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大师曾仕强妙语录
管理大师曾仕强妙语录
胡锦珠 / 整理
管理,似乎是管理别人,而更多的是管理自己!
(一)《发挥潜能超越自我》
1、统计:任何数字在西方人眼里是很准确的,而到了中国人眼里却很有弹性。
2、财务:凡是跟我说财务报表很重要的人,我就知道他很年轻而且资历和浅;凡是说财务报表有什么用,我就知道他很老到。
3、什么叫运气,就是你自己的气你在运,运得好就叫运气。
4、我们说的天灾,其实很多都是人祸。
5、日本式管理,一是终身雇佣,一是长时间工作(晚上最晚回去的那个人就是老板)
6、中国式管理的特点,三个字:推、拖、拉。
7、这么会变的中国人居然变到让人家说你不会变,哪有这么大的功夫呀?
8、要隐藏你的实力,一定要隐藏你的实力,你把自己所有实力都展示出来,你就完蛋了!
9、你要随机应变,绝对不能投机取巧,你就成功了!
10、天下没有法治,也没有人治,西方人是用法治来实施人治,中国人是用人治来实施法治。
11、华人是世界上非常守法的人,我们所做的绝不是违法的事。„„中国人从来不违法,但总喜欢做法律没有规定的事。
12、家教:大人很少和小孩子玩,总是在骗小孩,骗得小孩子对骗很有免疫力;小孩子不可以骗人,大人可以呀!爸爸没有讲,我怎么敢讲呢,爸爸已经讲了,我怎么能不讲呢!
13、骗到大家都知道你在骗,就等于你没有在骗!„„西方文化绝对不允许你骗别人,但是不反对你骗自己,中华文化刚好相反,我们没有办法禁止你骗别人,我们只要求你不能骗自己呀,你连自己都在骗?!
14、要了解中国人,要记住一句话,叫“对没有用”!(两人罚站)对没有用,难道可以错吗?错绝对不可以,对真的没有用!做一个中国人要心里有是非,嘴巴没是非(肚子里面清清楚楚,嘴巴里面含含糊糊)。中国人非常讨厌没有是非的人,也很讨厌是非分明的人。——一个成功的中国人,都是从含含糊糊里面找到清清楚楚的结果。
15、中国人问你一下,意思是对你的尊重,并不是想得到你的答案。(你真以为你可以开染坊就错了)
16、老板和你讲话,含含糊糊是尊重你,清清楚楚是看不起你!老板和你讲话含含糊糊,就是要你把他弄的清清楚楚,你不能含含糊糊。
17、负责任:我是总经理,我绝对负全部责任,所以不能负任何责任。
18、西方社会,你一切照规定,你绝对没有问题;华人社会,你一切照规定,你还有事。所以中国人没有决策错误,只有执行错误;西方人脑筋里有决策错误。
19、美国人奖励个人,不奖励团体;日本人奖励团体,从不奖励个人;中国人个人也要团体也要。
20、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是中国式管理的特点。
21、人力自动化,就是让对方自动地接受你的指令。(赔玻璃,做话说话)
22、凡是你讲的没有人相信,你不讲的,人家统统替你讲出来。
23、中国人的个性:贪财、怕死、爱面子。贪财不好,不贪财也不好,合理就好;你不怕死,所有人都怕你,怕死不好不怕死不好,合理就好;爱面子也要合理。日本人爱面子爱到会死的程度,中国人爱面子爱到刚刚不会死的程度。
24、一个中国人,你不认真你没有前途,但你认真到让别人都看得出来你很认真,你绝对没有前途。
25、基层员工要务实,干部就是干那些基层员工依法行不通的事。中国人总处在两难。
(二)《组织行为学》
1、组织的必要是因为个人能力有限,组织的目的就是要团结一致,是为了合理分工;当你自己可以全盘控制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增加层级。
2、干部是没有面子的,面子要给总裁;干部要面子你就死路一条。
3、分工是一种罪恶,是一种阴谋,因为不分工的时候大家做事非常有乐趣,一分工就完全没有乐趣了。使得工作很单调,使得工人没有技术。但组织能使没有技术的工人生产出
很非常技术的东西。所以今天不能单打独斗,所以组织是必要的分工。如果不能合作,你就不要分工。
4、西方人是让对错清晰化明朗化公开化,我们是让对错模糊化。组织的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作风,没有什么对错。基层员工对错很清楚(因为工作很简单),干部就很模糊了,到总裁这层基本就没有对错了。
