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公的春天》影评--雅兔影院
《老男人的春天》影评
作者:雅兔影院
《老男人的春天》原名《老公的春天》这部戏描述的很现实,题材就是现实版题材,对家庭地位及日常摩擦处理的很到位。艾娇娇变成这样,她老公功不可没,如果没有爱不可能结合,婚后的种种改变与家庭地位的变更都是按照正常逻辑发展的,但活的丧失了尊严的男人不可取,导演不要完全弱化男人在家中的地位,如果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就不因该娶争强好胜的女强人,他们就根本不是一路人。这种男人在家里一味的忍让放纵另一半直接导致了之后种种恶果的诞生!像艾娇娇这种事业有成又不受外部诱惑的女人太少。最起码没有给他老公戴绿帽子。真替艾娇娇可怜,找到这种男人,同是也替喜喜可伶,找这种女人真憋屈,悲哀!
第二篇:《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在学校里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看完之后,有很深的感触。这是一个爱与音乐交织的故事,一把找回遗忘记忆的钥匙,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翅膀。
野百合的确迎来了春天,可它并非亘古不变;我们也幸运地聆听到夜莺美丽的歌喉,可音乐毕竟不是万能。马修的出现,给“池塘之底”带来了一束光芒,转瞬即逝。
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小小”的带课老师克莱门特·马修。他其貌不扬,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创造了奇迹,改变了那些被社会所忽视的孩子。当他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爱好后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并在被发现后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进行了“制度内”的抗争,而成效是显著的:当皮埃尔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好被唤起,而独自在角落里唱歌;当那一群散漫不羁的孩子被音乐俘虏,而驯服的听从了马修的指挥,并大大减少了捣乱和恶作剧;当皮埃尔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为获得原谅而窃喜„„这时候,在我们感慨音乐的神奇力量的同时,也不能不想到,无论多么叛逆、任性、看起来无药可救的孩子,其实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之门的钥匙。
教育者固然需要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同时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用他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马修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
感动,因为平凡的小人物克莱门特·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震撼,因为艺术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让多少冥顽的灵魂得到救赎。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羁的孩子,窃取了马修的皮包,也偷窥了他的心灵世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行行温暖的字迹,引得孩子无限的遐想与猜测。音乐,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了的名词,一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再次春暖花开!
第三篇: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简单质朴的影片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其中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就连其中是男主角马修也只是一个失业的音乐教师,一个其貌不扬、内心善良,有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却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所作所为用他自己独有的方式,以音乐和他善良,宽容,仁慈救赎了放牛班那些已被遗弃的孩子的心灵,让这一帮不被老师认同与喜爱,调皮捣蛋甚至过分的恶作剧的学生得到了尊重,感到了爱的力量,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成为了有用的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朽木不可雕。在这部电影中被认为朽木的孩子们就在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被“行动—反应”式的惩戒方式折磨着,正是由于这样的缺乏人性关怀的教育体制下才使这些孩子们更加叛逆,调皮,孤僻,甚至有时候他们的行为实在是让人觉得这帮孩子的确不是省油的灯。比如当马桑带马修来到医护室时,被乐格克的恶作剧砸伤了眼睛,马桑手捂被东西砸伤的眼睛痛苦万分。还有当马修走进教室,孩子们正在打闹。马修没注意脚下,差点绊了一跤,手中的包飞了出去,几个学生拿起包四处传递,马修跟着团团转。难道这些孩子就真的朽木不可雕吗?或许在没有遇到马修老师之前,在校长的“行动—反应”式和犯事就关禁闭的惩戒方式下更是滋长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更一步地恶化。显然正是这样的方式是不能取悦这些正处在叛逆期的儿童的,不要说发现孩子们的天赋,让他们实现他们的理想了,只能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极其不融洽。难道他们真的是朽木不可雕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这帮孩子也是有他们的独特之处的,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他独到的地方,只要有人去发掘并培养,相信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的!与冷酷无情,贪婪的校长不同是,马修老师就是以这样的心态去改变了这帮孩子的命运!
