动机主题公园的欣赏、探密、评论、批判、争论等行为,增添人们对永动机主题公园的关注度,吸引更多的高端揭密人员到园区调研、吸引更多的积极
维护能量守恒定律权威和尊严的科技人员到园区调研,扩大争议程度,不怕被误解,使赞同方和反对方等各种人群都成为主题公园的游客。
3.将永动机3个字占为己有。永动机三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的发展经历是失败连着失败,但围绕着对失败原因的探索,又衍生了认知自然规律的新概念,我们不能把永动机当做失败和愚昧的代名词,可以考虑注册永动机主题公园的商标权,在国内保持这一品牌的唯一性,这将是投资方的偏得,可以考虑由永动机主题公园的运营商,申请各个新推出永动机的外观专利权,保持各种重点造型的垄断能力,力争长期保持园区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4.使参观永动机主题公园的青少年,见识到多种多样的机械传动机构,开阔视野,提高想象力,学会创造能力。
四.特点
1.园区内分布的永动机历史悠久,形成多种版本的传说,这样,可以根据人们喜好和需要,整理出不同版本的历史小故事,增添园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内容充实丰富。在园区内,既有13世纪的永动机,又有21世纪的永动机,在取力方式上涉及有重力,浮力,永磁力,惯性,弹力,静压力等,充分体现人们研制永动机的多样性。
第三篇:永动机设计制作工艺技术
、一种研究和发明永动机的基本方法
2、静电场能永动机
3、自动产生动力发电的高效永动机 4、21世纪初叶地球上有三部永动机第一存在守恒定律核心技术
5、一种特殊用途的水重力能永动机
6、把充磁方向转角的凹陷变形用不导磁体覆盖的永动机磁块
7、侧面凹陷变形的充磁方向转角的永动机磁块
8、覆盖一侧且充磁方向转角的永动机磁块
9、用锥形磁块加强磁场强度的永动机基础结构
10、用于磁力永动机的尖角侧面包裹不导磁体的磁块组合
11、永动机内用铜圈包裹不对称磁体的磁块组合
12、变形磁块外侧包裹不导磁体的永动机磁块组合
13、一种用于磁力永动机的前面尖角后面钝角磁块
14、使用转角磁块作为动力源的永动机
15、永动机
16、磁屏蔽式发电机、永动机、立体声喇叭
17、一种势能永动机专用链带的结构装置
18、直流发电永动机
19、永动机
20、浮力旋转式永动机
21、锥形不对称磁块为旋转件的永动机机械
22、具有侧面凹陷变形结构的磁悬浮永动机磁块
23、包裹不导磁体的变形磁块用于磁悬浮永动机
24、方形磁块组合且充磁方向相同的永动机动能输出结构
25、可用于磁悬浮和磁力永动机的锐角磁块
26、一种可用于磁悬浮和磁力永动机的非尖角磁块
27、以梯形磁块作为加强磁块的磁力永动机
28、径向充磁悬浮且导磁体突出的相吸永动机装置
29、永动机抽水机
30、双面单倾磁压永动机
31、弹力永动机
32、永动机
33、重力曲柄永动机
34、超导磁体永动机
35、永动机
36、引力能永动机
37、一种纯机械能永动机及发电装置
38、一种低温热能永动机
39、永动机汽车 40、永动机航空母舰
41、电力永动机
42、永动机摩托车
43、磁力永动机
44、永动机制造技术、永动机及其用途
46、利用冬寒夏暑的“永动机”技术方案
47、磁性永动机
48、永动机
49、永动机
50、一种根据杠杆和液压传动原理构成的永动机
51、励磁永动机
52、杠杆动力机(永动机)
53、自动运行轮——永动机
54、重力不平衡装置-永动机
55、磁力永动机
56、利用永磁体磁力相互作用制成的永动机
57、变力杠杆式永动机
58、一种永动机
59、利用过渡永磁体和运行永磁体制成的永动机 60、浮重永动机 61、永动机
62、利用特形永磁体的向、差力制成的永动机 63、黄氏磁永动机 64、偏心失重式永动机 65、预置保守力永动机 66、保守力旋转永动机 67、静态变力永动机 68、来复式永动机 69、永动机 70、原子永动机 71、永动机
72、液体循环永动机 73、汲水永动机 74、惯磁能永动机
75、一种永动机及其实现方法 76、浮力永动机
77、多行程磁力永动机
78、动力源运动磁块为锥形的磁能永动机械
79、端面与磁场发现不垂直磁块作为动力源的永动机械 80、以纯单一极性磁块作为运动输出载体的磁悬浮永动机械 81、固定磁块和运动磁块组加强型永动机械基础装置
付款方式:
1、本套技术资料160元
2、资料都为电子版的,资料包括相关配方制备工艺等,客户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打印。资料来源真实可靠,为你的创业保驾护航,资料可以邮箱发送或qq传送。也可以邮寄光盘技术资料。现已全面支持全国代收货款!多余费用买家承担。
3、本资料全面价格优惠,资料随时更新,免费为你两年内提供国内能有的相关技术!
