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发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持续高潮,随之而来,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父母的亲友一起生活。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已经引起了很多譬如隔代抚养、儿童心理健康以及人身安全受侵害等严重问题,继而还可能导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失衡,影响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本文从社会调查入手,归纳了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11年8月4日,我和几个同村的大学生来到湄洲岛修梅镇开展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司法调研活动,同学们分专题小组下到各村进行调查研究,而我们小组则具体就范家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调研工作。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范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青壮年男子在广东深圳等沿海省市打工,有的家庭甚至夫妻双方都出外务工,而把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看护,“留守儿童”在村中占的比例相当之大。这些孩子虽然名义上都有看护人,但实际上家中老人或妇女在做农活和管顾家务之余,根本无法良好地履行监护人义务。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常见问题:
(一)极易出现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中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与人格培养,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而由于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孩子因成绩不良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另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一部分人便形成了“孩子上不了学,可以一起出来打工挣钱”的想法,这又助长了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思想”。因此,在农村地区学校流失的学生中,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比例在缩小,而因学习差、不爱上学或自己感觉升学无望离开校园的人数比例在迅速扩大。笔者在调查中虽然没有就范家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状况及辍学率进行统计,但手头上一份调查数据同样能说明问题:根据新华社记者对同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省某县2000名打工者子女的学习成绩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孩子每学期均有不及格科目,40%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又据四川省农调队对该省绵竹市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流失情况的调查统计,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
(二)心理问题突出,道德滑坡
留守儿童是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无亲家庭”。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了父母关爱,情感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留守儿童往往出现消极情绪。长期下去,这部分儿童在心理上逐渐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表现出任性、暴躁、冷漠、内向、极端等不良性格倾向。据国家统计局在我们湖南省进行的一项有关留守儿童的学校调查发现,在学校不守纪律、调皮捣蛋的孩子,相当数量来自打工家庭。一些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沾染上吸烟、喝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有的对金钱的支配缺乏合理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有的养成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打架斗殴,给社会
秩序造成了严重干扰。道德集体滑坡的趋势为留守儿童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三)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
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体儿童、少
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
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在公安管理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要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
面的城乡壁垒,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进城务工农民享有城镇原住居民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益,他们的子女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这样,就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子女带在身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留守儿童迅速增加的趋势。
(二)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要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目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情况得到一定解决的时候,我们要加大力度,逐步开放城市公办学校,并利用城市闲置教育资源开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提升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使农民工子女能在就业地入学,以逐渐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在这方面,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均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同时,在农村,要加大农村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大量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管理,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在这方面,从2004年起,中央已投入专项资金30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重点补助“两基”攻坚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帮助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初中和小学。这将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在学校得到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积极的社会教育,培训农民工以及留守家庭家长
在城市中,应通过对农民工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
善处理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在农村中积极开展对留守家庭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
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间保持良好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
(四)农村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呵护