马修老师正是用他的忠诚,信仰,宽容与仁慈让孩子们从缺乏人性和个性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迎来了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同于校长那种以暴制暴的方式,校长始终认为:对于问题学生唯有通过严惩才可以维护纪律。但是仅以刑导之,并不能使学生知耻而后改之。正如治盗先治乱一样,就像要平息猖獗的索马里海盗一样,也只有先帮助索马里恢复稳定,保持民生的稳定一样,才能治其根本!所以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特别是用在教育这些孩子身上,相反只会适得其反!马修老师却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教育感化这些孩子:马修始终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与改变的,但并不是用暴力,而是理解宽容,互相谅解。片中当马修知道是乐格克在马桑的门上做了手脚,导致马桑受伤之后,并没有带乐格克去见校长并关禁闭,而是让他照料马桑先生直到他康复而已。这一点便能很清晰的证明马修老师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马修也以他的诙谐幽默去教育他的学生:当他看见皮耶尔正在画马修的漫画时候,他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责备他,而是反过来也给皮耶尔画了一个,夸张地又在鼻子上涂了一圈红色,使学生们哄堂大笑。由此我们可以从种看出了马修的为人师表是独特与亲和的,差不多颠覆了所谓的师道尊严以及居高临下,这样师生之间感情便得到进一步升温,这样就更容易教学,学生才会更听,更信任老师,老师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使学生更大限度地学习到知识,这样才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更重要的是:当马修偶然发现班上顽劣的孩子编着小曲骂人时,他突然想到可以用音乐去重塑救赎这一群放浪孩子们的心,于是他费尽心力组建了合唱团。他在用音乐教化过程中也注重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合唱团中各施其能:他根据他们不同的音色把他们编成了不同的声部,把实在五音不全的孩了当成有用了的乐谱架,把那个年龄最小也最孤僻的孩子佩皮诺抱到教师讲台上,让他担任了乐队的总
监。就这样开始了他艰难的音乐教化道路。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成为著名指挥家皮耶尔了。他曾被称为“天使的面孔与魔鬼的心灵”。他是由单亲妈妈抚养。他比其他孩子更有自尊心,更敏感。当马修发现皮耶尔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以及拥有天籁般的嗓音的时候,在一段时间的磨合后让他进入合唱团担任领唱,更是对他多加培养,让他对音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过程中也有误会与冲突,但马修却用他那宽容尊重的心得到了皮耶尔的谅解,也感动了他,让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站在了指挥台上,获得了较高的荣誉。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正是像马修这样的老师,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帮放牛班的学生,摒弃以暴制暴缺乏人性关怀的教育方式,而是以一颗仁爱,乐观的心,借助音乐的感染力去冲击孩子们放荡的心灵,使他们心灵得到洗礼,得到救赎,让他们沉醉于美妙音乐中,而不再那么叛逆,那么调皮,那么恶作剧,从而感受到了爱的真谛,以健康的心态去追寻并实现人生的梦想!对于片中的这些孩子遇到马修老师是幸运的,我想:对于观者能欣赏到这部优秀的电影也是有幸的,因为它领悟到很多道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用爱才能构筑美好的世界!作为老师不仅要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很高的道德素质,在教书育人方面还要很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学生,发掘并培养他们的天赋,因材施教,让学生各方面都能很好的发展!
第四篇: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专业:材料与化学 班级:101 学号:3100501002 姓名:陈慧蓉在这一学期的美术鉴赏课上,美术老师给我们欣赏过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比如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浪漫主义画派、现实主义画派、抽象派,当然也有中国的山水画派,通过对这些流派的介绍,我对西方美术和中国的美术有了些许认识,只是本人从小对艺术方面不是很敏感,对于这些流派也只能是知道点皮毛。
但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老师给我们看的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虽然这电影时间不长,只有100多分钟,但在这短短的100分钟里我学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认识了很多。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是充满着简单的感动,电影中也多次出现孩童们的合唱,这让我们在天籁之声中静静的欣赏完整部片子。电影讲的是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马修特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学监。