5、中国人的干部跟总裁(上级)在一起是最聪明的时候。
6、总裁是头,没手脚有耳目,主要功能是思考的不是动作的;干部是身体,没耳目有手脚。
7、人只有替自己做事才会效率很高的,替别人做事才会拖拖拉拉。组织如果能把团体弄得象一个人一样,效率就高了。
8、天底下情绪最大的是中国人,中国人又是最善于情绪管理的人。(外国人一切按规矩办事,很少有情绪)
9、中国人害怕权威,(却)不服从权威。
10、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中国人会解决问题的人多得很,但是会发现问题的人少得很。因为他不愿意讲出来,你发现讲的人都倒霉。抖出问题的人很倒霉,解决问题的都有功劳,很奇怪!所以,中国要么没有问题,要么就是大问题。
11、中国人的习惯,不会去评价一个活着的人。因为活着他还会变,死了就不会变了。盖棺才能论定!
12、本钱没有问题,技术没有问题,市场没有问题,什么都没有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一切都是人的问题。你把人搞好了,你什么事都可以做;你人搞不好,你迟早要出问题。
13、西方人讲能力,中国人不讲能力。我们讲本事不讲能力。有能力没有本事的人迟早是个问题人物。什么叫本事?有能力还要加上受到大家的欢迎才叫本事。有能力到处标新立异,处处让人家看不顺眼,这个人迟早是个闯祸的人。有能力还要尊重别人,让别人有面子,他就会支持你。
14、中国是集体领导,个人决策。集体领导是过程,个人决策是结果。
15、我们最怕的是领这里的薪水实在微薄,但是外面都在赚自己的外块。中国人要走不会跟你讲真话的。他不是骗你,而是给你面子。好聚好散。人不可以欺骗,但是经常不能说真心话。说真心话你就更惨,欺骗更惨。
第二篇:中国式管理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曾仕强
一、中国人为什么一切靠关系
我们在实际运用上面,人际关系是离不开沟通的,你不会沟通,关系大概不会好,你关系不够,你再会说话他就是听不进去,他不买你的帐,所以我们不是很理性的。人不是很理性的,说你讲得很有道理我就听,没那回事。因此我们离不开沟通,否则人际关系不会好,可是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它分开,否则扯在一起,你就永远搞不清楚。什么叫做人际关系,一般来讲,人际关系都会告诉你这是人跟人的关系,我觉得不是这样,是你跟你自己的关系,只要你跟你自己处的好,你跟所有人都处得好。一个人先跟自己处好,跟你家人处好,跟你同事处好,跟你朋友处好,跟所有人处好,你慢慢都会觉得处得都很愉快,但事情要办得很好,这两个东西要同时讲究。
关系是多方面的,不是单方面的,关系是会变化的,不是固定的,所以关系可好可坏可大可小,但是有一句话很重要,关系不是越来越好,就是越来越坏,他不可能静止。成果是关系所造成的,但是关系会变化,它不是静态的,它是动态的。关系是从自己发动的,它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为什么?因为你要控制别人非常困难,可是你要控制你自己,相对地就很方便。你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关系,一定要注意自己去调整,而不是片面的寄望于别人,因为那是你无法控制的。
只要你关系够,你机会就比别人多,只要你关系够,你看不到机会,人家会告诉你,这是你的机会。只要你关系够,你随便一抓,机会就被你抓住了。你关系不够,用两手怎么拼命地抓,就是抓不到。建立关系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不能讨好,人际关系不是讨好别人。
第二个不能拍马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靠拍马屁,而是靠制造很浓厚的马屁味道。第三个不要欺骗,你可以不讲实话,但是你不能骗人。
从现在开始要认清三个事情,第一,人际关系是我跟我自己的关系;第二,人际关系不是讨好、不是拍马屁;第三,关系要多找几个人来靠。
