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十二五事业发展指导思想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继续坚持中国科协“三个服务,一加强”的工作方针,加强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理念,努力加强学会建设促进学会发展。
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十二五事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2010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召开了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2011-2015年正是新当选的第九届理事会领导学会工作的5年。学会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十二五期间做到以发展学科建设和提高学术水平为主线,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扩大会员队伍;加强网络建设,扩大学会的影响和提高工作的效率。此外,学会还将全面提升会员服务,围绕“三服务一加强”努力为广会员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的主要活动和计划
十二五期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的主要活动分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促进学科发展
2010年11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召开了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韩启德院士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吴立玲教授任第九届理事长。在韩启德院士代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所做的报告中总结了自2006年7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组成后,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学会取得的工作成绩,学会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取得了提高;学会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科发展。同时报告中韩启德理事长提出了病理生理学科应该着重考虑和解决的四个问题:“是什么?教什么?何人教?何时教?”。他提出医学的各个学科是在医学发展中自然产生的,但随着发展的进程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病理生理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学科的性质,倡议在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期间组织一场“病理生理学科性质的大讨论”,从而促进病理生理学会的发展,明确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搭建科研和教学的交流平台,推进学风建设。韩启德理事长代表第八届理事会对第九届理事会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新的领导班子能够
“明确目标、加强领导、改革机制、增强活力”,弘扬学会积极进取、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建设病理生理学会工作者之家。十二五期间学会将根据韩启德名誉理事长的讲话,着手筹划在第九届理事会在任期间,开展一场关于病理生理学科发展的讨论,对学科内容,学科发展方向,教学内容,教学人才等多个对病理生理学科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这对于学会今后的发展、病理生理学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2.突出重点,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病理生理学科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力还明显不足。我们需要组织优秀学者参加会议,展示我国病理生理学科的科研水平,扩大我国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2010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组团参加了在加拿大举办的第六届国际病理生理大会,目前在国际组织中担任前任主席、副主席和理事的职务。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国际病理生理学组织中的影响力,培养后备力量,为会员们提供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学会的十二五规划中将重点在2013年组织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赴美国圣地亚哥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心脏研究会世界大会、2014年组织中国病理生理会员赴摩洛哥参加第七届国际病理生理学大会。国际病理生理学会和国际心脏研究会是在世界上较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学会要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深与这两个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探索出适合学会发展、突出重点的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模式,培养工作梯队。
3. 筹备国际心脏研究会第20届世界大会
在2010年5月日本京都举行国际心脏研究会第20届世界大会上,ISHR中国分会的主要领导成员与ISHR总会就学会发展的有关事宜进行了友好的磋商和交流,并经中国科协批准向总会提出在中国北京举办国际心脏研究会世界大会的申请。经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2019年第二十三届国际心脏研究会世界大会,中国分会的申办成功增加了中国心血管研究者在国际心血管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学会将逐步启动2019年国际心脏研究会世界大会的筹备工作,力求将准备工作做到完善。
4.努力推进培训讲座与继续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全面科学素质工作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将在十二五期间,促进学术交流活动中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发展中法危重病论坛、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动脉硬化性疾病全国巡回研讨会(IAS中国行)活动等几项近几年在继续教育培训班规模较大,内容较新深受广大会员欢迎的继续教育项目。学会努力推进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不但促进了学术交流、同时也为广大会员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方便他们开展各项学习与工作,加强了学会对会员的服务,进
而为扎实推进社会全面素质工作做出贡献。
5.加强服务,创新思路,改进期刊运营模式,积极开展网络资源建设
新的五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将继续加强网络建设,总会的网站要不断更新,也鼓励各专业委员会建设自己的网站。各个期刊也要开展电子版的普及,以及促进期刊网站和网上评审系统的完善。支持帮助运营困难的期刊改变经营方略,增强为会员服务的力度,提高社会效益与影响力,改善经营状况。学会的服务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通讯资源,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部分实现网络视频下载、网络专家咨询,以及网络会议的运用。
6.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中国科协的各项方针政策
学会将积极学习中国科协的各项方针与政策,严格按照科协的规定认真上报和完成科协布置下来的统计、财务决算、项目管理、问卷调查等工作,完成好学会申请下来的各个项目,做好十一五工作经验总结,规划学会十二五事业发展方向,促进学会的各项发展。
在新十二五规划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将在中国科协的监督和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为广大病理生理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促进学会的全面发展而继续努力。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2010年12月28日
第二篇:中国海洋学会第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中国海洋学会第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2011——2015)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文件精神,根据中国科协、国家海洋局的相关要求,中国海洋学会围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形势发展的总体判断,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了《中国海洋学会第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一、制订“十二五”事业发展工作规划依据
从“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看,以海洋强国论坛、海洋青年科学家论坛为精品项目的学术活动得到较好贯彻和落实,两年一次的学术年会活动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较好贯彻实施,国内学术交流持续活跃,实现了同美、日、韩、印、奥、挪、俄等国际海洋组织和港澳台的地区海洋组织的交流合作有了新的进展,以出版发行《中国海洋学会期刊优秀论文精品集》(中英文版)。评选优秀论文奖项,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资助和中国科协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项基金奖励。为代表性成果,学术期刊影响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需要,科普工作得到新的进展,科普活动数量多、影响大,科普期刊和作品丰富多彩,科普队伍不断扩大。“十一五”以来,围绕社会各方需求,咨询服务职能有了新拓展。参加了环渤海承载力的研究。完成了海洋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参与了减轻自然灾害的有关 研究工作。组织“引渤济锡工程”专家座谈会。推动国家海洋博物馆立项建设。逐步把海洋科技工作者建议制度化。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展相关服务。十一五期间,围绕自身发展建设需要,组织建设健康发展。民主办会原则得到贯彻。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完善。为会员和科学家服务不断拓展。
对照十一五规划,总体上比较顺利,大部分设想与计划已经或者正在实现。但由于学会自身的影响力有限以及相关政策不健全等主、客观原因,“十一五”规划所力图解决的一些问题,进展情况并不理想,涉及到会员联系和服务作风改进问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科学普及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还有待提高;分支机构、海洋科普教育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学会专兼职人员权利保障等等许多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为“十二五”规划的制订与实施,留下了很大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
