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些在美找工作的细枝末节
那些在美找工作的细枝末节作者: 陈亦奇-Honey
我的专业里绝大部分都是美国人,一点身为中国人的优势都没有。学院里呢,校友会不是没有,但刻意不让学生接触这些资源;校园网上空位不是没有,但投N份简历都不见一个回复;Career Center不是没有,但只帮你改改简历;招聘会也不是没有,但去的结果你懂的。。所以在各种得不到资源的情况下找工作,只能剑走偏锋了。我虽然被面的经验很少,但是informational interview做过近百个,结果是别人主动给我工作机会。我觉得找工作和写文章一样,都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所以把一些我一些正面反面的经验总结一下,希望对以后要找工作的人略有帮助。
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找工作靠networking”的说法。所有前辈和经验帖都在不断强调要networking,但是没什么人说过到底要怎样networking,尤其是在本身没有地缘人脉又没校友资源的时候怎么networking.更新:看到不少人的评论说比如太冒险,或者太耗时,或者经济代价大(因为有时候我是趁假期飞到其他城市去谈的)云云——统统是为自己不做找借口!我只讲一句关于为什么这个方法最好:因为你可以在开始工作前就了解那个职位、那个公司、那个行业,比同期开始工作的人起点高很多,以后对你职业发展自然有利,况且你还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到了要用OPT找工作的时候将就地乱投一通。
1)预备工作 -在大二下、大三上的时候确定想了解的行业,并加入这个行业的一个专业组织。
很多时候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一种供求错位。比如我读传媒会理所当然想进广告公司,但广告公司缺的是信息技术和金融的人才,而这两类人才多半从来不考虑申广告公司的职位。所以早一点开始了解行业和人才需求,可以提早准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
加入一个组织的目的是可以从这个组织里开始networking.而且以后和专业人士谈的时候,他们多半会问你这个问题:“有没有在哪个组织里啊?” 如果你说有,代表你很主动地想进这个行业,有上进心。所谓专业组织,比如营销的AMA,公共的PRSSA,广告的AAAA和AAF等等。-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做一个实习。
其实实习paid不paid无所谓,公司大小也无所谓,大的知名的当然好,但小的有很多锻炼的机会,而且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近。实习的好处除了可以放在简历上,更重要的时候以后和人networking的时候有谈资。因为他们100%会问到你做了什么实习这个问题。
2)如何找人?
大四上,或者大三下是networking with professional的最佳时间。
我试下来最好的办法是LinkedIn(可能不同行业情况不同,营销公共的在LinkedIn上很活跃).在“高级搜索”里输想了解的公司和城市(用邮编),然后就会出现一大堆在那个公司工作的人。找VP那一层的人。因为——这是我导师告诉我的——CEO一般比较难约,VP以下的人太忙于做事了,也没空和你谈。我曾经发邮件给一个CEO,直到两个月以后他秘书回我说有空可以见面,我都快不记得这事了。
然后记下来名字,去公司主页里找邮箱。一般美国公司有两种邮箱地址,拿我的名字举例,yiqi.chen@ XXX.com OR ychen@ XXX.com。在contact us里能找到一个公关的邮箱地址,照那个人的邮箱格式改就可以了。
——这个也是我导师告诉我的,因为周一周三一般人忙着回邮件。
邮件要1.简洁明了。据说一般工作的人每天收到200封邮件,没人有空看大段大段的字。但是目的要说得明确,没人有空猜你想干嘛。
2.有礼貌。打学生牌的话,一般人还是挺愿意帮忙的。
以下是个我惯用的模板:
Dear XXX
My name is ___ and I am a Senior in(major)at(school).I have passion in(field of study)and career goals in(industry).I saw that you have abundant experiences in(expertise).At this point, it would be very helpful if I could ask you for some advice.I'm very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what might be best to develop this experience.Would it be possible to speak with youto ask a few specific questions? My schedule is very flexible.In the meantime, thank you for being willing to share your thoughts, experience and time.Best regards,XXX
有多少人会回呢?差不多我每周发十封,1-2个人回。但我会第二个星期二再 follow up(这词一定要写在标题里!)一下,至少5个人回,可以和3个人定下时间地点谈。约在哪里谈?尽量让对方定时间地点。因为你留给他的选择余地越大,越有机会谈。我的经验是,地方大部分在办公室或者公司的会议室,偶尔会在Starbucks或者Panera喝咖啡。咖啡是对方买的(大家都理解大学生穷)。但如果第一次见面就说吃午饭吃晚饭的话要小心一点。
3)谈什么?