学校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课程或讲座,如介绍一些心理
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等,从而减少和杜绝留守儿童利用非正常渠道寻求精神安慰和感情寄托,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咨询辅导。如湖南华容就在全县实行“放心工程”,从大年初六开始,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就可到校,学校有专人负责学生的吃住。这些措施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增强和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
建议由农村基层学区、学校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和派出所共
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把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让他们之间能相互支持。组织一些替代性的活动,让有亲和力的成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他们父母的角色。让这些留守儿童能更多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感情慰籍,让孩子找到心理支持。这些都必将对留守子女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为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提供了一些法律保护,但是这部法律也还存在着一些缺漏,如法律约束力还不够强,相关条款还不够细化,部分条款
陈旧过时,操作性不强等等,在法律修改的进程中,应该进一步修订完善,使之成为强有力的法律,以切实保护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提高留守儿童父母的法律意识,增强少年儿童的自我权利保护意识,一方面要使父母充分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也使孩子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教育部门难以解决。在此问题上,需要全社会的统一认识,共同努力。“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就是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子女的,这是党和国家把社会公正、供品的价值取向作为其处理社会问题的工作指针的具体体现。每一位少年儿童的背后是一个甚至几个家庭,所有少年儿童的背后也就是整个社会。只有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不再是一个队名,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实践,这样的我们,这样的,快乐。
第二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陈堡镇经济发达,同时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目前有留守儿童1000多,约占16周岁以下本土儿童的11%左右。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多项调查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处境不利,他们生存在不健康的成长环境里,特别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为此,2012年五月间通过学校摸底、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全镇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获得一批详实的数据和资料。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2年2月10日、11日、12日,对村民特别是家中育有女儿的农村家长进行了实地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记录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4家,随机调查11位村民,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
(一)道德水准下降,品质行为不端
有些留守儿童没有正常的生活习惯,品行不端,如抽烟喝酒、偷窃撒谎、破坏公物,甚至聚众闹事、打架斗殴,走上犯罪道路。据镇关工委调查,留守儿童中20%出现违纪现象,10%有打架斗殴经历,个别的甚至加入社会不良群体,成为“小混混”。
(二)学习习惯较差,学业成绩不佳
多数留守儿童无心读书,学业成绩不佳,少数孩子甚至逃学厌学。在留守儿童中,双优生仅占7%,学习成绩一般的占25%,双差生比例高达68%。不少留守儿童读书上进观念淡薄,应付式读书,放任自流现象比较普遍,辍学比例明显高于同龄孩子。
(三)心理问题突出,人格特征不良
留守儿童中普遍有冷淡敏感、孤僻不合群、不善交往,或冲动易怒等不良心理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xx学区43名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或孤僻的占16.3%,迷恋网游的占4.6%,任性不能自控的有16.3%,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明显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
三、调查问题分析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父母长期外出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应是各有利弊。
(一)“留守”家庭的教育资源
普林格尔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儿童都是易受伤害的,都会经历痛苦和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易受伤害只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精确的预言;就某个具体孩子而言,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可以这样说,父母长期外出确实使留守儿童处于“易受伤害”的境地,但父母长期外出并不必然影响孩子的发展。
“留守”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资源。首先,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第二,许多父母外出务工,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会发生明显变化,如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要让孩子将来掌握某门时尚技术,等等。假期把孩子叫来父母打工的城市,也能增长孩子的见识和阅历。第三,不少父母切身体会到现代社会缺少文化的苦痛,渴求新知,对孩子的教育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第四,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父母的努力,“穷苦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动力,独立自主能力更强。
调查中很多孩子表示长大要报答父母。30%的孩子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很辛苦,要父母注意身体和安全。24%的孩子希望父母别担心家里,并表示会用心学习。这些孩子比较独立,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二)“留守”家庭的教育缺憾
有些研究认为: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身心发展诸多方面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成为问题儿童。
一是缺乏亲情关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毛病无人指点,缺陷无人矫正,作业无人辅导,倾诉无人听取,创伤无人安慰,对其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二是缺乏科学监管。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留守儿童由隔代监管,少数由亲戚监管,管而不严是隔代或亲戚监管的一大通病。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学习成绩,以便日后向其父母交代,而忽略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人格发展的培养。三是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大多数父母经常通过电话关心子女,但往往问最近学习情况,关注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生活情况、内心感受、情感交流极少顾及。有些父母甚至只养不教,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孩子出问题后,一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没有父母的教育,缺乏亲情的温暖,留守儿童就容易从别的地方获取,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这群缺少父母管教的孩子在行为方面容易出格,这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治安。