围绕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基于对国家科协事业,海洋工作和我国学会事业发展环境的分析,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国科协有关要求,参照中国科协学会部对制订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和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制定十二五海洋科技规划重点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
二、“十二五”期间学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中国科协、国家海洋局事业和科技规划,遵照学会章程,按照中国海洋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七届一次理事会议对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工作重点。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海洋经济发展,开展好专家咨询服务;围绕科技自主创新提升海洋前沿理论和海洋科技成果推进发展,开展好学术交流工作;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进海洋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开展好科普工作;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承担的任务,开展好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人才工作;围绕经济社会需要,开展好国内外和地区涉海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围绕社会团体改革与发展,开展好加强学会自身组织建设和能力素质建设。创新学会服务和管理理念,继承和发扬学会“智慧与服务”精神,促进学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为国家科技事业和海洋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二)战略目标
在中国科协和国家海洋局的领导和管理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研究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加强学会适应能力,了解掌握社会需求新期待提升学会顺应时代服务能力,紧跟科技和海洋发展新要求发挥 学会智力支撑能力,满足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通过开展以海洋强国战略论坛、海洋青年科学家论坛和学术年会活动,深化学术精品工程建设,创新思路、打造新的学术品牌为导向,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和其它科普、咨询服务、教育培训、人才举荐,扩大学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度,发挥学会职能的完善,提高学会在科技界和海洋界中的作用和显示度。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学会国际参与度和展现力。
(三)职能目标
“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洋学会主要围绕“智囊支撑计划”实施“六项工程”完成“二十项重点工作”进行,努力实现以下职能目标:
1、构建“桥梁纽带工程”,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让“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成为“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切实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实施“桥梁纽带工程”,是学会基本职责的需要。
一是深化“桥”的内涵,发挥“桥”的功能。要以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研究为目标,为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架设起海洋界学术思想的智慧桥梁,深化桥梁内涵,发挥桥梁功能。争取在“十二五”中期,建立形成有中国海洋学会专家院士、中青年海洋科学家,海 洋科普专家队伍为主的高端人才数据库和理论思想创新库,为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的建设推荐和提供相关人才,增大海洋领域的理论思想辐射面,为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思想支撑。
二是发挥“联”的优势,作好“联”的文章。学会作为中国科协主管和国家海洋局挂靠管理单位,具有一定的界别作用,也有联系广泛的性质优势,作好联的文章是“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加强的工作,做到上联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协和省政府、市委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重视、倾斜、关心、帮助。争取在“国家急需海洋资源与开发利用的高新技术”,“国家发展海洋底碳技术开发利用项目”获得学术研究专项支持。横联市直各部门和军地各科研、高校,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争取同“沿海十一个省市的涉海单位及组织机构”深化合作;下联学会分支机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继续同“各分支机构举办已经形成的固定合作事宜”,开发更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组织它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学术研究,促使它们有序参与海洋工作和社会事务,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会组织中的贯彻和执行,使之既能适应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要求。组织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国科协和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理论、政策、法规制定和各项事务的研究服务,真正成为上级领导机关的参谋助手和智囊社团。三是拓展“宽”的纽带,创新“带”的发展。学会不但要成为党和政府的智囊枢纽,亲密纽带,还要成为其它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伙伴。在工作思路上要创新,在业务范围上要探索拓宽渠道。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同兄弟学会间的交流,研究工作。继续保持同兄弟学会建立的主办、协办、联办学术活动的合作关系。鼓励学会“走出去,请进来”,与国际海洋组织和地区涉海组织以及地方学会加强联系与合作,要落实中韩海洋学会合作协议明确2011年在中国举办的海洋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共同探讨促进学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要重点加强与市委、政府有关单位及社会的交流。加强同浙江岱山、嵊泗、象山、连云港以及广西防城港为代表等地级市合作与交流,帮助他们发展海洋经济的强烈愿望,同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动向,了解新的政策法规,深入民众,深入实践,以确定正确的学会办会方向。
四是提升“助”的推力,开创“赢”的局面。要围绕推动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涉海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实施对企业和个人创新方法培训和“讲、比”表彰、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产学研用平台建设,要推动海洋观测技术分会就“海洋技术技量标准”进高校教材的可行研究。要加强同无锡市海鹰加科海洋技术有限责任会司理事单位的合作,要开展以天津海水淡化相关企业的合作项目。
2、深化“学术精品工程”,为推动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服务
强化学会作为海洋学术研究主渠道的作用,团结与汇集全国海洋专家智力优势和研究力量,以学会学术精品项目为标志,使学会成为海洋领域学术研究重要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参与者。
一是巩固和提升学术精品质量。十二五期间,要继续落实第六、七、八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落实海洋青年科学家论坛和每年举办的中国海洋论坛和学会学术年会活动,学术精品论坛要围绕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等关系国家海洋战略纵深层面的问题,确定好主题。通过组织论坛,评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编辑学术论文集,确立学会精品地位,注重论坛质量,形成推动自主创新成果。
二是继承和深化学术品牌项目。组织动员学会参与社会建设,围绕国家经济社会以及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开展学术研讨、论证,提出政策建议。要继续围绕国家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深化以环渤海区域、北部湾、海西经济、长三角等相关论坛的举办。要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等国家海洋战略发展问题,打造学术新品牌。要围绕海洋与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治和减 轻自然灾害、发展临海产业、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学科的研究创新和交流合作,开发交叉学科学术研究新项目。
三是研究和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和水平。要大力提升学术期刊水平和质量,认真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形势,积极研究办刊规律,“十二五”期间,争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和“中国科协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项基金奖励”项目获得资助;学会要研究形成一套以企业管理经营模式为主和以学会管理支持为辅,走精品科技期刊专项重点扶持的学术期刊路子,及时掌握和反映期刊专兼人员队伍的意见和诉求。
四是支持和发挥分支机构作用,注重学科专业建设。要正规分支机构学术活动开展的报批程序,继续延续海洋学会主要负责组织宏观和交叉学科方面的学术交流,支持和发挥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各专业范畴的学术交流。充分发挥海洋环境科学、海洋工程、海洋物理、海洋地质、海岸河口、海洋化学、海洋水文气象仪器、风暴潮及海啸、海洋经济、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海洋遥感、海岸带开发与管理、潮汐与海平面、海洋观测技术、海洋调查、海洋生物工程、海气相互作用、海冰、军事海洋学、海底科学、海洋信息、赤潮研究与防治等分支机构的学科基础建设,指导和规划好各分支机构的活动规划,引导和鼓励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学术 交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分支机构活动支持基本经费。并探索建立经费奖励制度。
3、推进“海洋科普工程”,为全民海洋科学素质提高服务
