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感想
留守儿童调查感想
在本次毛概课题中我们选择的是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选这个课题,我们也是做了讨论。觉得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鲜血液,应该对其进行发现、探讨、关心。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在现在这个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面临着农民工不断进城的问题,而偏远山区也存在着许多留守儿童需要我们的关爱。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同样是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但却缺少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也许能让他们早点成熟起来,但也可能会让他们无法自信地成长。这样,社会就只会恶性循环下去,农民工的孩子将还是农民工。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去关注他们,给他们一份爱,给他们力量。
在本次课题调查中,我做的是制作问卷,以及部分数据的统计以及调查。在制作问卷时,我设置 了12个问题,对年级、性别进行分类,从大家对留守儿童的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到政府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方面的问题。其中有 你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会遇到的最大问题? A经济的落后B社会治安问题的日益突出C社会、政府关注度不高D缺乏关爱。你认为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对儿童加大照顾和关爱C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大家知道留守儿童,并理解他们,作为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我们要了解身处同样的社会,我们的幸福对他们而言只是奢求。他们的难过和感受又有谁能体会,他们也有享受父母的关爱和社会照顾的权利,他们也希望和大家一样可以被爱包围去体会一家子的其乐融融。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与其他孩子同样的爱与温暖,留守儿童都缺少着,父爱,母爱,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爱心,他们会因为缺少亲情而陷入深渊。
第二篇:《留守儿童辅导》学后感想
《留守儿童辅导》学后感想
学了远程培训课程《留守儿童辅导》之后,再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分析,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先得了解他们的心理,从心理上去抚慰这些孩子,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不缺吃穿,他们缺的是成人的关爱和引导,作为班主任,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学生成长途中的引路人,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观,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通过对本班留守儿童的观察与了解,这些孩子的身上有共同点,一是个性较孤僻,二是学习自觉性较差,三是生活卫生习惯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了解和沟通。
首先,我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了解他们的心里所想的,内心所期盼的,我发现他们的家庭情况普遍不好,父母外出打工,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面对老师的问话,有的孩子掉下了眼泪,他们的心是多么的脆弱,心里是多么的希望得到安慰。于是我教育他们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克服眼前的困难,为父母争气。
其次,多做家访,我利用休息时间常到孩子家了解情况,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通过家长的反馈资料,我回家做好整理,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二、加强对“留守儿童”本人的教育和引导。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给他们更多关注的同时,更要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养成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离开父母,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形成了代沟,加上爷爷奶奶对他们的溺爱,长期以来,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的发展都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对留守的进行心理辅导是很有必要的。要加强对留守儿童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还要要有意识的教给“留守儿童”心理保健的方法,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使其心理趋于稳定和平衡。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我觉得多关爱他们,首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点滴,关心他们学习上的点点进步,用真心去换取孩子的真情,用母爱般的温暖去融化他们心里的坚冰,努力使他们变得快乐活泼自信,敢于表现自我,和同学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其次多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第三篇:看望留守儿童感想
牵手儿童,传递爱心
毛泽昂
去看望留守儿童是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个活动。之前我们学院有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次的活动就是由之前参加的一位小女孩的感谢信而引起的。
小女孩信中表达了对上次去看望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的感谢,感谢他们的物资帮助,跟感谢他们的思想帮助。让她在黑暗的环境下找到了光明。当她知道我们这次还要再去看望他们的时候,她欣喜万分,但是我们去的那天她去上学了正在考试。不过那天一大早她就去山上摘了一大袋李子,在是她的心意,是对我们的回报。
