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督山伯爵的书评
《基督山伯爵》的书评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在已经成名之后写的,与《三个火枪手》在当时引起了一系列的轰动,这本书是我在饭后茶余时间读的,以下仅是个人对此书的一点想法,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希望能够谅解。
本书讲述的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发生的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船的年轻大副唐泰斯受船长临终之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一封信,遭两个卑鄙小人卡德鲁斯、贝尼代托和阴险检查官维尔福的陷害,被关入死牢,剥夺了本该属于他的美好阳光、爱情和前程。十八年后,他带着狱友法里亚教士临死前告诉他的秘密,越狱逃生,找到法里亚藏匿的宝藏后成为巨富,从此他化名为基督山伯爵。他后来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同时也惩罚了三个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
我想故事的梗概大家只要看过都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其中让我到现在都难以忘记的两句话,可以说是里面的经典。第一句话是“我只有两个对手,我不会说那是两个胜者,因为我只要坚忍不拔,就能制服他们:那就是距离和时间。”这句话看前半部分你会认为是现实存在的两个对手,实则不然,一个是距离,一个是时间,只要他坚持不懈,就可以驾驭它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这在故事中也表现的十分明白。第二句话是“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故事中主人公在狱中等了十几年,终于在等待中看到了希望,可以逃出监狱,终于可以报恩,感谢对自己家庭关照的人,终于可以复仇,报复那些对他下死手的人,对他落井下石的人。总体来说他说了四个词:距离、时间、等待、希望。其中还有一定的联系,等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等待中虽然距离希望还有很远,但主人公还是抱有希望,可以说主人公说的两句精辟的话,包含了他十几年的感慨与理解。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下《基督山伯爵》这本书:
1、复仇。这本书其实也可以叫做《基督山复仇记》,全篇有
3/4的篇幅是围绕着主人公的复仇进行的,他本是个乐观
和快乐的人,可是面对心爱的人被人抢走,唯一的亲人——
老父亲居然在思念和担忧中饿死在床,自己大好的青春在暗无天日的狱中度过,更可悲的是,这14年来他居然一直
不知道自己是因何入狱……是可忍,孰不可忍?14年!地
下室监狱!没有人听他的辩诉,没有人同情他,没有人帮
他告诉他的爱人和老父亲:等着我,我还活着!不知道自己
何时能重见光明,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有幸见到光明。
不是一周不是一月,不是一年,而是14年!想想我们面对
孤独时的可怜劲吧,车站等人的时候,上无聊的课的时候,被迫听报告的时候,监考的时候……是不是每一分钟都那
么漫长?这还只是时间上的等待,如果这时间里又加上焦
虑,加上疯狂加上怨气呢?故事的后来在我们欣慰于他的光彩时,不要忘记,他在狱中是有过自杀的念头,是什么
阻止了他的念头?有对爱人的信念,有对父亲的不舍,当
然,最重要的,是复仇!正是由于14年的无尽“黑暗”,他有了复仇的决心,这是支撑他一直活下来的支柱。
2、爱情。梅瑟苔丝一生都活着对主人公的忏悔中,她忏悔她的没有等待到底,主人公也一直活着这种遗憾中,因为14
年的等待,换来的是她与自己的仇敌结婚,这种痛苦如果
能因为一句“对不起”就消散的话,那也太不现实了,所
以他无法安慰她,也无法安慰自己。虽然他有如山的财富,但却不可能与她再续前缘,他们都清楚这一点,可是他对
她的爱还是深入骨髓,不然,活得那么风光的他不会因为
她的一句哀求就准备牺牲自己而保全她的儿子。看到对决的高潮时,我对梅瑟苔丝一度失望过的,可后来的情形告