二、样建立成功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十大要诀:
一表人才。记住千万不要用第一印象来取断别人,你不可以用第一印象去论断别人,那太危险了,但是你要小心,几乎所有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凭第一印象就论断你,所以你自己要给人家很好的第一印象。一表人才靠你内心的涵养,而不是看外买内的装饰,所以你不要为他外表所蒙骗。一表人才,就是要不断得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得内心它有一个很美的东西会表露出来。
两套西装。意思就是是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装,要随和,不要跟大家太过标新立异,让人家对你有一种敬而远之的疏远的感觉。
三杯酒量。一个人完全不喝酒,人际关系不会好,太过喜欢喝酒,人际关系一定坏。酒
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但是酒后会乱性,所以适量的酒,对你的健康有好处,对人际关系有好处;过量的酒会伤害身体,破坏人际关系。三杯酒量的意思就是说,做人要随和一点,不要在嗜好上面,跟人家格格不入。三杯酒量,是社交场合必要的一种修养,但是我们很反对酗酒,很反对过量地去饮酒,因为那会乱事会乱性,稍微喝一点酒,大家就比较有话说,场面就比较融洽。在各种不同交际场合里,你能够跟别人有话讲打成一片,彼此融入。
四圈麻将。人际关系是不能打草惊蛇的。
五方交友。东南西北五方,不管是谁,不要排斥,不要自己把自己设限。朋友是不计较身份地位职业,兴趣不计较。五方的意思是东南西北中,不管你各行各业,只要有机会打个交道,说不定他就是好朋友。记住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朋友。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贵人,就是想象不到的人,来救你一把那才叫贵人。
六出祁山。这个六出祁山试诸葛亮的故事,一个人既然承诺了别人,既然答应了别人,虽然做不到,你也要去做。六出祁山告诉我们,只问应该不应该,少问有没有可能,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六出祁山要有无比的毅力,我应该做事情不折不挠,说什么都要去做。
七术打马。术就是法术,就是要有一些不同的方式、技术,巧妙的技术。打马就是拍马屁。70%的马屁味道,要保留30%的真诚的劝告。
八口吹牛。人要吹牛,一个人不吹牛,那人家永远不会知道你做了些什么事情,一个人过分吹嘘自己,那所有人都对你没有信任心,所以稍微的夸大自己的贡献是可以的,过分的膨胀自己的能力不好。讲别人的事情,稍微夸大一点就等于夸大自己。
九分努力。
十分忍耐。一个人只要没有耐性,只要不能够忍耐,前面的九个统统等于零。一个人只要你脾气不好,要记住一句话,心好是没有人知道的,脾气不好是所有人马上就能感觉得到。
[/u][/b][/color]老实讲诸葛亮如果不是六出祁山,他也不会到现在还流芳于世?他不会,最后他是没有得到什么,但是他那种毅力,让人家感觉到了不起,年纪这么大还那样做。
三、什么中国人没有西方那样的人际关系
西方的文化他有三个基础,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宗教,一个是科学,我们也有啊,但是不一样,你看西方的宗教,他们几乎同一个国家,他只信一个宗教,叫做国教,我们中国呢,我们有宗教,但是没有国教,什么教都有人信,统一不起来。一个西方人跟你很客气,say hello,替你带路,他一点不关心你,他只是礼貌而已。中国人不是,中国人相当的没礼貌,但是他很关心你,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实际,中国人是讲实际的,你一旦形式化以后,他就知道你虚伪,你很虚伪,所以为什么说礼多必诈,有礼貌的人大家对他很怀疑,西方人有礼貌,他就是有修养。