围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和科协组织建设成为科普资源开发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的要求,立争把中国海洋学会科普工作建设成为海洋系统内最为活跃最为丰富的海洋科普阵地。
一是坚持落实科普工作年会制度。要按照学会章程,落实好海洋科普工作年会制度,作好每年科普工作年会经费项目预算。要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集成海洋科普资源,建立海洋科普资料库、海洋科普专兼职人才创作队伍形成对策和建议。要继续围绕作好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和中国科协全民科学普及任务,推进海洋科普富民兴边等工作的研究和实施。
二是继续发展和推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要合理扩大在沿海省市和内陆地区中小学校建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的数量,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活动开展的规范制度和评先奖励办法。调动学会力量,发挥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现有优势,继续作好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科普惠农兴村等活动,积极主动承办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三是积极承担上级交办的其它科普任务。要重点围绕2012年局作为主办方将在韩国举办世界海洋博览会,积极提供各项支持和主动申请参与。要组织研究论证在内陆及西藏、新疆、内蒙等西北部自治区建立海洋科技场馆建设,让全民海洋意识真正在全民族普及。要加强同港澳台地区海洋科普工作的交流与合作,真正把“大中华、大海洋”的海洋主权意识渗透其中,从而唤起全世界华人社会关注祖国的万里海疆。要在十二五期间,研究制定新媒体海洋科普发展计划和实施,在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做好海洋科普工作的同时,研究基于新媒体的海洋科普手段,立争在十二五中期,推出一部反映海洋科普题材的影视作品,一部反映海问科普精品丛书,一块社会关注度,点击率高的互联网海洋科普网站窗口。编制出版一幅对沿海经济社会有实用价值的反映海洋防灾减灾的科普挂图,要加强同企业合作,创新海洋科普产业及实物的推广,立争创出《海能低碳循环动漫》。
4、抓好“咨询服务工程”,扩大社会影响面和知名度。
要继承和发挥《海洋科技工作者建议》传统作法,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需要,组织学会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一是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服务。要积极参与政府主导下的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专家建议工作。发挥学会联系广泛和汇集交叉学科的优势作用,大力为推动 10 海洋科学技术工作服务。继续保持参与中国科协的环渤海地区2006-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课题。
二是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服务。鼓励支持学会多搞深层次的国家重大项目的制高点学术研讨活动。为海洋事业占领新的制高点,提供前瞻性的咨询服务。继续参加中国科协学科建设发布活动,争取承担《海洋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编写任务。争取参与国家减轻自然灾害的有关研究工作。要保持参与“南海海域深海油气田勘探”、“关于开展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关于适应气候保护,加强我国海洋观测能力建设”、“加强对无居民海岛管理与开发”等重大领域的参与热情。
三是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发展服务。搭建好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与党和政府勾通的桥梁和纽带。继续跟踪并组织力量支持正在研究论正的“引渤济锡工程”。继续关注由学会牵头立项在天津建立国家海洋博物馆立项建设进展和后续工作。要继续围绕潮汐、潮流预报服务和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及影响评价方面组织力量提供服务咨询。
5、支持“助推人才工程”,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社会力量承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职责任务,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的指导、支持、帮助下,承办组织评选表彰工作和人才推荐工作。一是继续做好人才推荐工作。要深入分析“十二五”期间海洋科技人员队伍的客观需求,认真负责的推荐中青年科技人才和院士遴选工作,争取十二五期间这项工作有新的起色。
二是承担人才服务新任务。要在局及职能部门的指导下,高标准的承办完成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评选工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学会体现公信力,凝聚力的高度加以重视。要围绕国家开展的海智计划专项发展规划,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发现和推荐海外涉海高端人才服务国家海洋事业提出推荐建议,要利用学会平台,推荐国内海洋人才参加国际海洋组织活动,提高中国海洋学会学术界的声望。
三是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要在学会各种会议中,加强学术风气的教育和监督。在学术论文评选、学术期刊管理、学术交流中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学术风气,并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要在成立学术监审机构,开展好学术成果评选工作。要推进海洋科技惠民工作,组织教育培训,每年开办一次海洋科技实用培训班。
6、加强“组织建设工程”,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学会要始终保持党领导下的正确办会方向,找准学会定位,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科协和国家海洋局的领导,严格按照社团组织纪律办事,遵守学会章程,坚持民主办会原则,以学术建设为核心,建立建全组织,使学会成为各分支机构、各涉 海科研院校,军地涉海单位等学术事务、会议事务、会员事务的协调、指导、管理与监督服务组织,成为营造海洋科学文化知识公共环境的得力参与者、承担者,要为中国科技事业和国家海洋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完善学会制度。十二五期间,针对学会换届后,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会秘书处工作制度和人员工作分工。完善各专业委员会、各分支机构工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纠正不合适,不适应的一些制度,一些传统习惯作法。要确实发挥好学术交流部、科普工作部、组织发展部等三大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主动性,创新力。
二是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十二五期间,要严格贯彻按章程办事的方针,继承和发扬民主办会,加强学会廉政建设,提前作好各项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按规定要求召开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坚持落实一年一次学会工作会议和一年一次的学术年会制度。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围绕国家海洋局同北京大学等十七所高校签订的联合培养海洋人才合作事宜,发展这些高校作为理事单位的比重,并组织力量考察研究增加学会新的海洋学科范围。
四是发挥组织堡垒作用。学会要在全国会员和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中建立和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使学会成为广大海洋工作者的“温馨家园”。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国海洋学会 会员日活动,为广大会员提供学习交流、增进友谊的良好平台。要开展走访高龄院士慰问活动,体现学会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关爱长者的和谐温暖组织。
三、实现“十二五”学会事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保证“十二五”中国海洋学会事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拟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六大工程”的观念和重点工作意识。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三个服务一个加强”的指导方针;在工作部署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应对形势、科学决策;在工作方式上,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按照中国科协和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强化重点工作意识,围绕重点工作早计划,突发工作妥安排,临时任务巧安排思路统领各项工作。
(二)继续发挥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行积极的桥梁纽带工程,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有作为、有地位,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桥梁纽带地位,创新桥梁纽带意识,在工作中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探求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思路;就是要围绕工作中心,靠创新思维方式,靠超前谋划来实现各项工作任务。坚持顺应时代,顺应民需,顺应发展,建设一支能研究,能谋划,能助推,能联系、能办会、能服务的学会组织。
(三)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民主办会。要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学会工作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细化学会工作操作规程,增强学会服务保障能力,建立一套科学规 范,易于操作,运转高效的学会工作机制。加大按章行事的教育力度,将学会重大决策和与学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事项向广大会员公开。
(四)切实加强调研和工作指导力度。要深入基层调研,进一步弄清工作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措施,有效解决问题,切实增强学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增强对各个环节的政策理解和执行的指导力度。
(五)切实加强学会分支机构队伍的建设。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学会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鼓励海洋学会工作者开拓进取,勤奋学习,吃透政策,精通业务,造就一支思想领先,业务熟练,作风优良,工作一流的学会队伍,培育一种执着追求、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学会精神。
(六)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通报信息,增进友谊,争取他们对学会工作的理解支持,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共同推动学会事业的发展。
