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两大因素
家庭和学校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两大机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正是这两大机制的缺失所致。
(一)家庭教育的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而留守在农村原籍地,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代为抚养以及自我监护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社会化理论认为,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是一个最重要的初级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直接的互动,自我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父母是这个群体中最重要的个体,孩子通过模仿和认同父母而试图成为父母所期望的人 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远离父母的他们既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又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更难找到称职的可以替代父母的监护人,这使得他们对一些似是而非的社会现象很容易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在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行为失范。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父母和教师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如上所述,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动因。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具体如下:
1、教育管理方式的简单化
2、农村社区和学校互相推诿教育责任
3、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4、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视为一块“心病”
第二篇:关于留守儿童报告
留守儿童实践报告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热动1114班
吴狄峰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 原因 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关于留守儿童的对策及建议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万州团区委结合区委三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和任务分解,作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单位之一,全力以赴在我区镇乡、街道选点开展留守儿童家庭现状的抽样摸底调查,深入了解家庭主要收来源、状况,存在困难,现实需求,心理状况和对留守儿童的抚养开支额度,个人愿景等情况,同时与所在镇乡、街道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联合开展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培养,共同搭建集中关爱场所,动员各方积极参与关爱行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团区委将积极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意见,设计调查问卷,在全区更多的镇乡就如何完善2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的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代理家长、亲情室、托管中心等措施进行深入调查,积极促进尽早出台我区关于培养照顾好8万农村留守儿童,努力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问题留守儿童的具体机制办法。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
第三篇:留守儿童整改报告[推荐]
留守儿童工作整改报告
2016年6月27日我县教育局检查组对我校的留守儿童的工作进行了检查,并且对我校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自我校接到整改报告以后,立即按照整改通知书的要求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整改,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汇报: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自接到整改通知后,我校领导班子立即行动起来,首先召集全校教师开会落实领导提出我校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整改意见全校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明确职责,限定时间必须完成。
二、具体做法
1、严格按照“第四次留守儿童考核量化表”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字斟句酌,结合我校已做的工作,精心准备各项资料。
2、结合各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我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家访记录,心理咨询记录进行了一次大排查,把有错别字,有黑墨迹的地方全部改正,重新誊抄一遍。
3、针对领导提出的留守儿童工作会议的记录有部分过于简单,对此,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进行了弥补,并且在每次留守儿童工作会议都有签到册。
4、三大行动(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大走访、对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一次大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安全进行一次大排查)的方案也已完成,并在未来两天去完成此项工作。
5、对于领导们提出的每月都有创新,我校教师进行了一次研讨,决定为我校留守儿童开展一次“你的心愿,我来实现”的活动,并在“阳光少年之家”建设一处“心愿墙”。每位留守儿童说出自己的心愿
银龙小学2016、6、28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我们不能无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
1.1学习成绩差
与老师沟通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学习忽冷忽热,成绩忽高忽低。而他们最缺乏的就是父母的监督,有的孩子有人监督时则成绩良好,无人监督时成绩便直线下滑。调查发现,2011年,在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率为21.30%,良的比率占到50.29%,有28.99%的留守儿童的成绩是差,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而言,成绩有明显的差距。在中学,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有23.80%,成绩是良的有38.32%,而成绩是差的达到了37.96%。相对于非留守儿童45.98%的优秀率来说,差距越大了。1.2思想品德状况
留守儿童中,有8%的人没有不良习惯,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良行为习惯。经常打架违纪的有48%,抽烟的有38%,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有43%,经常撒谎欺骗老师和监护人的比率则高达82%。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导致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物质条件极大的丰富,衍生了许多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许多与社会首先要求相背离的首先意识,追求享乐与读书无用是多数留守儿童的道德价值取向。
1.3 心理、性格状况
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心理不健全和心理偏差。在性格一项调查中,有56%的人选择开朗,39%的人选择内向,有41%的人选择任性,21%的暴躁。而对于离家在外的父母,孩子们表现出很高的成熟性,大多表不理解,认为父母外出是近于家庭情况,有71%的孩子选择愿意父母去打工。但是这不能阻挡留守儿童对外出父母的想念,68%的人经常想念,这与表面上大大咧咧、欢笑不断的孩子们或许不像,但这却是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28%的人选择有时会想念,只有4%的人选择不想或少想,在坚强的外表下,孩子们的心灵其实在承受着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带来的很大的痛。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变化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的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而留守在农村原籍地,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代为抚养以及自我监护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严格说来主要是留守的未成年人(包括学龄阶段的失学、辍学少年儿童)。他们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需要倍加呵护和关爱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儿童的顺利社会化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抚慰感;正向的亲子沟通使孩子易于接受父母的意见,内化父母的规则与期望,避免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但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或其中一人外出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从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事实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父母外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机能单一化,致使留守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
2.2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父母和教师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如上所述,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动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2.2.1教育管理方式的简单化