首先当然是你对他的个人经历和公司情况都要有了解,最好对行业也有了解——这时候之前的积累就派上用场了。然后准备十个问题。越宽泛越好,最好不要问太多公司的情况。目的其实不一定是要得到答案,而是要让他多说。因为他说得越多,心理上对你越信任。比如常见的:
1.How did you get started in(the area)?
2.What do you enjoy most about your job?
3.What significant changes have you seen in the industry in the last 5 years?
4.What do you think would be the coming trends in(field)in five years?
5.People in your position who haven't succeeded, what were some of the reasons that lead to their lack of success?(这个是我导师推荐的,特别aggressive,我一般不太敢问)
6.When you took this position, what was the biggest surprise you encountered?同时还要穿插地讲一些自己的情况,至少提到一点个性,一点经历和一点特长,这样他比较容易记住你。
最后一定要问 Can I keep in touch with you/ add you on LinkedIn? Any person you recommend me to talk to? 以及Can you put me into contact with him/her? 这三个就是networking的重点!
起他花这半小时来和你谈。
4)重中之重!
LinkedIn的时候留言,一举两得),同时寄一张手写的感谢卡!有时候我会自己做感谢卡寄。
(以防有人问感谢卡怎么写,这个也是有模式滴~)
Dear XXX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meeting with me!I really enjoy the conversation with you.然后写两句对话中的细节,说你如何惊讶,或者之前没意识到,或者恍然大悟云云。加上两句你以后将会怎样怎样(说明他的建议你不但记住了,而且会有行动)。最后hope you have a wonderful day.如果那人发邮件给你和他介绍的人,你的第一份新邮件一定要cc他。然后在和那个人见过面以后再回邮件感谢他的介绍。
这就是认识的人怎样倍数级增长的方法。
5)隔一两个月邮件问候一下,汇报下近况什么的,保持联系。
6)关于为什么高层愿意和你谈
其一,因为人总喜欢有人听自己的经历,这是人之常情。只要你表现出听的兴趣,而且礼貌又得体,肯定印象分飙升。
其二,因为美国人认为懂得提携小辈是作为leader的一个很重要的品质。他们希望多认识聪明能干的学生,招这样的下属。
其三,高层也会有前浪死在沙滩上的紧迫感,愿意和年轻人谈表示他们时刻愿意学习新观念新思想,很open-minded.7)关于这么一次面谈体现了你什么品质
很主动、有勇气、做事积极、肯学习、会思考、勤奋努力、对这个行业有巨大的热情、有规划有目标。。于是他不招你招谁呢?
8)最后说怎么样让人主动给你工作
这个是模板:
I hope all is well.Thank you for your thoughtful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concerning my career.Attached you will find my resume, which provides details concerning my background.If you happen to come across any potential job opportunities that you believe might be suitable for me(e.g., internships, part-time or full-time employment),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let me know about them.I very much appreciate your time.我曾经收到过一家我没申过的公司给我面试。导师说就是要这种效果 XD
有个理论我很认同:越不费精力的申请,HR拒你越容易。网申是最不挑战胆量的,海投一般几百封都没什么回音。如果申完打电话跟进一下,效果可能会好一点。像这种面谈,虽然一开始会很怕很紧张,但做多了也就习惯了。不可否认有时候会很僵或者尴尬,这种话不投机、气场不合的情况在和人打交道的时候肯定会碰到的,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次有挫败感就放弃。大部分谈话还是很愉快的。
祝大家都收到满意的offer~
第二篇:成功求职的细枝末节
成功求职的细枝末节!
