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兽医学论文
基础兽医学论文
猪蓝耳病流行病学及防治最新研究进展2010级动科院动医一班王海丽20100254 摘要: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本文对什么是猪蓝耳病介绍、区别传统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并对最近蓝耳病发展事态、蓝耳病病毒(PRRSV)致病机理、传播形式及发病症状、猪蓝耳病的诊断及与其他病毒的持续感染、关于蓝耳病的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猪蓝耳病是1987年在美国被发现的, 很快传到了加拿大、德国、欧洲国家。猪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病, 不传染人, 该病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传入我国,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近几年在我国迅速流行扩散的一种较新的猪传染病。目前PRRS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普通猪蓝耳病,即非变异美洲株毒株猪蓝耳病病毒感染是以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2006年我国发生“猪高热病”后才提出的新概念,是指由猪蓝耳病变异株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疫病。2007年1月,最终确定变异猪蓝耳病病毒是猪“高热病”主要病原, 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5 月10日, 农业部正式批准新疫苗生产规程和质量标准。5月以来, 农业部已批准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等12 家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在研制疫苗的同时, 农业部加快组织建立快速诊断方法,成功研制出能够鉴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RT-PCR诊断试剂。为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农业部制定并下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指导各地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高致病性PRRS 的由来国家动物疾控中心诊断室的田克恭、赵铁柱等人提出PRRS 变异株病原因子学说;变异株都是在NSP2 基因的相同部位上有30 个氨基酸缺失(与蓝耳病美洲株标准毒ATCC VR-2332 相比)与经典PRRS 毒株的NSP2 基因同源性高于99%;由一种繁殖障碍疾病变成高致病性疾病.高致病性PRRSV 是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 病毒, 属动脉炎病毒,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PRRSV)变异株。高致病性PRRSV 抵抗力PRRSV 在加热、干燥和普通消毒剂下容易灭活。冰冻条件下PRRSV可存活较长的时间。在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 常用消毒药有效。
用变异的蓝耳病病毒培养物回归本动物复制病例成功并分离到病毒;用蓝耳病阳性血清抑制回归猪接种试验成功;在此基础上, 研制成功了高致病性PRRSV 诊断试剂盒;研制出了高致病性PRRS 灭活疫苗。
猪蓝耳病病毒(PPRSV)为不分节的单股正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归属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PRRSV在宿主体外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70℃~20℃条件下存活时间超过4个月,4℃30天、21℃6天、37℃24小时、56℃20分钟病毒将失去活性。PRRSV在pH6.5~7.5范围内可稳定存活,而在pH小于6.0或大于7.65时感染力下降。去污剂对降低病毒的感染力很有效,脂溶剂如氯仿和醚类对破坏病毒囊膜从而使病毒无法复制方面尤为有效。
PRRSV唯一的易感动物为猪,且不分大小性别均易感,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的子猪最易感,并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善、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饲养密度过大等是本病的诱因。PRRSV作为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分离株之间基因组存在广泛变异,在猪体内持续感染过程中会出现病毒亚种或亚群。通过序列分析显示,美洲型毒株间的变异明显大于欧洲型毒株间的变异。
在临床表现上,PRRS的暴发主要引起猪繁殖机能障碍(妊娠后期流产、早产、死产、木乃伊胎、新生子猪死亡等)、子猪断奶后肺炎、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和死亡率升高,其次是呼吸系统症状。同时,PRRSV发病的剧烈程度因猪只的饲养状况、机体免疫状况、毒株毒力的强弱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感染PRRSV弱毒株或LV的猪发生短暂的发热、呼吸困难、呼吸促迫,而感染强毒株的猪则呼吸费力、发热、嗜睡和食欲减退。易感猪感染PRRSV强毒株会引起长期的病毒血症,临床症状急剧加重,死亡率升高,且动物组织和血液中的病毒含量与感染弱毒株或细胞适应株相比也明显增高。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动物年龄、细菌的混合感染也能影响病毒的复制和临床病症。幼龄动物(4周龄~8周龄)比成年动物(16周龄~24周龄)发生病毒血症的时间更长,排泄率和巨噬细胞复制率更高。此外,支气管败血性博德特氏菌、猪肺炎支原体等可以增加PRRSV诱发的肺炎和肺部病变的持续性和严重性。而且,PRRSV的感染可以增强猪对2型猪链球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易感性。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直接传播途径。PRRSV直接传播途径主要为病猪的直接接触及通过交配进行。各种
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血液、精液、唾液、粪便、乳汁、初乳和呼出气体等均可存有PRRSV。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感染猪的血清、淋巴结、脾脏、肺脏等组织后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并不断向外排毒。如果营养、管理、卫生较好,不会表现临床症状,呈现持续性感染。如果某一条件突变,加之有呼吸道病原(猪圆环病毒2型、支原体肺炎、副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猪伪狂犬病毒、链球菌)合并或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则发生明显的呼吸疾病综合征,并呈现高死亡率。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病毒逃离机体免疫监视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间接传播途径有:
污染物传播。猪场工作人员的衣物、鞋、用品及场外购进的货品、饲料等污染病毒后可将病毒携带到猪场引起猪感染。不安全注射也被认为是猪群内传播病毒的一个间接途径,因此要加强注射的安全管理。针对这种传播途径,猪场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进行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从疫区购买饲料及其他产品;在疫苗注射过程中要保证一猪一针,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工作人员应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进入猪场前用生石灰消毒鞋底,不将污染品带进猪场,本场兽医不在其他猪场出诊等。
运载工具传播。运载工具携带病毒进行传播也被认为是PRRSV一条可能的传播途径。昆虫传播。研究证实,感染PRRSV的蚊子和家蝇等昆虫在实验条件下可以感染健康猪。以及鸟类和其他非猪哺乳动物的传播。
预防PRRS必须从提倡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防控,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养猪宜采用“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规模化养猪场实行封闭管理,控制人员进出。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平衡日粮,减少饲料霉变,增强猪群抗病能力,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二是科学免疫接种。PRRS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控制和根除此病主要采取疫苗免
疫。猪场应建立免疫监测制度,针对不同情况(如猪只年龄、用途、PRRSV流行病状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免疫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疫苗免疫、注射抗血清、与感染弱毒的子猪接触使其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力、采用感染动物的血清或组织进行免疫等。
三是药物预防。在兽医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
四是规范补栏。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子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两周以上,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
对于阳性猪群,被证明有效的消灭PRRS的方法主要有整个猪群的扑杀或再繁殖、定期检测、淘汰感染个体和猪群封闭等。整个猪群的扑杀或再繁殖办法的实施需要购买PRRSV阴性猪群并持续对其进行检测。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无法保存优良种猪。检验淘汰法也可有效消灭阳性群体内的病原,其关键在于检测整个猪群并移除被感染猪。尽管利用ELISA和PCR方法检测猪的血清发现潜在带毒猪这种方法在消灭PRRSV中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存在诊断费用过高的缺点,移除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将曾经感染过但已不携带病毒的个体移除。猪群封闭方法也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消灭病毒的方法。其方法是在一段时期内(4个月~8个月)停止引进后备母猪,以减少病毒残留和消除病毒携带者。尽管种群封闭方法考虑到了良种的保存并使诊断费用降到最低,但维持这种方法的花费仍然很大,且易导致母猪胎次分布不正常。然而,这些不利因素都可以通过迁地育种方法来减少。
第二篇:基础兽医学专业自荐信
基础兽医学专业自荐信范文-xiexiebang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
我的本科专业是制药工程专业,研究生阶段所学的是基础兽医学专业,在校期间我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病理切片知识,对病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采用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多次到WDJLW.CN生物有限公司、某某研究所和某某大学等单位学习。
此致
敬礼!
