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传染病学专题
一.简述我国近10年来新发生及外来传染病的概况。
1.口蹄疫(亚洲I型):
发生:2005年4月;
病原: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 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
实验室诊断方法:1.病毒分离鉴定,2.补体结合试验(CFT)3.病毒中和试验(VNT),4.反向间接血凝试验FMD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6.间接夹心ELISA。
疫苗研究:FMD弱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饲疫苗、合成肽疫苗、蛋白质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2.猪Ⅱ型链球菌病:
发生:2005年7月;
病原:猪链球菌Ⅱ型及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实验室诊断方法: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实验动物接种、血清学方法、玻片凝集、琼脂扩散、毛细管沉淀、间接血凝试验(IHAT)、免疫荧光法、ELISA法等。
疫苗研究:猪链球菌病弱毒苗、灭活苗。
3.小反刍兽疫:
发生: PPRV有4个群,但只有1个血清型。该病于1942年首次在非洲的科特迪瓦发生,1972年正式确认病原为反刍兽疫,近几年该病在我国的周边国家频频发生,特别是2007年首次在我国西藏发现该病,现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反刍动物的健康。
病原: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
实验室诊断: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肺最易看到;此外,可见嗜伊红性核内和/或细胞质内包涵体,病毒分离、血液学及血清学检查。
疫苗研究:弱毒疫苗、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嵌合体疫苗、活载体疫苗
4.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发生:2002年11月
病原: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为细小、多变性的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阴性,用姬姆萨氏法、卡斯坦奈达氏法或美蓝染色法着色良好。
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可用补体结合反应,多用于慢性病例。
疫苗研究: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鸡胚化弱毒苗或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
5.SARS:
首次发生:2003年1月
病原:SARS-Co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实验室诊断:快速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病毒(衣原体、细菌)分离等方法。Eg: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胸部影像检查、特异性病原学检测
疫苗研究:无
6.高致病性蓝耳病:
发生:2007年06月
病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Nidovirale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
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疫苗研究: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
7.猪伪狂犬病:
发生:1947年
病原:伪狂犬病病毒
实验室诊断:肾点状出血、脑充血、出血、肝灰白色坏死点、扁桃体灰白色坏死 疫苗研究: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弱毒苗
8.猪圆环病毒病:
发生: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1991),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
病原:猪圆环病毒(PCV)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为单股环状DNA病毒,是目前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
实验室诊断: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过氧化物单层培养法,ELISA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核酸探针杂交及原位杂交试验(ISH)等方法。
疫苗研究: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PCVl-PCV2嵌合病毒灭活疫苗以及杆状病毒表达多肽PCV2基因工程疫苗
9.羊肺线虫病:
发生:1992年8月
病原:网尾科(Dictyocaulidae)的网尾属(Dictyocaulus)的线虫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羊的粪便用漂浮法集虫镜检,发现有少量虫卵和幼虫;采病羊咳出的带血丝的粘液压片镜检,发现有大量幼虫。
疫苗研究:接种致弱幼虫疫苗。
10.嗜皮病:
发生:1980-1982年兰州兽科所确认本病
病原:嗜皮菌形态是菌丝与球菌形,革兰氏阳性,菌丝分枝,有膈,向外部游出,会形成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实验室诊断:取病变的痂皮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出现阳性分枝的丝菌,并有成行排列的球菌状孢子即可做出诊断。
疫苗研究:无疫苗,加强饲养管理,经常保持牛场环境卫生和牛体卫生,清除污水、杂草,做好灭蚊、蝇工作。当有病牛出现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因治疗失效而将病扩散。
11.牛支原体肺炎:
发生:2008年
病原:牛支原体
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
疫苗研究:无疫苗,最好自繁自养
二.简述我国结核流行防制概况。
流行现状:在我国随着牛羊饲养量急剧增加,发病率上升。我国结核病流行主要有5个特征即高感染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人畜共患和多途径传播。
主要存在的问题:
1)动物引进方面(带菌动物),2)检疫制度不严格,3)淘汰方式不恰当(只检不淘汰),4)检疫方法滞后,5)人员控制(从业人感染本病),6)交叉感染(人畜之间,动物之间),7)饲养不严格,8)扑灭补偿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9)免疫接种,10)环境消毒不够好,11)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够高等等。
建议:奶牛结核病的防制不仅是兽医卫生部门的职责,也应从公共卫生着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在我区开展奶牛结核病的防制工作,早消灭奶牛结核病,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争取中央、自治区对口部门行政领导的支持,到一定的专项防制经费,合卫生部门开展综合防制,克服重人轻畜的倾向。
大力宣传结核病对人畜健康的危害,广大的养牛单位或养牛户提高认识,服重小利而轻大义的行为,极配合防制工作的开展。
做好兽医技术人员的检疫技术培训工作,断提高兽医工作者的操作水平,高质量地按规程实施检疫做到操作准确判断正确,减少漏检或误判。
在认真执行现行规程的同时,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探讨研究新的更准确更便捷的诊断方法。
三.如何正确评价免疫接种在动物传染病中的作用。
1.疫苗的作用特点、作用机理、作用方式:特点是高效性,特异性,作用方式:死苗、活
苗、基因工程苗等等,作用机理: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2.疫苗效果如何评价:抗体水平测定、自然发病情况、生产性能等。
3.疫苗副反应:带毒排毒,过敏,应激死亡,生产性能下降等等。
第二篇: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二)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A、选择题
1、以下哪些动物不会感染口蹄疫
?(B)
B.马
2、的特征是渐进性消瘦和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特殊结节。(B)
B.结核杆菌病
3、俗称猪喘气病。(D)
D、猪支原体肺炎
4.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5、因某病死亡头数占同期某种动物总头数的频率指标称
(C)
C.死亡率
6、确定检疫期限是根据该种传染病的(B)
B.最长潜伏期
7、缩写的S P F是指
(C)C.无指定的特定的病原体动物
8、动物传染病的主要发展阶段为
(A)。A.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发病期)和转归期
9、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
天。(D)
D.2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0、针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以下哪些是不正确的?