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被正常学校抛弃的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学校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长对于他丢失的十万元钱的处理,他不经任何思考就一味的认为那个最不听话的男孩蒙丹就是偷了他钱的人,然后对蒙丹一顿暴打让他承认自己偷钱的事。通过这里反映了校长根本就不会教育学生,就是一个暴力解决问题的人,从他实行的action—reaction看出,这是一种以暴力来管教孩子。这根本不能使孩子们有所改善,正直青春期而且本身就比较叛逆的孩子们来说,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还有就是校长特别喜欢表现自己,当他得知伯爵夫人想要来这所学校看他们的合唱团时,校长把所有的荣誉往自己身上揽,希望得到伯爵夫人重视,为自己离开这里去更高地方做打算,可惜天算不如人算,正当校长在外面接受嘉奖时,学校的一场大火把他希望给浇灭了(放火的正是曾经被他打得蒙丹)。这里也反映了人性的黑暗,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手段,这样的教育很显然是不成功的,这只会让那些问题少年更加叛逆,加重对校长和对学校的不满。
整部影片都是围绕着马修,一个其貌不扬,秃顶的小学监所展开的。他为人很好总可以从细微之处关心到他的学生。他服从制度,却也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
能为自己的学生做点事情。他热爱音乐,于是他开始组建合唱团,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用音乐熏陶他们残缺的心灵。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渐渐改变着整所学校,在那天籁般的歌声中孩子们也慢慢爱上了音乐,也都接受了这个马修老师,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此时的孩子们是最可爱的。马修不是圣人,在影片的结尾处,我们得知,马修最后在许多地方都做过老师,却没有一次让他成为一名出名的音乐家,但他并没有放弃什么,而是坚持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坚持着他对孩子们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被校长辞去学监一职时,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好在还有孩子们从窗口扔出的一架一架的纸飞机相送,这更加体现了马修在音乐上的成功之处,他感化了那些问题少年的心灵,他们并不是坏孩子,而是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有感情,懂得尊师重道这些道理的,可见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最终围绕着音乐这个主题进行展开,通过教孩子们音乐过程中,把一个个孩子从坐牢般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使学生们开始了不一样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孩子们的生活---欢乐,自由。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音乐以童声合唱为核心,而电影的插曲来自于法国里昂“圣马可儿童合唱团”由尼古拉斯·博特于1986年创办,在法国已经享誉了20年。曾于2004年风靡全球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提名及法国金球奖最佳电影奖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其中的合唱都是来自该乐团,该片的音乐总监正是该乐团的指挥尼古拉斯·博特。
镜头也是一部影片的关键,《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镜头出现的就是马修来到了“池塘之底”这所寄宿学校的大门,遇见了佩皮诺,他站在校门口里面的一旁,等待父母的到来。一个缓慢的拉镜头,渲染出了周围阴暗的环境。开始马修见到了校长,给人感觉是蛮横,粗暴的。为影片发展做下了铺垫。当马修继续向前走时,突然看见地上有很多纸飞机,上面写着送别的话语。这时天使般的歌声慢慢出现。而且纸飞机还在不停地从窗口飞出,马修一步步回头,并且往上看,看见一双双小手在窗口挥舞。这一双双挥舞的小手写满了对马修老师离别的眷恋、感激、尊敬与热爱。在这里,孩子们的歌声也是渲染了这离别的氛围。镜头给了一个马修特写,可以看出马修十分被这一群自己所教的学生感动了。(此处来镜头自百度文库共280字,如有雷同她们可能复制的)
从色彩角度来看,开始的一冷色调为主的阴冷气息,给人一种冷酷的监狱般的感觉,为最后孩子们合唱时候欢乐的表情愉快的环境做下铺垫。
随着马修老师到来,学生们依旧顽皮,给老师恶作剧。不过,马修老师并没有同其他老师或者校长一样,反而保护学生不受侵犯。这或许是本文有冷色调渐渐转向暖色调的开始吧。在马修老师带领下,学生们开始渐渐的变得乖巧很多了。而一次偶然机会,发现自己的梦想可以渐渐实现时,他开始组建了自己的合唱团,色彩也渐渐的变的越来越明亮,出现了明媚的阳光,绿树。色彩的不断变化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亮点。
第五篇:《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