xiexiebang
第三篇:《兽医学概论》
1.兽医学的概念答:兽医学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预防的综合性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制和治疗畜禽的群发病和多发病,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才。2.疾病(disease):答:指在一定致病因素的损伤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的自稳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并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可使畜禽经济价值降低。在这一过程中,若损伤大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疾病进一步恶化,反之则恢复健康。3.炎症(inflammation):答: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和局部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6.应激:答:是指动物机体受到各种应激原的强烈刺激后处于紧张或戒备状态时所呈现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而引起机体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7.药物(drug):答: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畜禽疾病并提高畜禽生产的物质。9.抗微生物药的种类:答:一,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
2、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
3、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
4、氯霉素类(氯霉素、氟苯尼考)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
6、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7、多肽类(多粘菌素、杆菌肽)二,化学合成抗菌药:
1、磺胺类及其增效剂(SD、磺胺噻唑、甲氧苄啶TMP、二甲氧苄啶DVD)
2、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恩诺沙星)
3、喹噁啉类(喹乙醇、痢菌净)
4、其他(甲硝唑、地美硝唑)三,抗真菌药(酮康唑、克霉唑)四,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利巴韦林)五消毒防腐药(福尔马林、苯酚)10.诊断学的概念答:诊断学就是系统研究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一门学科。11.诊断学的内容答:
一、方法学有以下几个方面:问诊或流行病学调查、物理学检查、特殊检查法。
二、症状学,又称征候学。从诊断角度出发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特异症状(如木马状是破伤风的特异症状)、固定症状(如痘病出现皮肤红斑、水泡、脓疤、结痂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局部症状(鼻涕、咳嗽等)、全身症状、前驱症状、后遗症、综合症候群。
三、建立诊断的方法与原则12.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答:基本临床检查方法包括下述六种:问诊或流行病学调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后五种又称物理学检查法。13.问诊的概念及问诊的内容答:问诊就是听取畜主或饲养人员对患病畜禽(群)的发病情况及经过的介绍。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史、饲养管理情况、使役或利用情况。14.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答:1)病畜登记:如畜主姓名、住址,患畜的种别、年龄、性别、毛色、特征,发病日期等。2)病史调查: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动物表现及过去得过什么病等;
3)现症的临床检查:(包括整体及一般检查、系统检查及必要时的特殊检查)15.整体检查的内容答:1)精神状态2)营养、发育与躯体结构3)姿势与步态4)运点,检查白细胞层。39.毒物的概念答:某种物质进人动物机体后,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能在组织和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学的作用,破坏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发生机能性或器官性的病理过程,这种物质被称为毒物。40.畜禽中毒的原因
答:1.由于饲料的保存与调制上的错误2.采食有毒植物3.由于农药、化肥与杀鼠药对环境的污染4.由于工业污染5.生物地质化学的原因6.药物7.动物毒41.畜禽中毒病的诊断:答:(一)调查中毒情况1.疾病的发生与摄入某种饲料、饮水或接触某种毒物有关。2.病畜主要症状一致。3.在急件中毒时,动物在发病之前食欲良好,畜群中食欲旺盛的动物由于摄毒量大,往往发病早、症状重、死亡快。4.从流行病学看,虽然可以通过中毒试验而复制,但无传染件,缺乏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不因接触而传染,采用隔离封锁、生物药品或抑菌疗法防治无效。(二)了解毒物的可能来源1.对放牧牲畜要了解发病前畜群在何处放牧?牧场上有无毒草?观察毒草是否被采食过,分析动物有无采食毒草的可能。2.对舍词的畜禽要查清饲养情况,饲料种类、来源、保管与调制的方法;最近饲养上的变化及到发病所经过的时间,不同的饲料饲养的动物发病情况;观察饲料有无发霉变质等,以了解有无饲料与霉菌毒家中毒的可能。3.了解最近使用过何种农药或杀鼠药,使用的方法及范围,病畜有无盒人被污染的牧草、饲料、饮水或毒饵的可能,最近是否进行过驱虫或药浴?使用的药品剂量及浓度如何?4.注意附近有无工矿企业,距离及方位如何?牧草、饲料或饮水有无被“三废”污染的可能。5.如怀疑人为事故,必须了解可疑作案人的职业及可能得到的毒物。如能在调查中探索到可能引起中毒的毒源,对缩小毒物检验的范围、加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毒物检验:为确诊与防治中毒提供科学的依据。(四)防治试验
(五)动物试验:给敏感的动物投给可疑物质,观察有无毒性,一般多采用大鼠或小鼠作试验动物42.奶牛酮病、家禽痛风的临床特点:答:酮病:症状临床型酮病常在生产后几天至几周内出现,以消化紊乱和神经症状为主。患畜突然表现不愿吃精料,喜舔食垫草或污物,最终拒食。粪便干燥、表面被覆熟液,迅速消瘦,体况下降。精神沉郁,凝视,步样不稳,伴有轻瘫症状,大型乳牛场常呈群发。泌乳量迅速下降,乳脂含量升高,乳汁易形成泡沫,类似初乳状。严重者在呼出气体和尿液中有酮体气味,加热后更明显。有些病牛嗜眠,常处于半昏睡状态。但也有少数病牛狂躁和激动,无目的地吼叫,向前宜撞。这些症状间断发生,尿呈浅黄色。易形成泡沫。呼吸减慢。并常常伴发子宫内膜炎,引起繁殖功能减弱,休情期延长,受精率下降。临床病理学特征是:低糖血症、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痛风:家禽痛风是由于蛋白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的尿酸血症。临床上以运动迟缓、四肢关节肿胀、厌食、衰弱、腹泻、肛门充血、尿酸和尿酸盐排泄增多为特征。本病多发于鸡和鹅.尤其是白洛克、考尼什等肉用鸡种更多见。本病强力碘、碘甘油和碘伏类制剂。(3)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戊二醛、多聚甲醛、邻苯二甲醛(OPA)等。(4)氧化剂类消毒剂:主要有过氧乙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等(5)酚类消毒剂:主要有石碳酸、来苏儿、复合酚等。(6)表面活性剂(双链季铵酸盐类消毒剂):有新洁尔灭、写写帮文秘助手粉、洗必素、百毒杀等。(7)醇类消毒剂:常用的是乙醇、异丙醇等。(8)碱类消毒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生石灰等碱类物质。(9)重金属类消毒剂:如汞、银、锌等。(10)酸类消毒剂:如醋酸等,有机酸的抗菌作用比无机酸强。(11)高效复方消毒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剂复配,如季铵盐类与碘的复配、戊二醛与过氧化氢的复配其杀菌效果达到协同和增效;消毒剂与辅助剂一种消毒剂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和缓冲剂、增效剂,以改善消毒剂的综合性能,如稳定性、腐蚀性、杀菌效果等。8.鸡常见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因素有哪些?