(B)B.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幼年畜比成年畜发病多。
11、以下关于炭疽流行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B)B.炭疽无明显的季节性。
12、关于J亚群鸡白血病的论述,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A.所有品系的肉用型和蛋用型鸡都易发。B、判断题
1、患病动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可称为传染源。(×)
2、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和传染性的疾病。(√)
3、疫源地是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4、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动物长期或终生带毒,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
5、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危害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侵害牛、羊、猪、骆驼、鹿等偶蹄类牲畜动物。(√)
6、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季节性,发病率高达95%-100%,病死率也同样高,是最严重的猪病之一。(×)
7、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定为一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8、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家禽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本病春季多发。(√)
9、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非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都可促使发病或加重病情。(×)
1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11、传染病的概念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和传染性的疾病。(√)
12、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
13、传染源是指:在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
14、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15、死亡率是指某病病死数占某种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
16、病毒的持续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或终生带毒,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
17、什么是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 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C.简答题
1、至少列出5种动物RNA病毒名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答: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口蹄疫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
2、新城疫的典型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主要病变是出血和坏死,尤其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明显。腺胃乳头和乳头间有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肌胃角质层下也常见有出血点,气管、直肠粘膜多见出血。
3、鸡新城疫主要传染源和自然感染途径是什么? 答:新城疫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
新城疫的自然感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其次是眼结膜,也可经外伤及交配传染。
4、猪瘟临床剖检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有哪些?
答:体表有紫斑或出血点,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变,脾脏出血性梗死,盲肠、回肠、结肠内形成纽扣状肿胀,肾脏表面有针尖状出血,严重时呈麻雀卵样变化,膀胱粘膜有针尖状出血。
5、炭疽的特征病变是什么?
答: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败血症变化,脾脏显著肿大和皮下、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
6、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家禽的主要感染途径有哪些?(间接接触传播的媒介有哪些?)
答: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包括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传播、病毒污染物和健康禽间接接触传播两种。家禽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都能成为间接接触传播的媒介,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
7、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答: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8、简述新城疫病毒的流行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鸡新城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春初、秋冬季节变换时易发。流行时以鸡易感性最高,鸽子、鹌鹑、鹦鹉、火鸡、鹅、鸭、鸵鸟等都可感染发病。其中鸽子和鹦鹉对本病的流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病死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鸡接触病鸡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以及消化道感染发病。
9、口蹄疫的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1)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2)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10、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被感染。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1、牛结核病以哪几种临床类型最为常见? 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12、口蹄疫有哪几个血清型?
答:A、O、C、亚洲I(Asia-1), 南非I(SAT1)、南非II(SAT2)、南非III(SAT3)。
13、马传染性贫血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有哪些?
答:马传染性贫血病的特征是:临床反复发作,呈现发热并伴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衰、浮肿和消瘦等症状
14、能引起母猪流产、死胎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答:有猪瘟、母猪繁殖与障碍呼吸综合症、细小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布鲁氏菌病、猪弓形虫病等。
15、能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有哪些?
答:(1)败血支原体:引起猪喘气病;(2)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胸膜肺炎;(3)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肺疫;(4)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5)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肺炎、胸膜炎;(6)链球菌:引起育肥猪咳嗽、肺炎。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猪圆环病毒2型:又称仔猪断奶全身消耗性综合症(PMWS);猪流行性感冒病毒;伪狂犬病病毒(PRV)。
16、能引起鸡产蛋下降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减蛋综合征(EDS-7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产蛋鸡非典型新城疫(ND)、鸡肿头综合征(SHS)、禽流感(AI)、禽脑脊髓炎(AE)、禽痘(POX)、败血霉形体(MG)、传染性鼻炎(IC)和禽霍乱(FC)等。
17、能引起奶牛流产的疾病主要有哪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答:
1、病原微生物引起奶牛传染性流产疾病:如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弧菌病、病毒性腹泻、传染性气管炎、霉菌性流产、衣原体病、李氏杆菌病、流行性热等;
2、寄生虫性流产:如滴虫病、肉孢子虫病、新孢子虫病等。
18、马立克氏病在临床上分为哪几类型? 神经型、内脏型、眼型、皮肤型。
D、问答题
1、生猪口蹄疫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不食、流涎、口腔内及鼻镜、乳房、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有水疱或破裂后形成红色糜烂。病理变化:(1)在口腔、蹄部有水疱和烂斑;(2)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虎斑心)。
2、试从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来论述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1)易感动物是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易感性较低。
(2)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3)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3、动物传染病的常见流行形式有哪些?
