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共建平安和谐校园---甘泉县杨家砭实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材料
甘泉县杨家砭实验小学位于甘泉城北,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学校占地4000平方米,现有在岗教职工49人,在校学生409 人,其中留守儿童45人,流动儿童270人。学校曾多次被县综治委评为平安校园,2009年3月,学校被省文明办、省妇联授予留守儿童工作先进集体。近几年来,我校紧密结合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实际,将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和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有机结合,积极进行了教育管理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环境
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工作计划,确立了学校、班主任、教师各级责任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监护人情况,基本生活情况,学习思想情况,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确立了“帮助一个孩子,稳定一个家庭,促进校园平安,造福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学期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该项活动,保障关爱留守儿童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投入三分之二师资力量的教师参与工作,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担当留
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充分调动科任教师的积极性,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力争做到全员参与,全员关爱。
二、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不断提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
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代管家长”制度、评比表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生活保障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教育管理研究制度等,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并强化“三帮扶、三关注”工作措施,即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帮扶,关注身体健康、心理变化、成绩升降;做好“四个沟通”,代管妈妈与本人、监护人、父母、心理咨询师的沟通;建立“成长记录袋”,档案袋中记录的是留守儿童点点滴滴的进步,比较清晰地展示他们的成长过程。从个人信息到师生寄语,从书画到作业,从体育活动到考得有进步的试卷,他们都能感受到档案袋中积累的的快乐,也能发现自己多纬度的优点。由于档案袋让每位留守儿童都有展示自己的小天地,这样的小天地让留守儿童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创新载体,激发兴趣,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2007年12月,延安市留守儿童活动站在我校成立,2008年3月,我校启动实施了以“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为
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亲情集体,亲情书信,手拉手结对子,亲情生日等活动,并在班级和师生中开展了“我们一起成长”,“陪你一起成长”的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结对子互助活动,并调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员关爱,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担当起了自己班上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职责,学校校委会成员每人帮扶两名留守儿童,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学校每年都要开展冬季送温暖、集体生日会等多项关爱活动,就是让每个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关爱,感受到学校也像家一样的温暖。学校设立了免费的亲情电话,给留守儿童创造了和家长沟通联系的机会,加强了亲情联系,拉近了孩子和外出父母的感情,也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牵挂和期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对这些孩子的隐性关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求老师不能刻意的去表现对他们的关心,不能有意识的把他们放在各项活动的突出位置,目的就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达到润物无声的要求。
四、春风化雨,倾情关爱,有效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一些在留守儿童身上存
在的问题,用我们简单、单一的教育方法解决不了,但是这些问题又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因此,学校根据需要,及时聘请了具有国家二级心理辅导资质的韩磊老师,介入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通过辅导老师的观察和了解,制定出了详细的活动开展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团体辅导和个体帮扶发办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涉及到了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性格、情绪等各个方面,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阴影,改正行为偏差,促进阳光健康心态的形成。目前为止,共进行团体辅导活动近20次,个体辅导15人次,有效的解决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了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摆脱了困境,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心理关爱辅导工作,我校现在又成立了特殊儿童教育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
五、结对帮扶,凝聚合力,积极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网络格局
关爱流动留守儿童,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县政法委、教育局的帮助下,我们建起了我县乃至延安市的第一个有着较高配置的留守儿童活动室,并配备了开展心理咨询必须的器材和设备,市县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慰问,给我校的留守儿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县政法委副科级以上的领导,来自我县各个部门的21位科级女干部,分别
和我校的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不定期的到学校看望帮扶对象,和他们谈心,并给与帮扶对象现金和实物的帮助,有效的解决了这些孩子的现实困难。而且这样的爱心接力还在不断延续。目前已经形成了“综治牵头,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学生为本”的六位一体的关爱网络,为学校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受到,关爱流动留守儿童既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一项爱心工程,但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更多的努力,去长期,认真的坚持做下去。我们也看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重视与关爱也在不断提高,更给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我们也从家长对孩子进步后的欣慰看到了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的价值。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孩子一定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感恩社会,学会感恩他人,并最终回报社会。