(七)切实加强海洋战略形势判断,掌握学会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会信息动态收集和报送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影响学会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分析研判,增强学会动态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完善的勾通渠道和制度。
(八)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既要着力解决好广大学会员会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15 的问题,又要不断推进改革,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尤其要在重点项目上创新突破,下足功夫,全面推动,赢得广大会员及理事单位领导的理解和重视,增强学会发展的后劲。
第三篇:“十二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
安定区永定路街道“十二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全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推动全区广播电视事 业全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定西市安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全区广电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广播电视工作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基调,以创品牌栏目,出优秀节目,提升收视率为目标,坚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广播电视 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 报道。全面反映了全区各条战线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 成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重要会议和重点工作宣传及时准确。围绕贯彻全区重要会议精神和落实重点工作,突出宣传马铃薯、畜草、劳务、早作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开发以及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示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平安创建、党的建设取得的成就,精心策划,超前安排,积极开展战役性宣传。年播出新闻稿件1600多篇,社会评论文章370多篇,新闻摘要1400多条,监督性报道50多篇。先后制作专题片50多部,共播出专题稿件4600多篇。
(二)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坚持定期走访定西电视台、定西日报社、甘肃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送新闻节目,加强外宣通联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外宣通联稿件的质量。每年在省、市级媒体播出稿件200多篇。
(三)着力制作新栏目,不断提高自办节目的质量和水平。五年来,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开设《全区项目建设回眸》、《区政 府10件实事办理》、《作风建设年活动》等专题栏目26个,播发新闻节目300多篇。
(四)加大稿件创优力度,提高新闻采编播制水平。累计向 省、市新闻媒体选送稿件658件,向市级报送创优稿件118篇,获奖65篇。其中,«总书记二访大坪村》、《温总理来到咱农家》获省级一等奖;«温总理的土豆情》获省级二等奖,«农村妇女韩玉芳依靠劳务输转坐上了飞机》、《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电视进万家工程让贫困群众看上了彩色电视》、《全省首小循环经济园区在定西启动建设》等获市级一等奖。
(五)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广电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463.15平方米,建写在面积4660.07平方米,总投资982.85万元,其中列入灾后重建资金600万元,已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二是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共建成20户以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195个点,21196户,涉及19个乡镇,总投资720.66万元,覆盖约9万多人口O三是中央农村无线覆盖工程。投资87万元,完成了高峰转播台的维修改造任务,对原房屋进行了维修改造,对原有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换。四是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完成了内官、晚口两乡镇有线电视延伸工程,覆盖农户3000多户1200多人。目前,全区广播覆盖率达88.1拢,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2.73%。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 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推动广播电视工作发展转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增强活力,开拓创新、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全面展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 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显著提高。将安定区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建设成为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新闻媒体,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将新闻报道的着力点放在区委、区政府对各项工作决策运筹过程上,向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传递好、报道好决策的背景、内涵、实施情况和成果。从群众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开掘群众密切关注的信息。
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3%,力争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
---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广播电视工作队伍。
---制作一部有较大影响的电视专题片。
---培养若干名在全市范围内叫得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
创优节目多个获省级奖励。
---创办市内名牌栏目。
---加强事业建设,保证优质、安全播出。
---经营创收每年递增· 2015年达到40万元。
四、“十二五”广播电视重点项目
一是20户以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争取实施好 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在农村的 有效覆盖范围。“十二”时期,全区计划新建20户e以下自然村“村 村通”工程2198个点,涉及全区四个乡镇,覆盖盲村户数39365 户,重点解决边远山区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二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程。总投资2350万元,好区广播电视台录音(像)室新增数字摄像机、录像机、时基同步器、调光台等设备28台(套);对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乡镇实施电视节目信号有线延伸,对其余乡镇实施微波传输。新建高峰、葛家岔、石泉3个电视差转台。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领导。从体现科学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广播电视事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
(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实施广电人才培养工程,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产业经营三支人才队伍;制定完善奖励机制。对节目创优上有重大成果、其他方面有突出成绩者给予重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练兵,加强业务培训II;引进所需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进一步推 进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全员聘用制,按岗定酬。
(三)加大对广电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广电项目的资金支持。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逐年加 大政府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
第四篇: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市农业局
一、发展目标
至****年,我市粮食总产达**万吨,棉花*.*万吨,花生*万吨,瓜菜**万吨,果品*万吨,肉类*.*万吨,禽蛋*.*万吨,鲜奶*万吨,水产品*.*万吨,林木覆盖率达到**%,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递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经济结构与市域布局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坚持“产业调优、品种调良、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稳定产量,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在巩固粮食高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重点鼓励支持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基地化生产。二是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养殖上规模、规模上配套、配套创品牌、品牌创名牌上下功夫。三是林果业。着力加强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林菌(禽)间作种养增加丰产林综合效益。四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农业,发展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工企业、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分流,充分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力争到****年,基本建立起结构明显优化、布局较为合理、素质显著提高、活力进一步增强,能够较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新框架。
(二)市域布局
*、种植业布局