一是只看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而忽略了他们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二是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2.2.2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形成了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多,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少的现象
学校在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责怪这些长年工作在农村艰苦环境中的中小学老师。
1、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普遍偏重
2、农村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条件
3、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配合
三、解决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我认为,目前的对策,应包括这样几方面:一是加强对策研究;二是加强舆论监督;三是加强社会工作 3.1加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问题由于最近5年来群体的扩大与矛盾的积累,其危害的严重性逐渐被政府、学校所关注。因此,首先建议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研究:
3.1.1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研究 应重点加强下列研究:
① 开展“积极稳妥地推进解决农民工教育问题”的专题政策研究,目标之一是加速降低农民工的总体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以之降低留守儿童的总规模。
② 开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为专题的政策研究,目的是以之降低留守儿童在农民工子女中的比例。
③ 开展对“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现有婚姻法、教育法(尤其是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应有哪些积极性的对应修改”的法学研究。
④ 开展对“政府、社区、基层组织、学校挽救问题儿童教育须要新设立的权利、义务”的研究。
⑤ 开展对“创设挽救问题教育儿童的事业机构”的研究。
⑥ 开展对“建立社会支持体系,配套性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研究。
3.1.2社会学界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界应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出发,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围绕“留守儿童问题”,积极开展包括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社会矫治工作在内的相关研究。研究的一个突出的重点,是开展儿童越轨社会学的研究,以其研究成果,为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学科材料。
3.1.3、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学术界,应加强对社会转型、社会流动的研究,重点是对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城市化、小城镇建设、社会分层、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权益„„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3.1.4相关部门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统计、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对获得的数据予以初步分析
3.1.5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渠道。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3.2加强舆论监督
目前,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因此,要维护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权益、帮助父母正确履行自身职责、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就要有一个舆论环境,大众传媒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
其次,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千万个家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动用全社会力量才能解决或缓解的大问题。大众媒体要引导政府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关心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促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最后,媒体也应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的舆论导向,要正视、理解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与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3.2加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型的职业,在解决因急剧社会变迁而带来的社会问题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政府的重视。社会工作倡导助人自助,擅长于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的工作方法,对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就学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权益常被侵害。探究其原因,除了管理体制、法制和观念上的原因外,农民工及其子女自身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做好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工作,必须努力提高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组织化程度,为此,工青妇、民政和社区都应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的介入,依法维护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
对该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给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以平等的国民待遇;而且要进一步发挥家庭、社区、学校、基层政府以及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推动由理论研究、舆论监督、社会工作等三个方面综合组建的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支持体系,切实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身体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他们与其他儿童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健康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
第五篇: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天长市新街小学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或亲友监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半属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打工的情况,我校也把单亲家庭孩子划归为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我校统计留守儿童人数为47人,监护类型为隔代监护较多。
通过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和对这些儿童谈话了解,目前我校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隔代监护,爷爷、奶奶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辅导存在较大困难,有些儿童回去作业有没有,爷爷奶奶都不能真实了解情况,再加上爷爷奶奶大多存在疼爱过度,使得小孩不怕爷爷奶奶,在教育上存在教育无力的情况,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贪玩、任信、不服从管教。,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学习成绩基本与一般儿童无异,学习动机也基本良好。在处理学习上的难题上,他们不能向父母询问,因此相当一部分儿童选择问邻家的哥哥姐姐,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学习习惯上的表现还存在欠缺,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多是只完成老师布置的硬性作业,自己更是很少主动去预习、复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照顾孩子,不在孩子身边,感到欠孩子很多,很愧疚,就会在经济上多给与孩子方便,多让他们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也因此可能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甚至于别人攀比玩具等。这种现象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容易形成嫉妒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因此父母在给予孩子零用钱的时候要多嘱咐监护人,不能养成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更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可以通过写信或电话的方式。
对于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主要存在着资金不足、设施过少、人员不够等方面的困难。虽然在启动建设时,上级有关部门给予了一定的资金,但远远不够,图书过少、过旧、没有新颖和新意,引不起儿童兴趣,娱乐设施过少,几十个人无法能同时娱乐,活动时间也不能保证,因为人员不够,而且大部分时间要占用老师的休息时间,老师感到很累,也没有补助,老师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学校也无可奈何。如何让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人员能安心工作,是否有制度作保证,比如可以让老师专职做留守儿童工作,可以算老师工作量或给予经济补助等。
对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允许这些子女享受和城里学生一样待遇,不存在借读什么的,更不可以另外收费,但现在这些还依然存在,致使这些子女不得不在家读书做留守儿童,如果有一天这些障碍没有了,也就没有留守儿童这个称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