四、解决对策
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可以是教育资源,也可能是教育缺憾。很多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现的问题同样也发生在非留守儿童身上。农村非留守家庭中的父母也多多少少存在着类似的教育问题,甚至某些城市家庭也存在其中的某些教育问题。父母出外打工并不必然导致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对待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处境必须采取更客观的态度。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加以解决。针对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家长素养两大重要问题,我们觉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关键要抓好两点:
(一)加强亲子交流,架设情感桥梁
诚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顺利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父母对子女爱的程度和方式,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水平。父母外出打工,使得日常生活中亲子交流机会减少,不经意中,亲子关系疏远,甚至各自生活在不同世界里。孩子感受不到爱,就不会去理解父母的心思和意图,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怎样爱子女、怎样表达爱却是要特别注意的。
1.家长要采取主动,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途径与孩子交流,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在沟通中渗透教育。
2.亲子交流除了解孩子学业状况外,还应涉及生活细节、工作情况以及双方的内心情感等诸多方面。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希望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
3.家长不妨尽量多用书信方式和孩子联系,加强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很多平时说不出口的想念和心理活动可通过无声的语言表现出来,而且比较理性,可以促使亲子间的充分交流和理解[3]。
4.父母应尽可能多回家看看,在家期间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变化,要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尊、自信、自强,把父母外出打工看成是自我成长的良机,增强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教优势
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许多农村家长自身素质颇成问题,难以胜任教育者的职责。为此,政府、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村留守家庭和城市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指导和培训,让每个家长在子女教育上达到“五有”:有义务、有知识、有能力、有威信、有理智。
1.举办家教学习班与讲座
通过校校建、村村建、个个社区建家教学习班与讲座,大力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广大农村家长的知识素养文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这类学习班与讲座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问题具体开展;既普及家教知识,又培养家教骨干分子,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带动的团队力量。
2.开展家教咨询服务活动
文化水平和信息资源限制了广大农民对科学家教观念的接触,他们需要实践中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有关部门应开展农村家教咨询活动,最好能多渠道、长期地、定期地开展,并采取有效措施,创设出一种氛围,引导和鼓励农村留守家庭和城市外来务工家庭前来咨询,主动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措施有热线答疑、现场咨询、巡回指导、板报宣传、广播电视推介等。
3.制作和发放家教宣传资料
地方政府要发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印制实用的家教光盘、书籍和图像资料,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发给农村家长。这些资料应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具体特点进行整理编写。目前城市“优生优育”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很见成效,虽然存在着城乡差异,但还是有值得借鉴之处。
总之,父母的教育和关爱是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全社会需共同努力,增强农村家教效能。
第三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自福建省漳平市溪南镇的实地调查
前言
惠安县地处闽南金三角,经济发达,同时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目前有留守儿童13万多,约占16周岁以下本土儿童的11%左右。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多项调查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处境不利,他们生存在不健康的成长环境里,特别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为此,2007年五月间惠安县关工委牵头,会同县政府多部门,通过学校摸底、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全县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获得一批详实的数据和资料。
本文以惠安县调查为例,结合惠安县政府调查数据和资料,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探讨如何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惠安县留守儿童有3470人,约占全县同龄儿童的1.75%,数量不多,相对集中在几个乡镇,隔代监护者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2.4%。从总体上看,留守儿童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其中不乏有自强不息、自尊自立的典型,但在思想道德、学业品行、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中有625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8%)需要特别帮助。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2年2月10日、11日、12日,深入走访惠安县山霞镇大淡村和山腰村,对村民特别是家中育有女儿的农村家长进行了实地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记录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4家,随机调查11位村民,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
(一)道德水准下降,品质行为不端
有些留守儿童没有正常的生活习惯,品行不端,如抽烟喝酒、偷窃撒谎、破坏公物,甚至聚众闹事、打架斗殴,走上犯罪道路。据该县某镇关工委调查,留守儿童中20%出现违纪现象,10%有打架斗殴经历,个别的甚至加入社会不良群体,成为“小混混”。2006-2007年上半年,县法院少年庭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留守儿童有17人,占12.5%。
(二)学习习惯较差,学业成绩不佳
多数留守儿童无心读书,学业成绩不佳,少数孩子甚至逃学厌学。据该县某村调查,在留守儿童中,双优生仅占7%,学习成绩一般的占25%,双差生比例高达68%。不少留守儿童读书上进观念淡薄,应付式读书,放任自流现象比较普遍,辍学比例明显高于同龄孩子。(三)心理问题突出,人格特征不良
