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亦非:人生不要害怕从零开始
李亦非感冒了,有点鼻音,但声音依然明丽清脆,情绪饱满。这位刚刚升职的维亚康母亚洲区执行副总裁坦言,自己20年前出国的动机很感性,“就是想周游世界”。20年来,出国留学,在美工作,回国创业,一直到今天的职位,她认为期间充满了偶然和机缘:“每一段经历都像一颗珍珠,无论精彩还是黯淡,只要靠勤奋和执著,就能串出人生的美丽”。
中学时,我想成为女大使。考上外交学院念大一,想到联合国工作。这就必须先走出去,再实现愿望。大二那年我就准备自费留学,虽然学校认为不可能,我还是考了640多分的托福成绩,自己申请到了奖学金。1985年,我成为全校第一个踏出国门的人。后来我很清楚,所有这些超乎常规的努力,都是因为我认为别人不能替我说“NO”,只要世界没有说“NO”,我都可以有机会争取。
去美国时,我是当时那趟航班上唯一号啕大哭直到飞机落地的人。男友分手了,父母分别了,身上只有50美金,两只箱子比我还大,更重要的是没人能预料到中国能发展到今天,心里恐惧的是这辈子难得再见父母了。到达美国正好半夜三点,我在牛仔酒吧坐了一晚,在那里我告诫自己,我为理想而来,从此以后每一个挑战我都必须把它当作快乐。
事实上,早年的经历非常大地锻炼和塑造了我的性格。记得小时候练武,在武术队常常慰问工农兵,我们给陆军表演时开过坦克,给空军表演时坐过米格-21。那么小的年纪就经历了别人无法经历的生活,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所以今天我常说,聪明人很多,胆大的人太少,我就是少数的胆大的人。
1987年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贝勒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联合国总部工作,在公共信息部负责制作电视广播节目《联合国呼唤亚洲》,并担任主播。3年后,又在纽约市专业律师事务所负责开展中国业务,代表中国客户参与最惠国待遇和贸易政策的游说工作。
这段生活舒适而轻松,最重要的是遇到了我的丈夫,当时在标准普尔的汪潮涌。婚后我们经常驾车游历美国,或者与好友谭盾、崔健在纽约“小意大利”的咖啡馆聊天。但我们心里都清楚,这不是我们最后的选择。
1993年机会来了,汪潮涌被摩根士丹利派驻回国,负责中国公司股票融资业务。我也一块回来了,事业从零开始。记得很清楚,1994年自己是身怀六甲在美国博雅公关公司面试的,而且是从经理职位上,在对公关、对国内市场全无经验的情况下开始打拼。但发展速度很快,3年后就升任为董事总经理。
在此期间,我主要为英国石油公司、英特尔、菲利普-莫里斯等知名跨国企业策划进入市场的战略。我的好奇和学习能力让我从客户身上“偷艺”到许多行业的关键知识,比如后来在维亚康姆对媒体产业的运作,我就从当时的客户(也是后来的竞争对手)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受益多多。
这个时候,期望打开中国市场的维亚康姆注意到了我,先后多次想挖我过去。当时自己比较犹豫,汪潮涌一遍遍鼓励我,说传媒是一个朝阳产业,而且去维亚康姆是超越自己的一次机会。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一开始实在艰难。当时维亚康姆在中国只有位于中粮广场一间办公室,员工只有6人。最令人不安的是,世界传媒巨擎在中国市场不认识维亚康姆,有人甚至把我们当作一家生产酵母片的药厂。
MTV是一个通过音乐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我把自己定义为推动中美文化交流的兼职“文化参赞”。我们董事长雷石东说过,他一生的成功经验就是双赢,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如果只是一方得利,另一方是失利,就做不长久。所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跟中国政府、广电集团和中央电视台交流,可以给合作伙伴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
2002年雷石东访华,向中国政府表示愿意推动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我借此积极展开工作,在维亚康姆中国没有赢利的情况下,向总部申请了100万美元,2003年促成了中国最大的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纽约林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中心音乐厅等四地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我从来不偷懒。你可以说我做得还不够完美,但你不能说我没有尽力。不去尝试,机会是零;去努力了,就有50%成功的机会。人生就是由每一天、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危机的处理和每一个销售的业绩组成的。如果你在小事情上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和你的一生中,一定是一个苟且的人。