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是个体的,中国人其实是整体的,因为我们人太多,当人太多的时候,你想不跟别人打交道都很困难,西方人是想跟别人打交道,都没有机会。我们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不是各人主义,只要在中国社会,你过分自我,你一辈子很坎坷,因为我们是需要别人帮忙的人。一个人幸运不幸运,只看三件事情,第一个,你有没有好的父兄;第二个,有没有碰到好的老师;第三个,有没有碰到好的长官。
所以讲起来,中国人一生就是靠关系,不然靠什么。各方面来讲,我们都是人不是平等得,是不是让他改成平等,我们走了一条非常奇怪的我们的人际关系,是一条很独特的,叫做合理的不公平,所以什么叫做伦理,伦理就是合理的不公平文化就是生存的花样,各有不同,没有好坏,我们不能说西方文化不好,但是我们更不能说,我们自己文化不好,因为各有不同的花样,而这些花样,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我们有这些花样,跟黄河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他自然生态天天跟我们互动,我们当然会不断地受到感染,大家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应该是可以看得清楚的。
四、伦关系有哪几个阶段
人际关系象盖房子一样,是一层一层往上盖的,不要一下子就一步登天,好象很快我就要到圆满的境界,那是不太可能的,他的基础是什么,两个字就讲完了,叫做务实,做人一定要规规矩矩,做事一定要实实在在,你那个基础不稳固,上面的建筑物都是很危险的,你一出社会要提醒自己,变是比较困难的,不变是比较容易的,要先学不变然后才学变,你才不会把自己搞到乱掉,很多人一开始就要学变,有一句老话大家都很清楚,没有规矩你就无法成方圆,一定从规矩开始,你才能变化,有什么事情我去摸摸清楚,这是最要紧的。信用是人生的第二生命,第一生命是健康,第二生命就是信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到最后那个结局是很可怕的,因为你讲什么话,人家都不相信你就惨了。信用从哪里来,信用从你自己不断的坚持而得来的。中国社会,你一定要经得起考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不断的考验你,几乎都在不断的试探你,我们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所以我们要经得起考验,你才有前途,从现在开始,从实实在在重新来过。
当你受到什么刺激的时候,不要用嘴巴反应,用嘴巴反应,那种话都是不好听的,不好听怎么样,大家就慢慢的有疏离感了,然后大家对你就保持距离,你就得不到人家帮助,从现在开始,有任何刺激进来,第一招嘴巴闭起来,而不要张开。你可以用你的脸色暗示,我不太喜欢,但是摆给人家看是不可以的你的脸色透露一些资讯给他。脸色的变化,只能用来传达你很难用嘴巴说出来的意见。凡是讲究伦理的人,他只有一个,我不可以把我所有的意见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话直说,有话实说就是没有伦理。一个不务实的人去变叫做乱变,一个务实的人去变叫应变,这个应变和乱变要分清楚。中国人很重视原则,因为原则是根本,原则不能变,方法可以变,基本的态度不能变,但是应对的方式可以变,叫做有所变有所不变。先学有所不变,再学有所变比较踏实,搞不懂有所不变,就开始去追求有所变,天下大乱,所以我们目前都在讲求新求变,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变是指那些守的住原则的人,你才可以让他放心的去变,这是我第二个建议。
