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编织富足人生
每日名言
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
每日自励
凡是内心能够想到、相信的,都是可以达到的。
每日短文 编织富足人生
一辈子多长?一百年够长了。它代表什么?100乘以52周,等于5200周。再乘以一周7天,等于36400天。或者接近90万小时。
一百岁的人瑞,原来活得并不够长,它使我看清楚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珍贵,如果不善用,倏忽即逝。时间,真的不多,就拿一天来说吧,只二十四小时,扣除睡觉与工作,加上一点点电视,一点点晃荡,便一无所有了,只是如果连时间都没了,还有什么,在我看来,把时间全部用来工作的人最蠢,因为他将没有时间可用来享受。人生本来就有两种目的,一是得到你想要的,但第二则是享受你所得到的,这才是重点。
大文豪萧伯纳的生活感言提供我很大的思考:“生活对我而言,不是一根蜡烛,而是一枝光芒万丈的火炬。”是的,人生不该演成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
富足人生的最佳诠释,也许是忙世人之所闲,闲世人之所忙吧。薄伽丘说过:“没有来世,幸福就在人间。”这个想法,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人真的没有来世,只有一辈子,必须更用心经营,工作只是一种媒介,藉由钱而通往美好生活;如果工作并未使人精致、优雅、美化,努力便是一种错,它反而会使人通往坟墓。
每个人都必须想想,有钱干嘛?我只想用它使生活更有品味,并且切记,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可不要;琴棋书画诗酒花,非要不可,横批,活得像人。
活得像人是门大学问,有些人忙得像狗,有些累得像猪,有些做牛做马,个个都如活着的僵尸,会动的死人,年轻的糟老头,这种活法,不要也罢。
富足在当下,如同日休禅师所言:“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实。”今天便是这一刻,每个分分秒秒,与自己擦身而过的生活,如果全做得好,人生就好多了;我开始懂得牵着孩子的手走在雨中,为了替他们留一点亲子间难得的回忆,就如同我父亲留给我的回忆一样,我思考着,有一天孩子大了,他的小脑袋瓜里存有什么回忆。
儿子与我是铁马族,我们骑着它穿梭在大街小巷,发现他口中的秘密花园,在一条山涧里找着山蟹,一湾清流中赏着原生孔雀鱼,还有几座天然池塘,夜来临之前的傍晚,除了余晖之外,还有几许美好。
夜深了,我喜欢关上电视,静静地坐在屋顶花园中任由微风轻拂,星光闪烁,夜成为我白天忙碌的馈赏。沐浴开始成为美事,记得有位心理学家便这么说,沐浴是一个人一天里最美好的独处。我好喜欢这种想法,也奉行不渝,在忙了一天之后,放一小杯盖的熏衣草精油,阖上眼,好好享受半小时梦一般地温存,我的精油常更换,有时迷上温泉,有时恋恋迷迭香,有时泡着老姜精油,或是浸泡在中药草里。
白天像白天,黑夜是黑夜,我因而找着富足。不同阶段的人,理应有不同的使命感,三十岁是工作的人,四十岁该升格为懂生活、会生活的人,五十岁则是优闲人生的开始,六十岁,我向往的是精致而优雅的生活,七十岁时,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该再有物质大梦,想着中乐透,不如想想如何过生活。
人生处处有富足,打造家屋也是好办法;我自比成问题老小孩,很喜欢自我提问,比方说,问一问,如果厨房不是厨房,那会是什么?我的答案之一是艺术馆,我便花心思于这个假设的追寻,新厨房多了两个艺品柜,摆放旅行得来的战利品,配上投影灯,简直美呆了,再把音箱对准做饭之地,挂三幅画,两盆长青藤盆栽,厨房便不再只有油烟味,反而多了气质与品味。4政治政客笑话 4民族民间笑话 4无厘头笑话 4文化愚呆笑话我常伫足海边,捡了许多漂流木,有些造形诡异,有时朴拙,有些可以当笔架,有些可以做挂钟,每一样东西都有其特色,我东拼西凑,竟也成为艺品,放在家中各角落,韵味十足。这些事全都不必花太多钱,但得花心,花了心,便有了回忆,心灵便富足了。
我离职就闲的这些年,除了钱少得一点之外,美的事可经历多了,至少过一段神清气爽,闲散郊区野寺,沽酒谈心;半醒半醉,观那露台花开,山头紫气,风帆摇曳度一生的妙哉。因而看见夏的曼丽,秋的瑟瑟,冬的雪白,花园里绿的绿了,黄的黄了,红的红了。
临流而弹,竹涧焚香,登峰远眺,坐看云起,松亭试泉,曲水流觞,烟波钓叟,蓬窗高卧,妙不可言。人生如此,你说夫复何求?
