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俄罗斯渔业现状
白俄罗斯渔业现状
白俄罗斯拥有池塘总面积达36.8万亩,其中31.2.万亩属于国有鱼类养殖场,5.59万亩属于社区地方的农业企业所有。养殖商品鱼总产量1990年为1.54万吨,1992年为8600吨,1997年为3000吨。2004年报告给粮农组织的水产养殖总产量为4150吨。
目前白俄罗斯主要养殖种类是鲤鱼,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9.7%。其他养殖种类如鲫鱼,占10%;中国鲤科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全部产量占大约8%;白斑狗鱼,占1.8%。丁鳞、欧鲇、虹鳟和小体鲟等其他种类也有少量养殖,但是这些种类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0.5%。在鱼类养殖方式中,主要采用的是杂交(鲤鱼品种间杂交和品系间杂交)。获得属间杂种的技术已经得到开发,少量技术成果得到利用。白俄罗斯的水产养殖主要采用池塘养殖、工业化养殖、温水网箱、天然水域等四种养殖方式。池塘养殖是生产的主要方式,占淡水鱼总捕获量中的比例达到83%。工业化养殖场的产量比重没有超过总产量的0.3%。温水养殖场的产量没有超过0.2%。来自天然水域的产量占总产量的16.5%,其中包括本地种的商业化捕捞。
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90%的淡水鱼都是以鲜活的方式出售,主要是产区附近的城市居民和少部分农民直接从养殖场零售者手上购买,通过此渠道可以减少30%的附加费用,因为通过商业部门主要是运输费用价格比较高。另外,少部分制作成罐头或熏制成千品在商店或渔场销售。商业网点缺少保证鲜活的设备,很少销售活鱼。
农业和食品部的水资源管理和土壤改良司是渔业管理的最高机构。它对全面工作进行规划并监测国有企业落实规划的情况。这些职责在地方一级由管理社区和私营企业的州农业和食品委员以及地区执行委员会履行。
该司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国家对渔业活动的行政管理;制定并实施共同和国家一级的政策,包括科研和技术政策;制定和执行水产养殖立法;确保水体产能增加,包括选种和繁育工作、渔业改进活动、有关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环境适应和混养、在水体中的放养;组织在天然水域中放养苗种的培育工作;保障专业鱼类养殖企业的技术更新;实施行政管理,包括池塘和其他生产设施的过度利用状况以及其及时的修复和维护。
白俄罗斯的水产养殖业隶属于农业部门,没有涉及水产养殖的具体法律。水产养殖参照相关的法律执行,土地法、水法、畜牧业系谱法和兽医法等法律条文。在天然水域开展
水产养殖活动相关的问题以及环境影响问题通过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租赁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法、鱼类资源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和商业捕捞条例等法规进行管理。
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为了吸引投资者,根据其本国的法律以及相关的国际公约,先后签署了《关于保护投资者权利公约(1997年3月28日)》与《投资活动领域合作协定(1993年12月24日)》,从1992年起白俄罗斯共和国分别同意了《关于国家之间及外国人之间解决投资纠纷办法》协定(1965年3月18日)和《就投资提供保障的多方代理机构》首尔公约(1985年10月11日),以确保投资安全。
除此之外,白俄罗斯还积极签署双边和多边协议,以为外国或本国投资者提供最优惠条件的,并在全球水平上保障投资者权力。目前,已与欧盟、独联体国家、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分别签订了约50份关于促进及相互保障投资权利的补充协议。
除了保障投资者权益,白俄罗斯还建立了促进投资活动的体系。因此,国家为自由经济区、中小城市、农村以及高科技园区的投资者出台了一系列的特惠政策。先后建立了6
个自由经济区,在经济区内的外国投资企业5年免征所得税,进口生产所需的设备及用品实行免关税和免税收。
到目前为止,白俄罗斯的自由经济区内有超过280户商家,6.1万多名工作人员,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超过3.6亿美元的外国投资资金。
投资环境分析
目前,白俄罗斯还在市场经济转变的初期,同我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十分相似,经济建设和渔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潜力。
白俄罗斯与周边国家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丹麦、波兰等国家。据了解,在白俄罗斯的中国人特别受欢迎,也许是这些年看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成就,同时中、白两国高层沟通比较多,中方期望在经济建设方面能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同时,也出台了许多关于保证投资者权益的协议、公约等文件。
在税收方面,优惠也比较大,五年之内除非企业开始盈利,否则免收所得税,这项政策比我国当年改革开放对外资的政策(三免两减)还要优惠;独联体国家之间互免贸易关税。
白俄罗斯河流与湖泊众多,境内大小河流2万多条,大小湖泊1.1万个,素有“万湖之国”的美称,水资源非常丰富。根据联合国几年来养殖产量数字统计,养殖总产量4150吨,养殖发展比较慢,养殖技术相对我国差距很大。养殖的品种也十分单一,主要以鲤鱼为主,且经济价值较低。适当的开发些冷水资源的品种,如鲑、鳟和鲟鱼等高经济价值的品种以及能加工鱼片的品种如斑点叉尾回等,前景可观。白俄罗斯政府急需在养殖方面加强改善。据了解,目前白俄罗斯还没有形成规模的鱼品加工企业,商店销售的生鱼片大多是进口产品,且品种较少,而且价格比较高,普通老百姓恐难消费。因此,配合养殖企业搞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如鱼片、烤鱼、熏鱼、鱼子等加工企业,利润空间会很大,特别是周边的独联体国家互免关税,如我们所熟知的俄罗斯一直是水产品进出口大国。
查阅近几年我国水产品海关出口统计资料,2007年,俄罗斯3.08万吨、10.44亿美元;乌克兰2.37万吨、5787.9万美元。2008年俄罗斯10.09万吨、3.76亿美元;乌克兰3.09万吨、1.01亿美元;白俄罗斯2586.9吨、956万美元。2009年出口量增长比较多。
参考我国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经济发展过程、外资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我国利用外资的经验,如果在白俄罗斯设立
一个渔业投资咨询公司应该是非常有机会的,一来是帮助我国渔业企业走出去谋求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可以帮助白俄罗斯加快渔业的发展。