留守儿童中普遍有冷淡敏感、孤僻不合群、不善交往,或冲动易怒等不良心理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xx学区43名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或孤僻的占16.3%,迷恋网游的占4.6%,任性不能自控的有16.3%,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明显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
三、调查问题分析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父母长期外出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应是各有利弊。
(一)“留守”家庭的教育资源
普林格尔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儿童都是易受伤害的,都会经历痛苦和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易受伤害只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精确的预言;就某个具体孩子而言,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1]可以这样说,父母长期外出确实使留守儿童处于“易受伤害”的境地,但父母长期外出并不必然影响孩子的发展。
“留守”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资源。首先,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第二,许多父母外出务工,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会发生明显变化,如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要让孩子将来掌握某门时尚技术,等等。假期把孩子叫来父母打工的城市,也能增长孩子的见识和阅历。第三,不少父母切身体会到现代社会缺少文化的苦痛,渴求新知,对孩子的教育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第四,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父母的努力,“穷苦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动力,独立自主能力更强。
调查中很多孩子表示长大要报答父母。30%的孩子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很辛苦,要父母注意身体和安全。24%的孩子希望父母别担心家里,并表示会用心学习。这些孩子比较独立,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二)“留守”家庭的教育缺憾
有些研究认为: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身心发展诸多方面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成为问题儿童。
一是缺乏亲情关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毛病无人指点,缺陷无人矫正,作业无人辅导,倾诉无人听取,创伤无人安慰,对其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二是缺乏科学监管。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留守儿童由隔代监管,少数由亲戚监管,管而不严是隔代或亲戚监管的一大通病。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学习成绩,以便日后向其父母交代,而忽略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人格发展的培养。三是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大多数父母经常通过电话关心子女,但往往问最近学习情况,关注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生活情况、内心感受、情感交流极少顾及。有些父母甚至只养不教,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孩子出问题后,一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没有父母的教育,缺乏亲情的温暖,留守儿童就容易从别的地方获取,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这群缺少父母管教的孩子在行为方面容易出格,这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治安。
四、解决对策
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可以是教育资源,也可能是教育缺憾。很多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现的问题同样也发生在非留守儿童身上。农村非留守家庭中的父母也多多少少存在着类似的教育问题,甚至某些城市家庭也存在其中的某些教育问题。父母出外打工并不必然导致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对待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处境必须采取更客观的态度。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加以解决。针对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家长素养两大重要问题,我们觉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关键要抓好两点:
(一)加强亲子交流,架设情感桥梁
诚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顺利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父母对子女爱的程度和方式,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水平。父母外出打工,使得日常生活中亲子交流机会减少,不经意中,亲子关系疏远,甚至各自生活在不同
世界里。孩子感受不到爱,就不会去理解父母的心思和意图,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怎样爱子女、怎样表达爱却是要特别注意的。
1.家长要采取主动,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途径与孩子交流,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在沟通中渗透教育。
2.亲子交流除了解孩子学业状况外,还应涉及生活细节、工作情况以及双方的内心情感等诸多方面。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希望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
3.家长不妨尽量多用书信方式和孩子联系,加强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很多平时说不出口的想念和心理活动可通过无声的语言表现出来,而且比较理性,可以促使亲子间的充分交流和理解[3]。
4.父母应尽可能多回家看看,在家期间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变化,要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尊、自信、自强,把父母外出打工看成是自我成长的良机,增强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教优势
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许多农村家长自身素质颇成问题,难以胜任教育者的职责。为此,政府、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村留守家庭和城市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指导和培训,让每个家长在子女教育上达到“五有”:有义务、有知识、有能力、有威信、有理智。[2]
1.举办家教学习班与讲座
通过校校建、村村建、个个社区建家教学习班与讲座,大力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广大农村家长的知识素养文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这类学习班与讲座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问题具体开展;既普及家教知识,又培养家教骨干分子,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带动的团队力量。
2.开展家教咨询服务活动
文化水平和信息资源限制了广大农民对科学家教观念的接触,他们需要实践中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有关部门应开展农村家教咨询活动,最好能多渠道、长期地、定期地开展,并采取有效措施,创设出一种氛围,引导和鼓励农村留守家庭和城市外来务工家庭前来咨询,主动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措施有热线答疑、现场咨询、巡回指导、板报宣传、广播电视推介等。
3.制作和发放家教宣传资料