第四篇:机械创新设计永动机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
机械创新设计第二次作业·永动机
10机械六班何雪刚20100310010616
一、本次设计利用的是磁力原理,之所以称为永动,是在保证磁铁的磁性没有消除的情况下。大家都知道,没有能量事物是不可能运动起来的,在高中的时候我们都学了物理,了解第一类、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做成的!那我们要做成永动机首先要考虑的是永动机的能量问题,否则就是无稽之谈了!下面我介绍一下我设计的简单永动机模型!
二、○1可先看看下面几张分开的图片。如图所示、转动体在轴承上可以保证转动,在轴上分布着很多分支体,在每个分支体上我们可以看到,都镶嵌了一块磁石(N极和S极)。我们知道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本次设计用的就是这一原理,从图中可以看出,轴上分支的磁石N,S极都按一定规律分布(分支左侧、右侧)。○2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比较大的环形磁石,如图所示内圈为N极,外圈为S极(其实内为S极,外为N极也行,不过此时永动机顺时针旋转)。○3当我们将环形磁石从上往下运动时,我们可以看到分支开始逆时针转动起来,并且随着环形磁铁的下降,分支转动的越快。当环形磁石刚好套在分支那一时刻,分支体转的最快!其实我们可以固定环形磁石这个时刻的位置,并用卡子卡住轴的分支体,使它静止。
于是当我们拔出卡子,永动机就开始运动起来!○4受力分析:套上环形磁石后,分支上的小型磁石受到力的作用。如图,小磁铁N极受到逆时针的排斥力,小磁铁S极受到逆时针的吸引力,于是转轴在力与矩的作用下转动起来!只要磁石没有消磁,永动机就可以动起来!○5本次设想,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与设计,并没有参与实际运作!鉴于我水平有限,并没有学运动与仿真,所以没有使用伺服机让永动机运动起来即没有演示视频!以下几张我用proe制作的图片仅供参考!{图中蓝色代表N极,红色代表S极}。
第五篇:第一类永动机论文beta
第一类永动机
perpetual-motion machine of the first kind
永动机(Perpetual motion describes hypothetical machines that operate or produce useful work indefinitely and, more generally, hypothetical machines that produce more work or energy than they consume, whether they might operate indefinitely or not.)是一类想象中的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历史上人们曾经热衷于研制各种类型的永动机,其中包 括达芬奇、焦耳这样的学术大家,另外包括一些希望以永动机出名和获利的骗子。在热力学体系建立后,人们通过严谨的逻辑证明了永动机是违反热力学基本原理的设想,从此之后就少有永动机的研究者了。不过从一个侧面也可以认为,人类对永动机的热情以及制造永动机的种种实践,推动了热力学体系的建立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Classification A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 of the first kind produces work without the input of energy.It thus violates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A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 of the second kind is a machine which spontaneously converts therm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work.When the thermal energy is equivalent to the work done, this does not violate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However it does violate the more subtl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The signature of a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 of the second kind is that there is only one heat reservoir involved, which is being spontaneously cooled without involving a transfer of heat to a cooler reservoir.This conversion of heat into useful work, without any side effect, is impossible,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第一类永动机(Perpetual-motion machine of the first kind,a perpetual motion machine of the first kind produces work without the input of energy.)是最古老的永动机概念,这一类永动机试图以机械的手段在不获取能源的前提下使体系持续地向外界输出能量。历史上最著名的第一类永动机是法国人亨内考在十三世纪提出的“魔轮”,魔轮通过安放在转轮上一系列可动的悬臂实现永动,向下行方向的悬臂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落下,远离转轮中心,使得下行方向力矩加大,而上行方向的悬臂在重力作用下靠近转轮中心,力矩减小,力矩的不平衡驱动魔轮的转动。