答:主要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两类病均为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1)传染病因素:①病毒性传染病:如新城疫、禽流感、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传染性法氏囊病、减蛋综合症等。②细菌性传染病:如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鸡伤寒、鸡霍乱、鸡葡萄球菌病、鸡弧菌性肝炎、鸡传染性鼻炎等。③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如曲霉菌病、念珠菌病等。④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如支原体病等。⑤衣原体病:如鸡衣原体病。⑥螺旋体病:如禽疏螺旋体病。(2)寄生虫因素: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侵入机体内或损伤体表面而引起的疾病。在鸡的各类疾病中,寄生虫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例如鸡球虫病、鸡绦虫病、鸡蛔虫病等。9.鸡常见疾病的非病原微生物因素有哪些?答:(1)机械性致病因素:主要指引起机体损伤的各种机械力,如锐器及钝器的打击、爆炸的冲击,机体由高处坠下所引起的机体各种损伤,如打、压、刺、砍、咬、摔和擦等机械力。(2)物理性致病因素:一般包括高温、低温、电流、光线(紫外线、红外线)、电离辐射、气压等因素,达到了一定强度或作用时间较长,都可使鸡发生损伤。(3)化学性致病因素:对鸡有致病作用的化学物质很多,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剂、某些药物等,都可使鸡致病。10.什么是普通病?答:普通病又称非传染性疾病,是指由一般性病因如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的作用,或由于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普通病有如下几类疾病:①营养代谢性疾病:如维生素A、D缺乏;钙、磷、锰等缺乏;氨基酸缺乏症等。②中毒性疾病:主要是各种药物、毒素、重金属、农药等引起的中毒,如黄曲霉素中毒。③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疾病:如鸡舍温度过高引起的热射病,运动不足引起的笼养鸡疲劳综合症。④外科疾病:如骨折、关节畸形等。⑤消化障碍性疾病:如营养不良、嗉囊阻塞。⑥其他疾病:如血管瘤、卵巢腺癌、输卵管囊肿等。11.动物保定的基本原则简单、确实、安全。
12、各种动物的保定方法有哪些?答:保定方法依据动物的种类而有所不同,一般有以下两种:1)物理保定法适用于一般检动与行为5)皮肤被毛16.一般检查的内容:答:
1、被毛和皮肤的检查,被毛的清洁和皮肤的温度、弹性、湿度等
2、可视黏膜的颜色、状态检查
3、浅表淋巴结大小、形状、硬度、敏感性及可移动性的检查
4、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
5、头部外形观察
6、眼、鼻、鼻窦、喉囊、口腔、咽、颈的检查17.皮肤及皮肤肿胀物的种类答:临床上常见的肿胀有水肿、炎性肿胀、气肿、血肿、脓肿、淋巴外渗及肿瘤、疝等 20.排粪、排尿的异常包括几种答:排尿:病理情况下,肾脏、肝脏、尿道以及有关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机能障碍均可出现排尿异常。有:1.频尿与多尿2.少尿与无尿3.尿闭4.尿失禁5.排尿困难 排粪:1.腹泻:(1)渗透性腹泻(2)运动性腹泻(3)分泌性腹泻(4)吸收性腹泻临床上可将腹泻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腹泻,一种是慢性腹泻2.便秘3.疝痛22.建立诊断的方法答:(一)论证诊断(二)鉴别诊断
(三)诊断的命名23.诊断的命名包括几种答:1.症状诊断2.病理解剖学诊断3.机能性诊断4.发病原理学诊断5.病因学诊断24.误诊发生的原因答:临床误诊的客观因素包括:疾病规律的复杂多变,个体差异,条件限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限尚未认识的疾病,时间紧迫,疾病早期矛盾尚未显露等等。临床误诊的主观因素包括:工作责任心差,粗疏作风,主观臆断,不懂装懂,过分自信,思维方法不正确,经验不足等。而这类误诊经过一定的努力,大部分误诊是可以避免的。临床上常见的误诊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㈠、对疾病认识能力不足㈡临床症状不典型㈢、询问病史、查体不全面。㈣、思维方法不当㈤、辅助检查条件限制或受结果的影响25.传染病的概念:答: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26.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答: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传播方式侵入其他易感动物体内所经过的路程即为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与间接接触传播二种。前者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引起传染的传播方式(如交配、舐咬等),但以此种方式传播的传染病为数不多,也不易造成广泛流行。后者是在外界环境因素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污染的动物、饲料、饮水、土壤、空气、活的传播者等)间接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大多数传染病以这种方式传播。27.传染病的一般治疗方法:答:1.特异疗法应用高免血清,噬菌体等特异性的生物制剂所进行的治疗。特异性高,如抗破伤风血清对治疗破伤风具有特效。2.抗生素疗法须按传染病的性质选择使用3.化学疗法是用化学药物消灭动物病原体的治疗方法4.对症疗法系按症状性质选择用药的疗法,是减缓或消除某些严重症状,调节和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而进行的—种疗法。5.护理疗法对病畜加强护理,改善饲养,多给新鲜、柔软、易消化的饲料。6.中兽医疗法28.畜禽共患病的病原:答:炭疽(炭疽杆菌)、口蹄疫(口蹄疫病毒)、痘病(痘病毒)、狂犬病(狂犬病病毒)、破伤风(破伤风杆菌)、坏死杆菌病(坏死梭杆菌)29.家禽的传染病的临床诊断要点:答:①禽流感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严重的有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②新城疫呼吸困难、翅腿麻痹,有神经症状,嗉囊积液;病理变化为腺胃和肠粘膜出血及发生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肝有黄白色坏死灶③传染性法氏囊病法氏囊水肿、出血、坏死萎缩等变化,胸肌、腿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④大肠杆菌病雏突然死亡或表现软弱、发抖、昏睡、腹胀、畏寒聚集,下痢(白色或黄绿色),个别有神经症状。可能会出现败血症、气囊病、肉芽肿、心包炎、坠卵性腹膜炎及输卵管炎、关节炎及滑膜炎、眼球炎、脑炎、肿头综合症⑤沙门氏杆菌根据其病原和发病特点的不同,分为雏鸡白痢、鸡副伤寒和鸡伤寒。(1)雏鸡白痢:病雏排白色糊状粪便,常沾在尾部羽毛上,有时肛门阻塞,病鸡排便时发出尖叫,腹部膨大。肺部感染时,表现呼吸困难。病鸡发育不良,幸存者多成为僵鸡。成年鸡感染后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产蛋率低,孵化率低。冠苍白,有时腹泻。剖检:肝脏肿大,有点状出血,胆囊扩张肝脏、肺、心脏、肠及肌胃上有黄色坏死点或小结节(2)鸡副伤寒:主要表现为腹泻,排水样粪便,呼吸困难。后期则流泪,结膜发炎和鼻炎。(3)鸡伤寒:主要症状为,病鸡冠和肉髯萎缩、苍白,排黄绿色稀粪,肛门周围污染大量粪便。发生腹膜炎可呈企鹅的站立姿势。剖检肝脾肿大。胆囊肿大并充盈、心包积水,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长时则与心外膜粘连。卵泡变形变色,有时出现腹膜炎。⑥曲霉菌病肺曲霉病:高热或不规则发热、咳嗽、气促、咯绿色脓痰、慢性者见反复咳嗽、咯血等类似肺结核症状
2、变态反应性曲霉菌病:喘息、咳嗽和咳痰,可伴发热。