白俄罗斯渔业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泛,并亟需渔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无论水产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行业谋求大步发展的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
作者: 木耳
第二篇:沙坪坝区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沙坪坝区休闲渔业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两江半岛西侧,辖11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园区,常住人口9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08万人,全区幅员面积39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02平方公里,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21元,为典型的城郊都市型农业区。区境内水资源丰富,全区总水域面积10.59万亩,为总耕地面积的52.42%。现利用的各类养殖水域12422亩,其中池塘7215亩、水库5207亩。丰富的水资源和地处主城区的区位优势为我区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产业成为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来,我区在抓水产业的发展中,立足资源特点,发挥区位优势,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都市休闲渔业。全区50%以上的池塘都开展了垂钓活动,并形成了以歌乐山镇和大学城周边为中心的两大休闲观光渔业片区,休闲渔业业主200多个,面积3000余亩。其中歌乐山“休闲垂钓中心”,有“枫香园”、“上天池度假村”、“下大天池度假村”“龙虎俱乐部”、“好事家园”等休闲观光渔业20多家,集中连片水面800余亩。全区有观赏鱼养殖面积500余亩,年产观赏鱼500万尾,产值800万元。
2007年,我区成立了区休闲渔业协会,会员50余人,辐射面积2000余亩,区观赏鱼专业合作社2个,会员40余人,辐射面积500余亩。2009年全区垂钓消费水产品1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休闲渔业不仅延伸了我区渔业的产业链条,拓展了渔业的发展空间,还成为了我区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产业。
沙坪坝区农业水利局
第三篇:2004年辽宁省渔业发展现状
2004年辽宁省渔业发展概况
[概况]2004年,全省渔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工作,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全省渔业“倍增计划”的实施,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全省渔业总产值500亿元,增加值2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0.4%;水产品总产量完成403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养殖产量254万吨,比上年增长8.4%;捕捞产量14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渔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比上年增长7.1%。
[水产养殖]全省各地紧紧围绕渔业“倍增计划”,以实施渔业“十百工程”为重点,坚持优化结构,发展精品养殖,全面促进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全省精品渔业养殖规模20多万公顷,产量130万吨,产值15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4%、18%和20.1%。扩展养殖区域,继续做大海参、海蜇、海蟹、对虾、河鲀等名优精品规模。海参养殖在大连形成热潮并已推广到全省沿海各市,养殖面积1.54万公顷,产量突破1万吨,产值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0%、66.7%和72.3%。海蜇养殖面积0.62万公顷,产量8000多吨,产值64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33%和40%。梭子蟹养殖2700多公顷,产量近千吨,产值40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0%、45%和43%。河鲀养殖面积3860多公顷,产量3300吨,产值2亿多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5%、32%和27%。以大菱鲆、牙鲆等精品养殖为主的设施渔业规模继续扩大,工厂化养殖面积170万平方米,新增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5%;网箱养殖总规模61 1
万平方米,新增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6%。
[海淡水渔业协调发展]。各地抓住淡水鱼价格上扬的有利时机,坚持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大棚养殖5个“轮子”一起转,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淡水渔业产量完成56.3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增长速度高于海水养殖2.4个百分点。河蟹养殖面积11.6万公顷,产量3.5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6.8%和20.7%。黄颡鱼养殖面积800公顷,产量4300吨,分别为上年的2倍和1.8倍。淡水网箱养殖规模4900多个,面积10.5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25%和24%。
[海洋捕捞]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压缩近海捕捞强度,远洋渔业稳步推进,产量22.6万吨,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和23.4%。经申报,国家批准增加“辽渔”18号渔轮智利外海竹荚鱼远洋渔业项目,使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竹[荚]鱼实现产量2.6万吨,同比增长15%,产值9064万元,同比增加近回信。《中韩渔业协定》工作实施顺利,人渔渔船生产效益较好。2004全省共有680艘渔船获得入渔韩国专属经济区水域作业资格,入渔率为69%,配额完成率为30%,均居全国前列。渔船生产效益良好,创产值2亿多元。
[水产品加工]加工渔业增势强劲。各地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人,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产品加工业上档升级,提升加工比重。全省完成水产加工品99万吨,产值76.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和14.6%。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