十五世纪,著名学者达芬奇也曾经设计了一个相同原理的类似装置,他设计时认为,右边的重球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后来曾有人将达芬奇的设计付诸实践,制造了一部直径5米的庞大机械,但是这些装置经过试验均以失败告终。有人认为如飞轮之类,一旦开始运动,若无摩擦阻力作用,是可以永久继续运动下去的,这在实际上虽然不易实现,但是在道理上说得通,可以看作一种实际的极限情况。他们还认为:所谓永动机并不是指这种情况,不是试图去保持永恒的运动,而是期望在没有外界能源供给,即不消耗任何燃料和动力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得到有用的功。事实上,这种顾虑是
完全没有必要的。
关于这些问题,焦耳于1843年设计完成了著名的焦耳实验。
焦耳在一水槽中方有一容器,其左侧充以低压气体(看成系统),右侧
抽成真空,中间以旋塞连接。实验中打开旋塞,使气体向真空膨胀,直至
平衡,然后通过水浴中的温度计观测水温的变化,试验中发现水温维持不
变。由于实验中采用低压气体,因此可以看成是理想气体。
虽然焦耳设计的实验并不精确,但焦耳将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处理可
后,发现该实验表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通过适当的装置,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相互转
化中,能量的总数量不变。
我们在这里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对非
孤立系统的扩展。此时能量可以以功w或热量Q的形式传入或传出系统。即:
△Eint=Q+W
式中ΔEint为系统内能的变化量(即我们课本上的△U,课本上公式为△
U=Q+W),若外界对该系统做功,则W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写成微分形式为:
dEint=dQ-dW
(即课本上的dU=Q+W)
对其进行具体阐述即为以下几点:
1.物体内能的增加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和对物体所作的功的总和。
2.系统在绝热状态时,功只取决于系统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的能
量,和过程无关。
3.孤立系统的能量永远守恒。
4.系统经过绝热循环,其所做的功为零,因此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
能的(即不消耗能量做功的机械)。
5.两个系统相互作用时,功具有唯一的数值,可以为正、负或零。
我们可以看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原理,即隔离系统
无论经历何种变化,其能量守恒。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通过适当的装置,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相互转化中,能
量的总数量不变,因为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性的,自然界里无论什么运动都会产
生热,热向四周扩散,成为无用的能量。如不补给能量,任何运动着的机器都会停下来。换个方面讲,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上面两个设计中,右边每个重物施加于轮子的旋转作用虽然较大,但是重物的个数却较少。精确的计算可以证明,总会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使左右两侧重物施加于轮子的相反方向的旋转作用(力矩)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轮子达到平衡而静止下来。如果这种永动机真的能够制成,那么就可以不使用任何自然能源无中生有地得到无限多的动力,而这明显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相违背。
除了利用力矩变化的魔轮,还有利用浮力、水力等原理细管子的毛细作用等的永动机问世。如斯特尔的永动机(著名的利用水的永动机,曾出现在中学课本)。
16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一位机械师斯特尔提出了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他在设计时认为,由上面水槽流出的水,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在带动水磨转动的同时,通过一组齿轮带动螺旋汲水器,把蓄水池里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他想,整个装置可以这样不停地运转下去,并有效地对外做功。实际上,流回水槽的水越来越少,很快水槽中的水就全部流进了下面的蓄水池,水轮机也就停止了转动。浮力也是设计永动机的一个好帮手。是一个著名的浮力永动机设计方案。一连串的球,绕在上下两个轮子上,可以像链条那样转动。右边的一些球放在一个盛满水的容器里。设计者认为,右边如果没有那个盛水的容器,左右两边的球数相等,链条是会平衡的。但是,现在右边这些球浸在水里,受到了水的浮力,就会被水推着向上移动,也就带动整串球绕上下两个轮子转动。上面有一个球露出水面。下面就有一个球穿过容器底,补充进来。这样的永动机也没有制成,是不是因为要下面的球能够通过容器底,而又不能让水漏出来,制造起来技术上有困难呢?技术上的困难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设计的原理上。当下面的球穿过容器底的时候,它和容器底一样,要承受上面水的压力,而且是因为在水的最下部,所以它受到的压力很大。这个向下的压力,就会抵消上面几个球所受的浮力,这个水动机也就无法永动了。