一是优质粮产业。以发展优质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在生产趋势上以优质高产并重,按全生产和商品化提高为目标,++++++++、++++、++++、++++等镇为主大力发展优质小麦和优质玉米种植,优质粮率达**%以上。以++++、++++街道及沿运夹河套地带为主建成*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力争将我市建成优质粮生
产基地县;二是瓜菜产业,以发展品牌菜为主,露地菜与反季节菜并重,以品牌菜创名牌,名牌菜增效益为目标,市域分布在沿大沙河两岸的++++、++++++++两镇及++++、++++等镇,尽快形成*万亩食用菌、*万亩水田藕、*万亩大白菜、*万亩土豆、*万亩黄瓜和西红柿及*万亩拱棚辣椒种植的蔬菜生产基地;三是油料和小杂粮生产,以发展油料经济作物为主,小杂粮市域化发展。小杂粮主要分布在++++、++++等镇山市丘陵地市,平原镇以栽培夏大豆和花生为主。饲料作物种植,以沿河道两岸及山市丘陵地带,食草畜禽养殖基础较好的++++、++++等镇为重点,从****年开始,前三年试点,后两年大面积推广。
*、林牧渔业布局
实施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必须把畜牧业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林牧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一是林果业。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建设四大基地,即以++++镇黄丘山市为主的甜桃生产基地,以++++镇南部山市为主的大枣、板栗、冬枣等杂果基地,以++++镇西部山市为主的石榴、甜杏等杂果基地,以++++、++++、++++++++、++++镇为主的速生杨丰产林基地。
二是畜牧业。在产业布局上,全市围绕粮食转化增值和秸杆开发利用,以适度规模为基础,把食草节粮型畜禽作为发展重点。生猪生产重点放在++++、++++等镇,肉蛋鸡主要放在++++、++++、++++++++等镇,肉牛以++++镇为发展重点,示范秸杆青贮饲料喂养,奶牛重点放在++++、++++++++等镇,肉鹅重点放在++++、++++++++镇,肉兔立足++++++++镇向全市扩展。
三是渔业。在市域布局上,以++++、++++街道、++++++++等镇街水塘养鱼为主,建成****亩的名优鱼精养基地,沿运重点发展网围养殖,搞好鱼、藕综合开发,建立立体生态渔业生产基地。
*、农村第三产业布局
****年,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重点培育**大龙头企业,开发**大名牌产品。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稳定落实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政策。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不变的政策,签订承包合同,发放经营权证书,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
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受益权。要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土地使用权租赁、转让、入股、反包,进一步促进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发展集体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农业企业运行机制,努力在“五荒”拍卖、农田林网、小型水利设施等拍卖承包上取得新进展。
(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快步伐,不断探索新机制,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真正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集科研、开发、示范、推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窗口。
*、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把引进、推广新品种作为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引进名优稀特品种,搞好品种搭配,实施良种统繁、统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推广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落实生态农业建设的“两减三保”工程,实施病虫害的统防统治、配方施肥的统测统配及生物治虫、间作套种、异体嫁接、立体种养、暖圈饲养、节水灌溉等农业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稳定机构,充实队伍,增加经费,使其真正发挥农技推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标,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型就业能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科技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向村级延伸,切实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争取到****年,**%以上的农业劳动力掌握*—*门适用技术,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以上。
(三)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培植发展龙头企业。结合市域经济特色,重点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果品、桑蚕、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的发展,配套建设集产加销、贸工农为一体的龙型链式企业集团,组成企业++++舰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市重点扶持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产品优势市域化、产品品牌专业化、产品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瓜、菜、果、桑生产,发展畜牧水产生产,放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植专业产销大户、专业村和产业镇,膨胀优势产业规模,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到****年,全市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镇多业的市域经济特色。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增加出口规模。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多方引导、多头领办,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以此来调节龙头、基地和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健全产业化运行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其发展重点放在产品运销专业协会、技术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三个方面,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个。
*、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要继续建设完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计划地发展期货贸易市场,积极改造农村集贸市场,形成中心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相互联接、互为补充的市场网络。要大力开拓占领外埠市场,努力扩大对外销售比重,组织好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等营销方式。要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以市三农服务信息中心为依托,建立国家、省、市、市、镇(街)相连接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向农民及时提供经济信息。要进一步加强流通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运销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壮大农民运销队伍。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高层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民营经济园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总体设计,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小城镇规划市聚集,严格控制规划市外新上项目的分散布点,使小城镇成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载体。加快以城代乡、以工补农,同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建设文明生态村,大力推广规模养殖与农村沼气,食用菌生产与废弃秸杆利用的节能型、清洁型再生能
源技术,努力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抓好防洪排涝、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灌溉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农业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精心组织实施好涝洼地综合治理项目和土地综合开发,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造林。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着力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全面构建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完善经营服务机制,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水平。加强新型农机具的引进示范推广,大力推广机械深耕、机械精播、++++收获、秸杆还田、化肥深施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配套化程度和作业水平。加强气象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处理、气象卫星应用和++++降雨等系统,要强化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报,进一步提高实效和精度。
(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尽快制订、落实农业和农村有关配套法规,深入进行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治农,依法兴农。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移风易俗,树立新风,遏制封建迷信,反对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镇、村、家庭活动,培养人们的文明习惯,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开发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秩序,稳定农村大局,确保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 1.呼吸衰竭: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降低或伴有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诊断标准为:PaO2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
