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关爱留守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关注关爱留守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柴湖镇大同小学位于柴湖镇西五公里处,美丽的汉江之滨。近年来,大同小学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及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留守学生、特别是特困学生和孤儿在这里享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这些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学校校长王德育同志对教育事业的痴情和热爱、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厚爱。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前提
“ 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劳务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管护工作,为农民外出打工解除后顾之忧不仅是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更是我们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动员大会上王校长的一段发言,正是因为站在了这样的高度,大同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和学校分管人员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关注的工作格局。
(二)、摸清情况探索途径是做好关爱工作的基础
由王校长牵头,开始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该校共有216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8%,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或父母离异无人监管的儿童共81名,占学生总数的15.3%,这些留守儿童按监护类别可分为四种类型:父母单方监护型,祖辈隔代监护型,委托亲戚代管型,兄弟姐妹互助型;按照留守类别可分为:父母单方外出务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父母离异(单亲)、无人(孤儿)监管型。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在生活中表现出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他们为留守儿童建立起了包括他们的户籍情况、父母务工情况、现有监护人基本情况在内的详细个人信息档案,这为实施关爱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初步找出了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严重的亲情关爱缺失、无人辅导作业;二是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脱节;三是生活条件差,课余活动内容贫乏。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经过领导小组分析研究后,决定从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开始,探索为这些儿童寻找一名代理家长,推行“代理家长制”,积极开展关爱行动。
三、推行代理家长制,开展关爱行动
为了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困难有帮、安全有保、心灵有润”的工作目标,学校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代理家长选任标准、代理与被代理方的责任和义务,代理关系的解除等工作细则,制定了“八个一”的代理家长职责。为了使代理家长制工作顺利推进,王校长带头担任了三年级黄静同学的代理家长,在广泛宣传动员、坚持自愿原则,首批共挑选了78名干部、教师担任代理家长。目前,代理家长队伍已增至94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的关爱下重新找回了自信,在他们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多了,逃学、拖欠作业的现象少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王校长代理的留守儿童三年级学生徐士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外出务工多年未归,与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心灵上的孤单寂寞,经济上的穷困无助,使他形成了自卑、封闭、寡言的性格,卫生习惯差,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成绩不好。自从王校长担当他的代理家长后,带他一块儿生活,教他学会了洗头、洗澡、待人接物等生活习惯,经常与他促膝谈心,给他辅导作业,给他改善生活补充营
养„„。现在,徐士才渐渐地变得讲卫生了,话也多了,性格开朗了,学习兴趣变浓厚了,期末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象这样“留守不孤单,爱心促成长”的事例在校不胜枚举。
春节前,王校长还亲自给代理家长发了倡议书,建议各位代理家长将关爱工作当做自己的社会责任,当做爱心和慈善事业常抓不懈,共同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为了规范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符合留守儿童成长特点的行为准则,建立起了《留守儿童安全纪律制度》、《留守儿童一日常规》、《留守儿童行为要求》,对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制定完善了《留守儿童辅导员职责》、《留守儿童辅导教师职责》等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建设,真正起到了指导约束管理人员履行好职责的作用,保证了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关心,学习上有人辅导,身心能够健康快乐。
学校在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推行代理家长制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要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管护工作水平还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面对新学期开学在即,王校长又有了新的思路:
1、进一步健全完善留守学生档案,做好基础工作。在学期初,学校分班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花名册,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实行动态管理,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相关信息。
2、建设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心,并早日投入使用,改善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同时、学校将成立专职的留守儿童管扶办公室,抽调素质过硬、关心热爱孩子的教师2—3名,兼职教师数名实行24小时照管,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3、动员多方力量、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各种救助项目,给特困留守儿童的衣、食、学习提供保彰。
4、完善代理家长制度。
5、发挥好家长学校作用。学校每学期举办不少于2次的代理家长、监护人培训班,并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6、进一步发挥“亲情热线电话”作用,架起留守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学校公开每位教师的手机号码,便于让留守学生家长、代理家长与孩
子联系沟通,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就在身边,快乐有人分享,困难有人分担。
7、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互助活动。以班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让那些条件好表现好的学生结对帮助一名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友情、集体的温暖。
8、健全完善留守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排除不良心理情绪,弥补情感缺失,培养文明健康的心态。
9、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控能力,抵制违法行为。
