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看图作文的写法体会
英语看图作文的写法体会
看图作文的写作从整体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感性认识过程,即通过画面直接获得信息的过程(究竟画面展示了一个什么情景);二,理性认识过程,即针对画面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挖掘画面间的内在联系融入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画面的内涵是什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这两个过程具体渗透到五个环节(一“抓”,二“列”,三“变”,四“连”,五“检”)中去。
一“抓”为抓主题。首先,根据图片内容确定好题材与体裁 — 是写人还是写景,是说理还是叙事,是书信还是日记或其他应用文体。这一环节可采用 a, 求同法,即寻找画面中相同的人物、地点或时间等,来帮助学生确定主线,不致于跑题; b,求异法,即启发学生观察几幅图的不同之处,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体裁。
二“列”为列要点。由于书面表达是以一定的情景为基础,考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要点要全面,无遗漏。要点主要是结合图片中的情景用自己熟悉的结构与词汇列出,忌用生疏的结构与词汇按汉语思维盲目罗列,原则“不求难,不求异,唯求准”。
三“变”为变要点为句子。将第二个环节中所罗列的要点,先按一定的时间、空间及逻辑顺序排列;然后选定恰当的主语与人称,再根据动作发生的时间与主谓关系拓词成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要求用他们熟悉、简单的结构来表达,避免因用长句和大量的复合句而出现过多的语法错误。如果遇到必须用长句表达时,可仿照、套用课本或各种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句型,切勿用汉语思维生造句子。四“连”为连句成篇。这一环节是最关键的一环。首先,要根据题目所要求及画面展示确定好题材与体裁。其次,要确定好行文的人称与时态的基调。再次,要在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加一些表转折、递进和因果等关系的关联词与过渡句,使文章前后照应,行文流畅。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字数适当加入一些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内容,使文章丰满显得有血有肉。
五“检”为文章检查。文章写成之后错误在所难免,检查这一环节不能省。检查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在经过以上几个环节之后,一篇符合要求的看图作文就算完成了。在这里还要提到的是,英语做为一门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可忽视,书面表达中书写尤为重要。此外,还应不断加强基础词汇与语法的积累与锤炼,只有这样书面表达才能有真正的提高。
第二篇:看图作文写法
看图作文写法
首先我们还是来练习[读一读、想一想、背一背]。
聪明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学习上,而糊涂人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高尔基
我们在一个崇高的目标的支持下,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法国科学家)
(本网 整理)
小练习:
填上意思相反的两个词组成成语。
()争()斗顶()立()
头()脚()()奔()跑
()呼()拥()口()心
争()恐()三()两()
()惊()怪转()为()
同学们,在本学期第五组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个习作。
请你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画,说说画面表达了什么内容,想想这两幅图画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根据这两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一下,第二幅图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把三幅图画的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编一个故事。可以根据图意大胆进行想象,把故事的内容编得更加丰富。想好了,按一定顺序说一说,再写下来。注意把语句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同学们,上一学期我们练习了看多幅图作文——《让座》,大家还记得吧。今天的看图作文与上次的作文有什么不同呢?对了,上次的作文是为我们提供了连续四幅图画,让我们看图写作文。这次呢,只为我们提供了第一、三两幅图,空着第二幅图,要求我们根据一、三两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出第二幅图的画面和内容,然后把三幅图画连起来写一篇作文。这个练习真好,它为我们开辟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那么,怎样写好这篇作文呢?