新上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精深加工项目达20余个,投资额10亿元。新上加工项目打破传统加工方式,运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提高了加工技术含量,提升了加工水平。加工品种不断翻新,先后开发出即食海产品、冷冻调理食品、调味干制品、超低温金枪鱼制品等4大系列20多个品种,加工产品种类已达230多个。
[市场与进出口贸易]创汇渔业再攀新高。各地立足资源,挖掘潜力,扩大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积极发展养殖水产品出口,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水产品出口41.2万吨,创汇10.45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4%和23.4%,占全省农业出口创汇的刊%。出口市场由过去的50余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60多个。
[科技与推广]全省渔业科研推广单位面向渔业生产主战场,研究、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全省渔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新品种引进步伐加快。根据全省渔业发展需要,采取省级集中组织、提供技术依托、市(县)分头实施的办法,共引进、储备、繁育美国原种南美白对虾、俄罗斯海参、日本海大河蟹、马来西亚淡水白鲨、蓝鲨、澳洲红螯螯虾、美国鲥鱼、半滑舌鳎、漠斑牙鲆等14个新品种,引进亲体15万尾,繁育种苗10亿尾。同时,加强了水产种苗的监督管理,全省经过审批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已达480家,持证生产率为80%。开展了原良种场评审认定工作,有6个苗种生产场家被认定为省级水产原良种场。二是渔业科研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坚持以解决渔业生产关键技术为中心,努力探索服务渔
业企业的新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创新,使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科研成果的贡献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全省共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11项。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完成的“虾夷扇贝引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与庄河海日集团共同完成的“菲律宾蛤仔健康育苗及养殖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展开。全面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全省已有四家养殖企业取得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资格,面积达18.6万公顷;3家养殖企业获得有机水产品产地资格,面积为4万公顷。发布10项无公害养殖技术地方标准。大连市率先实施了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保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渔业管理]全省各级渔业执法机构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狠抓伏季休渔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清理整顿“三无”渔船,有效地保护了渔业资源。一是认真组织做好全省伏季休渔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应对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伏休管理的具体措施、办法、步骤。通过全省各级渔业部门历时两个半月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伏季休渔任务,有效地延长了幼鱼的生长期,增加了种群数量。据有关专家测算,仅在黄海北部海域常见鱼类资源增产就将近4万吨。二是辽东湾海蜇资源管理再次实现全省统一开捕目标。海蜇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了全省统一开捕的管理目标。特别是在管理中实现了管理手段的新突破,在重点渔港设置了雷达和摄像监控系统,省渔业协会海
蜇分会组织渔民实行自我约束,为实现全省海蜇统一开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扎实推进。针对“两转”(转产、转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抓住苗头,举一反三,通过开展“两转”工作大检查、实行证件集中联审制、报废渔船公示、完善监督机制、严格管理程序等一系列措施,把住审查关,有力地推动渔民“两转”工作。全省共拆解渔船750多艘,转产渔民4 000余人,减少渔船功率2万多千瓦,向渔民发放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举办转产渔民培训班23期,培训转产渔民2400人。四是制止渔船越界捕捞工作取得新进展。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和农业部紧急通知有关精神,加强渔船管理,努力制止渔船越界捕捞。坚决取缔“民间入渔”活动,与边防部门继续联合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制止越界捕捞海上联合堵截行动”,组织渔政船航程2460海里,观察渔船281艘,检查渔船125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渔船越界违捕的势头。五是渔港管理和渔船检验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各级渔业执法机构坚持依法管理,以管好港、管好船、管好人为重点,严格把住渔港签证关、船员培训关、渔船检验关。渔港签证率。渔船适航率、船员持证率分别达到90%、100%和95%。严格控制新造、更新、改造和购置渔船,杜绝了乱审批。乱造船的现象。认真执行《辽宁省海洋渔业安全管理条例》,强化了渔业安全管理,建立了近海渔业岸站通讯网,为渔业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
摘自:中国渔业信息网
第四篇:都市休闲渔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都市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成都市水务局:叶彬)