地方政府要发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印制实用的家教光盘、书籍和图像资料,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发给农村家长。这些资料应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具体特点进行整理编写。目前城市“优生优育”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很见成效,虽然存在着城乡差异,但还是有值得借鉴之处。
总之,父母的教育和关爱是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全社会需共同努力,增强农村家教效能。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广西玉林博白县英桥镇绿柏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二、留守儿童生存的状况。
三、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与入学率。
四、留守儿童对社会及家庭造成的影响。
五、留守儿童情绪及心理问题。
六、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七、调查的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的目的:为了让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得到,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希望日后这样子的一种现象能有所减缓。更加希望能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呼吁更多的社会和政府部门关注、关心、重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
调查研究的意义: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在心灵上为留守儿童找一盏明亮的指示灯、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调查研究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世界接轨。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普遍提高了。但城市化的步伐也因此逐渐加快。人口迁移,特定人口移动频繁。在众多流动人口当中,青壮年的比例占最多。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外出打工,将其子女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父母带养,也有少数一部分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代为看管的。更有一些是跟着只长自己几岁的哥哥或姐姐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虽然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说,但对于后者,我颇感其中的凄惨悲凉,虽然这并非是其父母的本意,我也始终相信,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愿意陪在自己孩子身边的。但为了生计,迫于生活中的种种,惟有将孩子暂留家中,也实属无奈之举。
由于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农村较为普遍,因此在农村也形成很大规模的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留在户籍的所在地,长期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根据2009年人口普查资料估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多达5800万人。
绿柏村是广西的一个小乡村,由于距离广东不到20公里的路程,村里的许多人都出去广东打工。整个村子有500多户,人口有3000多,其中去广东务工的占了百分之五十,去南宁等各地的占了百分之三十。虽然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但至今仍未明确的出台一些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政策,只有一些侧面性的相关文件。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仅次于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的世界性三大公害之一了,而青少年犯罪又以农村一部分留守儿童紧密相连。据知,在青少年罪犯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留守儿童,可见处理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极其迫切的问题了。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在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偶尔的电话中,少数的节假日里方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当那些与他们一样大的孩子,在在享受着花样的年华,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疼爱的时候。他们留守在家中,留守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身边,亲戚朋友的家中,像小草一样孤独的生长。人们给这样的一些孩子取了一个较为辛酸的名字:留守儿童!
是什么样子的原因使他们的父母如此的狠心将其留在家中了呢?是生活的无奈还是外界的不接纳了呢?是这些孩子们的原因呢?还是父母们的原因呢?我相信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社会上我们会有很多人关注的。根据调查,得知致使绿柏村出现这样子的情况的原因是:第一、家庭贫困,父母负担不起学杂费和生活费,这是主要的原因。父母外出务工的多数是为了解决其子女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学校能吃好穿好住好的,许多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其实、除了学杂费外许多人也反应,城市的物价相对于农村而言较为偏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除了生活费外已所剩无几。再有,工作的时间长,流动性很大,没有时间管教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而且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认为城市居住的人口对于农村来说比较复杂,许多父母不放心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加上就小孩子的本身而言,他们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在家里在农村可以走家串门,出到外面进到城里,进出门都要把门关得紧紧的。语言上也存在着相应的障碍,城市与农村间也存在一定的歧视。许多本地人不喜欢外来工,他们认为外来工素质不高,担心他们会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立足于此,那些随着父母外出的孩子,他们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这也是许多父母宁愿将其孩子留在家中的原因。
还有,至今有一些父母仍存在着一些落后的观点和自私的想法。认为孩子可以留在这家中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认为趁现在年轻的时候多赚一些钱回来。甚至有一些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有一些孩子的父母觉得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让自己的父母帮忙照看自己的小孩子是一种赚大了的事情。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你老人不肯帮忙看管,儿媳妇小气一点的她会认为你不喜欢她。只肯帮谁谁谁带小孩却又不肯帮她带,少数一部分的人会时不时给你来点儿小吵小闹的。我们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语,不孝有
三、无后为大。很多老人都是十分的信仰这句名言,孩子就是一个宝,所以他们也担心小孩跟出去外面会跟着受苦、受累的。在他们的意识里,我他们宁愿自己在家里面看管孩子就是苦点、累点也没什么,只要不让他们那些宝贝孙子孙女挨累、吃苦就行了。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原因。
二、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
父母的外出导致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对于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生存和生活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他们是怎样生活又是和谁一起生活,其生活的情况,生活水平又是怎样的呢?
