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1:0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在中国现在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去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的都市打工。这些本应该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个群体非常需要我们大家以及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一、第一次接触留守儿童:

本次社会实践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在我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其他的生活时间中我都看到许许多多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和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报道,就感觉这个群体是多么的可怜、无助、孤独......当时就感觉我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当时就想有机会真的要去帮助这些特殊的群体和可怜的孩子们。所以在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我就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作为我本次社会实践的课题。希望自己能给那些留守儿童有些帮助,那怕是微薄之力。因为我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在我们哪里也有一些留守儿童,但是之前也没有接触过,长期在外读书的原因自己对家乡的偏远山区也不太熟悉。所以我把实践的单位定在了我们乡的村委会。跟村主任联系好后我就开始了在村委会的实践过程,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其中工作一样按时上下班,会有一定的工作!由于接近了过年政府有大量的物资和资金下发给乡村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正好我就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有留守儿童的地区下发物资。在出发的前一晚村主任就和我讲明早去的地方会很贫穷、很艰苦让我准备好自己的食物和饮用水,听到他这么说我表露出了不相信的表情,他接着说一定要准备,不然会饿肚子的!第二天我终于踏上了接触留守儿童的道路,我也感到心情有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群体!在途中由于路途的遥远我渐渐的睡着了,醒来时车窗外风景变化真的很大没有了高大的树木、绿色的田野、清澈的河流。全部都是荒凉的山坡,没有植被的田野,感觉这个地方是没有人烟的地方!车没开多久就停了,我也跟着他们一起下车,心想这里应该是目的地了,一看时间已是下午的两点啦!路途还是远的嘛!由于村民们知道我们要来分发物资所以远方有许多的人群等着我们,一眼望上去看到的那些村民大部分是小孩和老人,没有几个年轻力壮的!细细看去才发现小孩背着小孩、小孩搀扶着老人,全部都用渴望和无助的眼神望着你,再加上环境的不可思议。当时自己的心也渐渐的凉了,泪水也渐渐湿了眼眶,无助的呆立在那里!主任看到我站在那里不动就叫我快过去帮忙下东西,把那些物资全部平均的分发给每一户家庭。那些小孩看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物资拿着就跑回家了,没有一句“谢谢”当时也没怎么在意,只是感觉他们真的非常需要这些东西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可以过个好年。发完东西后主任他们就去了村里的一家人去吃中午饭,当然也是吃自己带来的东西。我就没和他们在一起出自己出去到村里面走了走,我就觉得真的要好好的了解了解这个地方,因为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我走到村落的中间,看到的田地是没有农作物的荒地,到处都是杂草,有也只是一些生长不好的几颗小蔬菜。我就在想他们以什么生活?怎样生活!路边也坐着几个休息闲聊的老人我就过去和他们一起聊聊。听他们讲我才知道他们村田地都是黄土,不是优质得到土地,种植农作物也没有什么好的收成。再加上乡村的偏远和荒凉,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所以年轻人就大部分出去外面的城市和好的乡村打工,为家里找些生活的费用和去外面生活,离开自己的家乡。所以家乡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种田的人也没有,村庄的现状就是这是造成的,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就抱着能过一天的是一天的生活着。他们还说在家里照顾老人、生火做饭的都是小孩,三四岁的孩子就不但失去了童年的乐趣,而且还增加了无数的负但和不必要的痛苦。

随后我随便去了村里的一家人,他家只有三个人在家两岁的弟弟,七十六岁的爷爷,和五岁的自己。一个衣服破烂,脸上失去光泽,皮肤干裂,全身脏兮兮正在生火做饭的女孩告诉我,他们家其他的三个人:爸爸、妈妈、舅舅早在两年前就出去打工,两年没有回家了,都是通过回家乡的人寄回来钱和生活用品,两年都没有见过面了。我问他们想不想父母,他们顿时流下了眼泪,并且很可怜的说太想了,希望父母早点回家陪陪他们,他们真的对无助的生活坚持不下来了。我也特别的感动,希望这些小孩的父母早点回来陪陪自己的孩子,他们真的太需要你们的爱了。我安慰他们后,看了看他们的中午饭,我看到时惊呆了,就只是可怜的几颗白菜和两三个土豆,其他的就只剩水了。我们他们你们每天的食物就是这些?为什么不吃我们发给你们的那些食物啊?她对我说:“他们吃这些早就习惯了,没事了。你们发的那些食物要留在过年的时候吃,不然过年就只能吃这些了。”说完并指向了正在沸腾的锅里。我知道我们这次给他们的帮助只是暂时,微不足道,更多的留守儿童是无法感受到的,这的希望他们过上和我们一样的生活,有一样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穿一样的衣服......太多太多的东西他们是不会得到的无法体会得到的,不幸的命运造就了他们如今的生活,我觉得自己才是最幸福、最幸运的,自己也希望能给他们一点帮助。