“透过成功看求职”,看上去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不管怎么说,在新的一轮求职高潮即将刮起之际,我们透过求职者成功的“光环”,来看看职场“过来人”是如何把握职场中的细枝末节的,以供“未来者”参考借鉴。
一、失败孕育成功
相信许多求职者在面对主考官时,肯定会竭尽所能、想方设法地来展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想用自己耀眼的闪光点遮住主考官的一双慧眼。然而在实际求职时,无论对于主考官来说,还是求职者自己本人,他们都清楚世界上没有人可以达到非常完美的境界。求职者要是过度放大自己的优点,反而会给主考官造成一种虚假的表象,让考官感觉到求职者不真诚的一面。
“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考官你提出的这类问题,不过当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处理这类问题时做得不似乎很成功,因此我的晋升就被推迟了下来。”面对主考官的提问,王飞并没有将自己曾经的失败隐瞒起来,反而在主考官面前坦坦荡荡地说起自己曾经的失败。
在常人看来,王飞在考官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失败,不是疯了就是神经有问题,然而主考官表现出来的神情却与众不同,脸上没有一丝失望和不耐烦。这位主考官非常真诚地对王飞说,“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都会经常遇到相同的问题,就看各人如何把握了。”结果,本应该是一场严肃、紧张的面试洽谈会,却慢慢变成了一种心与心交流的业务研讨会,最后面试的结果当然是王飞顺顺当当地被这家规模庞大的公司录用为部门经理的职位。
当初的王飞曾在当地一所高校做大学教师,在这安逸的象牙塔内他享受着普通工薪阶层看来非常优越的条件。几年前,他还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就毅然地跳进商海。他还清楚地回忆起他人生第一次走进人才市场的情景,当来到一家广告公司的招聘摊位前来面试时,主考官就对他自然地提问道:“你为什么要放弃大学教师不做,来企业单位工作呢?”王飞没有十足的把握,得到该用人单位提供的中层干部职位。他本可以有许多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让树立起自己的高大形象。不过经过简短时间的考虑后,他很现实地回答了主考官的问题,“我们夫妻两人由于收入差距比较大,为了自己的家庭更平稳,我必须放弃自己安逸的生活。”
主考官立刻对王飞的坦率表示了自己的理解,尽管王飞没有在企业单位工作的相关经验,可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品质与坦率真诚,还是让主考官动心不已,就这样王飞很顺利地迈出了走出学校生活的第一步。此后的几年时间内,王飞又经历过几次断断续续的跳槽求职。他深知,真诚是求职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不过真诚并不表示能力。王飞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巧妙转移到自己的本质岗位工作上来。他说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以最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努力地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王飞在实践工作中还学会了积累,他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静下信来总结自己最近的工作得失,特别是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失败之处。王飞认为,失败总是与成功分不开的,现在的失败将换回日后的成功。
目前,王飞已经成为一家外资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他从求职者的角色已经变为考官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王飞更能体会到作为考官时的心态。在此后的招聘面试过程中,让王飞非常失望的是,追求完美的求职者实在是太多,而对自己的失败或者错误不掩饰的求职者却是很少。王飞认为,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或者自己的过错看上去是一件非常普通而且简单的事情,不过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却需要有巨大的勇气,没有敢于失败的勇气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
二、意识把握机会
现在面试已经成为各类招聘活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几乎每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工作都要经过面试才可能获得。作为求职者来说,了解和揣摩招聘人员的心理特征,做到明明白白主考官的心,就能在求职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尽管求职者在求职时很难正确把握应聘考官的心理,但是,在面试中,应聘考官完全可能无意识地流露出这种情绪,这就要求求职者能做一个细心人,不失时机地把握应聘考官当前心理想的什么,当前最想做的什么等,然后能主动一点根据主考官的思路把事情提前做好,这样往往会让应聘考官对您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自己求职成功。
曾经有一位嘉译小姐在参加她现在就职的单位招聘时,她的主动让应聘考官记忆犹新。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嘉译小姐到当地的人才市场上去寻找工作时,发现人才市场中心有一家招聘摊位前挤满了求职人员,嘉译于是也挤过去看看,此时她发现这家单位正好也招聘自己想要寻找的秘书职位。由于前来应聘的人特别多,再加上当时正值酷暑期间,大厅内温度非常高,众多求职者的嘈杂声也让应聘考官心烦意乱。就在应聘考官决定当天暂时停止招聘时,他突然发现整个大厅里的吵杂声没有了,当应聘考官正要站起来想看个究竟时,应聘考官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是前来应聘的一个女孩子,在大厅内主动地帮助维持秩序。应聘考官听到这话,心头一震:自己从事招聘工作这么多年了,还从来没有遇见类似这种女孩的主动工作行为呢,象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强烈的女孩现在的确还很少见呢,这种行为难道不正是一个秘书所要具备的基本要求吗?