第二篇:留守儿童经验
10月13日,利辛县城关镇中心校召开了全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经验交流暨观摩现场会,该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学校的校长、管理员以及中心校相关领导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两阶段进行,首先是到佛镇小学、逸夫小学实地观摩了两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然后在逸夫小学五楼会议室进行了经验交流,逸夫小学等4所富有特色的项目学校的校长做了经验介绍,并与兄弟学校进行了交流互动。
会上,中心校副校长苏培同志分析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部署,一是完善建设。各校要对照建设标准,查找不足,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软硬件建设的完善工作;二是提升品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设施配备、活动质量上下功夫,高标准,高品味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三是务实工作。努力消除重“建”轻“用”的错误思想,工作中突出一个“实”字,做到电话有声,电视有形,活动有情,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这个平台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四是突出特色。在达到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各项目学校要开动脑筋,创新工作,办出特色;五是美化环境。各校要清除室内杂物、灰尘,不留卫生死角,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装饰美观大方,各项布置要有别于教室或办公室,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清新,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舒心、温暖、祥和的生活学习娱乐环境,让留守儿童之家成为学校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最后,中心校王学好校长强调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教育民生工程,希望各校要遵照工作安排细化责任,明确到人,并要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经费将在生均公用经费中优先划拨。
第三篇: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情暖留守儿童
共筑爱心家园
------棣花镇两岭完全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棣花镇两岭完全小学位于丹凤县城西10公里的棣花镇两岭村,服务于两岭、中坪、巩家湾和龙王庙四个行政村,服务半径20公里。在校学生159 名,有126名留守儿童,其中有56名儿童父母一方在外打工,70名儿童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因此决定了学校是一所以留守儿童为主农村寄宿制小学。几年来,我校在如何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像父母在家的孩子一样快快乐乐的学习,健健康康的生活。具体汇报如下:
一、健全留守儿童管教机制,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我校针对留守儿童多、家校协作教育实现难度大的实际,专门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明确了以校委会成员、班主任、住宿生管理员和心理咨询教师为成员的职责,确保关爱行动有场地、有机构、有制度、有活动、有队伍、有资料。为了使关爱行动有序进行,我们首先建立了具体的留守学生信息档案,做到了“三个清楚”,即:清楚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清楚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清楚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办法。其次围绕“住有所,食有饭,玩有伴,学有教,难有帮,事有管”的 工作目标,制订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管理制度、活动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帮扶制度等。再次想方设法丰富留守儿童的学校生活,学校专门设置留守儿童益智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亲情联系室、音乐舞蹈室、电脑室,购置配备了棋类、电脑、体检设施、图书,增添了音响器材、健身器材,全方位的丰富充实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环境。
二、丰富留守儿童管教载体,创新留守儿童关爱方式
首先学校积极联系学区内成功人士和“五老队伍”定期举办针对留守儿童 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法治理想纪律教育讲座,并与这些留守儿童“结对子”。目前学校本学区内有15位爱心人士与我校58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共开展各类讲座58场次。其次扎实有序的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序列化方案,积极引导孩子们乐学上进。每学期学校以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序列化方案,开展了以“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会以及留守儿童书画大赛和“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书信征文比赛、“六一”“十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学生运动会、趣味运动比赛;同时分年级召开了代理监护人家长会,分班级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活动。另外学校每天安排老师对留守儿童的“真空时段”进行管理,组织看电视、阅读课外书籍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卫生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比赛和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挤兑了他们心理寂寞,使他们快乐的度过了每一天。再次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学校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老师作用的基础上,要求班班主和科任老师,全天候的关注留守儿童的喜怒哀乐和心理变化,及时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开展心理疏导。同时组建了“爱心爸妈”队伍。学校要求所有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爱心爸妈”,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目前全校全校129名留守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心妈”“爱心爸”,每个教职工都有6—10个临时儿子或女儿,即当好了老师、扮演好了爸爸或妈妈的角色,三、规范留守儿童管教体系,落实留守儿童关爱措施
学校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调动全校师资力量,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首先是对留守儿童统一进行管理、统一进行编班、统一进行辅导、统一安排活动,并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班主任、教师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其次坚持落实“三个优先”: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尤其是在留守儿童患病时,我们及时送诊,悉心照料,并专门指派一位生活老师照顾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等。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集体活动,并根据特点单独开展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还能强身健体。再次扎实落实“五个一”:即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促进家校沟通;要求学生每个月给外地家长写一封信;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电话,每周与家长通一次电话,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家校共教的目的;每月在网上与家长见一次面,给家长倾吐心声;每一月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帮助家里打扫卫生、关爱家中老人等)。