答: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即流行强度),可区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1)散发性(sporadic):发病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只有个别的零星发生,称为散发。
(2)地方流行性(endemic):在一定的地区或畜禽群中,发病动物的数量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大,带有局限性传播的特征。
(3)流行性(epidemi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禽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4)大流行性(pandemic):发病数量大,流行的范围可达几个省甚至全国或几个国家。
4、监测采样过程中抽样方式有哪几种?(回答4种以上)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类型抽样)(3)整群抽样
(4)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机械抽样)(5)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6)双重抽样(又称二重抽样、复式抽样)(7)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简称PPS)
5、什么叫人畜共患病?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哪些(至少说出五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答:人畜共患病: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其病原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主要的疾病种类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日本血吸虫、乙型脑炎、猪丹毒、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猪囊虫病、钩端螺旋体、旋毛虫病、肝片吸虫等。
6、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答: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是以妊娠母猪和一个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自主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三篇: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选)
新形势下《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对动物传染病流行新趋势及动物传染病学发展动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形式下的要求,探讨提高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拟通过加强课程内容更新,采用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等措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现代化的养殖业特点,如畜群饲养高度集中,畜禽、人员、物料等调运频繁,贸易的全球化以及物流的快捷给传染病的发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各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对于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检疫、封锁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认识和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努力做好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于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国际声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养殖大国,动物传染病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因此急需熟悉现代化养殖模式下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制措施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探索对《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面对实际生产时能够充分的进行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动物传染病流行新趋势
1.1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强度有所改变
以往,不少动物传染病常见突然暴发、呈大流行性,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多见于新病例、新病区和病的早期以及病原毒力强的动物传染病。当今在防疫措施执行得好,动物抗病力强以及病原变异,毒力减弱等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传染病流行缓慢、表现散发,例如猪瘟和鸡新城疫就出现这种情况,猪瘟病毒在母猪体内呈持续感染,不表现发病和流行形式。但也有些传染病则由流行缓慢变为迅速传播,如猪伪狂犬病,过去只在个别地区和猪场发生,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呈世界流行[1]。
1.2 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增多
过去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水平传播,即在同代同一水平上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例如猪瘟通过污染的猪舍、饲料和饮水等传播;二是垂直传播,即通过亲代传给子代。当前一些常见传播途径正在不断改变,如猪瘟在有些猪场或地区则出现垂直传播。狂犬病过去一直认为是直接接触(即咬伤)后才能感染发病。现在证实,此病还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发病[2]。此外,鸡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贫血及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等多种禽传染病也出现了垂直传播。由于传播途径多样化,则给防疫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只有多方设法切断各种传播途径,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3 动物传染病的病原变异和血清型增多
口蹄疫病毒呈多型性和易变型,所以在一些地区每隔几年就大流行一次,甚至有些地区常年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呼吸道型、肾病变型和腺胃型。大肠杆菌以前主要引起幼龄动物的腹泻,但如今成年动物有时也发生,有些还引起幼龄动物的腹膜炎、脑炎以及母畜子宫及禽卵巢的疾病[3,4];总之,病原微生物的变异是绝对的,至于变异的快和慢,毒力的强和弱等主要取决于诸多环境和动物体因素的影响。
1.4 动物传染病的新病增多而且传播速度快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国外引进的种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检疫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致使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病毒感染等一些动物传染病传入我国。有些病传入我国后在短短几年内就出现了国内许多地方发生流行。在国内由于流动便利,市场活跃,以及人们对新发病的认识不足和一些相应的检验检疫手段未跟上去或有但未被推广应用,使这些病在动物流通经营中迅速被传播开来。