2.呼吸衰竭指数(RFI): 指PaO2与FiO2(吸入气的氧浓度)之比。当FiO2不是20%,可作为呼吸衰竭的指标。RFI=PaO2/FiO2,如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限制性通气不足: 指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主要原因有呼吸肌活动障碍、胸廓和肺的顺应性降低、胸腔积液或气胸。
4.阻塞性通气不足: 由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不足。常见原因有气道痉挛、炎症、水肿、肿瘤及异物等。
5.等压点: 呼气时,气道上有一部位的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称为等压点。正常人等压点位于软骨性气道,气道不会被压缩,某些病理情况(如慢性支气管炎),使等压点下移至无软骨支撑的膜性气道,导致小气道受压而闭合。
6.弥散障碍: 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厚度增加和弥散时间缩短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7.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分两种:一种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VA/Q低于正常,发生功能性分流;另一种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VA/Q高于正常,发生死腔样通气。都可引起气体交换障碍致呼吸衰竭。
8.死腔样通气: 肺动脉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等,可使部分肺泡血流减少,VA/Q明显高于正常,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
9.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 病变重的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VA/Q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便掺入动脉血内,类似于动-静脉短路,称功能性分流,也叫静脉血掺杂。
10.肺性脑病: 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发生机制主要为缺氧、CO2潴留及酸中毒对脑血管和脑细胞的作用,导致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水肿、γ-氨基丁酸增多、磷脂酶活性增强及溶酶体酶释放,从而引起神经细胞和组织损伤。
1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由于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及全身性病理过程(如休克、败血症)等引起的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病人通常发生Ⅰ型呼吸衰竭。
12.真性分流: 解剖分流的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过程,称真性分流。肺的严重病变,如肺实变和肺不张,是该部分肺泡完全失去通气功能,但仍有血流,流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也称为真性分流。
13.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发生机制较复杂,与呼吸衰竭时缺氧和CO2潴留及H+浓度过高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心肌舒缩功能降低、红细胞增多使血黏度增高等因素有关。
肾功能不全
1.肾功能不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障碍时出现多种代谢产物、药物和毒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2.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减少或肾小管坏死而引起的一种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严重急性病理过程,往往出现少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水中毒等综合征。
3.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些肾脏疾病的晚期,肾单位进行性破坏,有功能的肾单位越来越少,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历而体内逐渐出现代谢废物蓄积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4.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血液灌流急剧降低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无器质性病变,血流恢复,肾功能也迅速恢复。
5.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也称为功能性ARF。
6.肾后性ARF:肾以下尿路阻塞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阻塞性急性肾功能衰竭。7.非少尿型ARF:肾内病变和临床表现较轻,病程短,预后好,特点为:尿量不减少,在400-1000ml/d左右;尿比重低,尿钠低;有氮质血症;多无高钾血症。
8.少尿:尿量小于400ml/d.9.无尿:尿量小于100ml/d.10.氮质血症:急慢性肾功能障碍,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的蛋白代谢产物,因而使血中尿、肌酐等非蛋白氮的含量大量升高。
11.夜尿:正常成人每天尿量1500ml,白天约占2/3,夜间仅占1/3。慢性肾衰时,夜间尿量和白天尿量相近,甚至超过白天尿量。
12.多尿:24h尿量超过2000ml。
13.等渗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肾浓缩和稀释功能都丧失,其终尿渗透压接近血浆晶体渗透压,尿比重固定在1.008-1.012之间。
14.肾性骨营养不良:是CRF,尤其是尿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也称肾性骨病,包括儿童的肾性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质软化、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骨囊性纤维化,发病机制与高磷低钙、PTH分泌增多、1,25-(OH)2-VitD3形成减少、胶原蛋白代谢障碍及酸中毒有关。
15.肾性高血压:肾脏疾病时,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体内水钠潴留和分泌降血压物质(如PGE2等)减少导致的高血压。
16.肾性贫血:肾功能衰竭时,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血液中的毒性物质破坏红细胞、抑制骨髓造血、铁再利用障碍、出血等所致的贫血。
17.尿毒症:急慢性肾衰晚期均可致终末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而引起的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状。
18.尿素霜:尿毒症时尿素随汗液排出,在汗腺开口处形成的细小白色结晶。19.原尿反流:肾小管坏死时,原尿经受损的肾小管壁进入周围的肾间质,致尿量减少,还可引起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造成囊内压升高,使GFR降低,出现少尿。
20.矫枉失衡学说:机体对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适应过程中所发生的新的失衡,这种失衡使机体进一步损害。如肾功能障碍时,血磷因GFR降低而升高,机体为了适应产生了PTH,促进排磷,起到抑制血磷升高的作用,但随病情发展,健存肾单位过少,不能有效排出血磷,使PTH进一步升高,对机体其它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PTH的溶骨作用,内环境进一步紊乱。
21.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在慢性肾脏疾病时,由于健存肾单位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流量增加,导致健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称为肾小球过度滤过。这种长期、慢性的过度代偿会使肾小球发生肥厚、纤维化和硬化,使健存肾单位少到不足以维持正常泌尿功能时,出现内环境紊乱。
22.健存肾单位:在慢性肾谖疾病时,许多肾单位不断遭到破坏而丧失功能,残存的部分肾单位轻度受损或仍属正常。
23.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即器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由肾实质器官病变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1.肝功能不全: 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脏细胞,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免疫等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可出现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2.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
3.肝性脑病: 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上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后进入昏迷状态,这种在严重肝病时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进入昏迷状态时又称为肝昏迷。
4.假性神经递质: 肝功能不全时,血中苯乙胺、酪胺增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后在β-羟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这两种物质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结构相似,因此它们与正常的神经递质竞争性的与相应受体结合,但其生理功能极其有限,因此在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唤醒功能不能维持,从而发生昏迷。这两种物质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即为假性神经递质。
5.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失代偿期或急性重症肝炎时,继发于肝功能衰竭基础上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又称为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6.亚临床肝性脑病: 那些虽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但用精细的智力测验和电生理检测却能发现的肝性脑病。
心力衰竭
1.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泵功能减弱,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2.心肌衰竭:原发性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所致的心衰。
3.心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本质相同,心功能不全包括病性从轻到重的全过程,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不全的晚期。