二、真正的了解留守儿童: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远离父母,远离公众的视线,留守儿童就像山中那一棵棵兰花草,分散在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家庭,在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路途上,自立、顽强、坚韧,却又柔弱的留守儿童迫切需要爱的呵护。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概况

中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调查时间

14年7月5日-14年7月20日 调查对象: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邢口镇草寺小学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1、年龄及性别分布

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别比为114:75。

2、地区分布

据介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

本地情况据统计,开封市中小学在校生中,“留守儿童”有22958人。纵观全市“留守儿童”:从受监护的情况看,由祖父母监护的占74.1%,由亲友监护的占22.6%,无人监护的占3.3%。从学习成绩方面看,“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占12.6%,较好的占23%,较差的占64.4%,成绩下降的占74%。从人格发展方面看,这些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诸多问题。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有19%的人从不与同学、父母、监护人谈心,46%的人偶尔会与别人谈谈心,在受到别人欺负后,有27%的人表示“无所谓”,18%的人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从道德层面上看,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教育”,监护人一味追求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对于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道德习惯的养成上却少有关注。调查发现,31%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有20%的“留守儿童”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沉迷于打游戏;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从身体素质方面看,由于生活无规律,学生回家基本不能按时吃饭,一天吃一餐或两餐的大有人在,而穿着上没有人管他们穿得是否干净、整洁、冷暖,个人卫生极差。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或不均衡,身体素质差,实在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杞县邢口镇草寺小学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5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5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留守儿童心理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小学二年级学生唐帅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赵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二年级学生罗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4、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不生病,按群不失事就尽到责任了。甚至部分监护人,由于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调查中,有一个黄小虎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爷爷要钱,然后到处去玩耍,晓得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同的生存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们不晓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学方法上海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在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的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外出务工者的增加,留守儿童还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得素质,而是将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三、关爱行动,我们在路上

为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所进行社会实践的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如下制度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制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学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志,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活动中,还积极和村委会干部、镇政府干部、各级单位在职职工一起加入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来。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要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了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6、形成关爱合力。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农村留守儿童。

四、对留守儿童的意见和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兴办乡镇企业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失业增加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学,失学问题,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幼儿早教书籍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强化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4、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5、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对留守儿童方面增加一定的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对儿童关注的积极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行之有效的改善、改进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城乡同级学校可以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组织学校联谊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和对方资源来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发展方向,社会应积极的发挥有效的能动性,多组织各种关注留守儿童的团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龙头企业多做以“报答家乡,报答社会”等形式活动,组织下乡支教,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对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施行不定期的教育和指导,从客观上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1、对个人来说,参与此次社会实践,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实践能力,搜索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有效服务社会,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宽了思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这也是一个了解自己,发现并改正不足,体现自己社会价值的过程。为我们以后走上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2、对我们团队来说,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大大增强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大家相互鼓励,互帮互助,通过讨论,大家集思广益,有助于扩宽思维。

3、通过实地调查,可以搜素许多宝贵的资料,通过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同样的,政府部门应该深入农村,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现状,体会留守儿童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尽可能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4、体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有助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交际能力,增强政治意识和爱国意识,培养我们的责任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不再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还留守儿童一个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广西玉林博白县英桥镇绿柏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二、留守儿童生存的状况。

三、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与入学率。

四、留守儿童对社会及家庭造成的影响。

五、留守儿童情绪及心理问题。

六、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七、调查的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的目的:为了让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得到,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希望日后这样子的一种现象能有所减缓。更加希望能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呼吁更多的社会和政府部门关注、关心、重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

调查研究的意义: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在心灵上为留守儿童找一盏明亮的指示灯、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调查研究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世界接轨。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普遍提高了。但城市化的步伐也因此逐渐加快。人口迁移,特定人口移动频繁。在众多流动人口当中,青壮年的比例占最多。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将其子女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父母带养,也有少数一部分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代为看管的。更有一些是跟着只长自己几岁的哥哥或姐姐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虽然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说,但对于后者,我颇感其中的凄惨悲凉,虽然这并非是其父母的本意,我也始终相信,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愿意陪在自己孩子身边的。但为了生计,迫于生活中的种种,惟有将孩子暂留家中,也实属无奈之举。