于是,这位应聘考官立即停止手头的工作,并让旁边的工作人员把正在大厅后面维持秩序的嘉译小姐叫到自己的跟前,并向她询问她为什么能够主动站出来维持大厅的秩序,同时戴上自己的眼镜仔细地看了嘉译提交给他的求职介绍信。嘉译拂了拂额前的头发,然后面带微笑地说:“没什么,我也是求职队伍中的一员,维持好求职秩序和环境,是每一位求职人员应该做的事情,况且您主考大人也需要清净一些来阅读我们的求职材料。”经过一番问答,这位应聘考官紧握嘉译的双手,并向她表示感谢。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嘉译在众多的求职者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求职成功者。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嘉译这种看似无意但积极主动的行为正是帮助她求职成功的主要原因。
只要求职者是一位有心人,大脑中时时刻刻有这种“主动一点”的意识的话,那么幸运之神会随时垂青他的。人才招聘洽谈会上,每一个前来应聘的人员都忙于将自己的个人求职信投到自己所期望的招聘摊位上。在一家机电公司的招聘摊位前,厚厚的求职简历已经堆成小山似的,横七竖八地乱成一堆。招聘考官每办法,只好停止手中的工作来将桌上的简历整理好,可中途还是有许多求职简历乱七八糟地递了过来。这时,招聘考官突然有人在和他说话:“考官,您真是太辛苦了,我能来帮助您一起整理桌面上的求职简历吗?”这位考官心头一热:还是这位求职者有见识,多体贴人的小伙子呀。这位求职者在得到招聘考官的的允许后,手脚麻利地帮助招聘考官整理好招聘一大堆的求职简历。当这位招聘考官看到这位求职者递交给自己的求职简历时,认真地看了看,发现这位求职者各方面的素质都是比较优秀的,当即决定要这位求职者来公司试用。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这位考官建议道:是不是先不要这么早决定,回去再研究一下。这位考官当即回答道:小事往往更能反映和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这个小伙子肯定会不错的。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问候话语,使这位求职者很轻松地就获得了工作机会,试想一下,要是这位求职者不主动地去问候招聘考官,他能这么快就获得成功吗?
由此可见,求职者要是能眼中有见识,心中有意识,大事小事表现得主动一点,就能很容易地引起招聘考官的关注。不过求职者的主动意识也有个度,如果不能正确地提供帮助反而添乱,那最后就是另外一种效果了。
三、完善自我是必须
学生就业从当初的国家分配到现在的双向选择,可以说是为那些刚刚从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就业,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的确是一件好事情,不过这种制度的改革也要求大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做好足够的准备,来迎接用人单位的挑选。在社会这个错综复杂的大舞台上,毕业生其实要学的东西很多,首先要做好各种准备,要明确“精一样、会两样、学三样、有本事才能走天下”这样的道理。在实际求职过程中,首先应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之后再叹自己事业的发展,千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指望一步登天,一定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在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充实自己,冲国各种渠道的学习来完善自我,因为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机会是毕业生无法在教师里所能学到的,它需要社会来不断检验和丰富,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逐步完善自我,取得自己职业生涯中的辉煌。
李洁是一位成都女孩,刚来到苏州工作不到半年的时间,现在在苏州一家软件公司做产品设计。尽管李洁本人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还不很满意,不过她对自己的未来倒是充满信心。李洁毕业于成都的一所财贸学院,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在学校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她设计的作品曾多次在全校获得荣誉。来苏州工作的愿望,始于去年年底的一次旅游,没想到来了苏州一次,李洁就喜欢上了苏州这个园林城市,当时她就暗下决心日后一定要到苏州来工作。当她将自己的决定告诉自己的家人与朋友时,他们没有一个支持李洁,认为她的想法很随意、很理想,因为他们家在苏州可是一个亲朋好友都没有的,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求职,谈何容易呀,况且李洁还是一位女孩呀。然而李洁不顾亲朋好友的再三劝说,怀揣着爸爸给她的几百元钱只身一人来到了苏州,好不容易租到了非常便宜的房子后,她就四处开始找工作了。原本以为自动控制专业的大学生,求职应该不算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可手中拿着厚厚的荣誉证书,跑遍整个人才市场,都找不到一个工作,这时李洁才发现,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真是难啊,尽管李洁在大学时也在软件公司打过杂,不过打杂时积累的那一点实践知识现在看来,真是微不足道呀。经过持续一个多月的四处出击,好不容易有一家软件公司录用了李洁,做产品设计。