4.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显著的静脉系统淤血、水肿,故名。
5.心肌收缩性:心肌在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张力和缩短的能力。
6.心脏前负荷:心脏舒张时所承受的负荷,也称容量负荷。7.心脏后负荷:心脏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也称压力负荷。
8.紧张源性扩张:容量加大并伴有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
9.肌源性扩张:心肌拉长不伴有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10.心肌肥大: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11.向心性心肌肥大:如果长期后负荷(压力负荷)增大,如高血压病,可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此时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series hyperplasia),肌纤维增粗,心腔无扩张,室腔直经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
12.离心性心肌肥大:如果长期前负荷(容量负荷)增加,如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可引起心肌离心性肥大,此时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series hyperplasia),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腔明显扩大,室腔直经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
13.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4.心脏指数: 以单位体表面积(平方米)计算心输出量,称为心脏指数(心指数 cardiac index)。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体表面积约为1.6~1.7(平方米),安静和空腹情况下心输出量约5~6L/min,故心指数约为3.0~3.5L/(min·平方米)。
15.射血分数:每搏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正常值为50%。
16.肺动脉楔压(PAWP):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项监测指标,其测量方法通常是应用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经血流漂浮并楔嵌到肺小动脉部位,阻断该处的前向血流,此时导管头端所测得的压力即是PAWP,大小等于肺静脉压即左房压。
17.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正常值为4到12毫米汞柱,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若心脏射血能力强,能将回心的血液及时射到动脉内,中心静脉压则低。反之由于心力衰竭等原因造成的射血能力下降则会导致中心静脉压变高。
18.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病人随体力活动发生的呼吸困难,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19.端坐呼吸:心衰病人平卧可加重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体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称为端坐呼吸。
20.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夜间人睡后因突感气闷被惊醒,在端坐咳喘后缓解,称为夜间阵发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
21.心性哮喘:左心衰竭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称为心性哮喘。22.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输出量低于正常,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心肌炎等引起的心力衰竭。
23.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下降,但其值仍属正常,甚或高于正常,故称为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24.心肌重构:心力衰竭时为适应心脏负荷增加,心肌及心肌间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增生性变化。
疾病、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infirmity),而且应该是躯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所处的一种完好(complete well-being)状态。
2、亚健康状态:即第三状态,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约1/3 以上的人群处于这种状态。
3、疾病: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自稳态:机体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使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代谢、形态、功能活动互相协调,机体与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亦保持适应关系,这种状态称为自稳调节下的自稳态。
5、病因: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6、诱因:那些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
7、条件: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完全康复:又叫痊愈,是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各系统器官代谢、结构、功能均恢复正常,人的躯体、精神和心理状态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重新达到平衡。
9、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发病期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已经基本消失,但功能、代谢和结构仍未恢复正常。
10、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11、猝死:6(或24)小时内的因非暴力因素所致的意外死亡。
12、危险因素: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这些因素被统称为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3、症状: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14、体征: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15、心身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极其密切关系的一类疾病统称为心身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溃疡病等。
16、内分泌:细胞分泌物质经血液循环输送至远距离靶细胞,如激素。
17、旁分泌:分泌的物质只对邻近靶细胞起作用,如神经递质。
18、自分泌:分泌细胞自身即为靶细胞,如许多生长因子。
19、基因病:由于基因突变、缺失或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称为基因病。20、单基因病:由一种基因引起的疾病称单基因病。
21、多基因病: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其表型性状的疾病称为多基因病。
酸碱平衡
1.酸碱平衡: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物质,通过体内的一系列缓冲和调节机制,正常人动脉血pH能保持在7.35~7.45范围内,机体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
2、酸碱平衡紊乱:某些病理情况下体内酸碱物质增多减少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
3、挥发酸: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形成的CO2与H2O结合后生成碳酸,碳酸可释出H+,也可变成气体CO2,从肺排出体外。
4、固定酸:硫酸、甘油酸、三羧酸等酸性物质不能变成气体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
5、酸血症或酸中毒:正常人pH为7.35~7.45,凡pH低于7.35为酸血症或酸中毒。
6、碱血症或碱中毒:正常人pH为7.35~7.45,凡pH高于7.45为碱血症或碱中毒。
7、缓冲系统:由弱酸(缓冲酸)及其对应的(弱酸盐)缓冲碱组成,具有缓冲酸和缓冲碱能力的混合液,有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等。
8、PH:直接反映机体酸碱度和酸碱平衡性质的指标,大小取决于HCO3/H2CO3,正常范围为7.35-7.45。
9、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正常值:33-46mmHg,平均40mmHg。
10.标准碳酸氢盐(SB):全血在标准条件下(37-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PaCO2为40mmHg)所测得的HCO3-血浆含量。正常值:22-27mmol/L,平均24mmol/L。
11.实际碳酸氢盐(AB):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实际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正常值:22-27mmol/L,平均24mmol/L。
12.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浆中HCO3-中的CO2含量,即化学结合状态的CO2量。正常值:23-31mmol/L,平均27mmol/L。现已少用。
13.缓冲碱(BB):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正常值:45-55mmol/L,平均24mmol/L。
14.碱剩余(BE):标准条件下(PaCO240mmHg,体温37-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正常值:0±3mmol/L。
15.阴离子间隙(AG): 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正常值:12±2mmol/L,平均12mmol/L。
16、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原发疾病代谢或呼吸因素改变单一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7、代谢性酸中毒: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7.35。
18、呼吸性酸中毒:PaCO2原发性(或血浆H2CO3)升高而导致pH<7.35。
19、代谢性碱中毒: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pH>7.45。
20、呼吸性碱中毒:PaCO2原发性(或血浆H2CO3)减少而导致pH>7.45。
21、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II 型 RTA):通常是由于近端小管病变,泌 H 及 HCO3 重吸收发生障碍所致。