3、全身性曲霉菌病: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和栓塞最常见。30.家禽的传染病的病原:答:鸡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病毒性关节炎(呼长弧病毒)、鸡支原体病(鸡败血性支原体)、产蛋下降综合征(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76)、雏鸭肝炎(雏鸭肝炎病毒)、小鹅瘟(鹅细小病毒)31.小动物的传染病的临床诊断要点:答:①犬瘟热慢性型-足掌肿大,脚发炎变硬,鼻、唇和足掌皮肤出现水泡 急性型-眼、鼻流出浓稠分泌物,眼裂粘在一起、堵塞鼻孔 超急性型-狂吼、咬笼网、抽搐、吐白沫和尖叫,数分钟内死亡,剖检可见胃肠道有卡他性炎症或出血性炎症变化,肝呈暗红色,充满血瘀。肾、膀胱、心肌有点状出血点②犬细小病毒病:临床上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肠炎型: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粪便呈稀状,随病状发展,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 心肌炎型: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弱,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犬可见有轻度腹泻后而死亡32.小动物的传染病的病原:答:犬传染性肝炎(犬腺病毒1型)、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33.猪的传染病①引起猪腹泻的传染病的名称及其病原答:病毒性: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伪狂犬病(~)细菌性:急、慢性副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猪痢疾(猪痢疾密螺旋体)②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的名称及其病原答:慢性猪瘟(~)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乙型脑炎(~)肠病毒(~)布氏杆菌病(~)34.牛、羊的传染病的病原:答:气肿疽(气肿疽梭菌)、牛流行热(牛流行热病毒)、羊肠毒血症(D型魏氏梭菌)、羊快疫(厌气性腐败菌)、马传染性贫血(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腺疫(马链球菌马亚种旧称马腺疫链球菌)35.宿主的类型答:根据寄生虫发育特性和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将宿主分为终末宿主、中间宿主(有时又可分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其中第二宿主又称补充宿主36.寄生虫的生活史答: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在畜禽体内寄生的各种寄生虫,常常是通过畜禽的血液、粪、尿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将寄生虫生活史的某一个阶段(如虫体、虫卵或幼虫)带到外界环境中,再经过—定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宿主体内寄生,并不断地循环下去。37.寄生虫的诊断方法:答:
(一)观察临床症状
(二)调查流行因素
(三)尸体剖检
(四)实验室诊断,包括:1.粪便虫卵和幼虫的检查(1)直接涂片法;(2)饱和溶液浮集法;(3)反复洗涤沉淀法;(4)幼虫检查法2.螨虫检查3.蛲虫卵检查4.免疫学诊断(1)内皮反应(2)沉淀反应(3)凝集反应(4)补体结合反应(5)免疫荧光抗体反应38,几种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及临床诊断要点:答:①弓形虫 病原:弓形虫;症状要点:病畜精神沉郁,结膜高度发绀,皮肤上有紫红色斑块,体温高达40-42℃,长期以后会出现鼻镜干燥、鼻孔有浆液性、粘性或脓性鼻汁流出,呼吸困难等,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并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肺水肿,脾脏肿大,棕红色、肝脏灰红色,常见散在针尖大或小米粒大的坏死灶②鸡球虫病 病原: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其中致病力量强者是寄生在盲肠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寄生在小肠中段的毒害艾美耳球虫;症状要点: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怀疑为本病时,须采取粪便或病变部的刮屑物少许,置载玻片上与甘油饱和盐水(等量混合液)1—2滴调和均匀,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寻找卵囊。不能单纯因粪检发现卵囊就确诊为球虫病,团为鸦群中隐性感染极为普遍,必须结合症状得出诊断。③牛巴贝斯焦虫病 病原: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和卵圆形巴贝斯虫;诊断:夏秋季节放牧牛群中出现稽留高热,件有贫血、黄疽和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时,应怀疑为本病,及时从病牛耳尖静脉采血做涂片,用姬姆萨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在红细胞内发现梨籽形虫体,即可确诊④伊氏锥虫病 病原:伊氏锥虫;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和典型症状怀疑为本病时,可采血进行虫体检查。在病畜体温升高时采血,立即作成压淌标本,在高倍显微镜下检查血浆内有无如泥鳅样活泼游动的虫体。也可采用血液涂片染色,在油镜下检查。在锥虫数量很少时,可采用集虫法,利用锥虫比重与白细胞比重相似的特
在大型集约化鸡场常有发生。症状:依尿酸盐沉积部位不同,可分为关节痛风和内脏痛风两种类型。1.关节痛风表现在运动器官,病鸡运动迟缓,跛行,站立无力,脚趾和腿部关节肿胀,翅关节肿大。剖检见关节面及周围组织中有白色尿酸盐沉着,甚至关节面出现溃疡、坏死、腐烂。2.内脏痛风全身营养不良,病鸡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衰弱,羽毛蓬乱.贫血。腹泻,粪呈白色、稀类,其中含多量尿酸盐,母鸡产卵减少或停止。鸡冠苍白,脱毛。出现周期性体温升高,心率增数,气喘,皮肤瘙痒甚至见有神经症状。43.佝偻病、骨软病的发病原因答:佝偻病:病因当动物阳光照射不足,饲喂缺乏维生素D的饲料,仔畜断乳过早,以及消化道疾病等,都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此时,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随粪尿排出的钙、磷量增多,致使血钙、血磷的水平降低,焦磷酸酶、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活性降低,故使磷酸钙难以在骨间质中沉积而不能将骨基质转化为骨质,发生佝偻病。骨软病:病因牛的骨软病主要发生于土壤严重缺磷的地区,由于土壤缺磷,饲草饲料中磷含量低。牛的日粮中由于磷不足,钙磷比例不当,可导致骨软病的发生,日粮中钙、磷同时缺乏,也可发生骨软病,日粮中高钙低磷可加重骨软病的病情。维生素D的缺乏,可促进牛骨软病的发生。此外,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如蛋白质脂类的缺乏与过剩、矿物质(如锌、铜、铁、镁、氟)的缺乏与过剩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与利用。44.硒缺乏症的临床特征:答:本病在雏鸡、雏鸭、雏火鸡均可发生。临诊特征为渗出性素质、肌营养不良、胰腺变性和脑软化。病雏主要症状是躯体低垂的胸、腹部皮下出现淡蓝绿色水肿样变化,有的腿根部和翼根部亦可发生水肿,严重的可扩展至全身。出现渗出性素质的病鸡精神高度沉郁,生长发育停止,冠髯苍白,伏卧不动,起立困难,站立时两腿叉开,运步障碍。排稀便或水样便,最终衰竭死亡。剖检的病理变化,水肿部有淡黄绿色的胶胨样渗出物或淡黄绿色纤维蛋白凝结物。颈、腹及股内侧有瘀血斑。有些病禽呈现明显的肌营养不良,一般以4周龄幼雏易发。其特征为全身软弱无力,贫血,胸肌和腿肌萎缩,站立不稳,甚至腿麻痹而卧地不起,翅松乱下垂,肛门周围污染,最后衰竭而死。剖检的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骨骼肌、心肌、肝脏和胰脏,其次为肾和脑。病变部肌肉变性、色淡、似煮肉样,呈灰黄色、黄白色的点状、条状、片状不等;横断面有灰白色、淡黄色斑纹,质地变脆、变软、钙化。心肌扩张变薄,以左心室为明显,多在乳头肌内膜有出血点,在心内膜、心外膜下有黄白色或灰白色与肌纤维方向平行的条纹斑。肝脏肿大,硬而脆,表面粗糙,断面有槟榔样花纹;有的肝脏由深红色变成灰黄或土黄色。肾脏充血、肿胀,肾实质有出血点和灰色的斑状灶。胰脏变性,腺体萎缩,体积缩小有坚实感,色淡,多呈淡红或淡粉红色,严重的则腺泡坏死、纤维化。有的病雏主要表现平衡失调、运动障碍和神经扰乱症。这是由于维生素E缺乏为主所导致的小脑软化。其次,病火鸡雏或鸡雏并发生肌胃变性。45.家禽维生素B1、B2缺乏的典型临床症状:答:VB1:雏鸡对维生素B1缺乏最敏感,表现食欲不振,生长受阻;严重时多发生神经炎,头向后仰,角弓反张,呈“观星”姿势;运动障碍,痉挛,倒地瘫痪。成年鸡发病缓慢,主要为肌肉麻痹,由趾屈肌开始逐渐向上延伸,运动困难。VB2:禽缺乏维生素B2,最严重的是上皮组织及一些神经干的脱髓鞘,雏鸡生长缓慢,消化不良,消瘦,贫血。严重时,出现“蜷爪”麻痹症;趾向内蜷曲呈拳状,行走时飞节着地,翅展开以求平衡,或两腿叉开.卧地不起。46.胃肠炎的原因及治疗原则答:病因:原发性病因有:①动物采食了霉败、虫蛀的饲料或误食了有毒物质,由于这些饲料内常含有一些植物毒素、化学毒物、虫体分泌的毒素或细菌、霉菌等,以致损伤了肠鼓膜及其深层组织,而使其机能受到严重的破坏。②饲养不当或突然改变饲料,如突然给以大量糖料,使胃肠负担过重或饲料内含荷异物、泥沙等均易引起发病。③机体过劳,由于胃肠血液循环不良,机能下降,特别有重役后未充分休息即给大量桔料时,饲料积于胃肠内不能充分消化,引起异常发酵、腐败和常在菌增殖,毒力增强,也可致病。④其他如饲料过于单纯、粗糙,所含营养成分不全,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等,都和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继发性胃肠炎,主要见于胃肠卡他和阻塞以及某些传染病(如猪瘟、猪副伤寒、恶性卡他热、牛剧结核、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茵病、犬疽热、犬细小病毒病、病毒性肝炎、钧端螺旋体病等)和寄生虫病(如猪蛔虫病、牛血矛线虫病、羊蝇组、球虫病等)过程中。