第三篇: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是台湾的管理大师,20余年一直在研究中国儒、道、释文化下的管理哲学,是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中国式管理之父。看完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或许因为我那贫乏的一点管理学知识均来自西方的思想,习惯了二分法来看待事物,反而对曾教授的理论感受起来颇为吃力,中国式管理讲究“圆满”,我们中国人的管理最终目的,就是维护团结(一团和气,众人拾柴火焰高),保持安定(安己、安人、安天下),办成事情(成者王侯,败者寇)。下面是有关中国式管理的一点知识。
1、所谓管理
管理,管什么?管的是人,不是事。我们是以人为中心的,西方思维则讲究以事为中心,故而在实际情况中,会出现因人设岗的情况。现在反复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潮,其实我们已经骨子里以人为本了数千年,人家也意识到这种思想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现在的体制改革、管理规范化等工作,无非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用制度去弥补以人为本所需要的支持。
嘴上讲着制度,心里却时时要牢记人才是中心,要学会变通,知晓“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计划
中国人表面上似乎不讲究计划,凡事讲求“看着办”,实则是有计划的,只是对计划的变更可能认识得更为透彻,只有看着办,才能及时地调整计划,以符合当时阶段的实际需求,我们会一直需要计划,只有计划明确了,整个组织才有共同的、清晰的目标,才有奔头,但务必不
能将计划制定的过于刻板,过分细致,缺少了回旋的余地。
3、公平和公正
公平和公正是两个概念,西方人制度明确,一切可以照章办事,管他合理与否,只要照着制度来就是公平的,注入加薪、升职等等。前面讨论了,中国人不是那么刻板讲制度的民族,只要大家觉得制度不合理,那照着制度办也被认定为不合理的,哪里还有公平的感觉。所以我们讲公正,制度是一层皮,大家都照制度了,就都是“差不多”的,是否算优秀,得凭群众的,领导的感觉。明一套,暗一套,相辅相成,做到差不多公正,整个组织就“安”了,所以领导的为人处事相当关键。
4、会而不议,议而不决
国人最讲究的就是面子,有了面子,啃窝窝头也甘心。开会往会议桌前一坐,实质是“各怀鬼胎”,大部分议题都是有正反方的,如果当着大家伙的面,非议出个结果来,势必伤了其中一部分人的面子,对于一个集体来讲,安定团结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比较接受会前私下里沟通,会上不议,大家呵呵一番,互相留个面子,会后再私下沟通,私下沟通还得讲究言辞,但即使关起门来吵一架,出了门还是勾肩搭背一团和气的,因为没有失面子,一切好商量。达成共识,再找领导汇报,互相再推推功劳,如此你高兴,我高兴——领导最高兴。
5、推、拖、拉
三个动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等看吧”、“再说吧”,轻易化解许多难缠、难办的事情,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办成事情。
第四篇:王志纲妙语录
王志纲妙语录
未来的竞争是文板块的竞争,谁掌握了每一文化板块后面的文化底蕴,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在战略方向没有确定之前,任何战术和操作都无所谓好坏,正如一句英国谚语: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败利钝取决于韬略。策划者的任务不是给项目判死刑,而是如何找出启动它的突破点。
策划也是生产力。
什么叫策划?我有一种说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最近的毕竟只有一条,策划,就是寻找这条路。
策划,是挑战智慧极限的话儿,是下地狱的活儿!