每日文摘 留个缺口给别人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每日一诗 关于金钱
有了钱,你可以买楼,但不可以买到一个家。
有了钱,你可以买钟,但不可以买到时间。
有了钱,你可以买到一张床,但不可以买到充足的睡眠。
有了钱,你可以买一本书,但不可以买到知识。
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不可以买到健康。
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地位,但不可以买到尊重。
有了钱,你可以买到血液,但不可以买到生命。
有了钱,你可以买性,但不可以买到爱。
第二篇:高二作文:富足人生
高二作文:富足人生
高二作文:富足人生
高二(4)班林巧兰
挫折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线.挫折是竖立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它,前方的路便是康庄大道.挫折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得越紧;挫折是火焰雄雄的炼狱,使灵魂在苦难中涅磐,显示出金子般的成色但是,挫折也会使人消沉,使人堕落,使人绝望
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也不同.乐观的人,则把挫折看作是促进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而悲观的人,却把挫折看作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总认为自己不行,把挫折夸大,放大自己的痛苦,导致自己一直沉沦下去.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当你遇到挫折时,是继续前进,还是就此放弃,那就要看你怎样看待挫折.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遇到的挫折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先是失聪,后是失明,这对于一个搞音乐艺术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可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毅然走向钢琴,创造出永垂不朽的生命之歌.他敢于直面挫折,化解挫折造成的痛苦,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司马迁晚年的生活是很不如意的,得了重病.在大牢里的生活是常所不能想像的,但他为了完成《史记》,不顾自己由酷刑带来的痛苦,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写成了这本伟大的著作,使它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像他们二人这样敢于直面挫折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张海迪,爱迪生但是,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也有很多很多.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度人员,对人生很悲观,常常把挫折夸大.有一天,他不小心被关在冰柜车里面,他拼命敲打,叫喊,无济于事绝望地坐在地上.他心想,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我再不出去,一定会冻死在里面的.他愈想愈可怕,最终他真的死在冰柜里.他的同事发现此事打开了冰柜大门前5分钟,其实他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而是死于自己的冰点.他不敢去寻找生的希望,而是绝望,最终导致死亡.在人生的航行中,最可怕的暗礁是一蹶不振,面对挫折躲进自己封闭的小屋,回避屋外明媚的阳光.挫折并不可怕,也无需忧伤,只要自己心中的原野没有冬季,心中充满阳光,那么,挫折就只是人生乐章中一个小小的音符.只要跳过去,牵着自己跳舞,舞出一个新的起点,舞出一个更坚强的自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要在这风雨中拼搏,使人生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更加辉煌灿烂!
第三篇:《富足》读书心得
《富足》读后感
作为公司统一配餐的书籍,仅看《富足》一书的书名,给我的感觉是一本关于心态的书籍,再看了“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几个字,才清楚此书是讲解如何借助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来实现富足。
全书将近四百页,共六大部分、19个章节,第一感觉是读来压力蛮大,事实上,正如书中摘录的十五名中外著名CEO和教授所给予的赞誉,《富足》一书确实不同凡响,犹如给如今多数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的人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描绘了一幅通向未来的地图,让人们对富足的未来重拾信心。既然,作者的观点是积极的,那么,作为读者阅读起来也比较轻松。
“地球上10亿人喝上干净的水,住上自己负担得起的住房,个性化的教育,顶级的医疗护理,用之不竭的无污染能源”,相信这幅未来美好的蓝图在很多人脑海中描绘过。纵观当前我们所见到的、听到的种种,雾霾、病毒、食品安全、水污染、电荒、医德、应试教育、房奴、富人极富穷人极穷等等,估计大部分人在对未来保持信心的同时,也怀有或多或少的悲观情结,甚至在想,或许我们的下下代会面临缺水、核辐射等问题,不知道人类还能存在于地球多久。
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两位作者告诉了我们改变人类未来实现富足的力量,以丰富而有力的证据告诉我们未来比我们想象的更美好。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几个观点。
富足的定义,何为富足,没有具体的定义,它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层级的人,富足的概念不一样。可以将富足比作一个金字塔,处于底层的人类,对富足的追求是水、食物和住所;中间层的人类,对富足的追求是能源、教育和信息通信技术;顶层的富足是追求健康和自由。对我而言,好像这三个层级的追求都已经或多或少的获得了,只是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的差别。在此,我不禁庆幸自己是个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中国人,不会面临被饿死、渴死、战乱和流离失所的威胁。实现富足,还需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海量的信息具备一定的筛查能力,努力纠正我们的认知偏差,时刻告诉自己,事情并没有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那么糟糕。
