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无锡市图书馆的故事

时间:2019-05-14 11:5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与无锡市图书馆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与无锡市图书馆的故事》。

第一篇:我与无锡市图书馆的故事

我与无锡市图书馆的故事

因为爱书,所以总想去一个可以静心阅读的地方,于是,我找到了它——无锡市图书馆。

做了很久的公交车,我终于第一次到了那里。它有着七楼之高,令我有些惊讶。走进图书馆,扑面拂来的浓浓书香令我行心旷神怡。当我了解到这儿的藏书量更是咂舌——180万册。这儿的作为也有1600个。馆内很安静,只有沙沙的翻书声。我带着一丝憧憬,一丝激动办理了借阅证,开始在书海中畅游。

每一次进入图书馆,总是能见到不少专心阅读的人,他们的神情专注而享受,我对读书的人总会有一股敬意,因为我相信读书的人心灵是纯洁的。而见到正在读自己也很喜欢的书的人,一种亲切感也总会油然而生。靠窗的位置总是格外抢手,我至今未能有幸坐上一次,看着坐在靠窗位置上的人在午后温暖阳光下惬意阅读的样子,我只能一边暗自羡慕,一边在心里下决心下次一定要早来,可惜,爱书的人总是那么多,我总不是那些最早来到图书馆,能从容选择靠窗座位的人。

时间在图书馆内像是在停憩,又像是在飞奔。每每遇上好书沉醉其中时,时间就也似一个和你心意相通一样的读者,静静的坐在你身旁不来打扰。等到你从书中醒来才猛然发现它已走出很远。在那些日子里,我总是误了时间,奔跑着很狼狈地赶上公交车,在车上久久的喘着粗气,但我总是高兴于多读了几段文字而从来不在乎身上的汗渍,下场自然是被家中母亲狠狠训斥了。

后来学习任务渐渐加重,我只有在假期里来图书馆了。上学的时候,除了国庆节,其它假期时间都不长,在合家出游后剩下的时间只够完成作业。寒假常常要走亲戚,难以挤出时间悠闲地在图书馆与心爱的书籍相见。这么一来,可利用的唯有暑假了。寒假里攒下的压岁钱大都换成了硬币“捐献”给了无锡市的公共交通,钱是小事,最让人难耐的是高挂在天空的骄阳。本就急着与心爱的书会面,再加上毒辣辣的阳光,自然是热不可耐。不过还好,图书馆内还是一如既往的舒适。一个暑假过去,同学都惊呼我黑了许多,我只好说这是每天坚持锻炼的结果。

又过了段时间,学习骤然变紧了。才开学没几天,去图书馆的时间就少了一大半,可图书馆没有变。每天,图书馆仍然为一位位读者敞开怀抱,只是少有再见到属于我的身影。我一次次的渴望着暑假到来,因为只有那时,我才能抽出时间,去图书馆,倘佯在书架与书架之间,我与无锡图书馆的故事像水一样可以一眼看透,人们总说一波三折,动人心魄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殊不知真正能久经时间冲刷而留存下来的往往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不以明志。我相信,我与无锡图书馆的故事绝不会就此结束,我也相信,我与无锡图书馆的故事普通,但绝不平庸

第二篇:《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我非常喜欢读书,读书就像在吃一顿美味的大餐。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就像我的良师益友,教会我一个个人生道理;又像我的一对翅膀,带我飞进书的世界,感受书的美妙和快乐!

我爱读书,从小时候就爱读书。我小的时候,每到月明人静的夜晚,我便搭起”小房子“,躲在里边背诵《唐诗三百首》。你可能要问,一个晚上怎么能搭起房子呢?嘻嘻!其实“小房子”,就是拿几个枕头,搭在一起,把头伸进去,一座我自创的小房子就完成了。每天晚上我就躲在里边背诵唐诗,读一句,我读一句,没几天功夫,我就会背十几首诗了。小时候这样背诗,觉得十分有趣,十分开心,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读书!