从策划学的角度考察项目,在于提升出它的“三性”: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具备这三性,项目成功的把握就大。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策划人,首先要具有灵感和创造力,其次要有丰富的阅历,要有广博的知识,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有相当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有亲和力和感召力,以及有效的组织能力。
策划学最精妙之处是方法论,是将线性思维转变为复合性思维,将封闭性思维转变为发散性思维,将孤立的、静止的思维转变为辩证的、动态的思维,将“量入为出”的思维转变为“量出为入”的思维。
我们策划的目标和衡量企业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是:出成果、出机制、出人才、出品牌。这些大多都是金钱以外的东西,它们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才能支撑企业的成功从偶然到必然。做策划,首先要考虑这样三个问题:第一,这个企业从哪里来,今天处于什么状态,准备向哪里去;第二,它有哪些资源,除了有形资产外,更注重它有什么无形资产,比如公共关系、优惠政策、上级扶持和保障,等等;第三,企业的掌门人怎样,因为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企业是企业家的物化,实现任何一个好的思路、好的策划、好的运作方式,都离不开这个掌门人。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土壤”肥沃,“树木”容易成活,也容易成林,但要互相竞争阳光和水分;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土壤”贫疮,“树木”不容易成活,然而一旦成活就是“一支独秀”,独享阳光雨露。
策划的价值由社会确定,策划的价格由市场确定。
策划的价值和价格有时是背离的。有时一个策划能获得很好的社会反映,很有价值,但价格并不怎么样,因为老板注重的首先是经济效益;如果一个老板经你策划获得非法暴利,会分给你一个很好的“价格”,但价值很可能是负数。
从一定意义上说,所谓策划人,就是把“文化和商业”、“知识和利润”这些看似不相容的东西进行有机结合的人。
做事情只有把握理论,才能高屋建瓴、把握潮流。就像你住在黄河边上,会认为黄河从南向北流,例如秦晋交界处的河段就是这样,但把握了理论,你就知道黄河的流向是从酉向东。
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中,“钱”固然是一般人眼里的财富,但是在策划家眼里,智慧,人才,操作能力等等,都是财富。市场和品牌是做出来的,没有人才,钱再多也是没有用的。时间最终会公正地对智慧者和资产者重新开出一张清单。
首先是要大胆想象,然后是科学求证。没有大胆想象,思想就不能插上翅膀,不能飞翔。但光有大胆想象,虚无飘渺,就是朦胧诗人,因此还必须科学求证。求证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深刻的把握和认识,使主观和客观有效地吻合。
伴随着策划的成功,策划的载体--知识分子也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市场经济给知识分子落实政策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如果说广东是一部日本小轿车的话,山东就是一部黄河牌大卡车;小轿车一点火就着,轻盈、快捷,但载重量有限;大卡车启动很沉重,而一旦启动,就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
八十年代商战如同炸雕堡,实在不行就自己顶上去;现代的商战不同了,如同发射洲际导弹,可能有几十个步骤,虽然每一步只取得有限的结果,但这每一个步骤都是可制导的,当过程结束以后,就能击中几千公里外的目标,并产生原子裂变的效果。
商战如用兵,要善于借势、蓄势和造势。
信息如水,策划如舟,水载舟行,休戚与共。
思路路决定出路,思路是战略性的东西,出路是执行战略的结
果。
一个企业,允许有十次战术性的失败,但不允许有一次战略性的失败。战略错了,无论战术再怎么成功,最后还是失败的。
昨天,中国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造就了数以千计的愚莽的老板;今天,中国市场经济的规范性,亦将消灭成千上万把偶然当必然的老板。
银弹加肉弹,是一些人获取暴利的超级手段。勾结加分赃,是这一魔鬼游戏的永恒法则。
要善于捕捉机遇,更要勇于拒绝诱惑,现实中,失败者多是被诱惑所消灭的。因为,诱惑常常包着“机会”的糖衣。
广东人常把“官”当成“生意”来做,内地人,特别是北京则常把“生意”当成“官”来做。
广东的政商关系是'蒸水蛋“(”蒸蛋羹“),蛋清、蛋黄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内地的不少地方,其政商关系却是”荷包蛋“,蛋清、蛋黄泾渭分明。
自信者淡泊自然,自卑者靠行头壮胆,装腔作势是色厉内茬者的流行色。
存在决定意识,屁股指挥脑袋,钱袋左右消费。
”英雄不问出处“,是对不择手段致富者的宽容:”成功人士“一词,是对人格化金钱的恭维,麻木而又变态的恭维。两股潮流一旦成势,社会将变得更加迷乱浑沌。
无效劳动是最大的浪费,市场经济只承认功劳,不承认苦劳。
文化人下海三阶段:
滩涂折腾,一身泥污,人格错位;
浅海弄潮,有钱无形,目标错乱;
深海荡舟,倒海翻江,如鱼得水。
市场经济离不开知识,我是中国知识分子中优秀的一员,如果连我下海都被淹死,那么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没救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救了,中国也就没救了;连中国都没救了,我个人淹死又算什么呢?
