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研分析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学生,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开展此次以“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为主题的调研。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心理情况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在这次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中,我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这一主题。我希望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弊端和探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在留守儿童和社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看到社会温暖的一面,给他们一个倾吐自己内心的机会。再有,我也希望这一突出问题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个需要被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使人们认识到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我希望能够召集更多有爱心的人加入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队伍中去,而这也是我这次活动最重要的目的。
二、调查时间
时间:2018年5月26号至2018年6月5号。
三、调查范围
平邑县保太镇杨家庙村及邻村儿童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由问卷调研和走访调研组成:问卷调研是以纸质问卷的方式,由当地留守儿童完成;走访调研是通过走访的方式,实际考察留守儿童家庭和周边环境完成。发放75份,最终有效问卷68份。
五、调查内容
平邑县保太镇杨家庙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一)、问卷版块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共27题,分为两大板块:
1、第一板块: 个人情况(1-10题)。包括家庭成员,父母和留守儿童本身的基本情况等等。
2、第二板块: 心理情况(11-16题)。包括留守儿童的心理倾诉对象,其他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变化等等。
3、第三板块: 学习情况(17-23题)。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等。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位于平邑县保太镇杨家庙村的学生们和周边农村家庭住户。
(三)、统计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数量关系分析方法和逻辑分析方法。
六、调查状况及分析
(一)个人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1、本次调查中16.46%为独生子女,83.54%为非独生子女。家里孩子众多也是造成父母外出情况增加的因素。父母外出情况:父亲外出22.61%,母亲外出6.52%,父母均外出70.97%.父母均外出的情况占很大比例。导致留守儿童众多。也使得我的调研数据更有说服力。这是因为百善镇地处荒凉,除开农作便没有其他挣钱方式,才使得村里人不得不在外谋生。
2、离开父母后,有16.72%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58.47%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0.8%和叔伯生活在一起,24.01%其他。父母多久回来一次:一年以内47.82%,1~2年25.45%,3~5年13.12%,更久13.61%.父母因为家庭重担不得不外出打工,只有将孩子托付给他们的亲戚照顾,以减轻负担。另外这些孩子与父母相隔较远,父母回家一次极为不易,且父母回家一趟不仅会耽误工作,路上的车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次,留守儿童多在上小学,上学地方离家里比较近,平时也有可靠的亲戚等照顾,父母也非常放心,因此不经常回家与孩子相聚。
3、平常与监护人生活会产生矛盾的情况。8.76%经常产生矛盾,75.53%偶尔产生,15.71%从来没有。父母回来交流的困难则50%表示没有困难,37.5%表示有一点困难,还有12.5%表示无法沟通。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父母外出,孩子寄宿在亲戚家里,平时的沟通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经常发生矛盾的家庭,问题显而易见,而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关系和睦,但是也有无法沟通或者从来不沟通的情况存在。而且父母久久不回家中看望孩子,也会让孩子产生距离感,沟通也会更难。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4、73.8%表示寄宿后生活更有规律,26.2%表示不是。而54.16%的儿童寄宿后生活能力增强,8.33%生活能力下降,37.5%基本不变。可以看出离开父母的怀抱后,孩子们的生存能力普遍上升。生活更加有规律,这是因为离开了父母,孩子们不得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多的调查使得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上升。
(二)心理情况
1、在问题“如果有条件是否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中。91.67%的学生选择了愿意,极少数的孩子选择了不愿意。数据中可以见得在孩子心里,渴望父母的关爱是多么的急切。也可以看出在留守儿童中,他们是极缺少父爱母爱的。[2]从11题看出,孩子有心里话更愿意向母亲诉说,这是因为母亲更注重倾听,母亲有细心温柔的性格,而且更多的母亲在家里照顾孩子,与孩子走得更加亲近。而在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和自己解决占的比例最重,在长期的缺少父母关爱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一方面求助于老师,另一方面选择自力自强。
2、寄宿过程中,孩子表示获取关心来自父母的占37.25%,来自老师的占42.76%,来自同学的占19.99%.可见,在留守儿童的心中,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超过父母的。这是因为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时间大部分是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而且平时遇到困难时也是求助于老师和同学。数据表示想念父母的程度:50%认为非常想,16.67%认为不想,33.34认为偶尔想。可见寄宿之后,老师和同学变成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岁重要的部分,所给与的关爱和照顾也是最多的。但是孩子们思念父母的程度还是很深,缺少的关爱还是很少。
(三)学习情况
1、在学校的学习情况。79.16%认为自己的成绩平平,只有极少数认为自己成绩很好。一方面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极度不自信,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大也是造成成绩平平的原因。从17题可以看出,寄宿后更多孩子认为自己的成绩有所进步。这是因为寄宿后孩子们可以一起学习,讨论。避免了问谁谁不会的尴尬局面。而且在一起学习有相互督促的作用,孩子们心里有竞争意识,自然成绩也会相应提升。老师们也可以更多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心里状况。监护人对孩子学习上的过问则表示为41.56%非常严格,52.23%有时过问,6.21%则基本不管。监护人在家里起到家长作用,监护人的督促从正面影响孩子们的发展,在教育问题上,多数监护人的态度都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
2、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72.68%表示很听老师的话,27.32%表示一般,不愿意听老师的话,0%的表示不努力,不听老师的话。从这里我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大多很乖觉,很爱学习,态度认真诚恳,很少有不听话。作业完成的质量也较好。更多孩子表示平常的学习中有困难。第二小学的师资力量不好,很多都是一个老师同时上很多课,这时孩子学习困难产生的一个原因。另外就是,孩子平常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问题越级越多。上课精力集中情况,20.83%很集中,60.67%比较集中,12.5%不太集中。上课的情况不是很好。
七、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全面细致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对留守儿童以及其监护人的调查所反应出来的情况,并结合政府等的具体措施,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
(一)对留守儿童的父母而言