对于这个费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工作,李洁非常珍惜,上班期间,除了努力地跟老同志学习外,回到宿舍,她也是一有空就钻研工作上的事情,她希望自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胜任自己的工作,直到自己能够独挡一面。李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李洁不但能将公司交给她的任务顺利完成,而且公司在业务上遇到其他什么难题的时候,李洁还能帮助解决。目前李洁深受老板器重,她现已成为公司中的一名技术骨干,她的薪水从最初的几百元已经涨到两千元左右了。李洁现在看上去非常兴奋,她感觉字目前活得很充实,从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她还认为她的人生之路刚刚开始,要想获得更大成功,惟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尽管这一过程很苦,但完善自我是取得成功的必须环节。
第三篇:用细枝末节怎么造句
1、虽然家长可能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究竟是选钢琴还是小提琴),但根据收益递减规律,这样的细节问题几乎不发生影响。
2、如果我在这个国家某个地方见到这所房子,这个梦境会延续得更长一些,或者我会更好地记得它的细枝末节。
3、另外,要求他们在不同场合回想这些捏造的故事,这些人或许记不得他们说过的原话,尤其是一些细枝末节上,随着时间推移不能够相吻合。
4、你今天遇到的事情,从前好像已经遭遇过了,只是细枝末节有点不同罢了。
5、你可以回顾几个月前的聊天记录,具体到细枝末节。
6、自然,握手如果不好的话需要改进,不过如何给客户产生一个综合的影响比那些细枝末节的追究更重要。
7、我就是那种典型的焦虑新娘,筹备婚礼过程中的种种细枝末节让我操碎了心。
8、但是这普遍被认为是一个无需在意的细枝末节。
9、法国国民阵线主席勒庞周三向欧洲议会表示:我只是说纳粹的毒气室是细枝末节,这个事实很明显。
10、勒庞再次称纳粹毒气室是“细枝末节”。
11、有些内容可以自由使用,有些则受安全性或商业限制,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一切只是Web开发人员已经能够处理的细枝末节。
12、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几个小时,不需要任何笔记,却能记住关于产品计划的细枝末节,6个与他一起开过会的人说道。
13、Debian软件包在概念上类似于RPM软件包,但是操作软件包所需的实用程序的细枝末节不同。
14、由于本系列的重点在于Ajax应用模式的客户端,因此我不会深入探讨关于服务器端程序如何才能生成XML响应的细枝末节。
15、但是我认为那都是原始群落感受的细枝末节:有着不同信仰的人感觉到陌生,而任何陌生的东西都是危险的。
16、随着进展的深入,我也越来越发现大家都开始有更好的专业态度去面对所有的细枝末节了,令人兴奋。
17、但事实上,当成员国在理事会内部协商时,政治往往压过法律的细枝末节。
18、他说,“这些细枝末节,可能使他们觉得你更加亲切友好。”
第四篇:在美国如何找工作
在美国如何找工作?(2010-06-24 10:44:21)
转载
标签:
求职
留学
程序堡
resume
cover
美国
杂谈
有志移民美国,实现美国梦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很现实的反应了中国大陆学生在美国最近找工作的一些情况,其中大家可以关心一下:1)一定要多多和学校的career service沟通;2)最好是通过求职专家的帮助来寻求工作,尤其是熟悉美国就业环境的专家。
来美国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感触颇多,也有很多极其宝贵的经历,我相信都是对各位兄弟姐妹们很有帮助的。记得去年我刚在美国大使馆拿到签证的时候心潮澎湃,有千万句话想对全世界的人说但却无处宣泄,于是晚上一个人在北京城像无头苍蝇一样撞进一家网吧,发了“我真实的申请美国留学感想”一文,虽然文笔粗糙,但得斑竹厚爱给加了精,不胜感激!
今天终于拿到了在美国的第一份实习工作的OFFER,向自己的人生又迈出了重大一步,所以在难得的休息之余把自己的另一次感受写出来。大家可以结合我的前面那个如何申请的帖子一起看看。
在美国的生活异常艰苦,除了要适应生活和学习之外,最大的挑战无非就是找工作了,我认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拼死拼活来到美国的目的不是对签证官说得那样毕业以后要建设家乡云云,一般都是要取得在这里的工作经验,甚至留在美国。所以,虽然我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经验,但我还是把如何在美国找工作的一部分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以适应近年来留学美国的朋友增加的趋势。转入正题:
在美国找工作所必需的心态:
1.自信心:这个东西一定要有,从来到美国课堂开始,你就要相信自己,因为你能来到美国,来到一个比较优秀的商学院本身就说明你比别人强。我们中国人差就差在语言上,无论你怎么练,总体来讲中国人的口语也不可能跟美国人,欧洲人,和印度人相比。但也不要气馁,咱么智力上比他们强,在说话上也一定要大胆,美国人可以听懂你的英语,所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大胆的讲出你的见解!大家不要小看了“说”,有效的表达自己和与他人交流是你找工作的最重要环节!某种程度上比你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要重要百倍。从另一方面来讲,口语是你保证高水平gpa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课堂,参与讨论是必需的,有些课堂甚至全部是说,说的程度直接决定你的分数。中国人往往在这个环节上面吃很大的亏。记住,你就要认为自己是强人,自己比别人强!