由于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农村较为普遍,因此在农村也形成很大规模的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留在户籍的所在地,长期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根据2009年人口普查资料估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多达5800万人。

绿柏村是广西的一个小乡村,由于距离广东不到20公里的路程,村里的许多人都出去广东打工。整个村子有500多户,人口有3000多,其中去广东务工的占了百分之五十,去南宁等各地的占了百分之三十。虽然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但至今仍未明确的出台一些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政策,只有一些侧面性的相关文件。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仅次于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的世界性三大公害之一了,而青少年犯罪又以农村一部分留守儿童紧密相连。据知,在青少年罪犯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留守儿童,可见处理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极其迫切的问题了。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在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偶尔的电话中,少数的节假日里方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当那些与他们一样大的孩子,在在享受着花样的年华,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疼爱的时候。他们留守在家中,留守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身边,亲戚朋友的家中,像小草一样孤独的生长。人们给这样的一些孩子取了一个较为辛酸的名字:留守儿童!

是什么样子的原因使他们的父母如此的狠心将其留在家中了呢?是生活的无奈还是外界的不接纳了呢?是这些孩子们的原因呢?还是父母们的原因呢?我相信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社会上我们会有很多人关注的。根据调查,得知致使绿柏村出现这样子的情况的原因是:第一、家庭贫困,父母负担不起学杂费和生活费,这是主要的原因。父母外出务工的多数是为了解决其子女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学校能吃好穿好住好的,许多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其实、除了学杂费外许多人也反应,城市的物价相对于农村而言较为偏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除了生活费外已所剩无几。再有,工作的时间长,流动性很大,没有时间管教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而且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认为城市居住的人口对于农村来说比较复杂,许多父母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加上就小孩子的本身而言,他们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在家里在农村可以走家串门,出到外面进到城里,进出门都要把门关得紧紧的。语言上也存在着相应的障碍,城市与农村间也存在一定的歧视。许多本地人不喜欢外来工,他们认为外来工素质不高,担心他们会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立足于此,那些随着父母外出的孩子,他们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这也是许多父母宁愿将其孩子留在家中的原因。

还有,至今有一些父母仍存在着一些落后的观点和自私的想法。认为孩子可以留在这家中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认为趁现在年轻的时候多赚一些钱回来。甚至有一些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有一些孩子的父母觉得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让自己的父母帮忙照看自己的小孩子是一种赚大了的事情。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你老人不肯帮忙看管,儿媳妇小气一点的她会认为你不喜欢她。只肯帮谁谁谁带小孩却又不肯帮她带,少数一部分的人会时不时给你来点儿小吵小闹的。我们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语,不孝有

三、无后为大。很多老人都是十分的信仰这句名言,孩子就是一个宝,所以他们也担心小孩跟出去外面会跟着受苦、受累的。在他们的意识里,我他们宁愿自己在家里面看管孩子就是苦点、累点也没什么,只要不让他们那些宝贝孙子孙女挨累、吃苦就行了。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原因。

二、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

父母的外出导致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对于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生存和生活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他们是怎样生活又是和谁一起生活,其生活的情况,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

据调查,村里面的大多数留守儿童是跟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也有少数一部分由亲戚看管。由于祖父母与小孩的年龄相差太大,其间的问题不止是代沟那么简单了。很多家庭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了,在留守儿童当中他们有大部分是不善于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的,出现了一些隔阂。这方面的原因致使许多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态度都受到了一些相应 的影响

那些尚未到入学年龄的儿童,由祖父母带养,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挨忽略掉了。对孩子的料理也没有其父母那么细心,很多时候都是一副邋遢的样子。再者,其外祖父母年事已高,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孩子心里面的一些困惑和疑问都无处可说,无处可诉。那些让亲戚朋友帮忙代养的,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那个所谓的家也不是自己的亲家。就算是亲戚朋友对孩子们很好,但在孩子的心灵上还是留下了些许的阴影,心里面多多少少也会有一种莫名的落寞感!他们有一部分人都表示会有那种身处他人屋檐下的感觉,他们都过早的体会到了这个让人痛感辛酸的社会规律。