1.5 动物传染病的混合感染增多
许多饲养场由于防疫制度、环境消毒、隔离扑灭动物传染病等措施跟不上,只要发生一种动物传染病后就很难彻底消除其病原,这就造成了老病未除,新病又发,临床上发生的动物传染病常常是几种病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1.6 动物传染病的亚临床型危害日益严重
由于有些病原在近年来的流行过程中产生了变异,使动物传染病在流行、症状及病变等方面与过去的表现比较发生了变化,一些对动物传染病较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不明显或不表现,原有的一些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由于给诊断带来的困难,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给生产造成损失,如近年来发生的非典型猪瘟、非典型鸡新城疫,常易出现误诊。动物传染病学的发展动向
2.1 基础研究
掌握传染病病原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致病机理等,查明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等免疫失败的原因。
加强对抗原保护剂、稀释剂、佐剂、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加强对新型表达载体构建和改造的研究,为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2.2 应用研究
不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疫病防治系统工程的研究,包括检测预报、免疫程序、疾病净化、环境卫生监测和消毒等。
制定符合国情的、达到国际标准的诊断方法,如抗原生产标准化、诊断试剂标准化、种毒标准化、生物制剂生产工艺和监察方法标准化。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教学理念及方法的改进
面对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防制的发展方向,《动物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3.1知识更新
动物传染病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课程。因为动物传染病的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包括新病原的出现、老病新发、人兽共患病的危害愈来愈严重、病原不断变异和宿主谱变广等新形势,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对某一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和讲授,力图将其经典理论与新的流行规律、发病特点和防制策略等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践环节中能够较高效率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2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
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技术(图形、文字、动画等)向学生展示某一传染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制策略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对该病的感官印象和理解能力,为以后参加生产实践打好基础。
3.3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讨论式教学互动模式、案例教学互动模式和现场教学互动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实验室和兽医院或生产一线,以小组讨论、学生微课比赛、教师答疑解惑等形式,对某些易混淆疾病的鉴别要点,某一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等进行深刻讨论、辩证及总结,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及对相关传染性疾病的系统的认识。
3.4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和兽医院见习环节:通过带领学生们在生产一线对病例进行大体观察、病理剖检,根据所学知识组织讨论,做出判断,然后教师或当地兽医给出最后评价等方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扎实掌握动物传染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动物医学、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和实验动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兽医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动物生产单位和企业、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实验动物生产和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教学与科研、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与推广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5培养学术后备型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研究型教学目前正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摸索出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动物传染病学涉及到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诊断学、动物病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拓展,并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相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从事预防兽医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在动物传染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学技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思考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除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自主学习意识,为以后从事临床兽医或是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要求。
第四篇:**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兽医传染病总论讲义
绪论
一、动物传染病学概念〔5分钟〕
动物传染病学是研究畜禽传染病发生和开展的规律及其防制措施的科学。
研究内容
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开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
各种动物传染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诊病症、诊断和防治措施等。
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5分钟〕
〔一〕影响人身健康〔90年代英国疯牛病,FMD)
〔二〕经济损失
1.大批畜禽爆发传染病死亡,直接损失沉重;
2.生产性能严重下降〔如产蛋量、产乳量、产毛量、膘情、产仔数等〕;
3.影响外贸出口〔97年台湾FMD,98年香港禽流感〕;
4.防治、检疫、封锁工作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及财力。
三、开展史〔10分钟〕
1.早期观察、探索病因和防治方法。
2.实验、创立时期:〔以Pasteur和Koch为代表〕。
