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局推进登记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积极推进登记制度改革
建设便民高效的市场准入通道
2005年,我局在建设企业登记绿色通道的工作中,按照省局、市局的工作部署并结合围场工作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行“一审一核”制,把企业登记审批权下放到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积极稳妥地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把个体工商户登记委托到所,同时强化业务培训,完善工作制度,推行多项服务措施,加强指导检查,在减少审批程序的同时确保登记工作质量,提高了服务实效。
一、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登记制度改革
企业登记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的重要手段,是服务经济发展,推进执法到位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企业登记注册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门槛高、环节多、期限长,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壮大。在推进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工程的进程中,我局进行了多次分析和研究,决定把改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下放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权,打造方便快捷的市场准入通道做为建设绿色通道的重要内容。我局认为:改革登记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行政许可法》第六条明确要求: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国家局、省局也提出 了具体要求,因而下放登记审批权,减少审批环节这是登记制度改革的必然。而这种改革也正切合我县地域面积广大,农民办照难的实际。同时,我局推行登记制度改革的前题条件已经具备。一是《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给实行“一审一核”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几年来工商所改革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能够承担起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工作任务。三是信息化建设使局、所微机联网,为工商所办理登记业务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下决心在绿色通道建设中推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
二、立足围场实际,大胆探索注册登记的新方法
(一)按照高效可控的原则设置委托登记的范围和权限。科学设置委托登记的权限和范围,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设置的登记范围和权限过小,起不到便民快捷的作用,而范围权限过大,又容易失控,出现问题。我局通过分析和研究,把国家总局的指示精神和省局、市局的要求,与我县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出如下规定:除申请从事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含成品油经营)、烟花爆竹等行业的企业登记申请由县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负责人受理,主管局长核准外;其它企业登记申请由县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受理人员受理,工商局驻县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负责人核准。除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行业外,中介服务、大型宾馆(饭店、坝上度假村)、大型商场(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超市)、网吧、电子游戏、文化娱乐、桑拿洗浴、录象放映等行业个体工商户由辖区工商所所长受理,报县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负责人核准;其他行业的个体工商户由受委托的工商所登记人员受理,工商所长核准。县局与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各工商所签订委托书,从2005年5月10日开始,把企业登记注册权力下放到工商窗口,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权全部委托给各工商所。这样一改,一般企业登记由原来的工商所初审,县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受理人员受理,负责人审查,主管局长核准四个环节变成了两个环节;一般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权限下放到工商所,申请人从事个体工商业可就近登记,极大的方便了申请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把政府提出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强化业务培训,确保登记质量。下放个体工商户登记权,对基层工商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长和登记人员不仅要熟悉登记法规和工作流程,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我局以全省法律知识培训和岗位大练兵为契机,先后两次对各工商所长和负责委托登记的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学习《行政许可法》、《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规定》及登记规范用语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知识;以“三会两能”(三会:会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使用工商所管理软件,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分析;两能:能正确录入登载,能正确处置各类紧急预警信息)为标准,加强计算机操作知识培训,建立了基本胜任工作的登记干部队伍。
(三)建立健全登记工作制度,规范登记工作程序。我局于2005年5月印发了《关于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委托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档案管理、做好统计工作、严格名称管理、营业执照管理、营业执照号码管理和票据管理、数据传输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委托登记后的注册登记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
(四)抓好监督检查,强化登记人员的责任意识。一是建立了登记质量检查制度。县局注册登记股加强对工商所登记工作的指导,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重点检查登记程序、登记材料和执照管理等,对搞的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二是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委托登记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强化登记人员“登记无小事”的理念。县局监察室不定期对各工商所委托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对登记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以权谋私,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按规定追究责任。正式委托登记以来,共纠正核准超工作时限,经营范围表述不规范等问题12起,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批评。
(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每个工商所配备两台计算机,安装了“红盾98”、“工商所管理软件”和“企业分类监管软件”,实现了与县局、市局、省局四级联网。组织人员将书式档案资料进行整合录入,建立了完整统一的登记资料数据库,实现了资源共享,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网络畅通,数据及时传输到县局数据库。