1、在外出打工之前要多考虑孩子。能不外出就不外出,如果是父母只需要一个人外出打工的情况,一般留母亲在家照顾孩子。
2、即使外出打工后也要尽量多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条件允许尽量孩子接到打工地点的学校学习,如果情况不允许也要经常打电话回家关心孩子,定期电话联系监护人和老师,掌握子女心理情况和学习情况。
3、回家后,应多到学校及邻居等处了解孩子的各方面状况。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以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父爱母爱。
4、要委托好监护人。尽可能避免监护人(除父母以外)漠视孩子交流思想的要求,或是放任孩子,或对孩子的态度十分冷淡,或是对待孩子粗暴等情况的出现。
(二)、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除父母以外)而言
1、平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坚持在与他们的谈话交流中做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工作,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坏习惯。
2、主动与学校、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让他们了解孩子动态,关心孩子成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就学校而言
1、对待留守儿童要公平。学校学生切不可产生轻视等心理。
2、经常联系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通过讲课、测试、交流等方法给学生家长讲解教育孩子的方法;
3、学校提供寄宿条件,解决没有监护人的留守儿童的吃住问题。在学习之余开展各种活动,让留守儿童多交朋友,多与人沟通,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应新建或更换教学设施,为留守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4、充分利用春节等留守儿童父母返乡的机会,召开家长会。就有关留守儿童的具体问题做深入探讨,同时为家长们授课,教授给他们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等。
(四)、就社会状况而言
1、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组织。如成立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助学基金会,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因家庭经济条件而即将辍学或已经辍学的留守学生重返课堂,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完成学业。
2、各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中,依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尽可能地帮助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八、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保太镇杨家庙村留守儿童以及其监护人做的调查以及得出的结论和我的看法!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有赖于社会教育与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健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配合。我希望我的此次会泽之行所获得的信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给其他地方一些启示,引起更多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将不再孤单,他们会和一般的孩子一样在蓝天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2]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3]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附录: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这是一份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为匿名调查,您的意见相当宝贵,真诚地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谢谢您的参与!祝您和您的家人暑假愉快,生活顺利!填表说明:
(1)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里;
(2)如无特别说明,每题只选一项;如有特殊要求的题目,请按要求作答。性别: 年龄: 班级: 第一部分:个人情况 1.你是独生子女吗?()A.是
B.否
2.你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是?()A.父亲外出 B.母亲外出 C.父母均外出 3.您的父母外出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A.1年以内
B.1~2年
C.3~5年
D.更久 4.通常父(母)隔多久和你联系一次?()A.一周以内 B.一周到一个月 C.不固定 D.不联系 6.当父母外出后,你的临时监护人是?()A.外公(外婆)B.舅舅(舅妈、姨妈、姨父)C.爷爷(奶奶)D.叔伯(婶娘、姑父、姑妈)E.其它 7.你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由矛盾?()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来没有 8.父母在家时和父母交流有困难吗?()A.没有
B.有一点
C.无法交流 9.你寄宿后,生活是否更有规律?()A.是 B.不是
10.你寄宿后,生活能力()A.增强 B.降低 C.没变化 第二部分:心理情况
11.如果有条件你是否愿意跟父母生活在一起?()A.是
B.否
12.你有心理话最想对谁说?()
A.父亲 B.母亲 C.临时监护人 D.老师 E.同学 F.朋友 13.如果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A.求助老师
B.求助同学
C.自己解决 14.你觉得老师同学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A.很关心
B.一般
C.不关心 15.在你寄宿期间,给你关心最多的是()A.父母 B.老师 C.保安(宿管人员)D.同学
16.你寄宿后,心理压力()A.增大 B.减少 C一直没有 第三部分:学习情况
17.你在学校成绩如何?()A.很好
B.中等
C.很差 18.你寄宿后,学习成绩()A.进步 B.退步 C.没变化
19.你的监护人对你的学习要求如何?()A.要求严格 B.有时过问 C.基本不管 20.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
A.听老师话,十分刻苦
B.一般,不爱听老师话 C.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 21.平时学习上是否有困难?()A.是
B.否
22.在课堂听课是你的精神集中吗?()
A.非常集中
B.比较集中
C.不太集中
D.不能集中 23.你的作业完成情况是?()
A.很好
B.较好
C.拖拉抄袭
D.不完成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远离父母,远离公众的视线,留守儿童就像山中那一棵棵兰花草,分散在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家庭,在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路途上,自立、顽强、坚韧,却又柔弱的留守儿童迫切需要爱的呵护。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概况
中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调查时间
14年7月5日-14年7月20日 调查对象: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邢口镇草寺小学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1、年龄及性别分布
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别比为114:75。
2、地区分布
据介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