编者按:笔者虽以成都市都市渔业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都市休闲渔业发展对策,但文中提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却是对任何一个城市、地区的休闲兴业发展和进一步改进均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作为广大渔业管理者制定产业发展和休闲产业从业者发展提供参考。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都市人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以休闲之都著称,休闲渔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现代渔业发展很快,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效配置。休闲渔业既提高了渔(农)民收入,又丰富了都市的休闲内涵,已成为成都水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一、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环都市带渔业发展的新突破。它的发展在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休闲产品,为人民提供休闲处所,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吸引社会投资型
成都近郊的成华、金牛、武侯、青羊、锦江、温江、龙泉、郫县、新都和各区(市)县的城周边交通和环境较好的 1
地方,利用社会投资发展起来的休闲观光渔业属于这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这类休闲渔业的总投资约在4000万元左右。其配套建设的垂钓池、餐厅、住房和娱乐设施每周休息日和黄金周都接待大批观光休闲客,创造了池塘养鱼无法相比的经济效益。城市周边的小渔场依托水面作为基础吸引社会投资数十万元配套建设娱乐、餐饮、住宿等设施发展的休闲渔业,每年接待近郊游客,据统计是单纯养鱼收入的20余倍。
(二)利用养殖渔场发展型
城市近郊渔场因地理位置较好,养殖的名优水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人气很旺,促进了休闲渔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渔场休闲渔业和周边农家旅游的发展。新津县渔场、特种水产繁育基地,龙泉驿区西河渔场、都江堰市虹口三文鳟养殖场、冷水鱼试验场等都属于此类型。
(三)以河鲜餐馆为载体发展型
利用当地河流多、生态环境好、旅游业发展较快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发以食河鲜、休闲游为主题的休闲渔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双流黄龙溪、公兴,都江堰青城山,蒲江朝阳和新津永兴、铁溪、邓双等属于这种类型。
二、发展休闲渔业的主要措施:
(一)纳入规划、积极推动
休闲渔业的发展可带动交通、旅游、餐饮、渔具等服务
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缓解渔业生产和渔区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我市的温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等区县已将休闲渔业产业发展纳入工作规划,作为一个目标任务来抓,积极推动,有力的促进了产业发展。
(二)政府引导、推动发展
休闲渔业不仅丰富了都市人的休闲,而且为我市的渔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也投入资金进行扶持,对我市成华区的天一龙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观赏鱼养殖为主体)给予产业扶持,积极引导产业发展,投入政府有限的资金,带动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赶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规范管理、作好服务
为了更好的促进瞳业发展,我市的温江、龙泉驿、都江堰等区(市)县成立了渔业协会(休闲渔业、观赏鱼行业协会),既规划行业管理,也更好的为休闲渔业服务。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规模和效益上的差距
客观上讲,我市的休闲渔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与中东部地区的休闲渔业相比,我们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方
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投入较少、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法律和标准尚不健全,因此,参与竞争的能力总体讲还不够强。就拿都江堰市冷水鱼试验场来说,近两年的休闲渔业收入也比较少,还是主要以养殖业为主体。目前具有可以同时接待100人左右的餐饮、娱乐等能力,其规模和效益也很不适应市场需要。
(二)管理上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市渔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解决“吃鱼难”这个数量的问题,缺乏对休闲渔业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没有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和休闲渔业发展的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很多管理知识不完善,缺少系统和专业的管理。导致目前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三)研究上的差距
我市休闲渔业主要是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法进行发展,在一些高品质的特型、特色、特体名优品种的培育和水产品加工工艺、品种、色、香、味等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休闲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国内休闲渔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如北京怀柔、日本、德国等在餐饮、旅游、观赏鱼的品种改良等方面的研究都很有特色。特别是北京怀柔虹鳟鱼一条沟,日本的“锦鲤”作为“国鱼”向全世界推荐和美国、挪威等国在休闲渔
业设备研究方面都各具特色。
四、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路