一.弄懂一、三两幅图的图意。
看图作文首先就是要通过仔细观察,弄懂图意。对这篇作文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你弄不
懂一、三两幅图的图意,就无法想象出第二幅图的画面。好,下面我们来认真观察图中的背景、人和物来弄清楚地点、时间、人物和事情。从第一幅图背景上的大树、房子、屋内的摆设看出,地点是在家里。人物呢,有两个人,妈妈和儿子。妈妈没有上班,儿子没有上学,我们看出,时间是一个休息日。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看,妈妈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大可乐空瓶和空易拉罐,从家里往外走。儿子追过来,左手指着塑料袋,右手摊开,在问妈妈什么,妈妈手指着外边,回过头来,跟儿子说着什么。从图中人的动作和手中的物品,再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我们不难看出,妈妈要把塑料袋里的东西扔掉或卖给废品收购站。
好,我们再来观察第三幅图,从中间的圆桌来看,地点还是在家里。人物已变成四个人了,除了第一幅图中的妈妈和儿子,又多了两位同学。他们围着桌子在干什么呢?我觉得看一看圆桌上摆着什么东西就知道了。圆桌的左边摆着一盆“花”,花盆就是大塑料瓶的下半部,上面的花是用易拉罐的铝皮剪成的,红红绿绿,弯弯曲曲,环环相接,美丽极了。圆桌的中间还摆着一个做好的小工艺品。儿子正站在桌旁聚精会神地用剪子剪饮料罐,剪出了一根长长的花枝。在他旁边的两个同学,一个手拿剪好的花盆,低头看着他怎样剪花一个双手握着大花塑料瓶抬头想着什么。妈妈坐在桌旁微笑地看着孩子们。从画面上反映的这些,我们懂得了图的意思,就是孩子们齐动手在用废的塑料瓶和易拉罐制作小工艺品。而这些废的塑料瓶和易拉罐正是第一(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幅图中妈妈要扔掉或卖掉的,被儿子要了回来。
二.推想第二幅图的内容
同学们,第二幅图是空白的,这个空白需要我们去补充。依据什么进行补充呢?当然,那就是要在充分理解一、三两幅图的基础上,联系前后图,发挥丰富的想象,推想第二幅图的内容。
前面我们通过观察思考,知道了第一幅图的意思是儿子不让妈妈扔掉或卖掉废塑料瓶和易拉罐。第三幅图的意思是儿子、妈妈和同学们一起用废塑料瓶和易拉罐制作小工艺品。很显然,在这两幅图中间,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情节来衔接。比如:拿着废塑料瓶和易拉罐,儿子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想,他找到了谁和谁,跟他们说了些什么,他和同学们是怎样决定的,怎样设计的?怎样做的等,这些应该是我们想象的第二幅图的内容。有了我们推想的这些内容,三幅图的内容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连贯,更合理。
三.把三幅图和内容连起来
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它们都是要通过画面上的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今天我们练习的这篇先补充空白图的图意,再把各图连起来写作文也是这样。在看清楚各幅图的内容之后,一定要思考出图中的中心意思。今天这篇看图作文的主人公——儿子,在三幅图中都有内容,他“向妈妈要回废塑料瓶和易拉罐”,“组织发动同学们”,“和同学们一起制作小工艺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这就是三幅图的主要意思,我们就应该围绕这条主线,这个主要意思把三幅图连起来写。儿子和同学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也都应该围绕这个主要意思去想象,去发挥。
同学们,在写的时候,为了表达得更清楚,可以先给主人公和同学们起好名字,可以每幅图写一段,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主线要清楚,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
星期日的早晨,妈妈大扫除,准备把一袋塑料瓶和易拉罐处理掉。妈妈提着袋子往大门走,小明看见了,急忙从屋里跑出来,问:“妈妈,您干什么去呀?”“我把这一袋子废品扔了。”小明着急地说:“别扔啊妈妈,我还有用哪,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美丽的物件。”
小明把那一袋子塑料瓶和易拉罐放到屋里圆桌上,就去找他的好伙伴小华和小强。小明对他们俩说:“我家有一袋子易拉罐什么的,走,到我家去,咱们一起做好看的小物品吧。”
(本网 整理)
到了小明家里,大家围坐在圆桌旁就摆弄起瓶和罐来。做什么好呢?小华说:“在咱们学校的科技月展览会上,我看见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用易拉罐做的花篮,可好看了。”小强也说:“对了,我还看见了用塑料瓶做的台灯呢!”小明听了,一拍手,高兴地说:“好,我去拿剪子,刀子、胶条、铁丝,咱们也试着做吧。”小华手巧,她拿剪子先剪下大可乐瓶的底当花盆,又用剪子剪易拉罐的铅皮,一圈一圈地剪成条儿,然后把这些条儿拧成花,插在花盆里。一个红花,一个绿花,花篮做好了,摆在桌子,真好看。小明呢,他挑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和瓶盖,设计了半天,最后,在小强的协助下,用剪子剪,用胶条粘,用铁丝捆,做成了一个蜡烛台,中间高,四周低,能放好几根蜡烛呢。小华看见了,好羡慕啊,她又拿起一个大塑料瓶。心里琢磨着:我再做一个什么呢。
这时,妈妈走进了屋里,赶快欣赏这精美的花篮和烛台,兴奋地说:“哎呀,你们真是心灵手巧,把废品变成了工艺品,这摆在屋里多好看,既保护了环境,又美化了环境啊!”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看图作文写法》相关的文章。
第三篇:英语看图作文
The picture shows that: a little white rabbit wanted to eat mushrooms.But there was a river in front of the road, the river flowed very fast.The little rabbit couldn’t go across the river by himself, so he asked Uncle elephant for help.The Uncle elephant let the little rabbit climb on his back and carried him across the river.With the help of Uncle elephant, the little white rabbit crossed the river, and picked a basket of sweet and fragrant mushrooms.Finally, the little white rabbit gave the mushrooms to Uncle elephant.The picture really set me