一、幽晦的“池塘之底” “池塘之底”是一所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而设置的寄宿学校的名字。一如其名,学校拥有阴森古陈的建筑、笨重重叠的大门,灰色斑驳的教室以及幽暗闭塞的氛 围。夏丏尊曾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 一个虚空。”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 意味着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湛蓝的天空任意飞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秽丛杂,没有真情实爱的润泽。在这里,我们看到教育的“理念”—— “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 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设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 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 止;在这里,有着严格的客人探访条例,只可以在规定时间段亲子见面,其余时间都处于鞭 子与辱骂的凌威之下;在这里,缺乏公义、尊重、爱心…… 哈桑校长,自私贪婪、刻薄威严而又刚愎自用。曾经是鼓号手的他,也有过梦想与激情,可 是面临教育的异化,逐渐将自我的心灵扭曲变形。为了向同业委员会争取经费,为了晋升和 荣誉勋章,他可以不择手段,任意掠取马修的艰辛努力。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他可以把蒙 丹送进监狱,可以宣告合唱团解散,可以解雇马修。在他眼里,惟有绝对的权威,才能控制 消极行为的发生,抑或惩罚消极行为。他不再关注学生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的善意建 议,只在寻求通达的路径,只在解决经费的来源。面对学生的种种变化,他无法认识到音乐 的育人功效,认为音乐带来的纪律改变只是凑巧。学校的教师个个行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忘记了说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 情趣与品位。在他们眼里,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这几乎成了职业习惯,或者说思维定势。每天如临大敌,与学生没有任何情感的交流。正因为如此,学生敌视教师,与教师形成敌对壁垒。在马修刚出现的时候,大家讽刺辱骂他 “秃子”、“光弹头”;因为哈让没收了穆东的香烟,而被剪刀所捅人;被视为无药可救的 孤独的灵魂纵身跳楼自杀;随时准备阴谋袭击教师;蓄意报复教师的批评惩罚;课堂创作漫 画羞辱校长;远离家长,叛逆心理极其严重…… 马修,一个落魄的艺术行侠,一个仓皇的生活男人,一个另类的学监教师。在所有领域经历了系列挫折后,他终于跌入人生的最低谷。音乐创作的梦想,爱情诗意的浪 漫,年
少意气的轻狂都被卷入生命的池塘之底。在阴雨霏霏的冬末,马修将孤独的身影写进另一方“池塘之底”。悲哉,同是天涯沦落人!马修看到在校门翘首南望、枯等周六的战争孤儿佩比诺;看到跪地 洗刷、冷漠敌意的被罚者……
二、爱,在理解的尽头 第一次与学生生命相遇,马修便遭到重重戏剧。远远地,就听到教室内喧闹沸腾,推开木门 看到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直到校长 的出现,教室才恢复了本该的平静。然而,马修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在双 双惊谔的目光中开始了师生生命的对话。首先,马修要求打伤马桑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可是乐格克在侥幸规避校长的三秒后,又遗憾 地错失了马修宝贵的十五秒,即使在送往校长的途中企求马修发发慈悲以求宽恕时,也未得 到谅解。然而,当马修看到乐科烈被禁闭三天后又被抽打得声嘶力竭后,他还是意识到可以
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处理——去医务室照看马桑,以感觉生命的脆弱,直到康复为止。马 修实在不忍心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鞭笞与践踏。他申请进行教育实验,请 求校长答应三个要求: 取消禁止娱乐的禁令; 允许他来惩罚肇事者; 允许不透露孩子的姓名。面对这个自负的家伙,校长有意让他“碰壁”后的苏醒,便含糊地答应了。接着,马修请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的莫杭治监管课堂秩序。没有 任何讽刺与挖苦,极尽幽默、赞美之能事(“严肃的先生”“时髦的打扮”“酷哥有领导才 能”)。可惜,当他处理好乐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却发现莫杭治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肖像 速写。面对这一场景,可以处理出不同水准来。或是依据学校的“行动—反应”原则,禁闭 三天,给学生们来个下马威;或是以此杀鸡儆猴,严惩恐吓抽打;或是进行思想教育,反省 检查……而马修却选择了宽容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地还莫杭治一个肖像素描,并滑稽地漫画 式。最后,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诚然,这群早已听从野性的呼唤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没有晤对过自己 的心灵。现在,马修要他们重新拾起早时的梦想,重新捡回属于自我的人格尊严,不知是晴 天霹雳,还是久旱逢霖?不过,大家都很用心,也许他们看到幽晦的上空出现了罅隙,一束 生命的光芒正辉映在他们的心灵之上。惟有佩比诺,仍在彷徨踯躅。马修轻轻蹲下身体,一 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软语
询问。(如此寻常的动作,却倾泻出无限的 智慧与力量。可惜,时下的教师久违了!)学生的答案真实生动而又可笑滑稽:消防员、牛 仔、驯虎员、亡命徒、间谍、将军、热气球驾驶员、战士…… 我们无法忘却马修初到学校时惶恐的目光、不解的询问、人性的质疑(“行动—反应”原则 将导致相互诽谤)、疲惫不堪后的自我反思……他仿佛置身于教育的边缘地带,又自觉游离 于人性的道德诉求。作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他,更能体察被教师漠视的生命的心灵世界,更 能感悟爱与宽容的的生命力量,更祈求对自我言行的理解。尽管这些孩子行为乖戾,语言粗 俗,但是内心深处其实更加脆弱柔软。然而,如何温暖这些孤独寂寞的心灵呢?给孩子怎样 的精神底色呢?