从一些孩子的穿着来看,父母在家的孩子与父母不在家的孩子是有着很大的一个区别的。哪些孩子的父母在家,哪些父母的孩子不在家,我们这些外人、傍人完全可以从孩子们的穿着和衣服的干净程度看出来的。如果家中有祖父母还需要种地干农活的话,那么,留在家中的孩子在上了一定的年龄后,他们也必须帮助自己的祖母干活。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来说,对于那些儿童而言都有不利的影响!也可以从这方面得出,那些留守家中的孩子生活条件并不好。

三、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与入学率。

留守儿童的入学率在农村也不算低,在村里面可以说是占了100%。因为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也抱有很高的期望,也正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使父母在无形中向各自的孩子施加压力。那些外出打工的父母普遍都是受教育不多不高的,多数人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和夙愿。再加上他们在外面受到和遇到的遭遇和待遇,使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对孩子的期望也就相对加大。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到入学的年龄他们都会毫无疑义,不加思考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府,希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成长并成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父母也应该是对孩子教育时间最长久的老师,但是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不是跟父母在一起、许多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就是他们的祖父母!留守少年儿童也正是处于身体、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这使得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没有父母生活中点滴的道德教育,孩子极易产生认识、价值取向上的偏离,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没有人经常性的提醒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遇事只能自作主张,长此以往,一些孩子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辍学的道路。很多留守儿童,在学校里受到委、困难时他们的第一种想法那便是辍学。从调查来看其升学率并不可观。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们与自己的子女相隔甚远。在管教方面都是属于那种心有人余而力不足的类型。很多留守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他们过度沉迷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时,如果没有人及时并正确的引导他们。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有极大的可能会失足。于是他们有许多人选择了辍学,外出打工,重走父母所走的道路。所以,村里面有一些留守儿童在小学毕业或者是初中毕业后便会辍学回家去广东打工。这个现象在村里面是极其易见的。

村里面出现了这样子的一种奇特的现象,假若不是节假日,在村里面你只能看到老人和小孩,青年人你是很难见到的。只留老人和孩子与孤灯相伴。当然我深知这样子的情况也不止在我

们村里出现,各地方的农村多多少少也会有这样子的一种情况存在的。

四、留守儿童对社会及家庭造成的影响。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社会上的一些调查显示,社会上的流浪儿童有一部分是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家出走的留守儿童。因为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缺乏家庭方面的教育,由于在孩子在小的时候思想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都是极为叛逆的,在很小的时候或者是说一遇上什么大的挫折和困难便会轻易产生厌世厌学的心理。很容易让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吸引,普遍都会去向往那种看似是自由又自在实际上却又并非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有少数是因为家庭方面的某些压力,邻里邻居之间的一些闲言碎语,使一些孩子在与其看护人发生争吵时严重的会选择离家出走,当然这样了例子在村里面并不多见但是并不代表它没有发生过。我国《劳动法》规定,工厂,单位不能顾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儿童为工人,而那些因为一时冲动离家出走的儿童大多数都是未满十六周岁的孩子。出到外面也不能靠自己的劳力来换取钱财,大部分的流浪儿童只有通过一些不法的手段去换取生存,去换取那些让人看了都会心生疼痛感的食品艰难的维持着自己的生活。留守儿童过早的流入社会,对地方,对社会的治安秩序都存在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孩子与父母存在隔阂的这一现象,无论是外出的父母还是家里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反映。让人更为心酸的是,我的一个表侄,由于年幼又经常与自己的父母分离,在他爸爸回家进屋时竟然问他的爷爷说:“爷爷,刚才我看见一人背着包的人进了我们的家了!”我不知道我那位表哥在听到这句话时会有何感想,我也不知道对于这样子的现象我们的那些父母们会作何表态,又会有何感想?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最为普遍的联系方式是通电话,可是由于话费的原因,许多父母都是一个星期或者是一个月才舍得打上一两次电话。而且通话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询问孩子在家里是否听爷爷奶奶的话,有学校是否认真上课听老师的话。很多家长都表示,打电话回家说得最多的话那便是叮嘱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话。让他们帮帮家里干一些家务活之类的家常话。

五、留守儿童的情绪及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朋友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一些成年人都知道生活中凡事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更何等是对于那些年龄尚小的留守儿童而言呢!很多时候在遇到很多事情时候,考虑事情时普遍都不如成年人周到细心。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亲戚或其祖父母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