thinking, and we can learn something important from it.Helping others has always been a virtu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s an old saying goes, “ Roses given to others, fragrance left in your hand”.In our daily life, we should help other people as much as we can.I believe that helping others will benefit yourself as well.At the same time, a man’s strength is too small, only cooperation can achieve.Cooperation is the path to success.No matter how fast our society develop, I’m greatly convinced that only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can we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our society.In a word, it is cooperation that makes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这是图片的另一种描述,大同小异,只是时态和人称与上边稍有差别,你可以自行选择。The picture shows that: on a cloudless morning, a little white rabbit wants to eat mushrooms, so it goes to the park happily.But there is a river in front of the road, the river flows very fast.The little rabbit thinks of it: I can’t go across the river by myself, but I can ask Uncle elephant for help.The Uncle elephant said: it’s very simple.Climb on my back.I’ll carry you across the river." With the help of Uncle elephant, the little white rabbit crossed the river, and picked a basket of sweet and fragrant mushrooms.Finally, the little white rabbit gave the mushrooms to Uncle elephant.)
第四篇:英语作文写法
第一要保证每个句子的正确性,这就需要掌握英语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及有关动词的使用规律;第二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性,这就要熟练掌握连词的用法;第三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1.正反表态法:在第一段中把正反观点都表达出来,最有一句写自己的观点。1-2句对主题的介绍,3-4句正反两种观点,看法做一个描述,5句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让步法:先把反方观点引出来,做一个肯定的评价,然后笔锋一转,回到自己的观点上来。
3.背景法:适用于对一个现象分析时,至少为2句话。原因,后果,背景。背景介绍用3-4句话,第一段最后一句用几个单词概括一下。
4.提问试:要讨论什么就先把话题以问句形势提出。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做个理由概述/先写出反方观点,对其做一个反驳,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
英语作文一般最好分三段来写。第一段点明主题,第二段论述,第三段总结。使用高级词汇。所谓高级词汇,就像快乐不要再用happy 等。多积累高级词汇,否则作文就不会高人一等。
运用定语从句等一些复杂一点的句式。运用时注意把握时态。
多背一些英语名言。
中英文作文的九大区别
1.情感分段(中文)和逻辑分段(英文)首先晾出观点,罩住一个自然段,2.文章中心思想句是读者体会(中文)还是作者交代(英文)——第一段就说
3.引言段(开头第一段)是开门见山(英文)还是层层剥开(中文)议论文不可以太长,第一段只能3——5句话
4.落主题句有(英文)没有(中文)
不要把每个主题句分散在不同处,在第一句写
5.线性段落(英文)还是螺旋性段落(中文)说出来——为什么这样说 6.证(中文)与法证(英文)强调事实、数据、普通人事件、该领域专家 7. 一般具体(英文)还是曲折前进(中文)
8. 段内连贯:过渡词语(英语)还是词义重复(中文)
英语:形式语言 中文:意合语言for, obviously, turn out, as a result, and, in the end 英语靠过渡词的衔接、词汇的纽带、语法的照应
9. 段落之间的连贯:形和义 10.结尾部分是概括(英文)还是训导(中文)
第五篇:大学看图作文【英语】
近年来非英语专业英语考试中看图作文出现的频率很高。看图作文不仅考查考生对图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而且也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它一般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一幅或几幅图画提供的图像信息写一篇短文,包括叙述一个故事,或通过几幅相关的图画说明某个问题或得出结论。写这类作文,考生首先在正确理解每一幅图画内容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英文将图意描述出来;其次在描写的基础上分析各个图画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性的东西并加以说明。此外,考生有时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使作文在内容上更加完整、更有说服力。这就要求考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看图作文的写作步骤与方法,方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一、步骤与技巧
1.细心研读考试指令,搞清楚作文的具体要求。看图作文通常有必要的提示,这就要求在动笔前一定要通读提示,弄懂写作要求,力求做到不丢命题者所提供的任何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等,才能找到写文章的突破口。