本地情况据统计,开封市中小学在校生中,“留守儿童”有22958人。纵观全市“留守儿童”:从受监护的情况看,由祖父母监护的占74.1%,由亲友监护的占22.6%,无人监护的占3.3%。从学习成绩方面看,“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占12.6%,较好的占23%,较差的占64.4%,成绩下降的占74%。从人格发展方面看,这些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诸多问题。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有19%的人从不与同学、父母、监护人谈心,46%的人偶尔会与别人谈谈心,在受到别人欺负后,有27%的人表示“无所谓”,18%的人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从道德层面上看,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教育”,监护人一味追求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对于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道德习惯的养成上却少有关注。调查发现,31%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有20%的“留守儿童”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沉迷于打游戏;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从身体素质方面看,由于生活无规律,学生回家基本不能按时吃饭,一天吃一餐或两餐的大有人在,而穿着上没有人管他们穿得是否干净、整洁、冷暖,个人卫生极差。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或不均衡,身体素质差,实在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杞县邢口镇草寺小学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5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5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留守儿童心理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小学二年级学生唐帅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赵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二年级学生罗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4、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不生病,按群不失事就尽到责任了。甚至部分监护人,由于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调查中,有一个黄小虎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爷爷要钱,然后到处去玩耍,晓得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同的生存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们不晓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学方法上海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在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的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外出务工者的增加,留守儿童还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得素质,而是将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三、关爱行动,我们在路上
为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所进行社会实践的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如下制度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制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学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志,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活动中,还积极和村委会干部、镇政府干部、各级单位在职职工一起加入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来。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要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了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6、形成关爱合力。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农村留守儿童。
四、对留守儿童的意见和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兴办乡镇企业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失业增加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学,失学问题,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幼儿早教书籍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强化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4、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5、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对留守儿童方面增加一定的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对儿童关注的积极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行之有效的改善、改进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城乡同级学校可以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组织学校联谊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和对方资源来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发展方向,社会应积极的发挥有效的能动性,多组织各种关注留守儿童的团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龙头企业多做以“报答家乡,报答社会”等形式活动,组织下乡支教,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对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施行不定期的教育和指导,从客观上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1、对个人来说,参与此次社会实践,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实践能力,搜索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有效服务社会,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宽了思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这也是一个了解自己,发现并改正不足,体现自己社会价值的过程。为我们以后走上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2、对我们团队来说,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大大增强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大家相互鼓励,互帮互助,通过讨论,大家集思广益,有助于扩宽思维。
3、通过实地调查,可以搜素许多宝贵的资料,通过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同样的,政府部门应该深入农村,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现状,体会留守儿童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尽可能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4、体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有助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交际能力,增强政治意识和爱国意识,培养我们的责任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不再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还留守儿童一个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地区: 调查人:
一、个人方面
A1、你的父母都不在你的身边?()A、是 B、不是
A2、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A、爷爷、奶奶 B、外公、外婆 C、其他人 D、自己住 A3、你多久和父母见一次面?()A、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A4、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D、不表态
二、学习方面