等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周末妈妈就带我去书店读书。常常一去就是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还舍不得走,妈妈还要喊半天,我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书本,离开书店。在书店读书的时候,我东窜西窜,眼睛急切地寻找,拿上书马上就开始阅读。但完全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完全没有理解意思,乱读一通。直到上二年级那天,妈妈送给我了一本书——《二年级的小朵朵》。我简直爱不释手,天天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读完一遍再读一遍,一点也不厌倦。这次我读的很仔细,明白了更多道理。这时我才明白:读书要认真,要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要知道作者是怀着什么心情写这篇文章的。

现在,我依然喜欢读书。喜欢读杨红樱阿姨的《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冰心奶奶的散文集…………这些书让我明白很多人生道理,让我获得许多快乐!

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书就像是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智慧之岸,是书让我们得到知识,是知识让我们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等于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冰心曾写过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啊!多读书,你会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使我们受益非浅。相信我,多读书!

第三篇:我与图书馆的故事征文

征文类别:我与图书馆的故事征文

作者姓名:莫文扬

学院名称: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班级:09级统计学3班

学号:09063202

联系电话:***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 略谈“纯阅读”之读书有感

题记

至于是否参加这次征文活动?我犹豫了许久,迟迟不敢动笔,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自己一直都匮乏对言语的驾驭能力,虽然平日里也读过一些书,但由于疏于对文笔的锻炼,在具体的实际写作中常常辞不达意,写作层次紊乱,加之表述的辞藻和用语也颇为贫瘠,故担心自己拙劣的文笔抵御不了像文传学院那波文科生达人们犀利的语言攻势,文章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甚至还会破坏评审老师们的阅读心情,更说不上能博得老师们的关注了,因而没有底气和勇气参加;二是总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太过于平凡普通,不曾有过什么“波澜壮阔”的经历,也没有什么精彩纷呈的故事,因而短时间内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和焦点,苦于抓耳挠腮的切入点的找寻中,遂迟迟动不了笔。

但最终还是“重在参与”的想法在我头脑中占据了上风,我是这样说服自己的:首先,即使平凡也有它的自己独有的精彩,在文章中抒发感慨一下在大学里自己读书的所得所思所想所悟,分享“纯阅读”带来的快乐,也颇具意义,何乐而不为呢?“万事万物都是以过程而存在的”,不管结果如何,重要的是体验写作的过程而不必太在意结果;其次,考虑到学校图书馆也是想借着图书馆读书节和世界读书日,通过举办征文活动来达到“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的目的吧,作为一个民大学子,积极响应学校的活动“号召”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嘛,再说,参与这些征文活动,也可以调剂一下自己过于单调的大学生活,陶冶一下情操,一举多得哉!

罗嗦了这么多,总之,个人感觉这次征文写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本来的范畴,不是为了让自己的笔更加有灵气,也不仅仅是为了留住生活的记忆,写作本身就是成长,就是生活,就是一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的方式,特别欣赏图书馆网站主页上的那八个字:“品酝书香,悦读人生”,的确,人生正是因为阅读才会充满乐趣、充满意义!通过几个晚上的征文写作,使我对民大图书馆记忆的印象散片逐渐串联成浑然的整体,拼成了一张张完整的记忆面纱,拨开它,总结一下大学期间的“纯阅读”过程,发现它带给我的影像是那样的复杂和深刻!