2.切勿盲目乐观:本人从3月份开始找工作,一开始就给KPMG Boston office的HR发邮件申请。也许是因为出来美国前拿到KPMG的offer太不费吹灰之力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然后将其拒之,毕竟美国比 KPMG吸引力大啊,嘿嘿),所以我感觉四大应该就是最后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最后结果让我十分狼狈,人家根本理都不理我,管你在中国拿到几个四大的 offer!我那叫一个沮丧阿。。
3.赶早不赶晚:找实习和工作的最佳时机是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也就是说大家刚进入学校就要开始准备找了。我去年是8月20日抵达波士顿,其实就应该开始找工作了,但是自己因为不了解,一直拖到次年3月分才开始。顶尖的金融公司例如JP morgan, UBS, Bank of America等等,都是9月份开始。虽然找到那里的实习或者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认识那里的CEO一类的人,呵呵),但从那里开始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如何找工作,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不断更正,在不断失败当中寻找成功。
如何起步:
1.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从一开始必须抱有必死的决心才可以。每所商学院肯定会有自己的CAREER CENTER,所以他们都会帮助你开始,学校也会举办各种讲座来让你了解在美国找工作的方式和步骤,所以对于如何进入状态,大家不要着急。
2.首先需要的是RESUME!我的简历是当时申请学校的时候的版本,但用来找工作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修改。CAREER CENTER自然会帮助你,但是对于内容当然要你自己来充实。简历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学历,二是工作以及实习经历,也是最最主要的一部分,三是其他,比如你会的语言,计算机,其他等等。工作经验必须要写得最多,因为这个才是美国人最最看重的。顶级投行以及有名的大公司需要接近完美的分数以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好学校出来的精英,所以对我们来说工作经验尤其显得重要。一份简历我大概改了有30遍。记住RESUME只能有一页!
3.其次是COVER LETTER!这个东西就是一份说明,也就是你展示自己的机会。COVER LETTER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格式都可以不尽相同,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一个收信人(你是写给谁看的),如果TITLE只写dear sir/madam,那有
90%的可能你的COVER LETTER会被直接扔掉。内容方面,必须在紧扣job
description and requirements的前提下充分向hr展示你,通过3方面:一是你为什么感兴趣?美国人最注重的就是你的兴趣和背景,所以你不让面试者相信你希望得到工作,你是得不到工作的。二是你为什么认为自己胜任这个工作?三是为什么公司要选择你? COVER LETTER只能有一页纸,所以是和RESUME同等重要的东西。当然,有些公司只要求RESUME,但这并不能代表它不重要。从哪里开始找:
打仗需要资源,搞经济建设需要原材料,同样我们工作需要知道哪里有工作的supply.1.学校的career service center是首选,因为学校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里介绍的公司都是认可你所在学校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千方百计要去好学校的原因。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下我们申请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选择:首先是新英格兰地区,此地区为美国的发源地,几大城市(纽约,费城,波士顿,哈特福德,新泽西,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等)都位于这里。想象一下为什么中国人那么想去北京和上海上大学吧,同样道理。其次是加州。再次是南北卡,要知道夏洛特目前是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所以机会颇多。如果大家以后想从事固定收入债券(fixed income securities or real estate),那不妨去佛罗里达和德州。当然还有芝加哥一代也是很好的选择。
2.其他的网站:monster, monstertrack, dootstang, craigslist, yahoo!等。这些网站上是全美国的范围,所以你可以有各种高级查找。
3.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你认识的人内部递简历。美国人找工作有80%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然后面试找到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大家如果在美国有关系,那就要动用一切关系帮你,这个也是最最有效果的方式。当然如果没有的话,就要通过前面两个途径了。
找工作时候的态度:
1.不要那么多毛病,挑三拣四。记住,中国人在美国只有劣势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申请所有我们可以做的工作,哪怕这个工作招的是本科生,你也要申请。
2.一定要注意follow up,所谓follow up, 就是不要在申请投递resume and cover之后就完事了,如果有收取resume的人的电话号码,一定要在投递2天左右后打电话去询问。或者要发电子邮件去询问。还是落实到一个点上:美国人需要对这个工作有兴趣,热情,渴望的人,所以你的所有行动必须要贯穿一致的像招聘单位表达。
3.经常向career service的人请教意见和改进的方法。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专业的,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让你尽快找到工作或者实习,所以他们的态度一般会很好,有求必应。你的resume和cover letter在发出之前,尤其
是最开始申请经验不足的时候,一定要求教他们。当然也有例外的,前一段时间有个中国同学去,她以前是澳门大学毕业的,结果被那里的人训斥了一顿,很少见,内容大致是: 你们这些中国人,电话也不打,这么晚还找不到实习,我们今年的就业率全都让你们这些中国人搞糟了。很无奈,因为确实到最后中国人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找到实习。
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找工作的精髓就在于信息的获取!这个是万物真理。推荐大家去纽约波士顿不是让大家去玩的。我目前为止做了一件最SB的事情,就是去年到Harvard University听了一次中国目前法学界泰山北斗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名字我就不说了,当时在presentation上留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结果我当时还傻,感觉自己是金融他是法律所以把联系地址给丢了。。实在是郁闷至极!!
