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关于对现阶段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
作者: 宁县五中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课题提出的背景
(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
(2)“隔代教育”问题是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 ”,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②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③解决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交往误区,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感恩情怀、合作意识。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完全中学,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以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
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三、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父母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全面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四、研究的内容: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宁县五中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宁县五中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宁县五中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问卷调查法
了解我校初中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育实验法
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的关爱有助于完成课题。国家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
2.学校关心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政教处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图书馆各类资料齐全,多媒体教室全天候开放,查找资料方便。
3.我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多,有很多案例提供研究。
4.作为专任教师,有利于和留守学生沟通,便于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研究
七、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和赵书良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理论指导专家:朱永良(宁县五中副校长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姜佐政(宁县五中副校长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马颢(宁县五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数学教师)
课题组组长:
郑文芳(中学二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课题组成员:
赵书良(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王天辉杨娟(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撰写《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
杨娟王建国(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教师,负责收集本校七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李旭英朱丽娜陈文佳(中学二级 /中学二级/中学三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八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郑文芳赵书良(中学二级 / 中学一级教师,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九年级学生资料,开展个案研究)2、研究的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09年5月——2009年7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10年3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3)第三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宁县五中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4、给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5、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明显好转。
宁县五中
“关于对现阶段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研究”课
题组
2009.8.15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林家坪镇中心校 刘海有
曾几何时,面向黄土背朝天农民,纷纷离开祖辈辛勤耕作的贫瘠土地,到外面世界去发家致富。而将正在中(小)学就读的孩子留在老家上学,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类学生的教育,也日益成为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问题一:家庭教育出现死角 父母外出赚钱,孩子的教育咋办呢?
现在不少村庄都是老弱病残看门照户,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淘金”。谁来监护、管理孩子,就成了首要问题。据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监护及管理多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些老人对隔辈子孙“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疼爱有加,管理出现死角。而且有些老人对孙辈儿也颇动脑子,无奈教育方法多是过去的一套,好心不得好报,不少孩子一听老人唠叨,就退避三舍,撒脚丫就走,半句也不想听。要不就是左耳进,右耳出。更有甚者“你让朝东,我偏向西,你让撵兔,我偏赶鸡”,逆反心理让人哭笑不得。可怜这些老人,一提起孩子,只有无奈叹息。若把孩子托付给其他亲友,则更是“深不得,浅不得”双方更是缺少感情沟通,其教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了。即便有的父母隔三岔五打电话问询孩子的情况,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这可以说是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死角的原因吧!
父母外出谋生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对子女的管教问题却不可忽视。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对孩子的放任自流,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业吧!
问题二:花钱大手大脚,无节制
很多外出打工的家长,无论挣钱多少,对滞留在老家的子女普遍存在愧疚心理,
第三篇:留守儿童研究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外出务工,这样在农村的生活结构中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亲戚及朋友家中,家庭教育不当,亲情严重缺失,使他们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了健康成长。本课题主要分析和研究“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素材与案例。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多数耕地已被征用为高速公路、铁路、苗木基地以及大棚种植园等,致使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据调查,农村近85%的男女壮年都出到外面打工营生,年初出门,年末回家,一年在家呆不了10天,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生活状况已经成为现在农民的生活趋势。他们在外面尝到了甜头,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看到了新的希望,便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锄头、镰刀,也撇下了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一窝蜂地去实现自己的外出打工梦。留下的也都是些年老体衰、年幼在读的老人和小孩。留下这些在读的小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我校位于五里铺村中心,是一所农村完小。现有在校学生101名,其中留守儿童8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8%,孤儿2人,单亲家庭子女4人。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亲戚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文盲或半文盲,无法辅导孩子学习,重“养”不重“教”,还有一部分孩子中午经常不回家吃饭,一个馒头就可应付,至于思想文化教育更无暇顾及。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意义与任务
(一)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分析与研究,来真实、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状况和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和案例。