B1、与父母外出打工前相比,你认为你的成绩?()A、上升了 B、下降了 C、基本没变 B2、你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最先向谁求助?()A、给父母打电话 B、老师 C、同学、朋友 D、自己解决 B3、在外打工的父亲或母亲对你的学习关心情况?()A、很关心 B、关心C、一般 D、基本不关心 B4、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A、听老师话,十分刻苦 B、听老师话,比较刻苦 C、一般,不爱听老师话 D、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
B5、有没有在课后复习知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A、经常复习B、很少复习,没时间 C、偶尔复习,想不起来 D、很少复习,不喜欢
三、生活方面
C
1、与父母外出打工前相比,家里的经济情况?()A、明显变好了 B、好一些 C、相差不多 D、变差了 C2、你平常会帮助家人做家务吗?()A、每天 B、经常 C、很少 D、从不
C3、你的监护人除了照顾你之外,还照顾其他的孩子吗?()A、是 B、否
C4、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要外出打工,你希望谁留在身边?()A、父亲 B、母亲 C、无所谓
四、心理情况
D1、你是否愿意和同学接触和交流?()A、很愿意 B、愿意 C、一般 D、不愿意D2、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A、我很棒,我做的很好 B、我做的很一般 C、我做的比很多人差 D、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D3、父母外出打工,你是否有孤独感?
A、是 B、否
D4、你是否愿意和现在的监护人交流?
A、很愿意 B、愿意 C、一般 D、不愿意E、安全情况
E1、你感觉现在的生活安全吗?
A、很安全 B、有时不安全 C、不安全 E2、你是否知道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
A、是 B、否
E3、父母外出打工后,你是否受过意外伤害?
A、是 B、否
D、有危险的因素
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和生活状况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和生活状况调查 五系 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班 姓名:徐平学号:20100512242 指导老师:涂金坤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醒目的社会话题。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农村里发生的事情总会引起我的关注。近一个星期我自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和生活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实践调查,对现在村里留守儿童的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计划的不断推行。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关注。但是城乡收入的差距却在各种政策出台之后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不满足自己现有的生活水平,尤其是一些有孩子的父母,为了改善、提升现有的家庭经济状况,给自己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于是,农村的许多家庭,就出现了父亲外出务工,留下自己的孩子和照顾孩子的母亲;更为甚者是父母双方双双外出务工,留下自己的孩子,将孩子放在孩子祖父母哪里照顾或者是亲戚那里亦或者放在临时监护人哪里照顾。就这样,一大群缺乏家庭温馨的儿童便逐渐的进入我们的视野之中。渐渐的,他们身上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引起的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一个让他们不想接受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农村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却没有随着他们人数的增加而有所改善。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他们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出现了诸多
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但是,真多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导致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最本质的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有时候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是因为彼此天各一方,对留守在家子女的教育也无能为了,时间久了,便陷入有心无力的地步。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连与子女最基本的联络、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或者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或者数年不回家,也不知道家里的境况。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导致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祖父母或是亲戚或者是父母离开时指定的临时监护人取代。在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祖辈都是文盲,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只能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长此以往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极端现象: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父母回到家中,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外出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在家的子女照顾不周,内心都会有愧疚之心,为了弥补自己无法在家照顾孩子的错误,补偿自己的孩子,他们会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要,因此,一些留守儿童就变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将自己的孩子委托给亲戚或者一些别的人监护,则会出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态度更多的是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是留守儿童
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担心管教太多会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这样,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而在家监护孩子的人无法起到父母的作用。着导致了留守儿童中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我的调查中,留守儿童有两种极端情况: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甚至他们的一些行为让人不可理喻,在家里从来不听从管教,经常流连于玩吧、游戏厅等一些风气不好的场所;而另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很体贴父母在外工作的辛苦,懂得自立自强,在平时主动承担家务,有很强的自律性,是邻居眼中的好孩子。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情况也难以令人满意。在中国这个应试教育的大政策下。以分数论成败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用分数评价学生的优劣,以分数评定教师水平高低的情况无法根除。这样就使得一些留守儿童被认定为是无法教育的差生。而这些长期留守的儿童紧紧是因为长期见不到父母,产生了强烈的思亲情绪,这导致了他们上课思想停滞,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这本不是他们的错,可是,由于老师的错误评价,他们被彻底的打上了劣等生的标签。于是,他们翘课、逃学,甚至学习他们的父母,休学外吃打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是他们父母最不想看到的结果。也有一些留守儿童,很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他们知道自己的学费是父母在外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他们真正做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用自己的怒力,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别人可以做的事情。他们在老师的眼中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欢迎,更是一部分学生的榜样。