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而且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间是存在一些相应的隔阂的,在处理与父母的隔阂这方面的事情,许多留守儿童的情绪都是较为敏感,是属于那种很容易激动的类型。不怎么会听从父母的劝告,不相信父母的引导。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因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据统计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在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子的情况出现,只要小孩子子之间一发生口角,稍有不和之处,便会很容易与他人发生争持的打架斗殴的现象。一部分的校园里的打架斗殴事件也有是因为这些原因所引起的,他们当中有一些较为叛逆,极端的类型。有一部分是比较自卑型的,也有一部分是内向型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心理状况都使那些孩子游走在犯罪的边缘上,只要稍稍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差错,他们都有可能被圈入那黑暗的泥潭里。对于许多事情,他们虽然有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在其激动或冲动的情况下都会存在着一定的极端和偏激性。如果出现了一些他们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就极有可能的选择用一些极端的方法来解决事情,用一种偏激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就这样的一种现象,问起一些孩子和家长的时候,他们都坦言承认,自己的小孩,小孩自己在处理这类事情时都是较为敏感的。属于那种很容易犯冲动,情绪易为激动的类型!在情绪不稳定时对于一些已经上了年龄的成年人来说,都是很容易犯主观错误的。做出一些极端的选择,更何况现在是对于一些尚未成年的留守儿童而言呢!

六、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从家庭教育角度讲。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应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如果实在是不行的话。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是纯属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也要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况。第三,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起到一定有加强沟通作用。

(二)、从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角度看。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

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移动合作开设集团业务,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并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七、调查的心得体会

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话,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把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放在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上吧!在成长的路上,很明显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已经输在了起跑点上了。和一些同龄人相比,他们无疑是不被上苍眷顾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行为习惯方面更容易产生反复,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更大的耐心,投入更多的热情。如果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对他们失去信心,转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了对抗心理,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希望老师、家长都多给这群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在这喧嚣的都市,我们大学生的心被层层枷锁囚禁起来,好久都不曾有一分真情能敲开我们“坚硬”的心房;好久都不曾因一些人,一些事而落泪了;好久不曾有积极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想法与冲动了。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建设祖国——这些早已成为童年幼稚想法,被我们鄙视为老掉牙的东西重新在心底击起阵阵涟漪。希望在这份调查报告里,我们找回了一些儿时的童真和信念,给我们尘封已久的心打开了一扇窗,希望能吵醒那个沉睡了许久,堕落了许久的爱心。伸出嫩白的双手帮一帮这群孩子们!如今,名利为先,金钱至上的观点充斥着整个社会。被这些社会阴暗面污染了的尘世的人们,太需要一次灵魂的回归,太需要找回曾经那双澄澈明亮的大眼睛,拾掇起那颗充满爱的美丽心灵。让我们看看这些孩子的生活情况,了解了解他们身边的事迹吧!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给他们一份关心与关爱吧!希望;希望我们能够洗净城市的铅华,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拾掇起那颗美丽心灵,得到自我的救赎与升华。祝福;祝福那些命途多舛的留守儿童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收获明天的幸福。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给那些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们送去我们的爱心与亲情吧!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陆伟学号:31022P21班级:31022P

[摘要]在经济飞速增长的今日,农村除外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加。我利用暑期实践实地调查了一下家乡附近的农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孩子交谈,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我也有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关键词]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调查的现状: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次数也普遍较少,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六年未回来的例子。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如下:

1、学习问题他们的学习得不到有效地督促和引导。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

2、道德品行问题长的关键时刻。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

3、心理人格问题饥渴”。

4、安全问题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监护问题 根据我对家乡宿迁市新化村的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

951:由于临时监护人多数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致使: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容易成为某此外,20多名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我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42%。还有6%每隔三年回来一次,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五54%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37%。这表明35%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24%,由于缺乏或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

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部分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4/1/201

3这,%,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憋%,“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营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11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2.21亿,比2010年的2.11亿增加4.7%,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农业、公安等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1.农民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外,父母认为,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自己的辛苦也值得了。

较盛行,导致有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必须改变,否则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己对小孩的责任和义务,让其认识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只有这样,理。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要清楚地告诉将要外出打工的父母,将孩子的监护权委托给老人或亲友,虽然不违法,但是,最好是能不委托就不委托,实在是必须委托的,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

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另外,还要重视亲情的培养,在外出打工期间,要尽可能地通过电话或者书信形式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即: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如不少另外,新的读书无用论当前在农村也比这些都是错误而且片面的观念和认识,所以,急迫的是需要让父母认识到自小孩除了需要好的生活以外,还需要良好小孩才能健康成长,也才能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心还要让农民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经常了解孩子的学4/1/2013。2 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家庭有利