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由于缺乏专业辅导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加之村、家、校共育机制尚未成熟,形不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学校教育一头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是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会一如既往的进行下去。不断丰富载体,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关爱方式,使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以班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我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班共有留守儿童5名。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班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我们教师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第五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县全县总人口为13.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7,066人,占总人口的85.1%,其中土家族54,169人,苗族62,683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7%,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3%。改革该放以来,由于我县是贫困大县,农业人口居多,加上地处山区,山多地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增多,为使留守儿童能和其他
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关心下,县妇联、团县委积极探索关爱工作新机制,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模式,取得显著实效。
一、从“面”上入手,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1、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利用新修《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期间,县妇联、团县委通过各乡镇赶集期间发放宣传单、开设宣传专栏和下组入户访谈、发放致“留守儿童”家长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认识,引导他们共同关爱、教育和帮助“留守儿童”。
2、调查摸底,建立档案。今年,县妇联联合对全县十二个乡镇“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调查,对全县18000多名“留守儿童”摸底造册,逐个建立成长档案和联系卡片,全面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等,以方便对全县“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同时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二、在“点”上着力,致力构建乡镇级关爱“留守儿童”网络。
以“家”为着力点,以低龄留守儿童为重点关爱对象,建立“德育工作站”、“健康管理站”、“留守儿童之家”,共同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监护与教育,弥补其庭教育、监护盲点。
1、德育先行,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德育工作站”聘请老革命、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及素质高的老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及时矫正不良习惯和行为,从而形成机构健全、网络完善的“留守儿童”村级教育新体系。“德育工作站”还采取举办家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进行科学育人、科学监护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监护水平,保证“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养育和教育。
2、健康为本,提高“留守儿童”身体素质。设立“健康管理站”,由指定的医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结合留守儿童各成长阶段的健康状况对监护人进行营养搭配指导。
三、以活动为主,搭建快乐成长平台。
1、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社会活动。湖南省黄花机场团工委、湖南经视团工委、潇湘晨报、长沙市新闻频道和**团县委来到**县高峰乡中心小学开展的关注留守儿童活动。湖南省黄花机场团工委、湖南卫视团工委代表,“小李飞到”栏目著名节目主持人李炜向小学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书籍和学习用品,并表示在该小学开展“1+1”救助活动,结对30名贫困留守儿童,帮助这批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作一次交流。“六一国际儿童节”之日,团县委组织了**县红石林镇中心小学一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学生参加了长沙华雅国际大酒店在湖南厅举行“你我常携手,情动成长路——湘西行助学活动”,让他们在美丽的省城度过了难忘的儿童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县妇联和团县委组织了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参加了团省委组织的“共享阳光·快乐成长”留守儿童爱心见面会。这几名留守儿童大多数有一到两年没见到父母了,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非常幸福和激动的。在见面仪式上,孩子们和父母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拥抱在一起,重温了久违的温馨与幸福。
3、上下连动,为“留守儿童”一件实事。“手拉手”活动关注我县“留守儿童”。在团县委的积极争取下,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在长沙我县红石林小学30名“留守儿童”与华雅国际大酒店李伟军董事长与我县红石林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同时,表示华雅酒店将每年资助红石林完小50名优秀留守儿童学生帮助其完成学业,同时向学校捐赠人民币10万元用以修建学校食堂。食堂的建成,学生住校饮食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从2005年至今,广州深圳明源公司已在我县双溪乡、红石林镇两所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两年,救助学生200余名,救助金额达2万余元,极大了帮助我县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了孩子们无限的关心帮助。
4、争做“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团县委把长期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争当知心哥哥姐姐”的主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团县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资源优势,积极宣传活动的现实意义,广泛发动团员青年踊跃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青年文明号单位和优秀团委(支部)中建立一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知心队伍”。我县多家单位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认真的落实了关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主题活动。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移动公司等十余家单位都成立了“1+1”助学对子,并保证每年支助两到三名学生,完成其学业。团县委书记还亲自带领县直团工委的团员青年代表深入到了我县断龙山乡小白村开展留守儿童助学活动,帮助十余名学生重新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