三、落实六项服务制度,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一)上门服务制。对亲自到机关办事有困难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申办事项我们提供上门服务。在今年企业年检期间,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有关人员先后为50多家企业上门年检和咨询服务,为300多家个体工商户送照上门,极大方便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二)预约服务制。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约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服务。申请企业来人或来电与工商局约定时间、地点,工商局指定专人提供咨询、注册登记等服务。我局已对企业进行预约服务14次。通过预约帮助县政府招待所办理改制和为县宏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登记。
(三)跟踪服务制。主要是对一些重点项目、外资项目、新上项目提前介入,专人负责,全程帮办。2005年工商局先后为六家企业提供跟踪服务,使企业注册登记顺利完成。
(四)企业联系点制。对辖区内的重点企业、重点市场,由局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负责,实行零距离服务。现在局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已与50多家企业和70多家个体户工商户建立了联系。
(五)企业联络员制。驻县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登记窗口在所登记企业中设立固定的联络员,采取各种方式向他们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定期或不定期地征集企业的服务需求,拓宽沟通渠道,不断改进企业登记管理工作,现已发展企业联系员50人。
(六)延时服务制。企业登记注册随来即办,遇下班时间自动延时,不受工作时间限制,办完为止。2005年8月 4日,天津某企业拟在围场投资建一物流分公司,委托物资局一同志咨询企业登记有关问题。晚8点多,这名同志通过电话找到县工商局驻政府行政审批中心的负责人董延环同志,董延环当即约该同志面谈。了解清情况后为其写了一张应当提供文件的清单。第二天上午11点,天津投资人带着有关文证件赶到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董延环审核后当即批准登记并发照,投资人对工商局优质高效的服务非常满意。
四、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一)改革提高了登记效率。在正式委托登记的七个多月内,我局登记注册各类企业78户,各所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 536户。在各项登记资料手续齐全情况下,个体执照由原定的30天缩短为1个工作日发照;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由法定的10天缩短为1个工作日;企业设立、变更、年检登记由法定的30天缩短为3个工作日。绝大多数实现了当场受理,当场核准,当场发照。
(二)改革提高了登记质量。县局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档案资料进行自查,认为登记材料齐全,登记程序合法,工作开展扎实。市局有关科室同志到围场调研时,对工商所委托登记的质量给予了肯定,并认为这项改革方向正确,积极稳妥,效果明显。
(三)改革促进了业务能力的提升。登记制度的改革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必须熟练准确回答咨询,严把审核关,要有在核定经营范围时规避风险及排除隐患的能力,这些必然要求我们的干部加强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责任意识,使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也从整体上提高了工商机关的服务水平。
(四)改革得到社会认可。下放登记权限为申请人办理登记注册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环节,提供了便捷服务,赢得了业户的一致赞誉。县政协常委在视察工商工作时,对工商局的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地方党委政府对工商局的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工商局在文明执法杯竞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9个工商所行风评议中在32个乡镇被评为第一名,在5个乡镇被评为第二名。
第二篇:衡山县工商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衡山县工商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www.xiexiebang.com
字体大小:
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促进我县商事主体发展壮大,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11号)和省、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关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客观规律、尊重商事主体意思自治权利为原则,突出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商事登记制度,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改革现行以“营业执照”为中心的商事登记制度,实现商事主体资格登记和经营资格登记相分离,理顺商事主体登记与经营资格许可的相互关系;改革现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现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制度,放开对自然人以个人名义从事经营的限制;改革现行企业退出机
制,创设商事主体除名制度,建立更为便利、更为灵活的商事主体退出机制,改革现行企业登记检验制度,实行商事主体年报备案制度,构建有效采集和查询商事主体真实经营状况的信息基础;改革现行商事登记公示制度,建立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改革传统登记方式,逐步推行网上注册,建立电子营业执照制度,实现商事登记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三、工作内容
(一)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
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另有规定的外,其他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商事登记机关不再对公司实收资本进行登记;取消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规定;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及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的货币出资总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缴足出资的期限。
(二)实行商事主体年报备案制度
改革现行的企业年检制度,实行商事主体年报备案制度。商事主体在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向商事登记机关提交《报告书》,申报上一的基本信息,商事登记机关通过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公示平台,将《报告书》向社会公示。商事主体对《报告书》的真实性负责。
(三)实行工商登记注册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的登记制度
商事主体取得工商登记注册,即具有商事主体资格和一般项目经营资格,同时具有公示登记信息的功能,以及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但商事主体须经许可审批才能从事许可项目经营活动。
1、从事一般项目经营活动的,申请人直接向工商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即可领取营业执照;
2、从事许可项目经营活动的,申请人领取营业执照后,到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取得经营资格,开展经营活动;
3、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和销售、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烟花爆竹生产等特定行业经营活动的,取得有关职能部门许可审批手续后,申请人向工商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即可领取营业执照。(依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2015‟11号规定执行。)