2.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图画,力求达到正确理解。仔细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看图时还要把握顺序性,或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或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还可以由外至里或由里及外等。对于多图作文,要按命题人所给的顺序进行观察,之后展开联想,正确分析图意。图画是作文的基础,要仔细观察分析图画的画面,如人物表情、特征、周围的环境;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事情发生的情景,弄清画面所反映的真实内涵或蕴含的某种哲理。
3.找出图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所给的图画是多幅图画,就要分析画与画之间的内在自然联系及画中人物、事物、事情发生的逻辑关系。
4.扩大视野、拓宽写作思路。如仅给出一幅画,应设法从有限的画面空间扩大视野、充分发挥联想。画面是没有文章的文章,要根据画面情景、人物表情、环境等大胆、丰富地联想,使生动感人的画面变成栩栩如生的文字描绘而跃然纸上,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看图作文有单纯描绘性的、有描绘与人物对话相结合性的。考生首先进行描绘,但如果总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一味地描绘,没有内心活动、没有对话,生动活泼的画面就会写得干瘪瘪的,读起来索然无味。究竟采取何种形式来写,要根据画面内容决定。
5.反复阅读所给的关键词。关键词是试题设计者根据画面的内容、范围定下的基调,考生应仔细阅读这些关键词,以此为线索从中悟出试题设计者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构思短文时,切忌把这些关键词丢在一边而任意发挥。同时考生还应根据关键词(语)构思出短文的内容。
6.词与画结合,勾画出短文的基本轮廓。研究画面、阅读关键词之后,要把两者综合起来考虑。构思时要注意事情发展到什么情况下正好分别出现那些关键词语,反复理解情景中的内容,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初步勾画出短文的轮廓。切忌未弄清情景就匆匆动笔。
7.草拟提纲。依据以上步骤草拟出写作提纲。看图作文情景复杂,又是画面又是关键词。为了动笔时不至于颠三倒
四、混乱不清,写出层次分明、表意清晰、逻辑性强而又连贯性好的短文,应先拟个提纲。这种形式的提纲比带主题句的命题作文提纲更为重要。考生根据情景的发展和已给出的关键词,综合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需要在短文中重点写,哪儿需扼要阐述,分几段等,这些问题在动笔前都必须通篇考虑,统筹安排。这样才能顺利写作,迅速完卷。
8.组织材料、丰富短文。提纲拟好之后,利用“涌泉式思维”将同话题有关的信息记录下来并细化归纳。找出重点,详略得当,使短文有血有肉,丰富多彩。总之,看图作文要根据画面的具体情景和内容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大胆地构思,深入细致地描述,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声情并貌、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表意清晰准确、内容连贯、逻辑性强,同时又紧扣画面的文章。
9.抄写作文。这一步骤看似多余,实际上是必不可少的。以上所写草稿经修改后可能会有不少或大或小的变动,也可能又有新的内容需要充实进去,语言也需要作进一步的修饰和润色。为了节省时间,这些任务都是在抄写过程中完成的。书写要规范,抄写好作文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就要将自己所写的作文通篇读一两遍,检查一下是否有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是否有笔误以及丢失的信息等。最后呈现在评卷教师面前的应该是一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主题突出、语言流畅,用词恰当的习作。
上述写作步骤,看似繁杂。实际上,它们都是看图作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缺乏其中任何一步,都可能造成作文某一部分的缺陷。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平时经常根据这些步骤进行写作,长此以往下去,不少步骤便可以在头脑中进行,这时你会觉得省了许多时间。但是这并不意味某些步骤的省略,而是写作水平提高的标志。
二、范文分析
Directions: Study the pictures and then write the story of A Black Eye or Two.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 may help you:
cry bitterly / left eye black and bruised / in a rage / jump out of the armchair / smash one's fist into / knock down to the ground / hit back hard / get a black eye / walk home defeated / look upset and depressed
首先要仔细看图画。第一幅图画中一大一小两个人,画面很简单。不过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人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报纸;小孩口张得很大,似乎在对大人诉说着什么,他左眼发青,显然被人打了,眼泪还在往下掉,且用手指着门外。从小孩的神态举止可以想象门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人。图画使人想到小孩在外面受人欺侮,跑回家向爸爸告状的情景,非常生动形象。第二幅画面更简洁。仅从那位爸爸的表情可知:他冲出门,边走边捋胳膊,紧握拳头,浓眉倒竖,看样子要为儿子出气。第三幅画还是那位爸爸:他垂头丧气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头晕脑涨,右眼与儿子的左眼一样成了青眼圈。然后,再看看给出的词语,把这些关键词语与画面联系起来。任何人都是由小孩长大成人的,有可能有的人儿时与画中的小孩有同样的经历,因此不难想象:一天下午正当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时,儿子 rushed into the room , cried bitterly, his left eye black and bruised。看到儿子这幅模样,爸爸一定会问他“What's the matter? Who hit you in the eye, Tom?” 