3.现代成熟快速开展时期:20世纪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病毒培养、无特定病原动物、抗菌药物、生物制品在兽医工作中的应用,使动物传染病学无论在理论研究或实际应用方面都获得了很大进展。
四、我国的学科成果〔10分钟〕
1.马牛羊传染病
牛瘟
陈凌风、袁庆志等研制了牛瘟兔化弱毒、山羊化兔化弱毒、绵羊化兔化弱毒等疫苗,1956年消灭牛瘟。
牛肺疫
吴庭训等1958年研制成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1959年又研制成牛肺疫兔化绵羊适应菌苗。
马传染性贫血
沈荣显等1967年研制的马传染性贫血活毒疫苗是国际上唯一的活疫苗,该成果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其它
布鲁氏菌羊种5号菌苗,猪种2号菌苗,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蓝舌病鸡胚化弱毒疫苗和羟胺灭活疫苗,牛流行热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2.猪传染病
猪瘟结晶紫疫苗
何正礼、方时杰等选用抗原性优良的石门系毒株研究改良制成,效果明显。
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1955-1956年周泰冲等研制而成。已推广到欧亚很多国家,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比拟理想的猪瘟疫苗。
3.家禽传染病
方定一等于1956-1963年首次发现小鹅瘟,此为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的家禽传染病。
4.小动物传染病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由我国首先发现的一种兔的传染病。
解放军军需大学应用空斑纯化等技术,选育了口服免疫的狂犬病弱毒株SRV9。
5.完善了动物防疫法规
1985年国务院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
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五、学习内容和方法〔10分钟〕
主要内容:
总论:传染病的发生开展规律、预防及消灭措施的根底理论知识,非常重要。
各论:各种传染病的特性、历史与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病症、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制〕措施等,掌握重要的常发常见病。
主要方法:
1.学好有关课程和理论;
2.联系实际,多看、多想、勤于实践;
3.善于进行比拟鉴别;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与流行过程
第一节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一、感染〔15分钟〕
定义: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响的过程称为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的结局有几种可能性:
第一,被机体迅速消灭并去除;
第二,病原微生物能够在机体内增殖,引起严重的病理反响甚至死亡;
第三,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之间出现相对平衡状态。
感染的严重程度不仅取决于病原本身的特性(致病力和毒力),也与动物的遗传易感性和宿主的免疫状态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二、感染的类型〔30分钟〕
1、按临床表现分:
①显性感染:具特征性明显临诊病症
②隐性感染:无任何临诊病症,而呈隐蔽过程
显性感染的两种特殊类型
①顿挫型:开始病症较重,特征病症尚未出现已消退
②一过性:
开始病症较轻,未发现特征性病症即行康复
2、按感染部位分:
①
局部感染:病原体被局限在机体内一定部位生长繁殖而引起一定程度的病变
②
全身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通过血流或淋巴循环扩散到全身各处,并引起全身性病症: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病毒血症、脓血症、脓毒败血症
3、按病情缓急程度的差异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最急性:通常将病程数小时至1
d左右、发病急剧、突然死亡、病症和病变不明显的感染过程。
急性:将病程较长,数天至二三周不等,具有该病明显临床病症的感染过程。
亚急性:病程比急性感染稍长、病势及病症较为缓和的感染过程。
慢性感染:开展缓慢、病程数周至数月、病症不明显的感染过程。
4、按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来源〔5分钟〕
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作用,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致使寄生于动物体内的某些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或隐性感染状态下的病原微生物得以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现象。
5.按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次序及相互关系〔5分钟〕
单纯感染:将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混合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原发性感染:由病原微生物本身引起机体的首次感染过程。
继发性感染:当动物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抵抗力下降后,造成另一种或几种新侵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协同感染:在同一感染过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使其毒力增强,而参与的病原体单独存在时那么不能引起相同临床表现的现象。
6.持续性感染:入侵病原与机体的斗争处于平衡状态,感染动物可短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不出现临床病症或仅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响相关病症的一种感染状态。〔3分钟〕
包括潜伏性感染、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等。
慢病毒感染:指那些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经过,最终以死亡为转归的感染过程。
7、按感染动物转归结果:
良性、恶性〔2分钟〕
8、按病原体性质:
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等〔1分钟〕
9、按病症的典型程度:
典型和非典型感染〔4分钟〕
三、抗感染免疫〔20分钟〕
(一)非特异性免疫:
1.屏障抵抗力:体表屏障;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等。
2.炎症和吞噬作用: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3.其他抗感染因子: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特夫素和细胞因子等。
(二)特异性免疫
1.局部性免疫:分泌型IgA(SIgA);2.全身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三〕机体的免疫抑制
与化学药物、微生物、营养状况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相关。两种途径:感染细胞;诱导免疫抑制分子的产生等。
免疫抑制状态可导致感染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感染、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生和分类
一、传染病的概念和特征〔10分钟〕
概念: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特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响〔血清学诊断根底〕