成都休闲渔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也发展有了象成华区天一龙、都江堰虹口三文鳟等企业;形成了新津、双流等地的河鲜节,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许多工作尚处于探索之中,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按照成都市水产业“一年小变化,两年中变化,三年大见成效”的总体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发展休闲渔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渔”文化特色,在西部地区走出一条休闲渔业发展新路子。
(一)结合实际,搞好规划
渔业管理者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发展休闲渔业对促进渔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农)民增收和渔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结合各地实际,认真搞好休闲渔业发展规划,研究有效措施并付诸实施。同时,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要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渔业。
(二)坚持质量标准,规范管理
要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旅游、交通、体育、卫生、工商、税务、海关、进出口检疫等部门的协调,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把制定扶持政策与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进来,扶持引导休闲渔业规范发展。
(三)注重发展,强化监督
发展休闲渔业要注意将传统观赏鱼选育与新品种引进试养相结合,展示与原种繁殖、基地建设相结合,特形、特色新品种开发和基础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要十分警惕外来物种入侵和疫病传播,尤其是对引进的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要严格检疫,强化监管。
(四)加强协作,博采众长
针对目前我市休闲渔业发展分散、规模偏小的现状,要加强行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技术交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同省内其它地区、国内其它休闲渔业发达地区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推进我市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素有“千湖之省”、“渔米之乡”的美誉,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几年来,无论从规模渔业、水产品加工和出口、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还是以垂钓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库区山区渔业、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2010年水产第三产业产值148亿元,其中休闲渔业产值达15亿多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千湖之省的湖北,发展休闲渔业得天独厚。近年来,休闲观光渔业在全省悄然兴起,发展迅速,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成为全省渔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全省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我省休闲渔业发展有二十余年历史,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近几年来,我省休闲渔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过拓展休闲内涵,拉长产业链,与其他行业巧妙地结合,给休闲渔业增加了新的内容。形成了三大发展方向:一是从单一的垂钓观赏型向垂钓、观赏、品尝、休闲、示范等功能,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具有以综合发展为内容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二是从单纯的休闲渔业生产向观光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和科普教育基地融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都市型渔业新格局发展;三是从单项开发休闲渔业正向与农业示范园区、无公害基地建设相结合,与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相匹配的区域化方向发展。据各市初步统计,全省现有休闲渔业场所5605个,垂钓场1842个,食鱼餐饮美食城560家,度假村180个;垂钓总水面38万亩;年接待休闲人数1200余万人次,安排就业5万余人,为渔民增收人均15元。全省休闲渔业直接产值达15亿元。已初步形成五大类型的具有本省特色的休闲渔业新格局。
(一)养殖垂钓型。这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利用池塘、湖泊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鱼类为主,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与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比较,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我省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大部分水产养殖单位和养殖户都有。如我省鄂城市鄂城区城郊62%的鱼池,3.2万余亩;华容区21%的鱼池,1.7万亩;梁子湖区23%的鱼池,2.1万亩的鱼池均以此方式经营。XX年年接待垂钓爱好者3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5000万元。
(二)休闲垂钓型。指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它是我省休闲渔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如武汉市碧溪园垂钓休闲中心地处远郊,垂钓水面不足7亩,年垂钓经营额近50万元,加上住宿、会议接待、餐饮、文化娱乐等营业额近100万元;洪山区汤逊湖村是一个专业渔村,主要以养殖为主,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近几年先后有8户渔民投资建起了钓鱼台,每户经营垂钓水面8-10亩,预计今年平均每户垂钓营业额90万元左右,纯收入15万元左右。洪山区是我市休闲渔业发展最快的区域,全区现有以垂钓为主的场所200多处,预计年垂钓业的产值4600多万元,占全区水产行业产值的14%左右。据我们调查,经营垂钓1亩水面的收入是经营养殖1亩水面收入的10倍以上。垂钓休闲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就业岗位,开辟了又一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三)生态观光型。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它是我省休闲垂钓业拓展与旅游业的结合,极具发展潜力,是目前休闲渔业类型中功能最强、项目最多、范围最广、利润最高的一种。全省目前有180余家。如鄂州市的红莲湖旅游度假山庄总投资3亿多元,集水上训练、度假、高尔夫球场、垂钓等为一体。另还有临江龙潭山庄、新庙日月潭度假山庄、西山街办仙人山庄、杜山樊湖公社、武昌鱼原种场垂钓园等,XX年年经营收入2亿多元。