正文

一、别离的伤感

2013年4月初夏的阳光静静地洒在宽阔的南湖上,微风佛过,在湖面上掀起阵阵涟漪,于艳阳的照射下熠熠发光,煞是唯美;杨柳依依,碧水涟涟,带给我无尽的温暖和希望„„真是光阴似箭日如梭,弹指之间,四年韶华,已成昨日,再过一个多月,我也将同所有09级同学一样,于民大毕业,从这里离开;毕业在即,回眸过往,情由心生,感慨良多;在短暂的四年青春旅程里,我虽没有什么辉煌的大学经历和令人羡慕的学业成绩能拿来“炫耀”,更谈不上什么风云学长抑或学霸级人物,而只是一名普通的准民大毕业生而已,但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虚度光阴、容易堕落的人,我更加倾向于默默地坚持做一个平凡的攀爬者,1

做一个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普通人;双塔楼上,南书院里,南湖畔边„„„都是曾经学习过、生活过、奋斗过的地方啊,现在看来也是那么的熟悉„„民大图书馆,我想对你说:纵使时光荏苒,日复一日,你留给我的印象定将永远明晰、深刻!

吾一直认为图书馆乃一所大学灵魂之所系,精神之所依;是学校最重要的文化设施,最显性的文化标志。民大身处湖北武汉,深受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荆楚文化的影响,长年以往,其图书馆也具有了“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浓郁风情的民族特色,质朴夯实的建筑楼阁,以其独有的民族魅力成为了民大学子的精神家园,学校的文化阵地。从刚进校时对于民大图书馆的最初印象仅仅停留在“比较高”这种浅薄和无知的感官认识,到后来逐渐在图书馆里因感受文明环境和文化底蕴而带给我的感染和熏陶,再到其后由于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对特定书籍的涉猎而带给我的充盈感和满足感,图书馆伴随了我大学四年的成长,使自己从一个懵懂的小毛孩,慢慢变得拥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技能和自我思想意识觉悟的毕业生。

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无功利性的“纯阅读”使我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面对大学生活的渐逝,我可没有毛主席“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那般的豪迈,有的只是淡淡的不舍„„„在大学最后一段时间里,最想做的,就是行走在图书馆的楼层之间,在借阅室里边看看书,仔细回味一番当初在图书馆里“纯阅读”的过程中给我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在此,我写不出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义理精深的哲学,能写的只是一点点读书感悟而已,仅此而已。

二、大学生需要通过“纯阅读”来读好书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一提到图书馆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书籍。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是任何物质也无法取代的,它给予人的不仅是知识的润泽,更有灵魂的滋养;书籍会带我们走进一个花香满径的世界,有了这抹芬芳,再贫寒的人生也是富有的,再冷寂的岁月也将迎来明媚春光„„„虽然青春是一首明媚的歌谣,朝气和活力就是其间跳动的音符,但是青春如白驹过隙,是极容易逝去的;一个人,唯有终生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爱心、良心、责任心,才能让自己永葆青春,充满活力。

每每路过图书馆大厅的卓越走廊,总是会不经意地留意到走廊柱子上悬挂着的名人名言木刻,或匆匆扫一眼,或驻足仔细观看,发现有些木刻上面的名言是颇为精彩的,比如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一句箴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深刻地揭示了读书的方法和重要性,诠释了读书治学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此处说到读书,我认为读书必须有选择性,人生短促,大学里时间和精力更是有限的,但是书籍的内容却是无限的;偌大的一个图书馆,倘若所有书都会去看,则只会造成贪多嚼不烂的局面,与其漫无目的地滥读,倒不如有针对性地涉猎一些经典好书,这些好书对人性的磨炼、智慧的启发、思想的训练、心胸的开展和道德的约束,所能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比拟的!卓越走廊里也经常会放置一些展板,比如“图书借阅排行榜”、“好书与你同行”、“新书书目推荐”,这里面介绍的很多书都是不错的,还有民大本校的大师如吴泽林、岑家梧、严学宭等写过的很多书也是值得仔细品读的„„我将读譬如上述这些好书的经历称之为“纯阅读”的过程„„

“纯阅读”——我自己把它定义为一种非功利性的阅读方式——即不是阅读那些为了应付×××考试或为了拿XX证书而编的教材和参考书,而是阅读那些有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给人以强烈的心灵撞击、道德感化的经典好书;以好书为友,就意味着与大师为友,与文明为友,与真理为友„„„好书不是喧嚣澎湃转瞬即逝的波浪,而是波浪下面深沉久远的河床,文章大家们那些最基本也最宝贵的情感,那些灵魂深处最黑暗也最顽固的困惑,那些最丰富也最纯净的理想„„都是这个河床的珠宝,它的每一篇文字都力求表达着对世界、对