儿子边哭边诉说是怎么回事,用手指着门外,并且哭得更伤心了。听了儿子的诉说,我们可以想象,那位爸爸一定会in a rage,jumped out of the armchair and dashed out,要为儿子出这口恶气。于是他边跑边捋胳膊,紧握拳头,去教训那个打儿子的人。从小儿子手指门外的那个神态和smash one's fist into 这一短语,我们可以断言必定还有画面上未出现的另一个人物。根据逻辑推理,很可能是一个男孩,而且比画面上的小孩大。从knock down to the ground 可以想象得出,爸爸冲出门后跑到那个大孩子面前,出其不意地挥拳 knocked him down to the ground。从 look upset and depressed 和第三幅画面爸爸的神态,我们可以设想:那个男孩子gained his feet quickly and hit back hard,又打在爸爸右眼上,由于出拳重,爸爸的右眼也被打青了,而后那孩子lost no time running away。那么怎么知道爸爸的右眼也被打青了呢?要记住标题 A Black Eye or Two。前面只交待了小儿子被打青了一只眼,如果不是爸爸的一只眼也被打青了,就没法扣题。再说儿子已经回家了,不可能再被打青另一只眼。所以这就需要联想到爸爸got a black eye, and had to walk home defeated,回到家he was seated in the armchair, looked quite upset and depressed。图画中的人物可由作者取名,虽然画面上只出现了父子二人,但把父亲打青了眼的第三个人,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应该出场。同时三幅画最好分成三段来写,然后再把所给的关键词同画面的情景联系起来进行最后审查,并在大脑中再过滤一遍故事发生的情景,哪个情节该重点描述,什么地方该简略地写。另外,在描绘之前要先交代故事发生时的背景:
One Sunday afternoon, Peter was reading his newspaper when Tom, his little son of six years old, rushed into the room crying bitterly, his left eye black and bruised.然后,再描述父子之间地对话:
“What's the matter? Who hit you in the eye, Tom?” the father asked.“We were playing games on the Quail Street..., Steve, a big boy,he...” the son cried more bitterly, pointing outside with his finger.但是如果这一段这样描述: Seeing his little son, the father asked the boy what had happened to him and who hit him in the left eye.Tom, his little son, replied that it was Steve, the big boy, on the Quail Street, who hit him in the eye, crying all the more bitterly and pointing outside with his finger.很显然,这样作为局外人站在一边平铺直叙地描写,就没有前面的那段话显得生动、形象。如果这样写的话那小孩的神态,以及画中的情景就难以活灵活现地反映出来。作者把自己摆进去,那小孩就像自己的缩影一样。对话与描述穿插进行,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写出的文章才逼真、动人。第二段要以关键词为线索充分发挥联想:In a rage, Peter jumped out of the armchair and dashed out, clenching his fists.Hardly had Steve uttered a word when Peter smashed his fist into his face.Totally unprepared, Steve was knocked down to the ground.However, he regained his feet quickly and hit back so hard that Peter got a black eye too.Seeing he had had his revenge, Steve lost no time running away.这一段就不能用对话,因为Peter一个人无法对话。第三段要简略一些,父亲吃了亏以后:Peter had to walk home completely defeated.Back in the room,he was seated in the armchair, looking quite upset and depressed.然后再仔细检查一遍,是否有被疏忽之处,各段是否详略得当,有无语言错误,如果这一切都没有问题,然后就可以定稿了。
A Black Eye or Two
One Sunday afternoon, Peter was reading his newspaper when Tom, his little son of six years old, rushed into the room crying bitterly, his left eye black and bruised.“What's the matter? Who hit you in the eye, Tom?” the father asked.“We were playing games on the Quail Street..., Steve, a big boy, he...” the son cried more bitterly, pointing outside with his finger.In a rage, Peter jumped out of the armchair and dashed out, clenching his fists.Hardly had Steve uttered a word when Peter smashed his fist into his face.Totally unprepared, Steve was knocked down to the ground.However, he regained his feet quickly and hit back so hard that Peter got a black eye too.Seeing he had had his revenge, Steve lost no time running away.Peter had to walk home completely defeated.Back in the room,he was seated in the armchair, looking quite upset and depressed.(文/李昌真;英语通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版 03~04学年第3期; 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