22、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I 型 RTA):通常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泌 H+ 障碍所致,常常伴有低钾血症。
23、乳酸酸中毒:缺氧患者无氧酵解增强,乳酸增加而导致的酸中毒。
24、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饥饿和酒精中毒患者体内脂肪大量动员,以致酸性的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物质大量增加而引起的酸中毒。
25、肺性脑病:高碳酸血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精神神经功能异常,早期出现头痛、不安、焦虑,进一步可出现震颤、精神错乱,嗜睡,甚至昏迷。
+
26、盐水反应性碱中毒:常见于呕吐、胃液吸引及利尿剂应用引起的碱中毒,此类患者有细胞外液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低钾、低氯,影响肾脏排出HCO3-,给患者等张或半张的盐水后,细胞外液和Cl-均增加,可促进HCO3-的排出。
27、盐水抵抗性碱中毒:常见于全身性水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严重低血钾及Cushing综合征等引起的碱中毒。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和低钾是这类碱中毒的维持因素,这种碱中毒病人给予盐水没有治疗效果。
28、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常见于人工呼吸机过度通气,高热和低氧血症等原因引起PaCO2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而导致pH升高。
29、慢性呼吸性碱中毒:常见于慢性颅脑疾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缺氧和氨兴奋呼吸中枢引起持久的PaCO2下降而导致pH升高。
30、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原发疾病代谢或呼吸因素改变复杂,存在两种以上单纯酸碱平衡紊乱。
31、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AG增高,血氯正常,发病基本机制为固定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H+严重障碍致固定酸增加。
32、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AG正常,血浆中HCO3-原发性降低并同时伴有血氯代偿性增高。
发热
1、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
2、过热: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或者效应器官功能障碍,使体温不能维持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被动性)的体温升高。此时调定点仍在正常水平。见于过度产热(甲亢)、散热障碍(皮肤鱼鳞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3、生理性体温升高: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等出现的体温升高。
4、病理性体温升高:病理情况下出现的体温升高,包括调节性体温升高(发热)和非调节性(被动性)体温升高(过热)。
5、内生致热原: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原。IL-
1、TNF、IFN、IL-6等是公认的内生致热原。
6、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胞壁中所含的脂多糖。
7、发热激活物:又称为内生致热原诱导物,包括外致热原(如细菌、病毒)和某些体内产物。它们均有诱导活化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能力。
8、急性期反应:由EP参与诱导的一种机体自身适应性反应,主要包括发热、急性期蛋白合成增多、血浆微量元素浓度改变(血浆铁和锌含量的下降,血浆铜含量升高)及白细胞计数改变。机体这些变化有助于抗感染和提高机体抵抗力。
9、热限:无论是临床患者还是动物实验,发热时体温升高都不是无限的,不会超过42℃,称为热限。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机制,其形成机制主要与正调节因素生成受限及负调节因素出现有关。
10、热型: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11、体温上升期:发热的开始阶段,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器官的活动明显高于散热器官的活动,体温不断上升。
12、高温持续期:体温上升到调定点的新水平,体温在调定点水平波动。
13、体温下降期: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后,机体散热器官的活动明显高于产热器官的活动,体温逐渐下降
水肿: 1.水肿: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
2.隐性水肿: 轻度全身性水肿,组织液增多甚至达原体重的10%,仍不发生凹陷。是由于组织间隙中的胶体网状物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和膨胀性。
3.积水: 水肿发生的体腔内。
4.细胞水肿: 细胞内钠水的积聚过多。
5.脑水肿: 过多的液体积聚在脑组织使脑组织重量增加、体积增大。
6.凹陷性水肿: 皮下组织过多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有凹陷。是由于液体积聚超过了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液体游离出来,指压后有凹陷。
7.肺水肿: 过多的液体积聚在肺组织。
8.肝性水肿: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或重症肝炎时所引起的腹水。
9.肾性水肿: 因肾脏原发性疾病引起的水肿,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10.钠、水潴留: 血浆及组织间液中的钠水成比例积聚过多。11.心性水肿: 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
12.肾小球滤过分数: 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每100ml血浆被滤出的毫升数。等于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正常值为20%。
13.球管平衡: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还是减少,滤过液的钠水总量,只有0.5%-1.0%排出体外,99%-99.5%被肾小管重吸收,其中60%-70%由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的现象。
14.心房利钠多肽: ANP是从心房分离纯化出的一种低分子多肽,又称利钠激素或心房肽,它能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和醛固酮分泌。正常情况下血浆循环中存在着低浓度的ANP,当血容量下降、血压下降、血Na+含量减少时,心房的紧张感受器兴奋性降低使ANP分泌减少,近曲小管对Na+、H2O重吸收增加,导致水肿发生。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获得性的、以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而后降低为特征,表现为先发生广泛性微血栓形成,而后转为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理过程)。
2.FDP: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Fbg)及纤维蛋白(Fbn)产生的各种片段统称为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或Fg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3.华-佛综合征:微血栓导致肾上腺皮质出血坏死产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是DIC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主要由于微血管腔内存在纤维蛋白丝形成的细网,血液中的红细胞流过网孔时,红细胞被切割、挤压而引起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各种裂体细胞。
5.裂体细胞:DIC引起溶血性贫血时,外周血涂片中出现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其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裂体细胞或红细胞脆片。裂体细胞脆性高,容易发生溶血。
6.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是检查X片段的存在。其原理是:如果患者血浆中含有较多FDP/FgDP的X碎片并与纤维蛋白单体(FM)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当把硫酸鱼精蛋白加入到这种血浆后,可以使血浆中的X碎片与FM分离,被游离的FM相互聚集,血浆自动凝固,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物,则3P试验阳性。DIC时,3P试验呈阳性反应。正常人 血浆3P试验阴性。
7.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因子(TF)启动的凝血途径,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又称组织因子途径)。目前认为,TF是引起凝血系统激活最重要的生理性启动因子,故凝血过程主要由组织因子途径启动。
8.抗凝血酶-Ⅲ(AT-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可与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的FⅡa、FⅦ、FⅨa、FXa、FⅫa等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从而“封闭”了这些因子的活性中心并使之失活,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AT-Ⅲ的活性可被肝素显著增强。
9.组织因子(TF):是由26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跨膜糖蛋白。它由损伤的组织、细胞释放(或暴露)出来,并与FⅦ/FⅦa结合,在磷脂和Ca2+存在条件下,Ⅶa-TF复合物激活FX和FⅨ,从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或称组织因子途径)的凝血反应。TF作为FⅦ/FⅦa因子的受体,与细胞信号转导、血管再生及胚胎发育等功能也可能有关。
10.凝血因子Ⅻ(FⅫ):FⅫ(又称接触因子或Hageman因子)在血液中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它可通过与表面带负电荷的物质(如胶原、内毒素等)接触而被激活,也可通过激肽释放酶、纤溶酶、胰蛋白酶的作用而被激活。活化的FⅫa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反应。
11.蛋白C(PC):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属蛋白酶类凝血抑制物。它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凝血酶与TM形成的复合
物可将PC活化成激活的蛋白C(APC)。APC具有水解(灭活)FVa、FⅧa的功能,起抗凝作用。
12.血栓调节蛋白(TM):是内皮细胞膜上凝血酶受体之一。它与凝血酶结合后,一方面降低凝血酶的凝血活性,另一方面大大增强激活的蛋白C的作用。因此,TM是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的重要的血管内抗凝成分。
13.内源性凝血途径:由活化的FⅫ(又称接触因子)启动的凝血途径。详见凝血因子Ⅻ。14.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微血栓导致垂体出血坏死产生的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