(四)观赏鱼生产型。以观赏鱼(主要为金鱼系列品种)引进、养殖生产、经营为主的产业。该产业在我省刚刚起步,规模不大,品种不多,仅有20余个常见品种。现有养殖户几十家,养殖产量在1200万尾左右。采取门店、摆摊等方式专营销售或在花鸟商店内销售。年销售额为685万元。
(五)节庆旅游型。利用渔业资源,举办与渔业相关的节日形成特有的休闲类型。我省鄂州市近年来举办了梁子湖旅游捕鱼节、武昌鱼文化节,节庆推动了旅游,引导了渔业消费方向。XX年至XX年年开展的梁子湖旅游捕鱼节暨武昌鱼文化节,把经贸洽谈会结合进来,活动期间水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每年共有20万多人次的省内外游客到梁子岛及市区休闲、观光,品尝武昌鱼、红尾鱼、螃蟹,购买本地特产——优质珍珠装饰品及工艺品,直接带动旅游产业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全省休闲渔业创造出了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拓展了渔业空间,又开辟了渔业新领域,从五个方面为建设水产大省注入了新活力。
(一)提高了渔业比较效益。从事垂钓与出售商品鱼相比,利润高,亩收入达到5000元—8000元,是单纯养殖效益的2—4倍,从而实现了渔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二)拓展了鲜鱼销售渠道。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科技的进步与普及,养殖水平提高,鱼池单产越来越高,精养鱼池平均亩产提高到1000公斤,销售开始成为难题。垂钓既解决了销售难题,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调动了渔民投资热情。由于休闲渔业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要,效益看好。在利益驱动下,休闲渔业成为水产业一个热门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渔民的投入积极性。近年来,每年有7%左右的渔民主动投入增添垂钓设施,开发垂钓、餐饮、娱乐项目,以吸引市民。渔民自身也因此建起了小洋楼,走上了致富之路。
(四)带动了养殖品种调整。由于垂钓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营者要在市场上取胜,不得不顺应垂钓者的要求,主动调整养殖结构,开发名特优品种养殖,近年来引进的工程鲫、红鲫鱼、青鱼、斑点叉尾鮰等垂钓品种得到了消费者认可。
(五)促进了观光渔业兴起。打破了行业界限,使渔业从单一产品、单一生产格局中解放出来,如鄂州市通过梁子湖旅游捕鱼节和武昌鱼文化节,与旅游观光业结合,形成了新兴的行业,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我省休闲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的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规划布局不合理。目前基本上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使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
(二)休闲项目不齐全。我市的许多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
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集观赏、垂钓、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休闲场所目前还需完善。另外,由于部分湖泊上经营餐饮,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生活用水和鱼类的质量安全与卫生。
(三)经营管理不规范。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整体形象不佳。
(四)宣传力度不强劲。观赏和垂钓品种少,观赏垂钓收入占生产经营总收入比例低,贡献率较低。多数业主靠建立关系发展自己的产业,宣传费用投入不足,媒体作用难以发挥出来;观赏的品种多以常规金鱼为主,名贵的金鱼、色彩斑斓的锦鲤和形状美丽的热带鱼很少;垂钓多限于鳊、鲂、鲫、鲤和草鱼等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等品种的需求;观赏垂钓收入只占生产经营总收入8%—12%。
三、规范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与建议
从新认识,从新定位;把发展休闲渔业和创建水产大县结合起来,把发展渔业生产和增加渔民收入作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经营、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湖泊和精养鱼池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促进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一)规划先行,引导发展
1、建立示范基地。要集中力量,在武汉、宜昌、黄石、鄂州、荆州、孝感、荆门、黄冈、咸宁、十堰等地建设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即武汉汤逊湖渔业美食一条街、长阳清江渔业休闲度假区、大冶黄金湖垂钓游乐园、梁子湖渔业生态旅游区以及松滋危水库区、三峡库区,汉川刁叉湖、荆门漳河水库、随州大洪山库区、英山、赤壁温泉、丹江水库等渔业休闲、观赏基地。
2、发展相关产业。休闲渔业内容丰富,相关联的产业多。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积极调整渔业产品、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渔具、饲料、鱼药、水族器材等相关产业,要大力发展观赏鱼、观赏水生植物的种苗业,同时积极开发出具有渔业文化特色的产品,使其发展状大。
3、培植休闲品牌。发展休闲渔业要培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要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连锁经营,要按国际贯例,提供配套服务。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诚信意识,提高质量意识,提高推介意识,开展广泛宣传。要实行品牌经营战略,唱响休闲渔业品牌,积极开展资源重组,鼓励资源向品牌企业集中,小企业向在大企业靠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湖北渔业品牌,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