据调查,村里面的大多数留守儿童是跟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也有少数一部分由亲戚看管。由于祖父母与小孩的年龄相差太大,其间的问题不止是代沟那么简单了。很多家庭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了,在留守儿童当中他们有大部分是不善于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的,出现了一些隔阂。这方面的原因致使许多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态度都受到了一些相应 的影响
那些尚未到入学年龄的儿童,由祖父母带养,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挨忽略掉了。对孩子的料理也没有其父母那么细心,很多时候都是一副邋遢的样子。再者,其外祖父母年事已高,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孩子心里面的一些困惑和疑问都无处可说,无处可诉。那些让亲戚朋友帮忙代养的,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那个所谓的家也不是自己的亲家。就算是亲戚朋友对孩子们很好,但在孩子的心灵上还是留下了些许的阴影,心里面多多少少也会有一种莫名的落寞感!他们有一部分人都表示会有那种身处他人屋檐下的感觉,他们都过早的体会到了这个让人痛感辛酸的社会规律。
从一些孩子的穿着来看,父母在家的孩子与父母不在家的孩子是有着很大的一个区别的。哪些孩子的父母在家,哪些父母的孩子不在家,我们这些外人、傍人完全可以从孩子们的穿着和衣服的干净程度看出来的。如果家中有祖父母还需要种地干农活的话,那么,留在家中的孩子在上了一定的年龄后,他们也必须帮助自己的祖母干活。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来说,对于那些儿童而言都有不利的影响!也可以从这方面得出,那些留守家中的孩子生活条件并不好。
三、留守儿童的升学率与入学率。
留守儿童的入学率在农村也不算低,在村里面可以说是占了100%。因为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也抱有很高的期望,也正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使父母在无形中向各自的孩子施加压力。那些外出打工的父母普遍都是受教育不多不高的,多数人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和夙愿。再加上他们在外面受到和遇到的遭遇和待遇,使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对孩子的期望也就相对加大。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到入学的年龄他们都会毫无疑义,不加思考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府,希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成长并成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父母也应该是对孩子教育时间最长久的老师,但是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不是跟父母在一起、许多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就是他们的祖父母!留守少年儿童也正是处于身体、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这使得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没有父母生活中点滴的道德教育,孩子极易产生认识、价值取向上的偏离,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没有人经常性的提醒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遇事只能自作主张,长此以往,一些孩子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辍学的道路。很多留守儿童,在学校里受到委、困难时他们的第一种想法那便是辍学。从调查来看其升学率并不可观。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们与自己的子女相隔甚远。在管教方面都是属于那种心有人余而力不足的类型。很多留守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他们过度沉迷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时,如果没有人及时并正确的引导他们。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有极大的可能会失足。于是他们有许多人选择了辍学,外出打工,重走父母所走的道路。所以,村里面有一些留守儿童在小学毕业或者是初中毕业后便会辍学回家去广东打工。这个现象在村里面是极其易见的。
村里面出现了这样子的一种奇特的现象,假若不是节假日,在村里面你只能看到老人和小孩,青年人你是很难见到的。只留老人和孩子与孤灯相伴。当然我深知这样子的情况也不止在我
们村里出现,各地方的农村多多少少也会有这样子的一种情况存在的。
四、留守儿童对社会及家庭造成的影响。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社会上的一些调查显示,社会上的流浪儿童有一部分是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家出走的留守儿童。因为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缺乏家庭方面的教育,由于在孩子在小的时候思想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都是极为叛逆的,在很小的时候或者是说一遇上什么大的挫折和困难便会轻易产生厌世厌学的心理。很容易让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吸引,普遍都会去向往那种看似是自由又自在实际上却又并非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有少数是因为家庭方面的某些压力,邻里邻居之间的一些闲言碎语,使一些孩子在与其看护人发生争吵时严重的会选择离家出走,当然这样了例子在村里面并不多见但是并不代表它没有发生过。我国《劳动法》规定,工厂,单位不能顾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儿童为工人,而那些因为一时冲动离家出走的儿童大多数都是未满十六周岁的孩子。出到外面也不能靠自己的劳力来换取钱财,大部分的流浪儿童只有通过一些不法的手段去换取生存,去换取那些让人看了都会心生疼痛感的食品艰难的维持着自己的生活。留守儿童过早的流入社会,对地方,对社会的治安秩序都存在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孩子与父母存在隔阂的这一现象,无论是外出的父母还是家里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反映。让人更为心酸的是,我的一个表侄,由于年幼又经常与自己的父母分离,在他爸爸回家进屋时竟然问他的爷爷说:“爷爷,刚才我看见一人背着包的人进了我们的家了!”我不知道我那位表哥在听到这句话时会有何感想,我也不知道对于这样子的现象我们的那些父母们会作何表态,又会有何感想?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最为普遍的联系方式是通电话,可是由于话费的原因,许多父母都是一个星期或者是一个月才舍得打上一两次电话。而且通话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询问孩子在家里是否听爷爷奶奶的话,有学校是否认真上课听老师的话。很多家长都表示,打电话回家说得最多的话那便是叮嘱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话。让他们帮帮家里干一些家务活之类的家常话。