诉我们,梅瑟苔丝不可能不在意主人公,不可能牺牲他的生命,她的爱,也是深入骨髓的!再看看那个检察官维尔
福和丹格拉尔夫人吧,偷情,生了孩子,残酷的检察官在没有断定孩子是否夭折的情况下就把他给埋了——活埋亲
子!而丹格拉尔夫人呢,与丈夫之间没有半点情意可言,有的只是背后关于金钱的算计和保护。书中讲述了多个感
情故事,虽然每个结局都不是完美,但最后主人公与爱他
如爱自己的海蒂乘船远行,也算是个喜剧收场。
这本书读完后,到现在我都会想到主人公复仇时的大快人心的场面,他的隐忍与坚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公金Q1041李畅100306010联系电话:***
第二篇:基督山伯爵书评
正义制裁,光明复仇史
-------------------《基督山伯爵》书评
惨淡的月光映照下,黑色的海水幽暗诡异。汹涌的巨浪从远方滔天而起,伴随着咕嘟咕嘟的气泡咆哮翻滚,如狰狞巨兽,森森獠牙撕扯着重重夜幕。雾气浓厚的化不开,压抑着暗黄色的微弱灯塔。
灯火摇曳,喧闹的小酒馆,吉普寨女郎热烈的裙摆。香槟在这里散发着致命的诱惑,喝的微醉的水手蹒跚的向着市区前进。在那些装点得花花绿绿的街道上,突然挤满了熙熙攘攘的小丑,踩着化妆舞会的鼓点,歇斯底里,彻夜狂欢。
这是十九世纪的法兰西,马赛。一个优雅而又不失情调的绅士。
伊特鲁里亚海温暖的海风穿透阴霾渐散的层云,轻揉着海浪的发际。日暮中,载满传奇的商队和飘荡的船只向红云笼罩的基督山致敬。不久之后,相继融为天海相接处一抹底色,为那些勇敢者的游戏,红衣教主的晚宴而沉醉。
黎明。
山脚下睡着静谧安详的渔村。绝色的梅色苔丝,在这里等待着水手情郎堂泰斯航海归来,等待一场风光的教堂婚礼并祈祷斯守终生。不久,在海上几近死里逃生的法老号满载归来,作为直接指挥者的堂泰斯获得了人们的赞誉,认可,地位,同时也深受副手的嫉妒和愤恨。当年轻有为的堂泰斯与美貌无比的梅色苔丝喜结姻缘时,阴谋用罪恶的魔爪,扼住了命运的激流:在货船上当押运员的唐格拉尔一心要取代堂泰斯的船长地位,堂泰斯的情敌——费尔南对他又嫉又恨。结果两个人勾结到一起,费尔南把唐格拉尔的一张告密条送到了检查局的手中。5月正当堂泰斯举行婚礼之际,他被捕了。审理这个案子的是代理检察官维尔福,他发现密信的收信人就是自己的父亲。为了确保自己的前途,他宣判堂泰斯为极度危险的政治犯,将其投入了孤岛上的死牢。
堂太斯在死牢里度过了14年的时光。这14年足以将人彻底摧毁。开始的时候他坚信自己的清白,总以为检察官有一天会出现在他面前,宣布他无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失望了,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只有对未婚妻的思念和对老父亲的牵挂支撑着他活下去。当挖掘地道越狱的法利亚神甫阴差阳错的和堂泰斯相遇,命运再次给了他转机。知识渊博的法利亚无所不通,并且帮助堂太斯分析了境遇,使堂太斯逐渐知晓自己被拘押在此的原因。他决定活下去,为自己复仇。在两人秘密为出逃而做准备的这段日子里,堂太斯学会了许多化学,文学,语言,文化知识,而法利亚也从这位年轻小伙子身上获得勇气与毅力。最终,身为红衣教主秘书的法利亚患病临死前告诉了堂太斯一个惊天秘密,那就是红衣教主埋在基督山的巨额宝藏,自夺所剩时间不多的法利亚,把这些都托付给了堂太斯。而堂太斯“借尸还魂”,趁机越狱,并从此隐姓埋名,最终在野岛基督山发现了这笔惊人的财宝。他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报恩和复仇,为此,他要回到社会里去重新获得地位、势力和威望,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钱才能使人获得这一切,钱是支配人类最有效和最伟大的力量。此时的堂泰斯已经是一个新人了:有渊博的知识、高雅的仪态和无数的财富,深谋远虑,而最重要的是他内心已经被仇恨燃起了熊熊复仇之焰。
在报答了曾在他危难之际给过他无私帮助的人之后,他回到了巴黎。然而物是人非:自己的老父亲在病中饥饿而死,自己的未婚妻已经同费尔南结了婚,这令他本炽热的心变得冷酷无比。可以想见,这是怎样的屈辱和矛盾!当自己在狱中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唯一支撑自己的就是父亲和心爱的女人。而父亲孤苦伶仃的死去,而心爱的女人却被别人拥入怀里!上帝给了他重生的机会,却让他经受着人间奇耻!难道这就是圣经中教诲的公平与正义吗?善良之人受尽苦难,卑鄙小人飞黄腾达。万能的上帝,您的子民苦苦挣扎,因您的怜悯,他才得以重生,然而公平何在?正义怕是打了个盹,而停止对深渊恶魔应有的惩罚,让那些丑恶强盗戴着堂皇虚荣的假面,盛装游行,至今逍遥浮夸!