(四)实行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是指商事登记机关将违反商事登记有关规定的商事主体,从商事登记名录中剔除,归纳到经营异常名录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事主体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商事登记机关将其纳入经营异常名录:
(一)未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报告的;
(二)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责令的期限内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
(三)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四)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自列入之日起3年内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可以向作出列入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届满3年仍未履行公示义务的,将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五)放宽住所登记条件
1.允许有投资关联关系的商事主体,在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内的商事主体,经营股权投资、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软件设计、动漫游戏等现代服务业的商事主体,将同一地址作为多家商事主体的住所。
2.企业在其住所所属行政辖区(县)内增设不需前置许可的经营场所,可以选择办理分支机构登记,也可以选择向商事登记机关申请增设经营场所备案。
3.对无法提供有效房产证明文件的,可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园区管委会出具同意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使用证明,申请人可凭该场所使用证明直接办理商事主体的住所登记。
(六)按照县人民政府和市局的安排部署,逐步构建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和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打造信用监管体系。
1.依托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各审批部门、执法部门均可通过平台共享行政许可登记、监管、信用信息,办理行政许可及监管业务。
2.依托统一的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全方位公示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包括商事登记(年报、经营情况、缴纳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和办理行政许可情况、信用信息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记录等。
3.积极引导行业组织自我完善,促进商事主体和个人自律;加强对审计、验资等中介、专业机构培育和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其连带责任制度;提升公民自治意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
(七)按照县人民政府和市局的安排部署,逐步推行网上登记服务。
逐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发照、网上查档的电子化登记管理模式。商事主体网上提交登记申
请,上传申请资料,商事登记机关网上接收、受理、审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并及时寄出纸质营业执照。商事主体提交的网上登记申请资料,通过信息平台提供给社会公众免费查阅。
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和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的有效协调运转。
四、组织机构
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局已于2014年3月1日开始逐步推进注册资本登记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允许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改年检验照制度为报告制度等改革工作,并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明确责任,根据人事分工,对原改革领导小组进行调整,成立衡山县工商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李磊建 常务副组长:朱志云
副
组
长:周宋清
李瑞华
周建卫
赵鸿雁
成员:刘
芳
阳红洁
朱旭东
柳勇军
唐新卫
欧阳南
曾文正
伍线军
周向军
谷虎桦
周海波
刘智辉
赵建辉
李璧君
王
智
陈 斌
袁
峰
金飞辉
周健海
赵文斌
赵焕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注册分局,刘芳兼任办公室主任,符玲、江涛任专干。组长李磊建统筹全局改革工作;常务副组长朱志云负责牵头做好各项改革工作;其他副组长根据领导分工,配合做好改革工作;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完成好具体的改革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改革具体实施、部门间沟通协调、舆论宣传等日常工作。
五、分工职责
为系统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分工:
(一)办公室
主要职责:与县政府办及县政府综合部门沟通、协调、对接;做好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关的业务股室上报的需报送县政府和市工商局的材料修改、把关和报送工作;做好全局性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材料撰写、调研和对外宣传工作。
(二)注册登记分局
主要职责:按照上级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部署,做好与商事登记有关的资料准备、政策宣传及登记发照工作及相关审批事项的清理归类;牵头全系统相关业务的改革推进、督促检查;组织对改革后相关政策法规的组织培训实施,在5月份以前对各所进行至少1次的业务指导;在全县信息公示平台未投入使用前,由注册分局将登记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定期汇总,提供各行政审批单位。
(三)法制股
主要职责:牵头做好法律、法规的清理工作,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清理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好法制保障,与县政府法制办、司法等相关部门对接,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的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和提供风险防范保障。
(四)企监股
主要职责:负责做好湖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培训和衔接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牵头组织好有关监管信息的录入工作,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按照上级部署,构建统一的信用监管体系;根据《衡山县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原则,牵头做好后续监管工作。
(五)信息中心
主要职责:与省、市局负责信用信息系统的部门和县电子政务办对接。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所需的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为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技术保障。
(六)监察室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的效能督查,加强窗口服务的监督检查。
(七)人教股
主要职责:协助做好培训工作,在4月底前,组织全县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一次系统全面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培训。
(八)各基层工商所