五、留守儿童的情绪及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朋友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一些成年人都知道生活中凡事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更何等是对于那些年龄尚小的留守儿童而言呢!很多时候在遇到很多事情时候,考虑事情时普遍都不如成年人周到细心。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亲戚或其祖父母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
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而且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间是存在一些相应的隔阂的,在处理与父母的隔阂这方面的事情,许多留守儿童的情绪都是较为敏感,是属于那种很容易激动的类型。不怎么会听从父母的劝告,不相信父母的引导。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因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据统计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在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子的情况出现,只要小孩子子之间一发生口角,稍有不和之处,便会很容易与他人发生争持的打架斗殴的现象。一部分的校园里的打架斗殴事件也有是因为这些原因所引起的,他们当中有一些较为叛逆,极端的类型。有一部分是比较自卑型的,也有一部分是内向型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心理状况都使那些孩子游走在犯罪的边缘上,只要稍稍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差错,他们都有可能被圈入那黑暗的泥潭里。对于许多事情,他们虽然有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在其激动或冲动的情况下都会存在着一定的极端和偏激性。如果出现了一些他们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就极有可能的选择用一些极端的方法来解决事情,用一种偏激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就这样的一种现象,问起一些孩子和家长的时候,他们都坦言承认,自己的小孩,小孩自己在处理这类事情时都是较为敏感的。属于那种很容易犯冲动,情绪易为激动的类型!在情绪不稳定时对于一些已经上了年龄的成年人来说,都是很容易犯主观错误的。做出一些极端的选择,更何况现在是对于一些尚未成年的留守儿童而言呢!
六、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从家庭教育角度讲。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应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如果实在是不行的话。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是纯属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也要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况。第三,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起到一定有加强沟通作用。
(二)、从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角度看。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
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移动合作开设集团业务,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并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七、调查的心得体会
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话,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把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放在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上吧!在成长的路上,很明显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已经输在了起跑点上了。和一些同龄人相比,他们无疑是不被上苍眷顾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行为习惯方面更容易产生反复,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更大的耐心,投入更多的热情。如果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对他们失去信心,转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了对抗心理,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希望老师、家长都多给这群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在这喧嚣的都市,我们大学生的心被层层枷锁囚禁起来,好久都不曾有一分真情能敲开我们“坚硬”的心房;好久都不曾因一些人,一些事而落泪了;好久不曾有积极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想法与冲动了。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建设祖国——这些早已成为童年幼稚想法,被我们鄙视为老掉牙的东西重新在心底击起阵阵涟漪。希望在这份调查报告里,我们找回了一些儿时的童真和信念,给我们尘封已久的心打开了一扇窗,希望能吵醒那个沉睡了许久,堕落了许久的爱心。伸出嫩白的双手帮一帮这群孩子们!如今,名利为先,金钱至上的观点充斥着整个社会。被这些社会阴暗面污染了的尘世的人们,太需要一次灵魂的回归,太需要找回曾经那双澄澈明亮的大眼睛,拾掇起那颗充满爱的美丽心灵。让我们看看这些孩子的生活情况,了解了解他们身边的事迹吧!