4、保护资源环境。发展休闲渔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休闲娱乐设施不能破坏水生生物生态环境,不能损害水生生物,不能直接向水体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拉级和有害物资,杜绝污染源进入渔区。要防止对资源过渡开发利用,严格执行渔业有关法律法规,控制围拦、网箱、捕捞和进入水体的休闲设施数量。要坚决取缔不符环境要求的娱乐设施,减少污染水体对生太环境破的破坏。
5、提供技术支撑。发展休闲渔业要注重将传统渔业与现代渔业结合起来,将渔业新品种的引进与原种的保护结合起来,将观赏、展示、娱乐与生产的发展结合起来,要十分警惕外来物种入侵和疫病传播,要严格引进品种的检疫,并控制在一定的养殖范围内。要积极探索最佳休闲渔业模式,开展休闲渔业的前瞻性、可作性研究,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
(二)优化政策,扶持发展
1、资金政策。加强金融机构与开发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
2、税收政策。休闲渔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发展之初,有关的税费要做到免、减、缓,扶持休闲渔业的发展。
3、土地管理。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
4、价格收费。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指导,促进发展
1、规范市场行为。出台系列配套的相关条例:规范垂钓活动行为,保护垂钓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加强治安、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管理;重视湖泊经营“渔家乐”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全省休闲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从业培训。由于休闲渔业的从业者大多由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农民转岗转业而来,因此要加强转岗转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3、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休闲游乐、享受生态、享受渔业文化的理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养殖基地、餐饮、客房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形成品牌,迎合游客垂钓、猎奇、玩水、观景、享受丰收等方面的多层次需求。同时,渔业基地的生态环境也应本着和谐、自然、安全、方便的原则,突出农家田园的特色,展现田园风光的魅力。
(四)开拓创新,推动发展
1、要加大领导重视程度。一方面,各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转换思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休闲渔业作为实施大水产战略,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为休闲渔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要主动与林业、旅游、工商、公安、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上下互动,形成合力,搞好休闲渔业工作的指导与协调。要坚持因地制宜,有序发展稳步推进的原则,搞好典型示范。省局XX年确定的武汉市、宜昌市、黄石市为试点市,耍认真总结经验,为全省提供典型示范。各地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早动员、早规划、早安排,选好示范点,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来规划和建设,争取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使其真正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2、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要通过各种观赏渔业和旅游渔业的发展前景,广泛宣传休闲渔业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陶冶情操、娱乐身心,提高生活品位和质量的独特作用,广泛宣传休闲渔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于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致富奔小康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通过典型范例的宣传报导,提高休闲渔业在全社会的知名度。同时,各地要重视品牌效应,加大推介力度,既要善于真抓实干,又要敢于吆喝推介,把休闲渔业推向市场。要大力宣传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休闲渔业品牌,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使我们的休闲渔业建设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度。目前发展休闲渔业是渔业发展的又一个商机,各地要在遵循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的前提下,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渔民和工商业主,将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休闲渔业中去。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以优势资源和优良环境为卖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招商引资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租赁、入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搞好休闲渔业基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创新机制,摸索规律,探讨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走出一条休闲渔业的长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