生活的正确的、深情厚重的感觉和看法,否认和抵抗着生命的单调和浅薄„„„真是由于这些好书的存在,才会给图书馆以灵魂,给学校以灵魂,给学生以灵魂„„

我一直坚持地认为,读书就像谈恋爱,必须具备好奇、理解与欣赏。缺失其中任何一种,那过程就是冗长的嚼蜡,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就如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拍拖,每一秒都是折磨。不知道别人是个什么水平,但仅就我个人而言,功利性阅读在我脑海中遗忘的速度总是那么地快,我可以花一个月时间背完一本书,也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将它们忘得精光,也许,这是因为不是“真的喜欢”的缘故。在平日的专业课学习之余,我最关注和青睐于两类课外好书:一类是哲学著作,另一类是人物传记,在此,想着重谈谈读这两类书的一些感悟„„„

三、“纯阅读”之哲学著作读后感

先聊聊哲学著作吧。在大学,读点哲学著作,是受益匪浅的。也许由于本科专业学数学的缘故吧(数学从广义上讲也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个人对于哲学著作也是兴趣盎然的。哲学讲究繁琐辩证,能使人的思想变得深邃,以至于不会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的普遍感知上,同样对于各种心态的调节也颇具功效,帮助我们在来自外部事物的打扰中保持自由。品读古今中外哲学大师们的著作,一边领略他们的智慧人生和人格魅力,一边感受他们从纯净心灵中汩汩流出的美:帕斯卡的《思想录》、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都是哲学的经典之作,无不散发着哲学的光芒,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面对苍茫的宇宙,康德的星空,哲人的追问,在粗茶淡饭之后,闲聊扯淡之余,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顺便探讨一下生活之中的哲学韵味也失为一件趣事。

图书馆双塔楼四楼南(哲学、美学、宗教、社科总论)专业借阅室,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这里我初步体会到了一点哲学的博大精深。在中国古代的哲人里,我最为景仰的是一位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和黑格尔一同被誉为东西方哲学的双子星座的王船山(即王夫之),一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是何等的霸气外露,曾经提出的“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即强调躬行实践、知行统一的重要性——对于我们现今的学习工作发挥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将目光转向灿若星河的外国哲学“大咖”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孟德斯鸠、伏尔泰、休谟、尼采、罗素、马克思、费尔巴哈、约翰·杜威、海德格尔等等这些哲学思想大师的名字是如此般苍劲有力地响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的思想构成了一幅绚丽斑斓、多姿多彩的画卷:凝聚着如诗如画的壮志豪情、记录了如云如水的峥嵘岁月、镌刻出如梦如醉的离合悲欢„„„

接着,我想详细地聊一本广受读者喜爱的温家宝总理亲自推荐的哲学经典著作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当迫使自己安静下来读这本书时,能清晰地听见它的声音,像是灵魂的低语,仿佛它本身就有一种使心灵宁静的力量;这本书没有风花雪月、阳春白雪般辞藻华丽的文学渲染,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文字思想沉淀,这是奥勒留在极繁忙的事务中随手记下自己的思考的,他不求系统甚至没有想过它会发表乃至传世,他只是要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帮助自己进行一种精神和德性的训练,而这些训练使我们能够深入其思想,脱离日常的喧嚣而进入沉思,对于安抚当今功利性学习所引起的浮躁内心是颇有成效的,因为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现代人的心灵比起中世纪人的心灵来,更容易,或者毋宁说更需要感受其心灵的低语和抵御外界的种种诱惑;读这本书,是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的,一次能读多少就读多少,不必一次读完,也不一定都要按顺序读,我也可以很久不去读它,但在尘封许多日子之后,偶尔拿起它,又会像遇到一位老朋友那样亲切,我就是以这种相对散漫的片断阅读方式,断断续续地把《沉思录》反复地读了好多遍„„„„