建议使用的邮箱:
有一些同学在使用163或者hotmail的邮箱,这些都可以,但是不那么好用。建议以后大家使用以下邮箱:
1.学校邮箱。例如我的是 [email= xxxxx@brandeis.edu ]
xxxxx@brandeis.edu [/email],申请工作的时候最好用这个
2.[email= xxx@gmail.com ] xxx@gmail.com [/email],我的私人邮箱就是这个,我也建议大家用这个。现在google已经超过yahoo!成为世界第一大的门户网站,股票市值超过400USD/Share,所以邮箱服务一流。
3.[email= xxx@yahoo.com ] xxx@yahoo.com [/email], 如果大家用中文也可以,[email= xxx@yahoo.com.cn] xxx@yahoo.com.cn[/email], 不过我建议最好大家出国以后尽量摆脱中文。
为什么中国学生那么难以找到实习?
1.中国学生注重文凭,考这个证书考那个证书,到最后一点工作经验也没有。美国人注重的不是证书,记住!他们注重的是你的经验
2.在美国第一份工作或者实习是最最困难的,各种原因都有,其中:一是签证问题,因为sponsorship的费用已经涨到5000USD,所以一般公司不会去为你花这个钱,除非你牛的可以。二是单位一看resume上面全是中国,担心申请者的英文水平,但如果有一份美国的工作,那就可信度增强很多了。三是美国人骨子里的歧视吧,虽然他们全部都很nice表面上。我一个在ibm工作的同学说,在那里,美国人管日本人,日本人管韩国人,香港人和台湾人,然后这三者管大陆人。没有办法的,大陆的确还是太落后了。
3.中国学生总体来看不aggressive,不知道networking,往往是一大群中国人整天在一起,英语口语没有什么起色。
祝福各位即将奔赴美国的兄弟姐妹学业顺利,能顺利在美国扎根!
还有,在美国找工作和实习的时候必须要有车,不是自行车啊,是汽车!否则你告诉面试者你没有汽车,很多情况下你就会因为交通问题而被排除出局了。第一年结束的时候我们program里面几乎所有人手一台汽车,这个是必需的,没有汽车在美国没有办法生存。所以同时大家必须在国内有驾驶经验,否则来美国就开很容易出事故。除了事故你就保险费交死。
补充:
我想说的一点是:在美国(其他国家我不知道),如果你尽问一些很幼稚的问题,在面试的时候会直接被淘汰出局,在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别人会马上意识到你没有什么深度而导致自己最后没有什么市场。幼稚的问题是比较斯文的说法,美国人的说法就是keep asking stupid questions, dumb questions.这个其实不仅仅局限在美国和面试中,想想一个人在你面前尽问一些自己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答案却来问别人的人,你会怎么想?答案就是:对方是个不努力,没有热情,没有思想的人。
我们中国人都有中国人的精神,同样美国人也有自己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就是独立,自我奋斗!所以如果你想出国,想去美国,那我劝大家最好自己本科开始学会自我奋斗,从现在开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答案,实在研究不出结果再问,不要脑子有个东西就抛出来给别人,我说客气一点是别人没有权利义务回答,说难听一点就是别人会认为你很蠢。希望大家不要把奋斗和刻苦紧紧局限在每天没日没夜的读书上,拼搏是全方位的,成熟一些!