当我们走进村妇女主任家中看到的是一个个害羞的孩子,他们正安安静静坐着等待我们的到来。由于陌生孩子们起初都不敢和我们拍照,不敢去看相机的镜头。经过短暂的沟通我们彼此有了认识,并最终成了朋友。熟悉之后有几为小男孩带我们去山上摘李子。在山上我们看到有一只鸟被网住,在我看来它已经没有存活的希望,因为它的脖子都快被拧断了。但是孩子们却说看它还会,大哥哥快点救救它,这是一群多么的孩子啊。
今天的午饭是我们自己包饺子,从和面粉,赶饺子皮,弄馅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虽然大家都不会弄这些都是要做给孩子们吃我们毅依然很有激情,不会就学。最后我们还是做了满满两锅饺子,看孩子们吃着饺子我们心中也无比开心。卢老师和几位学姐还为孩子们煮了几个小菜,炒土豆片,炒茄子,炒豆。这次的午饭是我吃过的最有意义的午饭。
下午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大家在一起玩的很开心,尤其是看到小朋友甜蜜的微笑。其中有一环节食小朋友写下自己的心愿把它放进许愿瓶,然后埋到土地理,我们说好10后或者20年后挖出来,来看看梦想是否已经实现。
快要离开了,我们向小朋友们赠送了我们的小礼物,书。孩子们很开心,都争先恐后的来领取,不一会东西都发到了小朋友手中。看的出他们非常喜欢那些小礼物。最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唱红歌,表达自己对党的祝福。之后小女孩们还为我们唱了首“爱的供养”,之后一位小女孩在我和卢老师的努力下还为我们带来一首“客官不可以”。让我们这些人都无比开心,不过小女孩的歌声还真不赖。
回去的时候我送一个小男孩会家,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位写感谢信女孩的弟弟。当我把他送到家时,奶奶跟我连声说谢谢,我要离开时奶奶眼中饱含泪水。这是一户真正留守儿童家庭,母亲瘫痪在床,父亲在外打工。家中还有女孩和她的弟弟和奶奶,所以小女孩在学习的同时担负着照顾家人的责任。
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幸福,父母陪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任务只是好好读书,要钱只须张张口。希望我们在享受幸福的同时能多去关心一下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的力量虽然为不足、道,但是我们愿意用这一份微小的力量去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我们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同时能给留守儿童带来真正的帮助。
留恋的我们离开了,但我们永远心系孩子10年,20年,更久。孩子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生活幸福。
第四篇:看望留守儿童感想
等不到的爱
----记长沙市流浪所之行
深邃的眼眸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忧郁的眼神里看不到些许希望,幽深的的巷子里,住着些许个与众人不同的孩子们,他们变得无家可归,他们的心思也无人理解,像是对待囚犯一样被关在一个小房子里,外面的活动范围也小的可怜。你们在等待着谁,可怜的孩子,你们拥有了生命却拥有不了爱……
第十周的星期二,我们班组织了一次神会时间活动。活动的内容就是去长沙市的一个流浪所看望一下那里的孩子们,给他们带去了自己准备的小礼物。那天下午我们早早集合完毕,在班长团支属的带领下乘坐公交车来到了目的地,映入眼帘的的那个建筑确实让我们很吃惊,在一个闭合的院子里,门是用铁栅栏做成的,而且在整个院子都封闭的很紧,顿时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也让我们同学感到这里的孩子和想象中的孩子不一样。进入院子里有个相关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着了孩子的基本情况才发现这里有的孩子智力有问题,容易作出反常的行为,警告我们不要给他们玩钱或者手机之类的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就是不让我们送给他们尖锐的东西,防止伤害到他们。我们一切听从了负责人的建议,将我们送给他们的不合适的小礼物都收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买了一些水果。一切准备好之后,我们就进入了孩子们平时看电视游玩的教室。我们就注意到总共有十五个流离失所的孩子,其中有几个智力有问题,总是默不作声的呆在自己的座位上,还有几个正常的孩子,他们中间有几个是即将回家的,有两个女生是因为和家里人走失才来这里的,流浪所里的负责人正在和她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很快她们就会回到家中。进入教室后我们的同学选择了坐在那些孩子们的中间,一起和他们聊天
一起和他们做游戏,随后我们选出班里有才艺的同学为他们唱了几首歌,特别值得一提的的是,就是其中有一个女孩,看她的样子好像与我们正常人有点不一样,可能是先天的病的原因吧。她就很积极,我们唱了一首《朋友》之后,她就直接走上前台,也唱了一首《朋友》
我们就一起又唱了这首《朋友》,活动过程温馨感人。最后我们给他们每个人一些水果,合影留念之后,离开了那个让人有点伤心的地方。
从流浪所归来的路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他们生活在流浪所,没有与常人一样的生活自由与空间,但是他们却是在有尊严的活着。在我们最后要求合影留念的时候,遭到了他们的拒绝。原因就是我们做的横幅上有“流浪儿童”四个字。在他们的眼里,流浪儿童是对他们的羞辱,他们自身肯定不愿意承认流浪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获得是有尊严的,无论现在他们的镜况如何的不好。,只要他们有尊严,就表明将来他们是有希望的。
还有一个地方我感触较深,那就是流浪所里的教育管理制度,还有就是老师或者说是管理者对待这些孩子的态度。主要负责这些孩子的人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女教员,还有一个年龄较大一点的阿姨,从那个年轻的女教员的态度来看,对待那些孩子不是温和而是很严厉的态度,动不动就把几个调皮的孩子给训斥了一顿。而且看的出来对那些孩子也没有足够的耐心,脸上总是表现出很无奈与不耐烦的表情。另外流浪所的建筑是全封闭的,处处都用铁栅栏围着,总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样孩子就很害怕,不敢轻易向负责人吐露自己真实的情况,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做事的思路有点单纯简单。在我们最后留念照相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跑去照相去了,只有一个胖胖的孩子还在那坐着,我就走上去邀请她一块来照相,他拒绝跟我们一起照相,他说他现在就想着回家,我就问他家里面的情况。我就和他说了一会话,在所后的交谈中我得知他叫张鹏,小时候父母双亡,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随后找到被过继给一户人家,可能是养父母对他不是太好,就偷着跑出来流落到街头,他现在很想他的爷爷奶奶,后来得知他爷爷已经去世,他就想着回去和他奶奶一起生活,还能照顾他奶奶。