一切因果,孽缘,都将回报。
堂代斯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开始复仇:他让已经是大银行家的唐格拉尔做了一笔巨大亏损的买卖,让他的女儿嫁给杀人犯来羞辱他,逼迫唐格拉尔侵吞五百万法郎逃跑,却落在了伯爵强盗朋友的手里,受尽折磨最终真相大白。唐格拉尔一夜白头,一蹶不振;他引诱已经做了巴黎法院检察长的维尔福身败名裂,利用其妻投毒,家破人亡,成为一个疯子;而那个处心积虑,罪行擢发难数的费尔南,在滑铁卢战役前开小差逃走、为法军做向导和间谍、出卖并杀死恩主阿里总督的费尔南,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法国贵族议员。伯爵揭发了他的罪行,并且达成了同梅色苔丝的谅解,费尔南最终在异常痛苦中自杀。而在复仇的过程中,有一些东西改变了。当他以为自己已经拥有铁石心肠,而面对梅色苔丝的盘问,他依然只能柔情以对。当他和深爱的爱人重逢在密室里,伯爵对梅色苔丝说,堂代斯已经死了。梅色苔丝压抑着感情大喊,“不,他没有死,他一直活在我心里!”这些年一直忍受巨大痛苦的梅色苔丝为了赎罪,毅然离开了费尔南,选择在乡下平静地安度晚年。
最后,做完这一切的基督山伯爵,我们敬爱的堂代斯,终于满脸疲倦而又满足,虔诚而自豪的说:“秉承上帝的旨意,我的使命终止了,巴黎,告别了!”
大仲马以这样一部鸿篇巨著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他本人求全责备,文章更是苦心孤诣,务期尽善尽美,他的笔触,不仅勾勒出小人发迹物欲横流的社会丑态:不惜泯灭人性、颠覆人伦。也描绘出忠贞不屈,勇敢博爱的正义之光:相敬相爱,不离不弃。
罗马城那个凶残而又可爱的强盗头子路奇王霸,衣着光鲜谈吐优雅同时姿态从容的绅士杀人犯安德烈,诚恳的阿尔贝,厚道的莫雷尔,一丝希望与一点痛苦的挣扎,狂欢节的喧嚣,市中心执行的死刑,甚至金色的马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管是狱中的艰苦岁月,还是复仇的内心折磨,无不让人随之动容。
在他的笔下对比如此鲜明,光明与阴影,生与死,恩与仇,触目惊心。当暴风雨洗礼后,一切归于安宁,让人如同置身于个人挣扎后终于获胜的满足里,善恶有报的酣畅,逝者安息的慰藉以及对人性的思索在脑海里激烈翻滚,打上深深的烙印。
我相信,文章跟人一样,是有灵魂的。虽是作者赋予的,却胜似天成。一篇好的文章,他的灵魂是独立深邃的,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将无法驾权。《基督山伯爵》跨越了几个世纪时光的刀诛笔伐而盛名不衰,一直作为少有的笔底耀眼而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应该让时下急功近利的出版商和浮于功名的作者感到羞愧和汗颜。只有最深厚的感情才配拥有如此精妙的手法。在那些日夜相继的努力中,能够把文章的脉络梳理的如此清晰,详略得当,如同一个深谙世事的老探险家向身边的孩子闲聊生动的过往,把那些引人入胜的跌宕起伏娓娓道来。把每个出场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富有个性,寥寥几笔跃然纸上。闭上眼,想象那笔下的人物在呼吸,在奔跑,我相信他们必然真实的活在那个世界,他们的快乐,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执着和忏悔,在字里行间真实可见。可想而之,需要多么巨大的思考量和精力。即使在充满神秘色彩和传奇故事的片段后,依然让人感觉如此真实,仿佛触手可及,手法之高,令人仰慕。“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富可敌国的珠宝玉器,荣华尊贵的伯爵头衔,不过是身外之物,是冥冥上天赐予他复仇的达摩克斯之剑,现在复仇已毕,还将重归上天。最后,他和他的女儿,抑或他的情人海蒂,抛弃凡夫俗子煞费苦心争夺的功名财富,冲破人心险恶的欲望桎梏乘舟远去,永远摆脱羁绊和束缚。
正如其所说:There is no happiness and misery, but rather the situation of comparison, the only people who can feel the suffering experienced supreme happiness.最重要的智慧是等待和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唯有这两件事才是最宝贵。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当我们在一次次磨难中落败,不要垂头丧气,要相信光明,相信东山再起;当我们遭到不公的对待,不要怨天尤人,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也必然强求不去。要相信天道是存在的,或早或迟,都将进行最终的审判,勿以恶小而不为;当我们在遭到重大创伤而几近绝望时,始终要抱有希望,因为一旦绝望,那么假使有回天之力也只能鞭长莫及。人若富可敌国而没有希望,除了铜臭剩下的只能是悲剧,而我们即使一无所有,只要还有希望,那么这个人将是难以打到的。
最后,我想把大仲马的人生智慧,也就是基督山伯爵所说的那段话送给大家:
“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的幸福。必须经历过死亡才能感受到生的快乐,活下去并且生活美满,我心灵珍视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上帝向人类揭示出未来之日,人类全部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与希望。”
文秘二班
李东阳
第三篇:《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世界名著中的金庸武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B140907 学号:B14090633
姓名: 景义飞《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拜读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世界名著啊,我竟然把它当做快餐式的小说似的一口气把它看完了。当时的我也很惊讶,之后有反思过为什么,心里也有些不成熟的谬论,一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刚好借助读后感的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经过梳理写在纸上。