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以消炎杀菌,补液解毒为主,辅以治理胃肠,适时止泻、解除自身中毒和预防脱水。如病因明确,首先应排除病因。47.皱胃变位包括几种:答:皱胃变位是指奶牛皱胃的自然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左方变位是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嵌留在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右方变位又叫皱胃扩张或皱胃扭转。皱胃扩张以食欲不振、沉郁、脱水以及皱胃内大量积气、积液、右腹膨胀为特征。皱胃扭转可进一步分为前方变位和后方变位。前方变位是皱胃向前方(逆时针)扭转,嵌留在网胃与隔肌之间;后方变位是皱胃向后方(顺时针)扭转,嵌留在肝脏与右腹壁之间。临床上以皱胃右方变位多见。48.日射病和热射病的概念:答:动物在炎热季节,因头部受到阳光直射,引起脑及脑膜充血和脑实质急性病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的现象,称为日射病。因外界气温高,湿度大,致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使体内积热,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称热射病。日射病和热射病统称小暑。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体温显著升高,循环障碍和出现一定的神经症状。49.手术的分类、外科的基本技术:答:手术的分类
一,按学科分类:普通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泌尿系手术、胸科手术、心血管手术、脑神经手术、妇产科手术、眼科手术、耳鼻喉科手术及整形外科手术等
二、按病情的急缓分类:①择期手术②限期手术③急症手术
三、按为达到治疗目的而进行的手术次数分类::①一期手术②分期手术
四、按手术目的分类::①诊断性手术②根治性手术③姑息性手术
五、按污染情况分类:①无菌手术。②污染手术。③感染手术外科的基本技术
一、无菌技术:1.施术场所的消毒2.手术部位的消毒3.器械物品的消毒和灭菌4.手术人员手臂的消毒
二、麻醉法1.全身麻醉2.局部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脊髓麻醉;针刺麻醉
三、组织分离法
四、止血法1.预防性止血2.术中止血
五、缝合法1.单纯缝合2,内翻缝合3.外翻缝合4.打结法:外科常用的结有平结、外科结和三叠结。打结的方法有徒手打结和器械打结两种。
六、引流
七、绷带1.《畜牧法》中规定的种畜禽是指什么?答:《畜牧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种畜禽是指经过选育、具有种用价值、适于繁殖后代的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等。2.《动物防疫法》中对一、二、三类动物疫病是如何界定的?答:《动物防疫法》第十条规定,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1)一类疫病,是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2)二类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3)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3.《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涉及鸡的疾病有哪些?答:《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125号公告,2008年12月11日)中涉及鸡的疾病有:(1)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2)二类动物疫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3)三类动物疫病,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4.《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中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定是如何规定的?答:《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中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定规定如下:(1)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禽类所在的禽场(户)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2)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划为疫区。疫区划分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3)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7.什么是化学消毒剂,常用化学消毒剂有哪几类,每类消毒剂的主要产品有哪些?答:对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消毒剂。它主要用于皮肤、黏膜、伤口、环境和物品等的消毒,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每类消毒剂的主要产品如下:(1)含氯消毒剂:包括有机含氯消毒剂和无机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优氯净等。(2)含碘消毒剂:主要为碘制剂,如碘水溶液、碘酊(俗称碘酒)、查或简单处理,其方法依动物种属而异。①牛:徒手保定法、鼻钳保定法②羊:两膝夹住羊颈部(或背部)加以固定③猪:站立保定法、提举保定法④犬:握耳保定法、口笼或绷带保定法、提举后肢保定法等⑤猫:徒手捕捉与保定、反绑保定法、布袋保定法⑥马:鼻捻保定法、耳夹子保定法2)柱栏内保定法适用于大动物的临床检查或治疗。如牛、马、骡、驴等可分为单柱保定法、二柱栏保定法和四柱栏或六柱栏保定法
13、动物临床检查的方法包括哪些?各种方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问诊向畜主调查,了解畜群或病畜有关发病的各种情况,一般在着手进行病畜体检之前进行。主要内容应包括病史、现病历、饲养、管理、使役情况等。注意材料要全面,应结合现症检查结果综合分析2)视诊用肉眼直接观察被检动物的状态,必要时,可利用各种简单器械作间接视诊。注意等病畜稳定、适应新环境后再进行检查;收集症状要客观而全面,结合其他方法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与判断。3)触诊对体表病变部位或有病变可疑的部位,用手触摸以判定其病变的性质。注意安全,必要时应进行保定4)叩诊敲打动物体表的某一部位,根据所产生的音响的性质,来推断内部病理变化或某器官的投影轮廓。注意敲击均匀,轻快、准确。5)听诊听取病畜某些器官在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声音,借以判定其病理变化的方法。注意排除外界音响的干扰,聚精会神,同时注意安全。6)嗅诊以嗅觉判断发自病畜的异常气味与疾病关系的方法,检者用手将病畜散发的气味扇向自己的鼻部,然后仔细判断气味的性质。
14、动物体温、呼吸、脉搏测定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答:测温时注意:1)体温计用前统一进行检查、验定,以防有过大的误差2)对门诊病畜,应使其适当休息并安静后再测3)测温应定时进行4)注意人、畜安全,体温计玻捧插入的深度要适宜且勿将体温计插入宿粪中5)用前甩下体温计的水银柱6)测温时间要适当 检查脉搏时,应待动物安静后再行测定。一般应检测一分钟;当脉搏过弱而不感于手时,可依心跳次数代替。测定呼吸数时,宜于动物休息、安静时检测。一般宜测一分钟。观察动物鼻翼的活动或以手放于其鼻前感知气流的测定方法不够准确。必要时可用听诊肺部呼吸音的次数而代替。
15、各种动物健康时体温、呼吸及脉搏数的参考值是多少?