总的感觉是,读这些大师的作品,就如行走在一座瑰丽的花园,信步其间,书香过后,发现自己的内心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找到自我,看到希望的同时,也为焦渴的内心注满成功的欲望与力量,掩卷之余,望着辽阔无垠的浩渺云天,深感自身的卑小,于是乎倍增了许多敬仰之情。

四、“纯阅读”之人物传记读后感

再说说人物传记:自传的文字不仅仅是写的,而是用生命记录的,自传则使他们的人生经历更加精确。浏览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自传,仿佛就是在跟这些传主进行“晤谈”,从他们饱经沧桑的人生阅历学习怎么做人做事,从他们坚忍不拔的性格品质中受到启迪,寻求、借鉴和获得前进的动力,他们常给人以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一种强大的驱策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真正的引领潮流的人是罕见的,而当它诞生后,就能够随时间的摩擦与灰尘的覆盖熠熠生辉,他的自传也经历岁月的冲洗获得不灭的价值。如果说人生就像一本书,那么,人物传记就是一类让人百读不厌的好书,从头到尾读一本自传,就像从头到尾认识一个人,每读之,总能激起许多的情怀,激起许多的热情,激起许多的脑细胞的活动!

图书馆双塔楼六楼北(自传、考古、风俗、地理)专业借阅室,是一个潜心看书的绝佳去处:东西临窗的桌子,阳光最为充足,空气最为通透,并且隔窗可见碧波荡漾的南湖,蔚蓝的天空一览无余,书桌另一侧就是应有尽有的各种传记(比如中国人物传记、外国人物传记、世界各国人物传记),平日里,来这里借书和看书的人并不多,因而也尤为“冷清”和安静;在图书馆读书,安静是走入文字迷宫,领略无限风光的必要条件,所以在这里看书时可以免受各种杂音干扰,能让自己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人物之中„„每当有闲暇时,我便带上一瓶用苦荞茶泡过的白开水,来这里品读各国人物自传,读累了,就喝上几口茶水放松回味一番,顿然有一种“灯下窗前常自足,竹屋听雨袅佳茗”的意境,可谓妙哉„„„„

就这样,在翻阅之中,历史的画面徐徐打开,纷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常月如此,乐此不疲,慢慢地,我“认识”了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熟悉”了洛克菲勒、麦肯锡,“结识”了司徒雷登、富兰克林,“了解”了曾国藩、胡雪岩,“明白”了熊希龄、钱学森„„„一个个叱诧风云的时代弄潮儿渐渐变得没这么陌生,没那么充满距离感;在读过的诸多自传中,不得不提的有两本,堪称经典:一本是前IBM公司的CEO郭士纳的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主要讲述的是郭士纳在他掌舵的9年间,如何运用他非凡的领导才能把当时“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的IBM公司逐渐转变为全球最赚钱的计算机公司的传奇经历),另一本是原武大老校长刘道玉撰写的自传《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主要描述了一位传奇校长——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是如何带领党政一班人,克服种种困难硬是把一个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的百年老校建设成为中国教育“深圳特区”的教改历程);我觉得这两本书对于当今有志向的年轻人是颇具指导意义的„„„„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如今的在校大学生更多是流于虚幻游戏的感官刺激而无法自拔,迷迷糊糊地耗费青春,甘愿堕落;这时候,我会觉得:与其像寝室室友们那样天天沉溺于类似DOTA、星际争霸、CS、英雄联盟(撸啊撸)、仙剑奇侠传等等这些无聊且毫无意义的游戏之中,倒不如多读些名人自传,感受这些名人的熏陶和感染,感受“大师气象”,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久而久之,当我们开始把这些名人事迹当做自己行为的圭臬时,便会发现:有一种胸襟渐开、胸怀渐宽的感觉,会觉得我们很多的琐屑与浮躁都是那么的无聊与渺小,以前很计较的事,其实是那么的无所谓。当用心与脑去体会与理解时,也会发现大师也不是“句句是真理”的人,他也可以有缺点,他也可以有片面,甚至也可以不算深刻。但我觉得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他们深刻的关怀,宽广的胸怀,博大的包容。一种大手笔,一种百姓关怀,一种对事业的孜孜以求,然而又是一种平凡,一种真是的人生的平凡。而这种人