但是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我找了那里的负责人,告诉了张鹏的及家庭住址即相关信息,负责人说这孩子以前没有对她说真话,而是说了一些错误的信息。不知道张鹏为什么要这样隐瞒,我想看过流浪所的环境与那里的人员就会对张鹏的这种做法与点理解了。对待这样的孩子我觉得需要的是耐心和爱心,为什么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很好的与他们进行很好的沟通,他们为什么也会对我们这些陌生人吐露心声,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同学对待他们多了那份仁慈,那份耐心和那份爱心。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本身的出身就很悲惨,在这样的环境下又得不到些许的安慰,没有安全感的生活状态下让他们感觉不到生活的美好。
这次活动让我充分认识到在社会在的角落里永远存在着一些渴望着爱的人们,现实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幸福打拼着,每天忙碌的身影在大街上来来回回,他们无暇顾及那个角落;成功人士们站在成功的高度上俯瞰这个社会,他们永也还不会留意在这个社会的角落里有着这样的一群等待着爱的孩子们。父母给与他们了生命,却没有给与他们一个良好的生活,他们的父母是不的负责人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父母的不负责任而就断送他们的前途,而应给与他们我们力所能及的关照,呼吁更多的人这关注他们,让他们每个人将来都能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而不是成为神会的累赘
郭永飞
第五篇: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感想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感想
管理学院 宋芳芳
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弱势群体的文章,我瞬间想到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个令人心痛的群体。自从第一次看过湖南卫视播放的关于留守儿童的节目后,我再也不看关于留守儿童的任何信息。几年过去了,我仍然不看,看了我特别心疼,因为我也没能力改变他们,他们过早地承担起本不该这个时候承担的责任,每天勤勤勉勉地做工,就像山野里的草和树一样,自由自在却有被遗忘了的苦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都是那么遥远,他们的发展权是那么稀薄。城里的孩子是花样年华,而这些留守儿童却是飘萍一般的草样年华。在贫穷的阴影与制度的夹缝之下,中国城乡割裂的现实体现在孩子们身上,居然是如此的残酷和真实。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根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
我从亲情,心理,物质,教育,社会这些方面,结合前辈们的调查来谈谈他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情、友情、爱情占据了我们情感的绝大部分。可是亲情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来说却是一个奢侈品。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因此在人际交往、生活感受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抱有强烈要求。在问到“什么时候最想念父母”时,大都选择了“生病或过生日的时候”;在问到“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常回家看看”或“快点回家”。
二、心理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据调查,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9.0%,重度为0.3%。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04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三、物质
留守儿童大多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孩,那里土地贫瘠,资源稀少,不用调查也可以想象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不然他们的父母不会背井离乡,有的甚至为了节省车费,几年都不回家。那些留守儿童,各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太多的原因造成他们生活的贫困。
四、教育
我们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可是这句话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来说确实空话。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已经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只有33.6%的“留守儿童”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还有51.7%的人初中毕业后就打算“外出打工”和“做生意”。至于学习成绩,本次调查中,认为自己“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留守儿童”约占1/3,另有35.1%的人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信心十足。然而学校老师和监护人却一致认为,“留守儿童”普遍成绩较差。数据显示,有63.9%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无人辅导”。研究人员发现,多数“留守儿童”较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器重,而监护人一般又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少“留守儿童”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研究人员分析说,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心理障碍,缺乏学习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还有极少数教师对他们缺乏耐心,施以责骂、挖苦、体罚等不当手段,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逃学、辍学,过早流向社会。
五、社会
在我们格外关心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将目光投向这群跨世纪的孩子?这些走向极端的孩子们,用鲜血在一次又一次地刺痛我们,他们带有缺陷的成长意味着我们明天的艰辛,这种“世纪之痛”或许早已为社会的发展刻下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
1、制度性贫困让他们承受生存的重压。
2、身份歧视让他们的尊严日益破碎。
3、户籍歧视让他们成为这个国家的“二等公民”。
这些鲜明的生存状况,活生生的在我们眼前,我们应该深思,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