登山者冒险之真谛,在于渴望挑战,虽九死而犹未悔!挑战生命极限,实乃人类最高生存境界也!
”下海“有多种形式,”航空母舰“上的”大副“与驾”独木舟“的”水手",虽说都在海里,但对海的感觉截然不同。对后者来说,前者简直就是站在陆地上,只不过那是一块漂浮的陆地。
第五篇:刘一妙语录
惠州学院副科级以上干部名单(2010年3月)
(169人)
一、厅级(8人)
1、正厅级(2人)
李秀峰 党委书记 杨海涛 院长、党委副书记
2、副厅级(6人)
赵日兴 党委副书记 李韶春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彭永宏 副院长 赖美琴 副院长
许玩宏 副院长 杨小清 副厅级巡视员
二、处级(96人)
(一)机关、教辅(35人)
1、正处级(16人)
赵卫新 党委办主任、宣传部部长
黄岳文 院长办公室主任、外事与港澳台办公室主任
钟思锦 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处长 李 牧 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 施少翰 团委书记
陈 璐 学生处处长、学生工作部部长 刘国栋 教务处处长 罗恢远 科研处处长 纪望平人事处处长
沈 友 资产设备管理处处长、招标采购办公室主任
陈 军 成人教育处处长、成人教育学院院长 赖常青 保卫处处长、武装部部长 刘国超 工会常务副主席 韩新忠 图书馆馆长 蔡昭权 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郑良才 后勤管理处处长
2、副处级(19人)
林 红 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外事与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 谢伟强 组织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副处长 张小琨 团委副书记
田华文 学生处副处长、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吴映萍 教务处副处长、高教研究室主任 李江山 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主任 徐丽萍 科研处副处长 庄良杰 人事处副处长 金 岩 财务处副处长
魏礼文 资产设备管理处副处长、招标采购办公室副主任 姜如照 保卫处副处长、武装部副部长 杨云海 基建处副处长 高丽蓉 工会副主席
肖福玲 成人教育处副处长、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 杨 勇 图书馆副馆长 曾裕林 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王国莉 学报编辑部主任 谢木森 后勤管理处副处长 李金利 后勤管理处副处长
(二)教学系(61人)
1、正职(29人)
曹建忠 电子科学系系主任 安贞元 电子科学系系党总支书记 吴 铭 服装系主任 林晓新 服装系党总支书记
谭润志 化学工程系党总支书记 麦 山 王精明 郦 伟 许秋娟 曹 仓 陈少玲 潘庆年 许金泉 杨中华 李富明 刘桂林 柴素芬 雷吉来 饶淑园 潘 胜 李 实 李 彦 杜洪泉 伍世昭 郑艳华 汤富华
计算机科学系主任
计算机科学系党总支书记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主任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党总支书记 经济与管理系主任
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 数学系主任
数学系党总支书记 美术系主任 美术系党总支书记 生命科学系主任 生命科学系党总支书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党支部书记 体育系主任
体育系党总支书记 音乐系主任
音乐系党总支书记 中文系主任
中文系党总支书记 外语系主任 曾方本 外语系党总支书记 成晓军 政治法律系主任 赖 悦 政治法律系党总支书记
2、副职(32人)
黄 琳 电子科学系副主任 魏晓慧 电子科学系副主任
万志琴 刘小红 金 真 梁 浩 彭忠利 薛晓萍 索 剑 董 璞 蔡仕谦 杨 荣 张 敏 邬 强 李 存 陈一萌 金 伟 庄容坤 李桂贞 罗晓敏 廖建良 陈兆贵 吴恒亮
服装系副主任 服装系副主任
化学工程系副主任 化学工程系副主任
化学工程系副主任 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