三、来自地狱的天籁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一群渴望 理解而又狂狷不羁的孩子,窃取了马修的皮包,也偷窥了他的心灵世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行行温暖的字迹,引得孩子无限的遐想与猜测。音乐,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了的名词,一 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再次春暖花开!学生在宿舍脱口创作、任意高歌,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引起了马修的注意。虽然他们 根本就缺乏歌唱技巧,甚至屡屡跑调,但是用音乐表达内心,自然、快乐而又满足。马修立 刻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他的音乐创作将和孩子的生命一起迎来新生!快乐在眼前,为何要等待?马修决定组建合唱团,让孩子在幽晦的池塘之底,看到黑暗中的 希望之光,感受到单调生命深处的热忱。也许,童年时代的诸多欢乐,转瞬消逝即被遗忘。但是,这道道绚烂的音乐金光,将在生命的道途上闪亮。莫杭治,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幽闭而敏感的心 灵,在无人注视的时候得以自由,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他常常独自潜往教室,让自己的声 音穿过骨头、穿越校园,窜向云霄,窜向生命的天堂。可是,他很孤傲,也很自卑,从来不 肯在公众下展示歌喉的美丽,甚至以戏谑的姿态将自己出局。然而,马修却没有因为他打架 斗殴而反复惩罚纠缠,相反,却敦促他回到合唱团。因为,马修知道,唯有音乐,能浸润清 洁他的灵魂;唯有音乐,才能使他自由畅达地奔赴理想;唯有音乐,才能使他祛除邪恶,永 葆生命的纯净。一如马修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
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莫杭治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在马修的精心保护和 培育下,常常能发挥得淋
漓尽致,将美梦化为奇迹。然而,当马修与莫杭治母亲并肩交流时,有着严重“恋母情结”而又被蒙丹蛊惑的莫杭治,竟然将一瓶墨汁倒泼向马修,犯下了无可饶恕的错误。尽管暗恋着他的母亲,也格外垂青他 的天赋,马修还是适时而果断地惩罚了他——去掉莫杭治的独唱部分。美丽的东西,在即将 失去时方觉它的珍贵。在莫杭治倚柱忏悔,茫然若失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真正教育的魅力。当合唱团在表演哈默的《黑夜》时,马修又宽容而智慧地将手伸向他,这时我们看到莫杭治 完美地契合着指挥的节拍。在他的眼神里,马修读到了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 他是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合唱团进行得很顺利,在聆听孩子们成长的拔节声的同时,马修也感受到自己身上潜滋暗长 的力量。孩子们精彩绝伦的演唱,让他灵感澎湃,渐趋佳境。上善若水,我们看到这群写满 忧郁与痛苦的脸庞上,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年轻而驿动的心被美妙的音乐点燃,倏忽之间 灵魂飞舞而上,将泪痕烘干,把自我沉醉。课堂内,操场上,宿舍里,他们的脸上一直洋溢 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感觉着内心欢乐的震颤。眼望着天空,放飞灵魂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在 遥远的天边建筑着属于自我心灵的小屋。一切都在跳跃,在奔腾,在开放,在变化。当莫杭治墨水投向马修时,群起而攻之;古板的 校长也加入了足球队,甚至爬上办公桌,放飞纸鸽,放飞童真;刻板的朗古卢瓦的数学课堂 语言的竟然充满了和谐的音乐节奏,后来还加入了合唱团,弹起了风琴;莫杭治的母亲感受 到马修对于孩子欣赏的力量,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从此生命也发生了完全的转向……
四、那一转身的苍凉 野百合的确迎来了春天,可它并非亘古不变;我们也幸运地聆听到夜莺美丽的歌喉,可音乐 毕竟不是万能。马修的出现,给“池塘之底”带来了一束光芒,转瞬即逝。就在哈桑校长为经费解决而振奋时,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因误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纵火烧了给自己带去无尽痛苦记忆的学校,留下一个诡秘的笑容,转身远去。幸运的是,其 时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幸免一死。然而,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终于,这个可怜的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再次沉如池塘之底。他被解 雇,并要求立即离开,不得与孩子们再见。也许,我们在唏嘘之余,为之扼腕痛惜,甚至愤愤不平。然而,我以为马修的确需要全面地 检省自我。在校长采取“连坐”制而让他任意选择名字时,他委曲求全了;在莫杭治因为漫 画辱骂校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