在写题目的时候,我想写外国人也喜欢“老爷爷”,老爷爷说的是小说里面的主角在小说的开头遭受陷害、掉下山崖、家里惨遭灭门等等磨难,之后绝处逢生,遇到一个快要死的老爷爷(一般老爷爷也有自己的故事),老爷爷觉得他骨骼惊奇,就传他绝世武功,老爷爷死后,主角武功大成,继承老爷爷的遗产,吊打自己的仇人,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同样当时基督山伯爵也给我这样的感觉。就像外国版的金庸武侠。
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主角),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时间失去了一切,伴随他的只有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可与此同时,有人正把快乐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们害死了唐泰斯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人。在他最无助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法里亚神甫(老爷爷)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识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并帮他成功越狱。此时,唐泰斯入狱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个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家资巨万的伯爵。他开始报恩亦开始报仇。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望的路上救了回来。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爱德蒙·唐泰斯就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主角。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反应出一颗中国式的赤子之心,报仇又留有余地,有原则。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这不就是外国版的主角归隐山林吗?
中国的武侠小说如果放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也能成为世界名著吧?......当然不会,成功不是偶然,在这本书里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也不屑于什么学派,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惟一的原则。”——大仲马
虽然大体框架是这样,但一部能后流芳百世的好作品不可能这样粗糙,我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谋篇的编故事才能,还有对于语言、环境、人物心理的活动的描写。在这部将近一百多万字的小说里,既有节奏紧张、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节奏相对舒缓、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马在小说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异域风情和大海、岛屿的景色描写。这些,也许就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大仲马情趣”吧!单纯以故事情节论,细节描写而言,《基督山伯爵》是一片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的好书。
一、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在经历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以后,他没有如同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有点心惊。
二、身在黑暗,但是心向往光明。必须想到过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乐.快乐对他来说是短暂,十四年的牢狱之灾,使他的外貌,声音,心性,性格也都发生巨大变化.他从坟墓中爬出来,恩怨分明,对于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所以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当然,美好的结局也不可缺少,没有向西方一贯的悲剧式结束,也与我国的武侠有着惊人的相似。恶人得到恶报,好人得到幸福:漂亮善良的希腊姑娘海蒂融化了基督山冰冷的心,伯爵最后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看完书后,让人不禁留下一抹微笑。当然我的看法或许太过肤浅,但是这是我心中的基督山伯爵,一个如同大仲马笔下的金庸武侠。
第四篇: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在假期我读了大仲马所著的<<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基督山伯爵是一个人们非常喜欢的人物,他非常的敢爱敢恨、豪爽气派,也聪慧过人,由于饱经沧桑,他对任何事都格外的执着。基督山伯爵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但他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他蕴藏了部分作者的写照。