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副主任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副主任 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
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 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
旅游系副主任 旅游系副主任
旅游系党总支副书记 数学系副主任
数学系副主任 美术系副主任
生命科学系副主任 生命科学系副主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主任 蓝国彬 体育系副主任
汪 浩 体育系副主任 岳晓云 音乐系副主任
黄 伟 中文系副主任 肖向明 中文系副主任
黄雪娥 外语系副主任 郭雅琴 外语系副主任
蒋 炜 政治法律系副主任 杨 凤 政治法律系副主任
三、科级(65人)
(一)机关、教辅(49人)
1、正科级(29人):
林少章 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党务秘书科科长 钟 晖 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宣传科科长
韩东妮 组织部、统战部、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离退休人员管理科科长张亚军 纪委、监察室办公室主任
邓育明 院长办公室、外事与港澳台办公室秘书科科长 郑党生 院长办公室、外事与港澳台办公室综合科科长 邹富联 院长办公室、外事与港澳台办公室综合档案室主任 程学新 教务处招生办副主任 庄志翔 教务处教学科科长 杨 敏 教务处实验实践科科长 钟彩花 教务处教材科科长 刘国远 人事处人事科科长 赵 勤 财务处财务管理科科长
陈慧玲 资产设备管理处、招标采购办公室资产设备科科长 张 梅 成人教育处、成人教育学院自考办主任
吴 飚 保卫处、武装部综合科科长 张熙新 基建处计划科科长 黄甲泰 基建处工程科科长 江一铁 工会办公室主任
邹国韶 后勤管理处宿舍管理科科长 陈贤斌 后勤管理处水电与土木维修科科长 彭萍华 后勤管理处卫生所所长 曾德方 教育技术中心公共实验部主任 黄晓芳 图书馆办公室主任 李 葆 图书馆采编部主任 彭丽香 图书馆流通部主任 周红炜 图书馆情报咨询部主任 黎邦群 图书馆网络技术部主任 罗许练 图书馆阅览部主任
2、副科级(20人):
郭爱平组织部、统战部、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干部科副科长 赖昭华 学生处、学生工作部学生教育管理科副科长 周元洪 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毕业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孙奕雯 院长办公室、外事与港澳台办公室外事科副科长 陈国钦 教务处高教研究室(含双评办)副科长 李庆春 教务处教务科(含学位办)副科长 孙 健 人事处劳资师资科副科长
郑宗晖 资产设备管理处、招标采购办公室招标采购科副科长黄泽恩 成人教育处、成人教育学院综合办副主任 张莉琼 成人教育处、成人教育学院教务办副主任 黄 浩 成人教育处、成人教育学院招生办副主任 罗 伟 教育技术中心信息网络部副主任
罗勇为 教育技术中心教学媒体部副主任 卢庆武 教育技术中心教学资源部副主任 罗少云 财务处会计核算科副科长 牛跃进 保卫处、武装部治安科副科长 黄黎勇 保卫处、武装部校卫队副队长 何耀强 后勤管理处物业管理科副科长 陈其珍 后勤管理处交通运输科副科长 刘日光 后勤管理处膳食与食品监督科副科长
(二)教学系(16人)
1、办公室主任(正科级15人)梁红梅 电子科学系办公室主任 孙东方 服装系办公室主任 刘立芳 化学工程系办公室主任 蔡 娟 计算机科学系办公室主任 张小俊 经济管理系办公室主任 陈巧兰 生命科学系办公室主任 颜美美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办公室主任 黄丽冰 体育系办公室主任 李 丽 外语系办公室主任 曾蔚阳 政治法律系办公室主任 胡 萍 中文系办公室主任 徐 鄂 旅游系办公室主任 方哲武 音乐系办公室主任 张 琼 美术系办公室主任
翟新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办公室主任
2、办公室副主任(副科级1人): 陈海容 数学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