主要职责: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把好市场准入关;落实好限时、承诺、预约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窗口登记人员加强学习,准确掌握改革精神和改革内容;积极开展对辖区内的企业和个体户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宣传工作,务必使各企业和个体户充分了解商改的意义、内容和精神。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强化协调配合,严格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商事登记制
度改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顺利推行。
(二)加强督促检查
县局监察室要根据本方案提出的相关要求,对涉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顺利推行。
(三)加强服务保障
各相关单位配合财务股作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所需的经费预算,保证改革所需的设备和工作经费保障。
(四)加强宣传引导
要统筹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宣传工作,突出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政策解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各单位要积极向县局办公室上报改革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展开广泛宣传,让全社会了解改革、支持改革,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推进氛围。
(五)加强责任意识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作为。按照县局文件要求,认真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对改革涉及的超出我局职责职能的,要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做好沟通、衔接工作,实现信息共享。
二○一五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工商局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年来成效显著
工商局**市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年来成效显著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投资环境国际化的重大举措。2013年10月下旬以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大力发挥特区新优势,围绕职能转变,敢于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一、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在坚持改革步伐与中央步调一致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大胆放开,勇于突破,出台了“先照后证”并扩至外资鼓励类项目;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并扩至所有商事主体;住所与经营场所分别登记备案制度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措施,企业“放得开、办得好”,社会活力大大增强。一是激发了创业热情。截至12月底,全市新登记各类商事主体7.03万户,新设量同比增长80%。其中,私营企业占比46%,个体工商户占比51%;新设内资公司中,98%选择“零首付”出资设立,认缴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的占7成。改革激活了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成为改革的最大践行者和受益者。二是创业带动就业。按照今年上半年社会就业人数与新设主体量比来推算,改革至少给全市增加了27.67万的就业岗位。三是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从全市新设法人商事主体的数据看,第三产业占新设户数82%,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位列注册资本前五位。
二、强化部门职责,后续监管无缝对接。为防止改革后监管工作的“缺位”和“失位”,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同步考虑后续监管问题,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确各许可监管部门职责,实现由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一是制定后续监管方案。制定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工作方案》,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确各许可监管部门职责范围和监管要求,涵盖所有许可审批事项的监管。对于行政审批事项,监管部门按照行业管理分工确定职责。按此工作方案的要求,**市属的28个行政许可监管部门全部制定了各自的后续市场监管实施办法。二是强化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工作。修订了《**经济特区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办法》,对无照、无证经营行为设置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同时,为防止改革后个别许可监管部门监管手段偏弱偏软的问题,通过特区立法赋予许可监管部门对无证经营行为的调查权、处罚权及部分查封、扣押的强制权;合理界定无照和无证经营行为,落实登记、许可和监管部门职责,确保改革后执法主体明确,监管责任到位,防止推诿扯皮。
三、实施信用监管,社会诚信意识增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始终将信用监管作为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坚持“以信用促监管、以信息强监管”,信用监管框架基本构建。一是强化信息公示。以特区立法的形式,明确“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法定载体的地位,对外公示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截至2014年底,平台收录了全市31.2万家商事主体的登记备案信息和上万条信用信息,对每一家商事主体均形成了独立的信用信息档案;访问量逾941万人次。二是强化信息共享。依托“**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及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发的审批管理平台,实现商事登记机关、行政许可机关、监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信息推送和数据共享。截至12月31日,信息公示平台经由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向37家相关许可部门推送商事主体登记备案信息80141条,接收23家许可部门通过行政审批信息管理平台向公示平台推送的许可信息26153条。三是强化信用约束。制定经营异常名录及黑名单制度,商事主体不按期公示年报或者通过住所无法联系的,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有违法行为的将被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2014年3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实现“年检改年报”,将原有的政府监督检查职能改为提供公共服务,由企业自主公示年报信息。同时,国家工商总局还将**市作为企业年报公示信息抽查试点,全面启动年报公示信息抽查工作,有效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截至年底,已公示2013年报的商事主体有192235户,年报率达93.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1.51万户商事主体因未按期公示2013年报告以及885家商事主体因无法联系住所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有590起工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向社会公示,被载入黑名单。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的商事主体,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等有关单位在办理登记备案、政府采购、银行开户、银行贷款等多个领域已开始对其实施限制或约束。