作者大仲马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他在基督山城堡连续几年每日宴请宾客,高朋满座;其中许多人,大仲马连姓名都不知道,可见他的性情,比起基督山伯爵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基督山城堡门厅的正位,堂而皇之地放着一尊大仲马的半身像,还配上一条座右铭“我爱爱我的人。”由此可见,基督山伯爵的敢爱敢恨、豪爽气派是遗传了大仲马。其实这条座右铭,大仲马只讲了半句,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才体现了完整的意思。那就是“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别人如何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他。这样既公平,也符合情感上的平衡。但其实真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人们很多时候就会非常的优柔寡断,不知所措,而不像基督山伯爵那样敢于决断。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基督山伯爵》更多的是揭露当时社会的暗无天日、金钱至上。邓蒂斯的悲惨遭遇足可以说明这一切。唐格拉尔、费尔南、维尔福三人的飞黄腾达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事实不仅仅是如此,金钱、名誉对人性的毁灭超乎了我的想象。且看维尔福一家,维尔福先生自私自利,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背叛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凭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卖陷害了多少人;维尔福夫人贪恋金钱,为了一份价值可观的遗产,她不惜毒死四个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儿。由此可见人性的卑劣啊!相比19世纪,如今金钱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高,那么人性的毁灭也越来越深吗?但有黑自然也有白,莫雷尔一家就是不被金钱所吞噬的好人,最后金钱却不请自来。而维尔福夫人最后却落个两手空空,这就是事与愿违吧。
在看完了整本书后,触动我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直到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两个词内„等待‟和„希望‟。”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带来的动力,必然能迎来黎明的曙光。基督山伯爵也正是靠着这两个词度过了他最艰辛困苦的岁月。“等待”和“希望”就是我在大仲马智慧的火花中学到的两个词。希望大家能像所崇拜的基督山伯爵一样,用这两个词达到人生目标
第五篇:《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小说家大仲马所写的一部着名长篇小说。小说背景是拿破仑第一次被放逐时到路易。菲利普登上法国王位的历史。这是一个分裂**的年代,社会的黑暗为唐泰斯的复仇奠定了时代基础。我读了这部小说,深有感触。
小说的主人公唐泰斯的命运一波三折,在他年轻有为之时,正准备在航海事业上一展宏图时,却遭到了同船水手唐格拉的嫉妒和诬陷,被投进伊夫堡监狱,作为危险的政治犯关押达14年之久。在狱中,唐泰斯有幸结识了睿智的法利亚长老,在法利亚的教导下学习了很多知识,法利亚长老告诉了他一个巨大宝藏的所在地,在长老的帮助下最终从伊夫堡逃出,得到了宝藏,进入了上流社会,开始了他残酷而正义的复仇。
唐泰斯的经历中蕴含着一个这样的道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件件福祸相依的事,使唐泰斯的性格不断的变化,也使得唐泰斯最终领悟到了人类的全部智慧——等待和希望。小说的结尾表明,只有爱才能得到救赎,爱才是人生的意义。也正是爱,使唐泰斯重新品尝到了人世间美好情感的滋味,把他从异化与孤独中解放出来。
唐泰斯在自己19岁时就被关进了伊夫堡监狱,在33岁时才才逃出监狱,在伊夫堡度过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但是,在这里,唐泰斯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有人说,这是他以牺牲自由与青春为代价的。可是,何为自由?有些人认为,身体是自由的,就是自由的。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多法律、规章制度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总有许多条件限制着我们的行动。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完全自由的人的,也不应有这样的人。只有我们的心灵与灵魂才是自由的。在伊夫堡监狱中,唐泰斯的思想随着法利亚长老渊博的学识在高飞,在这里,在他遇见法利亚长老后,他的灵魂就是自由的。而在这个世界上,也一定不缺乏一些人,拥有了肉体的自由,却携带着精神的枷锁。难道他们是自由的吗?
这篇文章同时展现了前后不同的两个唐泰斯。小说中唐泰斯逃离伊夫堡监狱,从大海中起死回生,运用了隐喻的表现手法,象征着唐泰斯经历的一次人生的洗礼。标志着他整个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已不再是那个年轻淳朴的水手,相信世间的美好和人性的良善。在海水的洗礼下新生的基督山伯爵冷酷无情,对人世充满仇恨,怀疑一切,为达到目的不惜利用他人。浸洗后的唐泰斯不再纯洁无瑕,而是呈现出了多面化,复杂化的性格:唐泰斯后来以多重身份出现,基督山伯爵、布佐尼长老、威玛勋爵,象征着他复杂性格的不同方面。古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这句话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人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中国也有一个例子,曹操在年少时就有自己的志向——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但是在他不断的征讨地方势力,各地诸侯后,力量不断壮大,野心也随之膨胀,由想做一个大将军变成了想当一个晋文公、齐桓公那样的人,直至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和“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也”的态度。由“治世之能臣”变为了“乱世之奸雄”。可见人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不断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