纵观全书,我认为作者概括出了实现富足的四大力量:科技、创新、资金、人(处于社会底层的10亿人)。好像本就是那么一回事,高中的政治书上就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科技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创新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看似简单的四大力量,作者给予了详尽的阐释,让我们有更深刻的认知。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发动机,资金是确保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人是实现一切的根本。作者以前沿、创新的思维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向我们阐述了DIY创新者、科技慈善家、崛起中的10亿人这三种力量促使我们能够实现富足。
总结作者的观点,建成富足的金字塔,需要解决如下的问题。
1、如何建造金字塔底层,主要是:全球性合作、“循环用水”解决人类缺水的问题、“转基因和人工培植等”解决人类吃饭的问题;
2、如何建造金字塔的中间层和顶层,主要是:科技的不断创新促使不断发现和利用新的能源,达到能源富足;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科技与传统医学的充分结合来解决医疗成本高、医疗局限性的问题,达到健康富足;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权力归于人民,达成经济和言论的自由,构筑民主、平等的合作平台。
《富足》一书的两位作者对未来充满了理性的乐观,书中大量引用了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成果,来说服读者不要悲观,悲观的态度是由于认知偏差所导致的。我们必须清楚“科学技术”贯穿了整个达成富足的过程,可以这么理解:科技的不断进步,促使全人类最终实现不同阶段的富足。
所以,当我们再对当前的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等问题难过和深恶痛绝时,想一想《富足》作者的观点,那么这一切的问题都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而逐渐解决。或许,我对此书的第一感觉是对的,这确实是一本改变思维的书籍,作者告诉我们对于未来要乐观。
第四篇:倾心阅读经典,争得富足人生---读书心得
倾心阅读经典,争得富足人生
-----读书心得
时光荏苒,忙忙碌碌中不觉数十多年已过,我不敢说已经读了多少多少书,更不敢说把阅读作为了我的闲暇娱乐方式,但至少有一点可以令我自己比较欣慰,那就是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阅读了。因为我虽是普通老师,但我很想能做一个比普通更好一点的人民教师,是阅读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更是阅读让我找到了改变的方法,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感觉到自己需要阅读源于我教初中七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在此之前,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缺乏阅读,更不觉得自己需要阅读,不就是一帮毛孩子吗?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况且我只是个数学老师,阅读的事情就让语文老师去做吧。记得那节课讲的是圆周率,由于课前准备还算充分,又是硬币,又是细线,一番实验过后,学生们很快得出了结论。我一看,离下课时间还早,那就给学生讲讲圆周率的其他知识吧,比如祖冲之与圆周率。学生见我要给他们介绍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了,个个精神抖擞,竖直了耳朵。见学生们这副架势,我反倒有点心虚了,因为有关祖冲之与圆周率的知识,我也并不比他们多知道多少,只是依稀还记得以前看过的一些关于祖冲之的资料,不过要让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准确陈述,那是肯定
做不到了。没办法,说出去的话,总不能往回撤吧。硬着头皮,开始了我的介绍:“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成就十分伟大”,考虑到自己了解的也不多,我尽量讲着一些不太会出错的话,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没等我讲完,一个学生抛出了第一个问题:“老师,他是哪个朝代的呢?”是呀,他是哪个朝代的呢?我快速地想从脑袋中提取出学生想要的答案,无耐脑袋中存货寥寥,实在记不起来了,哎,只怪自己读书太少,当时那个悔呀。不过考虑到自己刚做他们的老师不久,要是一下子被学生考倒,那以后岂不是没了威信。正在痛苦而尴尬的时候,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知道,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远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就推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我还知道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被称为祖冲之环形山„„”学生们显然被他滔滔不绝的讲述吸引了,他们并没有注意我这个被尴尬地晾在一边的老师。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张兴华老师所言,“一个数学教师的阅读,如果仅仅局限在数学教育范畴,那么他的发展必然有限。只有广泛涉猎,博采众学,方能海阔天空。”就这样,我开始尝试越过数学和教育,关注历史、文学、美学、哲学等,真正开始了我的“杂读时代”。实际表明,恰恰是这种在外人看来“不守规矩”的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厚实了我的思想。在阅读的陪伴
下我一路从容前行。
应该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学校十分重视师生的阅读,现在更是把阅读当成了头等大事来抓,掀起了轰轰烈烈地“读书节”、“国学诵读”活动。特别要感谢学校对教师快速成长的要求以及每月一得的规定书写,让我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让我不敢也不能偷懒。如今,想做一个比普通老师更好一点的老师依然是我的愿望,我想我一定会实现这一愿望的,因为有阅读作为我的成长奠基,让我变得充实而有思想。
“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遮掩了的心扉。”阅读成全了所有读书人精彩的业余生活。让我们都捧起书来,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营养,获取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生活更有意思!