四、强化保障体系,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为稳步推进改革实施、确保改革成效,市商改办在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注重统筹深化,完善配套措施,“宽进”后的市场“放而不乱、放而不低”。一是法律法规支撑有力。充分发挥特区立法优势,出台《**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经济特区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办法》,作为改革的法律保障。同时,配套制定了《经营场所备案及监管规定》、《商事主体登记备案办法》等12个规范性文件,对改革中涉及的行政许可审批、后续市场监管、登记备案、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等具体事项作了详细规定。二是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商事登记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当日办结率达六成,登记和备案申请材料分别由原来的14项和6项大幅精简为5项和3项;加快简政放权。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保留前置审批项目7项,前置转后置(照后审批)的审批项目180项,使改革后全市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22%,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承诺时限的1/3;审批环节全部精简到5个以内,23.2%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审一核”,74%的事项“即来即办”。三是创新建立“负面清单+分类管理+部门协作”的经营场所分类管理制度。在实施住所与经营场所分别登记、备案制度的基础上,对经营场所实行分类管理,对油烟噪音扰民、高污染、影响城市景观和历史风貌的经营项目划定禁设区域,列出《**市经营场所禁设区域目录》,对禁设区域内的经营场所不予备案,真正做到“放而不乱、放而不低”。明确各职能部门对经营场所的监管职责;对需要甄别的商事主体拟登记、备案信息,由工商部门发送给有关行政部门做出是否予以经营场所备案的答复,构建起部门间良好的协调互动机制。2014年,**市局已向相关部门发送甄别请求580条,接收部门反馈的甄别信息549条,对302家商事主体拟备案的经营场所作出不可作为经营场所的甄别意见。
2015年,**局将结合**市的自贸试验园区建设,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二次改革”。一是进一步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化水平。做好与《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衔接,改进和提升年报公示系统。积极推进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工作,实现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和公示的全程电子化登记。探索研究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二是进一步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构建信用监管体系、完善以信用监管和行为监管为重点的后续监管模式和监管制度,总结提升加强“先照后证”监管的“**经验”,有效落实改革后的后续监管工作。三是进一步强化改革法律法规保障。贯彻落实《**经济特区无照无证经营查处办法》及实施意见;制定出台《**市商事主体信用信息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信用信息征集、公示、使用和管理。
第四篇:某县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某县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某县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文章转载自网
近年来,××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行了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分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注重加强部门配合,形成改革合力,较好的克服了改革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发挥人事、财政等主要职能部门作用,抓好宏观调控
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既要放权搞活,又要讲究公平,确保稳定。为了确保改革规范有序进行,我们主动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充分发挥对改革的宏观调控职能,防止改革偏差,有力促进了改革的全面实施。人事、财政作为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职能部门,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改革之初,人事和财政部门组织力量对全县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召集各方面代表进行讨论座谈,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学习消化上级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出台了《××县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方法和具体要求。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对各单位的改革进行现场指导,及时答复疑问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近两年来,县人事局和县财政局直接参与指导了家试点单位分配方案的制定。文章转载自网
二是加强总量控制。控制总量主要是防止行业差距拉得过大,和防止财政拨款经费的滥用。对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我们按人员编制核定工资总额,要求各单位应在总额限度内搞活,不得随意突破。对差额拨款、有自主收益的单位,规定可以根据效益状况及单位性质按比例提取部分收益用于内部分配。对于经费自筹的事业单位,允许其在单位平均工资额不超过全县上平均工资水平倍的前提下,根据本单位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分配。
三是严格方案审批。我们要求全县各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收入分配方案时,要充分酝酿,广泛听取意见,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人员大会通过,再报县人事、财政部门审批。人事和财政部门对各单位改革程序的规范性、分配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把关。对操作程序不规范的,及时指出并帮助纠正;对达不到搞活要求的,要求进行完善;对改革中最低收入与最高收入比例显失公正的,要帮助进行调整。
四是改革统发机制。工资由财政统发、打卡到人的传统做法,不利于扩大用人单位的分配自主权和搞活内部分配。为此我县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紧密配合,决定对所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中浮动部分予以缓拨,只按月发放固定部分和津贴。活的部分,由财政部门按学期或拨付到各单位,由各单位自主进行分配,并规定必须进行搞活。
二、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抓好分类管理
事业单位数量众多,情况比较复杂,但行业特征比较明显,同行业的事业单位共性较多。为此,我们在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注重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分线分块指导和推进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依靠主管部门,开展分类试点。我们针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与教育、卫生、建设、宣传等主管部门一道,分别选择县九中、县人民医院、县环卫处、县广播电视局四个不同性质类别的单位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试点,重点联系,对口指导。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措施,组织力量研究解决办法,并总结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由各主管部门牵头,在本行业内推介试点单位的作法,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二是联合主管部门,搞好分线指导。我们与县教育局联合,专门研究确定了全县各学校搞活内部分配的大致原则和方法,坚持“按劳分配、优教优酬”的原则,采取绩酬挂钩、量化管理、定期考核、奖惩兑现的措施搞活了教师队伍内部分配。与卫生局密切配合,在县直医院全部推行了搞活效益工资的改革,充分发挥各单位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配方案。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红十字会医院等硬、软件设施较好的医院实施“四定一奖惩”管理办法。即:定人员、定支出、定任务、定奖金提取比例;按行政、医疗、护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结果进行奖惩。在乡镇卫生院推行了“基本生活费奖金”的收入分配模式。对于其它战线已经实行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允许其实施因事设岗、按岗定酬,完全按经济效益决定分配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送人事和财政部门审批备案后执行。