10、实行节假日托管。为解决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留守学生双休日,甚至寒、暑假期间无处去、无人管、无人辅导学习、无亲情关爱的困难,“健康成长中心”将实行双休日、节假日管理教师轮流值班,并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按时休息,统一时间吃饭,统一参加活动。
11、学校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如网吧、游戏厅、赌博),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2、高度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独立生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格,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和无奈,从小培养勤奋学习,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品质。开展留守儿童“我的留守故事”,“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
我们的最终工作目标是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困难有帮、安全有保、心灵有润”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为外出务工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为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他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心理健康
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心理健康——洋湖乡中学召开留守学生大会
为了更好的关注留守学生,解决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问题。洋湖乡中学从我乡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出发,3月2日下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召开了由学校领导班子、班主任、教师代表和全体留守儿童参加的每学期一次的留守学生大会,学生们聆听了德育主任刘玉峰老师的专题讲座,讲座重点从以上四个方面介绍了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校长李振华最后做了《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报告。使大家感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对留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通讯员:史付亮杨新顺刘金强)
2009年3月10日
第三篇:关注隔代教育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隔代教育关爱留守学生
——关于农村小学隔代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作者:王文品王丽霞
【摘要】针对农村小学“隔代教育”现象的持续升温,通过问卷调查、家访、个别谈心等手段,分析并总结了“留守学生”思想滑坡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了一些对策,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关键词】调查隔代教育
【正文】
一、调查目的第五次“少代会”提出,我们的学生首先要是快乐的人,健康的人。同时指出,作为一所小学少先队工作的负责人,除了要组织队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协助全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尤其值得思考。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八年,一直任教高年级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前年被聘为江都市永安镇副总辅导员。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从教人员相对紧张,因而继续担任班主任,任教高年级语文。其实,这几年,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干的是一样的工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却一年比一年难做。我又和其他辅导员进行了沟通,结果发现,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通过交流,最终,老师们把问题根源归结到了“隔代教育”上。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发家致富,很多年轻夫妇双双到外地打工挣钱,他们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或爷奶身边。于是,便出现了时下的热点话题:隔代教育。据我自己对班中学生的了解,其他老师的反映,我们一致认为,很大一部分留守学生的思想品德较差,性格发展不健全,弱点比较多,感情也很脆弱,较父母在家的学生难以管理。更为严重的是,部分留守学生甚至在班中起到了不良带头作用。而且,这一部分学生是逐年增多。今年六月初,我在全校老师的协助下,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校共有学生578人,其中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竟有263人,约占45.5%。其实仔细想想,这个数据一点也不令人惊讶,且看看每天校门前接送孩子的人群,每次家长会的出席人员,我们都应清楚的认识到,隔代教育现象在农村小学已相当普遍。因此,我觉得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探讨问题根源,寻求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本学期,我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题集中在学生的生活习惯,待人对物的态度,以及理想等内容上,具体试题如下: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全体学生
1、你平时干家务活吗?___干了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一天花多少钱?____你觉得父母是否应该每天给你零花钱?____________
3、你希望每次考试都得高分吗?____你考高分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自己的爸妈或爷奶疼你吗?_____你认为他们怎么做才是爱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你有困难时,他(她)没帮你,现在他(她)有需要,你会帮他(她)吗?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希望将来干什么工作?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将班中学生分为“隔代教育”和“非隔代教育”两类,在不同的场地作答,且答案不署名。结果发现,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能力,缺少爱心与进取心,但却非常追求物质享受。据统计,对于第6题的作答,“隔代教育”的学生竟有18人希望将来做老板,原因是可以赚很多钱,过舒服的日子,达到了67%,而“非隔代教育”的学生想做老板的人只占16%,更多的是希望将来当教师、科学家、警察等。再如对第5题的作答,“隔代教育”有37%的学生表示不帮,而“非隔代教育”的学生只有3人不愿帮。对于其它题目的回答,两类学生的差异也很明显。之后,我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大同小异。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很大一部分接受隔代教育的学生思想上存在问题。为了寻找原因,我又采用家访,限学生谈心,召开家长会等方法进行调查。综多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世界观往往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育子女必然会出现很多误区,主要表现为:、生活上用物质的全部满足代替对孩子的全面教育。
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扩大了,爷奶对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他们喜欢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苦难,以此为鉴,因而加倍地向孩子们身上倾注关爱之
情。如我班男学生孙枫,他拥有轻便自行车、皮鞋、皮衣、复读机,小霸王学习机,还要电脑,结果都一一满足了,可他学习却一落千丈,整天只想着玩,根本无心学习。对这样的孩子,满足越多,他越不满足,离长辈的要求相去越远,对他们的物质满足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南辕北辙之事。