第四篇:动物科学学院基础兽医学教研室自评
动物科学学院基础兽医学教研室自评报告
一、教研室概况
基础兽医学教研室是2000年在三理教研室和解剖组织教研室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建立设置的,下设有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学课程组、动物生理学课程组、兽医药理及毒理学课程组、兽医病理学课程组。主要承担动物科学学院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卫生检验专科专业和生科院的中药本科专业的各项教学以及教研、科研工作等任务。
师资力量: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平均年龄45.58岁。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1人,学士9人,硕士和博士占专职教师的25%,学士占75%;45岁以下的教师4人,硕士和博士占45岁以下教师的75%。实验技术人员1人,实验工人1人。
教学工作:教研室下设有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组、动物生理学课程组、兽医药理与毒理学课程组、兽医病理学课程组。教研室目前建设有2门安徽省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组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承担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药理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物检验与分析、动物医学基础、兽医公共卫生学、家禽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兽医法规等17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每年的学生课程教学实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答辩等工作。
教研、科研工作:近3年来,本教研室教师主编或参编全国统编、规划教材等6部,其中有金光明教授主编的《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宁康健教授副主编的《兽医药理学实验教程》;王珏教授参编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等;主编1人次,副主编4人次,参编5人次。教师自编本校使用的实验指导教材或讲义9部。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共16项,其中省科技厅重点课题3项,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1项,教育厅一般课题4项,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项,校稳定人才基金3项,校级重点学科课题4项。承担各级教研项目共5项,其中省教育厅重点教研课题1项,教育厅一般教研课题1项,校级重点教研课题2项,校级一般教研课题1项。取得省级科研成果2项,蚌埠市科技成果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蚌埠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取得各级教研成果7项,其中省级教研成果4项,校级3项。各级教研获奖共10项,省级6项,校级4项(见统计表)。发表论文:SCI收录2篇,各类公开刊物发表
科研学术论文共85篇,其中国家重点28篇,国家级27篇,省级刊物30篇。发表教研论文3篇,待发表发表1篇(见统计表)。
实验室条件:基础医学实验室设有标准学生实验室、预备室、仪器设备室、生物机能实验室、组织切片制作室、解剖标本室等。总面积,600M2,固定资产,179万元左右;万元以上仪器,20台件,价值43万元,占24.02 %。
二、教研室人员 1教研室主任 1.1政治思想表现
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能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做好教研室各成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1.2基本素质
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熟悉教学规律,治学严谨,业务娴熟。
1.3组织管理能力
善于团结同志,凝聚力强,有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任职期间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及建设性任务。
教研室主任
宁康健 男,1959年生,本科,教授。动物医学系主任兼基础兽医学教研室主任,校级精品课程《兽医药理学》建设负责人。1983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1979年9月~1983年7月安徽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学习,1983年7月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任教,1989年12月晋升讲师,1995年11月晋升副教授,2006年8月晋升教授。任职期间承担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中药学等专业的《兽医药理学》、《动物医学基础》、《药理学》和《动物生理学》课程,以及本科生及专科生的毕业实习、教育实习、课程实习的指导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动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与应用。主持省科技厅、教育厅及校级等科研课题7项,参加科研及教研课题10多项,其中“高锌蛋的研究与生产”课题获农牧渔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国家重点期刊发表15篇。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动物医学基础》,副主编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兽医药理学实验教程》。
教研室副主任
李升和 男,1974年9月生,博士,副教授,基础兽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安徽省高校教坛新秀,安徽科技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兽医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6年1月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8年6月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年11月晋升为讲师,2007年10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物学及微量元素营养与健康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连续8年教学质量考核优秀,先后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和教学优秀奖等奖励10余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科研课题2项、校级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厅级和校级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营养学报》、《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等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以第二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篇;参加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
2教研室成员 2.1职称结构
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83.33%,中级职称比例达到16.6%,超过A级标准。
2.2学历结构
专职教师12人,其中45岁以下教师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占45岁以下教师的75%,满足A级标准。
2.3年龄结构
专职教师12人,30—40岁的教师3人,占教师的25.0%;40岁以上的教师9人,占75%;教师平均年龄45.6岁。两个条件均未满足A级标准。
2.4学科梯队
现有师资队伍中有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高校教坛新秀,已经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科梯队,满足A级标准。
2.5团队协助精神
各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充满生机活力,每个成员都能以教研室大局为重。2008年教研室下设的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学课程组获得校极优秀教学团队奖。
3教师培养与考核 3.1工作量
教研室全体教师不仅承担课堂教学,而且指导课程教学实习、教育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工作做的有效率和有质量。2006教研室教师平均工作量
为 398.5,动物科学学院平均工作量为358.5,教研室平均工作量占学院平均工作量的111.2%;2007教研室教师平均工作量为 377.1,动物科学学院平均工作量为307.3,教研室平均工作量占学院平均工作量的122.7%;2008-2009学年
(一)教研室教师平均工作量为 236.9,动物科学学院平均工作量为196.1,教研室平均工作量占学院平均工作量的120.8%。以上数据可见教研室年均工作量超过动科院教师年均工作量,且每在学院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都有3人以上被评为优秀等次,被授予校级教学名师1人。
3.2青年教师培养
教研室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建立了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结对帮扶制度,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度。近几年来,师资队伍中3位青年教师中硕士1名,博士2名,以及讲师级教师都明确了指导教师,并明确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做到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有协议、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学方面:每人承担2门以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或合格(见统计表)。参加教育厅及校级教研项目共5项。分别获得校级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2项,讲课竞赛优秀奖1项,院课件制作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优秀奖1项等。获得校极优秀教学团队奖1项。科研方面:承担6项科研项目,其中省、厅级3项,校级3项。