生正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

五、抵制“纯阅读”的逐渐消逝

在刚刚度过的2012年,是充满忙碌的一年;这一年,我报名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今年全国共有180多万同学选择考研,创历史新高,坑爹的180多万啊„„这种形势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在这次“战役”中能取得一个漂亮的分数顺利“晋级”,去年整整一年的时间都泡在南书院里奋笔疾书,迫使自己投入到了紧张兮兮的考研备战中:日复一日地算着比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还要晦涩难懂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和方法》里的解答题,证明着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还要艰涩的《高等代数考研教案》里的证明题,啃着让人抓狂的《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背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背完的《新东方考研英语大纲词汇红宝书》、《考研政治理论大纲解析》等等,在不断地通过模仿和复制来强化记忆的考研过程中,我丝毫感觉不到这种学习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反之,带给我的只有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的无奈感„„„现在,距离考研结束也有三个多月了,却突然发觉,我已经很久没有“读书”了,这一年下来,竟然发现自己连一本像模像样的课外书籍都没有完完整整地读完过,考试几乎占据了我大

三、大四的绝大部分时间,使我无暇顾及到“纯阅读”的重要性,冥冥之中感觉“纯阅读”在我生活中开始渐行渐远,似乎在我的字典里慢慢消逝了„„„„我不禁捏了一把汗!

后来,我慢慢发现:不爱“读书”、缺少“纯阅读”这种想象是普遍存在于当今大学生之中的。和古代世界相比,现代世界是一个最为崇尚经济成就的世界,也是一个更为追求物质利益的世界。我们很容易在有些时期和有些地方看到物欲横流、功利滔滔的状况,于是,社会的飞速发展背后的窘境是:人们反而更加沉湎于物质的、功利的、眼花缭乱的“速效”世界中,反而使精神陷入了极大的空虚。在信仰极度缺失以及价值观异常混乱的当今(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很多同学已经没有足够多的耐心从头到尾地读完一部经典著作了,浮躁的内心已然被各种功利所充斥,没错,现实正在磨损着我们,以任何的方式。就比如在考研的这段日子里,读书仅仅被我简略成学习不可或缺的机械手段,而无功利的“纯阅读”却在我心中开始逐渐凋敝死亡。“纯阅读”的逐渐消逝,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信息的碎片化与社会节奏加快造成的,当“纯阅读”时间被网络、电视、游戏等方式一再瓜分,我们业余硕果仅存的时间越来越少。尽管,“纯阅读”具有将学习与娱乐在潜移默化之间悄然融合的功效;尽管,它能在静谧中提升个人修养,能使人在自我探究中寻得生命的真谛,而非一日的狂欢,可是这所有的优点加起来,仍旧阻止不了我们越来越被分散的注意力„„„„

我一直很赞成罗素那句话:“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而是在造人”,如果教育的结果只是培养出了一批批只会机械考试的得分机器,每个毕业生都如同一颗颗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螺丝钉,那么这种教育又有什么用呢?北宋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也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更充分说明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性。我固执地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纯阅读”是缺少不得的,纯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修行的过程,因为这些书都是有生命的,它会发酵膨胀,再形变转化为阅读者的滋养,进而变为精美的食品;我们需要不断地撷取这种食品来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给我们的思维注入营养,使我们日益焦躁忐忑的心灵得到安抚„„因此,我们需要用抵制“纯阅读”的逐渐消逝的行为来捍卫图书馆的精神境地!