对于刚刚归国和正在归国的留学生,我有两个忠告:第一,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害怕从零开始;第二,一定要回归社会,融入现实环境,不能总是把自己孤立成一个外来者。
这么多年来,闲暇之余也会舞剑放松一下,有时候,我爱人汪潮涌如15年前一样吹笛伴奏。此情此景,正像有次他对媒体所说:“这的确代表了我们的心境,笑傲江湖、侠士风尚,我们从中国到美国去逛一圈,现在又回到中国的商场上,其实心里支持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江湖的一种豪气。”
第二篇:《不要害怕彷徨》读后感
《不要害怕彷徨》
作者:智光
智光大师 韩国现存最受尊敬的佛学大师,净土会指导法师。他是向充满矛盾与纷争之地散播安宁的和平运动家,是支援第三世界的活动家,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对世界充满责任意识的思想家,是清醒的修行者。2000年获得万海布道奖;2002年获得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和平奖”的拉蒙·麦格塞塞奖(和平与国际理解部门);2007年获得第五届民族和解奖,被评为“现存韩国最受尊敬的佛学大师”。
《不要害怕彷徨》读后感
青春,就是用大把的时间彷徨,用几个瞬间成长。就像刘同的书“谁的青春不迷茫”。成功人士尚且都有迷茫的时候,我们又担心害怕什么呢?只有经历了才会有所收获、才会从中成长起来。每个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彷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彷徨中不做抉择,因为一旦有所抉择,就不会再彷徨,就会照选定的方向去行事。失败的时候不轻易放弃,取得成功的时候也不浮夸。正所谓:胜不骄,败不馁。荣辱不惊,努力锻炼自己,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恋爱的时候,请不要算计。算计的恋爱是买卖,而不是爱情。”简单又切实。在生活中,更多的人会想在这段感情中我付出了多少,他付出了多少,总是想着跟他在一起以后会不会又更好的发展呢?会不会有更好的生活呢?印象中似乎只有在学校里的爱情才是淳朴点,不会斤斤计较那么多,但现在也有好多恋人毕业就等于分手,谈恋爱就是为了在学校的时候有个人陪吃饭陪逛街,毕业了,就会选择和平分手,寻找更好的对象。这些夹扎着目的的“爱情”会不会太累了呢?如果连恋爱的时候都不能好好享受爱情的话,那爱情还有什么美好可言呢?干脆回到封建时代,媒婆介绍一个门当户对、家境好的结婚算了!
书中第四个故事第四个故事“永远幸福下去”虽然下定决心“一定要与一个人白头到老”,但是不到三年你们就分手了,因为你对对方的要求太高。不要变成一个像口香糖一样当断不断的人,喜欢对方就大胆地说出来,但不要“因为我喜欢你,所以你也要喜欢我”,婚姻和爱情都不是交易。是的,有的人以为:我喜欢她,她平常跟我玩的也不错,而且我对她那么好,那么我喜欢她,她也应该喜欢我吧!没有什么是应该不应该的,也没有什么事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爱情是不是等价交换物,不是我对你付出了多少感情,你就应该对我付出同样的感情。也不应该是我喜欢你,所以你也要喜欢我的交易,爱情是勉强不来的,勉强来的爱情终究是不幸福不长久的。
第三篇:不要害怕,风景总在转角处美文(范文)
其实在路上,是一种自我的完善,太墨守成规的话,未必能体会在路上的真味。
旅行也应该是有偏好的。
比如对自然风光,对人文,对动植物……若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哪怕是慢慢地走下去,时间久了,总是会有所得。我也信奉漫无目的地在路上,那自然也是在增长见识,信息量自然也是庞大的。人在旅途没有对错,只有方向不同而已。
因为对藏文化抱有深深的兴趣,我对西藏有着特殊的情感。第一次进藏,是2003年。从那以后,我每年进藏区一次。2007年,进藏四次后,我决定辞去杂志社编辑的工作离开北京,到拉萨开一家小客栈。
做客栈是我停留下来的理由,更主要的是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周边。那段日子回想起来,不全是甜的,但那种五味陈杂,千金不换。
在小客栈里,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在路上的方式与目的都不尽相同,然后到了最后,记忆深处留下来的,还是那些勇敢无畏的,有故事的人。
每到暑假学生就很多。去年就有一个被保送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父母允许他独自安排行程,他从西藏过境到尼泊尔徒步又再返回拉萨,带着旅行攻略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以行走的方式在藏区虽然不是非常奇特的方式,但让我们所震惊的是他那份超越年龄的淡定。让我更高兴的是,这样的青年正越来越多起来,他们生机勃勃又有着燎原的气势,让人不禁想在他们身上期待更多。
我总在想,如果以他们的那股冲劲,更真切又更踏实地在路上的话,会有怎样的收获?