耐过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
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传染病开展阶段〔15分钟〕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起,至疾病的临诊病症开始出现为止。
意义:确定检疫期限,推算感染日期;分析流行过程长短;判断共同传播媒介;防止疫情扩散,解除封锁和疫苗接种后观察期限的依据。
前驱期:一般性病症出现〔表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
明显〔发病〕期:出现本病的特征性病症〔每一种病可能有不同,对诊断有帮助〕。
转归〔恢复〕期:出现康复、死亡或慢性化等;视致病因子和机体免疫力双方矛盾斗争的情况而定。
三、传染病的分类〔20分钟〕
〔一〕按传染病的病原体分类: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等。
〔二〕按动物的种别分类:猪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鹅传染病等。
〔三〕按病原体侵害的主要器官或系统分类:全身性传染病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传染病等。
(四)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
1.我国根据动物疫病的危害程度、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分3类。
一类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数为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
二类疫病: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
三类疫病: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该类疫病多呈慢性开展状态,采取检疫净化、预防、改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措施控制。
2.国际兽疫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将动物疾病分成A类和B类。
A类疾病:指超越国界,可快速传播,具严重的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危害,并对国际贸易有重大影响的传染病。包括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疱病、牛瘟、小反刍兽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结节性皮肤病、裂谷热、蓝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非洲马瘟、非洲猪瘟、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
B类疾病:指在国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影响,并对国际贸易具有很大影响的疫病。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
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根本环节〔15分钟〕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开展的过程。
三个根本环节: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动物
1、传染源
概念:机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体外排出的动物机体。
1.患病动物:前驱期和明显期的病畜作为传染源的作用最大。潜伏期和恢复期的病畜是否具有传染源的作用,那么随病种不同而异。
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
2.病原携带者:外表无病症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存在着间歇排出病原体的现象。潜伏期携带、恢复期携带、健康携带
2、传播途径
定义:传染病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体所经途径。
〔1〕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进行的横向传播。
A、直接接触传播〔无外界环境因素参与〕:
B、间接接触传播〔有外界环境因素参与〕:病原体经传播媒介与易感动物接触引起的传播;空气、饲料和饮水、土壤,活的媒介物。
〔2〕垂直传播: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A.经胎盘传播
B.经卵传播
C.经产道传播,病原体前行或胎儿后行
3、易感动物
易感性:指动物机体对于某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
易感性的上下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由畜体的遗传特征等内在因素、免疫状态决定的。
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畜群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也与畜群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
二、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10分钟〕
散发:散在发生或呈零星发生,发病数不多且无规律;〔群体免疫水平
;隐性感染率高
;需一定致病条件〕
地方流行性:发病数较多,且有地方〔区〕性;
流行性:发病数量多、发病率高、流行强度大,范围广。
爆发;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病例,突然,范围局限在几个畜群或一定地区。
大流行:往往是跨省、甚至于跨国性的。
三、流行特点〔10分钟〕
季节性:指疾病多发生于一定季节或在一定季节中发病率升高。
周期性:一次流行后,间隔一定时间再度流行,发病率呈周期性升高和降低。
地方性:受生态环境的影响,疾病局限于一定地理范围。
年龄性:指疾病多发生于一定年龄或在一定年龄中发病率升高。
自然疫源性:病原体不依赖在人类和家畜中的传播和流行而得以在自然界长期生存的现象。
四、影响因素〔10分钟〕
1、自然因素:气候、气温、湿度、光照、风、雨、地理环境、动物种群等;主要通过对三个流行环节的作用而表现出来。
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社会进步程度、生产水平、饲养管理、科技、文化水平、人类活动、法律法规等。
第二章
家畜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一节
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
一、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制定的原那么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那么:传染病涉及面广,危害巨大,一旦流行那么损失沉重,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那么。
〔二〕加强和完善防疫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动物保健和疫病防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建设,以标准传染病的防制。
〔三〕加强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开展流行病学乃至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监测,对实施有效的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染病综合防制的根本内容
包括疫病预防、控制、消灭和净化。
〔一〕疫病预防:指采取一切手段将某种传染病排除在一个未受感染的动物群体之外的防疫措施。
1、通过多种隔离设施和检疫措施等阻止传染源;
2、通过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和环境控制等措施防止动物群体感染。
〔二〕疫病控制:指通过采取各种方法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将其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加以扑灭的措施。