(二)研究任务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分析和归因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思想情绪问题。(2)性格缺陷问题。(3)行为习惯问题。(4)人际交往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亲情严重缺失。(3)学校缺乏引导。(4)社会影响。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正确认识留守儿童,忌标签化。(2)强化学校关爱,有针对性地实施爱的教育。(3)多渠道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要。(4)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5)重视和培训监护人的素质。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探索整理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跟踪研究,收集规律性的资料。
3、行动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及个案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心理状况分析研究,开设心理讲座,指导家庭教育。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完善措施,写出收获和体会。
5、检测比较法:将留守儿童现状与实施研究采取对策后的状况进行检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阶段评价、实验分析、总结归纳。
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研究,确定了我校89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分布1—6年级。
(二)研究过程
研究周期两年,即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
1、组织阶段(2015年6月——8月)
主要任务:召开课题开题预备会;确定课题组成员;撰写实验研究方案、编制研究计划;培训课题组成员。
2、调查、实践研究阶段(2015年9月—2016年1月)主要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建立资料、档案。
3、探索提高阶段(2016年2月—— 4月)主要任务:对课题效果进行分析、阶段性检测。
4、总结阶段(2016年5月——6月)
主要任务:完成主要研究成果;申请评审,完成结题报告。
四、研究内容
从学校目前的现状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出发,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立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优化教育功能,不断积累研究经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本课题重点研究以下四个内容:
1.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的障碍;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向上的策略与技巧;
3.探索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4.研究转变留守儿童的思想,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方式和渠道。
五、研究条件
(一)课题负责人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2003年6月,撰写的论文《如何克服差生的自卑心理》被国家级刊物《中华教育与实践》收录,并公开发表。2013年撰写的论文《关爱留守儿童,传递爱心教育》在省级刊物《未来导报》上公开发表。
(二)课题组成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及组成结构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对课题研究有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课题组核心成员是由从事多年教育管理经验的学校领导和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并承担班主任,都具有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
2、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理念与技术培训并重,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3、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4、资金保障: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设备保障:我校已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心理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
六、研究成果分析
(一)深入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和年迈的祖父母生活,甚至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临时监护人管教不严,甚至无力管教。
2、父母离异或因意外让孩子成为单亲或孤儿,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3、父母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不强,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甚至产生“读书无用论”。
(二)探索出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2、成立关爱小组,以爱温暖心灵
为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课题组成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
3、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营造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留守儿童的管理制度,对所有留守儿童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底数,给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开展关爱活动,让他们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A、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
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乐园。
B、给父母写一封信
开展留守儿童与父母互通书信活动,要求所有“留守儿童”为在外的父母写一封信,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也真诚的把自己的想法反馈给孩子,在沟通中缓解不能见面的思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弱化教育矛盾的效果,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C、亲情诵读活动 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D、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学校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把心理健康课作为校本课程,大力挖掘。每次的课程都关注到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经常性地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进行留守儿童专门辅导,达到理想的效果。E、个人展示活动
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活动,举办文艺表演、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F、社会实践活动
多次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帮助别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预期成效
1、增强留守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对自己的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3、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与人友善,乐于助人。
4、性格开朗了,能主动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谈心,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理想。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要彻底解决,仅凭学校是不行的,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我们将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施方案)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人进行抚养与监护的儿童。近几年,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打架、、偷窃抢诈、通宵上网、外宿不归„„屡教屡犯,引起了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学生中大多数的家庭状况。
经过一个阶段的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本课题组成员初步发现:在这些留守子女身上明显存在着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大家达成共识:父母的关爱、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由于这些学生流动性大,一些大中城市难以提前做好学校规划和相应准备,农村流出的对本应就学的当地适龄儿童的去向和是否继续就学不甚了解,出现监管上的真空。农村留守子女现象是人口城市化过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这一代打工家庭不得不承受的社会代价。