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给他们一份关心与关爱吧!希望;希望我们能够洗净城市的铅华,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拾掇起那颗美丽心灵,得到自我的救赎与升华。祝福;祝福那些命途多舛的留守儿童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收获明天的幸福。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给那些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们送去我们的爱心与亲情吧!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研究
姓名:陆伟学号:31022P21班级:31022P
[摘要]在经济飞速增长的今日,农村除外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加。我利用暑期实践实地调查了一下家乡附近的农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孩子交谈,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我也有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关键词]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调查的现状: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次数也普遍较少,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六年未回来的例子。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如下:
1、学习问题他们的学习得不到有效地督促和引导。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
2、道德品行问题长的关键时刻。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
3、心理人格问题饥渴”。
4、安全问题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监护问题 根据我对家乡宿迁市新化村的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
951:由于临时监护人多数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致使: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容易成为某此外,20多名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我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42%。还有6%每隔三年回来一次,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五54%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37%。这表明35%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24%,由于缺乏或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
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部分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4/1/201
3这,%,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憋%,“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营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11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2.21亿,比2010年的2.11亿增加4.7%,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变化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建议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农业、公安等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1.农民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外,父母认为,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自己的辛苦也值得了。
较盛行,导致有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必须改变,否则将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己对小孩的责任和义务,让其认识到,的教育和家庭环境,只有这样,理。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要清楚地告诉将要外出打工的父母,将孩子的监护权委托给老人或亲友,虽然不违法,但是,最好是能不委托就不委托,实在是必须委托的,也要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
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另外,还要重视亲情的培养,在外出打工期间,要尽可能地通过电话或者书信形式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即: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如不少另外,新的读书无用论当前在农村也比这些都是错误而且片面的观念和认识,所以,急迫的是需要让父母认识到自小孩除了需要好的生活以外,还需要良好小孩才能健康成长,也才能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心还要让农民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经常了解孩子的学4/1/2013。2 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家庭有利
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和传统节日,应捎寄些衣物、学习用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2.必须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生活贫困。其实,我国农民自古具有安土观念,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享有天伦之乐,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如果在农村就能衣食无忧,他们是不愿背井离乡的,但是,太多的无奈使然,就像林文容的父亲说的那样:“不进城打工就赚不到钱养活全家,就没有钱供孩子上学。”所以很多农民为了改善生活和送子女上学,不得不离妻别子或者夫妻一道远离家门,去到外地打工谋生,即使他们到了城里打工也还是希望能够带上子女,一是希望能够让子女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二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城里接受较好的教育,学费等费用,最后也被迫把小孩送回老家,使这些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如果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生活。
3.政府要落实措施,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这主要有以下途径
○1.政府要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只要政府重视了就会有办法解决问题。如河南省采取了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落实
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式值得推广。
○2要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改善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人民日报》曾报道,在北京的300万流动人口中,还有87.5%的孩子被高额的教育费用拒于学校的大门之外。政府要统筹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教育设施,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打工地入学。
○3.政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当前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不再是一方净土。盗窃、抢劫、贩毒、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和发展,常不利,因此,要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宁环境,就必须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对农村进行综合治理,使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和青少年法制学校,及时开展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乡镇开办青少年法制班,落实专门民警担任法制老师,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强化对“空壳”式家庭的管理,减少违法犯罪青少年漏管失控。
○4.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儿童的责任和权力,并在社区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继续教育机制,少年积极参与思想道德的修养活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可是,减少和消灭留守儿童现象,6-14岁的儿童达降低收费标准。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使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留守儿童能在社区继续4/1/2013 只能是一句空话。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实施关爱工程等措施,10万人,而其入学率仅为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城市应改变按户籍 可以成立青少年维权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给农村社区以监护留守为此,改善他们: 这种创新模12.5%,在各引导青3 由于他们无力承担小孩高额的借读费、“春蕾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非因此,4/1/20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