相比较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令人堪忧,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一般与同龄人家庭的生活相差无几,有些地方甚至远超同龄人。他们有自己的特有的生活。祖辈一般都会宠着他们,尽力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而且,没有不疼爱自己孙子孙女的祖辈。而且,在父母回家的时候,他们的各种物质需求是不会被拒绝的。所以,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不需要我们过多的担忧。离开了父母,他们的生活水平依旧可以保持在父母离开之前。只是,生活让他们过早的明白自立。明白了生活的各种艰辛苦楚。
关于留守儿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各种生活。因为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有限,我的调查也仅仅局限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家庭。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共同出力深挖解决。也许,我们的政府可以制定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也许,当地的学校真的能够贯彻国家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防治,让留守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我们的社会会出现更多的爱心人士关心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留守儿童的出现不是我们可以阻止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留守儿童出现后如何正确、高效的解决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各种
社会问题。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在新时期的伟大建设能否顺利推进。
第五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2013 暑 期 社 会 调 查 报 告农学院生物技术 班 顾伟航110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顾伟航
调查地点: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福成村及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13年8月
调查方式:坚持上下结合,点面结合的调查原则,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与留守儿童深入沟通。
调查范围:福成村留守儿童及周边地区人员
概况: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集聚的不断加强,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我国约有1亿农民迫于生计常年在外务工,由此产生约1500万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在15岁以下。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政府以及家庭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与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农 村 留 守 儿 童 现 状
(一)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福成村留守儿童大多都处于6—12岁年龄段。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孩子聚少离多,亲情关系淡化,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的隔代教育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约23000人,占留守儿童的68%,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10596人,占留守儿童的28%,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38人,占留守儿童的8%,独立生活的有44人,占留守儿童的3.1%。这些本应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在成长,生活等很多方面面临着失衡的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情况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
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对孩子的辅导,10%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10%的监护人经常和老师联系,致使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有的甚至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这些儿童在本应该受到教育的阶段失去了应有的教育。
2.性格行为存在明显缺陷。由于正常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出易嫉妒,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对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的占17%,一般的占65%,差的占18%。
3.政府和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和社会足够的关注。但是他们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产生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关怀机制。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进城打工的农民却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政策,以及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高昂的入学费用,教材不一造成的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农村,选择到城市谋生。他们希望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主要是生活压力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儿童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留守儿童,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困惑,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将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对策和建议
1.从社会职能上,全社会要进一步齐抓共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一是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形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利。三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力量,加强新闻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四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五引导留守儿童县域范围内就近入学、有序流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父母都外出时,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孩子们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3.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一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二是学校要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形成合力。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四是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五是学校还应该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对儿童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其它社会问题一样,影响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顾伟航
2013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