这样的榜样不是没有。《藏地牛皮书》曾经火爆一时,有几年在西藏的各个青年客栈里几乎人手一本。书的作者在大学的专业是“设计”,那会儿在路上全凭着个人的兴趣。现在,以他走过的地方和见识,再加上在各种旅行丛书中的炒作,他完全有资格保持自己的著名作者身份,名誉、掌声、钱财,他都会得到得非常轻松。但是,他甘愿守着清淡的生活,每年用几个月的时间走在西藏与内地交接的大江大山小村之中。他说一辈子只要再出一本书就好了,但这本一定是深入调研之后完成的有价值的书。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带着光环的著名作者,而是摒弃浮躁,转身成为一位人文学者。
还有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他的家乡在云南,他的毕业旅行去了白马雪山,他在山里拍到了滇金丝猴,从此之后,他每年都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待在山里拍摄。2001年他提议创办了一家独特的民间机构——野性中国,以野生动物和自然摄影为主要活动内容,同时又致力推动中国自然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育。奚老师从拍摄动物发现动物之美到宣传保护动物成为一位最彻底的环保主义者。他的生活也由离开家乡去往北京再度转回到家乡大理,他一直在路上,却从没停止思考,内心里有世界,在世界的范围内寻找自己内心的归处。
最近我也离开了凛冽的拉萨到了风花雪月的大理,在这里,对年轻人在路上的感触更深。
在大理,我经常遇到大批来旅行的国外学生,有些估计是初中升高中的,也就是18岁左右,听到他们讨论的话题通常是政治文化或是各国的风俗,再看看同样年轻的中国学生,关注点似乎没有这么大而多,这样看来,中国学生的旅行,不是遗憾会更多么?
其实在路上,是一种自我的完善,太墨守成规的话,未必能体会在路上的真味。所以,大胆地以另一种方式在路上吧!展开的青春是一本写满茫然困惑的书,成长就是在这些茫然困扰中写上自己的注解,不要害怕,勇敢前进,风景总在转角处。王朔说:谁没年轻过啊,你老过吗?嗯,等到你足以回头看自己的青春岁月,但愿,你也能如此理直气壮,因为你一直走在路上,并且一路歌唱。
第四篇:永远不要害怕改变励志成功故事
20岁那年,韩颖从厦门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对这个职位,很多人都是十分羡慕的。可几年后,她毅然丢掉铁饭碗,离开这个工作岗位,加入到惠普(中国)公司,在财务部工作。
对她这个选择,家人和朋友很疑惑。但她很坦然:“人生什么时候改变都不会晚。”
到惠普公司一上岗,韩颖就来了个大动作。那是80年代末,员工没有工资卡,每次发工资都由两个人手工完成。同事负责点钱,韩颖负责核实。
公司有300多人,当时也没有百元大钞,厚厚的一沓钞票,一张张核实,数得她头昏眼花。韩颖心里想,每年每月都如此发工资,太麻烦了,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进呢?
又是紧张的一天结束了。下班后,韩颖疲惫不堪,路过公司附近的一家银行时,她突然灵光一闪。心想:他们公司的员工领到钱后,还不是把大部分钱存到银行去,谁也不会一下子把一个月的工资花完。既然这样,何不让银行代发工资……次日一大早,韩颖找到银行的负责人,希望能为公司300多员工开户,“我将每月的工资总数直接存到银行里,员工凭存折领取工资”。
银行的人有些犹豫,因为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
韩颖说:“这样银行会有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好事啊。”
经过她的再三解释和劝说,银行方面终于同意了。
于是第二个月发工资时,韩颖兴奋地在财务部外面贴了张告示,告诉大家今后领工资不用排队等候了,直接拿着存折,到下面的银行领取就行。
但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顺利,每个拿到存折的员工似乎都不太满意,在财务科站着,面有愠色地议论纷纷,韩颖心里忐忑不安,直属领导传话来找她了。
一进办公室,韩颖就被批评了一顿。领导说她犯了两大错误,一是为了自己轻松,让300员工自己取钱,自私;二是贴大字报宣传,不经领导同意就擅自行事,放肆。领导声色俱厉地让她回去检讨自己。韩颖回到财务室,努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她心里有疑虑,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让员工免受排队领工资之苦,抽空到银行领钱,难道有错吗?提前替员工把钱存到银行里,有什么错?告知大家难道有错吗?