六、致谢民大图书馆

回顾这大学四年,恍然发觉:大学生活通常是静静地用力,慢慢地蜕变,不断地破茧而后新生的过程。窃以为自己是个有着“田野精神”的人,爱好无拘无束的学习生活,喜欢兴趣主导性的学习,衷心感谢民大图书馆给了我一个充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使我能够尽情徜徉在书海之中,感受书籍带来的浑厚力量,在当“自学”成为被诸多老师同学们引

用得发烂的高频词汇的今天,平时能充分自觉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来不断武装自己无知的大脑越加显得意义非凡„„图书馆也不应仅仅成为提供××书的课后习题答案参考书的地方,而应该是我们学子的精神境地,是防止我们过早免受外界世俗腐蚀的壁垒。上述这般陈词,其实并非奉承、吹嘘抑或浮夸,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悟。一天天,一年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一个人的生命便是这些故事的积淀,坚信文字往往能成为情感超越时间的见证,坚信能成为我与图书馆的故事的见证!

不知不觉,已经打了这么多字了,感觉写的比较乱,条理也不是特别清晰,哎,不管了,走笔至此!总之,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每个人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熟,感谢有在民大图书馆潜心读书的这段日子,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成熟得更快,这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阅历,最后祝愿民大图书馆能够越办越好,越来越”书香溢满园”!

时间:2013年4月27日

第四篇: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

有种感动让我至今难忘。有一次偶然翻到了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原本打算是看完两页就去上课。后来却看进书里面了,完全丧失了意识,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跟着书里面的人物经历着家庭的跌宕起伏。后来看到爱玉如痴的老人,最后在将死的时候看着自己倾其一生收集的玉器被洗劫一空,那种无奈和悲伤让我泣不成声。这是我第一次看完的一部小说,第一次给我感动的书,从此我爱上了读书。

第一次去图书馆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记得当时看到一排排的书架。完全惊呆了。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书,那一天我在图书馆徘徊了很久。在一排排的书架之间漫步,闻着书页独有的味道。像老农照看他的庄稼。恋恋不舍。从此我变成了图书馆的常客。

今年我来到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读研,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心里总还是惴惴不安。可是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就爱上了这个学校,爱上了这里有着像窗帘一样有着热闹的淡紫色垂兰的图书馆。在满是桂花香味的校园里,石桌上总是会散布者小小的桂花。偶尔坐在石凳上读一本好书,任由花瓣飘散在肩头,那种宁静的美好总是一次次带给深深的感动。图书馆虽然不大,但环境却很优雅安静,就像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在这个安静而又多彩的世界里,同学们自由的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

图书馆像是一位超凡脱俗的老人,静静的看着人来人往,欢迎着每一个前来读书的人。我明白也许我一辈子也读不完一个馆藏的书,但是在每一次握着书的时候我都是幸福的,我的生命在满室书香的图书馆里变得丰富多彩。这里的书,有的崭新,有的陈旧。那些新书是图书馆注入的新的血液,充满生机和活力,那些泛黄的书页像是在无声的叙述着往事,平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抚摸着那些泛黄的书页,浮躁的心也会瞬间变得安静,整个人被一种莫名的温馨所笼罩,很温暖,很幸福。

日子静静的流淌。教室-宿舍-图书馆,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日子,日子过得平淡而又充实,简单而又快乐。我喜欢呆在图书馆的感觉,像沐浴在阳光下清风拂面一样轻松自在。我喜欢用这种自然的方式,简单的快乐着自己的生活。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子告诉我们人应该把握现有的人生,享受大自然明月清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馈赠。图书馆也是学校提供的犹如明月清风一样涤荡人心灵的馈赠。学校花了很大的经历构建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图书馆除了170多万册纸质图书以外,还构建了71个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使得图书馆的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相结合,网络资源与本地资源相配套。同时学校图书馆最大的特色是有电子阅览室,配备了将近300台计算机供读者免费使用。不得不说,学校对于学生的学术学习提供了相当多的免费资源。对于学校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做出的努力,我深深的钦佩。

我热爱图书馆的一切。就像热爱生命一样自然。我对图书馆有着越来越深的感情,图书馆早已是我的精神家园。

我爱图书馆!