我们再对其他的一些第一类永动机进行反驳。大约在1570年,意大利有一位教授叫泰斯尼尔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实现永动机。他的设计如下所示,A是一个磁石,铁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滚上去,滚到上端的E处,从小洞B落下,经曲面BFC返回,复又被磁石吸引,铁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径连续运动下去。大概他那时还没有建立库仑定律,不知道电场力大小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的,只要认真想一想,其荒谬处就一目了然了。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人们又提出了新的各种永动机设计方案,宫廷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企图以这种虚幻的发明来挣钱的方案设计师,这一切像海市蜃楼一样吸引着研究者们。17世纪,英国有一个被关在伦敦塔下叫马尔基斯的犯人,他做了一台可以转动的“永动机”。那是一个直径达4.3米的转轮,有40个各重23千克的钢球沿转轮辐翼外侧运动,使力矩加大,待转到高处时,钢球会自动地滚向中心。据说,他曾向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表演过这一装置。国王看了很是高兴,就特赦了他。其实这台机器是靠惯
性来维持短时运动的。软臂永动机 19世纪有人设计了一种特殊机构。它的臂可以弯曲。臂上有槽,小球沿凹槽滚向伸长的臂端,使力矩增大。转到另一侧,软臂开始弯曲,向轴心靠拢。设计者认为这样可以使机器获得转矩。然而,他没有想到力臂虽然缩短了,阻力却增大了,转轮只能停止在原地。另外在1980年代的巴黎博览会上,曾展出过一种“永动机装置”:这个装置是一个不停转动的大轮子,参观博览会的观众对这架永动机非常好奇,纷纷逆旋转方向推动轮盘,以期阻止轮子的转动。这个永动装置的设计者正是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向后转动轮盘的动作为永动机上紧发条,维持装置的运转。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
当然就在一些人热衷于制造永动机的同时,也不乏清醒者,科学家们从力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中逐步认识到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斯蒂文于1568年写了一本《静力学基础》,其中讨论斜面上力的分解问题时,明确地提出了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观点。他所用的插图画在该书扉页上,上方写着:“神奇其实并不神奇。”将14个等重的小球均匀地用线穿起组成首尾相连的球链,放在斜面上,他认为链的“运动没有尽头是荒谬的”,所以两侧应平衡。关于永动机的不可能,还应当提到荷兰物理学家司提芬。16 世纪之前,在静力学中,人们只会处理求平行力系的合力和它们的平衡问题,以及把一个力分解为平行力系的问题,还不会处理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人们把他归结于解决三个汇交力的平衡问题。通过巧妙的论证解决了这个问题。假如你把一根均匀的链条ABC放置在一个非对称的直立(无摩檫)的楔形体上,这时链条上受两个接触面上的反力和自身的重力。恰好是三个汇交力。链条会不会向这边或那边滑动?如果会,往哪一边?司提芬想象把楔形体停在空中,在底部由CDA 把链条连起来使之闭合。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底部悬挂的链条自己是平衡的,把悬挂的部分和上部的链条连起来,斯提芬说:“假如你认为楔形体上的链条不平衡,我就可以造出永动机。”事实上如果链条会滑动,那么你就必然会推出封闭的链条会永远滑下去;这显然是荒谬的,回答必然是链条不动。并且他由此得到了汇交三力平衡的条件。他觉得这一证明很妙,就把它放在他的著作《数学备忘录(Hypomnemata Mathematica)》的扉页上,他的同辈又把它刻在他的墓碑上以表达敬仰之意。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解决,也标志着静力学的成熟。这甚至早于 1842年荷兰科学家迈尔提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43年英国科学家詹姆斯·焦耳提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然这是与热力学定律的互相补充与完善。
经过试验,已确认这些永动机方案失败或仅只是骗局,无一成功。1775年法国科学家郑重通过了一项决议,拒绝审理永动机(《法国科学院的历史》一书中有如下记载:“这一年科学院通过决议,决定拒绝审理有关下列问题的解答:倍立方,三等分角,求与圆等面积的正方形,以及表现永恒运动的任何机器。” 并且解释说:“永动机的建造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中间的摩擦和阻力不致最终破坏原来的动力,这个动力也不能产生等于原因的效果;再如设想动力可以连续起作用,其效果在一定时间之内也会是无限小。如果摩擦和阻力减小,初始的运动往往得以继续,但它不能与其他物体作用,在这种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的假设中,惟一可能的永恒运动对实现永动机建造者的目的将毫无用处。这些研究的缺点是费用极度昂贵,不止毁了一个家庭,本来可以为公众提供大量服务的技师们,往往为此浪费了他们的工具、时间和聪明才智。”),现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严禁将专利证书授予永动机类申请。
因而我们可以得到这么一个结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方式之一就是,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涉及热现象领域内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确实,历史上人们曾经热衷于研制各种类型的永动机,其中包括达芬奇、焦耳这样的学术大家,另外包括一些希望以永动机出名和获利的骗子,但是他们体现了人们的不断追求,表现出了人们在追寻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努力与人类不断发展创新的信念,而且在对第一类永动机的研究中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让我们了解到了第一类永动机的唯心本质。
第一类永动机是违反科学与自然规律的,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