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和传统节日,应捎寄些衣物、学习用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2.必须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生活贫困。其实,我国农民自古具有安土观念,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享有天伦之乐,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如果在农村就能衣食无忧,他们是不愿背井离乡的,但是,太多的无奈使然,就像林文容的父亲说的那样:“不进城打工就赚不到钱养活全家,就没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很多农民为了改善生活和送子女上学,不得不离妻别子或者夫妻一道远离家门,去到外地打工谋生,即使他们到了城里打工也还是希望能够带上子女,一是希望能够让子女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二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城里接受较好的教育,学费等费用,最后也被迫把小孩送回老家,使这些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如果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生活。

3.政府要落实措施,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这主要有以下途径

○1.政府要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只要政府重视了就会有办法解决问题。如河南省采取了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落实

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式值得推广。

○2要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改善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人民日报》曾报道,在北京的300万流动人口中,还有87.5%的孩子被高额的教育费用拒于学校的大门之外。政府要统筹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教育设施,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打工地入学。

○3.政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当前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不再是一方净土。盗窃、抢劫、贩毒、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和发展,常不利,因此,要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宁环境,就必须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村进行综合治理,使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和青少年法制学校,及时开展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乡镇开办青少年法制班,落实专门民警担任法制老师,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强化对“空壳”式家庭的管理,减少违法犯罪青少年漏管失控。

○4.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儿童的责任和权力,并在社区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少年积极参与思想道德的修养活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可是,减少和消灭留守儿童现象,6-14岁的儿童达降低收费标准。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使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留守儿童能在社区继续4/1/2013 只能是一句空话。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实施关爱工程等措施,10万人,而其入学率仅为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城市应改变按户籍 可以成立青少年维权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给农村社区以监护留守为此,改善他们: 这种创新模12.5%,在各引导青3 由于他们无力承担小孩高额的借读费、“春蕾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非因此,4/1/2013 4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班级:学号: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一、留守儿童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中,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的还是占较大的比例。由于缺少有效监管,他们大多存在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甚至有厌学、辍学的情况。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发展不尽人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儿童。“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是学校和老师的一块心病。分析原因,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被委托监护人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责任。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极个别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被委托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他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引导

少,存在教育发放简单粗放等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普遍表现如下:一是自我封闭,遇事不与人说。二是自卑感强,总觉得低人一等。三是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想念父母的占85%,有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情感。一些孩子不积极和监护人及老师沟通,遇事从不说,也不知道向谁诉说。因长期的自闭会使这种情绪压抑在心底,影响他们的人生及幸福感受,导致他们回避现实,不再提及和重视亲情。

(三)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

由于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一般。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影响。虽然父母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

(四)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老人带孩子会出现无意识过度溺爱的特点,从而导致孩子既软弱又自私专横。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引导和过问孩子的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不少留守孩子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中,有的行为纪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现象,如偷鸡摸狗灯不良习性。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照看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监护人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因此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一些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也是非常危险的,同时还面临被拐骗、抢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到位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又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三、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生存等方面教育,也难以有额外的安排来帮助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疑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出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二)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至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三)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四、对策及建议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是根本原因。城镇化进程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因为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得农民工子女面临着父母无法承担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各地教材使用的不同导致转学后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而陷入困境等一系列客观问题,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的出现。

1.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父母亲千万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在外打工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既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

2、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

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学校。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题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的学校帮助,对留守儿童给予帮助。调整人口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3、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

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改革家访制度,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回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

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从目前现状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它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必须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当作一项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搜狐新闻:2009年06月29日 新华网

腾讯网:2011年04月10日03:42广州日报

《未成年人保护法》

百度百科:留守儿童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调查研究[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2013 暑 期 社 会 调 查 报 告农学院生物技术 班 顾伟航110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顾伟航 调查地点: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福成村及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13年8月 调......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地区: 调查人: 一、个人方面 A1、你的父母都不在你的身边?( ) A、是 B、不是 A2、 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 A、爷爷、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发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持续高潮,随之而来,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研分析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学生,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共同构筑起面向“留......

    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山区、半山区农民涌向了城市,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向祖辈、亲戚转移,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队......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一、 问题的提出当代社会,在市场经济驱动下,青年家长双双外出务工,谋求经济利益,而将子女完全交由自己父母教养的现象比比皆是,隔代教育突......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系院名称:化学与化工系调查主题: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当地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现状、问题与相关问题,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和生活状况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和生活状况调查 五系 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班 姓名:徐平学号:20100512242 指导老师:涂金坤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醒目的社会话题。作为一个农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