第五篇:我和图书馆的故事

我和图书馆的故事

如果说书是一朵姹紫嫣红的花,那么图书馆就是存放这朵花的美丽花园。一个爱书的人能在书的花园里漫步、遐想,一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不能满足于买来的书了。于是,妈妈就给我介绍了一个好去处—图书馆。

第一次来到图书馆,这里的安静不禁让我敬畏,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书的香气。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书籍,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看什么书。我就穿梭在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中,看到一本好书就放到怀里,在所有的书架中走了一圈后,我捧着一大摞书坐在一个靠窗的位子上,读了起来。他们犹如一股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我就想一只快活的小鱼遨游在书的海洋中。在书中我与古人对话,与作者交流,与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书把我带回了远古,带到了未来。正当我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妈妈告诉我该回家了。我只好把书借回家继续品味,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图书馆。

直到现在,我一直乐此不疲得到图书馆去,它给我带来了知识的陶冶和情操的修炼。它吸引着我,召唤着我。所有的喧嚣在这里即可会变得清如山泉,宁静致远,犹如回到朴素的田园。在这里我总能把自己安静下来,让自己紧绷着的神经放松下来。上了中学,学习任务重了,去图书馆的次数也渐渐少了。不过我还是尽量抽出时间去几次图书馆,因为每次去那里我都会有新的收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本书籍整齐的站立于书架上,白纸黑字向我呈现出许多闪烁人类智慧与思想的篇章。图书馆为我指引了通向未来的道路它是我的头脑加油站,让我的头脑更加充实。图书馆—树起了我不断前进的醒目路标。

下载我与无锡市图书馆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与无锡市图书馆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与图书馆 征文

    罗姝 汉学院 对外汉语专业 12级1班 *** 万卷书,万里路 ——记我与图书馆 书陪伴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陪伴我走过了书陪伴我走过了18年的岁月,它似一群跳跃着的音符......

    我与图书馆征文

    我与图书馆的情结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提升人生的高度” 。——题记 我爱读书,因为与经典同行,可打好人生蓝图;与博览同行,可开拓广阔视野。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

    我与故事

    别样的小城,拥有别样风味;别样的人生,富有别样的经历;而别样的我,却充满着别样的故事。―题记 花开花落,我的人生如莲花的开没;云起云涌,我的故事如仙鹤般飞过!苦读十年,十......

    我与图书馆比赛征文

    我与图书馆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已在这美丽的菁菁校园里成长了两年,回想起来两年里是收获很多的,其中最忘不了的便是这大学里知识的宝库—图书馆了。大学图书馆是孕育一代代......

    我与图书馆_12779(大全五篇)

    我与图书馆 我探索,我服务 四川广元市图书馆黄黎嘉 岁月流失,弹指挥间,不知不觉在图书馆工作19年了。19年前,我从教书岗位转行到图书馆,工作虽然忙忙碌碌,但我仍然喜欢与书结缘,在......

    我与图书馆征文1

    夜雨的湘乡夜——似浓的划不开的墨,雨滴敲打在窗户上。滴~嗒~,仿佛高低起伏的交响,我却心情纵横,没有半点睡意,干脆起身,披一件外衣在身,行至阳台。看灯光明灭,树影阑珊,身外寂静夜空......

    我与图书馆征文19

    我与图书馆 谈及图书馆,每个人的感受既有相似处,又会有自己独有的体会及见解。 我自小学初次接触图书馆之后,便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 记得,小学一年级学校就允许我们借书,那......

    我与图书馆征文2[模版]

    我与图书馆每个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湖南中医药大学对待文化的态度是继承创新,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古老的优秀文化我们要继承下来,不能让它们消逝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