二、课题实验目标
1、以学生为本,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有“科研兴校”的实力。近几年来,我校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更新办学理念,以课题实验研究为载体,积极实施“全员参与,科研兴校”的战略,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2、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校教研室将大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活动,校内各个部门都表示将为此课题研究提供帮助,学校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课题组提供保障。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对本课题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在论证选题过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资料,先后进行了走访、问卷,积累了很多素材,对课题研究的成功充满了信心。
四、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五段中学全体在校学生,校内外留守子女典型个案及学校、社区教育先进经验。
(二)研究方法:以行为研究法为主,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等。
(三)研究步骤:实验定为一年(2008年9月-2009年9月),分为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
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拟订研究日程,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创建课题网站。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周落实一个环节的工作,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小结。以争取学校动员全校广大班主任、学生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开展对此类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初步计划开展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此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两次为问卷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摸清学生对家庭的要求、对学校的要求,并建立留守子女学生档案。
4、和留守学生结“对子”、交朋友。为了探索对此类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他们残缺的爱,课题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帮辅对象,由课题组老师分两批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
5、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我们将邀请一批结对同学,举办题为“热爱生活”的联谊会,讲故事、诗歌朗诵、唱歌跳舞、猜谜、谈感想„„拉近大家的距离,融洽大家的情感,课题组老师和结对学生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合影留念。
6、开展个案追踪活动。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组织活动。
7、勤写论文。
六、参考文献
1、影视《不想长高的孩子》
导演:张继龙
2、《世纪之痛》
作者:张国祚
3、《空巢》
作者:牛车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大面积转变我校留守子女的教育教学现状,让他们愉快健康地成长。
2、形成专题论文集、影像资料、研究报告等。
3、提高家长(监护人)教育、管理孩子的水平。
2008年10月1日
第五篇: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施方案)
《父母进城务工,孩子何去何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白银区蒋家湾小学李建花
一、课题的提出
1、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人进行抚养与监护的儿童。近几年,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打架„„屡教屡犯,引起了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因素是家庭情况。
经过一个阶段的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本课题组成员初步发现:在这些留守子女身上明显存在着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大家达成共识:父母的关爱、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由于这些学生流动性大,一些大中城市难以提前做好学校规划和相应准备,农村流出的对本应就学的当地适龄儿童的去向和是否继续就学不甚了解,出现监管上的真空。农村留守子女现象是人口城市化过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这一代打工家庭不得不承受的社会代价。
二、课题实验目标
1、以学生为本,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有“科研兴校”的实力。近几年来,我校一直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更新办学理念,以课题实验研究为载体,积极实施“全员参与,科研兴校”的战略,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2、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学校将大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活动,表示将为此课题研究提供帮助,学校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课题组提供保障。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对本课题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在论证选题过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资料,先后进行了走访、问卷,积累了很多素材,对课题研究的成功充满了信心。
四、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在校全体学生,校内外留守子女典型个案及学校教育先进经验。
(二)研究方法:以行为研究法为主,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等。
(三)研究步骤:实验定为两年(2012年3月-2014年3月),分为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6月)
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2013年6月-2014年3月)
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拟订研究日程,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创建课题网站。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周落实一个环节的工作,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小结。以争取学校动员全校广大班主任、学生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开展对此类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初步计划开展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此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两次为问卷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摸清学生对家庭的要求、对学校的要求,并建立留守子女学生档案。
4、和留守学生结“对子”、交朋友。为了探索对此类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他们残缺的爱,课题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帮辅对象,由课题组老师
分两批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
5、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我们将邀请一批结对同学,举办题为“热爱生活”的联谊会,讲故事、诗歌朗诵、唱歌跳舞、猜谜、谈感想„„拉近大家的距离,融洽大家的情感,课题组老师和结对学生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合影留念。
6、开展个案追踪活动。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组织活动。
7、勤写论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原因分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于2013年8月份、10月将在《学友文摘》杂志中出版。
六、参考文献
1、《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宝林镇邓媛
2、《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刘丽丽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青永红周林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大面积转变我校留守子女的教育教学现状,让他们愉快健康地成长。
2、形成专题论文集、个案资料、研究报告等。
3、提高家长(监护人)教育、管理孩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