1、患病动物的隔离、封锁、治疗、处理;
2、紧急消毒处理;
3、对周围动物进行检疫和监测,以发现病原携带者。
4、周围动物紧急接种;
〔三〕疫病消灭:将一种或几种疫病在限定地区铲除的措施。疫病消灭除取决于各种社会因素外,更受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如宿主范围、免疫力的持续期、病原体的血清型等。
疫病消灭在空间上分为地区性、全国性、全球性三种。
通过严格立法执法、处理传染源、免疫接种、严格消毒、控制传播媒介等措施来实现。
〔四〕疫病净化:通过采取检疫、消毒、捕杀或淘汰等措施,使某一地区的某种传染病逐渐被去除的过程。
疫病净化是疫病消灭的根底和前提条件。其实现方法同疫病消灭。
第二节
传染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传染病的防制应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消灭传染源和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易感动物等三个方面入手。
大体来说,防制措施可分为预防措施和扑灭措施。两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需要进行综合应用。具体来说,传染病的防制要采取养、防、检、诊、报、隔、封、消、处、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一、饲养管理
1、养殖场选址适宜、布局合理〔管理区、生产区、患病动物处理区〕
2、加强管理,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畜禽饲养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隔离设施;建立配套的防疫制度;全进全出制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3、优化生产管理,供应畜禽足够合理的营养,增强机体的自身抵抗力。
二、防疫
1、加强防疫知识和兽医法规的宣传教育
2、预防性用药。
3、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平时有方案的对健康畜禽进行的免疫接种。
紧急接种:发生传染病时,为控制和扑灭疫情,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免疫接种。
〔1〕免疫程序:根据免疫学原理和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等合理制定的预防接种种类、次数以及间隔时间。
〔2〕制定免疫程序的主要依据:
当地疫情:
疾病性质:在易感受年龄和常发季节前进行。
动物用途:蛋用、肉用、奶用等。
母源抗体上下:
与疫苗的性质有关:弱毒苗,灭活苗等。
〔3〕疫苗接种反响
正常反响:轻微、短暂的沉郁、食欲下降和局部轻微炎症等。
严重反响:比正常反响严重、动物数量多,多因苗的质量低、毒力强、剂量大,操作与接种途径错误或使用对象不正确引起。
过敏反响:疫苗或培养液中存在过敏原。表现为粘膜发绀、缺氧、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虚脱、惊厥等。
〔4〕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免疫动物群的状况:动物品种、年龄、体质。
病原体的血清型和变异性:超强毒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抑制:
疫苗质量
体内抗体干扰和超前免疫
三、检疫
1、检疫:检疫是指由法定的机构或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标准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疫病情况及卫生平安实施强制性检查、定性和处理,并出具结论性法定证明的行为。
2、检疫的对象
动物、动物产品或其他检疫物〔疫苗、血清、动植物废弃物及其装载容器、包装物和可能污染的运输工具等。
3、检疫内容
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其他有害物质。
4、检疫的分类
国境检疫:维护国家主权、控制动物重大疫病的传入和流行。
入境检疫:检疫审批、报检、检疫、放行或处理等步骤。
出境检疫:报检、出证、离境。
过境检疫:过境申请、报检、检疫、离境
国际运输工具检疫:申报、检疫、处理
〔2〕国内检疫:保障养殖业的平安、人民健康、维护国际贸易信誉。
产地检疫:疫情调查、免疫状况检查、临床检查、患病动物的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检验,出证和处理等。
运输检疫:报检、查证、检疫、出证等。
屠宰检疫: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
四、诊断
及早而准确的诊断,是扑灭畜禽传染病的一个主要环节。
传染病确实诊常有赖于综合诊断方法。常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作出初步诊断。然后通过微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变态反响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试验等进行确诊。应根据传染病的性质,采用适当的诊断方法。
1.流行病学诊断:如发病的年龄、季节、动物状态等。一些病症上虽相似的疾病,但流行病学上有不同点,诊断上很有价值。
2.临诊诊断:利用感官或诊疗器械直接检查和记录患病动物的异常表现。主要用视、触、叩、听的方法,或血、粪、尿常规检查等一些简便方法进行,依据疾病的特征性病症,对一些疾病可作出诊断。
3.病理学诊断,这是兽医的优势,尤其是大体解剖。多数患病动物都会表现出特有的病理剖检变化,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可以做出快速、确定的诊断。
〔1〕死后应及早进行,冬季≤24h,夏季≤5-6h;〔2〕尽量多取几例,代表性更好;〔3〕炭疽疑似病例,先取末梢血液涂片检查,排除前方可解剖;
4.微生物学诊断:
〔1〕病料的采集:无菌采集,取病健交界处或有明显病变处;各种组织都应采一些。短时间不能送检的,要加100倍保存液:作组织学可加10%的福尔马林或95%酒精,作细菌学可加30%的甘油生理盐水,作病毒学可加50%甘油生理盐水。
〔2〕染色、镜检〔电镜及光镜〕:形态典型的细菌或特征性病毒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痘病毒、腺病毒、细小病毒及一些疱疹病毒,结合临诊可直接作出诊断。
〔3〕培养或接种: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细胞或实验动物,多数病毒初代即可出现CPE,有些需盲传几代,如TGEV。
〔4〕生化鉴定:运用细菌特殊的生化特性进行鉴定。
5.免疫学诊断
〔1〕血清学: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反响、中和试验、免疫酶标记试验等;
〔2〕变态反响:常用于马传贫、马鼻疽、结核、副结核、布病等检疫。
6.分子生物学诊断:
PCR
核酸探针
核酸电泳
核酸测序
五、疫情报告
在发生畜禽传染病时,应将疫情立即上报领导机关和业务部门,并通知邻近有关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迅速予以扑灭。
属于必须报告的几种情况
A.当地新发现的传染病或国外已有,但国内首次发生的。
B.属于死灰复燃的烈性传染病。
C.法定的传染病。
D.常见的但可引起较大经济损失的传染病。
六、隔离
1、隔离:将患病动物挑出,限制其活动,以防止传染的扩散,利于把疫情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就地消灭。
2、隔离的方法,将畜群分为三类:
〔1〕病畜群:有明显病症的典型病例。是最危险的传染来源,应在彻底消毒的情况下,将其单独隔离或集中隔离在原来的畜禽舍,并严格消毒防止病原的扩散。
〔2〕疑似畜群:无病症,但与病畜禽及其污染的环境物体有过接触。应在消毒后转移他处,限制活动,详加观察,并可紧急接种和投药。
〔3〕假定健康群:与病畜禽没有接触或病畜禽邻近畜舍的畜禽。应进行紧急接种,或小群饲养,加强消毒。
3、隔离期限
依传染病的性质和潜伏期的长短而定。亦应考虑各种传染病愈后带菌〔毒〕的时间长短。
七、封锁
1、概念:指发生一类疫病和外来疫病时,对疫区或其动物群采取的区划隔离、扑杀、销毁、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
2、原那么:“早、快、严、小〞,即报告疫情要早,行动要快,封锁要严,范围要小。
3、封锁的发布:由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发布,并应通报毗邻地区政府采取有效防疫措施。