第五篇:”编织人生“实践队个人总结
棕编路在脚下
——赴新繁棕编中心实践小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贴近社会,锻炼自己,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手工技艺,我们“编织人生”实践队于2017年2月21日至22日赴新都区新繁棕编中心进行了参观与学习。在两位传承人的介绍和帮助下,我收获良多,对棕编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1日上午,我们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新繁棕编中心,见到了许多棕编手工艺品,作品琳琅满目,各种动物惟妙惟肖,大型动物繁复壮观,小型动物五脏俱全,生活用品做工精致,不得不感叹手工艺者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与此同时,老师为我们普及了棕编的历史。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棕草制品,古来有之。南方农民生产使用的雨具──蓑衣,就是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诗·小雅·无羊》有“何蓑何笠”句。唐代张志和有歌咏江南渔家生活场景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浙南括苍山区华南虎经常出没,据说,曾有人被虎紧追不放,危急时刻,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又说,上古时,虞尧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 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相传明代君王朱元璋小时放牛割草,也曾穿过“蓑衣 ”,可见人们利用棕制品的历史久已。长江流域的棕编主要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最负盛名。此外,贵州塘头棕编提篮、浙江武义棕绷亦很有名。四川新繁棕编是新都县新繁镇传统产品,有200多年历史。2011年10月,新都棕编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新都的骄傲,也是国家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
清代嘉庆年间,新繁农妇用棕叶编制拖鞋、凉鞋,至1850年,逐步形成专门行业。民国初年,棕编凉帽在四川流行。二十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棕编业发达昌盛。新繁棕编技法多样,有胡椒眼空花和鸦雀嘴不透空等编制法。用其编制提兜省时省料,体轻质柔,易编,正反面匀称,十分美观。新繁棕编用料比一般草编细密,轻便,不易受潮,此种棕丝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四川草”,深受外商欢迎。
了解了棕编的知识后,我们开始亲自学习编织作品,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开始学习简单的编法。一下午的时间,我们终于学会了茶杯垫的编织,手掌大小的垫子却用了几个小时,每一次编织都要用手搓棕榈叶,然后再将他们按照规律缠绕,上面的花纹都是自然编织出来的,真是巧妙,最后需要用针来收边,整个过程没有一次打结,都是用搓的方式将他们联结起来,最后看到自己的处女作,虽然不甚完美,美观度差了点,但是却第一次完成了自己的棕编作品,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似乎也成了新繁棕编的传承人。
第二天,我们继续学习编织,感受棕编魅力。我们用新鲜的棕榈叶编蜻蜓,其中打结的方式很微妙,一不留神就弄错了,所以还是得熟能生巧;我们学习编帽子,帽子的编法更复杂,需要注意每条绳的顺序,眼睛盯得发酸了,可还是编错了,最后在老师的一次次纠正下,我们终于学会了帽子的编织。不得不感叹,新繁棕编的花样繁多,编法多变,这传统手工艺非一朝一夕可以学会,我们只是接触到了它的一点点皮毛,但是,却真正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然而,即便是现在,搞棕编的人也寥寥无几,让我们不得不想到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更加追求先进的科技,对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缺乏关注,学习传统手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也许不久后的将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只能在网上看到,然后人们到时就只能对着虚拟网络作品感叹。为了避免将来的后悔,我们是否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宣扬并传承新繁棕编以及其他文化遗产呢?我们实践队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开始重视并发扬这些传统文化,只有整个社会开始努力,文化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我们的实践意义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棕编,甚至认识更多的即将流失的传统文化。我们只是带来了火种,但薪薪之火可以燎原,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