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疃中心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包保责任制
杨疃中心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包保责任制
一、班主任教师是本班留守儿童的包保责任人,每位包保责任人帮扶5-10名留守儿童。
二、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卡,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
三、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写信讲一讲心理话及汇报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
四、及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进行心理疏导。
五、组织出外打工的家长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外出家长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六、学校每学期对包保责任人进行考核,考核达80分为合格,不满80分,少一分扣绩效工资10元,且不得评优评先。
杨疃中心学校
2012年8月30日
第二篇:三桥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包保责任制
三桥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包保责任制
一、班主任教师是本班留守儿童的包保责任人,每位包保责任人帮扶10~15名留守儿童。
二、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卡,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情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
三、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写信讲一讲心理话及汇报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
四、及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进行心理疏导。
五、组织出外打工的家长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出家长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六、学校每学期对包保责任人进行考核,考核达八十分为合格,不满八十分,少一分扣绩效工资10元,且不得评优评先。
第三篇:车站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包保责任制
车站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包保责任制
一、班主任教师是本班留守儿童的包保责任人,每位包保责任人帮扶5-10名留守儿童。
二、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卡,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
三、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写信讲一讲心理话及汇报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
四、及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进行心理疏导。
五、组织出外打工的家长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外出家长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六、学校每学期对包保责任人进行考核,考核达80分为合格,不满80分,少一分扣绩效工资10元,且不得评优评先。
2010/9/5
第四篇:魏庙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包保责任制
魏庙小学留守儿童包保责任制
根据魏庙小学实际情况,特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包保责任追究及考核制度。
一、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是本班本中队留守儿童的包保责任人,每位包保责任人帮扶8-12名留守儿童。
二、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卡,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
三、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写信谈心及汇报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
四、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进行心理疏导。
五、组织出外打工的家长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外出家长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六、学校每学期对包保责任人进行考核,考核达结果与绩效及评优评先挂钩。
魏庙小学
第五篇:杨疃中心学校留守儿童管理办法
杨疃中心学校留守儿童管理办法
1、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调查了解,每期初分班登记,教师拟定“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转化措施,对“留守儿童”现状进行分类,平时注重分类进行指导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将“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身心发展、在校表现等及时做好记录,根据表现采取教育对策。
3、开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每期进行2--3次监护人培训,培训时主要以: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误区、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等内容为主,提高监护人素质,促进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4、加大家访力度,教师尤其要做好此类儿童的家访,家访时对儿童出现的问题与监护人协商引导,纠正孩子行为习惯的偏差。
5、开通“亲情热线”,帮助“留守儿童”接通父母电话,可通过登记“留守儿童”父母电话,告知学校电话或班主任教师电话,让孩子们每周和父母沟通,享受亲情或关怀。
6、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活动或其它系列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纠正“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让“留守儿童”感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集体胜似家,老师比父母还亲,时时处处有温暖的感觉。
7、开展结队帮扶活动,学习上结队帮扶,生活上教师尽量予以关心,帮助学习困难和家庭困难的儿童,充分让他们愉快、健康的生活。
8、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大力宣传“留守儿童”中品学兼优的孩子,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其他儿童健康发展。
杨疃中心学校
201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