这种一味的满足,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接受挫折的能力,将来走出社会,他经受风雨的能力就必然比别人差。
2、在心理上,老一辈对孩子们的期望值过高。
俗话说:“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老一辈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总认为自家的孩子应该比别人有用。由于目标过高,不切实际,结果孩子们根本达不到。既然根本无法达到的事,谁还愿意追求呢?我班有一个女孩子王玲,天赋不算好,但在五年级第一学期时,考了一次比较好的成绩,数学得了第一名。从那以后,她的爷奶要她每次考试至少保持全年级前三名,结果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就落到二十名,后来每况愈下,可他的爷奶还是一味的罗嗦唠叨。如果他的目标难以实现,容易使孩子们丧失进取之心,抛弃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3、在观念上,有少数老人对孩子过于偏袒,迁就和溺爱,不分是非曲直。家住樊川镇的留守学生张飞,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于爷奶管教不力,孩子在“五一”假期偷了政府建集镇用的路灯装置。通过派出所查出了该生,结果他的爷奶到派出所大吵大闹,接着又到学校谩骂,一是说乡政府不该把路灯放在政府内院的露天地里,二是说学校不该放“五一”假,三是说邻居的孩子不好,四是说学校对其孩子教育不好,是别人邀请他去的,却只字不提自己孩子的什么问题。一时间闹得学校鸡犬不宁。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初中,还是因为一贯偷东西,以至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座,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做朋友,到后来,他自己也感觉无法在学校待下去了,中途弃学。一些老人的糊涂认识,导致学生养成极端自私狭隘的心理,粗暴任性的性格,遇到争端,他们总是先下手为强,逞强霸道,丝毫不存在忍让和原谅,给学校教育造成很大麻烦。
4、在教育方法上,老人全部包揽家务劳动,使孩子失去一切锻炼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少,心疼是理所当然的,但要让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有些孩子甚至吃饭要长辈添,喝茶要长辈倒,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的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我班有一名住在集镇上的男孩子王远,被安排在周五值日,结果我发现,他奶奶竟然在周五放学后拿起了扫帚在班中扫地,并且还主动找我,说:反正自己没事干,家离学校又近,以后她孙子的值日工作就由她干。
这样,好让他孙子多点时间学习,考个重点初中。殊不知,她眼中的乖孙子平时在校浪费的时间又何只这么一点点。
现在的学生,吃不了苦,当老人们讲过去的苦难生活时,他们觉得离自己太遥远,往往嗤之以鼻,甚至认为那是老年人编造的谎言来欺骗他们,尤其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让隔代长辈管教他们,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常常是隔靴骚痒,不得要领,导致孩子的思想道德滑坡。
三、教育对策
综上所述,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已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作为教师,除了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教育外,还应肩负起负有隔代抚养责任的亲属的教育重任,尤其对于我们在农村小学工作的老师来说,责任更为重大。本学期,我针对我镇、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一些对策,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以班级为核心,摸清“留守学生”数量,了解他们的现状,登记存档。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监护人等等。
(2)、与“留守学生”近距离接触。定期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关心学生的零用钱,关心学生同辈群体的交往,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等等。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公布校长、班主任和课任教师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教育活动,有序地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训练,组织社会活动,积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将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实现由纪律到自率的教育转变。
(4)、开展好心理教育,切实利用班主任,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解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给他们以关爱,帮助其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三位一体,而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很难接受新事物„„显然,要想提高这一块家庭教育水平,肯定有一定难度。但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学校应该领导家庭。”我们必须针对隔代教育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家校合作。
(1)、利用老一辈“爱子心切”的心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
时代在发展,教育人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充分认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教育。
首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不要凡事大人一手包揽。
其次要克服偏袒行为,分清是非曲直。现在的孩子好动,易惹祸,发生了矛盾纠纷,长辈要调查研究,分清发生问题的责任界限,小孩子往往是纯真的,只要你分清了是非,他们肯说真话,只有掌握了实情,说话才能有的放矢,处事才能得当。
第三、正确全面评价孩子。对其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其缺点,多指导改正克服的方法,要不厌其烦,耐心细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四、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鼓励孩子利用电话和书信与父母联系和沟通,在教育孩子上,隔代长辈要和孩子父母保持一个腔调,对于孩子汇报的情况,远在外地的父母不能偏听偏信,使两代人产生隔阂,从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2)、加强学习,增长见识。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不能间断的事情,引领留守学生的隔代长辈,要学习管理孩子的方法,要学习生活知识,学会科学的料理孩子的生活,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以身作则地引导孩子办事,既重言传,更重身教。还要多学别人管理孩子的好方法,多听取别人对你家孩子的谈论和看法,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以对症下药。
3、密切联系当地的“留守之家”,多方面关心留守学生。
由于条件所限,我校至今甚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都不可能建立住读部,但可喜的是我镇一所私立幼儿园设立了“留守之家”,并向我们小学招募学生。据我了解,“留守之家”除了负责孩子日常生活之外,还有专人检查学生作业。考虑经济等因素,“全托”的孩子肯定不会很多,于是“留守之家”又专门针对留守学生开设了“半小时作业厅”,并有专人辅导。这就解决了因祖辈文化低,无法给予留守学生学习辅导等问题。我在网上了解到,在西方国家,一个孩子从生下来的第一天开始到上小学甚至上中学之前,每个年龄段都有专门的机构来照顾孩子。他们的育儿人员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必须有专业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这些专业的育儿人员可以从生活到学习以及孩子们心理上给孩子们全方位的照顾。在我国,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我想,“留守之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隔代教育”的缺陷。我镇的“留守之家”虽刚建不久,教育管理尚处于尝试阶段,甚至还没被大多群众肯定,但我认为这一形式的出现,对于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还是有一定益处的。不过,应强调的是,我们对其肯定的同时,更应该与其多联系,争取协调发展,切不可忘了学校才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