4、采取的措施:隔离、治疗及扑杀传染源,消灭病原体;
第一、封锁区四周边缘设立标志,设立岗哨,禁止易感动物通过。
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消毒站,封锁区动物不可随意调动。第二、封锁区内:
病畜:隔离、治疗、扑杀。病尸深埋、化制、销毁。
环境:消毒、杀虫、灭鼠,消灭传播媒介,停止动物产品贸易,禁止输出畜禽产品及其饲料。
易感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群体药物预防等;
第三、受威胁区:紧急预防接种,禁止输入封锁区的畜禽产品及其饲料、水,禁止本区内动物自由出入封锁区。
5、封锁撤销条件:传染源与病原体的消灭并经过该病最长的潜伏期、易感动物中无新病例出现并进行了终末消毒。
八、消毒、杀虫、灭鼠
1消毒
〔1〕消毒分类
预防性消毒: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平时作为制度规定的定期性消毒。
临时性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病畜禽排出的病原体所进行的不定期消毒。可根据实际需要,一次或屡次消毒。
终末消毒:为了解除隔离、封锁,消灭疫点内可能残留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2〕消毒方法
机械性去除:清扫、洗刷、通风等。
物理消毒:阳光、紫外线、枯燥、煮沸和蒸汽等方法。
化学消毒:消毒液。
一是使蛋白变性。
无选择性,如酚、醇、醛类等,用于环境消毒。二是干扰酶系统,影响菌体代谢。
如重金属盐、氧化剂和卤素类。三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百毒杀、新洁尔灭。〔3〕消毒效果检验
灭菌器消毒效果检验:可通过芽孢杆菌试验纸片经待检灭菌器消毒后检查细菌的活性。
污染区消毒效果检验:从消毒后的场地或物品上取样进行病原体检查,全部为阴性时消毒合格。或检测消毒前后地面墙壁100cm2的细菌数量变化〔细菌总数减少80%以上为效果良好〕。
空气消毒效果的检验:在消毒后采用自然沉降法〔10um以上颗粒〕或冲击采样法来检测消毒前、后细菌数量的变化。
2、杀虫〔蚊、蝇、虻和蜱等节肢动物〕
物理杀虫法:火焰喷灯、沸水、蒸汽等。
生物杀虫法:改善环境阻止有害昆虫的孳生;采取昆虫病害微生物等。
化学杀虫法
喷洒化学杀虫剂。有机磷及除虫菊类杀虫剂等。
3、灭鼠
鼠类传播的疾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猪丹毒、巴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和立克次氏体病等〕。
加固圈舍;清洁环境;投放杀鼠药物〔磷化锌、杀鼠灵、安妥、敌鼠钠等〕;利用天敌等。
九、处理
新发病死畜的处理:发现患病动物送兽医室检查,及时确诊,尸体送解剖室检查,集中深埋,或烧毁,不得食用或乱扔。
对于国家一类传染病〔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应扑杀、燃烧、销毁、深埋处理。
对于二类和三类传染病,可以采取急宰、扑杀、销毁等处理措施。
十、治疗
1、目的意义: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
2、原那么:
注意隔离和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和扩散
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注意经济性
严格掌握不同药物和制品的适用症
禁止药物滥用,加强产品平安管理
3、对因疗法:
〔1〕特异疗法
应用高免血清、抗毒素等特异性的生物制剂所进行的治疗。这种疗法的特异注很高,如抗破伤风血清对治疗破伤风具有特效。
高免血清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发病初期注射足够的剂量,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血清过敏,急救方法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应用其他强心剂。
(2)抗生素疗法
须按传染病的性质选择使用,开始剂量大,以便消灭病原体,以后可按病情酣减用量。
(3)化学疗法
是用化学药物消灭动物病原体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抗菌范围很广的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和呋喃类药物等。
4针对动物机体的治疗方法
〔1〕对症疗法
系按病症性质选择用药的疗法,是减缓或消除某些严重病症,调节和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而进行的一种疗法。如体温升高时,用解热药;心脏衰弱时,用强心药等。
〔2〕护理疗法
对病畜加强护理,改善饲养,多给新鲜、柔软、易消化的饲料。
〔3〕增强免疫力
使用干扰素、免疫因子、左旋咪唑等。
〔4〕中兽医疗法
如用承气汤、白头翁汤、乌梅汤等治疗羔羊痢疾;用千金散配合其他方法治疗破伤风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可以使用针灸和穴位疗法。
第五篇:动物重大传染病的认识与防控
动物重大传染病的认识与防控
——兽医专题论文动医93
学号17109305 刘培辰“防控动物重大传染病是兽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张研究员在课堂伊始如是说。所以增加我们对动物重大传染病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动物身体健康,农、牧、渔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优美平衡„„
首先,先来认识一下传染病,它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的又称寄生虫病。
世界动物健康卫生组织(OIE)根据疫病传播、危害情况及其对国内经济或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从严重程度、流行与传播、诊断方法等几个方面判定一种传染病是否为重大传染病。其中严重程度的评判的主要依据是:该病已经对一个或者多个国家(区带或者地区)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或者其很可能对(经济和生态方面有重要价值的)野生动物群体有负面影响,或者其病原会危害公共(人类的)健康。其中多种动物共患病22种、牛病18种、羊病14种、马病14种、猪病11种、禽病15种、兔病2种、蜂病7种、其它12种。并且IOE根据一种水生动物疾病是否符合以下条件:如果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某个区域曾经被认为实际上是没有该病的,但该病首次或者再次在该国家或者该地区发生时,或者该病在一个新的宿主种类发生,或者出现新的毒株或者出现新的疾病症状,或者存在国际间传播该病的危险,或者有在某个地区流行的威胁(潜在危险),对其进行严重程度的判定。
根据重大动物传染病的类别的不同,其相应的评判标准及防护措施均不相同。一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疫病。常见的有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白斑综合征等。发生一类动物传染病时应采取的措施:立即报疫情;在迅速展开疫情调查基础上由同级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行封锁;在疫区内采取彻底的消毒灭原措施;对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展开紧急预防免疫接种。
二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疫病。常见的有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发生二类动物传染病时应采取的措施:立即报疫情;在迅速展开疫情调查基础上由同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区和受威胁区;在疫区内采取彻底的消毒灭原措施;对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展开紧急预防免疫接种。
三类动物传染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等。发生三类动物传染病时,当地人民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应当按照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赠我们一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