三是督促主管部门,落实分块推进。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强化部门责任,实行分级督导把关。对行业特征比较强的大系统,如教育、卫生等,我们要求各主管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研究制定帮助下属单位搞活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对各单位初步改革方案,由各主管部门进行预审把关,帮助完善。在整体推进过程中,以主管部门为责任主体,
第五篇:工商局稳步推进依法行政经验做法
近年来,××市工商局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和谐法治工商”为目标,严格落实行政执法领导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大力加强工商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出色地完成了行政执法配套制度建立完善、规范性文件清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诉讼以及执法队伍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任务,依法行政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和监管服务
对象的一致好评。
一、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设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规则和工作机制,确保该局依法行政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二是加强法制工作机构建设,发挥法制员参谋助手作用。全市各级工商系统均设有配置编制的法制工作机构(法规科、股),有专人负责法制工作,并为每个工商所配备1名法制监督员。通过制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规定》等制度,明确各级法制机构、工商所法制监督员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同时,该局还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证换证、申领工作,确保行政执法主体合格,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
三是制定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落实依法行政阶段性部署和工作任务。该局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制订法制工作要点,明确全年法制工作的重点,并通过执法检查来检验依法行政各项阶段性部署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督查,落实执法监督。该局通过完善法制监督和行政执法评议机构建设,加强对系统内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督查,目前,该局已初步形成以行政复议机构、信访机构、法制督查机构、监察督查机构为核心的法制监督网络,加强对全系统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同时,通过建立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制度,对检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好的工作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和推广,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各部门限期进行整改,促进机关与基层之间的检查交流,以利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二是核审从严把关,确保案件质量。该局各级法制监督机构加强对立案的审查,编制《立(销)案登记薄》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进行登记、编号,以备对案件查处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对送审的案件在处罚主体、执法主体、适用法条、定性标准、证据事实、办案程序等方面严格把关,认真核审,对不具备结案条件的,及时提出处理意见,说明退案的理由。同时,加强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以及当事人陈述、申辩情况的审查,确保执法的公正公平。
三是完善行政行为自律机制,依法接受各界监督。该局通过依法公开各项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如:为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开,该局制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制度》(试行),并将符合条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在电子显示屏和公示栏向社会公开,接受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使行政处罚更加透明。
三、积极创新,多措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改进行政执法工作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推行行政指导。2009年,该局坚持以建设服务型工商为宗旨,从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入手,按照预防与惩戒、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疏导,对条件无法满足经营要求的有关主体在筹备阶段进行警示建议,对涉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但无明确法律规范的行为进行劝告等。力求通过及时预警、善意提醒、回访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相对人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树立自觉守法经营意识。如:蒙山县工商局将行政指导中的“执法办案疏导制”、“巡查监管劝导制”与具体行政执法工作相结合,结合本局实际制定了《蒙山县工商局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工作制度》,要求对所发现的无照经营违法行为,先进行教育疏导,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对当事人拒不停止违法经营行为的,再视情形处理;同时,对于已经受到行政处罚的相对人都能及时进行回访,加强沟通与联系,指导当事人自觉改正违法行为,守法经营。
二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该局在登记窗口坚持推行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预约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服务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办结时限压缩均达45%以上,如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等共24项法定时限10日,承诺时限1日,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办结时限压缩率达90%。同时,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落实自治区工商局、市工商局各项优惠政策,放宽准入条件,优化准入环境。为重点项目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把××市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