就在这时,上层的领导也传话来了。韩颖以为要受到更大的责备,当她忧心忡忡来到领导办公室时,看见对方赞许的笑脸,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上层领导肯定了韩颖的做法,并赞许地说:“你改写了公司5年来手发工资的历史,这种勇气和创新精神非常值得嘉奖。”韩颖这一年因此被评为惠普公司优秀职员。
这件事,成为韩颖职场生涯的转折点。在表彰大会上,她意气风发地说:“永远不要害怕改变,改变里就有契机,它会让你成熟,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只要你是一只绩优股,投资者总会认识你,认可你,并且长久地支持你。”
如今,韩颖已是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2009年,她凭着对亚信财务管理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成为3月17日出版的英国著名的杂志《asiacfo》的封面人物,被该杂志评为“亚洲cfo融资最佳成就奖”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别优秀奖”,这是此奖设立以来获此殊荣的中国第一人。
“永远不要害怕改变”,这是韩颖给我们的启示。拥有创新的动机和思维,不害怕失败,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会让你更加接近成功。
第五篇:职场人生之从零开始 勇做职场达人
不论是谁,都有从零开始的时候,达人也不是一步就走到众人前头去的。如果你还在抱怨机会太少,工作太没劲的话,不妨来看看达人们到底是怎样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去的,再找找适合你的发展道路吧。沈阳招聘网记者采访到一名22岁的微软软件测试工程师侯天骄,他高中没有读完,但在这个起薪7000元的职位上已经工作一年多了。这个转变过程如何发生,到底什么因素决定你能否成为一名职场成功者?
从零开始勇做职场达人
目标明确:从小喜欢计算机
经验: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了解即将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并据此制订一份职业规划。“一定要选择你所热爱的职业,这样你才能够在逆境中继续前行。”侯天骄认为,兴趣是他能坚持走下来的主要动力。侯天骄从小学的时候就对计算机很着迷,并且因为要学习计算机操作努力学英语。一直到高中,侯天骄的英语基本都保持在全年级的第一名,还赢得过北京市高中校区口语比赛的一等奖。
没想到,因为英语好,侯天骄栽了个大跟头——考试时帮好友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籍。“我失去了方向,开始考虑转学,开始考虑随便找一个工作,开始考虑混一天算一天。”好在侯天骄运气不错,在一次咨询中鞍山招聘咨询师给他讲解了计算机业的发展前景,并帮他制订了一份个人职业规划,他发现这份规划和自己的目标合拍,一下又有了信心。
系统学习:科班出身很重要
经验:选择主攻方向,珍惜每一次实践,并且要注重培养专业技能之外的其他能力。
如今,计算机行业已经非常庞大,系统性强,工业化程度高,想自学成才进入这一行业越来越不现实,侯天骄想达到入职门槛,只能通过参加正规培训。侯天骄是北大青鸟北京某校区2006年优秀毕业生,他觉得,一年半的学习中,有三点经验可供同龄人借鉴。
首先,分析自己的特长,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选择了ACCP(软件工程师培训课程)作为方向,这就是现在的工作。”其次,要珍惜实践机会。“授课老师都是在软件开发行业打拼多年的行家里手,讲的内容自然很实际,但光听课不行,你要尽快实践一下,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不过,侯天骄认为,培训期间更大的收获是明白了个人在团队中的责任和角色。
“拉练,有个项目是徒手攀爬近5米高的墙壁。我们发现,要想都攀爬上墙壁,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并肩合作,扶着第一个人爬了上去,之后紧接着下一个……直到最后一个人,我们发现下面没有人再举着他向上爬了,我就自告奋勇,让上面有力气的人抓住我的腿,倒立着下去,最后终于成功地拉上了最后一个学生。”侯天骄觉得,这种团结精神,对于培训后期的分组项目开发以及工作后的团队攻关都很有帮助。
把握机遇:满足现状很危险
经验:想在应聘过程中崭露头角,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能够在某些方面拥有“过人”本领。不满足现状,也是能抓住下一个机遇的必备前提。
去外企工作是很多求职者的理想。但培训的“履历”能否获得外企主管青睐,侯天骄的经历说明这是可行的。不过,大庆招聘网就业部指导老师认为,计算机水平抢眼,英语出色,侯天骄外企求职成功是因为有这两样“法宝”。
“去海辉面试,项目经理看了我的笔试问卷后马上亲自面试我,结果我一次性通过,当场就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Offer。”海辉是业内一家知名外企,能进入这样的企业,很多同龄人都会羡慕甚至嫉妒的。
但据侯天骄讲,“我嫉妒的是在同一层的IBM公司员工。我进海辉的第一天就暗自下了决心,最多2年,一定要进IBM或者比IBM更好的公司。”2008年4月,侯天骄选择了薪资待遇更好的微软。事实证明,这个跳槽选择很正确。进入公司后,他先后参与了多个项目,又被派到日本学习,机遇和前景自然比在海辉时还要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