3.3考核
近3年来,教研室12位教师中5人次被评为考核优秀,其他教师考核均为合格。教研室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均在87分以上(见统计表)。
三、教学文件
1教学计划
1.1组织学习、理解情况
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专业教学计划实行修订制,教研室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思想,使得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训练更加科学、合理教研室根据动科院专业教学计划修订要求,分别于2006年5月、2007年5月、2008年5月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选修课情况进行修订讨论,具有修订说明、修订讨论记录和总结。
1.2贯彻执行情况
能够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无违规操作现象,个别课程确需调整内容的,均履行了报批手续,并记录存档。近3年教研室12位教师承担的动物科学、动物医
学、中药学、食品卫生检验等专业的17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程实习任务,均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的内容、额定学时、进度,并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2教学大纲
2.1编制和修订情况
所开课程均制定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体系和学分制的改革等,及时进行必要的修订,见汇编。2006年修订理论大纲15门,实验大纲12门。2006-2008年教研室课程教学大纲配套使用的均为面向21世纪教材、“十一五”规划或全国统编的优秀教材;部分实验教材由教研室组织编写。此外,教研室对近3年使用的教材进行师生双重评价,一是学生各使用班级抽样参评,搜集学生对教材质量的看法;二是任课教师对使用进行评价,并对教材使用情况认真分析,提出具体意见与建议,然后教研室对师生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总结情况通报给授课教师,给征订教材提供参考。
2.2执行情况
教研室每学期开学初均制定教研室本学期工作计划;期中教学检查根据教务处、动科院的检查要求均制定检查计划,实施检查工作内容,并撰写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总结。学期之末,根据教研室学期教学任务执行和管理情况进行期终工作总结。各课程组均能按大纲要求严格组织实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成绩考核等。课程考核后规范阅卷、进行试卷成绩的统计分析,撰写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教研室组织人员进行相互查阅,并进行考核相关资料的登记与归档。
3教学日历 3.1编写情况
根据教务处关于教学管理规定,每学期初教研室均督促授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课程教学日历,编制课程教学日历占所开设课程的100%,课程组及教研室均有存档。
3.2阅审、上报、执行情况
每学期编制课程教学日历,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认真审阅并签名,开课前及时报送动物科院和教务处。教研室每位教师都能按课程教学日历严格组织教学,填写教学日志,教学日志完整。教研室分别在学期初和期中检查期间、同行相互听课等对授课教师教学日志的填写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学期结束时授课教师将填写完整规范的教学日志上交教研室进行归档。教案
4.1编写情况
教研室于学期初检查授课教师的教案、课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与建议。授课教师都能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认真编写教案,做到每门课都有完整的教案,教案格式规范,每章均有总结。此外,大多数课程都具备有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4.2备课进度
根据教学进度,每位教师均有不少于2周的备课提前量。
4.3评优情况
绝大多数课程都具备有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近3年来,教研室有3位教师的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校极评比中获奖(见统计表)。因2门省精品课程申报评比受限缘故,《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和《动物生理学》课程组的教师自制精良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能参加评比。
四、教学活动
1教师任课
1.1高职称教师任课情况
2006-2007学年,高职称8人;2007-2008学年和2008-2009学年,高职称均为10人;教研室教授、副教授近3年内为本科生授课率均为100%。
1.2教师任课落实情况
每学期末接教务处任课执行计划后,由教研室在一周内通知相关授课教师,落实教学任务,并由授课教师填写教学进程安排表,报送学院及教务处审批。近3年内落实教师授课任务100%,从未有教师发生异议。
2课程建设
2.1课程建设规划
教研室各课程组均制定各课程组均制定了2006-2010年五年一期的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规划;部分教师根据个人教学、科研等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在师资建设方面,个人进修有短期培训、读学位、高访学者等,通过不同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对于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到岗后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制定有具体的培养方案。教研室在职教师中有6位教师曾制定有培养计划和工作总结。近年来,2位教师做访问学者,2位教师攻读在职博士(1人毕业调岗,1人2008.8毕业),引进博士副教授1人,使得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2.2课程建设的实施与效果
各课程组均能够认真执行2006-2010年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规划,具有较为完善的课程建设档案,教学及建设资料齐全,每年末教研室督促各课程组负责人撰写本课程建设总结,使课程建设按照规划如期实施、逐步提高。目前各课程组都制作了课程教学网页,除精品课程外,因校园网受限未能成功上挂。教研室目前建设有2门安徽省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组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教研室的教研和科研等方面的成果和获奖主要产生于精品课程,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教研室课程建设主要历程如下:
1999年6月,家畜生理学和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2001年12月,基础兽医学教研室被评为校级先进教研室。
2002年12月,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9月,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5年8月,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2007年4月,动物生理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7月,动物生理学课程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2007年4月,兽医药理学课程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008年4月,兽医药理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教学评价
认真执行学校制定的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包含领导评价、教研室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并且每学期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全面监测和评估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以促进和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根据教学评价工作的安排,教研室全体教师都能够认真对待并积极参与。2006,10位任课教师,综合评价有4位教师达到优秀,占40%,6位教师合格;2007,12位任课教师中综合评价有8位教师达到优秀,占66.7%,4位教师合格。教学法研讨 4.1听课、评议
教研室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治质量情况。每学期由教研室根据教师开课的情况,制定教师相互听课的计划,听课教师填写听课记录,并开展说课评教研讨和总结。近3年相互听课工作情况如下:2006-2007
(一)听课计划8门,听课16人次,听课结果均为优秀;2006-2007
(二)听课计划8门,听课18人次,听课结果均为优秀;2007-2008
(一)听课计划9门,听课35人次,听课结果均
为优秀;2007-2008
(二)听课计划9门,听课39人次,听课结果均为优秀;2008-2009
(一)听课计划5门,听课28人次,听课结果均为优秀。
4.2教学法活动
教研室长期坚持教学法活动,每次活动有中心议题及主持人,独具特色。教学法活动以适应落实等同管理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近几年的教学法活动中已经纳入研讨的内容有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体系内容整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用和效果,教材使用专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解决了很多在教学改革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使教师能够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不断统一认识,特别是年轻教师受益非浅,推动教学工作不断得到改进。教风建设
5.1教研例会制度
教研室例会是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度和部署、总结、检查教研室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的集体会议。是调整教研室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会议。因此,制订制度如下:由教研室主任负责主持,定期召开,原则上每两周一次。每次例会召开时,本教研室教师都按时参加,教研室主任指定专人记录。内容如下:
⑴ 教研室主任及时向教师贯彻传达上级主管部门的近期工作精神、内容,部署工作任务与要求。
⑵ 教研室主任结合本室实际情况对前段工作进行简要检查与通报。
⑶ 针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学期考核、毕业论文、课程实习以及学风建设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经验,提出改革措施。
⑷ 各位教师均可向例会提交一些有利于教研室发展、教学建设及日常工作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同时认真落实完成教学、科研、以及与实验室协调工作等。一些非计划性临时工作安排,一旦形成决定,各位教师要认真执行。
⑸ 相互听课活动的落实,定期在教研例会上专门安排说课讨论,听课教师结合听课情况谈自己的看法,并给授课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教研例会制度实施,促进了教学的建设与改革。使得教学工作开展有序,成效显著。
5.2其它规章制度的执行
以学院管理制度为指导,根据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结合专业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化建设。先后认真学习
动物科学学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以此为指导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严格管理。这些制度主要有《动物科学学院考试工作规范》、《动物科学学院课堂教学规范》、《动物科学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动物科学学院行政管理暂行规定》、《动物科学学院教育实习管理规定》等,使得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
执行的教学管理规定主要有:教师填报教学日历要求;教师填写教学日志要求;考试管理工作要求;评阅试卷及分析要求;课程组工作总结,教研室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制度;同行教师听课制度等,认真实施教案检查、教学进度监督、期中教学检查、教学方法研究等,进行试卷及教学日志、日历登记、分类保管。
五、教研与科研 1教研立项与成果 1.1教研立项情况
近3年来积极申报教研项目,教研室各课程组承担各级教研项目共5项,其中省教育厅重点教研课题1项,教育厅一般教研课题1项,校级重点教研课题2项,校级一般教研课题1项。
1.2教研论文和成果
近3年来,教研室公开发表教研论文3篇。取得各级教研成果7项,其中省级教研成果4项,校级3项。各级教研获奖共10项,省级6项,校级4项(见统计表)。发表教研论文3篇,待发表发表1篇(见统计表)。教研室教师主编或参编全国统编、规划教材等6部,其中有金光明教授主编的《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宁康健教授副主编的《兽医药理学实验教程》;王珏教授参编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等;主编1人次,副主编4人次,参编5人次。教师自编本校使用的实验指导教材或讲义9部。科研学术活动 2.1参加科研情况
教研室全体教师利用学校和本实验室一切可利用条件,团结协作,积极申报各方面的科研项目,成绩显著。近3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共16项,其中省科技厅重点课题3项,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1项,教育厅一般课题4项,安徽省高校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项,校稳定人才基金3项,校级重点学科课题4项。随着学校的发展,动物医学实验室在设备、人员、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和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特别是还参与申报兽医学学科突破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建设工作。
2.2科研成果
近3年来,取得省级科研成果2项,蚌埠市科技成果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蚌埠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SCI收录2篇,各类公开刊物发表科研学术论文共85篇,其中国家重点28篇,国家级27余篇,省级刊物30篇。
2.3 学术报告
教研室能够正常开展由学科带头人、负责人以及学术骨干为主的学术交流活动,近3年来开展面向专业的专业教育或全校范围的学术报告共16次,年平均超过5次,主要内容涉及学术研究前沿、主讲教师的科研、教学以及师德教育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效果较好。
六、自评结果
根据教研室工作情况及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综合评估成绩99.55分,总评优秀。
其中,二级指标内涵37项中,A = 36,B = 0,C = 1,见下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八日
第五篇:兽医学习题总结
1、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的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生活的动物;
2、宿主:凡是体内或体表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急剧的动物;
3、宿主的类型:终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补充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早期幼虫寄生的宿主;第二中间宿主:后期幼虫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
4、猪的主要寄生虫病:1细颈囊尾蚴,又叫水铃铛,寄生于猪牛羊骆驼等动物的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腹腔内,病猪消瘦贫血腹痛,吡喹酮2猪蛔虫病,寄生于猪小肠的一种大型线虫,临床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异嗜,营养不良,贫血,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增快,呕吐腹泻,丙硫咪唑3猪后圆线虫病,寄生在住的呼吸道,又称猪的肺线虫病,中间宿主蚯蚓,咳嗽,呼吸困难,鼻孔流出脓性粘稠液体,丙硫咪唑4猪毛尾线虫病,寄生于猪的大肠,消瘦贫血下痢,丙硫咪唑5猪胃线虫病,寄生于猪的胃中,中间宿主食粪甲虫,黏膜发炎增厚,形成溃疡,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呕吐消瘦,左咪唑6,猪疥螨病,寄生于猪皮,皮炎奇痒,敌百虫;双腔吸虫病寄生于肝胆管胆囊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蚂蚁,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可视粘膜黄染,吡喹酮;贫血病有牛焦虫病,泰勒虫病;
5、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组织器官内发生物理或化学发生的作用,引起机体机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甚至造成死亡,此种物质称为毒物;
6、毒素:由活的生物有机体产生的一种特殊毒物;
7、中毒:由于某种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相应的病理过程;
8、亚硝酸盐中毒:由于某些含硝酸盐较多的青绿饲料堆积贮存或调制不当或反刍动物在瘤胃内产生大量要硝酸盐所引起的因血红蛋白被氧化而导致机体缺氧的一种中毒,主要发生于猪,俗称饱稍病,病因某些青绿饲料因蒸煮不透或用锅灶余热是饲料保温,让煮熟饲料长久焖置锅中,给硝化细菌提供了足够的适宜温度和时间条件,只是饲料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发病机制是1是血中正常的氧合血红蛋白迅速的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红蛋白丧失了正常的携氧功能2具有血管扩张剂的作用,可使病畜末梢血管扩张,而导致外周循环衰竭;病理变化是口鼻呈乌紫色,并流出泡沫状液体,眼结膜可能带棕褐色。血液暗褐如酱油状,凝固不良心外膜、心肌有出血斑点;
治疗:1解毒 1%亚甲蓝2制止鼓气 大量饮水3强心补液4防止心衰;有机磷中毒:临床特点 瞳孔缩小,分泌物增多,肺水肿,呼吸困难,肌肉发生纤维性震颤(抽筋)。
机制 有机磷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胆碱酯酶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丧失了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是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而麻痹;治疗:用阿托品结合解磷定的综合疗法1催吐,硫酸铜1克1%溶液,灌服2阿托品皮注1mg 3双解磷粉5%溶液肌肉注射0.4—0.8g/头,2h/次,药量减半。
9、酮病:是因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导致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糖血症。临床以昏睡或兴奋,产乳量下降、机体失水、偶尔发生云动失调。病因:反刍动物的能量和葡萄糖,主要是来自瘤胃微生物酵解大量纤维素生成挥发性脂肪酸经糖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凡是引起瘤胃内丙酸生成减少的因素,都可诱发乳牛酮病生成,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或精料过多,粗纤维不足而导致酮病。治疗:解除酸中毒,补充体内葡萄糖不足及提高酮体利用率。
10、禽痛风:痛风是指血液中蓄积过量的尿酸盐不能被迅速排出体外,形成尿酸血症,进而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周围、胸腹腔及各种脏器表面和其他间质组织中。临床上表现运动迟缓,腿翅关节肿胀,厌食、衰竭和腹泻,因粪尿中尿酸盐过多,常引起肛门周围羽毛为白色尿酸盐粘附。病因:一是体内尿酸盐生成过多,饲料中蛋白质比例过高,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含量过高,当动物极度饥饿时又得不到能量补充时,体蛋白质大量分解,产生尿酸的速度增加,二是尿酸排泄障碍,饲料中某些重金属蓄积在体内引起的肾损伤。
发病机制:饲料中蛋白质越多,体内形成的尿酸就越多。因为家禽体内缺乏精氨酸酶,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不能被合成尿酸。
11、食道梗塞:
症状:突然发生退槽,停止采食,紧张不安,头颈伸直或摇头,大量流涎、呼吸促迫,空口咀嚼。
治疗:解除梗塞,辅以消炎、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首先停止采食饮水以免引起异物性肺炎,解除梗塞物可用胃管插入将异物推入胃中水合氯醛进行麻醉。前胃弛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