这里是出国留学的板子,所以我只是告诉大家实话,如果有谁错误的认为我是高傲而感到不爽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想把我感受到的东西没有保留的在有限的文字里传递给大家,并不想在这里考虑谁的感受什么的,要出国大家就都“肤浅”一点,不要那么多毛病,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这样的人只能是没有前途的。这一点尤其对所有亚洲男性来讲尤为重要,原因我省略不说,大家一旦在美国开始打拼就会有感觉。亚洲女性在美国找工作要比亚洲男性有很大的先天优势,如果男性再不注意而去问一些stupid questions,或者搞一些小聪明,那下场会很惨。
最后补充一点:
美国人没有规定时间的工作合同,你可以随时解雇你的公司,但是公司也可以随时解雇你,在解雇日期的提前一个月左右通知你。目前为止我知道有两种情况一个人被公司解雇:
1。公司裁员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2。员工自己犯错误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这个是最惨的,一旦犯错误被解雇,以后再想找工作恐怕是难上加难了,因为reference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想想
当你的面试者电话询问你的前任雇主或者你自己为什么要另寻他就的时候你怎么说?
第五篇:在英国找工作经验
我在英国找工作
主人公:LilianLi
相关背景: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际金融与管理专业学士学位,英国伦敦政经学院金融及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英国安永会计师行颁发的Ernstandyoungprize2005年获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颁发的“金融领域最佳表现奖”
;2005年12月,LilianLi以优异的成绩及表现,收到了英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英国汇丰银行的提前雇佣合同,最终她选择与英国汇丰银行签订提前雇佣合同,2006年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硕士毕业后,将直接入职英国汇丰银行,留在英国工作。
A、招聘闯三关
通常,大公司的招聘程序都是大同小异,尤其是金融行业的银行和会计师行。大致的过程是:网上填写求职表-提供简历-参加网上测试-多次面试-最终由评估中心给出结果。
网上求职表和网上测试都是公司通过网络预先对申请者进行的预筛选,内容包括能力测评和职业素养测评,理解分析力测试和逻辑分析力测试等。
这类测评通过后,即进行面试,对金融类的面试会特别重视商务理解及洞察力,考察你对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局势的了解。
最终评估是最难的一关。每个公司的评估中心有不同的结构。英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最终评估中心一般是1天到2天的连续活动,包括个人或者集体的任务,比如:演讲,能力测试,压力测试,辩论,小组讨论,与高级经理的个人面试模拟,小组面试模拟等。每种活动的目的都是让公司更好地了解你的能力和素质。
一般来说,团队活动是比较难控制的项目,因为组员之间的互动太多,而且英语毕竟不是中国学生的第一语言。在讨论中要敢于发言,但是一定要确定你说的每句话都对任务有贡献。小组讨论时,除了表达自己外,也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作出反应和交流,不要过于张扬而让评估人员觉得你不会进行团队合作。
压力测试是大多数会计师公司会用到的项目。它考察你在面对每天的不同的任务和时限快达到的时候处理问题的能力。
B、求职前的准备
在开始找工作之前,要做好基本功课,清楚自己的优劣势,并能够阐述这个产业的大概结构、公司的策略、发展、所申请职位的职责等等;同时要对为什么选择这个公司,这个职位对答如流。另外,要体现
你的商务洞察力,比如IFRS的出台对英国金融服务业有多大影响等。这些要靠平时的积累,推荐看BBC或者FinancialTimes,要坚持每天都看。
找工作前需要做长期准备。比如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交流能力及分析能力。上大学时尽量参加社会活动或团体活动,在学校和课外活动中,寻找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交流效率等。锻炼英文当然也是长期准备的一部分。在英国的每一天都是锻炼英文的绝佳机会,要好好把握。
中期准备主要包括关注媒体上的国际新闻及行业动向等。有一个好的实习经历也会给你的申请大大加分,所以大二时,可以尝试申请在英国的社会实践中心工作。
短期准备就是写好简历,练习各种测试,了解公司的近况,包括股价、近期活动和新闻等。
C、主动出击
找工作时,一定要好好利用英国大学的职业指导办公室,那里的老师和专家会帮助指导你修改简历,模拟面试,提供相关领域或公司的参考资料等。
找工作要提早申请,大部分的投资银行或金融机构在每年的9月考试招聘员工,11月或12月就停止了。因此建议大家不要等待,主动出击机会更多。
以上是我在英国找工作时总结的程序和感受,希望可以给即将准备在英国或回国求职的同学以帮助。回头看到自己走过的路,第一次由衷地为自己喝彩!选择留学英国,选择在英国求职的这段经历,让我感到自己的潜力好像正一点点地释放,变得坚强,独立,看事情更全面,遇到事情更冷静。其实,最终不管是在海外工作还是回国发展,英国大学给予我的职业发展指导以及在英国的求职经历都必将帮助我成就事业,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