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全国有五成左右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可见,我国已进入了一个隔代教育的时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隔代教育的问题,分析其利弊,研究教育对策,让孩子们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的成长。
第四篇: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施玉芹
留守儿童”就是那些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绝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顾的儿童。由于祖孙年龄相差大,再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在家教观念、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只能照顾孙子或孙女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种种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大多出现了滑坡,心理也很敏感,很脆弱。作为教师应该担负起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
一、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留守儿童”由于心理上的障碍使其行为表现不受其他同学的欢迎,常常被排斥于群体之外。如果这种不合群的现象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使“留守儿童”冷漠苦闷与孤僻无援的心理会越来越严重。班主任应重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团结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把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
二、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希望被关注的。父母不在身边,如果教师能够关注他们,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常常有意无意地接近“留守儿童”,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使他们受到激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摸准“留守儿童”的思想脉搏;对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促进健康心理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行为失常,更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磨练意志。同时,也通过集体活动的开展,调整“留守儿童”对家庭与社会的种种不满情绪。首先,通过“一帮一”和上门补习、分担家务等形式,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来;其次,班主任、科任教师要适时适度地通过家访、通电话等情感教育的形式,让“留守儿童”感受生活的温暖和爱。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个别帮助与指导
“留守儿童”的性格类型和性格特征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必须重视个别帮助和指导。在个别帮助时,要分清他们的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诸如,他们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上有什么障碍;心理上有什么想不开的等等,我们可以让他们去找他们信得过的老师谈话,内容可涉及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五篇:关爱留守学生
关爱留守学生
在乡村小学耕耘十载,感触良多。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县,经济条件不好,很多成年人都是在外打工挣钱养家。在家里的大多是两代人“爷爷奶奶和孙儿孙女”没有上辈的甚至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里。这样的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温暖,在学校大多是问题学生。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不再成为问题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关怀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给他们家人般的温暖。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在他们心里是一个遗憾,也是老师打开他们心灵窗户的一把钥匙。如果能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给他们以父母般的关爱,我相信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定会对你充满尊敬,更不用说好好学习了。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不无道理。要让孩子从心里觉得你就是他的父母一般。这样对你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绝对的优势。
其次,留守儿童在行为上会有很多不当之处,如:逃学、上网、打架斗殴等等,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教育、约束,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增加很多不良青年。而对这些学生的行为教师不能仅仅口头教育或惩罚就完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是应该从心开始,要充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爱护,而不是一味的管束压制。这就需要老师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表达老师的关心爱护方式很多,包括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一起游戏;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帮忙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家访等等。让孩子从心里觉得你是真的关心他,为他好。这样当他出现问题时你的教育才会更有说服力,他才会从心里接受你的教育。
在我们班上就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放学后不是按时回家,而是在网吧上网打游戏。被其他学生告到班主任那儿后,班主任只是把这些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有的甚至请家长到学校一起教育。但是这些学生当面承认错误很快,过后还是我行我素,照上不误,老师的教育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这样的学生除了要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还要让他们理解你的良苦用心,而这就需要老师平时的感情积累: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爱,你是他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
而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因为我和他们相处了五年,而班主任是去年才教他们的,再加上我平时和他们相处时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随时和他们聊聊天,一起做做游戏,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所以当孩子们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来向我反映,而我也会不怕麻烦尽力解决,只要没有超出范围的事都是能解决就解决,没有办法时才要他们去请教班主任。因而有时候我所说的话比班主任老师的话更有效。我想这就是感情的力量。
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多关心他们,以人格魅力感染他们。不仅仅是对留守学生,其他学生也一样,只要他觉得你是关心爱护他的,你在他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好老师,是他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